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6958A - 卧式冷柜 - Google Patents
卧式冷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66958A CN117366958A CN202311102349.1A CN202311102349A CN117366958A CN 117366958 A CN117366958 A CN 117366958A CN 202311102349 A CN202311102349 A CN 202311102349A CN 117366958 A CN117366958 A CN 117366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eturn
- air outlet
- evaporato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7—Evaporator fan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卧式冷柜,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箱壳及内胆,该内胆嵌设于该箱壳中,该内胆包括底板、台阶部及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分别连接该底板与该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第一内胆壁;风道板,其设置于该第二侧壁上,该风道板与该第一内胆壁之间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其中,蒸发器设置于该蒸发器腔室中;蒸发器为垂直式布置,该垂直式布置是指该蒸发器的翅片与流经该蒸发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风道板设置于台阶部的第二侧壁上,风道板与内胆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垂直式布置”于蒸发器腔室中,有利于提高卧式冷柜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卧式冷柜是一种保持恒定低温的制冷设备,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用于低温保藏食物或其他物品的电器,广泛应用于商业、家用领域。
目前,依据卧式冷柜的制冷原理一般分为直冷卧式冷柜以及风冷卧式冷柜,其中,直冷卧式冰柜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箱内结霜问题,而风冷卧式冷柜因具有无霜的优势,被用户所青睐。在风冷卧式冷柜中,通过冷空气吹入冷柜内部,以对存放在冷柜内的物品制冷,但是,由于冷空气比重较大,易在冷柜底部聚集,这样,使冷柜内底部温度低,顶部温度高,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影响存放物品的品质。
此外,现有的风冷卧式冷柜沿着宽度方向或者横向方向的前、后侧壁较长,而卧式冷柜的长度方向或者纵向方向左、右侧壁较短,风道的送风口或者回风口往往设置于上述左、右侧壁上,使得送风距离较长,因而不易送风到卧式冷柜箱腔对面,若是回风口及回风口设置在卧式冷柜的同一侧壁上,则卧式冷柜箱腔中间部分风量较小,易造成箱腔内各区域温度不均匀。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卧式风冷冷柜,克服了现有的卧式冷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冷柜,通过改变风口的位置、内胆中风循环的方式,使卧式冷柜具有更均匀的温度分布、内胆上方的玻璃门体不易结露。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冷柜,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箱壳及内胆,该内胆嵌设于该箱壳中,该内胆包括底板、台阶部及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分别连接该底板与该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第一内胆壁;风道板,其设置于该第二侧壁上,该风道板与该第一内胆壁之间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其中,蒸发器设置于该蒸发器腔室中;蒸发器为垂直式布置,该垂直式布置是指该蒸发器的翅片与流经该蒸发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蒸发器中设置至少一挡板,该至少一挡板与流经该蒸发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挡板上设置固定孔,该固定孔用于固定位于该蒸发器下方的加热管。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挡板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该蒸发器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端部,该第二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的中间,该第三端部设置于第二端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内胆包括相对设置第二内胆壁与第三内胆壁,该第一端部靠近该第三内胆壁,该第二端部靠近该第二内胆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蒸发器风机组,该蒸发器风机组设置于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内胆壁之间,且该蒸发器风机组设置于该第二侧壁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端部高于该第一端部,使得该蒸发器形成的化霜水自该第二端部朝向该第一端部流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出风道槽,该出风道槽设置于该第二内胆壁与箱壳之间,该出风道槽包括第一上通道槽、第一下通道槽及第一T型连接部,该第一T型连接部的第一竖直通道槽连通该第一上通道槽与第一下通道槽,该第一T型连接部的第一水平通道槽连通该第一竖直通道槽与出风道连接孔,其中,该出风道连接孔设置于该第二内胆壁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回风道槽,该回风道槽设置于该第三内胆壁与箱壳之间,该回风道槽包括第二上通道槽、第二下通道槽及第二T型连接部,该第二T型连接部的第二竖直通道槽连通该第二上通道槽与第二下通道槽,该第二T型连接部的第二水平通道槽连通该第二竖直通道槽与回风道连接孔,其中,该回风道连接孔设置于该第三内胆壁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内胆具有容置部,该底板朝向该容置部弯折形成该台阶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风道板包括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与该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该第二盖板与该第一内胆壁平行且相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风道板设置于台阶部的第二侧壁上,风道板与内胆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垂直式布置”于蒸发器腔室中,有利于提高卧式冷柜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在蒸发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来使得进入蒸发器腔室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改变,空气在流经蒸发器时与蒸发器的接触更充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蒸发器