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6713A -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6713A
CN117416713A CN202311354716.7A CN202311354716A CN117416713A CN 117416713 A CN117416713 A CN 117416713A CN 202311354716 A CN202311354716 A CN 202311354716A CN 117416713 A CN117416713 A CN 117416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verturning
turnover
strip
strip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547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乃群
孙兴光
吕强
蔺华会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Zhise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Zhise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Zhise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Zhise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547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67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6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67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带钢卷翻转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翻转机构、输送机构,翻转机构与输送机构依次运作,将带钢卷翻转至水平后运出;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翻转板,设置于架体顶侧,一侧边两端与架体两侧转动连接,其上设置有定位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竖直状态下的带钢卷;第二翻转板,设置于架体顶侧,一侧边与第一翻转板的转动侧固接,且与第一翻转板始终保持垂直,用于支撑水平状态下的带钢卷;动力件,设置于第二翻转板一侧,以驱动第一翻转板、第二翻转板转动。本发明具有衔接带钢卷的自动化输送线与装配线,实现带钢卷生产线的全自动运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带钢卷翻转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背景技术
带钢卷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的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由于其具有高强度、耐磨、耐腐蚀的优点,因此根据需求加工定制后,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
简述带钢卷的生产过程如下,钢板首先经预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物、油脂等,而后送入辊轧机中进行多次压制、延伸,减小厚度,增强表面质量并获得所需尺寸,冷轧后的钢板切割成所需长度或宽度,再次经表面处理后通过卷取机将带钢卷为钢卷形式,最终经过运输线输送与下料。
参照图1,带钢卷以钢卷的形式能够实现便于运输和储存,同时保护带钢卷的表面质量。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已发展出带钢卷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产线,使用一系列的设备相结合,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统一调配,将上述的带钢卷生产过程自动化进行。考虑到后续带钢卷钢卷的装箱运输,自动化生产线的末端通常安装带钢卷翻转机,将带钢卷钢卷从竖直状态翻转为水平状态。
目前,行业上常见的带钢卷翻转机为圆柱滚动式翻转机,但其体积较大,所需占地空间较大,且翻转工作面的高度较高,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为了衔接带钢卷的自动化输送线与装配线,应设计一种体积小、减少占用空间的带钢卷翻转机,以实现带钢卷生产线的全自动运作。
发明内容
为了衔接带钢卷的自动化输送线与装配线,实现带钢卷生产线的全自动运作,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翻转机构、输送机构,翻转机构与输送机构依次运作,将带钢卷翻转至水平后运出;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第一翻转板,设置于架体顶侧,一侧边两端与架体两侧转动连接,其上设置有定位组件,用于支撑并定位竖直状态下的带钢卷;
