CN117418974B -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8974B
CN117418974B CN202311739594.3A CN202311739594A CN117418974B CN 117418974 B CN117418974 B CN 117418974B CN 202311739594 A CN202311739594 A CN 202311739594A CN 117418974 B CN117418974 B CN 117418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intake
throttle valve
open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95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18974A (zh
Inventor
李俊琦
张晨
陈雅琪
崔京朋
王新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95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8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8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8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18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8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第一进气歧管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第二进气歧管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本申请将EGR废气加热新鲜进气和加热格栅加热新鲜进气通过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进行分开处理。由于加热格栅需要时间才能提升至需求温度,则本发动机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温度高且带有水分的EGR废气与尚未提高温度的加热格栅接触,避免加热格栅因温差和水分而结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进气不流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EGR系统又称废气循环系统,是将发动机的一部分高温废气重新引回至气缸中,与发动机的新鲜进气混合,以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的处理方式。
在采用EGR系统的发动机进行冷启动时,预先开启加热格栅进行自身加热,在进气歧管的新鲜进气中通过引入EGR废气以提高进气温度,再对发动机进行热管理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进气温度,用于完成发动机的冷启动。
但是,当外界温度较低时,采用EGR系统的发动机进行冷启动时失败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解决发动机冷启动失败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
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
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流通面积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流通面积为所述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所述第一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流通面积之和为所述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1至2倍。
可选的,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所述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油量与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预开度和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预开度,所述开度设定MAP为: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包括:
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
将所述第一预开度与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将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可选的,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全开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单独运行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所述节流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所述节流阀控制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所述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油量与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触发预开度确定单元;
所述预开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预开度和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预开度,所述开度设定MAP为: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开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开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
可选的,所述开度确定单元包括:
节流阀预开度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
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开度与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通过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在该发动机装置中,将EGR废气加热新鲜进气和加热格栅加热新鲜进气通过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进气歧管进行分开处理。由于加热格栅需要时间才能提升至需求温度,则本发动机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温度高且带有水分的EGR废气与尚未提高温度的加热格栅接触,避免加热格栅因温差和水分而结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进气不流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发动机冷启动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发明人实现本申请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外界温度较低时,采用EGR系统的发动机进行冷启动时失败率较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了可能导致上述冷启动时失败率较高的各种原因,发明人发现冷启动失败率较高的一个原因是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较少。发明人进一步研究了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较少的原因,发明人发现其原因是加热格栅结冰。当加热格栅结冰时,空气阻力增大,致使进入燃烧室的空气较少。发明人又进一步研究了加热格栅结冰的原因,发明人发现其原因是:由于加热格栅完成自身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40-50秒),在加热格栅的加热前期阶段内,EGR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温度高于加热格栅,使得混合气体中的水分易冷凝在加热格栅表面,导致加热格栅结冰。基于本申请发明人的上述研究结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以提高发动机进行冷启动的成功率,下面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该发动机进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进气歧管1、第二进气歧管2和发动机进气管3;
第一进气歧管1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第二进气歧管2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
第一进气歧管1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4和加热格栅5;
第二进气歧管2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6和EGR废气进气口7。
其中,进气歧管可以是指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其功用可以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管中。发动机进气管3可以是指将发动机内部燃烧所需的气体导入发动机内部的气管。进气节流阀可以是设置于进气歧管进口处的装置,可以通过节流阀的开度控制流入进气歧管的气体量。加热格栅5可以设置于进气歧管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连接处,位于进气歧管的内部,属于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当然,加热格栅5也可以为单独零件,作为进气歧管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衔接部分单独设置于进气歧管与发动机进气管3之间。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时,加热格栅5可以加热进气,使发动机迅速升温,从而完成发动机冷启动。EGR废气进气口7可以用于在进气歧管中引入发动机的一部分废气。引入的废气可以与发动机新鲜进气混合,以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和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环境。当然,本申请对于进气歧管的个数不作限定,可以按照实际需求确定。
当前,在采用EGR废气循环系统的发动机进行冷启动时,可以预先开启加热格栅5进行自身加热,在进气歧管的新鲜进气中通过引入EGR废气以提高进气温度,再对发动机进行热管理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进气温度,用于完成发动机的冷启动。热管理处理可以包括减小进气歧管节流阀的开度和通过加热格栅5进一步提高进气温度。
当加热格栅5完成自身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40-50秒),在加热格栅5的加热前期阶段内,由于混合气体的温度高于加热格栅5,则混合气体中的水分易冷凝在加热格栅5表面,导致加热格栅5结冰,进一步导致发动机进气量的减少而无法实线发动机冷启动。