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2D为图2C中虚线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2E为图2D中设置于蒸发器中的挡板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蒸发器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图2D为图2C中虚线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2E为图2D中设置于蒸发器中的挡板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1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包括箱壳10及嵌设于箱壳10的容置空间11中的内胆20,内胆20具有容置部21、底板22、台阶部23及第一内胆壁24,其中,台阶部23分别连接底板22及第一内胆壁24,较佳的,底板22朝向容置部21中弯折形成台阶部23,台阶部23例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231及第二侧壁232,第一侧壁231垂直连接底板22,第二侧壁232平行于底板22且垂直连接内胆20的第一内胆壁24。本实施例中,台阶部23为直角结构,且第一侧壁231垂直底板22,第二侧壁23垂直第一内胆壁24,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台阶部23可以是非直角结构,例如第一侧壁与底板之间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且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直角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第二侧壁与第一内胆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此外,台阶部还可以是弧形结构。
进一步,风道板30设置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上,且风道板30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40设置于上述蒸发器腔室中。其中,蒸发器40固定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上。
如图1A及图1B所示,蒸发器40包括多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翅片43及穿设于多片翅片43中的盘管44,其中,蒸发器40为“垂直式布置”,“垂直式布置”是指当空气沿着箭头F所示的流通方向流经蒸发器40时,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于蒸发器40中的翅片43。进一步,蒸发器40采用“垂直式布置”的结构,使用数量较少但长度较长的盘管44穿设于多个翅片43中,相对于蒸发器“水平式布置”的结构使用数量较多单长度较小的盘管穿设于多个翅片中,在实际的制备工艺上“垂直式布置”更容易被生产,且蒸发器的工作效率更高。
继续参照图1A,内胆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内胆壁25与第三内胆壁26,第二内胆壁25及第三内胆壁26分别自底板22相对的两个侧边向上沿,第一内胆壁24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二内胆壁25及第三内胆壁26。
第二内胆壁25上设置多组出风口及出风道连接孔253,多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51及第二出风口252,第一出风口251靠近第二内胆壁25的上边缘,第二出风口252位于第二内胆壁25的中间或者中间偏下,第二内胆壁25的上边缘远离底板22。第一出风口251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开孔2511,第二出风口252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开孔2521,第一出风开孔2511及第二出风开孔2521分别贯穿第二内胆壁25,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2511及第二出风开孔2521分别沿着第二内胆壁25依次横向排列。对应于多组出风口,第二内胆壁25朝向容置部21的一侧设置多组出风盖板,多组出风盖板包括第一出风盖板255与第二出风盖板256,第一出风盖板255与第一出风口251相对应,第二出风盖板256与第二出风口252相对应;其中,第一出风盖板255对应于第一出风开孔2511的区域设置第一出风微结构2551,第二出风盖板256对应于第二出风开孔2521的区域设置第二出风微结构2561,第一出风微结构2551与第二出风微结构2561例如为微孔结构、出风格栅等,其用于调节第一出风开孔2511及第二出风开孔2561的出风量及出风方向。较佳的,第一出风微结构2551与第二出风微结构2561分别为微孔结构,微孔结构贯穿对应的出风盖板(第一出风盖板255或第二出风盖板256),且微孔结构自对应的出风盖板外侧表面斜向向上延伸并贯穿至对应的出风盖板内侧表面,其中,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相对,外侧表面面对第三内胆壁26,内侧表面面对第二内胆壁25。上述微孔结构在对应的出风盖板中斜向向上延伸,使得自微孔结构中送出的空气朝向内胆20的底部流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盖板255与第二出风盖板256可通过焊接、卡扣或者螺丝锁固等方式结合于第二内胆壁25上,但不以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盖板与第二出风盖板例如与内胆的第二内胆壁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出风盖板与第二出风盖板对应于第一出风开孔及第二出风开孔的区域,可通过镂空处理形成第一出风微结构与第二出风微结构。第一出风微结构与第二出风微结构例如是微孔结构、出风格栅等。
此外,出风道连接孔253设置于第二内胆壁25靠近第一内胆壁24的区域,且出风道连接孔253位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的上方,其中,出风道连接孔253连通蒸发器腔室。
第三内胆壁26上设置多组回风口及回风道连接孔263,多组回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261及第二回风口262,第一回风口261靠近第三内胆壁26的上边缘,第二回风口262位于第三内胆壁26的中间或者中间偏下,第三内胆壁26的上边缘远离底板22。第一回风口261具有多个第一回风开孔2611,第二回风口262具有多个第二回风开孔2621,第一回风开孔2611及第二回风开孔2621分别贯穿第三内胆壁26,且多个第一回风开孔2611及第二回风开孔2621分别沿着第三内胆壁26依次横向排列。对应于多组回风口,第三内胆壁26朝向容置部21的一侧设置多组回风盖板,多组回风盖板包括第一回风盖板265与第二回风盖板266,第一回风盖板265与第一回风口261相对应,第二回风盖板266与第二回风口262相对应;其中,第一回风盖板265对应于第一回风开孔2611的区域设置第一回风微结构2651,第二回风盖板266对应于第二回风开孔2621的区域设置第二回风微结构2661,第一回风微结构2651与第二回风微结构2661例如为微孔结构、回风格栅等,其用于调节第一回风开孔2611及第二回风开孔2661的回风量及回风方向。较佳的,第一回风微结构2651与第二回风微结构2661分别为回风格栅。
本实施例中,第一回风盖板265与第二回风盖板266可通过焊接、卡扣或者螺丝锁固等方式结合于第三内胆壁26上,但不以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回风盖板与第二回风盖板例如与内胆的第二内胆壁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回风盖板与第二回风盖板对应于第一回风开孔及第二回风开孔的区域,可通过镂空处理形成第一回风微结构与第二回风微结构。第一回风微结构与第二回风微结构例如是回风格栅等。
