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9139A -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9139A
CN117379139A CN202311706827.XA CN202311706827A CN117379139A CN 117379139 A CN117379139 A CN 117379139A CN 202311706827 A CN202311706827 A CN 202311706827A CN 117379139 A CN117379139 A CN 117379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racket
annular frame
thrombu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068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79139B (zh
Inventor
顾兴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i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7068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9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9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9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79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9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2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 closed distal end, e.g. a loo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取栓部,取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定位管道、第一支架、调节件和第二支架,初始状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一预设值,操作部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定位管道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调节件动作能够驱动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通过设置操作部和取栓部相配合,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利用调节件调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改进取栓部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血栓,防止在抽取过程中的血栓逃逸。

Description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1318万,其中包括264万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54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和发病占比都高于出血性,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
根据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近几年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占比高达80%-90%,远超过慢性缺血性脑卒中。数据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数从2014年的260万例增加到2018年的330万例,四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14%。这些数据凸显了卒中治疗的临床重要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纤溶酶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来对抗急性卒中,其中机械取栓治疗已经得到了许多患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
但在使用机械取栓器械(如取栓支架)时,当血栓长度大于取栓支架的轴向长度,血栓将不会被完全捕获,导致取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部分血栓逃逸,影响取栓效果,提高了二次缺血卒中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取栓器械未能完全捕获或锁定血栓,致使血栓仍有可能在操作过程中脱离,导致取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栓逃逸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取栓部,取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定位管道、第一支架、调节件和第二支架,初始状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一预设值,操作部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定位管道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均能够与血管内壁接触;血栓具有首端和尾端,血栓的首端和尾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初始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的首端对齐,第一目标位置为第一支架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操作部能够驱动调节件动作,调节件动作能够驱动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且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间隔的距离为第一预设长度时,血栓的尾端能够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第二目标位置为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架和第二环形架,第一环形架设置于第二环形架靠近定位管道的一侧,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架和第四环形架,第三环形架设置于第四环形架靠近定位管道的一侧,取栓部还包括第一驱动管、第二驱动管和第三驱动管;第一驱动管、第二驱动管和第三驱动管均沿第一方向设置,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不可转动,第二驱动管套于第一驱动管,第三驱动管套于第二驱动管,定位管道套于第三驱动管,第一驱动管与第四环形架固接,第二驱动管与第三环形架固接,第三驱动管与第二环形架固接,定位管道与第一环形架固接。
进一步地,操作部包括第一控制管、第一操作管、第二操作管、第三操作管和外管,第一操作管和第一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一引导管相连,第二操作管和第二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二引导管相连,第三操作管和第三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三引导管相连;外管和定位管道之间通过第四引导管相连,外管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为直径大于外管的圆板,第一控制管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控制管在第一方向上穿过固定板,并套于第一操作管和第二操作管之间,第一控制管内侧与第一操作管螺旋传动,第一控制管外侧与第二操作管螺旋传动;第一控制管能够转动和移动,在第一控制管转动时,单位时间内第一操作管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操作管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在第一控制管移动时,带动第一操作管和第二操作管同步移动;且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不带动第三操作管移动,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操作管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由多个形变丝构成,形变丝为金属材料,多个形变丝相连形成若干个可张开或者合拢的网孔,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结构相同;初始第一支架为筒状结构,在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受到拉力时,第一支架的两端相互靠近成纺锤形。