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1590A -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1590A
CN117411590A CN202210806549.4A CN202210806549A CN117411590A CN 117411590 A CN117411590 A CN 117411590A CN 202210806549 A CN202210806549 A CN 202210806549A CN 117411590 A CN117411590 A CN 117411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precoding information
target
csi report
c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06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照华
肖华华
李永
郑国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8065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115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37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8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11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1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所述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和L2均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引入无线通信系统能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其中,一个应用场景是基于AI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示例性地,一种基于AI的CSI反馈,通过自编码器实现,自编码器包括一个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中,编码器在终端;而解码器在基站侧。通过自编码器来实现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
终端在反馈CSI时需要对CSI进行量化,例如,待反馈的CSI包括L个元素,每个元素按K bit量化,经过量化后的CSI在CSI报告指示的上行传输资源中传输以反馈给基站,这里L和K为正整数。在有的场景中,用于传输CSI的上行传输资源大小不足以传输所述CSI时,传统的方法是简单执行丢弃操作,只传输部分所述CSI。而在有的场景中,比如基于AI的CSI反馈中,CSI的每个元素可能都对应着初始信道信息里的每个元素,采用传统的直接丢弃CSI的部分元素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场景的CSI进行传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实现了对传输资源存在冲突的CSI报告对应的CSI进行有效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所述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L2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
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其中,所述CSI报告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
根据所述CSI报告中的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现方案,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3G,4G,5G以及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网络侧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基站)和终端侧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终端)。且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示例中,在下行链路中第一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一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基站侧设备,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称为第二通信节点设备)可以是终端侧设备。当然,在上行链路中第一通信节点也可以是终端侧设备,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是基站侧设备。在两个通信节点是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都可以是基站或者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长期演进增强(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基站或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或者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宏基站、微基站、家庭基站、无线拉远、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Surfaces,RISs)路由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设备或者主小区(primarycell)和协作小区(secondary cell)等各种网络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用户,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层信令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媒体控制-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基站和终端间还可以传输物理层信令,比如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上传输物理层信令,或者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传输物理层信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种参数的指示(Indicator),也可以称为索引(Index),或者标识(IDentifier,ID),它们是完全等价的概念。比如无线系统的资源标识,这里无线系统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之一:一个参考信号资源、参考信号资源组,参考信号资源配置、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报告、CSI报告集合、终端、基站、面板、神经网络、子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层等对应的索引。基站可以通过各种高层信令或者物理层信令指示一个或一组资源的标识给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包括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元学习等具有自我学习的设备、组件、软件、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网络(或称为神经网络)实现,神经网络包括多个层,每层包括至少一个节点。在一个示例中,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输出层,至少一层隐藏层,其中每层神经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了全连接层,稠密层,卷积层,转置卷积层,直连层,激活函数,归一化层,池化层等至少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神经网络的每一层可以包括一个子神经网络,比如残差块(Residual Network block,或者Resnet block),稠密网络(Densenet Block),循环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等。人工智能网络包括神经网络模型和/或神经网络模型对应的神经网络参数,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简称为网络模型,神经网络参数可以简称网络参数。一个网络模型定义了神经网络的层数,每层的大小,激活函数,链接情况,卷积核和大小卷积步长,卷积类型(比如1D卷积,2D卷积,3D卷积,空心卷积,转置卷积,可分卷积,分组卷积,扩展卷积等)等网络的架构,而网络参数是网络模型中每层网络的权值和/或偏置以及它们的取值。一个网络模型可以对应多套不同的神经网络参数取值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神经网络参数取值。过线上训练或者线下训练的方式获得神经网络的参数。比如通过输入至少一个样本和标签,训练所述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得神经网络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时隙可以是时隙slot或子时隙mini slot。一个时隙或者子时隙包括至少一个符号。这里符号是指一个子帧或帧或时隙中的时间单位,比如可以为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接入(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正交多址频分复用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包括发送或接收。比如发送数据或者信号,接收数据或者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计算信道状态信息或者进行信道估计,移动性管理,定位等,需要基站或者用户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参考信号包括但不限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它包括零功率的CSI-RS(Zero Power CSI-RS,ZP CSI-RS)和非零功率的CSI-RS(Non-Zero PowerCSI-RS,NZP CSI-RS),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Interference Measurement,CSI-IM),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s Block,SSB),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同步广播块/物理广播信道(SSB/PBCH),NZP CSI-RS可以用来测量信道或者干扰,CSI-RS也可以用来做跟踪,叫做跟踪参考信号(CSI-RS for Tracking,TRS),而CSI-IM一般用来测量干扰,SRS用来进行信道估计。另外,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集合称为参考信号资源,比如,CSI-RS resource,SRS resource,CSI-IM resource,SSB resource。在本申请中,SSB包括同步信号块和/或物理广播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资源可以称为参考信号资源,为了节省信令开销等,可以把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分成多个集合(比如CSI-RS resource set,CSI-IM resource set,SRS resource set),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资源,而多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合可以都来自同一个参考信号资源设置(比如CSI-RS resourcesetting,SRS resource setting,CSI-IM resource setting,其中CSI-RS resourcesetting可以和CSI-IM resource setting合并,都称为CSI-RS resource setting来配置参数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配置测量资源信息,测量资源信息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其中,测量资源信息包括CN个信道测量资源(Channel Measurement Resource,CMR)信息和CM个干扰测量资源(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IMR)信息,CN和CM为正整数。基站在一个报告配置(report config)或报告设置(reporting setting)中配置测量资源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更好地传输数据或者信号,基站或者终端需要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RS Resource Indicator,CRI)、同步信号块资源指示(Synchronization Signals BlockResource Indicator,SSBR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差分RSRP(Differential RSRP)、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层指示(Layer Indicator,LI)、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级1的信干噪比(Level 1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L1-SINR)、差分L1-SINR(Differential L1-SINR)。其中,预编码矩阵指示是预编码信息中的一种,即基于码本实现预编码信息的情况。预编码信息还包括基于非码本实现的方式,比如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包括第一类预编码信息的CSI称为第一类CSI。在一个示例中,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CSI称为第二类CSI。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基站通过第一类预编码信息传输与信道匹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类预编码信息是基于传统的信道特征矩阵或者特征矩阵的量化值构成的预编码信息。比如基于码本的方法,比如LTE中N天线的码本,这里N=2,4,8,12,16,24,32,NR中type I码本,type II码本,type II port selection码本,enhanced type II码本,enhanced type II selection码本,Further enhanced type II selection码本。这里的码本包括L个码字,它的思想是基站和终端预先根据规定的公式或者表格或者字典的方式保存L个码字。在一些示例中,码字是一个向量。在一些示例中码字是矩阵,矩阵包括r列,每列也是一个向量。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矩阵的每列是相互正交的。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码字的向量是一个0-1向量,其中整个向量只有一个值为1,其它的值为零。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码字的向量是一个DFT矢量(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码字的向量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DFT矢量通过张量积(kronecker积)获得。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码字的向量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DFT矢量通过乘以不同的相位旋转连接得到。在一些示例中,构成码字的向量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DFT矢量通过张量积(kronecker积)以及乘以相位旋转获得。基站或者终端通过查找L个码字,找到与信道最匹配的码字作为最优码字来传输数据或者信号。这里,与信道匹配的码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码字和信道的距离最小,码字和信道的相关性最大,码字和信道的最优的右奇异向量或者矩阵的距离最小,码字和信道的最优的右奇异向量或者矩阵相关性最大,码字和信道计算得到的信噪比最大等。L为大于1的整数,一般来说大于发送天线数目。
