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89085A -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89085A
CN117389085A CN202311704062.6A CN202311704062A CN117389085A CN 117389085 A CN117389085 A CN 117389085A CN 202311704062 A CN202311704062 A CN 202311704062A CN 117389085 A CN117389085 A CN 117389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chromic
forming
absorb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04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
王群华
吉顺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sperous Yingc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sperous Ying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sperous Yingc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sperous Yingc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040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89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89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9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 G02F1/152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02F1/152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ion transporting layer, e.g. electroly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其包括透光衬底,形成在所述透光衬底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四周形成的吸水汽隔膜,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上形成的第一高反射层,以及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和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外侧形成的有机密封层。所述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通过对有机/无机多层的密封工艺,可以在任何结构、形状的衬底上进行加工,可实现超薄、高透、环境稳定性高等优势。本申请还公开了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全无机电致变色器件由于可以通过低电压调节实现透明和着色的可逆反应实现不同透过率的变化,变色后具有防眩舒适的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防眩后视镜(汽车内外镜)、太阳能遮阳板、太阳能防眩眼镜、防眩滑雪镜等。
一些电致变色器件采用中空腔体充氩气保护来确保器件寿命,当中空腔体受到破坏,空气中的水汽就会侵蚀器件从而使器件失效。还有一些电致变色器件为夹胶电致变色器件,其是通过两片玻璃中间夹胶片来实现封装结构,此结构虽然比中空结构稳定、可靠,但还是存在不够薄、密封不足容易被破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改进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为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其包括透光衬底,形成在所述透光衬底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四周形成的吸水汽隔膜,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上形成的第一高反射层,以及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和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外侧形成的有机密封层。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其包括透光衬底,形成于透光衬底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径向方向外侧的吸水汽隔膜,沉积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上第一高反射层;在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底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设置的第二高反射层;所述吸水汽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和所述第二高反射层之间的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径向方向的外侧;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第二高反射层以及两者之间的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的第一密封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的第二密封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有机密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顶层包括无机密封层,所述无机密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至少四层无机密封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厚度为800纳米(nm)~2.0微米(u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密封层的厚度为500um ~300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汽隔膜通过将混合胶水施加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所述混合胶水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吸水型树脂;将聚合物的粉末与所述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再混合入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是SGP、PVE或PU或三者的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质量百分比,所述SGP、PVE或PU之一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的比例为15%~50%;所述吸水型树脂的比例为20%~35%;所述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的比例为15%~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包括自所述透光衬底至所述第一高反射层顺序形成的以下层状结构:第一传导层、第一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第二电致变色层、第二传导层以及所述无机密封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附连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并被密封在所述有机密封层内。
