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5114A -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5114A
CN117365114A CN202311573126.3A CN202311573126A CN117365114A CN 117365114 A CN117365114 A CN 117365114A CN 202311573126 A CN202311573126 A CN 202311573126A CN 117365114 A CN117365114 A CN 117365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tructional column
pouring
column
concrete
re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31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兆申
魏振
王威
谢益龙
蔡江南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IXTH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31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51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5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5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 E04G21/04Devices for both conveying and distribu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4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concrete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permanent form elements,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or external reinforcement, e.g. metal cov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包括:步骤一,安装预留管,将预留管安装在主体结构模板上的浇筑位置处。步骤二,形成预留洞,对主体结构模板浇筑混凝土,取出预留管后在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步骤三,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步骤四,浇筑构造柱,从预留洞向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构造柱。本发明通过从预留洞直接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有效解决了构造柱顶部与板底、梁底无法浇筑密实,柱头出现漏筋、蜂窝、麻面等问题,提升了构造柱的质量;同时也保证构造柱能一次成型,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为整个施工过程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钢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称为构造柱。
而传统的构造柱施工方法是从构造柱上口的侧面支设喇叭口向内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本身收缩的特性,构造柱顶部与梁或板底部无法浇筑密实;同时因传统构造柱施工方法无法对构造柱柱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从而造成构造柱柱头产生漏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解决传统的构造柱施工方法会造成构造柱顶部与梁或板底部无法浇筑密实的问题,同时解决无法对构造柱柱头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从而造成构造柱柱头产生漏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包括:步骤一,安装预留管,在主体结构模板上标注出构造柱的浇筑位置,将预留管安装在所述浇筑位置处;步骤二,形成预留洞,对所述主体结构模板内除所述预留管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取出所述预留管后在所述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步骤三,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所述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所述预留洞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所述构造柱钢筋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之间,在所述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所述构造柱模板封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步骤四,浇筑构造柱,从所述预留洞向所述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所述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所述构造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留管的高度高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预留管安装之前,在所述预留管外壁刷隔离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构造柱钢筋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绑扎在所述纵向主筋上,所述箍筋在所述构造柱柱顶、柱脚处进行加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步骤一前,安装所述主体结构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二中,取出所述预留管后,对所述主体结构模板进行拆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五,浇筑所述构造柱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构造柱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六,使用细石混凝土对所述预留洞进行填充,所述细石混凝土的顶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相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墙体位于所述构造柱钢筋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呈凹凸交错的马牙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顶板和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包括:步骤一,安装预留管,在主体结构模板上标注出构造柱的浇筑位置,将预留管安装在浇筑位置处。步骤二,形成预留洞,对主体结构模板内除预留管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取出预留管后在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步骤三,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预留洞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构造柱钢筋位于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在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构造柱模板封闭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步骤四,浇筑构造柱,从预留洞向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构造柱。本发明通过从预留洞直接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有效解决了构造柱顶部与板底、梁底无法浇筑密实,柱头出现漏筋、蜂窝、麻面等问题,提升了构造柱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构造柱能一次成型,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为整个施工过程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安装预留管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形成预留洞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浇筑构造柱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中浇筑构造柱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构造柱浇筑方法包括:
