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81090A -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81090A
CN117381090A CN202311500561.3A CN202311500561A CN117381090A CN 117381090 A CN117381090 A CN 117381090A CN 202311500561 A CN202311500561 A CN 202311500561A CN 117381090 A CN117381090 A CN 117381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hell
straightening
feed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00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81090B (zh
Inventor
杨武雄
郭旭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5005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81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81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1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81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81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05Soldering by means of radiant energy
    • B23K1/0056Soldering by means of radiant energy soldering by means of beams, e.g. lasers, 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23K3/063Solder feeding devices for wire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8Auxiliary device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为激光增材制造提供丝材、带材、棒材或管材等材料的输送,本发明的送料装置按照消耗材料的输送方向依次包括送进单元、矫直单元、焊接单元和送出单元;本发明公开的送料装置不仅可以保证消耗材料的旋转向前输送,还可以保证其连续性,同时,更加可以适应不同工况和不同操作环境,这样的装置使用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中,使得增材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为激光增材制造提供丝材、带材、棒材或管材等材料的输送,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由于多重非平衡热物理过程和冶金过程导致构件组织、性能均匀性和稳定性差,变形与开裂倾向严重,易产生气孔、缩松与未熔合等缺陷,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增材制件的服役性能,同时也给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有的解决气孔问题有多种方式,一般的采用热等静压处理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技术困难,因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便产生了新的增材制造方法,如公开号为CN107414325的专利,以丝材、棒材或管材作为消耗材料,通过矫直、连接和旋转送进等过程,为微区半固态增材制造提供实验条件,其中丝材相较于其它耗材需要经过剪切后再进行其余步骤。新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将丝材、棒材或管材通过矫直后,激光照射耗材使其快速熔化达到液态或者半固态的金属浆料,然后对金属浆料进行搅拌和挤压,金属浆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堆积层,按照离散化切片后的路径重复堆积,从而形成特定实体。这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材料的制约,构件组织性能优于传统构件,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在使用以上方法进行增材制造过程中,首先,耗材不仅要矫直、向前直线输送,还要有一定的转速度,现有的材料输送结构实现不了这样的功能,同时,现有中的设备均仅是单一针对丝材或者是棒材和管材的装置,并没有一种设备可以同时完成两种工况,再者以上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需要消耗材料连续不能中途中断,而目前现有的设备中均没有这样的装置,因此,目前急需一种适用于新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包括:外壳;
送进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送进单元用于送进消耗材料,所述送进单元为第一送进机构或为第二送进机构,所述第一送进机构或所述第二送进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第一工况时,即所述消耗材料为丝材或带材,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送进机构,且丝材或带材经过裁切后再输送至矫直单元内;第二工况时,即所述消耗材料为棒材或管材,所述外壳上设置为所述第二送进机构,所述第二送进机构将棒材或管材输送至矫直单元内;
