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5325A -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 Google Patents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5325A
CN117355325A CN202280029275.0A CN202280029275A CN117355325A CN 117355325 A CN117355325 A CN 117355325A CN 202280029275 A CN202280029275 A CN 202280029275A CN 117355325 A CN117355325 A CN 117355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araginase
dose
administered
recombinant
human su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92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R·崔
T·林
J·西尔维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filed Critical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55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5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3Enzymes; Proenzym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6Hydrolases (3)
    • A61K38/50Hydrolases (3) acting on carbon-nitrogen bonds, other than peptide bonds (3.5), e.g. asparagin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 A61K47/6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oxyalkylene oligomer, polymer or dendrimer, e.g. PEG, PPG, PEO or polyglyc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5/00Hydrolases acting on carbon-nitrogen bonds, other than peptide bonds (3.5)
    • C12Y305/01Hydrolases acting on carbon-nitrogen bonds, other than peptide bonds (3.5) in linear amides (3.5.1)
    • C12Y305/01001Asparaginase (3.5.1.1)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人类受试者的可通过天冬酰胺耗竭治疗的疾病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给予L‑天冬酰胺酶。

Description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3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168,224号的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申请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序列表
本申请含有已经以ASCII格式电子提交并且特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的序列表。创建于2022年3月30日的所述ASCII副本命名为48929-4009_SL.txt并且大小为6,543字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方案。
背景技术
具有L-天冬酰胺氨基水解酶活性的蛋白质(通常被称为L-天冬酰胺酶)已成功用于治疗各种可能致命的疾病,包含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其中儿童在这些疾病的患者中占很大比例。
细菌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具有高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潜力。目前市场上作为一线治疗的是大肠杆菌(E.coli)源性L-天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这些产品可能引发不良超敏反应,包含患者的过敏反应、沉默灭活和过敏性休克。对这些产品有超敏反应的患者往往不得不停止治疗,导致预后和生存率较差。这些患者在出现超敏反应后转而使用 多年来一直受到供应问题的困扰,据报道可能需要9个月的准备时间(参见https://www.statnews.com/2016/10/31/cancer-drug-shortage/和https://www.drugs.com/drug-shortages/asparaginase-erwinia-chrysanthemi-482)。即使在今天,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短缺也很常见。(参见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drugshortages/dsp_ActiveIngredientDetails.cfm?AI=Asparaginase%20Erwinia%20Chrysanthemi%20(Erwinaze)&st=c)。FDA已向制造商发出警告信,称“来源材料或细胞系的变化极有可能对/>的特性、强度、质量、纯度或效力产生不利影响”。
需要新的和改进的L-天冬酰胺酶给药方案(如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中重组产生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所述L-天冬酰胺酶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没有免疫学交叉反应性。当人类受试者经历超敏反应时,给药方案可以用作一线疗法或作为天然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和/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新给药方案将解决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患者的重大医疗需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组分)。L-天冬酰胺酶的新给药方案也将解决患有结直肠癌(CRC)、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重大医疗需求(包含但不限于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组分的给药方案),特别是Wnt阴性CRC和R/R AML。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提供了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没有免疫学交叉反应性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治疗有需要的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约2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其中约50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其中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在所述第一剂量前两天将所述第三剂量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天然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长效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
