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6662A -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6662A
CN117366662A CN202311321825.9A CN202311321825A CN117366662A CN 117366662 A CN117366662 A CN 117366662A CN 202311321825 A CN202311321825 A CN 202311321825A CN 117366662 A CN117366662 A CN 117366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id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tation
impedance
ac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1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雅然
宋子旭
吕晶
刘金全
刘海洋
由世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eiyang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eiyang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eiyang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eiyang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1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6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6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6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4Flow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4Sensors
    • F24D2220/046Pressur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利用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基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本发明可实现准备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实际阻抗的值。

Description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连接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的重要枢纽,通过换热设备(如板式换热器)实现一次网和二次网之间的热量传递。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站相当于一个热力学节点,将一次侧的热水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其温度降低后供给二次侧,从而满足热用户的需求,其运行情况对于整个集中供热系统的能耗水平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一次侧有供水以及回水,供水水路上有压力表,电动调节阀,温度计,流量计,一次侧回水水路上有温度计以及压力表;二次侧有对应的供水管路以及回水管路,二次侧的供水管路上有压力表,温度计以及流量计,二次侧的回水管路上有压力表以及温度计,并连接循环泵,且通过补水泵与水箱连接能实现向回水管中补水。
然而,由于集中供热系统通常覆盖面积较广,且呈现出时变性、热惯性、时滞性、非线性和强耦合性等特征,导致换热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力、热力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换热站运行模式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而不能根据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即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也难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换热站的运行状态还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天气、采暖季节、热负荷等,使得换热站的运行状态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因此如何识别和发现换热站存在的运行问题并改善,成为降低供热能耗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工业自控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监测更为便利,通过在换热站内一、二次侧安装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及各种控制设备,使其具备对整个换热站一、二次侧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系统关键数据采集、上传的能力。然而采集大量监测数据后,如何在线辨识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热力特性,或是如何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比如供回水温度、流量、压力等,实现对换热站水力热力特性的实时辨识和监测,以帮助热力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换热站的水力热力特性,提高其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是必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利用所述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基于定义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阻抗。
其中,所述换热站一次侧阻抗,通过以下式计算:
式中,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 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
其中,所述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拟合函数值通过以下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计算得到:
式中,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表示 阀门可调比,表示板式换热器阻抗,表示阀门实际流通能力。
其中,所述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 平方差和,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 际值。
其中,所述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时,包括步骤:
改写为
其中,
假设有n组换热站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的数据,则用如下方程组表示:
改写为:
将上式看作关于变量的函数,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求解极小值的问题,求解 当的值最小时,对应的值作为最优解,将等式两边分别对求偏导数,并令其等 于0:
求解得到,根据,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 阻抗。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一次侧阻抗实际值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定义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特性参数回归获得模块,用于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实际值的总 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 器阻抗。
本发明通过对换热站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立换热站水力特性参数辨识模型,以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为输入变量,以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等为输出变量,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求解未知参数,从而达到精确辨识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参数的目的,可以进一步结合识别出的水力特性参数,对系统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帮助运维人员提高换热站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果,最终实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站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参数包括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和 板式换热器阻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换热站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建立换热站水力特性参数辨识模型,以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为输入变量,基于最小二乘法回归求解系统的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两个未知参数。
所述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是,给定一组数据点,找到一个函数或曲线,使得该函数在这些数据点上的误差平方和最小,即通过寻找最优的参数值使得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尽可能小。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 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该目标参数中的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 阀阀门开度通过一次供水管以及回水管上的压力表,流量计以对电动调节阀的实时监测 获得,参考图1所示,阀门可调比为电动调节阀的自身参数,通过其说明书可获得。
2、基于获取的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 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1);
将多组换热站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带入公式(1) 计算得到多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3、定义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
(2);
表示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表示阀门可调比,表示阀门实际流通能力,表 示板式换热器阻抗,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利用上述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将多组换热站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 器阻抗初始值数据带入公式(2)计算得到多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4、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并使其最小化:
(3);
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 际值;
在获得总平方差和,并使其最小化后,基于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 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
具体来说,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描述:
为了方便表示,将公式(2)改写为如下形式:
其中,
假设有n组换热站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 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数据,则可用如下方程组表示:
则公式(3)可改写为