在一些示例中,终端和基站通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传输与信道匹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是基于AI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和终端通过自编码器中的编码器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自编码器包括一个编码器和解码器,其中,编码器在终端而解码器在基站侧。终端通过编码器对获得信道信息H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的信道状态信息H1,并将压缩后的信道状态信息H1量化反馈给基站,基站接收量化后的H1,去量化后输入解码器,解码器对其进行解压缩,从而尽可能的恢复H的值H’。在一个示例中,H包括K0个元素,终端从H中选K个元素作为H1,对H1量化进行反馈,基站接收所述K个量化的元素并将它去量化,将去量化的K个元素输入AI模块,AI模块输出K0个元素作为对H的恢复,从而得到所述H的预编码矩阵。其中,K和K0为大于1的整数,且K<K0。这里,通过压缩器的H1或从H中选择的K个元素都为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并且为了简单起见,量化后的H1也称为第二类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其它非AI方式生成的与第一类预编码信息不同的预编码矩阵。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类预编码信息之外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传输CSI,比如终端反馈CSI,基站接收CSI。需要终端和基站定义一个CSI报告(CSI report或者CSI report congfig),其中CSI报告至少定义了如下参数之一:用于反馈CSI的时频资源,CSI包括的reportQuantity,CSI反馈的时域类别reportConfigType,测量信道资源,测量干扰资源,测量的带宽大小等信息。其中CSI报告可以在上行传输资源上传输,其中上行传输资源包括PUSCH和PUCCH,而CSI report也包括时域特性,包括周期的CSI报告(periodic CSI report,P-CSI),非周期的CSI报告(aperiodicCSI report,AP-CSI),半持续的CSI报告(semi-persistent CSI report,SP-CSI)。一般来说,P-CSI传输的比特数目相对较小,在PUCCH上传输,而A-CSI传输的比特数较多,一般在PUSCH上传输,而SP-CSI可以基于PUSCH上传输,也可以基于PUCCH上传输。其中,基于PUCCH传输的P-CSI一般用高层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基于PUCCH传输的SP-CSI也是用高层信令(RRC和/或MAC CE)配置或者激活,而基于PUSCH传输的SP-CSI或者A-CSI都是通过物理层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触发,而DCI一般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给终端配置了N个需要向基站反馈的CSI报告(CSI report),每个CSI报告都有一个索引值(identity,ID),称为CSIreportID,终端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能力或者处理能力,以及基站的要求选择N个CSI报告中的M个CSI报告。并根据上行反馈的资源,反馈该M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其中N和M为正整数,且M<=N。在一个示例中,需要反馈M个CSI报告,但所述M个报告中至少有两个报告的反馈资源是冲突的,所述两个报告的反馈资源冲突是指用于反馈所述两个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比如PUCCH或者PUSCH)中至少有一个符号是相同的和/或至少有一个子载波是相同的。
在一些示例中,终端需要反馈多个CSI报告,其中,多个CSI报告中至少有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存在冲突。在一个示例中,存在冲突的L个CSI报告中至少有一个是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报告,其中L为正整数。根据优先级计算公式计算L个冲突的CSI报告的优先级值(priority value,PV),并根据优先级值从小到大排序,选择其中优先级小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在上行传输资源中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信息传输设备执行。其中,信息传输设备可以为终端(比如,用户设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110-S120。
S110、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其中,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和L2均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
在实施例中,这里的L个CSI报告是在传输资源存在冲突的多个CSI报告。其中,第一类CSI报告指的是包括第一类预编码信息的CSI报告;第二类CSI报告指的是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CSI报告。其中,第一类预编码信息为基于传统的码本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比如LTE中的码本;NR中type I码本,type II码本,type II port selection码本,enhanced type II码本,enhanced type II selection码本,以及Further enhanced typeII selection码本,或者多面板码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是基于AI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比如通过编码器压缩信道状态信息,在基站对压缩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压缩恢复信道信息。
S120、根据优先级值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优先级值计算公式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并按照从小到大顺序对优先级值(PV值)进行排序,选择其中PV值最小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传输至第二通信节点,从而可以保证第二通信节点能有效地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在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优先级值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全部信息或部分信息。在一示例中,若L个CSI报告对应的总传输比特能在上行传输资源上传输,则第一通信节点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在一示例中,若L个CSI报告对应的总传输比特无法在上行传输资源上传输,则第一通信节点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部分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选择PV最小的C个CSI报告在所述的CSI报告对应的上行资源中传输,所述C为小于等于L的正整数,且C为满足所述上行传输传输要求的最大CSI报告数目。这里满足所述上行传输传输要求是指,所述C个CSI报告传输的CSI的总比特数目小于等于所述上行传输资源能传输的比特数目。一种方法是,先看L个CSI报告对应的总传输比特是否能在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上传输,如果不能则忽略PV值最大的CSI报告,看剩下的L-1个CSI报告对应的总传输比特是否能在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上传输,如果不能就依次忽略PV值第二大的CSI报告,PV值第三大的CSI报告,以此类推,直到满足传输要求为止。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包括: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均为优先级值计算公式中的常量参数,并且,这四个参数参数均为非负整数。在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进行重配置,使得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或第四初始参数所对应的取值和含义有所不同,以扩展到包括第二类CSI报告的场景,从而可以得到L个CSI报告的不同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可以包括下述之一: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一初始参数大于3的情况下,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可以包括下述之一: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周期第二类CSI报告。示例性地,第一信道指的是PUSCH;第二信道指的是PUCCH。
在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参数对应的取值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初始参数所对应的含义也是不同的。示例性地,第一初始参数为0,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1,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2,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3,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4,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二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5,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6,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第一初始参数为7,可以表示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周期第二类CSI报告。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越大,对应的CSI报告的优先级值越大,即将优先级值最大的CSI报告丢弃。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类CSI报告和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的传输资源冲突的情况下,优先丢弃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实施例中,在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下述之一:携带L1-RSRP或L1-SINR的CSI报告、未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未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二类CSI报告。
在实施例中,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可以包括:0、1和2。第二初始参数对应的取值不同的情况下,第二初始参数所对应的含义也是不同的。示例性地,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为0,可以表示携带L1-RSRP或L1-SINR的CSI报告;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为1,可以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为2,可以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或L1-SINR的第二类CSI报告。其中,携带L1-RSRP或L1-SINR的CSI报告,可以包括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也可以包括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二类CSI报告,也可以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和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在实施例中,Ncell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在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为0,1,2……Ncell-1的情况下,第三初始参数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为Ncell,Ncell+1,Ncell+2,……2Ncell-1的情况下,第三初始参数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在实施例中,2M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报告个数。其中,最大报告个数指的是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的CSI报告的最大个数。在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0,1,2……Ms-1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Ms,Ms+1,……2Ms-1的情况下,表示第一通信节点反馈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之一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的实施例是在规定第二类CSI报告的优先级值比第一类CSI报告优先级值大的情况下实现的。当然,不排除也存在第二类CSI报告的优先级值比第一类CSI报告优先级值小的设计。这时,包括以下情况: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先级值越小,表示其对应的CSI报告的优先级(priority)越高,在两个CSI报告发生冲突时,如果只能传输其中的一个CSI报告,会优先传输优先级高的CSI报或者优先级值PV小的CSI报告,而优先级低的CSI报告或者优先级值PV大的CSI报告会被丢弃(drop)而不被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第三目标参数和第四目标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3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一类CSI报告,而取值为4时对应第二类CSI报告,在另外一个具体示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二类CSI报告,而取值为4时对应第一类CSI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偏移值也可以取其它大于4的一个具体的整数值,以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目标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1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二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一类CSI报告,而取值为2时对应第二类CSI报告,在另外一个具体示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二类CSI报告,而取值为2时对应第一类CSI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偏移值也可以取其它大于2的一个具体的整数值,以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目标参数根据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服务小区个数Ncell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三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Ncell的正整数,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一类CSI报告,而取值为Ncell时对应第二类CSI报告,在另外一个具体示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二类CSI报告,而取值为Ncell时对应第一类CSI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偏移值也可以取其它大于Ncell的一个具体的整数值,以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目标参数根据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四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CSI报告个数Ms的非负整数,以及第四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Ms的正整数,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一类CSI报告,而取值为Ms时对应第二类CSI报告,在另外一个具体示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对应第二类CSI报告,而取值为Ms时对应第一类CSI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偏移值也可以取其它大于Ms的一个具体的整数值,以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偏移值确定第二类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相应的,对每个初始参数均配置一个对应的预设偏移值,即第一初始参数对应的偏移值为第一预设偏移值;第二初始参数对应的偏移值为第二预设偏移值;第三初始参数对应的偏移值为第三预设偏移值;第四初始参数对应的偏移值为第四预设偏移值。在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为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的总和;第二目标参数为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的总和;第三目标参数为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的总和;第四目标参数为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的总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比如根据优先级值选择了L个CSI报告中的C个优先级值最小的CSI报告,将所述C个选择的CSI报告中每个报告对应的CSI按配置的调制编码方式进行编码,形成所述C个CSI报告的信息。并通过传输资源传输所述的C个CSI报告的信息给基站。基站在所述传输资源上接收所述所述C个CSI报告的信息并进行解码,从而得到C个CSI报告对应的CSI。这里C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L。