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其中约2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其中约50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的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一系列六个剂量的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已终止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CRC)。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RC是Wnt阴性CRC或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ML是R/R 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DLBCL。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相应的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量为约25mg/m2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的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一系列七个剂量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3%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的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一系列六个剂量的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已终止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治疗有需要的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其中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在所述第一剂量前两天将所述第三剂量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天然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长效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CRC)。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RC是Wnt阴性CRC或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ML是R/R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DLBCL。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可以从以下详细说明最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中包含以下图:
图1示出了实例2中的安全性研究的结果。
图2示出了通过实例5中概述的SEC-HPLC方法评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R-CRIS)、大肠杆菌源性重组克立他酶(大肠杆菌RC)和的纯度。
图3示出了通过实例5中概述的SEC-MALLS方法评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R-CRIS)、大肠杆菌源性重组克立他酶(大肠杆菌RC)和的纯度。
图4示出了从实例5中概述的沉降速度AUC数据的分析获得的结果。
图5示出了根据如实例6中概述的释放方法,通过SE-UHPLC评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大小分布。
图6示出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中存在的高分子量物种是使用如实例6中概述的SEC-MALLS测量的。
图7示出了如实例6中概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商业规模)的归一化的沉降系数分布。
图8示出了如实例6中概述的(商业规模)的归一化的沉降系数分布。
图9示出了根据实例7在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具有SAA水平的健康志愿者的比例。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 Erwinia chrysanthemi);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
图10示出了实例7中描述的研究中基于SAA的PK总结。缩略语:AUC0-inf,从时间0外推到无穷的曲线下面积;AUC0-t,从时间0到最后一次可定量SAA的时间的曲线下面积;C48小时,48小时的SAA;C72小时,72小时的SAA;CL,清除率;Cmax,最大SAA;CV,变异系数;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tmax,观察到Cmax的时间;t1/2,半衰期;V,分布体积。a对于IM治疗,CL=CL/F(表观清除率)并且V=Vz/F(表观分布体积)。对于IV治疗,CL=CL并且V=Vss(稳定状态下分布体积的估计值)。b对于t1/2、AUC0-inf、CL和V,n=5。N是暴露的健康志愿者的数量。除tmax值以中值和范围形式报告外,所有参数表示为平均值(CV%)。
图11示出了如实例7中所描述的治疗后的TEAE。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TEAE,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使用MedDRA词典(版本22.0)按优选项划分;与治疗相关的TEAE按频率的降序示出。
图12示出了各个SAA时间曲线。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在实例7中可以找到另外的描述。
图13示出了实例7中进一步描述的平均(95%CI)SAA时间曲线。缩略语:CI,置信区间;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