第二翻转板,设置于架体顶侧,一侧边与第一翻转板的转动侧固接,且与第一翻转板始终保持垂直,用于支撑水平状态下的带钢卷;
动力件,设置于第二翻转板一侧,以驱动第一翻转板、第二翻转板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体作为带钢卷翻转机的主要支撑机构,用于安装用于输送机构,带钢卷输送至架体上的翻转机构上,将垂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后再由输送机构运出带钢卷翻转机至外侧的装箱线上,以此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其适配自动化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对传统的圆柱滚动式翻转机的体积与运作方式加以改进,衔接内外生产与装箱,实现全线自动化,另,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围绕铰接侧转动的方式对传统的滚动式翻转加以改进,缩小运作时占用空间,增加单个带钢卷的翻转效率,对上述方案中的翻转方式加以说明,原先状态下,第一翻转板处于水平状态,第二翻转板处于竖直状态,带钢卷于生产线的输送带掉落至第一翻转板上,由定位组件定位并固定,动力件拉动第二翻转板,带动第一翻转板逐渐转动至水平状态,相应的,带钢卷与第一翻转板同步转动为竖直状态,支撑带钢卷的支撑板由第一翻转板逐渐变为第二翻转板,至最终第二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上安装的带钢卷为水平状态,第一翻转板为竖直状态,再由输送机构将带钢卷运出。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定位架,固接于第一翻转板上,包括两根垂直于第一翻转板的架杆,与第二翻转板之间形成容纳带钢卷的空间;
定位板,设置在第一翻转板于定位架、第二翻转板之间的部分,其两侧倾斜向上设置,用于限制安装后的带钢卷滚动;
限位板,垂直于第一翻转板,与定位架可滑动连接,定位架一侧设置有驱动件,驱动限位板抵紧安装在定位板上的带钢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架、定位板与限位板协同配合实现了带钢卷在落于第一翻转板上时以及在两块翻转板翻转过程中做出限制,其具体运作为,带钢卷于生产线的输送线上掉落至定位架与第二翻转板之间的空间内,以竖直安置的状态落于定位板上,定位板上的两个倾斜向上的侧边对竖直摆放在定位板中心部分的带钢卷做出切线方向位移的限制,同时定位架的架杆对带钢卷的轴向移动空间做出限制,在带钢卷稳定后,驱动件驱动限位板抵紧带钢卷,将带钢卷抵紧在第二翻转板上,综上,定位架上的架杆对带钢卷的轴向空间做出限制,定位板限制带钢卷切线方向的滚动,驱动件驱动限位板抵紧带钢卷,实现带钢卷在翻转前的定位与翻转过程中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可滑移连接于第一翻转板上,相应地,所述第一翻转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板滑移导向的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生产线上切割的带钢钢板宽度调整至定位板适配的位置,保证带钢卷于轴线方向的两端伸出定位板的距离相等,保证定位板的固定效果,上述方案中,滑移后的固定方式可采取螺栓固定,相应地,上述方案中导轨处应开设有用于容纳螺栓的槽。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
侧板,于定位板两端分别设置一块,两块侧板相向倾斜设置,倾斜向下的一端均与定位板铰接,侧板与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侧板围绕铰接侧朝定位板转动时,弹簧压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带钢卷下落时于第一翻转板上的缓冲,带钢卷下落至接触定位板,并首先接触定位板两侧的倾斜向上的侧板,重力作用下钢卷继续下落压动侧板围绕铰接点朝下转动,侧板压缩弹簧,弹簧通过侧板传递带钢卷向上的缓冲抵抗力,避免带钢卷原速下落撞击定位板,长时间作用下损坏第一翻转板并导致变形。
可选的,还包括;
托架,与带钢卷一同置于翻转机构上,随带钢卷同步翻转至水平状态后,与带钢卷底部支撑带钢卷,相应地,第二翻转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托架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架用于隔离带钢卷与第二翻转板,当带钢卷随两块翻转板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带钢卷由第二翻转板支撑,带钢板的切割面直接接触第二翻转板将增加第二翻转板板面被划痕与损坏的风险,且可能导致带钢表面的保护性涂层的破坏,为了保护第二翻转板与带钢卷表面,在二者之间增设托架,托架与带钢卷一一对应,除保护作用外,托架还能在带钢卷输送过程中提供稳定支撑,对与体积较大或较重的带钢尤为重要,确保带钢在翻转过程中保持平衡与稳定,不会发生倾斜与滑动;基于此,托架应于每个带钢卷掉落的同时安装在第一翻转板上,在实际应用时可于第二翻转板的板面两侧设置垂直于第二翻转板的侧边板,限制托架的掉落方向,使托架准确掉落至固定组件处。