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88082B -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88082B
CN117388082B CN202311694827.2A CN202311694827A CN117388082B CN 117388082 B CN117388082 B CN 117388082B CN 202311694827 A CN202311694827 A CN 202311694827A CN 117388082 B CN117388082 B CN 117388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plug body
information
test
ancho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948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88082A (zh
Inventor
毛坚强
秦启发
苟耀文
李粤
王腾飞
余家富
李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6948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88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88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8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88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8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01N3/1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generated by pneumatic or hydraulic pressure
    • G01N3/12Pressure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6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 G01N3/068Special adaptations of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with optical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锚室内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所述试验模型包括试验箱、锚塞体、标定装置以及图像采集装置,试验箱内设置有围岩体,试验箱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标识点;锚塞体设置在试验箱的内部,锚塞体的内部设置有应变片;标定装置设置在试验箱的顶部,标定装置与试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标定装置通过钢绞线与锚塞体固定连接;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试验箱的一侧,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包括试验箱设置有定位标识点的一侧,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位移计百分表等基础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实现了锚塞体和围岩体的整体位移变形的精确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锚室内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模型试验是研究隧道锚承载力特性的重要手段,现有的监测一般通过位移计,百分表等基础测量手段监测部分锚塞体或者部分岩体的位移,普通位移监测仪器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对隧道锚室内试验过程中锚塞体和围岩体的整体位移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所述试验模型包括试验箱、锚塞体、标定装置以及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试验箱内设置有围岩体,所述试验箱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标识点;所述锚塞体设置在所述试验箱的内部,所述锚塞体的内部设置有应变片;所述标定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箱的顶部,所述标定装置与所述试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标定装置通过钢绞线与所述锚塞体固定连接;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箱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包括试验箱设置有所述定位标识点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围岩体的骨料由40-70目的彩砂与40-70目的石英砂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
可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高速摄像机和LED泛光灯,所述高速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试验箱设置有定位标识点的一侧,所述LED泛光灯设置在所述高速摄像机与所述试验箱之间,所述LED泛光灯对准试验箱设置有定位标识点的一侧。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标识点之间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标识点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可选的,所述标定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反力梁、第二反力梁、千斤顶和固定杆,所述支撑架与试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接触,所述千斤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反力梁接触,所述第二反力梁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所述第二反力梁通过钢绞线与所述锚塞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力梁和所述第二反力梁通过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螺纹传力杆和第二螺纹传力杆,所述第一螺纹传力杆和所述第二螺纹传力杆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力梁的两端,所述第一螺纹传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反力梁和所述第二反力梁,所述第二螺纹传力杆穿过所述第一反力梁和所述第二反力梁。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