图14示出了A)JZP-458IM的平均SAA时间曲线。JZP-458是重组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使用新型荧光假单胞菌表达平台产生,所述表达平台产生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没有免疫交叉反应性的酶。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注:定量下限(LLOQ)=1.00ng/mL。低于LLOQ的值设置为零,B)JZP-458IV的平均SAA时间曲线。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v,静脉内;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注:定量下限(LLOQ)=1.00ng/mL。低于LLOQ的值设置为零,C)个体天冬酰胺酶浓度-时间曲线。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以及D)JZP-458IM和IV施用的SAC与SAA之间的相关性。缩略语: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注:回归线方程:SAC=1407.9×SAA;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1ation coefficient)=0.9779。在实例7中可以找到另外的描述。
图15示出了在实例中7的研究中进一步描述的平均SAA时间曲线和对应的平均血浆L-天冬酰胺水平。缩略语: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注:定量下限(LLOQ):天冬酰胺酶活性=0.0250IU/mL;L-天冬酰胺=0.0250ug/mL。低于LLOQ的值被设置为零。
图16示出了实例7中的研究的基线人口统计数据。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SD,标准偏差。a种族是自我报告的;健康志愿者可以鉴定为多于一个种族。
图17示出了JZP-458基于SAA的剂量比例评估,如在实例7中的研究中进一步描述的。缩略语:AUC0-inf,从时间0外推到无穷的曲线下面积;AUC0-t,从时间0到最后一次可定量SAA的时间的曲线下面积;CI,置信区间;Cmax,最大SAA;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结果基于功率模型:ln(参数)=截距+斜率×ln(剂量)。
图18示出了如实例7中进一步描述的基于SAC的PK总结。缩略语:AUC0-inf,从时间0外推到无穷的曲线下面积;AUC0-t,从时间0到最后一次可定量SAA的时间的曲线下面积;CL,清除率;Cmax,最大SAA;CV,变异系数;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t1/2,半衰期;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tmax,观察到Cmax的时间;V,分布体积。a对于IM治疗,CL=CL/F(表观清除率)并且V=Vz/F(表观分布体积)。对于IV治疗,CL=CL并且V=Vss(稳定状态下分布体积的估计值)。b对于AUC0-inf、CL和V,n=3;对于t1/2,n=5。N是暴露的健康志愿者的数量。除tmax值以中值和范围形式报告外,所有参数表示为平均值(CV%)。
图19示出了JZP-458基于SAC的剂量比例评估。缩略语:AUC0-inf,从时间0外推到无穷的曲线下面积;AUC0-t,从时间0到最后一次可定量SAA的时间的曲线下面积;CI,置信区间;Cmax,最大SAA;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结果基于功率模型:ln(参数)=截距+斜率×ln(剂量)。
图20示出了实例7中的研究的研究设计。缩略语:ERW,菊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
图21示出了所有治疗的平均SAA时间曲线和对应的平均血浆L-谷氨酰胺水平,如在实例7的研究中进一步描述的。缩略语: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注:定量下限(LLOQ):天冬酰胺酶活性=0.0250IU/mL;L-谷氨酰胺=0.250ug/mL。低于LLOQ的值被设置为零。缩略语:IM,肌内;IV,静脉内;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注:定量下限(LLOQ):天冬酰胺酶活性=0.0250IU/mL;L-谷氨酰胺=0.250ug/mL。低于LLOQ的值被设置为零。
图22示出了A部分IM JZP-458剂量队列(实例8)。SDRC将评估队列1中的参与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以确定是否需要不同剂量水平的另外的参与者,或者是否已经确定了进入扩展队列(队列2)的适当IM JZP-458剂量水平。当每个子队列中的6位和13位可评估参与者完成疗程1时,SDRC将审查NSAA和安全性/耐受性数据;纳入不会在SDRC审查的指定时间点停止。
缩略语:IM=肌内;IU=国际单位;NSAA=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DRC=研究数据审查委员会。
图23示出了B部分JZP-458剂量队列(实例8)。SDRC将评估队列1中的参与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以确定是否需要不同剂量水平的另外的参与者。当每个子队列中的6位可评估参与者完成疗程1时,SDRC将审查NSAA和安全性/耐受性数据。缩略语:IU=国际单位;IV=静脉内;NSAA=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DRC=研究数据审查委员会。
图24示出了JZP-458在疗程1中的SAA结果总结(IU/mL)(可评估参与者)(实例8)。
图25示出了在疗程1的最后48小时和72小时NSAA水平≥0.1IU/mL和≥0.4IU/mL的患者的比例(可评估参与者)(实例8)。
图26示出了具有95%预测间隔半对数标度的模拟的JZP-458中值SAA曲线(FMW给药时间表)(实例8IM模拟模型)。缩略语:IM=肌内;FMW=星期五、星期一、星期三;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中心线是中值;条带(95%预测区间)表示第2.5个(较低)和第97.5个(较高)百分位数。x轴显示为336小时,具有额外偏移,绘制的数据包含疗程开始后504小时的模拟的观察结果。
图27示出了预期达到靶SAA谷水平的用JZP-458治疗的患者的比例(FMW给药时间表)(实例8IM模拟模型)。
图28示出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概述(安全性分析集)(实例8)。
图29示出了3级或4级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安全性分析集队列1a)(实例8)。
图30示出了3级或4级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安全性分析集队列1a)(实例8)。百分比是以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参与者的数量为分母计算的。使用MedDRA 22.1将不良事件编码为SOC和PT。使用CTCAE 5.0记录AE的严重程度。TEAE被定义为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或之后到研究结束的任何发病事件,或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之后到研究结束使严重程度恶化的任何持续事件。缩略语:AE=不良事件;CTCAE=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IM=肌内注射;PT=优选项;SOC=系统器官类别;TEAE=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图31示出了研究JZP458-201——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总结(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10月14日),如实例9中所描述的。缩略语:CTCAE=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IM=肌内;MedDRA=药事管理医学词典;MWF=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PT=优选项;SOC=系统器官类别;TEAE=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按照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的时间表施用剂量。(b)截至初步分析的数据截止日期(2020年10月14日),没有参与者死亡。在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1月11日期间,已经报告了三起致命病例。百分比是以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参与者的数量为分母计算的。使用MedDRA 22.1将不良事件编码为SOC和PT。使用CTCAE 5.0记录AE的严重程度。TEAE被定义为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或之后到研究结束的任何发病事件,或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之后到研究结束使严重程度恶化的任何持续事件。