矫直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矫直单元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送进单元送进的消耗材料进入至所述矫直单元进行矫直处理;
焊接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矫直单元矫直后的消耗材料在所述焊接单元进行焊接连接,所述焊接单元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矫直单元,焊接后的消耗材料由所述矫直单元进行矫直;
送出单元,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最后矫直的消耗材料由所述送出单元送出进行激光增材制造。
优选的,还包括:
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若干个套管,且若干个套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优选的,接近所述送进单元的所述套管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形管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送进机构包括:
焊丝盘,所述焊丝盘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所述焊丝盘上缠绕有消耗材料;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外壳外的两个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键连接有驱动轮,两个所述驱动轮旋转带动消耗材料送进;
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下方,用于将送进的消耗材料进行裁切分段。
优选的,所述裁切机构包括:
第一裁刀,所述第一裁刀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腔中;
第二裁刀,所述第二裁刀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外壳内腔中,且所述第一裁刀和第二裁刀相对设置,通过使得所述第二裁刀的刀头移动与所述第一裁刀的刀头配合将消耗材料裁切分段。
优选的,所述第二送进机构包括:
存放器,所述存放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所述存放器内放置有若干消耗材料;
振荡器,所述存放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振荡器;
引出辊轮,所述存放器的出口处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引出辊轮,两个所述引出辊轮将消耗材料送进至所述矫直单元的入口处。
优选的,还包括:
储气机构,所述储气机构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存放器的顶部,所述储气机构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侧与外部进气装置连接,一侧插入至所述存放器内,位于所述存放器内的所述进气管固接有分气盘,且所述分气盘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气球。
优选的,所述矫直单元包括:
第一矫直辊,所述第一矫直辊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从动轮;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轴连接有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啮合配合;
第二矫直辊,所述第二矫直辊的一侧固接有第二从动轮;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接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轴连接有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啮合配合;
所述第一矫直辊与所述第二矫直辊配合将消耗材料进行矫直。
优选的,所述送出单元包括:
圆锥管,所述圆锥管的一侧与所述外壳的出料口一体成型;
直管,所述圆锥管的另一侧与所述直管一体成型。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适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整套装置可以竖直放置、倾斜放置和水平放置,不受操作环境的制约;
2、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消耗材料在矫直的同时旋转,并实现了连续的直线旋转输送。便于后续增材制造过程中耗材能持续受热熔化成半固态浆料,同时旋转起到搅拌半固态金属浆料的作用。在矫直单元加入焊接单元,则避免了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消耗材料间断导致的加工过程不连续,从而影响构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涉及的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第一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剪切部分冲裁刀头的俯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矫直部分矫直辊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激光焊接的俯视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送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储气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棒材进料筒侧视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棒材进料筒正视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棒材储气盘俯视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棒材进料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旋转圆盘7与送料装置的配合图;