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块,设置于第一翻转板上,其与第二翻转板之间的间隙用于卡接托架;相应地,第一翻转板相背于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块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架与第二翻转板之间的中间部分额外增设固定块,将固定块与第二翻转板之间的空间用于卡接托架,并设置固定块将托架在翻转过程中固定于第二翻转板上,实现托架的定位,基于此,固定块与第二翻转板的空间应略大于托架的高度,进而在不影响托架置放的基础上,限制托架的活动空间,上述方案设置驱动件驱动固定块沿垂直于第一翻转板的方向滑移的驱动,在托架从上方朝下安装到第一翻转板上时,驱动件驱动固定块朝上移动至第一翻转板的上方,缩短托架自由晃动的时间,以此提高第一翻转板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链轮,设置在第二翻转板靠近第一翻转板一侧四角,其上啮合有垂直于第一翻转板的两链条,当托架与带钢卷翻转至水平状态后,链轮带动链条驱动托架滑动;
过渡辊,水平设置在第二翻转板远离第一翻转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翻转板翻转至水平状态后,托架底侧两侧搭载于两链轮上,链轮与链条作为主要输送件,链轮转动带动链条传动,将托架运输到后续的装箱线上运出,上述方案采用链条传动输送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圆筒滚动,架体对应第二翻转板的一侧水平设置且高度与后方的装箱线对齐,适配生产线设置,在架体静置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将托架与带钢卷输送至后方,保证链条带动托架传动能够有效的与装箱线衔接,在实际应用时,应反复调节、确认架体的高度,将架体上过渡辊的高度与后方的传送带的带面高度对齐,避免输送衔接的时候出现磕碰。
可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
液压缸,缸体铰接在架体两侧底部,其活塞杆端部与第二翻转板两侧转动连接,通过活塞杆的收缩实现第二翻转板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拉动第二翻转板翻转,其传动具有平滑连续的优点,尤其体现在启动、加速、减速停止过程中,使用液压缸传动能够提供两块翻转板转动过程的稳定性,此外,液压系统具有极强的承载能力,能够适合大体积带钢卷的翻转,上述方案中采用液压缸代替圆筒链条滚动的方式,液压缸的高效与稳定更为适配自动化产线的运作模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采用架体作为带钢卷翻转设备的主要架构体,适配自动化产线中两侧的输送带高度设置,在固定的工作区域内设置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取代传统的翻转机的圆筒翻转主体,且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原地可翻转的运作方式取代传统的圆筒滚动翻转的运作方式,利用液压缸驱动提高翻转的稳定性,使固定在第一翻转板上的带钢卷随两块翻转板的转动由竖直转变为水平状态,本申请中两块翻转板的翻转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滚动翻转的翻转效率大大增强,更加适配自动化产线的产出要求。
本申请中的带钢卷翻转机的占地空间较传统的圆筒滚动翻转机的占地空间小,且架体高度较低,更简便、有效的带钢卷翻转机的产出线与装箱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带钢卷成卷运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初始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凸显架体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凸显定位板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为凸显第一翻转板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时托盘与带钢卷翻转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带钢卷;2、架体;21、防护栏;22、控制架板;23、液压缸;24、托架;25、气缸槽;251、转角气缸;26、过渡辊;3、第一翻转板;31、定位组件;311、定位架;312、定位杆;313、限位板;314、第一驱动气缸;315、导轨;316、导向块;317、固定块;318、第二驱动气缸;32、定位板;321、侧板;322、底板;323、弹簧;4、第二翻转板;41、耳板;42、耳槽;43、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参照图2,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包括作为带钢卷翻转机主要支撑架构的架体2,架体2两侧立有防护栏21,作为工作区的边界起到防护作用;架体2一侧还设置有控制架板22,用以安装控制面板,便于技术人员调节带钢卷翻转机的运行参数。