步骤一S1,安装预留管,在主体结构模板上标注出构造柱的浇筑位置,将预留管安装在浇筑位置处。
步骤二S2,形成预留洞,对主体结构模板内除预留管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取出预留管后在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
步骤三S3,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预留洞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构造柱钢筋位于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在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构造柱模板封闭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
步骤四S4,浇筑构造柱,从预留洞向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构造柱。
步骤五S5,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构造柱模板。
步骤六S6,使用细石混凝土对预留洞进行填充,细石混凝土的顶部与主体结构的上表面相平齐。
本发明所提供的构造柱浇筑方法,通过从预留洞直接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有效解决了构造柱的顶部与板底、梁底无法浇筑密实,柱头出现漏筋、蜂窝、麻面等问题,提升了构造柱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构造柱能一次成型,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为整个施工过程节约了成本。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构造柱浇筑方法作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7,包括: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主体结构1包括顶板11和梁12。顶板11的高度为120mm,梁12的高度为400mm、宽度为200mm。
在步骤一S1前,在主体结构1施工开始阶段,根据建筑图纸安装主体结构模板2。
步骤一S1,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安装预留管4,在主体结构模板2上标注出构造柱3的浇筑位置21,将预留管4安装在浇筑位置21处。
其中,主体结构模板2安装后,主体结构1的钢筋绑扎前,根据建筑图纸,使用油墨线在主体结构模板2上准确标注出构造柱3的浇筑位置21。
进一步的,准备预留管4。在本实施例中,预留管4为PVC管,PVC是(Polyvinylchlorid)的简称,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加入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的一种材料。预留管4的内径为50mm;预留管4的高度高于图3中主体结构1的上表面,具体的,预留管4的高度高于主体结构1上表面20mm,即顶板11内预留管4的高度为140mm,梁12内预留管4的高度为420mm。预留管4的高度高于主体结构1的上表面,有利于主体结构1的混凝土6浇筑完成后,预留管4顺利取出并能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预留管4准备完成后,在预留管4的外壁刷上一层隔离剂,使得主体结构1的混凝土6浇筑完成后,预留管4更容易从中取出,且不对其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将刷过隔离剂的预留管4安装在浇筑位置21处。
步骤二S2,结合图2、图3所示,形成预留洞13,对主体结构模板2内除预留管4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6,形成主体结构1,取出预留管4后在主体结构1内形成预留洞13。
其中,预留管4安装完成后,对主体结构模板2内除预留管4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6,形成主体结构1。
混凝土6达到设计要求拆模强度后,取出混凝土6内的预留管4,并对主体结构模板2进行拆除。预留管4取出后在主体结构1内部形成预留洞13,预留洞13的直径和预留管4的外径相同,为50mm。
步骤三S3,结合图4、图5,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35,在主体结构1的下方砌筑墙体5,在预留洞13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33,构造柱钢筋33位于相邻的两个墙体5的端面51之间,在墙体5的墙面52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34,构造柱模板34封闭相邻的两个墙体5的端面51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35。
其中,二次结构施工阶段,在主体结构1的下方砌筑墙体5。在本实施例中,墙体5为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5;墙体5位于构造柱钢筋33的左右两侧,两个墙体5的端面51呈凹凸交错的马牙状511,马牙状511的墙体5能够让墙体5和构造柱3结合得更好、更加牢固,增强墙体5的抗震性。
进一步的,在图4中顶板11和图5中梁12的预留洞13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33。构造柱钢筋33包括纵向主筋331和箍筋332,多根纵向主筋331相互平行且垂直于顶板11或梁12设置,多根箍筋332绑扎在纵向主筋331上,且在纵向主筋331上由上至下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箍筋332按要求在构造柱3柱顶、柱脚各500mm范围内进行箍筋332加固,使得构造柱钢筋33整体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在墙体5的墙面52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34。在本实施例中,构造柱模板34为木模版,并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构造柱模板34封闭相邻的两个墙体5的端面51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35。形成的构造柱浇筑空间35,其顶部尺寸为200mm×200mm。
步骤四S4,结合图4至图7,浇筑构造柱3,从预留洞13向构造柱浇筑空间35浇筑混凝土6,由混凝土6和构造柱钢筋33共同构成构造柱3。
其中,由混凝土6和构造柱钢筋33构成的构造柱3,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构造柱3的设置部位一般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
混凝土6直接从预留洞13浇筑,能使构造柱3的浇捣密实,使得构造柱3顶部与图6中顶板11板底、图7中梁12底浇筑更加密实,使柱头无法出现漏筋、蜂窝、麻面等问题,提升了构造柱3的质量。同时也保证构造柱3能一次成型,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为整个施工过程节约了成本。
步骤五S5,如图6、图7所示,浇筑构造柱3的混凝土6凝固后,拆除构造柱模板34。
其中,构造柱3的混凝土6浇筑完成后,关于构造柱3的施工也完成,待混凝土6达到拆模强度后,将构造柱模板34进行拆除,并重复利用。
步骤六S6,结合图6、图7,使用细石混凝土61对预留洞13进行填充,细石混凝土61的顶部与主体结构1的上表面相平齐。
其中,构造柱模板34拆除完成后,采用比主体结构1的混凝土6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61填实预留洞13,所填充的细石混凝土61的顶部要与主体结构1的上表面相平齐,使整体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
