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8109A - 护线套 - Google Patents

护线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8109A
CN117378109A CN202280036476.3A CN202280036476A CN117378109A CN 117378109 A CN117378109 A CN 117378109A CN 202280036476 A CN202280036476 A CN 202280036476A CN 117378109 A CN117378109 A CN 117378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grommet
wire harness
portion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64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东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7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8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58Tubes, sleeves, beads, or bobbins through which the conductor pa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护线套(10)具备连结第1筒部(33)和第1基座部(32)的第1连结部(34)、和连结第2筒部(43)和第2基座部(41)的第2连结部(44)。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第1连结部(34)具有第1可挠部(61)。第2连结部(44)具有第2可挠部(71)。第1可挠部(61)及第2可挠部(71)构成为能为了吸收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而挠曲。并且,在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之间形成第1隔音空间(S1)。

Description

护线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护线套。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有安装于贯穿车身面板的组装孔,对插通于该组装孔的线束进行保护的护线套,所述车身面板将车内和车外隔开。这样的护线套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构成为能对车身面板的组装孔与线束之间进行止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10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组装孔及护线套穿过的线束的倾斜角度根据车辆设计而不同。本发明人对如下结构进行了研究:除了不管线束的倾斜角度如何都能实现护线套的共用化之外,还能实现护线套的隔音性的提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共用化及隔音性的提高的护线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护线套,组装于线束穿过的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主体部,具有与所述面板接触的密封部;所述线束插通的筒部;以及一对连结部,在该护线套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各自连结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筒部,所述一对连结部的至少一个具有可挠部,所述可挠部能为了吸收所述线束相对于所述面板的倾斜而挠曲,在所述一对连结部之间形成隔音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护线套,能实现共用化及隔音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剖视图。
图2是该方式的护线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该方式的护线套局部示出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该方式的护线套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5是将变形例的护线套局部示出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护线套,
[1]组装于线束穿过的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主体部,具有与所述面板接触的密封部;所述线束插通的筒部;以及一对连结部,在该护线套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各自连结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筒部,所述一对连结部的至少一个具有可挠部,所述可挠部能为了吸收所述线束相对于所述面板的倾斜而挠曲,在所述一对连结部之间形成隔音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穿过组装孔的线束的倾斜角度有变更时,能由连结部的可挠部的挠曲来吸收该线束的倾斜。即,即使筒部追随线束的倾斜而倾斜,也能通过连结部的可挠部的挠曲来抑制包括密封部的主体部的变形。由此,通过可挠部能抑制线束的倾斜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性能,其结果,不管线束的倾斜角度如何,都能实现护线套的共用化。进一步地,根据该结构,通过由一对连结部形成的隔音空间,能实现隔音性的提高。
[2]所述可挠部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向所述轴方向变凸的弯折形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于可挠部的薄壁部,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的倾斜。
[3]所述可挠部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向所述轴方向变凸的弯折形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于可挠部的弯折部,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的倾斜。