此外,回风道连接孔263设置于第三内胆壁26靠近第一内胆壁24的区域,且回风道连接孔263位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的上方,其中,回风道连接孔263连通蒸发器腔室。
若卧式冷柜100的内胆20中放置食品筐(未图示),依据食品筐的尺寸及放置位置,设置第一出风口251高于食品筐的上边沿,第二出风口252低于食品筐的下边沿;相似的,第一回风口261高于食品筐的上边沿;第二回风口262低于食品筐的下边沿。
继续参照图1A、图2A至图2C,风道板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31和第二盖板32,其中,第一盖板31与第二侧壁232平行且相对,第二盖板32与第一内胆壁24平行且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垂直连接,即,风道板30也为直角结构。
蒸发器40为“垂直式布置”,蒸发器4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其中,第一端部41靠近第三内胆壁26,第二端部42靠近第二内胆壁25。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第二端部42与第二内胆壁25之间。蒸发器风机组50的出风侧对应于出风道连接孔243,蒸发器40的第一端部41对应于回风道连接孔253。
进一步,卧式冷柜100还包括出风道槽254及回风道槽264,出风道槽254设置内胆20的第二内胆壁25与箱壳10之间,回风道槽264设置于内胆20的第三内胆壁26与箱壳10之间。箱壳10与内胆20之间填充发泡层60,发泡层60用于固定出风道槽254及回风道槽264,其中,将出风道槽254与回风道槽264隐藏于箱壳10与内胆20之间,不占用内胆20的容置部的容积,使得卧式冷柜更加美观,内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出风道槽254用以连通第一出风口251、第二出风口252及出风道连接孔253;回风道槽264用以连通第一回风口261、第二回风口262及回风道连接孔263;其中,出风道槽254与第二内胆壁25之间的空气通道为出风道,回风道槽264与第三内胆壁26之间的空气通道为回风道。
参照图2C至图2D,蒸发器40位于整个蒸发器腔室中间区域,蒸发器40中还设置至少一个挡板,至少一个挡板与翅片43相平行,至少一个挡板例如包括第一挡板45、第二挡板46及第三挡板47,第一挡板45位于蒸发器40的第一端部41,第二挡板46位于蒸发器40的中间,第三挡板47位于蒸发器40的第二端部42;其中,第一至第三挡板47用以改变蒸发器腔室中空气流通的方向。具体来讲,蒸发器风机组50工作时,蒸发器风机组50的吸风侧面对蒸发器40,因此,蒸发器风机组50吸入的空气首先经过蒸发器40,由于第一挡板45平行于翅片43,空气以图1B中箭头F所示的流通方向进入蒸发器腔室,上述空气在遇到第一挡板45后朝向蒸发器腔室的上部流通,被上部的第一盖板31阻挡沿着多个翅片43之间的间隙朝向蒸发器腔室的下部继续流通并穿过蒸发器40中间的第二挡板46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之间的间隙;部分上述空气被第二挡板46和第三挡板47之间的多个翅片43阻挡,经由前述多个翅片43之间的间隙朝向蒸发器腔室的上部继续流通,并穿过第三档板47而被蒸发器风机组40所吸入。其中,设置第一至第三挡板45、46、47用以改变被吸入的空气在蒸发器40中流通路径,使得上述空气流通的路径延长,便于蒸发器40对空气的充分处理,提高空气的处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40中的至少一挡板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并不以上述第一挡板45及第三挡板47为限。即,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可增加或者减少蒸发器中挡板的数量,也可在蒸发器的其他区域。
上述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为风道板30的第一盖板31与蒸发器40的上侧之间区域,上述蒸发器腔室的下部为蒸发器40的下侧与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之间的区域。
此外,蒸发器40中第一挡板45至第三挡板47例如具有相似的结构。在实际制备中,第一挡板45至第三挡板47可以是分别由多片翅片43彼此叠至形成厚度较厚翅片结构;当然也可以是采用与翅片43相似的材料制成的厚度较大的板片结构。其中,第一挡板45至第三挡板47的下边缘分别设置固定孔451(461、471),固定孔451(461、471)分别用于固定蒸发器40下方的加热管。加热管用于提供热量融化蒸发器40中的结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发器40靠近蒸发器风机组50的第二端部42高于蒸发器40远离蒸发器风机50的第一端部41,以便于蒸发器40产生的化霜水的排出至蒸发器腔室外。其中,蒸发器40与第二侧壁232之间设置接水盒(未图示),接水盒用以接收上述化霜水。接水盒设置于蒸发器40与第二侧壁232之间,且接水盒具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蒸发器腔室的外部相通。
进一步,为了隔绝蒸发器40与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传递,蒸发器40的上侧与第一盖板31之间可设置顶部保温层(未图示),蒸发器40的下侧的接水盒与第二侧壁232之间设底部保温层(未图示),顶部保温层与底部保温层还可实现支撑蒸发器40的功能。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卧式冷柜100中的风循环,包括送风和回风,蒸发器风机组50开始工作后,自其面对蒸发器40的一侧吸入空气,并自其面对出风道连接孔253的一侧送出空气,送出的空气自出风道连接孔253中进入出风道至第一出风口251及第二出风口252,经第一出风盖板255及第二出风盖盖板256上的出风微结构中进入内胆20中;内胆20中的空气经第一回风盖板265及第二回风盖板266上的回风微结构,进入第一回风口261及第二回风口262,再经回风道流通,并经回风道连接孔263进入蒸发器腔室中,经蒸发器40的至少一挡板和多片翅片43的导流,使得上述回风的空气自蒸发器40的第一端部41朝向第二端部42流通,在被蒸发器40重新处理后被蒸发器风机组50继续吸入,而继续参与循环。
本实施例中,卧式冷柜100的第一内胆壁24至第四内胆壁27围绕底板22设置,第一内胆壁24至第四内胆壁27及底板22之间的空间为容置部21。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内胆壁24位于使用者的右侧,第四内胆壁27位于使用者的左侧,第二内胆壁25远离使用者一侧视作卧式冷柜的背侧,第三内胆壁26靠近使用者一侧视作卧式冷柜的前侧,因此,上述风循环可视作背侧出风、前侧回风的循环。
此外,第二内胆壁25与第三内胆壁26为卧式冷柜100横向延伸的侧壁,第一内胆壁24与第四内胆壁27为卧式冷柜100纵向延伸的侧壁,换言之,底板22包括一对长边与一对短边,第二内胆壁25与第三内胆壁26分别设置于一对长边上,第一内胆壁24与第四内胆壁27分别设置一对短边上。其中,由于内胆20的底板22弯折形成台阶部23,因此,第二内胆壁25及三内胆壁26的最大长度分别大于第一内胆壁24与第四内胆壁27的长度。即,上述在卧式冷柜100的横向延伸的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出风口和回风口,使得送风距离缩短,有利于内胆20中各区域的温度均衡。
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卧式冷柜,风道板设置于台阶部的第二侧壁上,风道板与内胆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垂直式布置”于蒸发器腔室中,有利于提高卧式冷柜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在蒸发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来使得进入蒸发器腔室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改变,空气在流经蒸发器时与蒸发器的接触更充分。
图3A至图3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图3A至图3D中与图1A至图2E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另赘述。