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架和第二环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三环形架和第四环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调节件设置于第二环形架和第三环形架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四环形架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板,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调节件为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连接在第二环形架和第三环形架之间,初始第三弹簧为压缩状态,且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以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三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外管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三操作管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初始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接触,限制第三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移动;第二操作管靠近外管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设置在第二操作管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凸起为弹性件,第三操作管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凸起能够在第一凹槽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带动第三操作管同步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控制管穿过第一通孔,且第一控制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为弹性件,第一通孔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二凸起配合的第二凹槽,使第一控制管能够相对于固定板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通过设置操作部和取栓部相配合,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取栓部推入到被操作对象的血管内,并使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的首端对齐,然后启动操作部带动调节件动作,驱动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相对距离至第一预设长度,然后通过操作部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收缩至第二预设长度,使得此时血栓的首端与第一目标位置对齐,血栓的尾端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血栓的首端能够与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的中间位置对齐,保证血栓的首端被第一支架完全包裹,血栓的尾端能够与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的中间位置对齐,保证血栓的尾端被第二支架完全包裹,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利用调节件调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改进取栓部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血栓,防止在抽取过程中的血栓逃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取栓部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取栓部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操作部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取栓部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取栓部收缩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10、第一控制管;111、手柄;112、第二凸起;120、第一操作管;121、第一限位槽;122、第一限位杆;130、第二操作管;131、第一凸起;140、第三操作管;141、第二限位板;150、外管;151、固定板;152、第一限位板;153、第二限位杆;210、定位管道;220、第一支架;221、第一环形架;222、第二环形架;223、第一连接板;224、第三连接板;225、调节件;230、第二支架;231、第三环形架;232、第四环形架;233、第二连接板;234、第四连接板;240、引导头;250、第一驱动管;260、第二驱动管;270、第三驱动管;280、第一弹性件;290、第二弹性件;300、血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包括操作部和取栓部,取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定位管道210、第一支架220、调节件225、第二支架230和引导头2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
初始状态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一预设值,操作部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相对于定位管道210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的径向方向。且在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和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均能够与血管内壁接触,使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均能够支撑在被操作对象的血管中,且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血栓300具有首端和尾端,血栓300的首端和尾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初始第一支架220上的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300的首端对齐,第一目标位置为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调节件225设置于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之间,操作部能够驱动调节件225动作,调节件225动作能够驱动第二支架230相对于第一支架220移动,且当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之间间隔的距离为第一预设长度时,血栓300的尾端能够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第二目标位置为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导头240固定安装于第二支架230上,随第二支架230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操作部和取栓部相配合,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刺穿股动脉,并在显影仪器的配合下,将包裹有定位管道210、第一支架220、调节件225、第二支架230和引导头240的取栓部推入到被操作对象的血管内,并使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300的首端对齐,然后启动操作部带动调节件225动作,驱动第二支架230相对于第一支架220移动,改变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之间的相对距离至第一预设长度,然后通过操作部驱动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收缩至第二预设长度,使得此时血栓300的首端与第一目标位置对齐,血栓300的尾端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参见附图7所示,且此时血栓300的首端能够与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的中间位置对齐,保证血栓300的首端被第一支架220完全包裹,血栓300的尾端能够与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的中间位置对齐,保证血栓300的尾端被第二支架230完全包裹,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利用调节件225调节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之间的距离,改进取栓部的覆盖范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血栓300,防止在抽取过程中的血栓300逃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架221和第二环形架222,第一环形架221设置于第二环形架222靠近定位管道210的一侧,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架231和第四环形架232,第三环形架231设置于第四环形架232靠近定位管道210的一侧,取栓部还包括第一驱动管250、第二驱动管260和第三驱动管270。第一驱动管250、第二驱动管260和第三驱动管270均沿第一方向设置,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不可转动,第二驱动管260套于第一驱动管250,第三驱动管270套于第二驱动管260,定位管道210套于第三驱动管270,第一驱动管250与第四环形架232固接,第二驱动管260与第三环形架231固接,第三驱动管270与第二环形架222固接,定位管道210与第一环形架221固接。
进一步地,定位管道210和第三驱动管270之间设置有负压抽吸装置(图中未示出),负压抽吸装置能够将血栓300进行抽吸,为血栓300提供抽吸力。
