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613A -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613A
CN117377613A CN202280037652.5A CN202280037652A CN117377613A CN 117377613 A CN117377613 A CN 117377613A CN 202280037652 A CN202280037652 A CN 202280037652A CN 117377613 A CN117377613 A CN 117377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argo
assistance device
loading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76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洪一
张荣宰
林玗擥
金昌范
韩东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790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3001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1675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85668A1/ko
Publication of CN117377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货柜载具,包括:船体,由侧板、底板以及上甲板构成,所述侧板由外侧板及内侧板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底板由外底板及内底板形成双底部结构;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下舱室引导件,在所述横舱壁的侧面以固定的间隔设置;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列;以及上舱室引导件,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而构成为一体,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

Description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 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背景技术
货柜载具逐渐增加货柜的装载能力,并且在增加输送能力的同时,在操作期间确保输送的货柜的稳定性由于是一项重要因素因而受到关注。
这样的货柜载具通过被称为舱室引导件的结构,将货柜装载到从船体内部沿前后方向准备的货舱上,前述货柜载具将舱口盖安装在舱口缘围上,舱口缘围设置在位于船体的上甲板上的货舱入口处,前述货柜然后将货柜分为多层装载到舱口盖上。使用各种配件将装载到舱口盖上的货柜拉系在位于货舱之间空间上部处的拉系平台上,以防止其掉落。
舱口盖不仅执行支撑装载在上甲板上部的货柜的载重和阻挡异物(海水、雨水等)流入货舱的功能,同时有助于加强货柜载具的纵向强度。
然而,舱口盖不仅由于其高重量而不便于生产/运输/安装,同时因为需要在货舱入口处额外设置用于安装的结构,因此占用相邻货舱之间的大量空间,并且货柜不能装载与该空间一样多的空间。
近期,研究了一种具有无舱口盖的开顶概念的小型货柜载具,用以解决在输送更多货柜时舱口盖的生产/运输/安装的问题。
当将开顶概念应用于小型货柜载具时,由于装载货柜的载重所导致的装载中下部货柜损坏的问题和船舶的俯仰和稳定性的问题,从货舱底部连续装载到上甲板上部的货柜的数量(层数)必须限制在一定数量(例如12层)或更少,并且存在侧板相较于相同船舶尺寸的货柜载具必须过度增加,并且必须加强船体的强度的问题,以防止在船舶作业期间的在汹涌的海面上大量海水流入船舶甲板的上浪。
在大型货柜载具中,为了防止装载在舱口盖上部的货柜掉落,当装载和卸除货柜时,需要在拉系平台上以各种配件拉系/拆卸位于舱口盖上部上的货柜,并且大部分的装载和卸除由操作人员手动完成,需要过多的工作时间和安全管理,这成为货柜载具运行的成本。另外,当货柜载具运行期间由于恶劣天气导致发生船体过度运动时,由于舱口盖和拉系系统的不完善组件,诸如舱口盖因载重而运动,甲板或舱口盖的紧固装置的损坏,拉系平台配件的损坏,或舱口盖与船体发生相对位移,出现拉系系统持续坍塌,最终装载的货柜损坏或丢失海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完成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柜堆叠协助装置、配备该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以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该货柜堆叠协助装置通过增加从货舱底部连续装载到上甲板的上部的货柜的数量(层)来增加在没有舱口盖的大型货柜载具中的装载能力,该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不需要在装载的货柜和拉系平台之间进行装配操作以防止装载的货柜翻倒。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柜载具,包括:船体,由侧板、底板以及上甲板构成,所述侧板由外侧板及内侧板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底板由外底板及内底板形成双底部结构;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下舱室引导件,在所述横舱壁的侧面以固定的间隔设置;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列;以及上舱室引导件,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而构成为一体,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上舱室引导件被安装到所述顶部平台的最上部,或是被安装成低于或高于最上部。
具体地,作为拉系系统的固定装置的拉系眼(lashing eye)、拉系环(lashingring)、拉系板(lashing plate)、塞子(plug)和锥体(cone)中的至少一个追加配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最上部。
具体地,所述顶部平台由复数个垂直组件和复数个水平组件的结合而成,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侧的所述上甲板上分别被配置两个的外垂直组件以对应于小货柜或大货柜的宽度的间隔配置,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配置在所述外垂直组件之间的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以对应于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宽度的两倍的间隔配置。
具体地,所述顶部平台还包括复数个倾斜组件,所述复数个倾斜组件被安装以减少施加到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水平组件的载重,所述复数个倾斜组件以从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侧的所述上甲板上分别被配置两个的所述外垂直组件各自的下端部和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垂直组件的下端部到所述船体的中心方向向上倾斜的方式安装。
具体地,所述顶部平台还包括复数个板组件,所述复数个板组件被安装以减少施加到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水平组件的载重,所述复数个板组件分别被安装在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与每个所述外垂直组件相邻的一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被配置在所述船体的中心部的两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
具体地,所述上舱室引导件被配置在所述外垂直组件、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的每一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上升和下降。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还包括:排水口,在干舷甲板上将所述双船体结构的所述侧板向外部贯穿形成,使得水从码头被排放到外部。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还包括:排水系统,被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用以将通过所述货舱的入口渗入的水排放到外部;所述排水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横舱壁的左右侧的下端部在所述内底板的下方形成为盒形的舱底井中,收集通过形成在所述内底板的排水孔进入的水,并将收集到所述舱底井中的水通过管道的排水管排入引擎室的舱底泵。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还包括: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应用到至少一个所述货舱,使得具有至少一种或更多种规格的货柜装载到其上方;以及位置调整组件,其沿水平方向配置在所述货舱内部的复数个舱室中的每一个舱室的相邻的所述下舱室引导件之间,且被安装在沿隔开所述货舱的所述横舱壁的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位置中。
具体地,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包含:框架,其宽度和长度为所述货柜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且具有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平面截面;支撑件,其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以及突出组件,其从所述框架或所述支撑件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在安装所述突出组件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突出组件穿过的凹槽;所述位置调整组件穿过形成在所述上甲板的所述凹槽来安装被下降到所述货舱内部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还包括:支撑结构,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上,以向上间隔地支撑所述货柜;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与最下层的所述货柜之间形成流道,以使流入所述货舱的异物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是货柜载具装载和卸除所述货柜的方法,所述货柜载具通过将包括框架、支撑件以及突出组件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应用到至少一个货舱以装载所述货柜,所述框架的宽度和长度为所述货柜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且具有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平面截面,所述支撑件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所述突出组件从所述框架或所述支撑件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所述方法包含:通过使用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步骤;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上甲板的操作,利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覆盖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步骤;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的操作,打开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以及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舱内部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
具体地,在使用所述起重机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在被储存在陆地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货舱,或者在被储存在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货舱;在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的操作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卸除到陆地或者运输到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包含:船体,由所述上甲板、侧板和底板构成外观;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下舱室引导件,在所述横舱壁的侧面以固定的间隔设置;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个;以及上舱室引导件,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在打开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积载和储存在所述上甲板上沿前后方向面对的所述顶部平台之间。
具体地,在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使用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以及使用所述起重机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并联的状态下运输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
具体地,在使用所述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中,并联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数量为奇数个,以在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时对准重心,且通过将附接到所述起重机的吊具连接到奇数个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中位于中心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以在运输期间对准重心。