如图3A至图3D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供卧式冷柜2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与卧式冷柜100的区别在于,蒸发器40’“水平式布置”于蒸发器腔室中。
如图3D所示,蒸发器40’包括多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翅片43’及穿设于多片翅片43’中的盘管44’,其中,蒸发器40’为“水平式布置”,“水平式布置”是指当空气沿着箭头F所示的流通方向流经蒸发器40’时,空气的流通方向平行于蒸发器40’中的翅片43’;即,空气可直接通过蒸发器40’中多片翅片43’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蒸发器40’为“水平式布置”,未设置用以改变空气流通方向的挡板。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4A至图4C中与图1A至图2E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另赘述。
如图4A至图4C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卧式冷柜3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与卧式冷柜100的区别在于,1)蒸发器40’“水平式布置”于蒸发器腔室中;2)出风道槽254’与回风道槽264’的结构不同;3)出风开孔与回风开孔的结构不同。
结合图3D,卧式冷柜300中,蒸发器40’包括多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翅片43’及穿设于多片翅片43’中的盘管44’,其中,蒸发器40’为“水平式布置”,“水平式布置”是指当空气沿着箭头F所示的流通方向流经蒸发器40’时,空气的流通方向平行于蒸发器40’中的翅片43’;即,空气可直接通过蒸发器40’中多片翅片43’之间的间隙。进一步,蒸发器40’为“水平式布置”,未设置用以改变空气流通方向的挡板。
继续参照图4A,出风道槽254’包括第一T型连接部2541,第一T型连接部2541包括第一水平通道槽和第一竖直通道槽,第一水平通道槽连通出风道连接口253(如图1A所示)与第一竖直通道槽,第一竖直通道槽连通出风道槽254’的第一上通道槽与第一下通道槽,第一上通道槽对应第一出风口251(如图1A所示),第一下通道槽对应第二出风口252(如图1A所示),其中,第一出风口251包括第一出风开孔2511’,第一出风开孔2511’为一长条形开孔,长条形开孔贯穿第二内胆壁25。其中,第一T型连接部2541使得蒸发器风机组50送出的空气自出风道连接孔253中首先进入第一水平通道槽中,经与其连通的第一竖直通道槽分流而分别进入第一上通道槽与第一下通道槽中。第一上通道槽靠近第一内胆壁25(如图1A所示)的上边缘,第一下通道槽靠近第一内胆壁25的下边缘。
继续参照图4B,回风道槽264’包括第二T型连接部2641,第二T型连接部2641包括第二水平通道槽和第二竖直通道槽,第二水平通道槽连通回风道连接口263(如图1A所示)与第二竖直通道槽,第二竖直通道槽连通回风道槽264’的第二上通道槽与第二下通道槽,第二上通道槽对应第一回风口261(如图1A所示),第二下通道槽对应第二回风口262(如图1A所示),其中,第一回风口261包括第二回风开孔2611’,第二回风口262包括第二回风开孔2621’,第二回风开孔2611’及第二回风开孔2621’分别为一长条形开孔,长条形开孔贯穿第二内胆壁26。其中,第二T型连接部2641使得第一回风口261及第二回风口262中回风的空气分别自第二上侧通道槽及第二下侧通道槽中进入第二竖直通道槽中,再经第二水平风道槽进入回风道连接孔263(如图1A所示)中进入蒸发器腔室中。第二上通道槽靠近第二内胆壁26(如图1A所示)的上边缘,第二下通道槽靠近第二内胆壁26的下边缘。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出风道槽和回风道槽的结构,其中蒸发器风机组吹出的空气或者吸入的空气能够在上述T型连接部中缓冲,通过延长空气流通的路径,可使得出风和回风更加均匀,且亦可降低卧式冷柜工作时的出风噪音。与卧式冷柜100相似的,卧式冷柜300的蒸发器4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其中,第一端部41’靠近第三内胆壁26,第二端部42’靠近第二内胆壁25。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第二端部42与第二内胆壁25之间。其中,蒸发器40’靠近蒸发器风机组50的第二端部42’高于蒸发器40远离蒸发器风机50的第一端部41’,以便于蒸发器40’产生的化霜水的排出至蒸发器腔室外。其中,蒸发器40’与第二侧壁232之间设置接水盒(未图示),接水盒用以接收上述化霜水。接水盒设置于蒸发器40’与第二侧壁232之间,且接水盒具有排水口,排水口与蒸发器腔室的外部相通。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5A至图5C中与图1A至图2E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另赘述。
如图5A至图5C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4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中,卧式冷柜400与卧式冷柜100的区别在于:1)位于蒸发器腔室中的蒸发器80可采用“水平式布置”或者“垂直式布置”;2)多组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且多组出风口包括的出风开孔的设计不同;3)多组回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4)由于多组出风口和多组回风口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的风循环。
卧式冷柜400中内胆20的底板22弯折形成台阶部23,台阶部23包括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台阶部23分别连接底板22与第一内胆壁24;风道板设置于第二侧壁232上,风道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侧壁232相对,第二盖板32与第一内胆壁24相对;其中,风道板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80设置于蒸发腔室中。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蒸发器80上方,或者说,蒸发器风机组50位于第一盖板31与蒸发器80之间;蒸发器风机组50邻近卧式冷柜40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多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411、第二出风口413及第三出风口415,其中,第一出风口411设置于第二内胆壁25上,第二出风口413设置风道板的第二盖板32上,第三出风口415设置于第二内胆壁26上。较佳的,第一出风口411靠近第二内胆壁25的上边缘设置,第二出风口413设置于第二盖板32的中间,第三出风口415设置于第三内胆壁26的中间。
第一出风口411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开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横向延伸排列,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一出风开孔的宽度W沿着第一方向依次增大,定义第一方向为第一内胆壁24朝向第四内胆壁27延伸的方向;同样的,第三出风口415包括多个第三出风开孔,多个第三出风开孔横向延伸排列,且多个第三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三出风开孔的宽度W沿着第二方向依次增大,定义第二方向为第一内胆壁24朝向第四内胆壁27延伸的方向。较佳的,每一第一出风开孔的高度相同,以每一第一出风开孔为矩形为例,则多个第一出风开孔的面积沿着第一方向逐渐增大;相似的,每一第二出风开孔的高度相同,以每一第二出风开孔为矩形为例,则多个第二出风开孔的面积沿着第二方向逐渐增大。