图32示出了研究JZP458-201——队列1c中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总结(安全性分析集;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1月11日),如实例10和11中所讨论的。缩略语:CTCAE=不良事件的通用术语标准;IM=肌内;MedDRA=药事管理医学词典;PT=优选项;SOC=系统器官类别。TEAE=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百分比是以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参与者的数量为分母计算的。使用MedDRA22.1将不良事件编码为SOC和PT。使用CTCAE 5.0记录AE的严重程度。TEAE被定义为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或之后到研究结束的任何发病事件,或在第一剂量的研究治疗日期之后到研究结束使严重程度恶化的任何持续事件。
图33A、图33B和图33C示出了研究JZP458-201——人口统计和基线特性(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安全性分析集)的更新,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 ALL=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 LBL=B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SA=体表面积;IM=肌内;LB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ALL=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BL=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百分比是以安全性分析集中的参与者的数量为分母计算的。自诊断以来的时间(以月为单位)通过对′[(研究第1天-诊断的日期+1)/365.25]*12′取整数来计算。基线值被定义为在第一剂量的JZP-458(研究第1天)开始之前或开始日期和/或时间获得的最新非缺失值。研究第1天定义为第一剂量的JZP-458的日期。
图34示出了研究JZP458-201——在疗程1中使用JZP-458(肌内和静脉内)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结果的总结(IU/mL)的更新(截至2020年7月19日的功效分析集),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CI=置信区间;IM=肌内;IV=静脉内;MW=星期一、星期三;MWF=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Q1=第一个四分位数;Q3=第三个四分位数;NSAA=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功效分析集包含在疗程1中,在方案定义的样品收集窗口(±2小时)内,接受至少1剂量的JZP-458并进行至少一次48小时或72小时NSAA评估的参与者。
图35示出了研究JZP458-201——疗程1中肌内和静脉内JZP-458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与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的更新(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药代动力学分析集),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IM=肌内;IV=静脉内;PK=药代动力学;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C=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
图36A和图36B示出了研究JZP458-201——在线性和半对数标度上,疗程1中肌内和静脉内JZP-458的对应的平均血浆L-天冬酰胺水平的平均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与时间曲线的更新(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药效学分析集),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
图37A、图37B和图37C示出了研究JZP458-201——在线性和半对数标度上,疗程1中肌内和静脉内JZP-458的对应的平均血浆L-谷氨酰胺水平的平均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与时间曲线的更新(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药效学分析集)。缩略语:FMW=星期五、星期一、星期三;IM=肌内;IV=静脉内;MWF=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PD=药效学;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WFM=星期三、星期五、星期一。定量下限(LLOQ):SAA 0.0350IU/mL,L-谷氨酰胺=0.250μg/mL。低于LLOQ的值被设置为0。对于半对数图,只有SAA在半对数标度上。如果平均值是0,则值将在半对数图上显示为缺失,因为刻度在0处未定义。
图38示出了JZP-458的剂量比例,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AUC=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Cmax=最大SAA;Cmax,6=疗程1期间第六个剂量后的最大SAA;DP=药物产品
图39示出了JZP-458的累积,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Cmax=最大SAA;Cmax,6=疗程1期间第六个剂量后的最大SAA。
图40示出了实例12中概述的分层免疫原性测试策略。缩略语:ADA=抗药物抗体;NR=非反应性。
图41研究JZP458-201——进行抗药物抗体收集的最大疗程数量(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7月19日),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ADA=抗药物抗体;IM=肌内;IV=静脉内;MWF=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图42A和图42B示出了研究JZP458-201——截至2021年7月19日,在疗程1中至少1个SAA水平<0.1IU/mL的ADA+参与者的SAA水平的总结,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ADA=抗药物抗体;BLQ=低于定量限;FMW=星期五、星期一、星期三;h=小时;MWF=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N/A=不适用;SAA=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