根据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配置试验所需围岩体和锚塞体,所述围岩体由围岩体骨料、石膏粉和水构成,所述锚塞体的侧壁设置有土压力盒;
将锚塞体设置在试验箱内并分层填筑围岩体;
利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提供荷载,监测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锚塞体侧面的法向应力,得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所述法向应力由所述土压力盒采集;
根据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提供荷载时,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围岩体位移图像,得到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围岩体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可选的,以10cm为一层进行分层填筑,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布置剪切盒,每一层填筑完成后通过平板振动器振捣压实,直至填筑至试验所需高度。
可选的,获取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包括锚塞体的轴力、法向应力与侧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标定装置和锚塞体内部设置的应变片对锚塞体进行标定,得到锚塞体的标定曲线,所述标定曲线包括轴力与应变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锚塞体的标定曲线和所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可选的,将所述图像信息中包括的每张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并在所述图像信息中选取初始加载图像作为初始参考图像;获取网格信息,所述网格信息为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网格信息确定初始参考图像中所需分析的区域,并计算网格对应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一灰度信息;计算后续每一张图像中每个网格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二灰度信息;根据第一灰度信息对第二灰度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与第一灰度信息值相同的第二灰度信息;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第二灰度信息对应的网格位置,得到位置信息;根据位置信息和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所需分析区域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在试验箱内设置锚塞体,再利用标定装置为锚塞体提供不同的荷载,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同荷载作用下围岩体的位移图像确定围岩体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位移计百分表等基础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实现了锚塞体和围岩体的整体位移变形的精确监测,进一步为隧道锚承载力和破坏机理提供研究依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
图中标记:1、试验箱;2、锚塞体;3、钢绞线;4、支撑架;5、千斤顶;6、第一反力梁;7、第二反力梁;8、第一螺纹传力杆;9、第二螺纹传力杆;10、围岩体;11、高速摄像机;12、LED泛光灯;13、定位标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试验模型包括试验箱1、锚塞体2、标定装置以及图像采集装置,试验箱1内设置有围岩体10,试验箱1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标识点13;锚塞体2设置在试验箱1的内部,锚塞体2的内部设置有应变片;标定装置设置在试验箱1的顶部,标定装置与试验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标定装置通过钢绞线3与锚塞体2固定连接;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试验箱1的一侧,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包括试验箱1设置有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通过将锚塞体2放置在试验箱1内,利用标定装置为锚塞体2提供不同级别的荷载,通过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同荷载作用下围岩体10的位移图像确定围岩体10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位移计百分表等基础测量手段的局限性,实现了锚塞体2和围岩体10的整体位移变形的精确监测,进一步为隧道锚承载力和破坏机理提供研究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中锚塞体2需要受到较大的拉力,因此本申请中锚塞体2的制作中,锚塞体2的顶部和锚塞体2的底板都设置有锚筋,再将玄武岩纤维材料与高强石膏粉与水按合理比例调配,对锚塞体2的主体进行浇筑,玄武岩纤维能够在锚固段的材料中起到加筋作用,提升锚塞体2的抗拉强度,配合上下受拉板上的锚筋,大大提升了锚塞体2受拉的整体性能,使得钢绞线3上的拉力能够传递到锚塞体2中段的受力主体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围岩体10的骨料由40-70目的彩砂与40-70目的石英砂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试验箱1中每个区域的识别度,采取相同目数的彩砂和石英砂按比例混合作为围岩体骨料,最后将围岩体骨料、石膏粉和水配制出所需求的围岩体材料,以配置具有色彩对比度的围岩体10。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图像采集装置包括高速摄像机11和LED泛光灯12,高速摄像机11的镜头对准试验箱1设置有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LED泛光灯12设置在高速摄像机11与试验箱1之间,LED泛光灯12对准试验箱1设置有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通过高速摄像机11对承受不同荷载作用的围岩体10的位移图像进行拍摄,以作后续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设置LED泛光灯12可以有效的提高色彩的对比度,从而提高监测区域识别的精度,以确保围岩体10整体位移情况的精确监测。