这些实施例中,传输资源刚好能传输所述C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优先级值选择了L个CSI报告中的C个优先级值最小的CSI报告,但传输资源只能有效传输C-1个CSI报告的信息,将传输资源能有效传的比特数目减去优先级值小的C-1个CSI报告对应的CSI的总比特数目就是剩余传输资源大小,或者叫传输资源剩余大小或者叫传输资源剩余比特。传输资源剩余比特不够传输第C个CSI报告的信息。下面的一些实施例或者示例主要用来说明,传输资源剩余比特不够传输第C个CSI报告的全部信息。且所述第C个CSI报告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这里,C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L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其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是指C个CSI报告的信息,且传输资源的剩余比特无法有效传输第C个CSI报告的全部信息。所述第C个CSI报告为第二类CSI报告,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信息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由于所述传输资源的剩余比特无法有效传输所述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所以需要对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按预设规则处理为新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以通过传输资源的剩余比特可以有效传输所述新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将原来的没有按预设规则处理前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称为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将按预设规则处理后新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这里,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和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都是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一般来说,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元素个数小于等于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些示例中,CSI报告中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类预编码信息,也可以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些示例中,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或者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用于量化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为原始元素量化比特。在一些示例中,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根据预设规则和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或者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用于量化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为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在一些示例中,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量化后的总比特数目小于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量化后的总比特数目。在一些示例中,将量化后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也称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一些示例中,将量化后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也称为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在一些示例中,将量化后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也称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和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CSI报告可以指C等于1个CSI报告,其中,所述CSI报告中的信息为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且传输资源不能有效传输所述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根据预设规则将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处理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传输资源能有效地传输所述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可以指C>1个CSI报告,其中,所述C个CSI报告的第C个CSI报告中的信息为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且传输资源的剩余比特不能有效传输所述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根据预设规则将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处理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传输资源的剩余比特能有效地传输所述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将所述C-1个CSI报告的信息和第C个CSI报告包括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一起编码成所述C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在所述传输资源传输所述的C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其中,所述C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指的是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以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在实施例中,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最初的量化比特为原始元素量化比特,然后采用一个新的量化比特,即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以得到对应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可以理解为,采用原始元素量化比特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采用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和初始预编码信息是相同的,均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但其对应的量化比特是不同的。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则可以通过降低CSI报告中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精度,即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以通过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使得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量小于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总比特数量,即通过减少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总传输比特数量,以便可以在传输资源中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包括下述之一: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其中,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指的是承载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大小;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指的是传输资源中剩余的用于有效传输最后一个CSI报告(比如所述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比特数目。比如用于传输CSI报告的传输资源能有效传输C个CSI报告,那么优先安排参数优先级高的C-1个CSI报告,将传输资源能有效传的比特数目减去优先级高的C-1个CSI报告对应的CSI的总比特数目就是剩余传输资源大小,或者叫传输资源剩余大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小于一个预设门限值时,终端不再传输最后一个待传输的CSI报告对应的CSI。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小于一个预设门限值时,终端重新根据信道信息获得其对应的第一类预编码信息,并传输所述第一类预编码信息。可选地,通过信令通知第二通信节点,其传输的是第一类预编码信息而不是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减去根据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所量化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的总比特数目后还剩余B0个比特时,所述B0个比特可以填充一个常数,比如0或者1,其中B0为正整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减去根据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所量化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的总比特数目后还剩余B0个比特时,所述B0个比特可以用于提高至少一个目标第二类预编码元素的量化比特。一个具体示例为根据预设规则从第二类预编码元素选择floor(B0/K)个元素,每个选择的元素用其对应的目标量化比特加K比特来量化,K为正整数。比如K=1,表示根据预设规则从目标第二类预编码元素选择B0个元素,每个选择的元素用其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加1比特来量化,比如K=2,表示根据预设规则从目标第二类预编码元素选择B0/2个元素,每个选择的元素用其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加2比特来量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可以根据传输资源大小确定,也可以根据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也可以根据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也可以根据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其中,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指的是用于承载C个CSI报告的传输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关系,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相同;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或者,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相同。在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均匀量化方式对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也可以采用非均匀量化方式对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在采用均匀量化方式对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的情况下,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相同的;在采用非均匀量化方式对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的情况下,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数量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其中,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指的是在未降低精度前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量化比特。示例性地,假设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为P1,则原始元素量化比特大于P1,使得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元素采用目标元素量化比特进行量化,以通过降低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数目使得在冲突的上行传输资源中传输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使第二通信节点接收降低量化经度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示例中,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不相同的,或者目标元素量化比特至少有两种取值。示例性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一部分元素的量化比特为b1比特,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另外一部分元素的量化比特为b2比特,b1和b2为不同的正整数。示例性地,假设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包括20个元素,其中,4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2比特,5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为3比特,11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为4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进行分组,得到C个元素组;按照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并根据C个量化的元素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至少一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C为大于1的正整数。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则可以通过减少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传输比特数量,即降低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元素的元素量化比特,以便可以在传输资源中传输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所有元素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两个元素组,并且,每个元素组的目标量化比特可以根据传输资源大小确定,也可以根据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在确定每个元素组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之后,直接采用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以得到满足传输要求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示例性地,可以将C个量化的元素组对应的比特组合或联合在一起,即可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C为大于1的整数。一个示例是,所述联合或组合是指将至少一个数组组合或联合成一个更大的数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在实施例中,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可以理解为,将连续的多个元素索引分成一组,得到多个元素组。在实施例中,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可以理解为,按照元素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列或升序排列,并将排序后的元素分成多组,得到对应的多个元素组。在实施例中,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可以理解为,将每个元素的大小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对,并将大于预设门限值的元素作为一组,以及将小于预设门限值的元素作为一组,即得到两个元素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接收的第一信令确定,其中,所述第一信令是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或者物理层信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每个元素组的量化比特数目;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元素分成多个元素组,并且每个元素组中的元素采用Ki个比特量化,以及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令确定的。