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管250向靠近定位管道210一侧移动,可带动第四环形架232向靠近第三环形架231一侧移动,进而使第二支架23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通过控制第三驱动管270向靠近定位管道210一侧移动,可带动第二环形架222相对第一环形架221移动,进而使第一支架2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0由多个形变丝构成,形变丝为金属材料,多个形变丝相连形成若干个可张开或者合拢的网孔,第二支架230和第一支架220结构相同。初始第一支架220为筒状结构,在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受到拉力时,第一支架220的两端相互靠近成纺锤形。
具体地,第一环形架221和第二环形架2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80,第一弹性件28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弹性件280为第一弹簧,且第三环形架231和第四环形架23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90,第二弹性件290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弹性件290为第二弹簧。调节件225设置于第二环形架222和第三环形架231之间。
第一环形架221和第二环形架222为第一弹性件280提供压力,为多个形变丝提供拉力,压力与拉力平衡,使第一弹性件280受压缩短,形变丝受拉伸长。以第二支架230为例,在使用时,操作第一驱动管250可以打破平衡,即操作人员可以手动控制定位管道210固定,并拉动第一驱动管250向靠近定位管道210一侧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290受压变短,多个形变丝两端受到的拉力变小,进而使第二支架230的中部直径变大,形成纺锤形的结构。第一支架220的形变原理与第二支架230相同,在此不过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225为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连接在第二环形架222和第三环形架231之间,初始第三弹簧为压缩状态。且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280的弹性系数以及第二弹性件290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三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80的弹力以及第二弹性件290的弹力。
具体地,第二环形架22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23,第三环形架23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33,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23和第二连接板233之间。
更具体地,第一环形架22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224,第四环形架232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板234,第一弹性件28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23和第三连接板224之间,第二弹性件290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33和第四连接板23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包括第一控制管110、第一操作管120、第二操作管130、第三操作管140和外管150。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一驱动管250之间通过第一引导管相连,第二操作管130和第二驱动管260之间通过第二引导管相连,第三操作管140和第三驱动管270之间通过第三引导管相连。外管150和定位管道210之间通过第四引导管相连,外管150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支架22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51,固定板151为直径大于外管150的圆板,以将外管150封堵。第一引导管、第二引导管、第三引导管和第四引导管图中未示出。
第一控制管110远离定位管道210的一侧设置有手柄111,方便操作人员抓握。第一控制管11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控制管110在第一方向上穿过固定板151,并套于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之间,第一控制管110内侧与第一操作管120螺旋传动,第一控制管110外侧与第二操作管130螺旋传动。
第一控制管110能够转动和移动,在第一控制管110转动时,单位时间内第一操作管120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操作管130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在第一控制管110移动时,带动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同步移动。且第二操作管130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220一侧移动时,不带动第三操作管140移动,第二操作管130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220一侧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操作管140同步移动。
具体地,外管15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板152,第三操作管140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141,初始第一限位板152和第二限位板141接触,限制第三操作管140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220一侧移动。第二操作管130靠近外管150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31,第一凸起131设置在第二操作管130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凸起131为弹性件,第三操作管140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凸起131能够在第一凹槽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操作管130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220一侧移动时,第一凸起131与第一凹槽配合带动第三操作管140移动,第一凸起131反向移动时,第二限位板141与第一限位板152抵接,阻碍第三操作管140移动,第一凸起131能够越过多个第一凹槽向靠近引导头240一侧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板15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控制管110穿过第一通孔,且第一控制管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12,第二凸起112为弹性件,第一通孔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二凸起112配合的第二凹槽,使第一控制管110能够相对于固定板151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凸起,使得第一控制管110在人为手动施加外力时能够移动,防止误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121,第一限位槽12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操作管12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槽121相连通,第二操作管13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槽121相连通,取栓部还包括第一限位杆122,第一限位杆122依次穿过第一操作管12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操作管130上的两个第一限位槽121,以限制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相对转动。即限制第一驱动管250和第二驱动管260转动。且第一限位槽1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限位杆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给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留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空间。外管150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53,第二限位杆15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限位杆153穿过第二限位板141与第一限位板152抵接,限制第三操作管140转动,允许第三操作管140沿着第二限位杆153滑动,也就是限制第三驱动管270转动,允许第三驱动管270沿着第二限位杆153滑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122和第二限位杆153,使得第一驱动管250、第二驱动管260和第三驱动管270均仅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不能绕第一方向转动。
在使用时,刺穿股动脉,并在显影仪器的辅助下,操作人员将包裹有定位管道210、第一支架220、调节件225、第二支架230和引导头240的取栓部推入到被操作对象的血管内,可以清楚的确定血栓300的位置和血栓300的长度。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可以先确定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