具体地,所述货柜载具包含:船体,由所述上甲板、侧板和底板构成外观;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个;以及上舱室引导件,与所述货舱内的每个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在使用所述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状态下,所述上舱室引导件使用所述起重机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或者,所述上舱室引导件在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时插入到并联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之间的间隙以引导上升和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柜载具,其根据上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装载和卸除所述货柜,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上甲板,或者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该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以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可以增加没有舱口盖的大型货柜载具的从货舱底部到上甲板的上部的连续装载货柜的数量(层),以增加输送能力,并削减装载的货柜与拉系平台之间的装配工作,由此减少由于过多的装配工作而导致的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货柜载具的纵截面。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货柜载具的部分截面图。
图3至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及设置在其中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
图8至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及设置在其中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的三维前视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的船体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中安装在货舱底部以支撑货柜的支撑结构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中安装在货舱底部的排水系统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积载于运输车辆中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积载在货柜载具上的状态的图。
图22至图26是用于说明用来调整本发明中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各种位置调整组件的图。
图27的(a)和(b)是说明构成顶部平台的倾斜或垂直和水平部件的结构分析图。
图28是说明通过图27的结构分析所获得的图3顶部平台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29是说明通过图27的结构分析所获得的图3顶部平台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30和图31是比较传统的拉系系统和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货柜的装载稳定性的图。
图32至图34是比较传统的拉系系统和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货柜的装载稳定性的表格。
图3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3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38是说明图17至图19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结合附图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具体优点和新颖特征将更加清楚。在为此处各附图的部件加上标号时,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显示相同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也尽可能只具有相同的编号。另外,在描述本发明时,当确定相关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题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随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货柜载具的纵截面,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货柜载具的部分截面图,图3至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及设置在其中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图8至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及设置在其中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的三维前视立体图,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货柜载具的船体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装在货舱底部以支撑货柜的支撑结构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装在货舱底部的排水系统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中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图。
如图1至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通过在船体10内外多层装载货柜C来将货柜C从出发地运输到目的地,并且作为一种新的无舱口盖概念的货柜载具,可以配备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来用于装载和支撑货柜C。
在本实施例中,货柜载具1可以是包括从货舱17底部到装载在上甲板11上部的量的货柜C在内装载13层或更多层的大型货柜C的大型货柜船,但不限于此。另外,货柜C可以包括主要装载在货柜载具1上的20英尺货柜(以下称为“小货柜”)或40英尺货柜(以下称为“大货柜”)。然而,根据ISO标准,除了上述的20英尺或40英尺作为输送货柜C外,不仅各种尺寸的货柜C用于船舶,而且还有各种规格的货柜C,所以下述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不限于20英尺或40英尺。
在上文中,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可以是如图3至图7和图17所示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也可以是如图8至图12和图18所示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由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和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些相似,下文将主要描述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并且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不同配置及功能将参照图8至图12和图18描述。
船体10形成货柜载具1的外部。船体10被上甲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包围。
船体10可由双船体结构和双底部结构形成,在该双船体结构中侧板12由外侧板12a和内侧板12b组成,在该双底部结构中底板13由外底板13a和内底板13b组成。
在船体10内部,可以装载货柜C。为此,在船体10的内部设置有由横舱壁16沿前后方向分隔开的复数个货舱17。在货舱17内,下舱室引导件31在横舱壁16侧边以固定的间隔安装,用于引导货舱17内的货柜C装载。
在本实施例中,货舱17为入口开放的结构,入口处不安装现有的舱口盖,但随后将描述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被配置为安装在货舱17的入口处或安装在货舱17内的任意位置。换句话说,货舱17的入口可以由简单的结构制成,以便可以安装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安装在货舱17内部时,可以在形成货舱17入口的上甲板上形成凹槽(未示出),使得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通过货舱17的入口。
另外,当本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应用于具有现有拉系平台的货柜载具1或在货舱17的入口处具有舱口缘围的货柜载具1时,其可以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的上甲板11上部的舱口缘围上。
在船体10内部邻近船尾15的位置可以设置引擎室R。推进引擎(未示出)容纳在引擎室R内,并且推进引擎机械性或电性连接至推进器,以通过消耗作为燃料的液化气体来实现推进器的转动。
在船体10的上甲板11上设置有船舱A。船舱A是船员的生活空间,并且可以沿上下方向划分为数层,用于控制航行的驾驶舱可以是被设置在最上层。
在船体10的上甲板11上,在船舱A的后部处设置有引擎壳体I。引擎壳体I具有用于将推进引擎产生的废气排放到外部的漏斗,并且可以形成被设置有紧急发电机或灭火设施的位置。
在船体10的上甲板11中,货柜C可以装载在除了船舱A和引擎外壳I之外的部分。为了装载货柜C,顶部平台20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并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甲板11上。
顶部平台20可以安装在货舱17之间并延伸到上甲板11的左右边缘,并且可以从船首14到船尾15以固定的间隔设置。
在顶部平台20的两侧,可以以固定的间隔安装上舱室引导件32。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不是应用现有拉系系统的拉系平台,而是应用上舱室引导件32的舱室引导系统。
每个上舱室引导件32从顶部平台20的上端部延伸到上甲板11,并且可以通过连接到安装在货舱17内部的下舱室引导件31中的每一个而一体地形成。
上舱室引导件32引导由起重机CR运输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上升和下降,并且设置在顶部平台20上的上舱室引导件32和安装在横舱壁16上的下舱室引导件31分别连接,以便当装载和卸除货柜C时,可以连续装载或卸除而不需要诸如舱口盖安装或拉系工作的额外的工作。上舱室引导件32可以支撑由船体10的运动产生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横向载重。
在本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中,通过在两侧安装上舱室引导件32,上舱室引导件32可以支撑和固定货柜C,并且可以省略现有的拉系系统(诸如拉系杆和拉系棒的紧固装置),在通常装载为1到4层级的货柜C的前后防止货柜C掉落,可以确保用于维护和监控设置在冷藏的货柜C内的控制单元等的访问和工作空间,在货柜载具1运行过程中,通过将货柜C直接支撑在上甲板11上,可以解决装载的货柜C损坏或丢失的问题。
特别地,通过消除作为传统大货柜载具的问题的舱口盖和拉系系统的不完善要素,诸如在航行期间由于恶劣天气导致船体过度运动的情况下,舱口盖由于载重而运动,或者甲板或舱口盖的紧固装置的损坏,或者拉系平台的配件断裂,或者舱口盖与船体的相对位移,可以解决拉系系统持续坍塌并最终使装载的货柜C损坏或丢失在海中的问题。
在现有的拉系平台的情况下,由于应用了拉系系统,根据操作员环境规定,拉系操作需要足够的宽度,然而在本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中,通过省略拉系系统和应用舱室引导系统,可以最小化宽度并且可以将安装现有拉系平台的复杂结构形成为简单结构。由于可以最小化顶部平台20的宽度,与安装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货柜载具相比,可以最小化货舱17之间的上甲板11的宽度,并且与相同规格的货柜载具1相比可以确保设计弹性(由于削减船体长度和其他拉系系统,可以进行优化),或是可以增加货柜C的输送能力。
顶部平台20可以由复数个垂直组件21和复数个水平组件22的组合构成。
在复数个垂直组件21中,布置在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中每一侧的上甲板11上的两个外垂直组件21a可以以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的间隔来布置。
在复数个垂直组件21中,布置在外垂直组件21a之间的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可以以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两倍宽度的间隔来布置。
在此,上舱室引导件32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被布置在外垂直组件21a及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中每一个之间,并且被布置在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之间。
由于顶部平台20与支撑由船体10运动产生的货柜C的横向载重的上舱室引导件32结合,因此优选将其形成为承受横向载重。
据此,如图27的(a)和(b)所示,对构成顶部平台的倾斜或垂直和水平组件进行了结构分析。
图27的(a)是由复数个垂直组件21和复数个水平组件22的组合所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图27的(b)是由多个倾斜组件23的组合所构成的比较例的顶部平台20-1。
作为结构分析的结果,分析出在倾斜或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载重高,并且可以获得顶部平台20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a及顶部平台20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b,顶部平台20a如图28所示,顶部平台20b如图29所示。
在图2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a中,进一步安装复数个倾斜组件23,以减轻对构成顶部平台20的复数个垂直组件21和复数个水平组件22施加的载重。
上述复数个倾斜组件23可以从布置在船体10左侧和右侧上的上甲板11上的两个外垂直组件21a中的每一个的下端部与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中的至少一个中间垂直组件21b的下端部到船体10的中间方向以向上斜率安装。
另外,在图29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台20b中,进一步安装复数个板组件24以减轻对构成顶部平台20的复数个垂直组件21和复数个水平组件22施加的载重。
上述复数个板组件24可以分别安装在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中、与每个外垂直组件21a相邻的一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之间,以及安装在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中、布置于船体10的中间部分中的两个中间垂直组件21b之间。