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元素分成多个元素组,并且每个元素组中的元素采用Ki个比特量化,以及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元素分成多个元素组,并且每个元素组中的元素采用Ki个比特量化,以及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可以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共同确定的。可以理解为,在剩余传输资源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越多,则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就越小;同样地,在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剩余传输资源大小越大,则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就越大。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元素分成多个元素组,并且每个元素组中的元素采用Ki个比特量化,以及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的。其中,在元素组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将元素分组方式和每个元素组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Ki,i=1,…,C为正整数,表示第i个元素组里的元素量化的比特数目,C为大于1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或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其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i=1,…,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在一个示例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可以理解为,一个CSI报告可以对应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也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CSI报告可以对应至少两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则可以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或者,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并根据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然后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并传输至第二通信节点。可以理解为,通过LC个CSI报告对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的信息进行传输,即减少每个CSI报告所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传输比特数目,以将全部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传输至第二通信节点。在一示例中,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在一示例中,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其中,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可以理解为物理天线或逻辑天线。预设模式可以指的是第二通信节点预先配置的,也可以是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协商的,并且,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之间包括下述之一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在一示例中,在LC=C的情况下,一个CSI报告对应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在一示例中,在LC<C的情况下,至少一个CSI报告对应至少两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在实施例中,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也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也可以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其中,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指的是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在第一信道上具有相同的报告标识。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指的是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在第一信道上的传输资源具有相同时域符号集和/或者频域集;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指的是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在第二信道上具有相同的报告标识。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指的是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在第二信道上的传输资源具有相同时域符号集和/或者频域集;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指的是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的上行控制资源的标识是相同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上行控制资源的ID是相同的。示例性地,第一信道指的是PUSCH;第二信道指的是PUCCH。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包括:在时隙n+(k-1)*X传输所述第k个CSI报告,其中n为第一个CSI报告传输时隙,时隙间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在实施例中,每个CSI报告是在不同时隙上进行传输的。示例性地,第k个CSI报告在n+(k-1)*X时隙上传输,其中,k=1,2……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CSI报告数目LC根据下述之一的方式确定:根据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其中,所述第二信令是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给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或者物理层信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拆分的子CSI report个数(即第二类CSI子报告数目C);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根据用于传输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在实施例中,目标报告数量指的是一个第二类CSI报告被拆分成第二类CSI子报告的数量。在实施例中,目标报告数量可以直接由第二通信节点预先配置;也可以直接由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其中,第二信令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信令);也可以根据L个CSI报告中存在资源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的个数确定;也可以根据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也可以根据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也可以根据用于传输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根据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按照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则可以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C个信道组,并将C个信道组输入至编码器中,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按照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从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一般来说,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比特数目B1比原来的信道信息未分组生成的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数目B2小,比如,B1接近B2的1/C。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从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对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进行筛选;筛选后满足传输要求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作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实施例中,确定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每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并按照优先级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进行排序;然后先丢弃优先级值最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再丢弃优先级值次之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依次类推,直至用于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传输资源满足传输要求为止,并将剩余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的预编码信息作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每个信道组中每个信道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然后确定每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并按照优先级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先丢弃优先级值最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再丢弃优先级值次之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以此类推,直至用于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传输资源满足传输要求为止。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可以根据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信道组的索引大小确定,其中信道组索引值越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优先级值PV值大。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根据基站和终端约定的方式确定。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根据生成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则可以按照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然后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从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这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也可以称为子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它是原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一部分信息或者一部分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从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对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进行筛选;传输筛选后满足传输要求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在实施例中,确定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每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并按照优先级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进行排序;然后先丢弃优先级值最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再丢弃优先级值次之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依次类推,直至用于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传输资源满足传输要求为止,并将剩余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的预编码信息作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可以根据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索引大小确定,其中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索引越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优先级值PV值大。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根据基站和终端约定的方式确定。在一个示例中,多个不同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根据生成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其中,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嵌套模式进行量化得到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选择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至少一个量化比特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实施例中,在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节点仍传输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则可以根据嵌套模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嵌套和量化,以得到配置为多个等级的嵌套模式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然后先丢弃最后一个等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再丢弃倒数第二个等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依次类推,直至用于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资源满足传输要求为止。
示例性地,假设嵌套等级有L层,其初始第二类预编码矩阵信息的量化比特集合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集合为[A1,A2,A3,…,AL]。第一层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集合为A1,第二层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集合为[A1,A2],第三层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集合为[A1,A2,A3],…第L层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集合为[A1,A2,A3,…,AL],那么选择第i层嵌套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比特为[A1,A2,A3,…,Ai]组成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i<=L,并且A1,A2,A3,…,AL为包括至少一个元素的集合,优选地,每个元素取值为0或者1。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以由信息传输设备执行。其中,信息传输设备可以为第二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节点可以为基站。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S210-S220。