图13为旋转圆盘7的俯视图;
其中,1、送进单元;11、第一送进机构;111、焊丝盘;112、驱动电机;113、裁切机构;1131、第一裁刀;1132、第二裁刀;114、驱动轮;12、第二送进机构;121、存放器;1211、壳体;1212、端盖;122、引出辊轮;123、振荡器;124、储气机构;1241、进气管;1242、分气盘;1243、出气管;1244、气球;125、底座;126、进料侧门;2、矫直单元;21、驱动轴;22、第一矫直辊;23、第二矫直辊;24、第一从动轮;25、第一主动轮;26、第二从动轮;27、第二主动轮;28、第一驱动件;29、第二驱动件;3、焊接单元;31、光学传感器;32、激光焊头;33、保护气装置;4、送出单元;41、圆锥管;42、直管;5、导向单元;51、喇叭形管口;52、套管;6、外壳;7、旋转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11,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包括:外壳6,其中外壳6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制作;
送进单元1,设置在外壳6内,送进单元1用于送进消耗材料,送进单元1为第一送进机构11或为第二送进机构12,第一送进机构11或第二送进机构12设置在外壳6上;第一工况时,即消耗材料为丝材或带材,外壳6上设置有第一送进机构11,且丝材或带材经过裁切后再输送至矫直单元2内;第二工况时,即消耗材料为棒材或管材,外壳6上设置为第二送进机构12,第二送进机构12将棒材或管材输送至矫直单元2内;
矫直单元2,设置在外壳6内,且矫直单元2至少设置一个,送进单元1送进的消耗材料进入至矫直单元2进行矫直处理;
焊接单元3,设置在外壳6内,矫直单元2矫直后的消耗材料在焊接单元3进行焊接连接,焊接单元3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矫直单元2,焊接后的消耗材料由矫直单元2进行矫直;
送出单元4,设置在外壳6内,最后矫直的消耗材料由送出单元4送出进行激光增材制造。
具体的,为了保证整个送料装置的运转,在外壳6上固接有控制单元,即可以为控制器,控制单元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控制单元通过电线分别与送进单元1、矫直单元2和焊接单元3连接,启动电源,操作控制单元进而实现送进单元1、矫直单元2、焊接单元3的启动工作。
本发明公开的送料装置,将送进单元1、矫直单元2和焊接单元3全部设置在一个外壳6内,这样整体提高送进装置的便携性,不仅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装置过大,同时还可以随意调整送料装置的角度,现有技术中一些矫直机全部都仅可以实现水平输送,使得使用环境受限,而本发明公开的送料装置既可以水平输送,还可以竖直和倾斜方向输送,不受操作环境的制约;其次,本申请公开的第一送进机构11和第二送进机构12可以随意转化,满足对不同消耗材料的送料而不必要频繁更换送料装置,再者,在矫直单元2下方加入焊接单元3,则避免了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焊丝间断导致的加工过程不连续,从而影响构件的质量,本发明公开的送料装置,不仅可以保证消耗材料的旋转向前输送,还可以保证其连续性,同时,更加可以适应不同工况和不同操作环境,这样的装置使用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中,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
导向单元5,导向单元5包括若干个套管52,且若干个套管52间隔设置在外壳6内。
更进一步优化方案,接近送进单元1的套管52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形管口51。
具体的,如图1-2所示,套管52的两侧可以套接固定架(图中未显示),然后将固定架(图中未显示)固定在外壳6内壁上,或者是直接在套管52的外壁上固接至少两根固定杆(图中未显示),然后将固定杆(图中未显示)固接在外壳6内壁上,这样可以保证套管52的稳定性,使得其可以更好地完成对消耗材料的导向输出;此外,关于套管52的管径、长度及其他规格可以根据消耗材料的规格进行调整,各个套管52的长度可以为一致的,也可以是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为了更大范围的捕捉消耗材料,在最顶部的套管52上设置喇叭形管口51,其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套接的形式,喇叭形管口51的圆锥形状更大范围地捕捉待矫直焊丝,便于焊丝快速输送,节约加工的时间成本。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送进机构11包括:
焊丝盘111,焊丝盘111设置在外壳6的顶部,且焊丝盘111上缠绕有消耗材料;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固接在外壳6外的两个驱动电机112,两个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分别键连接有驱动轮114,两个驱动轮114旋转带动消耗材料送进;
裁切机构113,裁切机构113设置在驱动装置下方,用于将送进的消耗材料进行裁切分段。
具体的,如图2所示,焊丝盘111可以通过外置固定架(图中未显示)设置在外壳6上,也可以直接将其挂接在其他外部辅助机构(图中未显示)上,但需要保证焊丝盘111内的消耗材料可以顺利进行输送,其中为了更好更稳定地实现消耗材料的送进,驱动电机112的输出端连接有减速器(图中未显示),减速器的输出端键连接有驱动轮114。
进一步优化方案,裁切机构113包括:
第一裁刀1131,第一裁刀1131可拆卸固定在外壳6内腔中;
第二裁刀1132,第二裁刀1132可拆卸固定在外壳6内腔中,且第一裁刀1131和第二裁刀1132相对设置,通过使得第二裁刀1132的刀头移动与第一裁刀1131的刀头配合将消耗材料裁切分段。