由于上舱室引导件32安装到最上部,或根据船只拥有者的需要定制为低于或高于最上部,因此本发明的顶部平台20、顶部平台20a和顶部平台20b可以从根本上阻挡货柜C因倾覆所造成的损失,根据船只拥有者的需要,可以订制上甲板11上部的层数,并且制造成整合船体的上、下结构的舱室块体,以使得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重量和提高生产率。
进一步地,另外,在顶部平台20、顶部平台20a和顶部平台20b中,为了在除了上述舱室引导系统之外的最上端额外应用现有的拉系系统,作为拉系系统的固定装置的拉系眼、拉系环、拉系板、塞子和锥体中的至少一个被另外布置以进一步改善装载中的货柜C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进一步包括突出于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船体延伸部件50,如图14所示。船体延伸部件50可由延伸甲板11a和悬垂外板12a1组成。
延伸甲板11a可以从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向外延伸比对应于货柜C的宽度的长度更长。
悬垂外板12a1可以从吃水线DL以一定角度的斜度延伸到延伸甲板11a的边缘。悬垂外板12a1可以通过使外侧板12a具有一定的向外斜度来降低上浪侵入的可能性。在具有6500TEU或更高的载量的货柜载具1在货舱17内分为8层(有时9层)来装载货柜C的情况下,虽然实际上上浪侵入的可能性很小,但即使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应用悬垂外板12a1,则可以可靠地控制上浪风险。
通过在货柜载具1中进一步包括船体延伸部件50而变化的周围构造描述如下。
首先,在由内侧板12b和外侧板12a组成的侧板12中,外侧板12a可以由垂直外板12a2以及悬垂外板12a1组成,垂直外板12a2从吃水线DL延伸至底板13,悬垂外板12a1从吃水线DL延伸至延伸甲板11a的边缘。
顶部平台20可以被安装为从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到延伸甲板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在此,在沿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顶部平台20之间的延伸甲板11a上,可以额外装载小货柜C或大货柜C,并且在沿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顶部平台20之间的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延伸甲板11a上,可以沿船体1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不连续地安装将在后述的强化舱壁60。
另外,顶部平台20从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到延伸甲板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并且可以被延伸和安装以确保将在后述的强化舱壁60被安装的空间。在此,将在后述的强化舱壁60可以沿着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上的延伸甲板11a的边缘来连续安装。
虽然上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被描述为具有应用舱室引导系统的顶部平台20,但不限于此,与以往类似地或相同地应用拉系系统的拉系平台可以被安装在一些列中或一列的左侧和右侧的一些部分中。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具有混合型平台,在该混合型平台中混合了顶部平台20和拉系平台,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可以应用到顶部平台20,现有的拉系系统可以应用到该拉系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进一步包括安装在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强化舱壁60,以改善由船体10的拱起或下垂而导致的弯曲力矩。
强化舱壁60可被形成为类似于侧板12的双船体结构,并且可被安装在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上的上甲板11的边缘处。
强化舱壁60的宽度小于形成双船体结构的侧板12的宽度,并且强化舱壁60的高度可以被形成为等于或低于顶部平台20的高度。
强化舱壁60可以由各种双船体结构形成,诸如部分开放式或封闭型。
在强化舱壁60中,基于用于获得惯性力矩的公式,I=Bh3/12(其中,I是惯性力矩,B是宽度,h是高度),当h增加,惯性力矩增加,并且被形成为连接到侧板12最终导致侧板12的高度增加,并且可以改善由于拱起或下垂导致的弯曲力矩。
当顶部平台20被安装成延伸到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时,或者当延伸甲板11a被进一步设置并且顶部平台20被安装成从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到延伸甲板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时,强化舱壁60可以被安装在位于沿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顶部平台20之间的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上甲板11上,并且被沿着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边缘不连续地布置。强化舱壁60可以连接到顶部平台20。
当延伸甲板11a被进一步设置并且顶部平台20从上甲板11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至延伸甲板11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但被延伸至确保用于安装强化舱壁60的空间时,强化舱壁60可以沿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延伸甲板11a的边缘连续安装。强化舱壁60可以被连接至顶部平台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进一步包括排水口70,如图14所示。当侧板12为由内侧板12b和外侧板12a组成的双船体结构时,排水口70可以通过双船体结构的侧板12在干舷甲板19向外部贯通,以使得将水从码头排到外面。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进一步包括支撑结构80。
支撑结构80被布置在货舱17的底面,用以向上并间隔地支撑货柜C,并且在货舱17的底面与最下层的货柜C之间形成有流道,用于让流入货舱17的异物(例如海水、雨水等)流动。
在底板13具有由内底板13b和外底板13a组成的双底部结构的情况下,支撑结构80可以被以固定的间隔安装在内底板13b的底面上,使得货柜C不会由于例如海水或雨水的渗入货舱17入口的异物而被淹没的同时支撑货柜C。
支撑结构80可以被安装在内底板13b的底部并位于与货柜C的角铸件(未示出)相对应的位置处,或者可以被安装在内底板13b的底部并位于对应于相邻装载的货柜C的角铸件之间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处。
支撑结构80可以具有距离内底板13b的底部250mm至350mm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中,如图16所示,排水系统90可以被安装在底板13上以将通过货舱17的入口渗入的水排放到外部。
当底板13具有由内底板13b和外底板13a组成的双底部结构时,排水系统9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在横舱壁16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处在内底板13b下方形成为盒形的舱底井91中,收集通过形成在内底板13b上的排水孔92进入的水,并且被收集到舱底井91中的水通过管道93的排水管(未示出)排入引擎室R的舱底泵(未示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配备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设置在没有舱口盖的货柜载具1中,并且被应用到至少一个货舱17,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在其上侧装载和支撑小货柜C或大货柜C,并且可以包括上框架111、下框架112、支撑件113、突出组件120、强化框架130、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中,上框架111、下框架112和支撑件113可以相互结合以形成主体110,主体110的整体形状为矩形盒形式。
上框架111可以被配置成矩形形状,其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并且其长度对应于大货柜C的长度。
上框架111可由一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和一对第一短轴框架111b组成,第一长轴框架111a被布置成其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其长度对应于大货柜C的长度,一对第一短轴框架111b连接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端部,并且该对第一短轴框架111b的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
下框架112可以被配置成矩形形状,其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并且其长度对应于大货柜C的长度。
下框架112可由一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和一对第二短轴框架112b组成,第二长轴框架112a被布置成其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其长度对应于大货柜C的长度,一对第二短轴框架112b连接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每一个端部,并且该对第二短轴框架112b的宽度对应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
在上述中,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两个端部连接到后述的支撑件113的下端部,随着靠近内侧具有下向斜率并弯折成在中间部分与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保持水平。
支撑件113可以被沿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高度方向设置,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连接上框架111的每个方角和下框架112的每个方角。
突出组件120可以配置成从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或支撑件113突出到外部方向,使得其可以被安装在货舱17的任意位置处。突出组件120可以被配置为从每个支撑件113的下端部纵向向外突出,以安装在货舱17的入口处或货舱17内的任意位置处。
当突出组件120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的上甲板11上时,通过支撑件113传递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载重可以被传递到上甲板11。
当使用后述的位置调整组件40将突出组件120安装在货舱17内的任意位置处时,货舱17入口的上甲板11可形成凹槽,突出组件120穿过该凹槽进入到安装有突出组件120的部分。据此,突出组件120穿过形成于上甲板11的凹槽安装在后述的位置调整组件40上,位置调整组件40被安装在货舱17内的横舱壁16的任意位置处,并且突出组件120可以将通过支撑件113传递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载重传递到横舱壁16。
当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应用到安装有拉系平台的现有货柜载具或在货舱17入口处具有舱口的现有货柜载具时,突出组件120可以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的上舱口缘围。
强化框架130连接上框架11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和下框架11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并可以支撑被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上表面的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载重。
强化框架130可以由第一水平加强肋131、第二水平加强肋132、第一垂直加强肋133和第二垂直加强肋(未示出标号)构成,第一水平加强肋131连接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每一个的中间部分,第二水平加强肋132连接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每一个的中间部分,第一垂直加强肋133连接第一水平加强肋131的一端部和第二水平加强肋132的一端部,第二垂直加强肋连接第一水平加强肋131的另一端和第二水平加强肋132的另一端。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板151、第二板152和强化组件160。
第一板151可以被安装在由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任一个、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任一个以及连接其两端部的支撑件113所形成的一侧框架中。
第二板152可以被安装在由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另一个、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另一个以及连接其两端部的支撑件113所形成的另一侧框架中。
强化组件160可以被安装在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
当强化组件160安装在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中的每一个的外侧面上时,强化组件160可以由与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和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每一个连接的中间强化组件161以及被布置在基于中间强化组件161的两侧的支撑件113之间且与位于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的弯曲部位的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连接的第一强化组件162和第二强化组件163所组成,以面对第一垂直加强肋133和第二垂直加强肋中的每一个并且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插入其间。
在本实施例中,一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被描述为具有弯曲形式,但是它可以被形成为平坦形式。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被制造成整体形状为矩形盒形式。