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不同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通过对有机-无机多层的密封工艺,可以在任何结构、形状的衬底上进行加工,可实现超薄、高透、环境稳定性高等优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针对目前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三明治结构进行了简化,使用单衬底片防眩全无机工艺复合有机/无机封装工艺的完美结合,可以实现任意形状及大面积均匀性、超宽温度适宜性的优势,不需要考虑双衬底片的吻合度及中间的电致变色单元(有机变色凝胶)不稳定的制程困难。
区别于有机防眩后视镜,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的全无机结构的电致变色单元结合有机/无机柔性封装技术可以实现超低温-48℃~150度的使用工况,所有膜层都实现了在单片衬底上进行制备,低成本、高良率、多形态;可以有广泛的复杂应用。更有利于制备柔性、单曲、超薄的防眩后视镜、防眩遮阳透明板和防眩墨镜等,可以广泛应用于3C产品、智能防眩头盔、车内外防眩后视镜、防眩遮阳板、防眩滑雪镜、防眩墨镜、防眩镜头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通过在电致变色单元四周设置吸水汽隔膜可以大大的阻隔水汽的侵入,使得器件寿命大大提升,耐候性更好;再通过无机-有机多层密封层的全覆盖,使得器件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完美实现超薄、柔性的快速封装,可大大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和电致变色单元初始透明态的透过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在电致变色单元的封装方式中引入密封层和四周的吸水汽隔膜,通过多层有机无机结构互相配合以及四周的吸水汽隔膜来进行封装密封,确保在透光衬底表面一次性封装完成并实现水汽完全阻隔,从而实现了高稳定性、高离子传输率、高耐候性等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显示本申请的电致变色防眩镜中吸水汽隔膜的制备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做详细说明。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除非明确限定顺序,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包括透光衬底100,形成于透光衬底100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径向方向外侧的吸水汽隔膜301,沉积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301上第一高反射层401,形成于所述吸水汽隔膜301外侧的有机密封层302的第一密封部分3021,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401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302的第二密封部分3022,所述第一密封部分3021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3022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有机密封层302。
其中,透光衬底100可以为全透明材料的衬底材质,例如可以为玻璃衬底,例如普通玻璃、钢化玻璃,或者是聚合物衬底,厚度可以例如为约0.7mm至约6mm。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是不同透明度的衬底材料。
吸水汽隔膜301是通过将将混合树脂胶水涂布在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四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混合树脂胶水的形成包括将SGP离子聚合物中间膜粉末和由4A分子筛与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后再混合无水热固化环氧树脂后形成的。
如图5所示,吸水汽隔膜301优选采用以下步骤形成:步骤S01,将SGP膜片进行破碎处理形成SGP粉末;步骤S02,将SGP粉末与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过程中可以全部在充满氩气(Ar)的真空混料罐内进行充分混合;步骤S03,将混合好的粉末增加无水热固化环氧树脂并进行充分搅拌后形成混合树脂胶水;步骤S04,将所述混合树脂胶水涂布后进行热固化形成吸水汽隔膜301。该吸水汽隔膜301既能吸除水汽,又可以保证电致变色单元200的稳定性。
第一高反射层401的材料选自铬(Cr)、银(Ag)、铝(Al)、锆(zr)、钨(w)中的一种或多种,以银(Ag)和铬(Cr)为例,高反射层可以为银和铬的复合层,例如底层是沉积的银层,上层是溅射沉积的铬层,高反射层也可以为单层,例如也可以是铬的单独一层。
虽然为了描述方便,将有机密封层302分为第一密封层部分3021和第二密封层部分3022进行描述,但应当理解,两者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有机密封层302,具有相同的材料,例如为树脂材料,尤其是环氧树脂,尤其是选自光学透明环氧树脂胶、有机无水光油等。可采用蒸发、喷涂、旋涂、喷墨打印、印刷等工艺形成有机密封层302。
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防眩镜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顺序设置的以下层状结构:第一传导层(CL1)201、第一电致变色层(EC1)202、离子传导层(IC)203、第二电致变色层(EC2)204、第二传导层(CL2)205以及无机密封层206。
第一传导层201、第二传导层205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氧化锌硼(BZO)、氧化锌镓(GZO)、氧化锌铟镓(IGZO)、掺氟氧化锡(FTO)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电致变色层202和第二电致变色层204之间具有离子互补关系,可实现的联动变色,例如第一电致变色层202得到离子时透光率降低,并且第二电致变色层204失去离子时透光率降低。例如第一电致变色层202的材料选自氧化钨(WOx)、氧化钼(MoOx)、氧化铌(NbOx)、氧化钛(TiOx)、氧化钽(TaOx)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电致变色层204的材料选自氧化镍(NiOx)、氧化铱(IrOx)、氧化锰(MnOx)、氧化钴(CoOx)、氧化钨镍(WNizOx)、氧化钨铱(WIrzOx)、氧化钨锰(WMnzOx)、氧化钨钴(WCozOx)中的一种或多种。
离子传导层(IC)203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氧化硅锂(LiSizOx)、氧化钽锂(LiTazOxNy)、氧化铌锂(LiNbzOx)、氧化钴锂(LiCozOx)、氧化铝锂(LiAlzOx)、氮氧化磷锂(LiPzOx)、氧化硼锂(LiBzOx)中的一种或多种。
无机密封层206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氧化硅(SiOx)、氧化铌(NbOx)、氧化铝(AlOx)、氧化硼(BOx)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氮化硅(SiON)、氮化铝(AlON)形式为不低于四层的交替的无机密封膜层。