具体的,如图1-3所示,其中第一裁刀1131可以保持不动的状态,而第二裁刀1132可以可拆卸连接在一电动伸缩杆或者液压缸上,电动伸缩杆或者液压缸可拆卸固定在外壳6内腔,当需要进行裁切时,操作人员启动控制单元上的控制按钮,启动电动伸缩杆伸缩,进而带动第二裁刀1132与第一裁刀1131的刀刃接触,将位于其之间的消耗材料切段。
进一步优化方案,矫直单元2包括:
第一矫直辊22,第一矫直辊22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从动轮24;
第一驱动件28,第一驱动件28固接在外壳6上,第一驱动件28通过驱动轴21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5,第一主动轮25和第一从动轮24啮合配合;
第二矫直辊23,第二矫直辊23的一侧固接有第二从动轮26;
第一驱动件28,第一驱动件28固接在外壳6上,第一驱动件28通过驱动轴21连接有第二主动轮27,第二主动轮27和第二从动轮26啮合配合;
第一矫直辊22与第二矫直辊23配合将消耗材料进行矫直。
具体的,如图1-2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矫直单元2优选三个,即,裁切机构113下方设置一个套管52,套管52下方设置两个矫直单元2,两个矫直单元2下方再设置两个套管52,两个套管52下方再设置一个矫直单元2,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消耗材料的顺利输送,同时在传输的过程中进行两次的矫直,第一次矫直是保证传输过程中旋进的矫直,而第二次的矫直则是在焊接后,三组矫直单元2不仅可以矫正消耗材料,使其旋进输出时不会发生弯曲,同时还可以辅助将消耗材料进行旋进输送;此外,当消耗材料尺寸改变时,适当改变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的倾斜角度,即可改变消耗材料与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接触情况,满足不同尺寸消耗材料的传输需求,其中第一驱动件28和第二驱动件29为电机,第一从动轮24和第二从动轮26为伞形从动轮,第一主动轮25和第二主动轮27为伞形。
进一步优化方案,焊接单元3包括:
光学传感器31,光学传感器31设置在外壳6内;
激光焊头32,激光焊头32设置在外壳6内,且光学传感器31与激光器32相对设置,通过光学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传递给激光焊头32,激光焊头32对断开的消耗材料进行焊接;
保护气装置33,设置在激光焊头32的端头,保护气装置33与激光焊头32配合完成对断开的消耗材料的焊接。
具体的,如图5所示,当消耗材料由套管52输出后,由于消耗材料之间存在有间隙,这样激光焊头32输出的指示激光信号便会被光学传感器31接收,当光学传感器31接收到光信号时,则表明消耗材料之间有接口,控制焊接激光快速出光并开启保护气装置33,对消耗材料的接口进行焊接;激光焊头32的光斑直径小于消耗材料的直径。
进一步优化方案,送出单元4包括:
圆锥管41,圆锥管41的一侧与外壳6的出料口一体成型;
直管42,圆锥管41的另一侧与直管42一体成型。
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为了保证消耗材料的顺利输出,将外壳6的底部则设置为锥形结构,在其锥形结构下方设置有圆锥管41和直管42,保证消耗材料的稳定输出,同时保证其是矫正状态下的输出,进而提高激光增材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5,送进单元1为第一送进机构11时,消耗材料为丝材或者带材,本发明的送料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1、将焊丝盘111悬挂在外壳6的上方,并将其进行固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丝材或者带材从焊丝盘1111上抽出,向下输送到送进单元1的驱动装置进料口;
2、控制控制单元上的按钮,启动驱动电机112,使得两个驱动轮114同时旋转,且旋向相反,其旋向全部朝向丝材或带材,进而带动丝材或带材输送至裁切机构113处;启动电动伸缩杆使得第二裁刀1132与第一裁刀1131的刀头相接触,完成对丝材或带材的裁切分段;
3、被裁切分段后的丝材或带材首先输送至喇叭形管口51内,然后顺着套管52输出,为了保证其顺利输出,套管52与第一个矫直单元2距离比较小,这样当其传输至第一矫直单元2时,第一驱动件28和第二驱动件29同时启动分别带动第一主动轮25和第二主动轮27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从动轮24和第二从动轮26旋转,最终带动第一矫直辊22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矫直辊23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丝材或带材与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的曲面相接触,通过一组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的转动,丝材或带材既向下直线输送,又能自身顺时针旋转,同时在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的挤压作用下矫直,丝材或带材整体呈螺旋线向下输送,第二组和第三组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采取相同装配,且三组第一矫直辊22和第二矫直辊23转速相同;直至传输至下一个套筒内;
4、矫直单元2下方设置有两个套管52,两个套管52见存在有间隔,而焊接装置则设置在此间隔之间,当激光焊头32输出指示激光信号,且光源的光斑直径小于焊丝直径,当光学传感器31接收到光信号时,则表明焊丝之间有接口,控制焊接激光快速出光并开启保护气装置33,对焊丝的接口进行焊接;
5、送出单元4的圆锥管41的上端连接,丝材或带材从直管42的输出口输出。为增加丝材输送稳定性,在整个送料装置中丝材或带材途径的地方设置多组套管52,丝材或带材由输出口输出便可以进行激光增材制造。