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通过包括强化框架130、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以及强化组件160的全部或一部分来确保能够支撑被装载在其本身上部的货柜C的载重的刚度,而与传统类似技术不同。
第一装配组件141被设置在上框架111的每个方角的上部处,并且当装载大货柜C或小货柜C时可以被用于固定,或者当通过起重机CR运输时被用于吊装。
一对第二装配组件142被设置在上框架111中间部分的上部处,并且当装载小货柜C时可以被用于固定,或者当通过起重机CR运输时与第一装配组件141一起吊装。
在上文中,第一装配组件141可以被形成在上框架111的每个方角的相同的高度处,并且第二装配组件142可以被设置在一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每一个的中间部分的上端部处,并且可以被形成为比第一装配组件141的高度高5mm至15mm,使得当装载沿长度方向布置的两个小货柜C时,即使当由于载重引起的挫屈现象而向内倾斜时,彼此面对的两个小货柜C也不会相互接触。
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包括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使得小货柜C和大货柜C可以混合并牢固地固定在上表面,而与传统类似技术不同。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并联主体110的耦接组件170,如图19所示。
耦接组件170可以连接彼此相邻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耦接组件170可以由被安装至少两个的上框架111的每一侧的第一耦接组件171和安装至少两个的下框架的每一侧的第二耦接组件172组成。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可以是铰接垫片。
第一耦接组件171可以被固定到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被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强化组件162和第二强化组件163中的每一个的上部。
第二耦接组件172可以被固定到该对第二长轴框架112a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被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强化组件162和第二强化组件163中的每一个的下部。
在上文中,当并联主体110时,第一耦接组件171可以连接相邻主体110的上部,当并联主体110时,第二耦接组件172可以连接相邻主体110的下部。
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可以在被并联的主体110之间保持恒定间隔。换句话说,当本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通过第一连接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并联时,一定间隔的间隙形成在相邻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之间,这种间隙可以具有能够插入上舱室引导件32的间隔。
当本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使用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并联时,通过每个相邻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变成封闭结构,并且虽然可能难以通过一定间隔的间隙紧固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但是可以在对应于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的位置的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中形成孔(未示出),或者在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中单独设置操作空间,或者通过诸如使用单独工具的方法紧固。
当通过起重机运输时,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在没有并联的主体110的情况下被单独运输,或者可以在至少两个主体110通过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被并联的状态下被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已经描述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使用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并联,但不限于此,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被以两个或更多个沿横向方向连接的形式制造,此时连接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之间形成一定间隔的间隙,此间隙可以具有能够插入上舱室引导件32的间隔。换句话说,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涵盖单一类型和多种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是单一类型时,虽然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尺寸(宽度和长度)已经基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进行了描述,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为多种类型时,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宽度和长度为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同时具有小于货舱17入口的平面截面。
在上文中,优选为连接并联的奇数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以在通过起重机CR运输它们时对准重心。换句话说,当使用附接到起重机CR的吊具SR运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时,由于吊具SR被连接到位于并联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中心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因此有必要连接奇数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使得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容易对准重心。并联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数量可以根据起重机CR的操作载重而变化。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垂直连接和/或支撑主体110的积载组件180。
如图20和图21所示,积载组件180可以具有能够从积载在运输车辆TR上或积载在陆地2上的第一状态切换到积载在该货柜载具1上的第二状态的结构。
积载组件180可以由被安装在支撑件113的每一侧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积载腿181和被设置在每个积载腿181的下端部并与第一装配组件141紧固的第三装配组件182所组成,当主体110被堆叠成多层时,第一装配组件141设置于积载在上部的主体110。
当使用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三装配组件182将主体110积载成多层时,积载腿181可以配置成被堆叠在下部的主体110上设置的该对第二装配组件142不与被堆叠在上部的主体110的下框架112接触。
换句话说,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垂直积载时,积载腿181被形成为其长度可以使得被积载在上部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底部和被积载在下部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顶部不会接触,这是因为在上下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处于接触的状态下,当由于外部环境因素而发生晃动时,有可能因接触摩擦而损坏。
如上所述配置的积载组件180具有当在陆地2上制造或积载时可以安全地储存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功能、当复数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陆地2被运输到运输车辆TR时支撑和连接被垂直积载的每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功能以及即使当复数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积载和储存在货柜载具1的一些舱室18中时也支撑和连接每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功能,作为能够连接和/或支撑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功能。
当通过起重机CR在相邻的顶部平台20之间上升和下降时,如上所述配置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由上舱室引导件32引导。
另外,在货柜卸除操作期间或货柜装载操作之前,如图21所示,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可以被积载和储存于在船体10的左侧或右侧的上甲板11上在前后方向上面向的外垂直组件21a之间,并且虽然未示出,但它可以被积载和储存于在前后方向上面向的中间垂直组件21b之间,甚至在两个或更多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被并联的状态下,它可以被积载和储存在两个或更多垂直组件21之间。如此一来,通过将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积载和储存在货柜载具1中,不需要在陆地上单独的积载位置,可以改善货柜C的装载和卸除效率。
另外,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通过第一耦接组件171和第二耦接组件172被并联时,在相邻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当通过起重机CR在相邻的顶部平台20之间上升和下降时,上舱室引导件32能够被插入间隙中并被引导。
如上所述,描述了主体110的左右以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密封,并且主体110的顶、底、前和后为开放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随后将描述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
如图8至图12和图18所示,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相比,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可以在整体形状、功能和配置上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相似,但可以在进一步配置防水组件153上有所不同。
随后,将描述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并且由于除了防水组件153之外的其他配置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相同或相似,因此使用相同的标号(图8至图12和图18中未示出的部分参照图3至图7和图17中所示的部分),据此,为了避免重复描述,这里将省略每个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并且仅对作为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不同的部件的防水组件153及由于防水组件153而变化的部分进行说明。
防水组件153在位于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安装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当货柜C被装载在其上部时,它可以被配置为阻挡水(海水或雨水)进入货舱17,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防水板153a、第二防水板153b和第三防水板153c。
第一防水板153a可以被安装在由构成上部框架111的一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和一对第一短轴框架111b组成的上侧框架上,并且第一防水板153a可阻挡水通过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上部进入货舱17内部。
第二防水板153b可以被安装在由上框架111的第一短轴框架111b、支撑件113和突出组件120形成的前后侧框架上,并且可以阻挡水通过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前部和后部进入货舱17内部。第二防水板153b的下端部分对应突出组件120的形状向外突出,由此位于货舱17入口的上甲板11上。
第三防水板153c可以被安装在沿构成上框架111的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的边缘的特定高度处,并且将积聚在第一防水板153a上的水引导至形成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侧面的第二防水板153b以阻挡水流入货舱17内部。
沿该对第一长轴框架111a中的每一个的边缘设置的第三防水板153c可以具有大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的间隙,或者将第三防水板153c的高度形成为低于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的高度,以防止将小货柜C或大货柜C固定到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和142时损坏。
换句话说,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不同,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上部宽度可以大于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上部宽度。
如上所述,当设置有防水组件153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且货柜C被装载在其上部的状态下,水顺着货柜C的侧壁流下,水积聚在第一防水板153a上,通过第三防水板153c,积水不会通过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侧面溢出而流入货舱17内,而是可以通过第二防水板153b被排放到上甲板1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可以形成为简单的开放式和通过耦接组件170的开放式并联类型,形成为简单的封闭式和通过耦接组件170的封闭式并联类型。在此,开放式可以是非防水式,而封闭式可以是防水式或密封式。