本申请通过无机结合有机密封层形成的封装结构可以减少一片封装玻璃对透过率的影响,因此可增大电致变色器件的透光率变化范围,器件的结构可以实现超薄,也可以实现任意形状、结构的快速封装。无机密封层206具有高密度阻隔水汽但具有孔洞,有机密封层302具有很强的流平性,还具有粘接和高强度等优点,吸水汽隔膜301可以保持无机密封层的干燥和水汽阻隔作用。
如上所述,吸水汽隔膜301的材料可以为将SGP离子聚合物中间膜粉末和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后再混合无水热固化树脂后形成的混合树脂胶水施加在四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的。施加可采用点胶、喷墨打印、印刷、喷涂等工艺实现。
光敏元件为采用薄膜型贴片式光敏元件501A、501B。光敏元件通过IC驱动模块进行集成。通过集成光敏元件可以很好的进行主动自适应调节;自动捕捉光线的强度进行自适应的主动调节,确保眼镜的舒适性和提高安全性。其中,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基于半导体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传感器,通过捕捉光强来生成光强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基于该光强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层以及整个防眩后视镜的着色深度。基本控制原理为,当强光照射到后视镜表面,光敏元件会捕捉到光强信号,控制器判断车头光线强度大于后方光线强度时,则由控制器控制不开启防眩目功能,镜面颜色保持正常。反之当控制器判断车头光线强度小于后方光线强度,开启防眩目功能,镜面颜色变深。光敏元件可以直接密封在水汽隔离层内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工艺如下:
步骤S1,在透光衬底100上形成第一导电层(CL1)201,第一导电层又称第一透明电极层;其形成步骤包括沉积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氧化锌硼(BZO)、氧化锌镓(GZO)、氧化锌铟镓(IGZO)、掺氟氧化锡(FT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层。
步骤S2,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1上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EC1)202,第一电致变色层又称底层电致变色层。形成步骤包括通过真空镀膜、蒸发镀膜等方法沉积在第一导电层上,膜厚为150至650nm。材料选自氧化钨(WOx)、氧化钼(MoOx)、氧化铌(NbOx)、氧化钛(TiOx)、氧化钽(TaOx)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层。
步骤S3,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离子传导层(IC)203。离子传导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电致变色层其上沉积离子传导层,膜厚为3至300nm。材料选自以下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氧化硅锂(LiSizOx)、氧化钽锂(LiTazOx)、氧化铌锂(LiNbzOx)、氧化钴锂(LiCozOx)、氧化铝锂(LiAlzOx)、氧化磷锂(LiPzOx)、氧化硼锂(LiBzOx)。
步骤S4,在离子传导层203上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204。形成步骤包括在离子传导层203上沉积第二电致变色层204膜,其膜厚为150至650nm,材料选自氧化镍(NiOx)、氧化铱(IrOx)、氧化锰(MnOx)、氧化钴(CoOx)、氧化钨镍(WNizOx)、氧化钨铱(WIrzOx)、氧化钨锰(WMnzOx)、氧化钨钴(WCozOx)。
步骤S5,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204上形成第二导电层(CL2)205,第二导电层又称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导电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EC2上沉积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氧化锌硼(BZO)、氧化锌镓(GZO)、氧化锌铟镓(IGZO)、掺氟氧化锡(FTO)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层状材料。
步骤S6,在所述第二导电层205上形成无机密封层206,无机密封层206的材料选自氧化硅(SiOx)、氧化铌(NbOx)、氧化铝(AlOx)、氧化硼(BOx)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氮化硅(SiON)、氮化铝(AlON)进行交替成膜,形成不低于四层交替的无机密封膜层。
步骤S7: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200的外周形成吸水汽隔膜301,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厚度为800nm~2.0um;加工工艺可以为采用点胶、喷墨打印、印刷、喷涂等工艺将SGP等离子聚合物中间膜粉末和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等进行充分混合后再混合无水热固化树脂形成的混合树脂胶水涂布在电致变色单元的四周并进行热固化以形成吸水汽隔膜。
除上述的SGP外,还可以采用PVE、PU作为吸水汽隔膜的聚合物材料。另外,在吸水汽隔膜中, SGP、PVE、PU的一种或多种总体比例在15%~50%,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总体占比20%~35%,其余再添加15%~70%左右的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树脂胶水。
步骤S8: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200和所述吸水汽隔膜301的上方形成第一高反射层401,第一高反射层401的材料选自铬(Cr)、银(Ag)、铝(Al)、锆(zr)、钨(w)中的一种或多种,以银(Ag)和铬(Cr)为例,高反射层可以为银和铬和复合层,例如底层是溅射沉积的银层,上层是溅射沉积的铬层,第一高反射层可以为单层,例如也可以是铬的单独一层。
步骤S9:形成有机密封层302:有机密封层的厚度为500um~3000um,材料选自光学透明环氧树脂胶、有机无水光油等,可采用蒸发、喷涂、旋涂、喷墨打印、印刷等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401以及所述吸水汽隔膜301表面形成有机密封层302。
在需要添加光敏元件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添加光敏元件的步骤S81:在该步骤中,通过贴片工艺将光敏元件501A、501B贴附在第一高反射层401的表面。
本申请的实施例2中的电致变色防眩镜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也包括透光衬底100,形成于透光衬底100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径向方向外侧的吸水汽隔膜301,沉积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301上第一高反射层401,形成于所述吸水汽隔膜301外侧的有机密封层302的第一密封部分3021,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401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302的第二密封部分3022,所述第一密封部分3021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3022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有机密封层302。