参照图2与图3,架体2上设置有相垂直的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第一翻转板3一侧侧边与第二翻转板4一侧侧边固接,且二者固接的一侧侧边与架体2顶壁两侧转动连接,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始终保持垂直。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作为翻转带钢卷1安装状态的基础架构,将第一翻转板3水平、第二翻转板4竖直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带钢卷1从生产线上落于第一翻转板3上,将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带动带钢卷1同步转动90度,翻转后,第一翻转板3处于竖直状态,第二翻转板4处于水平状态,带钢卷1由竖直变为水平。
参照图3,根据上述构思,本实施例于架体2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液压缸23,液压缸23的缸体与架体2侧边底部铰接,液压缸23的活塞杆与第二翻转板4铰接,为了避免结构干涉,第二翻转板4两侧相应于液压缸23活塞杆的部分延伸一块耳板41并相应的开设耳槽42,使液压缸23的活塞杆端部穿过耳槽42与耳板41转动连接。两个液压缸23同步运作,初始状态下,液压缸23的活塞杆为保持伸出的状态,翻转状态下,液压缸23的活塞杆平稳收回,带动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连同带钢卷1稳定翻转90°,至带钢卷1为水平状态后,液压缸23的活塞杆保持收回状态。
相区别于传统的圆筒滚动式的翻转,本实施例采用双液压缸23带动带钢卷1翻转,利用液压缸23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速性的优点,保持带钢卷1翻转过程中的稳定同时还能提高带钢卷1翻转的效率;另,本实施例采用液压缸23在固定区域内带动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翻转90°,适应体积小、自动化的带钢卷1产线的设计理念,保证带钢卷1生产线与运输线的有效承接。
回看图2,第一翻转板3承接生产线的竖直运输端,定位并固定前端生产线上竖直掉落的带钢卷1,由此,第一翻转板3上设置有定位组件31,用于限定带钢卷1掉落后切线方向与轴线方向上的偏移,定位组件31包括固接在第一翻转板3上的定位架311,定位架311包括作为定位架311主架构的两根定位杆312,两根定位杆312垂直与第一翻转板3设置,两根定位杆312组成的平面平行于第二翻转板4,两根定位杆312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带钢卷1。
本实施例中,带钢卷1从带钢翻转机前端的生产线运出端运出时掉落于第二翻转板4与定位杆312之间,定位杆312起到一个带钢卷1轴向限位的作用,避免带钢卷1碰撞第一翻转板3时轴向倾斜。基于此,为了提高限位效果,定位架311用于限制带钢卷1的一侧呈板状设计,当带钢卷1发生倾斜时以扩大定位杆312与带钢卷1的接触面积。
参照图2,定位组件31还包括可滑移连接在定位架311中间部分的限位板313,限位板313平行于第二翻转板4设置,限位板313沿垂直于第二翻转板4板面的方向滑移,将定位在第一翻转板3上的带钢卷1抵紧固定,为了实现限位板313的主动滑移,本实施例在定位架311上对应限位板313固接有第一驱动气缸314,第一驱动气缸314的缸体平行于第一翻转板3的同时垂直于第二翻转板4,第一驱动气缸314的活塞杆与限位板313远离第二翻转板4的一侧固接。当带钢卷1掉落在第一翻转板3上并且定位后,第一驱动气缸314伸出活塞杆,朝带钢卷1推动限位板313,限位板313板面朝第二翻转板4的方向抵紧带钢卷1,完成固定,第一驱动气缸314的活塞杆保持伸出状态,至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完成翻转。
参照图2与图4,定位组件3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翻转板3上的定位板32,定位板32设置在第一翻转板3对应定位杆312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用于直接承载带钢卷1;定位板32的长度大于宽度,其长度方向与第二翻转板4平行设置;定位板32由两块侧板321与一块底板322组成,两块侧板321设置在底板322两侧,两块侧板321相靠近的一侧与底板322连接,两块侧板321相背一侧朝远离底板322的一侧倾斜设置,由此,两块侧板321与一块底板322组成中间部分相对凹陷的定位板32,当带钢卷1掉落于定位板32上时,定位板32两侧的两块侧板321将带钢卷1限位在定位板32上,阻止带钢卷1沿切线方向滚动,配合限位板313与定位杆312完成带钢卷1的全方位固定。