为了使血栓300的首端与第一目标位置对齐,假设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处于第一预设值的长度均为两个单位的位移量,第三弹簧在初始状态的长度为两个单位的位移量,假设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处于第二预设值的长度均为一个单位的位移量,并且在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二预设值的一半为1/2个单位的位移量,即此时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能够与血管壁接触,则初始将第一支架220上距离第一环形架221半个单位位移量的位置(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300的首端对齐。
在使血栓300的首端与第一目标位置对齐后。手动将固定板151固定(全程手动控制),即固定定位管道210,接着使第一控制管110相对于外管150向靠近引导头240一侧移动,第一控制管110移动将带动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同步移动,即带动第一驱动管250和第二驱动管260同步移动,且此时第二限位板141与第一限位板152抵接,阻碍第三操作管140移动,第一凸起131能够越过多个第一凹槽向靠近引导头240一侧移动。
第一驱动管250将带动与其固接的第四环形架232同步移动,第二驱动管260移动将带动与其固接的第三环形架231同步移动,即通过第三环形架231和第四环形架232的同步移动,带动第二支架230整体移动,使第二支架230相对第一支架220移动,随着第一控制管110的移动,处于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之间的调节件225,即第三弹簧将逐渐释放至第一预设长度,将第一预设长度称为L1,将血栓300的长度称为L,将第一支架220以及第二支架230处于第二预设值时的长度称为L2,经计算L1=L-L2。通过计算求得调节件225,即第三弹簧的伸长量,使第二支架230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能够与血栓300的尾端对齐。即血栓300的尾端能够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也就是说,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为两个相对位置,起到定位作用。
在确定了第一目标位置和第二目标位置后,接着转动第一控制管110,第一控制管110转动将分别与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螺旋配合,使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向远离引导头240一侧移动,且通过改变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二操作管130与第一控制管110配合的螺距,使得单位时间内,第一操作管120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操作管130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由于第一操作管120和第一驱动管250通过第一引导管相连,第二操作管130和第二驱动管260通过第二引导管相连,因此第一操作管120动作将同步带动第一驱动管250动作,第二操作管130动作将同步带动第二驱动管260动作,即第一驱动管250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驱动管260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
因此第一驱动管250将相对于第二驱动管260移动,使第四环形架232向第三环形架231靠近,进而使处于第三环形架231和第四环形架232之间的第二支架230向外扩张,从筒状变为纺锤状,且第三环形架231向靠近引导头240一侧移动,且此时第二操作管130上的第一凸起131与第一凹槽配合带动第三操作管140移动,使得第二操作管130带动第二驱动管260、第三操作管140带动第三驱动管270同步移动,又因为第二驱动管260与第三环形架231固接,第三驱动管270与第二环形架222固接,且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280的弹性系数以及第二弹性件290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三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80的弹力以及第二弹性件290的弹力,因此处于第二环形架222和第三环形架231之间的第三弹簧相对静止。
因此第三弹簧将推动第二环形架222移动,使第二环形架222向第一环形架221靠近,进而使处于第一环形架221和第二环形架222之间的第一支架220向外扩张,从筒状变为纺锤状,由于第一驱动管250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驱动管260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使得相对于定位管道210来说,第四环形架232移动了两个单位的位移量,第三环形架231移动了一个单位的位移量,第二环形架222移动了一个单位的位移量,第一环形架221没有移动。使得取栓部从如附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调节至如图7所示的工作状态,调节后的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300的首端对齐,且第一目标位置与第一支架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的中间位置同步对齐,第二目标位置与血栓300的尾端对齐,且第二目标位置与第二支架23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的中间位置同步对齐。进而使大部分血栓300能够嵌入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内,然后启动负压抽吸装置,将血栓300进行抽吸,并同步控制第一控制管110,利用第一控制管110带动血栓300移动抽出。通过两点定位的方式,保证血栓300的首端和尾端均能够处于第一支架220和第二支架230内,防止血栓300逃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和取栓部,取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定位管道、第一支架、调节件和第二支架,初始状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一预设值,操作部能够分别驱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定位管道在第二方向上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均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均能够与血管内壁接触;
血栓具有首端和尾端,血栓的首端和尾端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初始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目标位置与血栓的首端对齐,第一目标位置为第一支架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时,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操作部能够驱动调节件动作,调节件动作能够驱动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移动,且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间隔的距离为第一预设长度时,血栓的尾端能够与第二目标位置对齐,第二目标位置为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预设值后,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架和第二环形架,第一环形架设置于第二环形架靠近定位管道的一侧,第二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环形架和第四环形架,第三环形架设置于第四环形架靠近定位管道的一侧,取栓部还包括第一驱动管、第二驱动管和第三驱动管;第一驱动管、第二驱动管和第三驱动管均沿第一方向设置,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不可转动,第二驱动管套于第一驱动管,第三驱动管套于第二驱动管,定位管道套于第三驱动管,第一驱动管与第四环形架固接,第二驱动管与第三环形架固接,第三驱动管与第二环形架固接,定位管道与第一环形架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部包括第一控制管、第一操作管、第二操作管、第三操作管和外管,第一操作管和第一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一引导管相连,第二操作管和第二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二引导管相连,第三操作管和第三驱动管之间通过第三引导管相连;外管和定位管道之间通过第四引导管相连,外管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为直径大于外管的圆板,第一控制管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控制管在第一方向上穿过固定板,并套于第一操作管和第二操作管之间,第一控制管内侧与第一操作管螺旋传动,第一控制管外侧与第二操作管螺旋传动;