此外为了使得带材便于被矫直单元2进行夹持,如图12-图13所示,在两个驱动轮114和裁切机构113之间设置有旋转圆盘7,其中为了保证带材可以顺利通过旋转圆盘7的中心孔为条形孔,且为了使得由驱动轮114驱动旋转到下方的带材是螺旋状的,在外壳6的外侧壁上固接有驱动电机(图中未显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齿轮(图中未显示),旋转圆盘7的外侧加工有外齿,齿轮与外齿啮合,当所送的是带材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预制啮合的旋转圆盘7旋转,使得穿过旋转圆盘7的带材为螺旋状,便于矫直单元2进行夹持,同时,为了保证带材顺利被夹持,旋转圆盘7的旋转速度要小于矫直单元的速度,且旋转圆盘7的旋向与矫直单元2的旋向相同。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6-图11,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送进单元1为第二送进机构12包括:
存放器121,存放器121可拆卸安装在外壳6的顶部,且存放器121内放置有若干消耗材料;
振荡器123,存放器1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振荡器123;
引出辊轮122,存放器121的出口处转动连接有两个引出辊轮122,两个引出辊轮122将消耗材料送进至矫直单元2的入口处。
具体的,如图6、8-9所示,其中为了方便放置棒材,存放器121可以设置为壳体1211和端盖1212,其中端盖1212与壳体1211可拆卸连接,即可以是采用合页铰接一侧打开的形式,也可以直接采用扣合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同时为了方便观察,在壳体1211一侧设置切向进料口,进料口侧门设置为弹性单向结构,壳体1211选用透明材质,便于观察壳体1211内棒材的剩余情况,也可局部采用透明材料。如图9和图11所示,侧门装有自动开门铰链,当出现棒材不足时,也可通过侧门补充棒材;为了方便棒材稳定输出,壳体1211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当需要输送管材或者棒材时,将装好管材或棒材的壳体1211直接安装固定在外壳6顶部,而针对第一送料机构的结构件可以拆除,需要使用的时候再进行安装;在壳体1211上固接有底座125,将振荡器123可拆卸安装在底座125上,其中振荡器123通过电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操作控制单元上的相应启动按钮便可以使其进行工作;此外,为了方便管材或棒材的输送,在壳体1211底部开设两个对称的通槽,在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引出辊轮122,当棒材或管材受到振动时便会向壳体1211的出口处移动,此时,移动出的管材或棒材便会带动两个引出辊轮122转动,这样更加快了管材或棒材的输出速度,保证其进入至矫直单元2的入口处。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
储气机构124,储气机构124可拆卸连接在存放器121的顶部,储气机构124包括进气管1241,进气管1241一侧与外部进气装置连接,一侧插入至存放器121内,位于存放器121内的进气管1241固接有分气盘1242,且分气盘1242远离进气管124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管1243,出气管1243上设置有气球1244。
具体的,如图7和图10所示,其中出气管1243按照圆周排列分布,外圈的出气管1243长度最短,中间的出气管1243长度最长,每个出气管1243的下端均连接气球1244,且为了防止气球1244破裂,气球1244采用耐刮擦气球1244;为了保证其可以适用不同操作环境,在端盖1212上设置有储气机构124,使用时,当送料装置需要水平放置时,利用气球1244对消耗材料施加一个向前的挤压力,根据壳体1211的直径设置气球1244数量,在气球1244和振荡器123共同的作用下,进而将消耗材料推入引出辊轮122处。
使用时,首先先将裁切机构113和第一送进机构11拆卸下来,然后将存放器121的壳体1211与外壳6的顶部扣合固定,当整个送进装置竖直放置时,控制控制单元启动振荡器123,然后处于壳体1211内的管材或棒材在振动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当第一根管材或棒材从壳体1211传出,第二根管材或棒材在振荡器123的作用下,快速接替第一根管材或棒材,进入倒锥状的壳体1211内,并继续向下输送,其它管材或棒材按同样方法进行传输;而当送料装置水平放置时,单纯振动力无法将管材或棒材进行输送,此时,利用外部进气装置想进气管1241内输送气体,此时气体会沿着分气盘1242分散到各个出气管1243内,由于出气管1243的长度不一致,这样套设且固定在其下的气球1244充气大小不一致,这样便会给管材或棒材一个推力,在配合振动力的作用下,将管材或棒材推入至引出辊轮122处,进而在引出辊轮122的作用下传输至矫直单元2的矫直区域,以下的工序与实施例一中的一样。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6);
送进单元(1),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所述送进单元(1)用于送进消耗材料,所述送进单元(1)为第一送进机构(11)或为第二送进机构(12),所述第一送进机构(11)或所述第二送进机构(12)设置在所述外壳(6)上;第一工况时,即所述消耗材料为丝材或带材,所述外壳(6)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送进机构(11),且丝材或带材经过裁切后再输送至矫直单元(2)内;第二工况时,即所述消耗材料为棒材或管材,所述外壳(6)上设置为所述第二送进机构(12),所述第二送进机构(12)将棒材或管材输送至矫直单元(2)内;
矫直单元(2),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且所述矫直单元(2)至少设置一个,所述送进单元(1)送进的消耗材料进入至所述矫直单元(2)进行矫直处理;
焊接单元(3),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所述矫直单元(2)矫直后的消耗材料在所述焊接单元(3)进行焊接连接,所述焊接单元(3)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矫直单元(2),焊接后的消耗材料由所述矫直单元(2)进行矫直;
