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86505A -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86505A
CN117386505A CN202311190414.0A CN202311190414A CN117386505A CN 117386505 A CN117386505 A CN 117386505A CN 202311190414 A CN202311190414 A CN 202311190414A CN 117386505 A CN117386505 A CN 117386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uffer
piece
opening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04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飞
刘向晖
丁伟
熊迪
周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1904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86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86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6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动力装置包括:本体,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泵体,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二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腔体;连接组件,具有缓冲结构;所述泵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缓冲结构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泵体之间。

Description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背景技术
动力装置是行驶设备经常使用的装置;相关技术中,动力装置一般包括缸体结构和泵结构。泵结构与缸体结构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缸体结构的振动容易传递至泵结构,影响泵结构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装置,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
泵体,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二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
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腔体;
连接组件,具有缓冲结构;所述泵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缓冲结构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泵体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结构,与所述本体连接;
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侧;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卡设于所述缓冲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的凸起部;
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限定出安装凹槽;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
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凹槽靠近所述本体一侧;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凸起部接触;
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侧;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远离所述本体一侧,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触;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筒状部和位于所述筒状部的第一端的周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
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环设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第二缓冲件环设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形成有环形卡槽;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一部分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二部分搭接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还环设于所述凸起部之外;和/或,
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外侧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二部分的端面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间隔设置;
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第三支撑件,呈筒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
第一弹性密封部,沿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一端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第二弹性密封部,沿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二端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第二弹性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环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密封件具有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密封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连接孔,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本体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轴线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行驶设备,包括车架和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固定于所述车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动力装置,泵体通过连接组件与本体连接,缓冲结构位于本体和泵体之间,以使缓冲结构能够阻止本体的振动传递至泵体,从而通过缓冲结构实现本体的振动不会影响泵体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的一个可选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本体;110、第一壁体;120、第一开口;200、泵体;210、第二壁体;220、第二开口;230、连接部分;300、连接组件;310、支撑结构;311、第一支撑件;3111、筒状部;3112、凸起部;312、第二支撑件;313、连接孔;314、安装凹槽;320、缓冲结构;321、第一缓冲件;322、第二缓冲件;323、卡槽;400、密封组件;410、第三支撑件;420、密封件;421、第一弹性密封部;422、第二弹性密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动力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装置包括本体100、泵体200、密封组件400和连接组件300。本体100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壁体110;第一壁体110具有与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120;泵体200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壁体210;第二壁体210具有与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220;第二壁体210和第一壁体110相邻设置;第二开口220和第一开口120的位置对应;密封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之间;密封组件400具有分别与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腔体;连接组件300具有缓冲结构320;泵体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连接,缓冲结构320位于本体100和泵体200之间。
相关技术中,动力装置一般包括缸体结构和泵结构。泵结构与缸体结构连接,但在使用过程中,缸体结构的振动容易传递至泵结构,影响泵结构的工作。例如,泵结构一般还包括控制结构,缸体结构的振动容易损坏泵结构的控制结构,而使泵结构无法正常工作。而本申请的动力装置,泵体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连接,缓冲结构320位于本体100和泵体200之间,以使缓冲结构320能够阻止本体100的振动传递至泵体200,从而通过缓冲结构320实现本体100的振动不会影响泵体200的工作;同时,由于泵体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直接连接,而不是通过其他支架结构连接,能够减小动力装置的体积,使动力装置的结构更紧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力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动力装置可以为发动机,也可以为电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本体100可以为动力装置的缸体。
第一换热通道可以设置于本体100的壁体内,第一换热通道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便通过第一换热通道的换热介质为本体100散热。
换热介质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换热介质可以为水。