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定位标识点13之间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定位标识点1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试验箱1的观察面上粘贴间距相同的圆点作为定位标识点13,作为GeoPiv-RG技术图像处理时的坐标参考系,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标识点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2cm。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标定装置包括支撑架4、第一反力梁6、第二反力梁7、千斤顶5和固定杆,支撑架4与试验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千斤顶5的底部与支撑架4接触,千斤顶5的顶部与第一反力梁6接触,第二反力梁7设置在支撑架4下方,第二反力梁7通过钢绞线3与锚塞体2固定连接,第一反力梁6和第二反力梁7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通过将标定装置设置在试验箱1的顶部不仅可以在试验开始之前对锚塞体2进行标定,还可以通过标定装置为锚塞体2提供荷载,操作方便。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杆包括第一螺纹传力杆8和第二螺纹传力杆9,第一螺纹传力杆8和第二螺纹传力杆9对称设置在第一反力梁6的两端,第一螺纹传力杆8穿过第一反力梁6和第二反力梁7,第二螺纹传力杆9穿过第一反力梁6和第二反力梁7,通过设置第一螺纹传力杆8和第二螺纹传力杆9作为固定第一反力梁6和第二反力梁7的固定杆,可以通过调节螺栓来改变顶升框架的高度和平衡,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千斤顶5,顶升框架为千斤顶5作用的框架即第一反力梁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
在本步骤中,围岩体参数信息包括内摩擦角参数、粘聚力参数和弹性模量,锚塞体参数信息包括弹性模量参数,需要说明的是,围岩体参数和锚塞体参数参考实际环境中的围岩体与锚塞体的参数信息。
步骤S2、根据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配置试验所需围岩体10和锚塞体2,所述围岩体10由围岩体骨料、石膏粉和水构成,所述锚塞体2的侧壁设置有土压力盒;
在本步骤中,通过彩砂和石英砂配置构成围岩体10的骨料、再由围岩体骨料、石膏粉和水构成围岩体材料,使试验箱1中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独特的特征进行区别,以便后续采集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步骤S3、将锚塞体2设置在试验箱1内并分层填筑围岩体10;
在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1,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S31、以10cm为一层进行分层填筑,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布置剪切盒,每一层填筑完成后通过平板振动器振捣压实,直至填筑至试验所需高度。
在本步骤中,通过分层填筑的形式填筑围岩体10与布置剪切盒,可以使围岩体10的密度达到试验的需求,从而确保试验结果的精确性,同时将剪切盒均匀的布置在围岩体10中,使其采集的数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步骤S4、利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2提供荷载,监测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锚塞体2侧面的法向应力,得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所述法向应力由所述土压力盒采集;
在本步骤中,在锚塞体2的侧面沿高度方向安装有4排土压力盒,每一排土压力盒对应一个截面,由上至下分别对应截面1、截面2、截面3以及截面4,利用千斤顶为锚塞体2施加不同的荷载,土压力盒采集截面1、截面2、截面3以及截面4在不同荷载下锚塞体2侧面的法向应力,具体如图4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所示。
步骤S5、根据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在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步骤S51、步骤S52以及步骤S53,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S51、获取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包括锚塞体2的轴力、法向应力与侧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步骤S52、利用标定装置和锚塞体2内部设置的应变片对锚塞体2进行标定,得到锚塞体2的标定曲线,所述标定曲线包括轴力与应变的对应关系;
在本步骤中,将锚塞体2与标定装置连接,千斤顶5的顶部连接S型测力计,可以测定千斤顶所提供的轴力大小,锚塞体2上设置有应变片,应变片连接应变采集仪可以测定锚塞体2的轴向应变,通过施加不同级别的荷载,每个级别荷载维持30min即可得到标定曲线。
步骤S53、根据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锚塞体2的标定曲线和所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标定装置首先测得在不同级别荷载下锚塞体2轴力与应变的对应关系,再利用沿着锚塞体2侧面轴线粘贴微型土压力盒,测定锚塞体2和围岩体10接触面的法向应力(微型土压力盒连接数据采集仪,测定各级荷载下的锚-岩界面法向应力),由于锚塞体2在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围岩体10的法向压力,传力钢绞线3的轴向拉力以及锚塞体2和围岩体10的侧摩阻力,因此通过三力平衡的关系式即可求取隧道锚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锚-岩侧摩阻力分布形式。
步骤S6、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2提供荷载时,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围岩体位移图像,得到图像信息;
在本步骤中,将高速摄像机11所拍摄的试验视频逐帧导出为连续的图片文件,得到图像信息。
步骤S7、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围岩体10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在所述步骤S7中还包括步骤S71、步骤S72、步骤S73、步骤S74、步骤S75、步骤S76以及步骤S77,其中具体包括:
步骤S71、将所述图像信息中包括的每张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并在所述图像信息中选取初始加载图像作为初始参考图像;
在本步骤中,由于要满足软件识别的精度要求,因此需要对图像信息进行网格划分,本申请对网格划分的精度不做限定。
步骤S72、获取网格信息,所述网格信息为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
在本步骤中,选取一个网格作为所需分析的网格,并确定其位置信息。