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2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的底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高反射层402。所述吸水汽隔膜301设置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401和所述第二高反射层402之间的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径向方向外侧;所述有机密封层的第一密封部分3021则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401,第二高反射层401以及两者之间的吸水汽隔膜301的外侧。
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的最靠近透光衬底100的第一传导层201也对应的具有两部分结构,即位于所述第二高反射层402的径向的内部的第一传导层第一部分20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高反射层402的上方的第一传导层第二部分2012,因为第二高反射层的存在,所述第一传导层第一部分2011和第一传导层第二部分2012在径向上具有尺寸差。
实施例2中的全无机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步骤与实施例1的步骤近似,如图4所示,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步骤:
在步骤S1中,在玻璃衬底100上形成第一导电层(CL1)201的第一部分2011,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2011的径向的外侧形成第二高反射层402,再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2011以及所述第二高反射层402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第二部分2012。
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200的电极的径向位置可以被设置在第二高反射层402的上方,即使得从透光衬底下方仰视看不见电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中,第一高反射层、第二高反射层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制作成半透和全反射等多种形式。
通过对有机-无机多层的密封工艺,可以在任何结构、形状的衬底上进行加工,可实现超薄、高透、环境稳定性高等优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针对目前电致变色防眩后视镜三明治结构进行了简化,使用单衬底片防眩全无机工艺复合有机/无机封装工艺的完美结合,可以实现任意形状及大面积均匀性、超宽温度适宜性的优势,不需要考虑双衬底片的吻合度及中间的电致变色单元(有机变色凝胶)不稳定的制程困难。
区别于有机防眩后视镜,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的全无机结构的电致变色单元结合有机/无机柔性封装技术可以实现超低温-48℃~150度的使用工况,所有膜层都实现了在单片衬底上进行制备,低成本、高良率、多形态;可以有广泛的复杂应用。更有利于制备柔性、单曲、超薄的防眩后视镜、防眩遮阳透明板和防眩墨镜等,可以广泛应用于3C产品、智能防眩头盔、车内外防眩后视镜、防眩遮阳板、防眩滑雪镜、防眩墨镜、防眩镜头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通过在电致变色单元四周设置吸水汽隔膜可以大大的阻隔水汽的侵入,使得器件寿命大大提升,耐候性更好;再通过无机-有机多层密封层的全覆盖,使得器件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完美实现超薄、柔性的快速封装,可大大提高产品的应用范围和电致变色单元初始透明态的透过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中的吸水汽隔膜是通过将聚合物粉末和由4A分子筛与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等进行充分混合后,再混合与无水树脂胶水粉末后形成混合树脂胶水,并涂布在素数电致变色单元四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的。所述聚合物可以是SGP、PVE、PU。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汽隔膜优选采用以下步骤形成:将SGP膜片进行破碎处理形成粉末状;将粉末状的聚合物和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的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过程中全部在充满氩气(Ar)的真空混料罐内进行充分混合;将混合好的粉末增加无水热固化树脂并进行充分搅拌后形成混合树脂胶水;混合树脂胶水涂布后进行热固化形成吸水汽隔膜。所述吸水汽隔膜既能吸除水汽,又可以保证电致变色器件的稳定性。
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径向的外侧形成有机密封层,该有机密封层可以为树脂材料的密封层,其具有水汽的隔离功能,在隔离过程中内部的水汽是通过吸水汽隔膜吸收消除。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通过集成光敏元件可以很好的进行主动自适应调节;自动捕捉光线的强度进行自适应的主动调节,确保眼镜的舒适性和提高安全性。其中,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基于半导体光电效应的光电转换传感器,通过捕捉光强来生成光强信号,控制器接收并基于该光强信号控制电致变色层以及整个防眩后视镜的着色深度。基本控制原理为,当强光照射到后视镜表面,光敏元件会捕捉到光强信号,控制器判断车头光线强度大于后方光线强度时,则由控制器控制不开启防眩目功能,镜面颜色保持正常。反之当控制器判断车头光线强度小于后方光线强度,开启防眩目功能,镜面颜色变深。光敏元件可以附连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并被密封在所述有机密封层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的防眩镜中,在有机密封层,尤其是有机密封层的第二密封部分内还可以集成流媒体、OLED屏幕、HUD等电子显示产品以提供额外的功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20)

1.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衬底,形成在所述透光衬底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四周形成的吸水汽隔膜,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上形成的第一高反射层,以及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和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外侧形成的有机密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顶层包括无机密封层,所述无机密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至少四层无机密封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厚度为800nm~2.