第一壁体110为本体100靠近泵体200侧的壁体,第一开口120为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或出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泵体2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泵体200可以为水泵。
第二换热通道可以设置于泵体200的壁体内,第二换热通道用于容纳换热介质,以便通过第二换热通道的换热介质为本体100散热。
第二壁体210为泵体200靠近本体100侧的壁体,第二开口220为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或出口。
第二壁体210和第一壁体110相邻设置,第二开口220和第一开口120的位置对应,以便第二开口220和第一开口120连通。
这里,第二壁体210和第一壁体110可以接触,也可以间隔设置。当第二壁体210和第一壁体110间隔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本体100的振动通过第一开口120处的第一壁体110传递至泵体200。
作为一示例,在泵体200作用下,泵体200内的换热介质能够从第二换热通道经第二开口220泵出,经第一开口120进入第一换热通道,以便通过第一换热通道内流动的换热介质为本体100散热。
作为又一示例,在泵体200作用下,本体100内的换热介质能够从第一换热通道经第一开口120流出,经第二开口220进入第二换热通道,以便通过第一换热通道内流动的换热介质为本体100散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密封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之间的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密封组件400可以呈筒状,密封组件4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壁体110接触,密封组件40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壁体210接触,密封组件400的内腔可以分别与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连通。
这里,密封组件400可以为橡胶结构。密封组件400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壁体110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连接,密封组件40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壁体210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泵体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能够连接,缓冲结构320位于本体100和泵体200之间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组件300可以包括:支撑结构310和缓冲结构320。支撑结构310与本体100连接;缓冲结构320设置于支撑结构310的外侧;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缓冲结构320,以便既能够通过支撑结构310与本体100连接使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连接,又能够通过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缓冲结构320使泵体200与连接组件300连接,从而通过连接组件300实现了本体100和泵体200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结构310的结构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3所示,支撑结构3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第一支撑件311与本体100接触;第一支撑件311的第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凸起部3112;第二支撑件312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11远离本体100的第二端;第二支撑件312沿第一支撑件311的周侧凸出于第一支撑件311;在凸起部3112和第二支撑件312之间限定出安装凹槽314;缓冲结构320可以包括:第一缓冲件321和第二缓冲件322。第一缓冲件321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11的外侧;第一缓冲件321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凹槽314靠近本体100一侧;第一缓冲件321与凸起部3112接触,以便通过凸起部3112对第一缓冲件321进行限位;阻止第一缓冲件321向靠近本体100侧移动;第二缓冲件322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11的外侧;第二缓冲件322位于安装凹槽314远离本体100一侧,第二缓冲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1之间形成有卡槽323,第二缓冲件322与第二支撑件312接触,以便通过第二支撑件312对第二缓冲件322进行限位;阻止第二缓冲件322向远离本体100侧移动;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至少部分卡设于卡槽323内、且与第一支撑件311间隔设置;通过凸起部3112和第二支撑件312的限位作用,能够使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稳定地卡设于第二缓冲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1之间形成的卡槽323内,既能够保证泵体200与本体100之间的位置关系,又能够通过第二缓冲件322和第一缓冲件321阻止本体100的振动传递至泵体200;同时,由于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与第一支撑件311间隔设置,且第二支撑件312也不与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接触,本体100的振动也不会通过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传递至泵体200。
在本示例中,第一支撑件311的结构不作限定。
作为一示例,第一支撑件311可以包括:筒状部3111和位于筒状部3111的第一端的周侧的凸起部3112;第一缓冲件321至少环设于筒状部3111之外;第二缓冲件322环设于筒状部3111之外;第二缓冲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1之间形成有环形卡槽323,以便将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环形的卡槽323内。
这里,连接部分230可以为环状结构,此时,连接部分230可以环设于卡槽323内。
这里,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第一部分可以卡设于卡槽323内,以便通过卡槽323对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进行限位,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第二部分搭接于第一缓冲件321和第二缓冲件322外侧,以使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与第一支撑件311间隔设置。
当然,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也可以全部卡设于卡槽323内,第一支撑件311与卡槽323对应部分还可以设置第三缓冲件,通过第三缓冲件能够将第一支撑件311和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隔开。
第一支撑件311的材料不作限定,只要第一支撑件311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支撑泵体200即可。例如,第一支撑件31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又例如,第一支撑件311的材料可以塑料。
在本示例中,第二支撑件31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支撑件312可以为环状结构。
第二支撑件312的材料不作限定,只要第二支撑件312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支撑泵体200即可。例如,第二支撑件3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又例如,第二支撑件312的材料可以塑料。
在本示例中,第一缓冲件32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缓冲件321可以为环状结构。又例如,第一缓冲件321也可以为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
第一缓冲件321可以全部环设于筒状部3111之外,也可以部分环设于筒状部3111之外。例如,第一缓冲件321还环设于凸起部3112之外。
作为一示例,第一缓冲件321的外侧可以具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第二部分的端面接触,以便通过第一台阶部对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进行限位,防止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与本体100接触。
当然,第一缓冲件321的外侧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台阶部。
在本示例中,第二缓冲件32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缓冲件322可以为环状结构。又例如,第二缓冲件322也可以为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
第二缓冲件322可以全部环设于筒状部3111之外。
作为一示例,第二缓冲件322的外侧可以具有第二台阶部,第二台阶部与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第二部分的端面接触,以便通过第二台阶部对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进行限位,防止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向远离本体100侧移动。
当然,第二缓冲件322的外侧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台阶部。