步骤S73、根据所述网格信息确定初始参考图像中所需分析的区域,并计算网格对应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一灰度信息;
步骤S74、计算后续每一张图像中每个网格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二灰度信息;
步骤S75、根据第一灰度信息对第二灰度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与第一灰度信息值相同的第二灰度信息;
在本步骤中,由于围岩体10由彩砂和石英砂构成,使图像中每一个网格的灰度值均不相同,因此,通过初始参考图像中所需分析的网格的灰度值进行匹配,可以在后续的图像中找到该网格进行匹配。
步骤S76、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第二灰度信息对应的网格位置,得到位置信息;
步骤S77、根据位置信息和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所需分析区域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在本实施例中,在围岩体材料中混合了相同目数的彩砂,既保证了围岩体10物理力学性质,又满足后续图像分析中对示踪粒子的要求,采用灰度值匹配的方法,最终得出锚塞体2和围岩体10的位移等值线图和整体位移云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位移数据支撑,并且能有效提升隧道锚模型试验的位移结果的精度,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直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使用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包括:试验箱(1),所述试验箱(1)内设置有围岩体(10);
锚塞体(2),所述锚塞体(2)设置在所述试验箱(1)的内部;
标定装置,所述标定装置通过钢绞线(3)与所述锚塞体(2)固定连接;以及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箱(1)的一侧;
所述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
根据围岩体参数信息、锚塞体参数信息配置试验所需围岩体(10)和锚塞体(2),所述围岩体(10)由围岩体骨料、石膏粉和水构成,所述锚塞体(2)的侧壁设置有土压力盒;
将锚塞体(2)设置在试验箱(1)内并分层填筑围岩体(10);
利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2)提供荷载,监测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锚塞体(2)侧面的法向应力,得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所述法向应力由所述土压力盒采集;
根据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在标定装置对锚塞体(2)提供荷载时,利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围岩体位移图像,得到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围岩体(10)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根据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包括:
获取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包括锚塞体(2)的轴力、法向应力与侧摩擦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利用标定装置和锚塞体(2)内部设置的应变片对锚塞体(2)进行标定,得到锚塞体(2)的标定曲线,所述标定曲线包括轴力与应变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三力平衡关系信息、所述锚塞体(2)的标定曲线和所述荷载-锚岩法向应力的分布曲线图确定锚-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填筑围岩体(10)包括:以10cm为一层进行分层填筑,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布置剪切盒,每一层填筑完成后通过平板振动器振捣压实,直至填筑至试验所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围岩体(10)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包括:
将所述图像信息中包括的每张图像进行网格划分,并在所述图像信息中选取初始加载图像作为初始参考图像;
获取网格信息,所述网格信息为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网格信息确定初始参考图像中所需分析的区域,并计算网格对应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一灰度信息;
计算后续每一张图像中每个网格的灰度信息,得到第二灰度信息;
根据第一灰度信息对第二灰度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与第一灰度信息值相同的第二灰度信息;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确定第二灰度信息对应的网格位置,得到位置信息;
根据位置信息和所需分析的网格的位置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所需分析区域在各个荷载作用下的整体位移变形场。
4.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验箱(1),所述试验箱(1)内设置有围岩体(10),所述试验箱的一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标识点(13);
锚塞体(2),所述锚塞体(2)设置在所述试验箱(1)的内部,所述锚塞体(2)的内部设置有应变片;
标定装置,所述标定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箱(1)的顶部,所述标定装置与所述试验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标定装置通过钢绞线(3)与所述锚塞体(2)固定连接;以及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试验箱(1)的一侧,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范围包括试验箱(1)设置有所述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岩体(10)的骨料由40-70目的彩砂与40-70目的石英砂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高速摄像机(11)和LED泛光灯(12),所述高速摄像机(11)的镜头对准试验箱(1)设置有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所述LED泛光灯(12)设置在所述高速摄像机(11)与所述试验箱(1)之间,所述LED泛光灯(12)对准试验箱(1)设置有定位标识点(1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标识点(13)之间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