参照图4,考虑到带钢卷1下落与底板322的磕碰有一定几率导致定位板32与带钢卷1损坏,长时间的运行会损坏第一翻转板3,基于此,本实施例将定位板32的底板322与侧板321做出结构上的改进,定位板32的底板322对应两块侧板321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弹簧323,弹簧323垂直于底板322设置,弹簧323一端与底板322固接,另一端与侧板321靠近底板322的一侧抵接;将两块侧板321相向侧与底板322铰接,两块侧板321可围绕铰接侧朝底板322旋转,抵接并压缩弹簧323;由此,带钢卷1下落抵接两块侧板321,两块侧板321压缩弹簧323,利用弹簧323的弹力缓冲带钢卷1的重力,进而减小带钢卷1与底板322的磕碰;另,由于带钢卷1下落时重力较大,避免弹簧323压缩过大,损坏弹簧323,以及侧板321转动角度过大,损失对带钢卷1的限制力度,于两块侧板321两侧设置与侧板321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块,用于抵接围绕铰接侧转动后的侧板321,达到保护弹簧323的目的。
参照图2与图5,考虑到不同带钢卷1的切割厚度不同,为保证带钢卷1于定位板32两侧的延伸长度相同,因此在不同产线上定位板32的位置不同,为实现定位板32整体位置的调节,在第一翻转板3的板面上固接有多条平行设置的导轨315,每条导轨31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翻转板4的板面,每条导轨315上均滑移连接有导向块316,导向块316上开设有连接定位板32的底板322的螺栓孔,在底板322固定在多个导向块316上后,通过导向块316在导轨315的滑移实现定位板32整体的滑移。
综上所述定位组件31,对其定位原理加以说明,带钢卷1落于第一翻转板3板面,于定位架311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带钢卷1下落过程中首先抵接定位板32的两块侧板321,定位板32的两块侧板321朝靠近底板322的方向转动并压缩弹簧323,借助弹簧323的弹力抵消部分带钢卷1下落的重力,减小带钢卷1于底板322的碰撞力度,至带钢卷1稳定接触定位板32的底板322,而后第一驱动气缸314运作,伸出活塞杆推动限位板313抵接带钢卷1,将带钢卷1抵接在第二翻转板4上,实现带钢卷1的固定。
参照图6,带钢卷1的切割面应避免与翻转板接触,避免切割面划伤损坏翻转板,尤其当带钢卷1翻转至水平状态的过程中,第二翻转板4衔接第一翻转板3作为带钢卷1的主支撑结构,承接过程中带钢卷1的切割面容易割划第二翻转板4,因此,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应在第二翻转板4与带钢卷1之间设置与带钢卷1一一对应的托架24,当带钢卷1翻转至水平状态时,阻隔带钢卷1与第二翻转板4,并起到填充带钢卷1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空间的作用,减小带钢卷1的固定耗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带钢卷1的固定效率。
参照图5与图6,托架24应与带钢卷1一一对应,带钢卷1从生产线落下时,托架24应与带钢卷1一同下落至带钢卷1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基于此,应对托架24施加固定,在第一翻转板3上对应定位杆312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设置多个固定块317,固定块317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用于卡接托架24,固定块317与定位架311之间的部分用于卡接带钢卷1,由此在翻转过程中将托架24与带钢卷1的分别定位。
参照图2与图5,考虑到固定块317的下落与带钢卷1的下落均为自由落体过程,同时固定块317与第二翻转板4的间距相应托架24的宽度设置,为保证固定块317准确下落至托架24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第一翻转板3相背固定块317的一侧固接有垂直第一翻转板3板面的第二驱动气缸318,第二驱动气缸318的活塞杆贯穿第一翻转板3与固定块317连接,将第二驱动气缸318作为推动固定块317上升的主动件;由此,当托架24与带钢卷1同步下落前,第二驱动气缸318伸出活塞杆,推动固定块317远离第一翻转板3的板面,提高托架24下落过程的受限时间,至托架24完成下落,第二驱动气缸318收回活塞杆,使固定块317重新复位。
回看图2,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翻转板4的两侧设置气缸槽25,并在气缸槽25内安装转角气缸251,转角气缸251垂直于第二翻转板4同时平行于第一翻转板3设置,转角气缸251的转杆端部设置有压块,转角气缸251运作带动压块转动并抵紧安装在第二翻转板4上的托架24,实现托架24在翻转过程中的固定。初始状态下,压块平行于第二翻转板4的两侧边,当托架24掉落至固定块317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转角气缸251的转杆转动,带动压块在平行于第二翻转板4的平面内转动90°,转动的同时转角气缸251收回转杆,压块转动完成后将托架24抵紧在第二翻转板4的表面,实现托架24的固定。