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可以以与ISO货柜C相同的操作方法操作,可以用起重机CR操作以最大化装载便利性,可以从陆地装载和运输到运输车辆TR以促进生产和物流便利,并且可以将现有6列舱口盖的重量减少25%(例如,以15K为基础减少约600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货柜载具1可以如图22至图26所示,包括用于调整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位置和调整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装载层数的位置调整组件40。
位置调整组件40被沿水平方向布置在与货舱17内部的复数个舱室18中的每一个相邻的下舱室引导件31之间,并且可以被安装在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沿着分隔货舱的横舱壁16的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
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被配置成通过形成在上甲板11上的凹槽来安装被下降到货舱17中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
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是固定止动件41、滑动止动件42和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中的至少一种。
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是如图22所示的固定止动件41。
一对固定止动件41在复数个舱室18中的每一个中彼此相邻的下舱室引导件31之间沿水平方向布置,并且可以被安装在沿横舱壁16的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以与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突出组件120相对应,使得突出组件120被安装。
另外,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是滑动止挡件42,如图23所示。
一对滑动止动器42可以被安装成可沿着导轨42a移动,导轨42a被沿水平方向安装在横舱壁16上,横舱壁16位于与复数个舱室18中的每一个相邻的下舱室引导件31之间。
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上升和下降时,滑动止挡件42可以被左右移动,使得突出组件120(图中实线所示)被安装,并且可以被移动到中间,使得突出组件120不干涉(图中虚线所示)。
另外,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是进行各种旋转的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如图24、图25和图26的(a)至(c)所示。
一对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被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复数个舱室18的每一个中相邻的下舱室引导件31之间,并且可以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横舱壁16上靠近突出组件120经过的位置。
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上升或下降时,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可以被沿一个方向旋转,使得突出组件120被安装(图中实线所示),或者可以被沿另一个方向旋转,使得突出组件120不干涉(图中虚线所示)。
图26的(a)是示出转动状态的铰接止动件43c的侧视图,(b)是铰接止动件43c的平面图,其示出旋转为能够安装突出组件120的状态,(c)是铰接止动件43c的平面图,其示出旋转为突出组件120能够穿过的状态。
如上所述,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由固定止动件41、滑动止动件42、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等各种止动件组成,且这些各种止动件可以并联使用。
例如,当固定止动件41被安装在横舱壁16上的任意位置时,滑动止动件42或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被安装在固定止动件41上方或下方的横舱壁16上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位置,使得能够在货舱17内的复数个舱室18的每一个中安装至少两个或更多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
作为另一示例,当固定止动件41未被安装在横向舱壁16上的任意位置时,滑动止动件42或铰接止动件43a、铰接止动件43b、铰接止动件43c被安装在横向舱壁16上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位置,使得可以在货舱17内的多个舱室18的每一个中安装至少一个或更多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
在本发明中,在货柜载具1中,以固定的间隔安装在货舱17内的横舱壁16的侧表面上的下舱室引导件31和安装在与其上下对应的顶部平台20、20-1、20a、20b的上舱室引导件32连接。能够从货舱17的底部到上甲板11的上部连续装载货柜C可能类似于传统小货柜载具的开顶,但由于位于下舱室引导件31与上舱室引导件32中央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以及被安装在上甲板11上的顶部平台20、20-1、20a、20b以及上舱室引导件32的作用,本发明的货柜载具1可以包括从货舱17底部到上甲板11上部的量,装载13层或更多层的大量货柜C。
图30和图31是用于比较传统拉系系统和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货柜的装载稳定性的图。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货柜载具1中,省略了应用到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应用了在顶部平台20上设置上舱室引导件32的舱室引导系统,随后,通过参照图30和图31,比较和解释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和现有拉系系统中货柜C的装载稳定性,其旨在揭露本发明与现有发明的区别。
图30的(a)示出在应用到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中的内部拉系期间作用在插座基础部分上的载重,并且其示出由于自身重量引起的压缩载重和由于船体运动引起的横向载重作为力矩分量,对插座基础部分起到作为附加压缩载重的作用。
图30的(b)示出在应用到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中的外部拉系期间作用在插座基础部分上的载重,并且其示出由于自身重量引起的压缩载重和由于船体运动引起的横向载重作为力矩分量,对插座基础部分起到作为附加压缩载重的作用,但前述载重相对于内部拉系减轻。
图30的(c)示出在应用到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中,如图30的(a)和(b)所示,瞬态船体运动载重在舱口盖和拉系系统中作为一个不完整的要素,其引起舱口盖移动以及甲板平台和舱口盖与船体的相对位移,由此损坏插座基础部分,以及此类插座基础部分的损坏是货柜倒塌和丢失的主要原因。
图31示出当应用本发明的在顶部平台20设置上舱室引导件32的舱室引导系统以及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时,作用在作为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插座基础部分的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上的载重,由于自身重量引起的压缩载重和由船体运动引起的横向载重被上舱室引导件32吸收,使得不会产生额外的压缩力,可以确保与船体一般结构强度相同的余量来抵抗由船体运动引起的载重,船体相对位移的影响不显著,并且装载货柜C由于载重偏移和因拉系系统倒塌所产生的货柜C的多米诺倒塌而产生的货柜C损坏可以从根本上防止。
图32至图34是用于比较传统拉系系统和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货柜的装载稳定性的表格。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货柜载具1中,省略了应用于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并且应用了在顶部平台20中设置上舱室导引件32的舱室引导系统,随后,通过参照图32至图34比较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和现有拉系系统中货柜C的装载稳定性,揭露本发明与现有发明的不同。
图32示出在被应用到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拉系系统中,当货柜C被分12层装载在船体的上甲板的上舱口盖顶部,并使用拉系系统将货柜C分3层拉系时,通过计算横向变形力、角柱力和扭锁力获得的表格。
横向变形力是装载的货柜C在船体横摇的影响下沿倾斜方向受到的力,角柱力是施加到装载的货柜其四个立柱的上下力,扭锁力是通过船体运动施加到连接货柜的扭锁上的力。
图33示出在顶部平台20上设置上舱室引导件32的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当货柜C以12层被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顶部并且基于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舱室引导系统至多应用到四层时,通过计算横向变形力、角柱力和扭锁力获得的表格。
图34示出了基于图32和图33的表格的现有拉系系统和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的横向变形力、角柱力和扭锁力的分析结果的表格。
如图34所示,通过分析当装载的货柜C在货柜载具横摇运动期间左右移动时,运动加速度最大值处的角柱力的结果,允许值为848kN,与此相比,在现有拉系系统(三层货柜拉系平台)的情况下,在舱口盖的上部的装载的货柜的最下端为927.5kN,超过允许值,这可能导致货柜倒塌事故,而在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通过舱室引导件支撑到被装载在本发明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四层货柜的结构)的情况下,因为舱室引导件吸收运动加速度至多达装载货柜的四层,最大值为低于允许值的805.7kN,所以没有货柜倒塌的风险。
另外,虽然未示出,在装载中的货柜C有十二层且装载中的小货柜(20ft货柜)从一层装载到十层的相同条件下,在现有的拉系系统中,当将20ft的货柜装载在舱口盖的上部(当仅在一侧进行拉系时,会出现比不拉系更糟糕的情况)时没有拉系,而在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中(通过舱室引导件支撑到五层货柜的结构),舱室引导件支撑货柜,所以与现有的拉系系统不同,可以沿纯横向方向转移载重(与货舱内的载重转移相同),并在允许的扭锁载重下(最小断裂500kN(每人)、420kN(剪力)),本发明的设计安全系数能够获得比现有设计安全系数增加约8倍的效果。换句话说,当应用本发明的舱室引导系统时,与现有的拉系系统相比,在装载20英尺货柜的汹涌的海上航行的条件下,可以预期确保优越的稳定性。
图3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图,图3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流程图,图3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在货柜载具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参照图35和图3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货柜载具1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在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中使用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如上所述,可以包括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支撑件113、突出组件120以及耦接组件170,以便被应用到用于装载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货柜载具1的至少一个货舱17将货柜C装载在其上侧,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宽度和长度为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且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具有小于货舱17入口的平面截面,支撑件113被沿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高度方向设置,突出组件120从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或支撑件113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被安装在货舱17的任意位置,耦接组件170连接两个或更多个彼此相邻布置的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
随后,将详细描述在配备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货柜载具1中装载和卸除货柜的方法。
首先,将描述使用起重机CR将陆地2的货柜C装载到货柜载具1的操作。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将货柜C装载到货舱17中的操作,完成将货柜C装载到货舱17中(步骤S11)。
使用耦接组件170并联连接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优选地连接奇数个并联连接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以便在通过起重机CR运送它们时对准重心。换句话说,当使用附接到起重机CR的吊具SR运输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时,由于在并联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中,吊具SR被连接到位于中心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因此需要将它们以奇数连接,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容易对准重心。