标识点(1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装置包括支撑架(4)、第一反力梁(6)、第二反力梁(7)、千斤顶(5)和固定杆,所述支撑架(4)与试验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5)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4)接触,所述千斤顶(5)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反力梁(6)接触,所述第二反力梁(7)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下方,所述第二反力梁(7)通过钢绞线(3)与所述锚塞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反力梁(6)和所述第二反力梁(7)通过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螺纹传力杆(8)和第二螺纹传力杆(9),所述第一螺纹传力杆(8)和所述第二螺纹传力杆(9)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力梁(6)的两端,所述第一螺纹传力杆(8)穿过所述第一反力梁(6)和所述第二反力梁(7),所述第二螺纹传力杆(9)穿过所述第一反力梁(6)和所述第二反力梁(7)。
CN202311694827.2A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Active CN117388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4827.2A CN117388082B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94827.2A CN117388082B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8082A CN117388082A (zh) 2024-01-12
CN117388082B true CN117388082B (zh) 2024-03-05

Family

ID=89467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94827.2A Active CN117388082B (zh) 2023-12-12 2023-12-12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88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88081B (zh) * 2023-12-12 2024-04-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后推式加载确定隧道锚承载力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585A (ja) * 1995-01-25 1996-08-06 Katsumura Kensetsu Kk 斜面安定工法
CN201635754U (zh) * 2010-01-29 2010-11-17 西安科技大学 相似模拟实验测力锚杆装置
CN102839692A (zh) * 2012-09-14 2012-12-26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筏板抗浮锚杆抗拔检测试验组合式工具及试验方法
CN103336905A (zh) * 2013-07-15 2013-10-02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隧道锁脚锚杆受力测量方法
CN103352477A (zh) * 2013-07-12 2013-10-16 青岛理工大学 竖向预应力锚杆重力式复合挡墙及挡墙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6643415A (zh) * 2017-02-22 2017-05-10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锚杆抗拉拔力位移测试装置
CN107179396A (zh) * 2017-07-07 2017-09-19 东北大学 多功能拼装式岩土工程物理相似试验系统
WO2020057396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浙江大学 等效弹性边界下锚链与土切向和法向抗力测试装置
CN11150154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群锚式隧道锚及施工方法
CN111733903A (zh) * 2020-07-09 2020-10-02 山东建筑大学 锤击群桩挤土效应半模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2924291A (zh) * 2021-02-07 2021-06-08 重庆大学 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4503144U (zh) * 2021-01-20 2021-10-26 浙江求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箱梁静载试验装置
CN113804560A (zh) * 2021-07-30 2021-12-17 南华大学 一种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3916663A (zh) * 2021-11-29 2022-01-11 浙大城市学院 一种模拟平面内海底锚板拉拔失效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5753338A (zh) * 2022-11-16 2023-03-0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输电铁塔锚索承台的复合承载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5809394A (zh) * 2022-11-14 2023-03-1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多阶变截面扩底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位移计算方法
CN117388081A (zh) * 2023-12-12 2024-01-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后推式加载确定隧道锚承载力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9585A (ja) * 1995-01-25 1996-08-06 Katsumura Kensetsu Kk 斜面安定工法
CN201635754U (zh) * 2010-01-29 2010-11-17 西安科技大学 相似模拟实验测力锚杆装置
CN102839692A (zh) * 2012-09-14 2012-12-26 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筏板抗浮锚杆抗拔检测试验组合式工具及试验方法
CN103352477A (zh) * 2013-07-12 2013-10-16 青岛理工大学 竖向预应力锚杆重力式复合挡墙及挡墙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3336905A (zh) * 2013-07-15 2013-10-02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隧道锁脚锚杆受力测量方法