同时,本申请发明人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热管理的过程中,当减小进气节流阀的开度时,此时进气节流阀处于敏感开度阶段(开度在0%-20%区间内),进气节流阀的轻微变动易导致进气量的急剧变动,进气量的急剧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进气节流阀的开度变动,开度的反复变动导致进气节流阀阀片周围易出现负压区,从而反吸温度较高的混合气体,进气节流阀与混合气体的温度差异使得混合气体中的水分冷凝在进气节流阀的阀片上,导致进气节流阀结冰从而无法实现发动机冷启动。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在该发动机装置中,将EGR废气加热新鲜进气和加热格栅5加热新鲜进气通过第一进气歧管1和第二进气歧管2进行分开处理。由于加热格栅5需要时间才能提升至需求温度,则本发动机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温度高且带有水分的EGR废气与尚未提高温度的加热格栅5接触,避免加热格栅5因温差和水分而结冰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进气不流通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发动机冷启动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可以通过第一进气歧管1和第二进气歧管2解决进气节流阀开度敏感阶段导致的进气节流阀结冰问题。当前现有的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仅包括一个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设置有一个进气节流阀。本申请在设置第一进气歧管1和第二进气歧管2时,可以使得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第一流通面积满足第一预设流通面积要求(第一预设流通面积要求可以包括: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第一流通面积可以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0.6倍),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第二流通面积满足第二预设流通面积要求(第二预设流通面积要求可以包括: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第二流通面积可以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到0.6倍),第一流通面积与第二流通面积之和满足第三预设流通面积要求(第三预设流通面积要求可以包括:第一流通面积与第二流通面积之和可以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1到1.2倍)。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第一流通面积可以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进气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第二流通面积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进气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第一流通面积与第二流通面积之和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进气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1至2倍。
其中,第一预设流通面积要求与第二预设流通面积要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可以先根据发动机的额定点工况确定所需的进气量和进气温度,再获得预设的进气流速(可以为30m/s至40m/s),最后根据进气量、进气温度和预设的进气流速计算获得总流通面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总流通面积进行划分,获得第一进气歧管1的第一流通面积和第二进气歧管2的第二流通面积。可选的,可以采取均分方式,也可以采取比例划分方式,比如按照6:4的比例进行划分。
本申请可以通过设置两个进气歧管的方式,使得同样的进气量通过两个进气歧管进行分散进气,使得每一个进气歧管的进气节流阀开度可以有效避开进气节流阀的敏感开度阶段,增加了进气性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进气节流阀开度导致的进气节流阀结冰问题。进一步的,由于本申请中每一个进气歧管的流通面积小于现有技术中一个进气歧管的流通面积,减小了进气容积,提高了进气压力,有利于进气性能的提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中,发动机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
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设置于发动机进气管3。
其中,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可以用于获取当前进气压力,并推算出当前进气歧管中的实际进气量。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还可以用于获取当前进气歧管中的气体温度,以确定气体温度是否达到发动机冷启动的需求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该节流阀控制方法可以用于控制上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该发动机进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进气歧管1、第二进气歧管2和发动机进气管3,第一进气歧管1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第二进气歧管2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第一进气歧管1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4和加热格栅5,第二进气歧管2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6和EGR废气进气口7,如图2所示,该节流阀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10、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发动机转速、油量与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执行步骤S11;
S11、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第一预开度和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第二预开度,开度设定MAP为: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其中,发动机转速和油量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确定。节流阀使能协调MAP可以为发动机转速、油量与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设置并存储在发动机的控制单元中。开度设定MAP可以为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可以在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根据热管理需求预先确定的开度,并可以存储在发动机的控制单元中。第一预开度可以为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的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一个预备开度;第二预开度可以为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的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一个预备开度。本实施例可以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同时确定第一预开度和第二预开度。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的运作模式,其中,节流阀的运作模式可以包括协调运行模式、全开模式和单独运行模式。
具体的,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可以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第一预开度与第二预开度,再根据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其中,需求进气量可以为发动机当前工况下所需要的进气总量;
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全开模式时,可以控制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控制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
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单独运行模式时,可以关闭第二进气节流阀6,根据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当然,也可以选择关闭第一进气节流阀4,开启第二进气节流阀6。
进一步的,节流阀的运行模式可以与发动机工况具有对应关系。具体的,当发动机工况为高负荷运行时,则节流阀的运行模式为全开模式,以满足发动机的高负荷的气量需求;当发动机工况为正常负荷运行时,则节流阀的运行模式可以为协调控制模式,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控制节流阀的开度;当发动机工况为低负荷运行时,此时发动机的气量无需过多,则节流阀的运行模式为单独运行模式,一个节流阀的进气量足以满足发动机的气量需求。
S12、根据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S13、根据确定的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第一进气节流阀4,根据确定的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第二进气节流阀6。
其中,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可以为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最终开度,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可以为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最终开度。当本实施例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和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后,可以将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开度控制在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将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开度控制在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以满足发动机当前的气量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通过协调控制两个节流阀的开度以实时满足发动机的气量需求,可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中,图2所示步骤S12可以包括步骤一至步骤三:
步骤一: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确定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