[4]所述可挠部具有波纹部,所述波纹部形成为与所述筒部同轴的筒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于可挠部的波纹部,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的倾斜。
[5]所述可挠部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与将可挠部在周向上局部地设置情况相比,更容易吸收线束的倾斜。
[6]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所述第1构件通过所述一对连结部的一方连结到所述筒部,所述第2构件通过所述一对连结部的另一方连结到所述筒部,所述第1构件具有所述密封部,所述第2构件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构成为将隔音构件的插通孔覆盖,所述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一侧面,所述可挠部至少设置于将所述第2构件连结到所述筒部的所述连结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连结部的可挠部,能抑制由线束相对于面板的倾斜导致的覆盖部的变形。由此,不管线束的倾斜角度如何,都能使覆盖部相对于隔音构件没有间隙地接触,其结果,能有助于更进一步的隔音性的提高。
[7]在将所述第2构件连结到所述筒部的所述连结部形成的所述可挠部具有第2薄壁部,所述第2薄壁部比所述覆盖部的厚度构成得薄。
根据该结构,第2薄壁部比覆盖部更容易变形。因此,能通过第2薄壁部更适当地抑制由线束相对于面板的倾斜导致的覆盖部的变形。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护线套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垂直”不仅包括严格为垂直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垂直的情况。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形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为筒状的形状、如C字状那样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另外,“筒状”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或者圆角的多边形。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环状”的用语有时指形成环的任意构造、或者没有端部的连续形状、以及C字形那样的具有缝隙的一般为环形状的构造。此外,“环状”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或者圆角的多边形,但是不限定于这些。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是指面彼此或者构件彼此相互位于正对面的位置,不仅包括相互完全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也包括相互部分地位于正对面的位置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对置”包括在两个部分之间介设与两个部分独立的构件的情况、和在两个部分之间什么都不介设的情况两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护线套10安装于在车辆的车身面板P形成的组装孔Pa。护线套10确保车身面板P的组装孔Pa中的止水性。另外,护线套10也起到防止线束W与组装孔Pa的周缘干涉的作用。此外,线束W构成为包括至少一根电线。线束W在护线套10的内部沿着插通方向D插通。护线套10的轴线L方向例如与线束W在护线套10内插通的插通方向D一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的方向仅称为“轴方向”。另外,有时将以轴线L为中心的周向、及以轴线L为中心的径向分别仅称为“周向”及“径向”。
车身面板P例如是将车辆中的车厢内和车厢外分隔的面板。该车厢外例如是发动机室。将车身面板P的两面中、面向车厢内的侧面设为第1面P1,将面向车厢外的侧面设为第2面P2。在车身面板P的组装孔Pa形成有突出部Pb,突出部Pb从组装孔Pa的周缘向例如第1面P1侧突出。突出部Pb通过组装孔Pa的周缘向第1面P1侧弯折而形成。突出部Pb例如通过内缘翻边加工来形成。突出部Pb遍及组装孔Pa的全周而形成。护线套10例如从第2面P2侧组装于组装孔Pa。
在车身面板P的第1面P1贴附有隔音构件B。作为隔音构件B使用的材料,可列举无纺布、橡胶板、发泡材料等。在隔音构件B中的与组装孔P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线束W插通的插通孔Ba。
(护线套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护线套10具备第1构件11、第2构件12以及第3构件13。第2构件12及第3构件13分别相对于第1构件11构成分体。第2构件12在插通方向D的一侧组装于第1构件11。第3构件13在插通方向D的另一侧组装于第1构件11。
(第1构件11)
第1构件11例如具有内部21和外部31。内部21和外部31是由相互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的各不相同的部件。外部31由可挠性高的材料构成。作为外部31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使用EPDM(详细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等弹性体。内部21由刚性比外部31的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即,内部21在整体上构成为不易变形。作为内部21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使用PP(详细为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另外,内部21及外部31例如是注射成型品。
(内部21)
内部21具有插通于组装孔Pa的筒状的基部22。基部22形成为沿着组装孔Pa的周缘的环状。另外,基部22形成为比组装孔Pa的周缘稍小的环状。如图2所示,在基部22设置有能与组装孔Pa的周缘卡止的卡止片23。并且,通过卡止片23与组装孔Pa的周缘卡止,从而护线套10固定于车身面板P。
内部21具有从基部22向外周侧延伸的凸缘部24。凸缘部24例如设置于基部22的轴方向一端。凸缘部24的外形形成为比组装孔Pa大的形状。在护线套10组装于车身面板P的状态下,凸缘部24位于车身面板P的第2面P2侧。此外,以下有时将“护线套10组装于车身面板P的状态”仅称为“组装状态”。
(外部31)