图43示出了免疫原性结果的总结,如实例12中所描述的。缩略语:ADA=抗药物抗体;IM=肌内;IV=静脉内;NAb=中和抗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细菌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具有高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潜力。这些产品可以引发不良超敏反应,包含患者的过敏反应、沉默灭活和过敏性休克。L-天冬酰胺酶是具有L-天冬酰胺氨基水解酶活性的酶。L-天冬酰胺酶酶活性不仅包含天冬酰胺脱酰胺为天冬氨酸和氨,还包含谷氨酰胺脱酰胺为谷氨酸和氨。来自大肠杆菌和菊欧文氏菌的L-天冬酰胺酶通常用于治疗通过天冬酰胺耗竭治疗的各种疾病,包含ALL和LBL。虽然健康细胞可以产生天冬酰胺,一些患病细胞由于缺乏天冬酰胺合成酶而无法产生天冬酰胺。当向患病的患者施用L-天冬酰胺酶时,L-天冬酰胺酶降低可溶性天冬酰胺的水平,使患病的细胞而不是健康细胞饥饿,并且导致选择性的患病的细胞死亡。用来自大肠杆菌的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产生的抗体不会与来自菊欧文氏菌的L-天冬酰胺酶发生交叉反应。菊欧文氏菌中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需要很长的制造前置时间(例如)。本发明包括L-天冬酰胺酶的新的和改进的给药方案,其不与来自大肠杆菌的L-天冬酰胺酶交叉反应,并且提供了对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和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的改进。本文对这些改进进行了描述。
I.定义
除非另有明确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将根据其在本领域中的普通含义进行理解。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可通过天冬酰胺的耗竭来治疗的疾病”是指病状或病症,其中参与或负责所述病状或病症的细胞缺乏合成L-天冬酰胺的能力或所述能力降低。L-天冬酰胺的耗竭或丧失可以是部分的或基本上完全的(例如,达到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和设备检测不到的水平)。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治疗有效量”是指产生期望的治疗效果所需的蛋白质(例如,天冬酰胺酶或其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
术语“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意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不严格限于SEQ IDNO:1,而是可以含有另外的氨基酸。
术语“受试者”或“患者”是指动物、哺乳动物,或又进一步地人类患者。
术语“用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或非人宿主”涉及包括如本文所描述的载体或核酸的宿主细胞或非人宿主。用于表达多肽的宿主细胞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原核细胞以及真核细胞。用于上述宿主细胞的适当培养基和条件是本领域中已知的。
“培养宿主或宿主细胞”包含蛋白质的表达,包含如本文所定义的融合蛋白和/或如本文所定义的多肽和/或天冬酰胺酶在宿主或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约”修饰例如尺寸、体积、组合物中的成分的量、浓度、过程温度、过程时间、产率、流速、压力等值以及其范围,是指可以发生的数值变化,例如,通过用于制备化合物、组合物、浓缩物或使用调配物的典型测量和处理程序;由于这些程序中的疏忽性错误;通过用于实施方法的起始材料或成分的制造、来源或纯度的差异;以及类似的考虑。术语“约”还涵盖了由于例如具有特定的初始浓度的组合物、调配物或细胞培养物或混合物的老化而不同的量以及由于混合或加工具有特定初始浓度的组合物或调配物或混合物而不同的量。无论何时被术语“约”修饰时,所附权利要求书包含这些量的等同物。术语“约”进一步可以指与所述参考值相似的一定范围的值。在某些实施例中,术语“约”是指落在所述参考值的10%、9%、8%、7%、6%、5%、4%、3%、2%、1%或更小的范围内值的范围。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共同施用(co-administration)”、“共同施用(co-administering)”、“与......组合施用(administered in combination with)”、“与......组合施用(administering in combination with)”、“同时(simultaneous)”和“同时(concurrent)”涵盖向人类受试者施用两种或更多种活性药物成分,使得两种活性药物成分和/或其代谢物同时存在于人类受试者体内。共同施用包含以独立组合物形式同时施用、以独立组合物形式在不同时间施用或以存在两种或更多种活性药物成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单独的组合物中同时施用和以其中存在两种药剂的组合物施用也涵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治疗有效量”是指产生期望的治疗效果所需的蛋白质(例如,重组L-天冬酰胺酶或其缀合物)的量。
术语“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来自大肠杆菌的L-天冬酰胺酶”、“大肠杆菌天冬酰胺酶”和“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可互换使用,以指在大肠杆菌中天然产生的天冬酰胺酶。
术语“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来自欧文氏菌的L-天冬酰胺酶”和“来自欧文氏菌的天冬酰胺酶”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以指欧文氏菌中天然产生的天冬酰胺酶。
术语“来自菊欧文氏菌的L-天冬酰胺酶”、“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和“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可互换使用,以指在菊欧文氏菌中天然产生的天冬酰胺酶。菊欧文氏菌(也称为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已更名为菊迪卡氏菌(Dickeyachrysanthemi)。因此,术语菊欧文氏菌、菊果胶杆菌和菊迪卡氏菌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生物许可证申请125359)是一种在美国商业批准用于治疗患者的ALL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II型产品。其活性成分是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II型(参见包装插页,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术语“同源性”和“序列同一性”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相对于蛋白质序列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百分比(%)”被定义为在将序列比对并在需要时引入缺口以实现最大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之后,并且在不考虑任何保守取代作为序列同一性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候选序列中的与特定(亲本)序列中的氨基酸残基相同的氨基酸残基的百分比。