S210、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的信息包括: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S220、根据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
在实施例中,在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对应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之后,第二通信节点根据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信道信息为信道矩阵,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信道信息为根据第二类CSI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确定的信道信息或者预编码矩阵,包括但不限于将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输入AI模块的解码器输出的结果。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信道信息为第一类预编码信息。在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将第二信道信息输入至AI模块的编码器中,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然后对预编码矩阵进行量化,并将量化之后的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节点,以使第二通信节点执行去量化操作,并将去量化之后的信息输入至AI模块的解码器中,得到对应的第一信道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信道信息为对第二信道信息进行编码、量化、去量化和译码得到的信息,但第一信道信息和第二信道信息是相似的,但并未完全相同的。
在一实施例中,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的确定方式,包括: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每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可以包括下述之一: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一初始参数大于3的情况下,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可以包括下述之一:承载在第一信道的非周期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一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承载在第二信道的周期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在实施例中,在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下述之一:携带L1-RSRP或L1-SINR的CSI报告、未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在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未携带L1-RSRP或L1-SINR的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的确定方式,包括:根据第一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第三目标参数和第四目标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二目标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三目标参数根据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确定;第四目标参数根据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3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二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服务小区个数Ncell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三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Ncell的正整数;所述第四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CSI报告个数Ms的非负整数,以及第四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Ms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均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包括下述之一: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关系,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相同;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进行分组,得到C个元素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并根据C个量化的元素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C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接收的第一信令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或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其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i=1,…,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之间包括下述之一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包括:在时隙n+(k-1)*X传输所述第k个CSI报告,其中n为第一个CSI报告传输时隙,时隙间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k=0,…,LC,并且,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CSI报告数目LC根据下述之一的方式确定:根据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根据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
其中,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嵌套模式进行量化得到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选择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至少一个量化比特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中各个参数的解释,可参见上述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对应参数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以第一通信节点为终端,第二通信节点为基站为例,对CSI报告的传输过程进行说明。终端需要反馈多个CSI报告,其中,多个CSI报告中至少有L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存在冲突。在一个示例中,存在冲突的L个CSI报告中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类预编码的报告(即第二类CSI报告),其中L为正整数。在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优先级计算公式计算L个冲突的CSI报告的优先级值(priority value,PV),并根据优先级值从小到大排序,选择其中优先级小的至少一个CSI报告在传输资源中传输。在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下述示例。
在一示例中,通过改变第一初始参数的取值确定CSI报告的PV值。在实施例中,一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PriiCSI(y,k,c,s)=2·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y,k,c,s分别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一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二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三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四初始参数,并且,均为非负整数。其中,这四个初始参数的取值含义包括如下:
y=0表示承载在PUSCH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y=1表示承载在PUS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2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3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在一些示例中,y可能大于3,比如:在一个示例中,y=4,表示承载在PUSCH的非周期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示例中,y=5,表示承载在PUSCH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示例中,y=6,表示承载在PUCCH的半持续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示例中,y=7,表示承载在PUCCH的周期第二类CSI报告。
k=0表示携带L1-RSRP或L1-SINR的CSI报告,k=1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或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
c表示服务小区索引,Ncell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
s表示报告配置索引reportConfigID,M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在一个示例中,s的取值范围为0,…,Ms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改变第二初始参数的取值确定CSI报告的PV值。在实施例中,一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PriiCSI(y,k,c,s)=3·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y,k,c,s分别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一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二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三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四初始参数,并且,均为非负整数。其中,这四个初始参数的取值含义包括如下:
y=0表示承载在PUSCH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y=1表示承载在PUS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2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3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
k=0表示携带L1-RSRP or L1-SINR的CSI报告,k=1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 orL1-SINR的CSI报告,k=2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 or L1-SINR的第二类CSI报告。
c表示服务小区索引,Ncell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
s表示报告配置索引reportConfigID,M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在一个示例中s的取值范围为0,…,Ms-1。
在一示例中,通过改变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确定CSI报告的PV值。在实施例中,一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PriiCSI(y,k,c,s)=2·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y,k,c,s分别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一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二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三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四初始参数,并且,均为非负整数。其中,这四个初始参数的取值含义包括如下:
y=0表示承载在PUSCH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y=1表示承载在PUS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2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3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
k=0表示携带L1-RSRP or L1-SINR的CSI报告,k=1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 or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
c表示服务小区索引,N′cells表示2*Ncells,Ncell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在一个示例中,c的取值范围为0,…,2*Ncells,其中,c取值为0,…,Ncells-1表示反馈的是第一类CSI报告,s取值为Ncells,…,2*Ncells-1表示反馈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s表示报告配置索引reportConfigID,M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改变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确定CSI报告的PV值。在实施例中,一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PriiCSI(y,k,c,s)=2·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y,k,c,s分别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一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二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三初始参数、PV公式中的第四初始参数,并且,均为非负整数。其中,这四个初始参数的取值含义包括:
y=0表示承载在PUSCH的非周期第一类CSI报告,y=1表示承载在PUS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2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半持续第一类CSI报告,y=3表示承载在PUCCH中的周期第一类CSI报告。
k=0表示携带L1-RSRP or L1-SINR的CSI报告,k=1表示携带不包括L1-RSRP orL1-SINR的第一类CSI报告。
c表示服务小区索引,Ncell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
s表示报告配置索引reportConfigID,M’s=2Ms,Ms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s的取值范围为0,…,M’s,其中,s取值为0,…,Ms-1表示反馈的是第一类CSI报告,s取值为Ms,…,2*Ms-1表示反馈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预设偏移值(offset)确定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预设偏移值指的是优先级的偏置。其中,预设偏移值包括:第一预设偏移值、第二预设偏移值、第三预设偏移值和第四预设偏移值。其中,每个初始参数对应一个预设偏移值。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PV公式中的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记为offset)确定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在实施例中,计算PV的公式为:
PriiCSI(y,k,c,s)=2·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y’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一目标参数,并且,y’=y+offset,在第一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0;在第二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4。y=0,1,2,3,k=0,…,1,c=0,…,Ncells,s=0,…,Ms,Ncells和Ms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和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PV公式中的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记为offset)确定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在实施例中,计算PV的公式为:
PriiCSI(y,k,c,s)=3·Ncells·Ms·y+Ncells·Ms·k’+Ms·c+s
其中,k’表示PV公式中的第二目标参数,并且,k’=k+offset,在第一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0;在第二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2。y=0,1,2,3,k=0,…,1,c=0,…,Ncells,s=0,…,Ms,Ncells和Ms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和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PV公式中的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记为offset)确定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在实施例中,计算PV的公式为:
PriiCSI(y,k,c,s)=4·Ncells·Ms·y+2·Ncells·Ms·k+Ms·c’+s
其中,c’表示PV公式中的第三目标参数,并且,c’=c+offset,在第一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0;在第二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Ncells。y=0,1,2,3,k=0,…,1,c=0,…,Ncells,s=0,…,Ms,Ncells和Ms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和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
在一个示例中,通过PV公式中的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记为offset)确定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在实施例中,计算PV的公式为:
PriiCSI(y,k,c,s)=4·Ncells·Ms·y+2·Ncells·Ms·k+2·Ms·c+s’
其中,s’表示PV公式中的第四目标参数,并且,s’=s+offset,在第一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0;在第二类CSI报告时,offset取值为Ms。y=0,1,2,3,k=0,…,1,c=0,…,Ncells,s=0,…,Ms,Ncells和Ms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最大的服务小区个数maxNrofServingCells和最大报告个数参数maxNrofCSI-ReportConfigurations。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比如L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这里,L为大于1的整数。终端仍然传输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此时可以降低第二类CSI报告中第二类预编码的量化精度,从而减小第二类预编码的传输比特数目,以便在传输资源中传输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基站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假设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原始元素量化比特至少为a比特,目标原始量化比特至少为b比特。在实施例中,在终端向基站反馈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时候,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每个元素至少用a比特量化,a为大于1的整数,即终端向基站反馈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至少需要K*a比特。在一个示例中,在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第二类CSI报告与其它的CSI报告发送冲突的情况下,需要降低第二类CSI报告中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假设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在反馈的时候每个元素至少用b比特量化,b为大于1的整数,且b小于a,反馈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至少需要K*b比特。通过降低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量化的比特数目,从而在冲突的上行资源中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基站接收上述降低量化精度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将它输入AI模块从而恢复信道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终端需要反馈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值b。在一个示例中,b的大小根据传输CSI的资源大小确定。在一个示例中,b的大小根据传输CSI的资源大小和RRC配置的传输CSI资源的编码率确定。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由冲突的L个CSI报告传输的总比特数确定,比如总比特数目为T,那么b=floor(a/T),其中floor表示下取整函数。在一个示例中,b有C个候选值,候选值根据高层信令配置。在一个示例中,b有C个候选值,所述候选值由终端和基站约定。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有C个候选值,所述候选值根据系统带宽大小确定,比如将不同系统带宽的大小分成C个集合,每个集合里的带宽对应一个或者一组b的取值。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有C个候选值,所述候选值根据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确定,比如将不同BWP的大小分成C个集合,每个集合里的BWP对应一个或者一组b的取值。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有C个候选值,根据传输CSI的资源大小和/或传输CSI资源的编码率确定b为C个候选值中的哪个值。比如,选择所述的候选值b,使得K*b小于且最接近传输CSI的资源能传输的比特数目。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采用均匀量化方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在实施例中,在采用均匀量化方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的情况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每个元素所采用的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是相同的,以及每个元素所采用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相同的。假设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原始元素量化比特为a比特,目标原始量化比特为b比特。在实施例中,在终端向基站反馈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时候,每个元素用a比特量化,a为大于1的整数,所以反馈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K*a比特。在一个示例中,在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第二类CSI报告与其它的CSI报告发送冲突时,需要降低所述第二类CSI报告中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在反馈的时候每个元素用b比特量化,b为大于1的整数,且b小于a,所以反馈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K*b比特。通过降低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量化的比特数目从而在冲突的上行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基站接收上述降低量化精度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将它输入AI模块从而恢复信道信息。在一个示例中,终端需要反馈所述量化比特值b。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采用非均匀量化方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在实施例中,在采用非均匀量化方式对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元素进行量化的情况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元素与其它元素所采用的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是不相同的,以及至少一个元素与其它元素所采用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相同的。假设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在终端向基站反馈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时候,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的第i个元素用ai比特量化,ai为大于1的整数,i=1,…,K,且至少有两个元素的原始元素量化比特不同。所以反馈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比特。在一个示例中,在包括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第二类CSI报告与其它的CSI报告发送冲突的情况下,需要降低所述第二类CSI报告中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量化比特。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K个元素,第i个元素用bi比特量化,bi为大于1的整数,i=1,…,K,且至少有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同。所以反馈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需要/>比特。通过降低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量化的比特数目从而在冲突的上行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基站接收上述降低量化精度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将它输入AI模块从而恢复信道信息。在一个示例中,将K个元素分成C组,第i组的元素用bi个bit量化,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i可以根据基站配置或者默认的,其中,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i可以根据上报所述CSI资源大小确定,其中,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i可以根据上报所述CSI资源大小和所述CSI资源的编码率确定,其中,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i可以根据冲突的L个CSI报告对应的CSI的总比特数确定,其中,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i可以根据终端自身确定,并反馈所述述bi,i=1,…,C,C为大于1的整数,且小于K。在一个示例中,按元素大小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元素分成C组,比如最大的P个元素为一组,其它的元素为一组。在一个示例中,按元素对应的索引大小连续的尽量均匀大小的分成C组。比如,C为2的时候,元素索引为[1,2,3,…,K/2]为一组,元素索引为[K/2+1,K/2+2,…,K]为一组。当然对于C等于其它值的情况,也可做类似的分组。在一个示例中,按元素的大小将K个元素分成C组,比如元素大于预设门限值T1的为一组,元素小于T1的为一组。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时,比如L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终端仍然传输所述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此时可以将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分成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类CSI子报告),由于新的第二类CSI报告中对应的CSI被拆成了C份,从而可以减小每次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传输比特数目,以便在传输资源中传输所述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基站在C个时隙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根据所述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成一个整体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所述整体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示例中,终端发现传输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发生了冲突,将传输资源发送冲突的每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CSI分成C分,每份CSI对应一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并在所述的传输资源中传输至少一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示例中,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具有关联关系,比如,所述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有相同的报告索引(即报告ID)。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的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具有关联关系,比如,所述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有相同的CSI配置ID。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的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具有关联关系,比如,所述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有相同的高层信令ID。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的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具有关联关系,比如,所述C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在相同的传输资源(比如相同的时频资源元素RE集合)以及不同的时隙传输。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在第n个时隙传输,第k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在n+(k-1)*x时隙报告。其中,k=2,…,C,C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整数,x为正整数。在一个示例中,C的大小由基站配置。在一个示例中,C的大小由终端确定。在一个示例中,C的大小根据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在一个示例中,C的大小根据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CSI的总传输比特数目确定。在一个示例中,C的大小根据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CSI的总传输比特数目和基站配置的编码率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时,比如L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终端仍然传输所述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在一个示例中,将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分成C组,并确定所述C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将所述C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优先级值从小到大排序,先丢弃传输优先级值最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再丢弃传输优先级值第二大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以此类推。直到所述传输资源满足传输的要求(比如传输资源承载的数据编码率低于门限值)。例如只传输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时,传输资源满足传输的要求,将所述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在新的第二类CSI报告中传输,所述k为小于C的正整数。在一个示例中,终端在发现传输资源发送冲突时,将信道H分成C个信道组,并计算C个信道组的优先级值,根据传输资源的大小和/或编码率确定能传的信道组的个数,比如能传输k个信道组。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所述k个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组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将所述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作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所述k个信道组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所述在所述传输资源中传输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根据所述新的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预编码矩阵。