使用起重机CR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并联的状态下运输(步骤S13)。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将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放置在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的操作,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覆盖货舱17入口(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在储存在陆地2上的同时,使用起重机CR运输到货柜载具1的货舱17。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将货柜C装载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上部的操作,完成将货柜C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上部(步骤S15)。
随后,将描述使用起重机CR将货柜载具1的货柜C卸除到陆地2的操作。
使用起重机CR执行卸除被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上部的货柜的操作(步骤S16)。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从货舱17入口移除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操作,打开货舱17的入口(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可以将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以并联状态运输到上甲板11上的任意位置以积载及储存在上甲板11上,并运输到陆地2上以待积载和储存。
使用起重机CR执行卸除被装载在货舱17内的货柜C的操作(步骤S18)。
在本实施例中,当货柜载具1包括船体10、货舱17、下舱室引导件31、顶部平台20和上舱室引导件32时,上舱室引导件32可以在处于使用耦接组件170并联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状态(步骤S12)下,使用起重机CR将上舱室引导件32安装在位于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步骤S14),或是当从货舱17的入口移除时(步骤S17),可以将上舱室引导件32插入到并联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之间的间隙,以引导上升和下降;在船体10中上甲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形成外观,货舱17在船体10内部由横舱壁16分隔,下舱导板31被以固定的间隔安装在横舱壁16的侧面,顶部平台20延伸至货舱17之间的上甲板11的左右边缘并被沿船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成复数列,上舱室引导件32被连接到每个下舱室引导件31并被安装在顶部平台20两侧。
参照图35和37,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货柜运输工具1中使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装载和卸除货柜的另一种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中使用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如上所述,可以包括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支撑件113和突出组件120,以便被应用到用于装载小货柜C或大货柜C的货柜载具1的至少一个货舱17将货柜C装载在其上侧,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宽度和长度为货柜C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并且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具有小于货舱17入口的平面截面,支撑件113被沿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的高度方向设置,突出组件120从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或支撑件113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处。
随后,将详细描述在配备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货柜载具1中装载和卸除货柜的方法。
首先,将描述使用起重机CR将陆地2的货柜C装载到货柜载具1的操作。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将货柜C装载到货舱17中的操作,完成将货柜C装载到货舱17内(步骤S21)。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在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放置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操作,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覆盖货舱17入口(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在储存在陆地2上的同时,使用起重机CR运输到货柜载具1的货舱17,或者在储存在货柜载具1的上甲板11上的任意位置的同时,使用起重机CR运输到货柜载具1的货舱17。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将货柜C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上部的操作,完成将货柜C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上部(步骤S23)。
随后,将描述使用起重机CR将货柜运输工具1的货柜C卸除到陆地2的操作。
使用起重机CR执行卸除被装载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上部的货柜的操作(步骤S24)。
通过使用起重机CR执行从货舱17入口处移除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的操作,同时将已移除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卸除到陆地2或运输到上甲板11的任意位置,打开货舱17的入口(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可以被运输到上甲板11上的任意位置以在上甲板11上装载和存储,并且被运输到陆地2以在陆地2上积载和储存。
使用起重机CR执行卸除被装载在货舱17内的货柜C的操作(步骤S26)。
在本实施例中,当货柜载具1包括船体10、货舱17、下舱室引导件31、顶部平台20和上舱室引导件32时,在打开货舱17入口的步骤S25中,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可以通过被积载在上甲板11上沿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顶部平台20之间储存,或是可以通过被积载在陆地2上储存;在船体10中上甲板11、侧板12和底板13形成外观,货舱17在船体10内部由横舱壁16分隔,下舱导板31被以固定的间隔安装在横舱壁16的侧面,顶部平台20延伸至货舱17之间的上甲板11的左右边缘并被沿船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成复数列,上舱室引导件32被连接到每个下舱室引导件31并被安装在顶部平台20两侧。
图38和图39是说明图17和图18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如图38和图39所示,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中,与图17所示的左右以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封闭并且顶、底、前和后开放的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是与图18所示的左右以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密封并且上部和前后侧以防水组件153密封的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相比,基本配置可以相同或相似,但在结构上可以不同,它是由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沿宽度方向设置而形成的多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
换句话说,假设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是用于装载一列货柜C的单一类型,则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可以被定义为其被配置成沿宽度方向装载至少两列或更多列的货柜C的多类型。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可以包括主体和突出组件120,主体由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单元体110a和连接相邻的单元体110a之间的连接部件190组成,突出组件120从每个单元体110a突出到向外方向,以便被安装在货舱17的任意位置处。
在上文中,因为单元体110a具有与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主体110相同或相似的基本配置,所以相似的标号用于相似的配置,据此,在此将省略每个相同部件的详细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并且将详细描述根据多类型配置而变化的配置。
在单元体110a中,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及支撑件113可以彼此结合,使得整体形状可以是矩形盒状,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具有平面截面,该截面的宽度对应于货柜C的宽度并且其长度小于货舱17的入口,支撑件13被沿高度方向设置在上框架111和下框架112之间。在此,支撑件113连接单元体110a的每个方形角,并且突出组件120从每个支撑件113的下端部突出到向外方向。
单元体110a可以对应于下舱室引导件31的宽度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或更多个。
连接部件190的宽度对应于下舱室引导件31的宽度并且可以连接相邻的单元体110a之间。
当单元体110a与上述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的主体110的配置相同或相似时,连接部件190可以通过附接宽度单位的组件而被焊接到相邻单元体110a中的第一长轴框架111a,或者可以与两个面对的第一长轴框架111a构成为一个部件。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为了强化结构刚性,连接部件190的下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内部)可以配置有加强肋等强化结构,诸如纵向强化组件或横向增强组件。
另外,当单元体110a与上述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主体110的配置相同或相似时,连接部件190可以通过附接宽度单位的组件而被焊接到相邻单元体110a中的第一长轴框架111a,或者当从上部到下部向下看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的上表面时可以由单个板形成。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为了强化结构刚性,连接部件190和防水板153c的下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内部)可以配置有加强肋等强化结构,诸如纵向强化组件或横向增强组件。
在上述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中,主体110的上部和前侧和后侧以防水组件153密封,并且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中,单元体110a的上部和前侧和后侧也可以用防水组件153密封。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的防水组件153可以包括第一防水板153a、第二防水板153b及第三防水板153c,第一防水板153a被安装在每个单元体110a的上部,第二防水板153b被安装在每个单元体110a的前侧和后侧,其下端部分对应突出组件120的形状向外凸出并位于货舱17入口处的上甲板11上,第三防水板153c被沿每个单元体110a的上部两侧边缘安装在一定高度处,积聚在每个单元体110a的第一防水板153a上的水通过第三防水板153c被引导至每个单元体110a的第二防水板153b。当如此配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的防水组件153时,连接部件190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相邻的单元体110a的第一防水板153a之间的防水板。
连接部件190的防水板可以被单独设置以连接相邻的单元体110a的第一防水板153a之间,或者可以通过延伸第一防水板153a而一体地形成。
在上文中,虽然已经描述了第三防水板153c被沿每个单元体110a的上部两侧边缘安装在一定高度处,但是在单元体110a被沿宽度方向布置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时,它可以被形成在被布置在左侧的单元体110a的左上边缘和被布置在右侧的单元体110a的右上边缘。换句话说,第三防水板153c可以被沿主体的上部两侧边缘安装在一定高度处,主体通过沿宽度方向布置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单元体110a而形成。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凹槽195,引导凹槽195被形成为从连接部件190的两侧向内凹陷一定深度。
引导凹槽195可以被形成为可在下舱室引导件31或连接到下舱室引导件31且延伸一定长度到上甲板11的上部的上舱室引导件32中滑动,可以引导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的上升和下降。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可以进一步包括装配组件,用于固定被设置在上框架111的上表面并且被装载在上框架111上的货柜C。
装配组件可以与上述开放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或封闭式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a的装配组件相同或相似。
换句话说,装配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大货柜C的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用于固定小货柜C的第二装配组件142,其中第二装配组件142可共享第一装配组件141的至少一部分以固定小货柜C。