最小二乘法就是求解当的最小值,因为误差函数的值最小时,对应的 值为最优解,因此将上式看作关于变量的函数,将该问题转化为一个求解极小值的 问题,将等式两边分别对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
求解得到,并根据,进一步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 板式换热器阻抗
本发明通过建立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参数辨识模型,对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等实际工况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到更准确的水力特性参数,可以为后续的换热系统优化和调整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方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 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一次侧阻抗实际值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定义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 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 数值
特性参数回归获得模块,用于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实际值的总 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 力、板式换热器阻抗。
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装置,其一次侧阻抗实际值计算模块以及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模块的计算,以及特性参数回归获得模块的回归处理过程,请参阅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次侧阻抗实际值计算、及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以及特性参数回归的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利用所述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基于定义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通过以下式计算:
式中,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通过以下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计算得到:
式中,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表示阀门可调比,/>表示板式换热器阻抗,/>表示阀门实际流通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采用下式计算:
表示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表示第/>组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实际阻抗时,包括步骤:
改写为/>,其中,/>,/>,/>
设有n组换热站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的数据,则用如下方程组表示:
改写为/>
将上式看作关于/>变量的函数,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求解极小值的问题,求解当的值最小时,对应的/>值作为最优解,将等式两边分别对/>、/>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
求解得到、/>,根据/>,/>,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
6.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计算用的目标参数,包括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电动调节阀阀门开度、阀门可调比;
一次侧阻抗实际值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一次侧供水压力、一次侧回水压力、一次侧流量,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实际值;
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定义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给定阀门实际流通能力初始值、板式换热器阻抗初始值,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
特性参数回归获得模块,用于计算换热站一次侧阻抗拟合函数值与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和,并使总平方差和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阀门实际流通能力、板式换热器阻抗。
CN202311321825.9A 2023-10-13 2023-10-13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366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825.9A CN117366662A (zh) 2023-10-13 2023-10-13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825.9A CN117366662A (zh) 2023-10-13 2023-10-13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6662A true CN117366662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1825.9A Pending CN117366662A (zh) 2023-10-13 2023-10-13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666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14595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 components
CN105221933A (zh) * 2015-08-24 2016-01-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阻力辨识的管网泄漏检测方法
CN110513767A (zh) * 2019-09-25 2019-11-29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热力站阻力特性的热网水力平衡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1396986A (zh) * 2020-03-26 2020-07-10 河南理工大学 基于阻抗的集中供热管网静态水力平衡人工调节方法
CN114263974A (zh) * 2021-12-09 2022-04-01 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调节阀的集中供热系统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143516A (zh) * 2021-03-29 2022-10-04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枝状供热管网一次网的平衡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1671783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供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14595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 components
CN105221933A (zh) * 2015-08-24 2016-01-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阻力辨识的管网泄漏检测方法
CN110513767A (zh) * 2019-09-25 2019-11-29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热力站阻力特性的热网水力平衡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1396986A (zh) * 2020-03-26 2020-07-10 河南理工大学 基于阻抗的集中供热管网静态水力平衡人工调节方法
CN115143516A (zh) * 2021-03-29 2022-10-04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枝状供热管网一次网的平衡调节方法和系统
CN114263974A (zh) * 2021-12-09 2022-04-01 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调节阀的集中供热系统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717839A (zh) * 2023-08-10 2023-09-08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供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6986B (zh) 信息物理融合的二级管网变流量水力平衡调控方法及系统
WO2019200662A1 (zh) 电-热-气综合能源系统的稳定评估与静态控制方法
CN102541015B (zh) 一种能效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529719B (zh)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风速融合的风电功率预测的方法
CN106647329B (zh) 一种供热管网等效建模方法
WO2021174749A1 (zh) 一种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操作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749999B (zh) 装配湿式冷却塔的汽轮发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运行精确指导系统
CN202471131U (zh) 对电厂凝汽器性能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
CN102174994A (zh) 城市供水管网事故爆管在线定位系统
CN102338568A (zh) 基于清洁系数指标的电厂凝汽器性能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3375221B (zh) 一种供热系统网源协同调节方法
WO2021062749A1 (zh) 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23210B (zh)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升降温过程预测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36510A (zh)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换热器网络能效评价方法
CN11404869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和水力模型的漏损定位方法
CN114065450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集中供暖系统的调度优化方法
CN113486950B (zh) 一种智能管网漏水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2818589B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供热系统优化方法
Liu et al. A smart and transparent district heating mode based on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CN113849943A (zh) 一种耦合压力先验信息的供水管网节点需水量校核方法
CN111412391B (zh) 一种管网泄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366662A (zh) 换热站一次侧水力特性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065249A (zh) 一种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6611706A (zh) 基于多能源主体的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
CN111611674A (zh) 一种供热系统仿真运行工况可视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