此外,第二出风口413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开孔,多个第二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二出风开孔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高度,使得每一第二出风开孔的面积相同。
对应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出风口411、413、415,第一出风道槽412设置于第二内胆壁25与箱壳10之间,第一出风道槽412与第二内胆壁25之间的空间流通空间作为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槽414设置于蒸发器腔室中,且位于蒸发器80与第二盖板32之间,第二出风道槽414与第二盖板32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作为第二出风道;第三出风道槽416设置于第三内胆壁26与箱壳之间,第三出风道槽416与第三内胆壁26之间的空气流通空间为第三出风道;其中,第二内胆壁25上设置第一出风道连接孔(未图示),第三内胆壁26上设置第二出风道连接孔(未图示),第二出风道的两端分别经由第一出风道连接孔与第二出风道连接孔而连通第一出风道与第三出风道,即,经由蒸发器风机组50送出的空气首先进入第二出风道中,再经由上述第一出风道连接孔与第二出风道连接孔而分别进入第一风道与第三风道中。其中,部分空气在进入第三风道的过程中,经由第二出风口413分流而进入内胆20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风道槽414面对蒸发器80一侧设置固定块51,固定块51位于蒸发器80的上方,蒸发器80的上方靠近第一盖板31,其中,蒸发器风机组50固定于固定块51上。较佳的,蒸发器风机组50例如为离心风机。
继续参照图5A至图5C,多组回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421及第二回风口423,第一回风口421设置于底板22靠近第四内胆壁27的边缘,第二回风口423设置于台阶部23的第一侧壁231靠近底板22的边缘。其中,第一回风口421及第二回风口423可与第一出风口411(或者第三出风口415)相似,包括多个开孔,且多个开孔依序纵向排列,多个开孔中每一开孔的宽度(或者面积)沿着第三方向依序增大或者减小,定义第三方向为自第二内胆壁25朝向第三内胆壁26延伸的方向,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回风口421及第二回风口423也可以长条形开孔。
对应于第一回风口421及第二回风口423,分别设置第一回风道槽422与第二回风道槽424,其中,第一回风道槽422位于底板22与箱壳20的底部之间,第二回风道槽424位于箱壳10的底部的弯折隔板与台阶部23之间,第二回风道槽424的形状与台阶部23的形状相似,即,第二回风道槽424包括水平风道槽4242与竖直风道槽4241,竖直风道槽4241分别连通第一回风道槽422与水平风道槽4242。第一回风道槽422与底板22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槽424与台阶部23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二回风道。
第二侧壁232对应于蒸发器腔室的区域设置回风道连接孔(未图示),第二回风道分别连通回风道连接孔与第一回风道,使得自第一回风口421和第二回风口422进入第一回风道与第二回风道中的空气,经上述回风道连接孔进入蒸发器腔室中。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出风道实质上位于蒸发器腔室中,为了避免回风与出风之间出现干扰,仅第二风道的上部与蒸发器风机组50之间连通,且第二风道的下部或者第二出风道槽414与第二侧壁232之间不存在间隙,使得经过第二风道的回风不会进入第二出风道中。第二风道的上部靠近第一盖板31,第二风道的下部靠近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换言之,设置于蒸发器腔室中的第二风道槽414实质上将整个蒸发器腔室分隔为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左侧空间作为第二出风道使用,右侧空间作为蒸发器80的收纳空间,且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仅在蒸发器腔室的上部设置蒸发器风机组50的区域进行连通。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为靠近第一盖板31的区域。
卧式冷柜400中的风循环包括出风和回风,蒸发器风机组50开始工作,吸入蒸发器80一侧空气,将上述空气自蒸发器风机组80自另一侧送出,进入第二出风道中,部分经第二出风口413进入内胆20中以及部分经第一出风道连接孔及第二出风道连接孔分别进入第一出风道和第三风道中,再经由对应的第一出风口411及第三出风口415中进入内胆20中;内胆20中的空气,自第一回风口421及第二回风口423中分别进入第一回风道和第二回风道中,经回风道连接孔进入蒸发器腔室中的第二出风道槽414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
卧式冷柜400中的风循环调整了多组出风口及多组回风口的位置,构成了内胆三面出风以及内胆底部与台阶部靠近底板处回风的循环模式,减少了出风和回风死角,使得内胆中各区域具有均匀的温度。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6A至图6C中与图1A至图2E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另赘述。
如图6A至图6C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5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中,卧式冷柜500与卧式冷柜100的区别在于:1)位于蒸发器腔室中的蒸发器80可采用“水平式布置”或者“垂直式布置”;2)多组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3)多组回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4)由于多组出风口和多组回风口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的风循环。
卧式冷柜500中内胆20的底板22弯折形成台阶部23,台阶部23包括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台阶部23分别连接底板22与第一内胆壁24;风道板设置于第二侧壁232上,风道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侧壁232相对,第二盖板32与第一内胆壁24相对;其中,风道板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80设置于蒸发腔室中。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蒸发器80上方,或者说,蒸发器风机组50位于第一盖板31与蒸发器80之间蒸发器风机组50邻近卧式冷柜50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多组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第一出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分别设置于风道板的第二盖板32上。较佳的,第一出风口511靠近第二盖板32的上边缘设置,第二出风口512设置于第二盖板32的中间,其中,第二盖板32的上边缘靠近第一盖板31。
第一出风口511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开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沿着第二盖板32纵向延伸排列,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一出风开孔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高度,使得每一第一出风开孔的面积相同。相似的,第二出风口512包括多个第二出风开孔,多个第二出风开孔沿着第二盖板32纵向延伸排列,多个第二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二出风开孔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高度,使得每一第二出风开孔的面积相同。