在本示例中,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一缓冲件321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二支撑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22可以为一体结构;此时,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一缓冲件321为同一结构件的不同部分,第二支撑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22为同一结构件的不同部分。安装过程可以先将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套设于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一缓冲件321形成的一体结构之外,再将第二支撑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22形成的一体结构套设于第一支撑件311之外,使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第二缓冲件322和第一缓冲件321形成的卡槽323内;再将第二支撑件312与第一支撑件311通过焊接、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最后将第二支撑件312与本体100通过焊接、卡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这里,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一缓冲件321可以通过粘接或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第二支撑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22可以通过粘接或注塑的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当然,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一缓冲件321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件,第二支撑件312和第二缓冲件322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件。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支撑结构31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支撑件。缓冲结构32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缓冲件或两个缓冲件。作为一示例,支撑结构310包括一个支撑件,缓冲结构32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支撑件的外侧,缓冲件具有卡槽323,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卡槽323内。作为又一示例,支撑结构310包括一个支撑件,缓冲结构320也可以仅包括两个缓冲件。两个缓冲件设置于支撑件的外侧,在两个缓冲件之间形成卡槽323,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卡槽323内,此时,一个缓冲件与支撑件可以为一体结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套设于支撑件之外、且与一个缓冲件接触,再将另一个缓冲件套设于支撑件之外,且使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与支撑件间隔设置。
在本实现方式中,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可以为环状结构。又例如,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可以为C型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支撑结构310可以具有连接孔313,动力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件,连接件通过连接孔313与本体100连接。
这里,如图2所示,连接孔313的轴线A1和第二开口220的轴线A2可以平行,此时,能够将本体100的振动对于密封组件400的影响降维至平面,降低换热介质泄漏的风险;也即,密封组件400只需要考虑第二开口220和第一开口120的周侧的密封性即可。
连接件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连接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此时,本体100可以具有螺纹孔,连接件的末端与螺纹孔连接。
当支撑结构310包括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时,连接孔313的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件311内,连接孔313的剩余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撑件312内,此时,第一支撑件311和第二支撑件312可以为环状结构。
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泵体200的连接部分230卡设于缓冲结构320,再将支撑结构310的连接孔313与本体100的螺纹孔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的端部穿过连接孔313与本体100的螺纹孔连接,从而实现泵体200安装于本体100。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支撑结构310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与本体100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密封组件40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开口120内、且与第一开口120的周侧壁体抵接;密封组件400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开口220内、且与第二开口220的周侧壁体抵接,以便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换热通道内的换热介质不会从第一开口120处和第二开口220处泄露。
在本实现方式中,密封组件400的第一端可以悬浮位于第一开口120内,密封组件400的第二端可以悬浮位于第二开口220内,也即,密封组件400相对于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的位置并没有固定。
在本实现方式中,密封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三支撑件410、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第三支撑件410呈筒状;第三支撑件410的内腔分别与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第一弹性密封部421沿第三支撑件410的第一端的周侧设置第三支撑件410之外;第一弹性密封部421与第一开口120的周侧壁体抵接;第二弹性密封部422沿第三支撑件410的第二端的周侧设置第三支撑件410之外;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与第二开口220的周侧壁体抵接;以使通过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密封第一开口120,通过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密封第二开口220;同时,由于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能够变形,当本体100相对于泵体200振动,第一开口120相对于第二开口220的位置会有一些偏移,此时,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能够适应地发生变形,以保证第一弹性密封部421与第一开口120的周侧壁体一直处于抵接的状态,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与第二开口220的周侧壁体一直处于抵接的状态,从而使密封组件400能够实现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的动态密封。
这里,第一弹性密封部421悬浮位于第一开口120内,第二弹性密封部422悬浮位于第二开口220内,也即,第一弹性密封部421相对于第一开口120能够移动,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相对于第二开口220能够移动。
这里,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处于受压状态、且与第一开口120的周侧壁体抵接,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处于受压状态、且与第二开口220的周侧壁体抵接,能够防止密封组件400相对于第一开口120或第二开口220移动;当本体100相对于泵体200振动时,又能够通过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的变形,保证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处的密封性。
第三支撑件410的材料不作限定,只要第三支撑件410具有较强的刚度,能够支撑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即可。例如,第三支撑件41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又例如,第三支撑件410的材料可以塑料。
第一弹性密封部421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弹性密封部421的材料可以为橡胶。
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可以呈环形。
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可以通过粘接或注塑的方式与第三支撑件410形成一体结构,也即,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三支撑件410为一个结构件。当然,第一弹性密封部421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或螺钉固定于第三支撑件410。
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的材料可以为橡胶。
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可以呈环形。
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可以通过粘接或注塑的方式与第三支撑件410形成一体结构,也即,第二弹性密封部422和第三支撑件410为一个结构件。当然,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或螺钉固定于第三支撑件410。
作为一示例,如图4所示,密封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420,密封件420环设于第三支撑件410之外;密封件420具有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也即,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为密封件420的不同部分,以便减化密封组件400的结构;同时,密封件420位于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之间的部分还能够提高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和第二弹性密封部422之间的连接强度。