根据如上配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b通过由连接部件190连接沿宽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单元体110a而形成,其中单元体110a优选地被布置成奇数个,使得当由起重机CR运输时被设置在位于中央处的单元体110a中的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可以被用于吊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提供设置有上舱室引导件32的顶部平台20、20-1、20a、20b,由于货柜C可以被上舱室引导件32支撑和固定,可以省略现有的拉系系统(诸如拉系杆和拉系棒的紧固装置),因此可以减少材料成本以及拉系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另外,在货柜载具1操作期间,通过将货柜C直接支撑在上甲板11的上部,可以解决被装载的货柜C损坏或丢失的问题,另外,由于被设置在顶部平台20、20-1、20a、20b上的上舱室引导件32与被安装在横舱壁16上的下舱室引导件31分别相连,因此当装载和卸除货柜C时,可以连续装载和卸除而无需安装舱口盖或拉系工作等额外工作。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将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配置为可安装在货柜载具1的货舱17入口处,不仅在被安装在货舱17入口处的状态下有助于船体10的纵向强度,同时也将被装载在上甲板11上部的货柜C的装载载重传递给船体10,因此,可以包括从货舱17底部装载到上甲板11的上部的量在内积载十三层或更多层的大量货柜C。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配置为能够由起重机CR运输一个或更多个并自行积载,可以容易地处理以安装在货柜载具1的货舱17入口,方便储存在货柜载具1或陆地2上,并且易于运输车辆TR在陆地2上运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设置有强化框架130、第一板151和第二板152以及强化组件160的全部或一部分,所以可以确保能够支撑被装载在上部的货柜C的载重的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的上表面上设置对应于货柜C的角铸件的第一装配组件141和第二装配组件142,不仅可以安全固定被装载在上表面的货柜,还可以混合积载20英尺小货柜C和40英尺大货柜C。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顶部平台20、20-1、20a、20b形成为省略了拉系平台且上舱室引导件32和安装在横舱壁16上的下舱室引导件31彼此连接的舱室引导系统,与现有拉系平台相比,不仅宽度可以最小化,同时安装现有拉系平台的复杂结构可以被形成简单的结构,并且由于与安装有现有拉系平台的现有货柜载具相比,货舱17之间的上甲板11宽度可以最小化,因此,与相同规格的货柜载具1相比,可以确保设计灵活性(由于消除船体长度和其他拉系系统所导致的优化可能)或增加货柜C的运输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调整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的位置的位置调整组件40,可以将一个或更多个货柜堆叠协助装置100、100a、100b安装在货舱17内的任意位置,由此增加装载货柜C的灵活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突出到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船体延伸部件50,可以将货柜C附加地装载到船体延伸部件50中,不仅能够增加货柜C的装载量,同时通过使构成船体延伸部件50的外侧板12a部分向外侧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够降低上浪入侵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船体10的左侧和右侧的上甲板11的边缘处安装强化舱壁60来改善船体10的弯曲力矩。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干舷甲板19中设置排水口70以穿透双船体结构的侧板12到外部,在内底板13b的底部以固定的间隔设置用于支撑货柜C的支撑结构80,并且在底板13上设置排水系统90,可以容易地处理通过货柜载具1的货舱17入口引入的水,并且可以防止位于货舱17底部的货柜C被淹没在水中。
以上,虽然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这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施例的实质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实施例中未例示的各种组合或修改和应用是可能的。因此,与从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容易地推导出的修改和应用相关的技术内容应当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说明
1:货柜载具
2:陆地
10:船体
11:上甲板
11a:延伸甲板
12:侧板
12a:外侧板
12a1:悬垂外板
12a2:垂直外板
12b:内侧板
13:底板
13a:外底板
13b:内底板
14:船首
15:船尾
16:横舱壁
17:货舱
18:舱室
19:干舷甲板
20、20-1、20a、20b:顶部平台
21:垂直组件
21a:外垂直组件
21b:中间垂直组件
22:水平组件
23:倾斜组件
24:板组件
31:下舱室引导件
32:上舱室引导件
40:位置调整组件
41:固定止动件
42:滑动止动件
42a:导轨
43a、43b、43c:铰接止动件
50:船体延伸部件
60:强化舱壁
70:排水口
80:支撑结构
90:排水系统
91:舱底井
92:排水孔
93:管道
100、100a、100b:货柜堆叠协助装置
110、110a:主体
111:上框架
111a:第一长轴框架
111b:第一短轴框架
112:下框架
112a:第二长轴框架
112b:第二短轴框架
113:支撑件
120:突出组件
130:强化框架
131:第一水平加强肋
132:第二水平加强肋
133:第一垂直加强肋
141:第一装配组件
142:第二装配组件
151:第一板
152:第二板
153:防水组件
153a:第一防水板
153b:第二防水板
153c:第三防水板
160:强化组件
161:中间强化组件
162:第一强化组件
163:第二强化组件
170:耦接组件
171:第一耦接组件
172:第二耦接组件
180:积载组件
181:积载脚
182:第三装配组件
190:连接部件
195:引导凹槽
C:货柜
A:船舱
I:引擎壳
R:引擎室
CR:起重机
SR:吊具
TR:运输车辆
DL:吃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货柜载具,包括:
船体,由侧板、底板以及上甲板构成,所述侧板由外侧板及内侧板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底板由外底板及内底板形成双底部结构;
复数个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沿前后方向分隔;
下舱室引导件,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在所述横舱壁;
顶部平台,在所述上甲板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复数个货舱之间且延伸至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列;
上舱室引导件,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为一体,形成连续的货柜的引导路径;以及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应用到所述货舱,使得所述货柜装载到其上方;
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所述上舱室引导件引导而进入所述引导路径内,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安装于所述船体,以将装载到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方的所述货柜的载重传递给所述船体。
2.(删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作为拉系系统的固定装置的拉系眼、拉系环、拉系板、塞子和锥体中的至少一个追加配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最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顶部平台由复数个垂直组件和复数个水平组件的结合而成,
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配置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侧的所述上甲板上的外垂直组件以对应于小货柜或大货柜的宽度的间隔配置,
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配置在所述外垂直组件之间的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基于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宽度来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具有所述顶部平台和拉系平台混合设置的混合型平台,
所述顶部平台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所述复数列且应用设置了所述上舱室引导件的舱室引导系统;
所述拉系平台配置在所述复数列中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列的左右侧的一部分区间,以紧固固定所述货柜。
6.(删除)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每个所述上舱室引导件被配置在每个所述外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以及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且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上升和下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排水口,在干舷甲板上将所述双船体结构的所述侧板向外部贯穿形成,使得水从码头被排放到外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排水系统,被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用以将通过所述货舱的入口渗入的水排放到外部;
所述排水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横舱壁的左右侧的下端部在所述内底板的下方形成为盒形的舱底井中,收集通过形成在所述内底板的排水孔进入的水,并将收集到所述舱底井中的水通过管道的排水管排入引擎室的舱底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位置调整组件,其沿水平方向配置在所述货舱内部的复数个舱室中的每一个舱室的相邻的所述下舱室引导件之间,且被安装在沿隔开所述货舱的所述横舱壁的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包含:
主体,其左右宽度对应于所述货柜的左右宽度,前后长度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前后长度;
支撑件,其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以及
突出组件,其从所述主体或所述支撑件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
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在安装所述突出组件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突出组件穿过的凹槽;
所述位置调整组件穿过形成在所述上甲板的所述凹槽来安装被下降到所述货舱内部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支撑结构,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上,以向上间隔地支撑所述货柜;
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与最下层的所述货柜之间形成流道,以使流入所述货舱的异物流动。
13.一种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是设置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装载和卸除货柜的方法,
所述货柜载具包括:
船体,由侧板、底板以及上甲板构成,所述侧板由外侧板及内侧板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底板由外底板及内底板形成双底部结构;
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
下舱室引导件,以固定的间隔设置在所述横舱壁;
上舱室引导件,设置在所述上甲板的上部;以及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应用到所述货舱,使得货柜装载到其上方;
所述上舱室引导件与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为一体,形成连续的货柜的引导路径;
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包括:
主体,其左右宽度对应于所述货柜的左右宽度,前后长度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前后长度;以及
突出组件,其从所述主体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
装载所述货柜的方法包含:
通过使用起重机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下降,以使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所述上舱室引导件引导进入所述引导路径内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的步骤;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操作,完成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装载所述货柜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在使用所述起重机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在被储存在陆地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货舱,或者在被储存在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货舱。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所述货柜载具还包含:
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个;
在运输到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储存的情况下,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积载和储存在所述侧板上部的所述上甲板上沿前后方向面对的所述顶部平台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还包括连接彼此相邻配置的两个或更多个所述主体的耦接组件;