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密封层的厚度为500um~300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汽隔膜通过将混合胶水施加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所述混合胶水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吸水型树脂;将聚合物的粉末与所述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再混合入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合物是SGP、PVE或PU或三者的任意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其中,按质量百分比,所述SGP、PVE或PU之一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的比例为15%~50%;所述吸水型树脂的比例为20%~35%;所述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的比例为15%~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包括自所述透光衬底至所述第一高反射层顺序形成的以下层状结构:第一传导层、第一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第二电致变色层、第二传导层以及所述无机密封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附连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并被密封在所述有机密封层内。
10.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衬底,形成于透光衬底上的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设置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径向方向外侧的吸水汽隔膜,沉积在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上第一高反射层;在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底部的径向方向的外侧设置的第二高反射层;所述吸水汽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和所述第二高反射层之间的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径向方向的外侧;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第二高反射层以及两者之间的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的第一密封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的外侧的有机密封层的第二密封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和所述第二密封部分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有机密封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顶层包括无机密封层,所述无机密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至少四层无机密封膜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汽隔膜的厚度为800nm~2.0u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密封层的厚度为500um~3000um。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汽隔膜通过将混合胶水施加在并进行热固化形成,所述混合胶水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由4A分子筛和聚氨酯形成吸水型树脂;将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的粉末与所述吸水型树脂进行充分混合;再混合入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合物是SGP、PVE或PU或三者的任意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其中,按质量百分比,所述SGP、PVE或PU之一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的比例为15%~50%;所述吸水型树脂的比例为20%~35%;所述无水热固透明环氧树脂胶水的比例为15%~70%。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无机电致变色单元包括自所述透光衬底至所述第一高反射层顺序形成的以下层状结构:第一传导层、第一电致变色层、离子传导层、第二电致变色层、第二传导层以及所述无机密封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附连于所述第一高反射层并被密封在所述有机密封层内。
19.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S1,在透光衬底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步骤S2,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
步骤S3,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离子传导层;
步骤S4,在所述离子传导层上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
步骤S5,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步骤S6,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形成无机密封层从而形成电致变色单元;
步骤S7: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外周形成吸水汽隔膜;
步骤S8: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的上方形成第一高反射层;
步骤S9: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以及所述吸水汽隔膜表面形成有机密封层。
20.一种电致变色防眩镜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S1,在透光衬底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的径向的外侧形成第二高反射层,再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高反射层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第二部分;
步骤S2,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部分上形成第一电致变色层;
步骤S3,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离子传导层;
步骤S4,在所述离子传导层上形成第二电致变色层;
步骤S5,在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步骤S6,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形成无机密封层从而形成电致变色单元;
步骤S7: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外周形成吸水汽隔膜;
步骤S8:在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和所述吸水汽隔膜的上方形成第一高反射层;
步骤S9:在所述第一高反射层以及所述吸水汽隔膜表面形成有机密封层。