外部31一体具有第1基座部32、线束W插通的第1筒部33、以及连结第1筒部33和第1基座部32的第1连结部34。第1筒部33的例如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第1筒部33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延伸。第1筒部33是外部31中与线束W的外周面紧贴的部位。由此,可确保线束W与第1筒部33之间的止水性。
第1基座部32具有配置于内部21的基部22的内侧的内侧筒部35、和与内侧筒部35一体形成的密封部36。内侧筒部35形成为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延伸的筒状。内侧筒部35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内侧筒部35与内部21的基部22的内周面接触。密封部36形成为将组装孔Pa的周围包围的环状。密封部36被凸缘部24和车身面板P的第2面P2夹着而压缩。这样,通过密封部36相对于第2面P2弹性地接触,从而可发挥密封部36与第2面P2之间的止水性。
(第2构件12)
如图3所示,第2构件12一体具有第2基座部41、第1固定部42、第2筒部43、第2连结部44以及覆盖部45。第2构件12由可挠性高的材料构成。作为第2构件12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使用EPDM(详细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等弹性体。另外,第2构件12例如是注射成型品。
第2基座部41形成为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延伸的筒状。第2基座部4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第2基座部41配置于第1基座部32的内侧筒部35的内侧。第2基座部41的内周面例如与第1基座部32的内侧筒部35的外周面接触。由第2基座部41和第1基座部32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护线套10的主体部。
第1固定部42是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部位。第1固定部42例如是从第2基座部41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第1固定部42与在内侧筒部35的内周面形成的连结凹部35a嵌合。
第2筒部43的例如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第2筒部43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延伸。第2筒部43是第2构件12中与线束W的外周面紧贴的部位。由此,可确保线束W与第2筒部43之间的止水性。
如图1所示,覆盖部45从第2基座部4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覆盖部45例如形成为以轴线L为中心圆形。另外,覆盖部45例如形成为随着朝向轴方向的车身面板P侧而扩径的锥形。并且,在护线套10组装于车身面板P的状态下,覆盖部45的周缘部与隔音构件B弹性地抵接。由此,覆盖部45将隔音构件B的插通孔Ba覆盖。
(第3构件13)
第3构件13一体具有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第2固定部51、线束W插通的第3筒部52、以及连结第2固定部51和第3筒部52的第3连结部53。第3构件13由可挠性高的材料构成。作为第3构件13的构成材料,例如能使用EPDM(详细为乙烯-丙烯-二烯烃橡胶)等弹性体。另外,第3构件13例如是注射成型品。此外,第1构件11的外部31、第2构件12及第3构件13分别使用的弹性材料既可以是相互相同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优选均使用具有可挠性的弹性材料。
第2固定部51是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部位。第2固定部51例如是从第2基座部41的外周面突出的凸部。第2固定部51与在内侧筒部35的内周面形成的连结凹部35b嵌合。
第3筒部52的例如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第3筒部52沿着护线套10的轴线L延伸。第3筒部52例如是第3构件13中与第1筒部33的外周面紧贴的部位。由此,可确保第1筒部33与第3筒部52之间的止水性。
(第1~第3连结部34、44、53)
外部31的第1连结部34连结构成护线套10的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第1基座部32和第1筒部33。第2构件12的第2连结部44连结构成护线套10的主体部的一部分的第2基座部41和第2筒部43。第3构件13的第3连结部53连结第1基座部32和第3筒部52。第1连结部34、第2连结部44及第3连结部53在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连结部34在轴方向上位于第2连结部44与第3连结部53之间。
(第1连结部34)
如图3所示,第1连结部34具有第1可挠部61。第1可挠部61构成为能为了吸收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而挠曲。第1可挠部61具有弯折部62,弯折部62具有以向轴方向变凸的方式折回的弯折形状。弯折部62例如以朝向轴方向的第2连结部44侧变凸的方式弯折。另外,弯折部62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弯折部62的壁厚比第1基座部32的径向的壁厚形成得薄。即,本实施方式的弯折部62构成为第1薄壁部。弯折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1筒部33的轴方向一端相连。
(第2连结部44)
第2连结部44具有第2可挠部71。第2可挠部71构成为能为了吸收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而挠曲。
第2可挠部71具有弯折部72,弯折部72具有以向轴方向变凸的方式折回的弯折形状。弯折部72例如以朝向轴方向的第1连结部34侧变凸的方式弯折。另外,弯折部72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弯折部72的壁厚比第1基座部32的径向的壁厚形成得薄。即,本实施方式的弯折部72构成为第1薄壁部。另外,弯折部72在局部比覆盖部45的轴方向的厚度构成得薄。即,本实施方式的弯折部72也构成为第2薄壁部。
另外,第2可挠部71具有波纹部73。波纹部73形成于弯折部7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1筒部33的轴方向一端之间。波纹部73形成为与第2筒部43同轴的筒状。波纹部73的直径比第2筒部43的直径设定得大。波纹部73的例如横截面形状形成为以护线套10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环状。波纹部73具有环状的凸部和外径比该凸部的外径小的环状的凹部在轴方向上交替设置的波纹构造。波纹部73的径向的壁厚例如比弯折部72的壁厚形成得薄。