在一些个示例中,终端发现传输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资源发送了冲突,在获取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时,先将H进行分组,将H中的N个元素分成C个信道组。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C个信道组包括相同的元素个数,比如每个信道组包括ceil(N/C)个元素,其中ceil表示上取整,对于N/C不是整数的情况,有的信道组需要进行填充以满足元素个数为ceil(N/C)。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C个信道组至少有一个信道组和其它信道组包括的元素个数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H按传输层分组,即H为等效信道或者信道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其维度为Nt*Ns的矩阵,那么将H的列分成C组,每组至少包括一列元素。比如在Ns=C的时候,那么H的每列元素为一组。在Ns=4的时候,C=2,那么H的第1,2列元素一组,第3,4列元素为一组。当然还有其它的分组方式,每个组包括尽可能相同的列数,比如包括ceil(Ns/C)列元素。这里,Nt,Ns,C为正整数,且1<C<=Ns。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H按发送端口分组,这里端口可以为物理或者逻辑的天线。即H为为Nr*Nt的矩阵,那么将H的列分成C组,每组至少包括一列元素。比如在Nt=C的时候,那么H的每列元素为一组。在Nt>2的时候,C=2,那么H的第1,2,…,Nt/2列元素一组,剩下的列对应的元素为一组。当然还有其它的分组方式,每个组包括尽可能相同的列数,比如包括ceil(Nt/C)列元素。这里,Nt,Nt,C为正整数,且1<C<=Nt。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H按接收端口分组,这里端口可以为物理或者逻辑的天线。即H为为Nr*Nt的矩阵,那么将H的行分成C组,每组至少包括一行元素。比如在Nr=C的时候,那么H的每行元素为一组。在Nr>2的时候,C=2,那么H的第1,2,…,Nr/2行元素一组,剩下的行对应的元素为一组。当然还有其它的分组方式,每个组包括尽可能相同的行数,比如包括ceil(Nr/C)行元素。这里,Nt,Nt,C为正整数,且1<C<=Nt。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H按预设模式(pattern)分组,其中,pattern可以是基站配置也可以是约定的,每个pattern包括至少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空资源。
在一个示例中,将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获得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然后计算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并传输优先级值最小的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C和k为正整数,且k<C。
在一个示例中,计算所述C个信道组的优先级值,并选择可以传输的k个优先级值最小的信道组。在一个示例中,将所述k个优先级值最小的信道组分别获得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将所述k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组合成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将所述k个优先级值最小的信道组获得1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传输资源上传输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C和k为正整数,且k<C。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时,比如L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传输资源发生冲突,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终端仍然传输所述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将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设计成C个等级的嵌套模式,即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C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等级的嵌套比特。所述C部分分别为p1,p2,…,pC,每个部分包括c比特。在一个示例中,优先丢弃pC,其次丢弃pC-1直到所述待传输的比特所有部分满足传输资源的传输要求,比如在传输k个部分时满足传输资源的传输要求,那么将p1,p2,…,pk组成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在所述传输资源中传输所述L个第二类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类CSI报告对应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获得信道H,所述信道H通过自编码器的编码模块后得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L个元素。对所述L个元素每个元素进行e比特的量化,比如第i个元素量化为[bi,1,bi,2,…,bi,e],bi,1,bi,2,…,bi,e表示为二进制的值,比如e=4时,一个取值为[1,1,1,0],[0,1,1,0]等值。
在一个示例中,一个嵌套量化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方法包括:将包括L个元素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其中,量化总比特为L*e比特。并且将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分成e部分,以及将第i个元素的第k个比特作为第k部分pk的第i个元素,比如pk为[b1,k,b2,k,…,bL,k],这里k=1,…,e,i=1,…,L。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确定模块310和传输模块320。
其中,确定模块310,配置为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所述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L2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
传输模块320,配置为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10,配置为: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10,配置为:根据第一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第三目标参数和第四目标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二目标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三目标参数根据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确定;第四目标参数根据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3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1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二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服务小区个数Ncell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三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Ncell的正整数;所述第四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CSI报告个数Ms的非负整数,以及第四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Ms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块320,配置为: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传输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均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包括下述之一: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关系,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相同;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进行分组,得到C个元素组;
按照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并根据C个量化的元素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C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接收的第一信令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或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其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i=1,…,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之间包括下述之一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包括:在时隙n+(k-1)*X传输所述第k个CSI报告,其中n为第一个CSI报告传输时隙,时隙间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k=0,…,LC,并且,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CSI报告数目LC根据下述之一的方式确定:根据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根据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
根据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并传输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第二类CSI报告中的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并传输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
其中,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嵌套模式进行量化得到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选择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至少一个量化比特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1所示实施例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接收模块410和确定模块420。
其中,接收模块410,配置为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确定模块420,配置为根据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的确定方式,包括: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每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CSI报告的优先级值的确定方式,包括:根据第一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第三目标参数和第四目标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二目标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确定;第三目标参数根据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确定;第四目标参数根据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确定;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3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二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服务小区个数Ncell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三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Ncell的正整数;所述第四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CSI报告个数Ms的非负整数,以及第四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Ms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均为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包括下述之一: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关系,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相同;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进行分组,得到C个元素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并根据C个量化的元素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C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接收的第一信令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或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其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i=1,…,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之间包括下述之一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包括:在时隙n+(k-1)*X传输所述第k个第二类CSI子报告,其中n为第一个第二类CSI子报告传输时隙,时隙间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k=0,…,LC,并且,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CSI报告数目LC根据下述之一的方式确定:根据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根据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
其中,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通信节点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嵌套模式进行量化得到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通过第一通信节点选择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至少一个量化比特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设置为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该设备中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该设备中存储器5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图5中以一个存储器520为例。该设备的处理器510和存储器5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在该实施例中,该设备为可以为第一通信节点。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节点可以为终端侧(比如,用户设备)。