步骤二:将第一预开度与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步骤三:将第二预开度确定为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其中,当前进气量可以为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的数据而推算出的、进气歧管的实时进气量。当当前进气量小于需求进气量时,则可以表示当前进气量难以满足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则可以控制进气歧管的节流阀以增大进气量;当当前进气量大于需求进气量时,则可以表示当前进气量已满足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且过多易造成发动机的油耗增加、废气排放不完全和发动机功率下降等问题,则可以控制进气歧管的节流阀以减小进气量。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可以为根据气量差值所确定的节流阀开度,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的是新鲜进气的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开度。
由于发动机工况的不稳定,则根据气量差值所确定的节流阀开度难以实时满足发动机工况,并且第一进气歧管1中的新鲜进气在发动机中的使用占比高,则可以通过第一预开度对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进行修正,获得最终的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以满足发动机气量需要,可选的,可以将第一预开度与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也可以将第一预开度转化为比例系数,将第一预开度与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的乘积确定为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由于第二进气节流阀6为引入EGR废气的第二进气歧管2的节流阀,且EGR废气在发动机中的使用占比不高(20%左右),则可以直接将第二预开度确定为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该节流阀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控制上述任一项的发动机进气装置,该发动机进气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进气歧管1、第二进气歧管2和发动机进气管3,第一进气歧管1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第二进气歧管2连接发动机进气管3,第一进气歧管1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4和加热格栅5,第二进气歧管2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6和EGR废气进气口7,如图3所示,该节流阀控制装置可以包括:
模式确定单元100,用于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发动机转速、油量与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触发预开度确定单元110;
预开度确定单元110,用于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第一预开度和第二进气节流阀6的第二预开度,开度设定MAP为:需求进气量、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开度确定单元120,用于根据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开度控制单元130,用于根据确定的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第一进气节流阀4,根据确定的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第二进气节流阀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中,图3所示的开度确定单元120可以包括:
节流阀预开度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8确定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
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第一预开度与第一进气节流阀4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第二预开度确定为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中,该节流阀控制装置中模式确定单元100具体还可以配置为:
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全开模式时,控制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控制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
当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单独运行模式时,关闭第二进气节流阀6,根据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处理器701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702、总线703;其中,处理器701、存储器702通过总线7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7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的节流阀控制方法。本文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器单元)、VCU(Vehicle Control Unit,整车控制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HCU(Hybrid Control Unit,混合控制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任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总线。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等。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 (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
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和所述第二进气歧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
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流通面积为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流通面积为所述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0.5至1倍,所述第一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流通面积之和为所述单进气歧管发动机进气装置中的节流阀的流通面积的1至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进气管。
3.一种节流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所述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油量与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预开度和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预开度,所述开度设定MAP为: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流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包括:
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
将所述第一预开度与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将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流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全开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为100%;
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单独运行模式时,关闭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6.一种节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装置,所述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歧管、第二进气歧管和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连接所述发动机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一进气节流阀和加热格栅;所述第二进气歧管设置有第二进气节流阀和EGR废气进气口,所述节流阀控制装置包括:
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发动机转速、油量和节流阀使能协调MAP,确定节流阀运行模式,所述节流阀使能协调MAP为:所述发动机转速、所述油量与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的对应关系,当所述节流阀运行模式为协调运行模式时,触发预开度确定单元;
所述预开度确定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的需求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和开度设定MAP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第一预开度和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的第二预开度,所述开度设定MAP为: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发动机转速与节流阀开度的对应关系;
开度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开度确定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根据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开度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根据确定的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阀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度确定单元包括:
节流阀预开度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进气量,并根据所述需求进气量、所述当前进气量和PID控制算法确定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
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开度与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的预开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一进气节流阀开度;
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预开度确定为所述第二进气节流阀开度。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节流阀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311739594.3A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7418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9594.3A CN117418974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9594.3A CN117418974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8974A CN117418974A (zh) 2024-01-19