(第3连结部53)
第3连结部53具有第3可挠部81。第3可挠部81构成为能为了吸收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而挠曲。第3可挠部81具有弯折部82,弯折部82具有以向轴方向变凸的方式折回的弯折形状。弯折部82例如以朝向轴方向的第1连结部34侧变凸的方式弯折。另外,弯折部82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弯折部82的壁厚比第1基座部32的径向的壁厚形成得薄。即,本实施方式的弯折部82构成为第1薄壁部。弯折部8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第3筒部52的轴方向一端相连。
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并且,在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之间形成第1隔音空间S1。另外,第1连结部34和第3连结部53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并且,在第1连结部34和第3连结部53之间形成第2隔音空间S2。即,在护线套10的内部形成有通过第1连结部34相互分隔的第1隔音空间S1和第2隔音空间S2。第1隔音空间S1和第2隔音空间S2在线束W的插通方向D排列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3筒部52与第1筒部33的外周面紧贴。由此,第2隔音空间S2成为仅由第1构件11的外部31和第3构件13封闭的空间。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护线套10具备构成护线套10的主体部的第1基座部32及第2基座部41、和线束W插通的第1~第3筒部33、43、52。另外,护线套10具备连结第1筒部33和第1基座部32的第1连结部34、连结第2筒部43和第2基座部41的第2连结部44、以及连结第3筒部52和第1基座部32的第3连结部53。并且,第1~第3连结部34、44、53分别具有第1~第3可挠部61、71、81,第1~第3可挠部61、71、81能为了吸收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而挠曲。由此,如图4所示,在穿过组装孔Pa的线束W的倾斜角度有变更时,能由第1~第3可挠部61、71、81的挠曲来吸收该线束W的倾斜。即,即使第1~第3筒部33、43、52追随线束W的倾斜而倾斜,也能通过第1~第3可挠部61、71、81的挠曲来抑制包括密封部36的第1基座部32的变形。由此,通过第1~第3可挠部61、71、81能抑制线束W的倾斜影响密封部36的密封性能,其结果,不管线束W的倾斜角度如何,都能实现护线套10的共用化。
进一步地,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另外,第1连结部34和第3连结部53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第1连结部34和第2连结部44之间形成第1隔音空间S1。并且,在第1连结部34和第3连结部53之间形成第2隔音空间S2。根据该结构,能通过由第1~第3连结部34、44、53形成的第1隔音空间S1及第2隔音空间S2实现隔音性的提高。
(2)第1~第3可挠部61、71、81分别具有壁厚比第1基座部32的径向的壁厚构成得薄的作为第1薄壁部的弯折部62、72、82。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第3连结部34、44、53中的作为第1薄壁部的弯折部62、72、82,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W的倾斜。
(3)第1~第3可挠部61、71、81分别具有弯折部62、72、82,弯折部62、72、82具有向轴方向变凸的弯折形状。根据该结构,通过第1~第3连结部34、44、53中的弯折部62、72、82,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W的倾斜。
(4)第2可挠部71具有波纹部73,波纹部73形成为与第2筒部43同轴的筒状。根据该结构,通过第2可挠部71的波纹部73,能更适当地吸收线束W的倾斜。
(5)第1~第3可挠部61、71、81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根据该结构,与将第1~第3可挠部61、71、81分别在周向上局部地设置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吸收线束W的倾斜。
(6)护线套10的主体部具有构成第1构件11的一部分的第1基座部32、和构成第2构件12的一部分的第2基座部41。第1基座部32通过第1连结部34连结到第1筒部33。第2基座部41通过第2连结部44连结到第2筒部43。并且,在第2构件12形成有覆盖部45,覆盖部45构成为从第2基座部41延伸而能将隔音构件B的插通孔Ba覆盖。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隔音构件B的插通孔Ba覆盖的第2构件12的覆盖部45,能实现隔音性的提高。另外,在对包括覆盖部45的第2基座部41和第2筒部43进行连结的第2连结部44设置有第2可挠部71。因此,通过第2可挠部71,能抑制由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导致的覆盖部45的变形。由此,不管线束W的倾斜角度如何,都能使覆盖部45相对于隔音构件B没有间隙地接触,其结果,因此能抑制由于在覆盖部45与隔音构件B之间产生间隙而使隔音性劣化。
(7)第2可挠部71具有比覆盖部45的厚度构成得薄的作为第2薄壁部的弯折部72。根据该结构,能将弯折部72构成为比覆盖部45更容易变形。因此,能利用弯折部72更适当地抑制由线束W相对于车身面板P的倾斜导致的覆盖部45的变形。
(8)护线套10具备第1构件11、第2构件12以及第3构件13。第1构件11具有与车身面板P接触的密封部36。具有线束W插通的第2筒部43的第2构件12在插通方向D的一侧组装于第1构件11。并且,具有线束W插通的第3筒部52的第3构件13在插通方向D的另一侧组装于第1构件11。
根据该结构,护线套10由至少三个构件构成,因此在进行与车辆设计相应的护线套10的设计变更时,第1~第3构件11、12、13中的至少一个能共用化而不进行设计变更。例如,在线束W中向第2构件12侧导出的部分的布局有变更时,通过仅第1~第3构件11、12、13中的第2构件12的设计变更就能应对。另外,例如,在车身面板P中组装孔Pa的直径有变更时,通过第1构件11的径向壁厚的变更就能应对,第2构件12及第3构件13能没有设计变更。这样,能将与车辆设计相应的护线套10的设计变更抑制得少。