出于确定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百分比的目的的比对可以以本领域的技术内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使用可开获得的计算机软件,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DNASTAR)软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确定用于测量比对的适当参数,包含在进行比较的序列的全长内实现最大比对所需的任何算法。一种特定程序是美国公开第20160244525号的段落[0279]至[0280]中所概述的ALIGN-2程序,所述美国公开特此通过引用并入。本发明的氨基酸序列(“发明序列”)与亲代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的程度被计算为在两个序列的比对中精确匹配的数除以“发明序列”的长度或亲代序列的长度,以最短者为准。结果以同一性百分比表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序列是至少50%、60%、70%、80%或90%相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序列是至少95%、97%、98%、99%或甚至100%相同的。
如在给药的上下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两天”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一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两天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所述给定周的星期三施用。术语“两天”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一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一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三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两天”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一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三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两天”的范围内。
在给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三天”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三天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施用。术语“三天”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三天”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三天”的范围内。
在给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七天”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七天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施用。术语“七天”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七天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七天的范围内。
在给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约48小时”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一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约48小时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所述给定周的星期三施用。术语“约48小时”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一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一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三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48小时”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一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三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48小时”的范围内。
在给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约72小时”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约72小时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施用。术语“约72小时”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72小时”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一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72小时”的范围内。
在给药的上下文中使用的术语“约168小时”是指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量,其中第二剂量在第一剂量之后施用。例如,如果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则在第一剂量施用后约168小时施用的第二剂量将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施用。术语“约168小时”涵盖第一剂量与第二剂量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施用的情况,以及第一剂量在一天中不同于第二剂量的时间施用的情况。因此,在以上实例中,第一剂量在给定周的星期五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施用,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凌晨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或晚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168小时”的范围内。相反,第一剂量可以在给定周的星期五的下午晚上施用,并且第二剂量可以在给定周之后的周的星期五的早上施用,并且仍然在术语“约168小时”的范围内。
II.重组L-天冬酰胺酶