CN106643415A (zh) * 2017-02-22 2017-05-10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锚杆抗拉拔力位移测试装置
CN107179396A (zh) * 2017-07-07 2017-09-19 东北大学 多功能拼装式岩土工程物理相似试验系统
WO2020057396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浙江大学 等效弹性边界下锚链与土切向和法向抗力测试装置
CN111501549A (zh) * 2020-04-30 2020-08-07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群锚式隧道锚及施工方法
CN111733903A (zh) * 2020-07-09 2020-10-02 山东建筑大学 锤击群桩挤土效应半模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4503144U (zh) * 2021-01-20 2021-10-26 浙江求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箱梁静载试验装置
CN112924291A (zh) * 2021-02-07 2021-06-08 重庆大学 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3804560A (zh) * 2021-07-30 2021-12-17 南华大学 一种非饱和土与结构物界面剪切可视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3916663A (zh) * 2021-11-29 2022-01-11 浙大城市学院 一种模拟平面内海底锚板拉拔失效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5809394A (zh) * 2022-11-14 2023-03-17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多阶变截面扩底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位移计算方法
CN115753338A (zh) * 2022-11-16 2023-03-07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输电铁塔锚索承台的复合承载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7388081A (zh) * 2023-12-12 2024-01-1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后推式加载确定隧道锚承载力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训国 ; 王大国 ; .基于载荷传递机理的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模型(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06期),全文. *
莫暖娇 ; 何之民 ; .饱和软粘土抗浮土层锚杆试验研究.隧道建设.2006,(第02期),全文. *
软岩地层隧道式锚碇承载特性及抗拔力计算方法研究;魏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第4期);全文 *
非均质地层中压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受力分析研究;宗全兵;徐卫亚;;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第04期);全文 *
饱和软粘土抗浮土层锚杆试验研究;莫暖娇;何之民;;隧道建设(第02期);全文 *
黄志强 等.钢+混凝土复合桩轴压试验及力学性能分析.重庆理工大学(自然科学).2020,第24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8082A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88082B (zh)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N104631519B (zh) 复杂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7607412B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组合式应变监测单元及其状态评估方法
CN110082023B (zh) 一种索力实时监测装置和监测方法
CN107036835B (zh) 一种模拟两步开采充填体与矿柱相互作用的平面双轴加载试验方法
CN106759547B (zh) 整体式桥台、桩基与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测量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4279986B (zh) 一种活塞式水银光纤Bragg光栅倾角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95416A (zh) 一种模拟桥梁墩台基础受力特性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1736728A (zh) 弹梁式侧壁摩阻力仪
CN110411804B (zh) 一种土体与结构的接触面力学特性测试试样、制备方法以及测试方法
CN213986020U (zh) 一种装配式加筋土挡墙载荷性能试验系统
CN103743629A (zh) 土工格栅剪切试验装置
CN110849729B (zh) 一种基坑柔性挡墙墙后有限黏性土主被动土压力模型试验装置
CN116223782B (zh) 一种孔道注浆质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872290B (zh) 一种测定土体剪切带发展趋势的改进直剪仪和方法
CN208383337U (zh) 一种拱桥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温度采集系统
CN112649304A (zh) 一种装配式加筋土挡墙载荷性能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9403392B (zh) 一种用于测算土体水平反力系数的系统以及方法
CN210108925U (zh) 一种基于透明土的ofdr分布式传感光缆和土界面力学性质试验装置
CN209069475U (zh) 一种拱桥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应力应变实时分布式监测系统
CN106400857A (zh) 用于现场测量开口桩内土塞闭塞程度的模型装置及方法
CN110749495A (zh) 一种锚索与内锚头的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6385579U (zh) 整体式桥台、桩基与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测量装置
CN113075051B (zh) 一种软岩压缩蠕变相似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719886U (zh) 一种持续拉/压应力下监测混凝土孔隙变形演化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