所述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起重机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并联的状态下运输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上升,以使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所述上舱室引导件引导从所述引导路径内拉出,从而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操作,且将移除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卸除到陆地或者运输到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储存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
18.(删除)
19.一种货柜载具,其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装载和卸除所述货柜,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或者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移除。

Claims (19)

1.一种货柜载具,包括:
船体,由侧板、底板以及上甲板构成,所述侧板由外侧板及内侧板形成双船体结构,所述底板由外底板及内底板形成双底部结构;
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
下舱室引导件,在所述横舱壁的侧面以固定的间隔设置;
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列;以及
上舱室引导件,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而构成为一体,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上舱室引导件被安装到所述顶部平台的最上部,或是被安装成低于或高于最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作为拉系系统的固定装置的拉系眼、拉系环、拉系板、塞子和锥体中的至少一个追加配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最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顶部平台由复数个垂直组件和复数个水平组件的结合而成,
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侧的所述上甲板上分别被配置两个的外垂直组件以对应于小货柜或大货柜的宽度的间隔配置,
在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中,配置在所述外垂直组件之间的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以对应于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宽度的两倍的间隔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顶部平台还包括复数个倾斜组件,所述复数个倾斜组件被安装以减少施加到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水平组件的载重,
所述复数个倾斜组件以从在所述船体的左右侧的所述上甲板上分别被配置两个的所述外垂直组件各自的下端部和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垂直组件的下端部到所述船体的中心方向向上倾斜的方式安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顶部平台还包括复数个板组件,所述复数个板组件被安装以减少施加到所述复数个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水平组件的载重,
所述复数个板组件分别被安装在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与每个所述外垂直组件相邻的一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被配置在所述船体的中心部的两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上舱室引导件被配置在所述外垂直组件、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和所述复数个中间垂直组件中的每一个中间垂直组件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小货柜或所述大货柜的上升和下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排水口,在干舷甲板上将所述双船体结构的所述侧板向外部贯穿形成,使得水从码头被排放到外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排水系统,被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用以将通过所述货舱的入口渗入的水排放到外部;
所述排水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横舱壁的左右侧的下端部在所述内底板的下方形成为盒形的舱底井中,收集通过形成在所述内底板的排水孔进入的水,并将收集到所述舱底井中的水通过管道的排水管排入引擎室的舱底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应用到至少一个所述货舱,使得具有至少一种或更多种规格的货柜装载到其上方;以及
位置调整组件,其沿水平方向配置在所述货舱内部的复数个舱室中的每一个舱室的相邻的所述下舱室引导件之间,且被安装在沿隔开所述货舱的所述横舱壁的垂直方向的任意位置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位置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货柜载具,其中,
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包含:
框架,其宽度和长度为所述货柜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且具有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平面截面;
支撑件,其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以及
突出组件,其从所述框架或所述支撑件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
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在安装所述突出组件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突出组件穿过的凹槽;
所述位置调整组件穿过形成在所述上甲板的所述凹槽来安装被下降到所述货舱内部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柜载具,还包括:
支撑结构,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上,以向上间隔地支撑所述货柜;
所述支撑结构在所述货舱的底面与最下层的所述货柜之间形成流道,以使流入所述货舱的异物流动。
13.一种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是货柜载具装载和卸除所述货柜的方法,所述货柜载具通过将包括框架、支撑件以及突出组件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应用到至少一个货舱以装载所述货柜,所述框架的宽度和长度为所述货柜的宽度和长度的1至n倍(n是自然数),且具有小于所述货舱的入口的平面截面,所述支撑件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框架,所述突出组件从所述框架或所述支撑件沿向外方向突出,以便能够被安装在所述货舱的任意位置;所述方法包含:
通过使用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上甲板的操作,利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覆盖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步骤;
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上部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
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的操作,打开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卸除被装载在所述货舱内部的所述货柜的操作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在使用所述起重机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在被储存在陆地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货舱,或者在被储存在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到所述货柜载具的所述货舱;
在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的操作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卸除到陆地或者运输到所述上甲板的任意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所述货柜载具包含:
船体,由所述上甲板、侧板和底板构成外观;
货舱,在所述船体的内部被横舱壁分隔;
下舱室引导件,在所述横舱壁的侧面以固定的间隔设置;
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个;以及
上舱室引导件,与每个所述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
在打开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步骤中,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被积载和储存在所述上甲板上沿前后方向面对的所述顶部平台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在通过使用所述起重机执行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操作,完成将所述货柜装载在所述货舱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使用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起重机在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并联的状态下运输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在使用所述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步骤中,
并联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数量为奇数个,以在使用所述起重机运输时对准重心,且通过将附接到所述起重机的吊具连接到奇数个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中位于中心的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以在运输期间对准重心。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其中,
所述货柜载具包含:
船体,由所述上甲板、侧板和底板构成外观;
顶部平台,其被安装成延伸至所述货舱之间的所述上甲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且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复数个;以及
上舱室引导件,与所述货舱内的每个下舱室引导件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顶部平台的两侧;
在使用所述耦接组件并联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状态下,所述上舱室引导件使用所述起重机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所述上甲板,或者,所述上舱室引导件在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时插入到并联的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之间的间隙以引导上升和下降。
19.一种货柜载具,其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装载和卸除所述货柜,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安装在所述货舱的入口的上甲板,或者将所述货柜堆叠协助装置从所述货舱的入口移除。
CN202280037652.5A 2021-11-11 2022-10-28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Pending CN117377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54917 2021-11-11
KR10-2022-0050402 2022-04-22
KR10-2022-0079037 2022-06-28
KR1020220079037A KR102530019B1 (ko) 2021-11-11 2022-06-28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PCT/KR2022/016757 WO2023085668A1 (ko) 2021-11-11 2022-10-28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613A true CN117377613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7652.5A Pending CN117377613A (zh) 2021-11-11 2022-10-28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76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43285A (en) Container ship
KR100664915B1 (ko) 화물선
CN117222577A (zh)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CN117377613A (zh) 货柜堆叠协助装置、具有货柜堆叠协助装置的货柜载具及货柜装载和卸除方法
EP4316973A1 (en) Auxiliary container loading apparatus, container carrier comprising same, and container unloading method
KR102530035B1 (ko)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WO2017064449A1 (en) Vehicle shipping crate and method of loading vehicles into a ship
KR20240002141A (ko) 컨테이너 적재 보조장치, 이를 구비한 컨테이너 운반선 및 컨테이너 하역방법
JP5148834B2 (ja) オープンバルカー型貨物船
JPS5826231Y2 (ja) モジュ−ル運搬船
CN117120331A (zh) 货柜运输船
KR20160026998A (ko) 탱커 건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