对应于上述第一出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第一出风道槽513设置于蒸发器腔室中,且第一出风道槽513位于蒸发器80与第二盖板32之间。第一出风道槽513与第二盖板32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一出风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道槽513面对蒸发器80一侧设置固定块51,固定块51位于蒸发器80的上方,蒸发器80的上方靠近第一盖板31,其中,蒸发器风机组50固定于固定块51上。较佳的,蒸发器风机组50例如为离心风机。
继续参照图6A至图6C,多组回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521、第二回风口523以及第三回风口525,第一回风口521设置于第四内胆壁27的上边缘,第二回风口523设置于底板22靠近第四内胆壁27的边缘,第三回风口525设置于台阶部23的第一侧壁231靠近底板22的边缘。
对应于第一回风口521、第二回风口523及第三回风口525分别设置第一回风道槽522、第二回风道槽524及第三回风道槽526,其中,第一回风道槽522位于第四内胆壁27与箱壳10之间;第二回风道槽524位于底板22与箱壳10的底部之间;第三回风道槽526位于箱壳10的底部的弯折隔板与台阶部23之间,第三回风道槽526的形状与台阶部23的形状相似,即,第三回风道槽526包括水平风道槽5262与竖直风道槽5261,竖直风道槽5261分别连通第二回风道槽524与水平风道槽5262。第一回风道槽522与第四内胆壁27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槽524与底板22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二回风道,第三回风道槽526与台阶部23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三回风道。
第二侧壁232对应于蒸发器腔室的区域设置回风道连接孔(未图示),第三回风道分别连通回风道连接孔与第二回风道,使得自第一回风口521、第二回风口523及第三回风口525进入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及第三回风道中的空气,经上述回风道连接孔进入蒸发器腔室中。
进一步,第二盖板32上第一出风口511与第四内胆壁27上第一回风口521相对,其中,第一出风口511距离底板22的垂直距离等于第一回风口521距离底板22的垂直距离,即,第一出风口511与第一回风口521等高设置;相似的,第二盖板32上第二出风口512与第四内胆壁27上的第四回风口521’相对,其中,第二出风口512距离底板22的垂直距离等于第四回风口521’距离底板22的垂直距离,即,第二出风口512与第四回风口521’等高设置。第回出风道槽521’设置与第四内胆壁27与箱壳10之间,第四出风道槽521’与第四内胆壁27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四回风道槽。上述这种将出风口与回风口等高设置于卧式冷柜内胆的上部,可在出风口与回风口之间形成风幕,进而在卧式冷柜的上部形成风幕,可阻止外部的热量自冷柜箱体(箱壳、内胆及发泡层的总成)顶部的玻璃门体中进入内胆中,保证了内胆中各区域的温度均衡。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出风道实质上位于蒸发器腔室中,为了避免回风与出风之间出现干扰,仅第一风道的上部与蒸发器风机组50之间连通,且第一风道的下部或者第一出风道槽513的底部与第二侧壁232之间不存在间隙,使得经过第三回风道的回风不会进入第一出风道中。第一出风道的上部靠近第一盖板31,第一出风道的下部靠近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换言之,设置于蒸发器腔室中的第一风道槽513实质上将整个蒸发器腔室分隔为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左侧空间作为第一出风道使用,右侧空间作为蒸发器80的收纳空间,且左侧空间与右侧空间仅在蒸发器腔室的上部设置蒸发器风机组50的区域进行连通。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为靠近第一盖板31的区域。
卧式冷柜500中的风循环包括出风和回风,蒸发器风机组50开始工作,吸入蒸发器80一侧空气,将上述空气自蒸发器风机组50另一侧送出,进入第一出风道中,分别经第一出风口511与第二出风口513进入内胆20中;内胆20中的空气,自第一回风口521、第二回风口523、第三回风口525及第四回风口521’中分别进入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第三回风道及第四回风道中,经回风道连接孔进入蒸发器腔室中的第一出风道槽513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自蒸发器80朝向蒸发器风机组50流通。
卧式冷柜500中的风循环调整了多组出风口及多组回风口的位置,其中,出风口与回风口等高设置于内胆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且位于内胆的上部,空气自出风口朝向回风口流通的过程中,在卧式冷柜的上部形成风幕,可阻止外部热量自卧式冷柜顶部的玻璃门体中进入,有益于维持内胆中各区域温度均匀。
图7A至图7C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于不同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7A至图7C中与图1A至图2E相同标号代表了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不另赘述。
如图7A至图7C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的卧式冷柜600,特别是一种风冷式卧式冷柜,其中,卧式冷柜600与卧式冷柜100的区别在于:1)位于蒸发器腔室中的蒸发器80可采用“水平式布置”或者“垂直式布置”;2)蒸发器风机组50的设置位置不同;3)多组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4)多组回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同;5)由于多组出风口和多组回风口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的风循环。
卧式冷柜600中内胆20的底板22弯折形成台阶部23,台阶部23包括第一侧壁231与第二侧壁232,台阶部23分别连接底板22与第一内胆壁24;风道板设置于第二侧壁232上,风道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第一盖板31与第二侧壁232相对,第二盖板32与第一内胆壁24相对;其中,风道板与第一内胆壁24之间的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蒸发器80设置于蒸发腔室中。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第二侧壁232上,且位于第二盖板32远离第一内胆壁24的一侧。换言之,蒸发器80设置第二盖板32的第一侧,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于第二盖板32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第一侧朝向第一内胆壁。
于一实施方式中,风道板还包括延伸盖板,延伸盖板位于第二盖板32的第二侧,其中延伸盖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盖板33与第四盖板34,第三盖板33分别连接第二盖板32与第四盖板34(或者,第三盖板33位于第二盖板32与第四盖板34),其中,第四盖板34与第二盖板32平行且相对,第三盖板33与第二侧壁232平行且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31至第四盖板34可一体成型。延伸盖板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空间用以收纳蒸发器风机组80。