一方面,根据本文所提供的公开内容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L-天冬酰胺酶。另一方面,本文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具有L-天冬酰胺氨基水解酶活性的酶。此类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酶活性不仅包含天冬酰胺脱酰胺为天冬氨酸和氨,还包含谷氨酰胺脱酰胺为谷氨酸和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所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多聚体具有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作为四聚体的活性酶。四聚体由四个亚基(也称为单体)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由四个相同的35kD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二硫化物键合的四聚体治疗蛋白。在特定实施例中,多聚体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亚基或单体中的每一个包括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在特定实施例中,四聚体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亚基或单体中的每一个包括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在另一个实施例中,L-天冬酰胺酶来自菊欧文氏菌NCPPB 1066(Genbank登录号CAA32884,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具有或不具有信号肽和/或前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由多个亚基组成,例如四个亚基或单体(四聚体)。对应的经修饰的重组蛋白可以例如由1个至20个(或更多个)肽组成,所述肽与该四聚体的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单体和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16个、17个、18个、19个和20个(或更多个)肽,所述肽与L-天冬酰胺酶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具体实施例中,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多个亚基或单体(如四聚体)的多聚体,并且该四聚体中的单体中的每一个与1个肽缀合,产生包括4个缀合的肽的四聚体,每个单体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1个至4个肽的四聚体,所述肽与L-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4个至20个肽的四聚体,所述肽与L-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6个至18个肽的四聚体,所述肽与L-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6个至18个肽的四聚体,所述肽与L-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10个至15个肽的四聚体,所述肽与L-单体中的每一个缀合。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多个化学附接的肽序列的经修饰的蛋白。在另外的方面,肽序列的长度为约10至约100、约15至约60或约20至约40。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片段,优选地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片段可以用于当前描述的发明。术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片段”(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片段)意指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序列可以包含比本文所例示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更少的氨基酸,但仍然包含足够的氨基酸以赋予L-氨基水解酶活性。例如“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片段”是由本文所例示一种重组L-天冬酰胺酶(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至少约150个或200个连续氨基酸的片段/由其组成(例如约150个、160个、170个、180个、190个、200个、210个、220个、230个、240个、250个、260个、270个、280个、290个、300个、310个、320个、321个、322个、323个、324个、325个、326个连续氨基酸)和/或其中所述片段具有从本文所例示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N末端缺失的至多50个氨基酸(例如至多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5个、20个、25个、30个、35个、40个、45个或50个)和/或具有从本文所例示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C末端缺失的至多75个或100个氨基酸(例如至多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15个、20个、25个、30个、35个、40个、45个、50个、55个、60个、70个、75个、80个、85个、90个、95个或100个)和/或在本文所例示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例如SEQ ID NO:1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N末端和C末端两者都具有缺失的氨基酸,其中缺失的氨基酸总数可以是至多125个或150个氨基酸。
事实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如何选择和设计基本上保留其L-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同源蛋白质。通常,根据Mashburn和Wriston描述的方法,使用Nessler测定确定L-天冬酰胺酶活性(Mashburn,L.和Wriston,J.(1963)“L-天冬酰胺酶的肿瘤抑制作用(TumorInhibitory Effect ofL-Asparaginase)”,《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BiochemBiophys Res Commun)》12,50,所述文献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领域众所周知,多肽可以通过取代、插入、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来修饰,同时保持其酶活性。在此上下文中,术语“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可以指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或更多个氨基酸。例如,用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的化学等效氨基酸取代给定位置处的一个氨基酸是常见的。取代可以定义为以下基团之一内的交换:
小脂肪族、非极性或微极性残基:Ala、Ser、Thr、Pro、Gly
极性带负电荷的残基及其酰胺:Asp、Asn、Glu、Gln
极性带正电荷的残基:His、Arg、Lys
大脂肪族非极性残基:Met、Leu、Ile、Val、Cys
大芳香族残基:Phe、Tyr、Trp。
因此,可以预期引起一个带负电荷的残基取代另一个(如谷氨酸取代天冬氨酸)或一个带正电荷的残基取代另一个(如赖氨酸取代精氨酸)的变化将产生功能等效的产物。