送出单元(4),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最后矫直的消耗材料由所述送出单元(4)送出进行激光增材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单元(5),所述导向单元(5)包括若干个套管(52),且若干个套管(52)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近所述送进单元(1)的所述套管(52)的顶部设置有喇叭形管口(51)。
4.根据权利要求1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进机构(11)包括:
焊丝盘(111),所述焊丝盘(111)设置在所述外壳(6)的顶部,且所述焊丝盘(111)上缠绕有消耗材料;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外壳(6)外的两个驱动电机(112),两个所述驱动电机(112)的输出轴分别键连接有驱动轮(114),两个所述驱动轮(114)旋转带动消耗材料送进;
裁切机构(113),所述裁切机构(113)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下方,用于将送进的消耗材料进行裁切分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113)包括:
第一裁刀(1131),所述第一裁刀(1131)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外壳(6)内腔中;
第二裁刀(1132),所述第二裁刀(1132)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外壳(6)内腔中,且所述第一裁刀(1131)和第二裁刀(1132)相对设置,通过使得所述第二裁刀(1132)的刀头移动与所述第一裁刀(1131)的刀头配合将消耗材料裁切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进机构(12)包括:
存放器(121),所述存放器(12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顶部,且所述存放器(121)内放置有若干消耗材料;
振荡器(123),所述存放器(1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振荡器(123);
引出辊轮(122),所述存放器(121)的出口处转动连接有两个所述引出辊轮(122),两个所述引出辊轮(122)将消耗材料送进至所述矫直单元(2)的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储气机构(124),所述储气机构(12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存放器(121)的顶部,所述储气机构(124)包括进气管(1241),所述进气管(1241)一侧与外部进气装置连接,一侧插入至所述存放器(121)内,位于所述存放器(121)内的所述进气管(1241)固接有分气盘(1242),且所述分气盘(1242)远离所述进气管(124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气管(1243),所述出气管(1243)上设置有气球(124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单元(2)包括:
第一矫直辊(22),所述第一矫直辊(22)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从动轮(24);
第一驱动件(28),所述第一驱动件(28)固接在所述外壳(6)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8)通过驱动轴(21)连接有第一主动轮(25),所述第一主动轮(25)和所述第一从动轮(24)啮合配合;
第二矫直辊(23),所述第二矫直辊(23)的一侧固接有第二从动轮(26);
第一驱动件(28),所述第一驱动件(28)固接在所述外壳(6)上,所述第一驱动件(28)通过驱动轴(21)连接有第二主动轮(27),所述第二主动轮(27)和所述第二从动轮(26)啮合配合;
所述第一矫直辊(22)与所述第二矫直辊(23)配合将消耗材料进行矫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单元(3)包括:
光学传感器(31),所述光学传感器(31)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
激光焊头(32),所述激光焊头(32)设置在所述外壳(6)内,且所述光学传感器(31)与所述激光焊头(32)相对设置,通过所述光学传感器(31)发出的信号传递给激光焊头(32),所述激光焊头(32)对断开的消耗材料进行焊接;
保护气装置(33),设置在所述激光焊头(32)的端头,所述保护气装置(33)与所述激光焊头(32)配合完成对断开的消耗材料的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单元(4)包括:
圆锥管(41),所述圆锥管(41)的一侧与所述外壳(6)的出料口一体成型;
直管(42),所述圆锥管(41)的另一侧与所述直管(42)一体成型。
CN202311500561.3A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Active CN117381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0561.3A CN117381090B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0561.3A CN117381090B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1090A true CN117381090A (zh) 2024-01-12
CN117381090B CN117381090B (zh) 2024-05-07

Family

ID=8946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00561.3A Active CN117381090B (zh) 2023-11-13 2023-11-13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8109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44A (zh) * 1995-01-16 1998-02-04 特雷菲米陶克斯公司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JP2006130538A (ja) * 2004-11-08 2006-05-25 Toyota Motor Corp はんだ供給装置及びはんだ供給方法