参照图2与图6,在带钢卷1与托架24翻转至水平后,为了实现托架24与带钢卷1的运出,需在第二翻转板4上设置输送机构,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翻转板4侧边的链条,链条于第二翻转板4垂直于第一翻转板3的两侧边分别设置一根,并在第二翻转板4的死角均设置驱动链条传动的链轮43,与之相应的,托架24的两侧宽度与第二翻转板4的宽度相同。转角气缸251取消对托架24的固定后,链轮43转动,将托架24连通托架24上运载的水平状态的带钢卷1运出。
需要说明,为凸显链轮43,图中没有显示链条,且链条为现有技术,非本实施例的技术点,不做过多赘述。
参照图2与图6,第二翻转板4远离第一翻转板3的一侧设置有过渡辊26,过渡辊26水平转动连接在架体2上,作为搭载托架24的承接机构,从第二翻转板4上运出的托架24经过渡辊26传输到架体2后方的装箱线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的实施原理为:架体2安装在带钢卷1生产线与装箱线的衔接处,初始状态下,第一翻转板3处于水平状态,第二翻转板4处于竖直状态,相应的,用于驱动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的液压缸23保持活塞杆伸出的状态。
第二驱动气缸318驱动固定块317远离第一翻转板3,将定位架311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空间分隔为两部分,带钢卷1从前端的生产线上掉落至第一翻转板3对应定位架311与固定块317之间的部分,同时托架24从专门的输送线上掉落至第一翻转板3对应固定块317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
托架24与带钢卷1同时稳定落于第一翻转板3上,第二驱动气缸318收回活塞杆,使固定块317复位于第一翻转板3上,避免对带钢卷1固定的干涉。同时第二翻转板4两侧的转角气缸251运作,转动并收回转杆,使压块抵紧于托架24上,将托架24固定于第二翻转板4上。托架24靠近第二翻转板4的一侧两边抵接在两根链条上。
带钢卷1下落过程中首先抵接定位板32的两块侧板321,定位板32的两块侧板321朝靠近底板322的方向转动并压缩弹簧323,借助弹簧323的弹力抵消部分带钢卷1下落的重力,减小带钢卷1于底板322的碰撞力度,至带钢卷1稳定接触定位板32的底板322,而后第一驱动气缸314运作,伸出活塞杆推动限位板313抵接带钢卷1,将带钢卷1抵接在第二翻转板4上,利用两块侧板321限制带钢卷1切线方向的滚动趋势,利用限位板313的抵紧将带钢卷1抵紧在托架24上。
带钢卷1与托架24固定完成后,液压缸23收回活塞杆,拉动第二翻转板4与第一翻转板3围绕铰接侧转动90°,至第二翻转板4转为水平状态,第一翻转板3转为竖直状态。
转角气缸251的转杆带动压块复位,取消对托架24的固定,而后链轮43转动带动链条传动,配以转动辊,使托架24运出。
运出后液压缸23复位,使第一翻转板3与第二翻转板4返回初始状态,重复上述过程实现带钢卷1产线的自动化翻转。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2),架体(2)上设置有翻转机构、输送机构,翻转机构与输送机构依次运作,将带钢卷(1)翻转至水平后运出;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
第一翻转板(3),设置于架体(2)顶侧,一侧边两端与架体(2)两侧转动连接,其上设置有定位组件(31),用于支撑并定位竖直状态下的带钢卷(1);
第二翻转板(4),设置于架体(2)顶侧,一侧边与第一翻转板(3)的转动侧固接,且与第一翻转板(3)始终保持垂直,用于支撑水平状态下的带钢卷(1);
动力件,设置于第二翻转板(4)一侧,以驱动第一翻转板(3)、第二翻转板(4)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1)包括;
定位架(311),固接于第一翻转板(3)上,包括两根垂直于第一翻转板(3)的架杆,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形成容纳带钢卷(1)的空间;
定位板(32),设置在第一翻转板(3)于定位架(311)、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部分,其两侧倾斜向上设置,用于限制安装后的带钢卷(1)滚动;
限位板(313),垂直于第一翻转板(3),与定位架(311)可滑动连接,定位架(311)一侧设置有驱动件,驱动限位板(313)抵紧安装在定位板(32)上的带钢卷(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2)可滑移连接于第一翻转板(3)上,相应地,所述第一翻转板(3)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板(32)滑移导向的导轨(3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2)包括;