多排第一出风口611设置内胆20的底板22上,多排第一出风口611沿着底板22的纵向方向依序排列;每排第一出风口611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开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沿着底板22的横向方向排列,且于底板22的横向方向上,多个第一出风开孔中每一第一出风开孔的宽度或者面积逐渐增大。
对应于上述多排第一出风口611,多排第一出风道槽612设置底板22与箱壳10的底部之间。多排第一出风道槽612与底板22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多排第一出风道。其中,多排第一出风道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道之间可设置连接部,藉由连接部使得多排第一出风道彼此相通。
本实施例中,由于蒸发器风机组50设置第二侧壁232上,为使得第一出风道与蒸发器风机组50相连通,还包括第二出风道槽613,第二出风道槽613设置于第一侧壁231与箱壳10底部的弯折隔板之间;第二出风道槽613与第一侧壁231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上述多排第一风道及蒸发器风机组50;即,蒸发器风机组50送出的空气首先进入第二风道中,再进入多排第一风道中,经底板22上多排第一出风口611进入内胆20中。
其中,将多排第一出风口设置于内胆20的底板22上,构成内胆20底部出风,可减少风吹到卧式冷柜600顶部的玻璃门体上,进而降低玻璃门体凝露风险。
继续参照图7A至图7C,多组回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621、第二回风口622以及第三回风口624,第一回风口621设置于第一盖板31上,第二回风口622设置第二内胆壁25的上边缘,第三回风口624设置于第三内胆壁26的上边缘。
对应于第二回风口622及第三回风口624分别设置第一回风道槽623及第二回风道槽625,其中,第一回风道槽623位于第二内胆壁25与箱壳10之间;第二回风道槽625位于第三内胆壁26与箱壳10之间。第一回风道槽623与第二内胆壁25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槽625与第三内胆壁26之间的空气流通通道为第二回风道。
第二内胆壁25上设置第一回风道连接孔(未图示),第三内胆壁26上设置第二回风道连接孔(未图示),其中,第一回风道连接孔连通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与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连接孔连通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与第二回风道。
为了实现对自第一回风道连接孔及第二回风道连接孔回风至蒸发器腔室上部的空气的导流,第一盖板31与蒸发器80之间设置导流隔板31’,导流隔板31’与第一盖板31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三回风道,导流隔板31’对应于蒸发器80的上方设置至少一回风孔,至少一回风孔使得上述回风的空气流向蒸发器80,并自蒸发器80的上方朝向蒸发器80的下方流通。蒸发器80的上方靠近第一盖板31,蒸发器80的下方靠近台阶部23的第二侧壁232。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流隔板31’位于蒸发器腔室的上部,且导流隔板31’实质上将蒸发腔室分隔成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上部空间作为第三回风道,下部空间作为蒸发器80的收纳空间,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通过导流隔板31’上的多个回风孔而相互连通。
卧式冷柜600中的风循环包括出风和回风,蒸发器风机组50开始工作,吸入蒸发器80一侧空气,将上述空气自蒸发器风机组50另一侧送出,自第二风道进入第一出风道中,分别经多组第一出风口611进入内胆20中;内胆20中的空气,自第一回风口621、第二回风口622及第三回风口624中分别进入第一回风道、第二回风道及第三回风道中,经导流隔板31’上的多个回风孔进入蒸发器腔室中的下部空间,并自蒸发器80的上方朝向蒸发器80的下方流通,被蒸发器风机组50吸入。
卧式冷柜600中的风循环调整了多组出风口及多组回风口的位置,其中,内胆的底板上设置出风口,内胆壁及风道板靠近卧式冷柜的顶部出设置回风口,可减少风吹到卧式冷柜600顶部的玻璃门体上,进而降低玻璃门体凝露风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卧式冷柜,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箱壳及内胆,该内胆嵌设于该箱壳中,其特征在于,
该内胆包括底板、台阶部及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分别连接该底板与该第一内胆壁,该台阶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连接于该第一内胆壁;
风道板,其设置于该第二侧壁上,该风道板与该第一内胆壁之间空间构成蒸发器腔室;
所述卧式冷柜还包括分别设置于该蒸发器腔室中的蒸发器、蒸发器风机组;该蒸发器的翅片与流经该蒸发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垂直;
该蒸发器中设置至少一挡板,该至少一个挡板与前述翅片平行设置;
该至少一挡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相邻的挡板中,其中一挡板与蒸发器腔室的一内侧壁连接,与另一相对内侧壁之间形成空气流通路径,另一挡板与前述另一相对内侧壁连接,与前述一内侧壁之间间隔形成空气流通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
该第一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端部,该第二挡板设置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的中间,该第三挡板设置于第二端部;
该风道板包括与该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
其中,该蒸发器风机组吸入的空气在遇到第一挡板后朝向该蒸发器腔室的上部流通,被上部的第一盖板阻挡沿着多个翅片之间的间隙朝向蒸发器腔室的下部继续流通并穿过第二挡板与第二侧壁之间的间隙;部分上述空气被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的多个翅片阻挡,经由前述多个翅片之间的间隙朝向蒸发器腔室的上部继续流通,并穿过第三档板而被蒸发器风机组所吸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挡板上设置固定孔,该固定孔用于固定位于该蒸发器下方的加热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内胆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内胆壁与第三内胆壁,第一内胆壁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第二内胆壁及第三内胆壁,第二内胆壁上设置多组出风口及出风道连接孔;第三内胆壁上设置多组回风口及回风道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蒸发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
所述蒸发器风机组设置于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二内胆壁之间;
该蒸发器风机组的出风侧对应于所述出风道连接孔,该第一端部对应于所述回风道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高于该第一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蒸发器与该第二侧壁之间的接水盒;