密封件420的材料不作限定。例如,密封件420的材料可以为橡胶。
密封件420可以通过粘接或注塑的方式与第三支撑件410形成一体结构,也即,密封件420和第三支撑件410为一个结构件。当然,密封件420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或螺钉固定于第三支撑件410。
当然,密封组件400也可以仅包括密封件420,密封件420可以呈筒状,密封件420的第一端周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弹性密封部421,密封件420的第二端周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密封部422;由于泵体200通过连接组件300与本体100连接,泵体200相对于本体100的位置固定,密封件420只需要通过变形适应本体100相对于泵体200的振动即能够保证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220的密封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行驶设备,包括车架和本申请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固定于车架。
行驶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行驶设备可以为汽车,也可以为卡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壁体;所述第一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
泵体,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壁体;所述第二壁体具有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对应;
密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所述密封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的腔体;
连接组件,具有缓冲结构;所述泵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缓冲结构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泵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结构,与所述本体连接;
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侧;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卡设于所述缓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的凸起部;
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周侧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所述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限定出安装凹槽;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
第一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缓冲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凹槽靠近所述本体一侧;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凸起部接触;
第二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外侧;所述第二缓冲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远离所述本体一侧,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触;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筒状部和位于所述筒状部的第一端的周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本体接触;
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环设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第二缓冲件环设于所述筒状部之外;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形成有环形卡槽;
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一部分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二部分搭接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还环设于所述凸起部之外;和/或,
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外侧具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泵体的连接部分的第二部分的端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缓冲件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体和所述第一壁体间隔设置;
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所述密封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第三支撑件,呈筒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
第一弹性密封部,沿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一端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第二弹性密封部,沿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第二端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第二弹性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侧壁体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环设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之外;所述密封件具有所述第一弹性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密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密封件为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一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有连接孔,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
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本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轴线平行。
13.一种行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固定于所述车架。
CN202311190414.0A 2023-09-14 2023-09-14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Pending CN117386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414.0A CN117386505A (zh) 2023-09-14 2023-09-14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0414.0A CN117386505A (zh) 2023-09-14 2023-09-14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6505A true CN117386505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6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0414.0A Pending CN117386505A (zh) 2023-09-14 2023-09-14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865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6965B2 (en) Vibration isolator
US9487072B2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and anti-vibration device bracket
JP5617706B2 (ja) グロメットのシール構造
JP2009503405A (ja) 隔離された圧縮制限装置を有するガス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US6739596B2 (en) Compartment seal
US20020094875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joint boot
WO2018047431A1 (ja) 防振装置本体および防振装置
CN117386505A (zh)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JP7065621B2 (ja) 自動車用充電装置
JP4075718B2 (ja) シール構造
JP6793872B2 (ja) 密封構造
JPS62131966A (ja) 燃料ポンプの取付装置
JPH112127A (ja) 冷却ファンシュラウド装置
CN112582966B (zh) 线缆的密封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0564855C (zh) 密封垫
JP3533267B2 (ja) 防振装置
JPH11223166A (ja) マニホールドの取付構造
JP4061493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形防振装置
CN218669545U (zh) 一种散热器水室与出水管口的连接结构及汽车散热器
JP2000018113A (ja) 燃料ポンプ装置
CN219082249U (zh) 内燃机水封的动环组
CN107542946B (zh) 热管理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JP2010065739A (ja) シール構造
CN214929059U (zh) 车载充电装置及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
CN218243161U (zh) 电机外壳和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