(9)第1构件11具有第1基座部32、线束W插通的第1筒部33、以及连结第1筒部33和第1基座部32的第1连结部34,第1基座部32具有密封部36。第2构件12具有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第1固定部42、和连结第1固定部42和第2筒部43的第2连结部44。第3构件13具有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第2固定部51、和连结第2固定部51和第3筒部52的第3连结部53。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2构件12的第1固定部42及第3构件13的第2固定部51分别固定于第1构件11的第1基座部32,从而能由第1~第3构件11、12、13构成护线套10。
(10)在护线套10的内部形成有由第1连结部34相互分隔的第1隔音空间S1和第2隔音空间S2。并且,通过那些第1隔音空间S1及第2隔音空间S2,能实现隔音性的提高。进一步地,根据该结构,第1隔音空间S1和第2隔音空间S2在线束W的插通方向D排列配置。由此,能利用护线套10的第1隔音空间S1和第2隔音空间S2对在由车身面板P分隔的车内侧与车外侧之间通过组装孔Pa传播的声音阶段性地进行隔音。
本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形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第1~第3可挠部61、71、81的形状等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适当变更。例如,在第1~第3可挠部61、71、81中,各弯折部62、72、82向轴方向的突出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适当变更。
另外,例如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针对上述实施方式变更第1可挠部61的形状。如该图所示,第1可挠部61具有平板部91。平板部91形成为例如与轴线L垂直的平板状。本例的第1可挠部61成为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可挠部61那样的弯折部62的结构。平板部91遍及第1可挠部61的周向全周而形成。平板部91例如具有第1薄壁部92。第1薄壁部92的轴方向的壁厚比第1基座部32的径向的壁厚构成得薄。由此,第1可挠部61容易根据线束W的倾斜而挠曲。平板部91的径向内侧的缘部与第1筒部33的轴方向一端相连。
根据图5所示的结构,第1可挠部61不具有以向轴方向变凸的方式折回的弯折部。因此,能抑制在第1~第3可挠部61、71、81根据线束W的倾斜而变形的状态下第1可挠部61干涉第2可挠部71及第3可挠部8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第3连结部34、44、53各自具备可挠部(第1~第3可挠部61、71、81),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省略第1~第3可挠部61、71、81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
·也可以将第1固定部42和第1基座部32的连结凹部35a设为在构造上替换的连结构造。同样,也可以将第2固定部51和第1基座部32的连结凹部35b设为在构造上替换的连结构造。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构件12设为由第1固定部42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内周面的结构,但是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设为第2构件12固定于第1基座部32的轴方向端面的结构。
·从轴线L方向观看的覆盖部4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例如能适当变更为椭圆形、多边形等。
·从轴线L方向观看的密封部3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能根据组装孔Pa的形状适当变更为例如椭圆形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护线套10中,也可以省略第3构件13及包括覆盖部45的第2构件12中的任一方。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1构件11的外部31和第2构件12构成为一体而不是分体。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1构件11的外部31和第3构件13构成为一体而不是分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第1~第3构件11、12、13构成护线套10,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除第1~第3构件11、12、13之外还追加一个或者多个构件的结构。
·第1构件11的外部31、第2构件12及第3构件13使用的弹性材料并不限定于EPDM,除此以外,例如能使用N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等。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构件11具备内部21和外部31,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构件11省略内部21。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孔Pa的周缘的突出部Pb向第1面P1侧突出,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使突出部Pb向第2面P2侧突出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组装孔Pa省略突出部Pb的结构、即不对组装孔Pa实施内缘翻边加工的结构。
·如图1所示,第1可挠部61的弯折部62和第2可挠部71的弯折部72也可以形成为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向相互面对面的方向突出。第3可挠部81的弯折部82也可以形成为在护线套10的轴方向上与第1可挠部61的弯折部62向相同方向突出。
·如图1所示,第3筒部52也可以以第3筒部52与第1筒部33的外侧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图1及图2所示,也可以为,外部31的内侧筒部35插入到内部21的基部22内,内部21的凸缘部24嵌入到外部31的内侧筒部35与密封部36之间。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即,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护线套
11 第1构件
12 第2构件
13 第3构件
21 内部
22 基部
23 卡止片
24 凸缘部
31 外部
32 构成主体部的第1基座部
33 第1筒部(筒部)
34 第1连结部(连结部)
35 内侧筒部
35a 连结凹部
35b 连结凹部
36 密封部
41 构成主体部的第2基座部
42 第1固定部
43 第2筒部(筒部)
44 第2连结部(连结部)
45 覆盖部