CN117418974B true CN117418974B (zh) 2024-04-16

Family

ID=89528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9594.3A Active CN117418974B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897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3559A (en) * 1966-04-22 1969-05-29 Henry Weslak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P0090345A1 (en) * 1982-03-26 1983-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Vibration suppression system for diesel engine
JPH1162589A (ja) * 1997-08-27 1999-03-05 Nissan Motor Co Ltd 火花点火エンジン
EP1512856A2 (en) * 2003-09-03 2005-03-09 HONDA MOTOR CO., Ltd. A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intake air into an engine
JP200809556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Denso Corp 吸気加熱装置
CN102444507A (zh) * 2010-10-15 2012-05-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均质压燃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进气控制方法以及发动机
KR20180023089A (ko) * 2016-08-23 2018-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로틀밸브 결빙 방지방법
WO2018113988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242420A (zh) * 2019-06-28 2019-09-1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气流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543514A1 (de) * 2018-03-22 2019-09-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regelkreis zum bestimmen einer stellgrösse zum einstellen eines saugrohrdrucks
CN11100581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1120117A (zh) * 2019-12-30 2020-05-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节流阀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343723A (zh) * 2019-08-06 2021-02-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Egr率的确定和egr阀的开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291823A (zh) * 2023-04-08 2023-06-23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过进气节流阀与排气节流阀共同作用的后处理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6292013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增程式发动机起动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4401A (ja) * 2007-09-19 2009-04-09 Aisan Ind Co Ltd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US8539932B2 (en) * 2009-12-03 2013-09-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ting intake air during cold HCCI operation
JP6737918B2 (ja) * 2018-03-14 2020-08-12 タオ・リィTao LI 温度制御スロット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53559A (en) * 1966-04-22 1969-05-29 Henry Weslak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P0090345A1 (en) * 1982-03-26 1983-10-05 Nissan Motor Co., Ltd. Vibration suppression system for diesel engine
JPH1162589A (ja) * 1997-08-27 1999-03-05 Nissan Motor Co Ltd 火花点火エンジン
EP1512856A2 (en) * 2003-09-03 2005-03-09 HONDA MOTOR CO., Ltd. A control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intake air into an engine
JP2008095567A (ja) * 2006-10-10 2008-04-24 Denso Corp 吸気加熱装置
CN102444507A (zh) * 2010-10-15 2012-05-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均质压燃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进气控制方法以及发动机
KR20180023089A (ko) * 2016-08-23 2018-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로틀밸브 결빙 방지방법
WO2018113988A1 (en) * 2016-12-22 2018-06-28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3543514A1 (de) * 2018-03-22 2019-09-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regelkreis zum bestimmen einer stellgrösse zum einstellen eines saugrohrdrucks
CN110242420A (zh) * 2019-06-28 2019-09-1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气流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343723A (zh) * 2019-08-06 2021-02-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Egr率的确定和egr阀的开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05812A (zh) * 2019-12-24 2020-04-14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1120117A (zh) * 2019-12-30 2020-05-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节流阀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6291823A (zh) * 2023-04-08 2023-06-23 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通过进气节流阀与排气节流阀共同作用的后处理热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16292013A (zh) * 2023-05-23 2023-06-2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甲醇增程式发动机起动控制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8974A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4055B1 (en) Egr system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JP3751930B2 (ja) 内燃機関のegrガス温度推定装置
CN109139207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US8453434B2 (en) Method for adapting an SCR catalytic converter in an exhaust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RU2673359C2 (ru) Способ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конденсата в охладителе воздуха турбонаддува
US9828902B2 (en) Cooling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3418655A (zh) 压差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153903A (zh)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阀与vgt以及节气门协同控制系统和方法
JP6536708B2 (ja) 内燃機関のegrシステム
WO2012100421A1 (zh) 用于控制柴油发动机的空气系统的设备和方法
JP2014148957A (ja) Egrガス冷却装置
CN117418974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装置、节流阀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320630A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3006955B (zh) Egr阀全关闭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50788B (zh)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944550B (zh) 基于冷凝量的egr质量流量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US10883429B2 (en) Intake control method and intake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7108417A (zh) 一种egr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3842637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JP5880325B2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Lahti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JP2004150376A (ja) 内燃機関のガス温度推定装置
Park et al. Cylinder Air Charge Estimation for a Diesel Engine Equipped with VGT, EGR, and SCV
US11692497B2 (en) Engine ignition timing control method
CN114810384B (zh) 后处理入口温度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