细石混凝土61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好耐久性、强防水性、施工简单和环保等多种优点,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6,细石混凝土61具有更高的密实度和更好的耐久性。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包括:步骤一、安装预留管,在主体结构模板上标注出构造柱的浇筑位置,将预留管安装在浇筑位置处。步骤二、形成预留洞,对主体结构模板内除预留管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取出预留管后在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步骤三、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预留洞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构造柱钢筋位于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在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构造柱模板封闭相邻的两个墙体的端面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步骤四、浇筑构造柱,从预留洞向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构造柱。本发明通过从预留洞直接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有效解决了构造柱顶部与板底、梁底无法浇筑密实,柱头出现漏筋、蜂窝、麻面等问题,提升了构造柱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构造柱能一次成型,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为整个施工过程节约了成本。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安装预留管,在主体结构模板上标注出构造柱的浇筑位置,将预留管安装在所述浇筑位置处;
步骤二,形成预留洞,对所述主体结构模板内除所述预留管之外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主体结构,取出所述预留管后在所述主体结构内形成预留洞;
步骤三,营建构造柱浇筑空间,在所述主体结构的下方砌筑墙体,在所述预留洞下方沿垂直方向绑扎构造柱钢筋,所述构造柱钢筋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之间,在所述墙体的墙面的两侧支设构造柱模板,所述构造柱模板封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构造柱浇筑空间;
步骤四,浇筑构造柱,从所述预留洞向所述构造柱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由混凝土和所述构造柱钢筋共同构成所述构造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的高度高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预留管安装之前,在所述预留管外壁刷隔离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构造柱钢筋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所述箍筋绑扎在所述纵向主筋上,所述箍筋在所述构造柱柱顶、柱脚处进行加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步骤一前,安装所述主体结构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取出所述预留管后,对所述主体结构模板进行拆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五,浇筑所述构造柱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所述构造柱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使用细石混凝土对所述预留洞进行填充,所述细石混凝土的顶部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相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墙体位于所述构造柱钢筋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墙体的端面呈凹凸交错的马牙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柱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包括顶板和梁。
CN202311573126.3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Pending CN1173651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126.3A CN11736511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3126.3A CN11736511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5114A true CN117365114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4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3126.3A Pending CN117365114A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511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8561B2 (en) Modular construction m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oncrete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PL173230B1 (pl) Element budowlany
US7596918B2 (en) Build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wal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wall using the apparatus
JP2769936B2 (ja) 地下躯体工事における梁、スラブの構築工法
CN110130934B (zh) 具有箱型顶板结构的城市隧道分岔口的施工方法
KR102197994B1 (ko) 빔 보강 데크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17365114A (zh) 一种构造柱浇筑方法
JP7290389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構築装置
CN214696850U (zh) 一种房屋纵横墙交界处构造柱施工用钢模板
US1053646A (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N113738157A (zh) 建筑物后浇带两侧临时支撑及用该支撑施工构造柱的方法
CN111424883A (zh) 预应力现浇清水混凝土斜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4170955B2 (ja) 残存型枠並びにソイルコンクリートを使用した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JP2008291543A (ja) 内部にソイルコンクリートを使用した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JPH06299789A (ja) トンネル覆工用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ンネル構築方法
CN1769624B (zh) 一种砼填充用空心管
CN217601854U (zh) 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
CN217353542U (zh) 一种用于pec结构梁柱节点后浇筑段的支模体系
CN212248840U (zh) 一种便于排空的现浇混凝土芯模
JPH03228921A (ja) コンクリート基礎工事の施工方法
CN210858089U (zh) 一种砖混结构中新增墙体与原墙体的加固结构
CN209975867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结构
KR101962709B1 (ko) 트랜치가 형성된 합성 데크 슬래브 시공 방법
JP4319775B2 (ja) 耐震補強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S603593B2 (ja) 多層コンクリ−ト構造物の施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