CN202311704062.6A 2023-12-13 2023-12-13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7389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4062.6A CN117389085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4062.6A CN117389085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9085A true CN117389085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35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04062.6A Pending CN117389085A (zh) 2023-12-13 2023-12-13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8908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403A (zh) * 2015-12-30 2016-03-09 王丽萍 一种多功能电子元器件专用密封胶
CN107390445A (zh) * 2017-06-22 2017-11-24 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232591U (zh) * 2017-07-11 2018-04-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CN107946480A (zh) * 2017-11-01 2018-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封装方法与oled封装结构
CN207337028U (zh) * 2017-06-22 2018-05-08 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 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
CN207586602U (zh) * 2017-10-12 2018-07-06 浙江上方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防眩光后视镜
CN208384316U (zh) * 2017-11-07 2019-01-15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CN111509102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单元及其封装方法
CN115024023A (zh) * 2020-07-27 2022-09-0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元件用密封剂
CN116266023A (zh) * 2021-12-17 2023-06-20 江苏繁华应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的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403A (zh) * 2015-12-30 2016-03-09 王丽萍 一种多功能电子元器件专用密封胶
CN107390445A (zh) * 2017-06-22 2017-11-24 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337028U (zh) * 2017-06-22 2018-05-08 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 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
CN207232591U (zh) * 2017-07-11 2018-04-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CN207586602U (zh) * 2017-10-12 2018-07-06 浙江上方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防眩光后视镜
CN107946480A (zh) * 2017-11-01 2018-04-2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封装方法与oled封装结构
CN208384316U (zh) * 2017-11-07 2019-01-15 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镜片
CN111509102A (zh) * 2019-01-31 2020-08-0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单元及其封装方法
CN115024023A (zh) * 2020-07-27 2022-09-0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元件用密封剂
CN116266023A (zh) * 2021-12-17 2023-06-20 江苏繁华应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的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彭善富: "《光电照明产品密封与防水技术》", 31 January 2014,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pages: 114 - 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5672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и его периферические средства герметизации и усиления
CA2693306C (en) Improved thin-film coatings, electro-optic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US8264761B2 (e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with spotter mirror
JP4782283B2 (ja) 電気的に制御可能な光学的/エネルギー的性質を有するグレイジング
EP0676059B1 (en) Electrochromic devices
KR101107467B1 (ko) Imi 코팅을 포함하는 전기-광학 소자
US8416486B2 (en) Light weight electrochromic mirror stack
ES2962714T3 (es) Acristalamientos funcionales
KR100938427B1 (ko) 광학 및/또는 에너지 특성이 가변적인 전기적으로 작동하는 디바이스
US20110170170A1 (en) Switchable glazings
WO2007100921A2 (en) Improved thin-film coatings, electro-optic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incorporating these elements
CN104768892A (zh) 具有可切换的光学性能的玻璃
KR20080070657A (ko) 플라스틱 기판 상의 전기화학 시스템
CN101322069A (zh) 用于电致变色变换单元的透明电极
KR20040030798A (ko) 광학 및/또는 에너지 특성이 변하는 전기적으로 제어가능한 장치
KR20030077938A (ko) 복합재
US7535615B2 (en) Electrochromic element
KR100558151B1 (ko) 복합재
CN117389085A (zh) 电致变色防眩镜及其制作方法
CN115593047B (zh) 车窗玻璃与车辆
EP3601186B1 (en) Infrared rays (ir) reflective laminated glass for a window
CN21274948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US889115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