侧板(321),于定位板(32)两端分别设置一块,两块侧板(321)相向倾斜设置,倾斜向下的一端均与定位板(32)铰接,侧板(321)与定位板(32)之间设置有弹簧(323),侧板(321)围绕铰接侧朝定位板(32)转动时,弹簧(323)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托架(24),与带钢卷(1)一同置于翻转机构上,随带钢卷(1)同步翻转至水平状态后,与带钢卷(1)底部支撑带钢卷(1),相应地,第二翻转板(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托架(24)的固定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块(317),设置于第一翻转板(3)上,其与第二翻转板(4)之间的间隙用于卡接托架(24);相应地,第一翻转板(3)相背于固定块(317)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块(317)移动的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链轮(43),设置在第二翻转板(4)靠近第一翻转板(3)一侧四角,其上啮合有垂直于第一翻转板(3)的两链条,当托架(24)与带钢卷(1)翻转至水平状态后,链轮(43)带动链条驱动托架(24)滑动;
过渡辊(26),水平设置在第二翻转板(4)远离第一翻转板(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
液压缸(23),缸体铰接在架体(2)两侧底部,其活塞杆端部与第二翻转板(4)两侧转动连接,通过活塞杆的收缩实现第二翻转板(4)的转动。
CN202311354716.7A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Pending CN117416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4716.7A CN117416713A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54716.7A CN117416713A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6713A true CN117416713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3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54716.7A Pending CN117416713A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67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2162A (zh) * 2024-02-01 2024-03-12 常州赛密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包装协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2162A (zh) * 2024-02-01 2024-03-12 常州赛密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包装协助装置
CN117682162B (zh) * 2024-02-01 2024-04-16 常州赛密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包装协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1742B (zh) 一种镀锌钢板生产加工自动化上料机
CN117416713A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带钢卷翻转机
CN105835141B (zh) 组合一体式涂胶切边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230458A (zh) 一种管式工件连续压装设备
CN113979135B (zh) 一种可直接转运的门扇打包翻转堆垛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14950B (zh) 一种车用减震器的自动化输送和储存系统
CN219078365U (zh) 一种幕墙上料翻板装置
CN215556722U (zh) 一种物料搬运车
CN211520969U (zh) 一种垫板传送装置
CN211870569U (zh) 一种放料机用放料小车
CN102976080A (zh) 滚涂机进料系统中的排料机构
CN210064202U (zh) 一种点胶机上下料装置
CN111974845A (zh) 一种铝合金储气筒自动上料下料装置
CN116588653B (zh) 一种在线料框调宽收板机
CN112404277A (zh) 用于将裙板压铆到端板上的压铆设备
CN218987996U (zh) 一种铝壳螺栓滚丝机
CN210126925U (zh) 一种钢桶板材的输送储料装置
CN212424589U (zh) 一种纵梁成型生产线用下料输送装置
CN219568099U (zh) 高密度集成引线框架电镀设备的上料运转机构
CN220010966U (zh) 一种收板机的可升降移载接驳机构
CN220097439U (zh) 一种铝棒装卸装置
CN213010318U (zh) 一种轴类零件自动出料下料装置
CN219568098U (zh) 高密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镀设备的下料设备
CN219905167U (zh) 一种集装箱侧板与顶侧梁焊接成品存料机构
CN218490582U (zh) 一种钢材横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