CN113020625A (zh) * 2021-02-08 2021-06-25 昆山万洲特种焊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短棒物料增材制造机构及制造方法
CN114769445A (zh) * 2022-04-27 2022-07-22 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送料装置以及矫直设备
CN217071054U (zh) * 2021-12-28 2022-07-29 帕诺瓦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工具的送丝装置
CN115415670A (zh) * 2022-08-30 2022-12-02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杆件的激光连续液态界面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
CN219053164U (zh) * 2022-12-13 2023-05-23 苏州智慧谷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锡丝送料装置
CN116423033A (zh) * 2023-04-19 2023-07-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送棒式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设备的增材头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44A (zh) * 1995-01-16 1998-02-04 特雷菲米陶克斯公司 将预拉直铜合金线材封装入桶中的方法
JP2006130538A (ja) * 2004-11-08 2006-05-25 Toyota Motor Corp はんだ供給装置及びはんだ供給方法
CN113020625A (zh) * 2021-02-08 2021-06-25 昆山万洲特种焊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短棒物料增材制造机构及制造方法
CN217071054U (zh) * 2021-12-28 2022-07-29 帕诺瓦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接工具的送丝装置
CN114769445A (zh) * 2022-04-27 2022-07-22 宝武杰富意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种导向送料装置以及矫直设备
CN115415670A (zh) * 2022-08-30 2022-12-02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杆件的激光连续液态界面增材制造方法及装置
CN219053164U (zh) * 2022-12-13 2023-05-23 苏州智慧谷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锡丝送料装置
CN116423033A (zh) * 2023-04-19 2023-07-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送棒式搅拌摩擦增材制造设备的增材头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81090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7379B (zh) 穿管设备
CN105414647A (zh) 管材无屑开料机
CN113305570B (zh) 一种基于cfd流体分析的立式泵导水管加工装置
CN106670914A (zh) 一种管材自动磨口装置
CN111229896B (zh) 一种轴流风机的故障检测风筒翻边设备
CN117381090B (zh) 一种适用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送料装置
WO2012079516A1 (zh) 一种塑钢缠绕管的切割方法及其切割装置
CN117067407B (zh) 一种大直径超壁厚石英管材的旋转切割设备及方法
CN109551547A (zh) 一种塑料螺旋管的自动化切割装置
CN101745722A (zh) 辊筒深孔内加强环的焊接方法
CN215280331U (zh) 钢管型钢在线跟踪等离子相贯线切割机
CN106041535A (zh) 一种螺栓旋拧工具加工设备
CN116422722A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挤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5213532A (zh) 一种易更换焊条的半自动电弧焊机
CN215091291U (zh) 钢管型钢在线跟踪等离子坡口切割机
US61692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e ends of metallic tubes
CN210552930U (zh) 一种化妆品瓶盖加工用pe材料加工设备
CN111805787A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生产用物料进料装置
CN208391132U (zh) 一种自动切管机
CN117048015B (zh) 一种油加热式挤出机
CN1265953C (zh) 便携式微型塑料挤出机
CN219805559U (zh) 一种激光焊接用工装
CN218486755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铁屑处理装置
CN216264047U (zh) 一种机器人曲线送丝装置
CN220361166U (zh) 包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