第一控制管能够转动和移动,在第一控制管转动时,单位时间内第一操作管移动的位移量为第二操作管移动的位移量的两倍,在第一控制管移动时,带动第一操作管和第二操作管同步移动;且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不带动第三操作管移动,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操作管同步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由多个形变丝构成,形变丝为金属材料,多个形变丝相连形成若干个可张开或者合拢的网孔,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结构相同;初始第一支架为筒状结构,在第一支架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受到拉力时,第一支架的两端相互靠近成纺锤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架和第二环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三环形架和第四环形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设置,调节件设置于第二环形架和第三环形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板,第四环形架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板,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件为第三弹簧,第三弹簧连接在第二环形架和第三环形架之间,初始第三弹簧为压缩状态,且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以及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三环形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内设置有第一限位板,第三操作管的周向方向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初始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接触,限制第三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第一支架一侧移动;第二操作管靠近外管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设置在第二操作管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凸起为弹性件,第三操作管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凸起能够在第一凹槽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操作管在第一方向上向远离第一支架一侧移动时,带动第三操作管同步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控制管穿过第一通孔,且第一控制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为弹性件,第一通孔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二凸起配合的第二凹槽,使第一控制管能够相对于固定板移动。
CN202311706827.X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Active CN117379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6827.XA CN117379139B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06827.XA CN117379139B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9139A true CN117379139A (zh) 2024-01-12
CN117379139B CN117379139B (zh) 2024-03-05

Family

ID=89439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06827.XA Active CN117379139B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91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67287A1 (en) * 2016-08-17 2019-06-06 Neuravi Limited A clot retrieval system for removing occlusive clot from a blood vessel
CN217645295U (zh) * 2022-03-15 2022-10-25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栓系统
CN115568908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智驭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血栓逃逸的取栓支架
CN218792409U (zh) * 2022-09-29 2023-04-07 智驭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血栓逃逸的取栓支架
CN115944356A (zh) * 2023-02-10 2023-04-11 上海珩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排除血栓的支架组件
CN116370030A (zh) * 2022-12-06 2023-07-04 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回撤过程中血栓逃逸的取栓装置
CN116784942A (zh) * 2022-03-15 2023-09-22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栓系统
CN117064505A (zh) * 2023-08-29 2023-11-1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和亚急性动静脉内血栓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67287A1 (en) * 2016-08-17 2019-06-06 Neuravi Limited A clot retrieval system for removing occlusive clot from a blood vessel
CN217645295U (zh) * 2022-03-15 2022-10-25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栓系统
CN116784942A (zh) * 2022-03-15 2023-09-22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取栓系统
CN115568908A (zh) * 2022-09-29 2023-01-06 智驭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血栓逃逸的取栓支架
CN218792409U (zh) * 2022-09-29 2023-04-07 智驭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可防止血栓逃逸的取栓支架
CN116370030A (zh) * 2022-12-06 2023-07-04 杭州亿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回撤过程中血栓逃逸的取栓装置
CN115944356A (zh) * 2023-02-10 2023-04-11 上海珩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排除血栓的支架组件
CN117064505A (zh) * 2023-08-29 2023-11-1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一种用于治疗急性和亚急性动静脉内血栓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9139B (zh)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1773B2 (en) Lead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1262903B (zh) 血管阻塞物钻孔器
CN103961194B (zh) 一种高回缩性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CN107280723B (zh) 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CN105411664B (zh)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
CN106580397A (zh) 分段式取栓装置及利用该取栓装置取栓的方法
EP4079260A1 (en) Controllable guiding device for implantable apparatus
CN117379139B (zh) 一种防逃逸取栓装置
CN116370030B (zh) 一种防止回撤过程中血栓逃逸的取栓装置
CN105358073A (zh) 用于经皮缝线传递的系统及方法
CN218528836U (zh) 血栓抽吸装置
CN217660313U (zh) 支架输送装置
CN109700575B (zh) 输送器和输送系统
JP2010531171A (ja) 回転カッターを具備する外科用ステイプラーヘッド機構部
CN115462854A (zh) 一种可调节加压式全降解管腔组织吻合器
CN215135646U (zh) 支撑系统
CN209984375U (zh) 用于输送植入体的驱动手柄及输送系统
WO2021185323A1 (zh) 前推释放型缝合线锁结装置
CN210673387U (zh) 一种施夹钳
CN110251273B (zh) 一种经导管输送瓣膜预装载系统装置
CN114305614A (zh) 一种病理学检查用可调式的穿刺装置
CN111214310A (zh) 用于输送植入体的驱动手柄及输送系统
CN112255128A (zh)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加载装置
CN220443021U (zh) 一种推动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
CN109620330A (zh) 一种多功能肛肠外科磁环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