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设备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息传输装置中的确定模块310和传输模块320)。存储器5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在信息传输设备为第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在信息传输设备为第二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上述提供的设备可设置为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所述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L2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的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的信息包括: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术语用户设备涵盖任何适合类型的无线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数据处理装置、便携网络浏览器或车载移动台。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光盘(Compact Disk,CD))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包括:
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其中,所述L个CSI报告包括L1个第一类CSI报告和L2个第二类CSI报告;L,L1和L2均为整数,且L1大于等于0,L2大于0,L=L1+L2;
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包括:
根据第一初始参数、第二初始参数、第三初始参数和第四初始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7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小于等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一初参数始大于3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2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的含义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大于1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2Ncell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三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Ncell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Ncell表示最大服务小区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为小于2Ms的非负整数,取值对应的含义包括以下之一: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小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一类CSI报告;在所述第四初始参数的取值大于等于Ms的情况下,表示对应的是第二类CSI报告;2Ms表示最大报告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包括:
根据第一目标参数、第二目标参数、第三目标参数和第四目标参数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L个CSI报告的优先级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目标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和第一预设偏移值确定,其中,所述第一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3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一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
第二目标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和第二预设偏移值确定,其中,所述第二初始参数小于等于1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二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第三目标参数根据第三初始参数和第三预设偏移值确定,其中,所述第三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服务小区个数Ncell的非负整数,以及第三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Ncell的正整数;
第四目标参数根据第四初始参数和第四预设偏移值确定,其中,所述第四初始参数为小于等于最大CSI报告个数Ms的非负整数,以及第四预设偏移值的取值为0或大于等于Ms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优先级值传输所述L个CSI报告中的至少一个CSI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量化,得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包括下述之一: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根据承载CSI报告的剩余传输资源大小和传输资源对应的编码率确定目标元素量化比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关系,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每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相同;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一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或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中至少两个个元素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进行分组,得到C个元素组;
按照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对对应元素组中的元素进行量化,并根据所述C个量化的元素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其中,至少一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小于原始元素量化比特,C为大于1的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按照元素索引进行分组;按照元素大小进行分组;按照预设门限值进行分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的确定方式,包括下述之一: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接收的第一信令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是默认的;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根据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元素个数和剩余传输资源大小确定;每个元素组对应的目标元素量化比特由第一通信节点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或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其中,第i个CSI报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为所述第i个CSI报告的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i=1,…,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对应的LC个CSI报告之间包括下述之一的关系: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一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报告索引;具有相同的第二信道资源位置;具有相同的上行控制资源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LC个CSI报告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包括:在时隙n+(k-1)*X传输第k个CSI报告,其中n为第一个CSI报告传输时隙,时隙间隔X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k=0,…,LC,LC为大于1且小于等于C的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传输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CSI报告数目LC根据下述之一的方式确定:根据接收的第二信令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个数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确定;根据所述L个CSI报告中存在冲突的第二类CSI报告所对应总传输比特数量和编码率确定;根据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CSI报告的传输资源大小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二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对应的信道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信道组;
根据所述C个信道组分别得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分组方式对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对应的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
按照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的优先级值从所述C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组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分组方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按照传输层进行分组;按照发送端口和/或接收端口进行分组;按照子频带进行分组;按照数据流或码字分组;按照时域功率延迟进行分组;按照时域冲击响应进行分组;按照预设模式进行分组;
其中,每个预设模式至少包括下述之一: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和所述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确定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包括:
将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根据嵌套模式进行量化得到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选择嵌套量化的初始第二类预编码信息的至少一个量化比特为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24.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节点,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至少一个CSI报告的信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CSI报告的信息包括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第二类预编码信息获得第一信道信息。
25.一种信息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23或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1-23或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06549.4A 2022-07-08 2022-07-08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11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6549.4A CN11741159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3/100375 WO2024007837A1 (zh) 2022-07-08 2023-06-15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06549.4A CN11741159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1590A true CN117411590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5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06549.4A Pending CN117411590A (zh) 2022-07-08 2022-07-08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1590A (zh)
WO (1) WO20240078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866B (zh) * 2011-11-11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080763A (zh) * 2019-07-10 2022-02-22 苹果公司 用于单播侧链路(sl)通信的无线电链路监测(rlm)
WO2021057679A1 (en) * 2019-09-23 2021-04-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riority level of csi report and u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837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2754B (zh) 一种参考信号信道特征配置方法和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912665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31B (zh) 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3119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362505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handl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A3091207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with multiple hypotheses
CN109391305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30160309A (ko) Csi 보고 단위를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76220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6325877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KR20240022460A (ko) Csi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7411590A (zh)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16936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确定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17057A1 (zh) 传输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EP4207649A1 (en) Interference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32319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WO2024041362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24037339A1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24032469A1 (zh) 测量参数的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7955540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978333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46716A1 (en) Neural network assist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CN117955582A (zh) 数据集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955593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955613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