51 第2固定部
52 第3筒部(筒部)
53 第3连结部(连结部)
61 第1可挠部(可挠部)
62 弯折部(第1薄壁部)
71 第2可挠部(可挠部)
72 弯折部(第1薄壁部、第2薄壁部)
73 波纹部
81 第3可挠部(可挠部)
82 弯折部(第1薄壁部)
91 平板部
92 第1薄壁部
B 隔音构件
Ba 插通孔
D 插通方向
L 轴线
P 车身面板(面板)
P1 第1面(一侧面)
P2 第2面
Pa 组装孔
Pb 突出部
S1 第1隔音空间(隔音空间)
S2 第2隔音空间(隔音空间)
W 线束

Claims (7)

1.一种护线套,组装于线束穿过的面板的组装孔,所述护线套具备:
主体部,具有与所述面板接触的密封部;
所述线束插通的筒部;以及
一对连结部,在该护线套的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各自连结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筒部,
所述一对连结部的至少一个具有可挠部,所述可挠部能为了吸收所述线束相对于所述面板的倾斜而挠曲,
在所述一对连结部之间形成隔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可挠部具有第1薄壁部,所述第1薄壁部的壁厚比所述主体部的壁厚构成得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可挠部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向所述轴方向变凸的弯折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可挠部具有波纹部,所述波纹部形成为与所述筒部同轴的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可挠部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所述第1构件通过所述一对连结部的一方连结到所述筒部,所述第2构件通过所述一对连结部的另一方连结到所述筒部,
所述第1构件具有所述密封部,
所述第2构件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构成为将隔音构件的插通孔覆盖,所述隔音构件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一侧面,
所述可挠部至少设置于将所述第2构件连结到所述筒部的所述连结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线套,其中,
在将所述第2构件连结到所述筒部的所述连结部形成的所述可挠部具有第2薄壁部,所述第2薄壁部比所述覆盖部的厚度构成得薄。
CN202280036476.3A 2021-06-04 2022-05-23 护线套 Pending CN1173781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4665A JP2022186442A (ja) 2021-06-04 2021-06-04 グロメット
JP2021-094665 2021-06-04
PCT/JP2022/021041 WO2022255134A1 (ja) 2021-06-04 2022-05-23 グロメ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8109A true CN117378109A (zh) 2024-01-09

Family

ID=84323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6476.3A Pending CN117378109A (zh) 2021-06-04 2022-05-23 护线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86442A (zh)
CN (1) CN117378109A (zh)
WO (1) WO20222551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3516U (ja) * 1982-12-27 1984-07-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グロメツト
JP6447381B2 (ja) * 2015-06-17 2019-01-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56466B2 (ja) * 2019-10-30 2023-04-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5134A1 (ja) 2022-12-08
JP2022186442A (ja)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6430B (zh) 索环和线束
US11242016B2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CN112751296B (zh) 护线套
US11404185B2 (en) Water-stop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US20200231103A1 (en) Grommet
EP3702220B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CN114006328A (zh) 索环以及线束
CN117378109A (zh) 护线套
CN117356004A (zh) 护线套
US11651876B2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CN114498497A (zh) 护线套
CN114162059B (zh) 护线套
JP7344913B2 (ja) グロメット
CN117378110A (zh) 护线套
US20230178271A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JP2023084065A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240127986A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US20240136091A1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WO2023112565A1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230162893A1 (en) Grommet
US11742643B2 (en) Corrugated tube and wire harness
JP7274363B2 (ja) 密封構造
CN114498473A (zh) 护线套
JP6075235B2 (ja) グロメット
JP2018185020A (ja) 往復運動用ブー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