其中,该接水盒具有与蒸发器腔室的外部相通的排水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该风道板包括与该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
所述卧式冷柜还包括设置于该蒸发器的上侧与该第一盖板之间的顶部保温层、设置于该接水盒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底部保温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靠近第二内胆壁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内胆壁的中间或者中间偏下;
所述第一回风口靠近所述第三内胆壁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三内胆壁的中间或者中间偏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内胆壁朝向容置部的一侧的多组出风盖板,多组出风盖板包括第一出风盖板与第二出风盖板,第一出风盖板与第一出风口相对应,第二出风盖板与第二出风口相对应;
其中,第一出风盖板对应于第一出风开孔的区域设置第一出风微结构,第二出风盖板对应于第二出风开孔的区域设置第二出风微结构,第一出风微结构与第二出风微结构为在对应的出风盖板中斜向向上延伸微孔结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内胆壁朝向容置部的一侧多组回风盖板,多组回风盖板包括第一回风盖板与第二回风盖板,第一回风盖板与第一回风口相对应,第二回风盖板与第二回风口相对应;
其中,第一回风盖板对应于第一回风开孔的区域设置第一回风微结构,第二回风盖板对应于第二回风开孔的区域设置第二回风微结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开孔,所述第二出风口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开孔,第一出风开孔及第二出风开孔分别贯穿第二内胆壁,且多个第一出风开孔及第二出风开孔分别沿着第二内胆壁依次横向排列;
所述第一回风口具有多个第一回风开孔,所述第二回风口具有多个第二回风开孔,所述第一回风开孔及第二回风开孔分别贯穿第三内胆壁,且多个所述第一回风开孔及所述第二回风开孔分别沿着所述第三内胆壁依次横向排列。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冷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中的食品筐,第一出风口高于食品筐的上边沿,第二出风口低于食品筐的下边沿;
第一回风口高于食品筐的上边沿;第二回风口低于食品筐的下边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102349.1A CN117366958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83457.4A CN111351281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CN202311102349.1A CN117366958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3457.4A Division CN111351281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66958A true CN117366958A (zh) | 2024-01-09 |
Family
ID=7119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102349.1A Pending CN117366958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CN201811583457.4A Pending CN111351281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CN202311102356.1A Pending CN117366959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3457.4A Pending CN111351281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CN202311102356.1A Pending CN117366959A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卧式冷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7366958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46754B (zh) * | 2017-06-22 | 2019-09-20 |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卧式冷柜 |
CN207922650U (zh) * | 2017-11-24 | 2018-09-28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 侧面送回风式冷柜 |
CN108826738B (zh) * | 2018-08-01 | 2023-11-10 | 安徽欧瑞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型热水机组 |
CN112984918A (zh) * | 2021-04-15 | 2021-06-18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利于化霜、排水结构的制冷模块的冰箱 |
-
2018
- 2018-12-24 CN CN202311102349.1A patent/CN117366958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2-24 CN CN201811583457.4A patent/CN111351281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2-24 CN CN202311102356.1A patent/CN11736695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51281A (zh) | 2020-06-30 |
CN117366959A (zh) | 2024-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54750B (zh) | 风冷卧式冷柜 | |
CN113154749B (zh) | 风冷卧式冷柜 | |
CN210220346U (zh) | 蒸发器位于储物间室横向侧壁内的冰箱 | |
CN209893746U (zh) | 具有分隔件的冰箱 | |
WO2020173338A1 (zh) | 回风口形成于箱体两侧壁的冰箱 | |
CN111351282B (zh) | 卧式冷柜 | |
CN111351287B (zh) | 卧式冷柜 | |
CN111351283B (zh) | 卧式冷柜 | |
CN111351284B (zh) | 卧式冷柜 | |
CN113154751B (zh) | 风冷卧式冷柜 | |
CN117366958A (zh) | 卧式冷柜 | |
EP4006458B1 (en) |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 |
CN111609620B (zh) | 具有两段式蒸发器的冰箱 | |
KR20110136917A (ko) | 냉장고 | |
CN111947374B (zh) | 冰箱 | |
CN212778124U (zh) | 相对侧壁设置回风口和送风风道的冰箱 | |
JP3394499B2 (ja) | 冷蔵庫 | |
CN116447789A (zh) | 制冷设备 | |
CN115682550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2413965A (zh) | 风冷卧式冷柜 | |
KR20120077255A (ko) | 쇼 케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