氨基酸序列中氨基酸被修饰的位置和可以被修饰的氨基酸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识别可以在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的情况下引入的修饰。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蛋白质的N或C末端部分的修饰可能预期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活性。特别是关于天冬酰胺酶,已经进行了许多表征,特别是关于形成活性催化位点的序列、结构和残基。这提供了关于可以在不影响酶的活性的情况下修饰的残基的指导。所有已知的来自细菌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都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所有这些都是在两个相邻单体的N和C末端结构域之间具有四个活性位点的同源四聚体(Aghaipour(200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40,5655-5664,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所有这些在其三级和四级结构中都具有高度相似性(Papageorgiou(2008)《欧洲生物化学学会联合会杂志(FEBS J.)》275,4306-4316,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L-天冬酰胺酶的催化位点的序列在菊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和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II(Id)之间高度保守。活性位点柔性环含有氨基酸残基14-33,并且结构分析表明Thr15、Thr95、Ser62、Glu63、Asp96和Ala120与配体(Id)接触。Aghaipour等人通过检测与其底物复合的酶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对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的四个活性位点进行了详细分析(Aghaipour(2001)《生物化学》40,5655-5664)。Kotzia等人提供了来自欧文氏菌的若干个物种和亚种的L-天冬酰胺酶的序列,并且即使这些蛋白质在菊欧文氏菌与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之间仅具有约75%至77%的同一性,其各自仍然具有L-天冬酰胺酶活性(Kotzia(2007)《生物技术杂志(J.Biotechnol.)》127,657-669)。Moola等人对菊欧文氏菌3937L-天冬酰胺酶进行了表位作图研究,并且即使在突变各种抗原序列以试图降低天冬酰胺酶的免疫原性之后也能够保持酶活性(Moola(1994)《生物化学杂志(Biochem.J.)》302,921-927)。鉴于已经对L-天冬酰胺酶进行了广泛的表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如何在保持酶活性的同时制备片段和/或序列取代。更具体地,SEQ ID NO:1的蛋白质的片段也包括在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中所使用的蛋白质的定义内。术语“SEQ ID NO:1的片段”意指多肽的序列可以包含比全长SEQ ID NO:1更少的氨基酸,但保留足够的蛋白质以赋予L-氨基水解酶活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包括SEQ ID NO:1的蛋白质具有至少约80%的同源性或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约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同一性的序列同一性。术语“同源性”和“序列同一性”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术语“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例如,如果L-天冬酰胺酶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100%同源性或序列同一性)意指天冬酰胺酶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不严格限为SEQ ID NO:1,而是可以含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或更多个另外的氨基酸。
SEQ ID NO:1如下:
本公开还涉及编码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核酸,特别是编码如本文所定义的SEQ ID NO:1的核酸。
A.PEG化
在某些方面,如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进一步包括聚合物和/或与聚合物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聚乙二醇(PEG)部分缀合。在其它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
聚合物选自无毒水溶性聚合物,如多糖(例如羟乙基淀粉)、聚氨基酸(例如聚赖氨酸)、聚酯(例如,聚乳酸)以及聚氧化烯(例如,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PEG)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包括线性和支化聚合物。以下提供了一些聚合物,特别是PEG的实例,所述文献中的每一个通过引用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美国专利第5,672,662号;美国专利第4,179,337号;美国专利第5,252,714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114647号;美国专利第6,113,906号;美国专利第7,419,600号;美国专利第9,920,311号,PCT公开WO2019/109018和PCT公开第W02004/083258号。
此类聚合物的质量通过多分散性指数(PDI)来表征。PDI反映了给定聚合物样品中的分子量的分布,并且由重均分子量除以数均分子量来计算。其表示一批聚合物中单个分子量的分布。PDI的值总是大于1,但随着聚合物链接近理想高斯分布(Gaussdistribution)(=单分散性),PDI接近1。
在一个实施例中,缀合物具有下式:Asp-[NH--CO--CH.sub.2)x-CO--NH-PEG]n,其中Asp是重组L-天冬酰胺酶,NH是赖氨酸残基和/或Asp的N末端的一个或多个NH基团,PEG是聚乙二醇部分,n是代表Asp中的可接近氨基(例如,赖氨酸残基和/或N末端)的至少约40%至约100%的数,并且x是范围从约1至约8,更具体地,从约2至约5的整数。在具体实施例中,PEG是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
B.PAS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其它实施例中,重组克立他酶不与含脯氨酸、丙氨酸或丝氨酸的肽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包括以下的融合蛋白:(i)与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同一性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ii)一种或多种多肽,其中所述多肽仅由脯氨酸和丙氨酸氨基酸残基组成。
在此类融合蛋白中,仅由脯氨酸和丙氨酸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中的脯氨酸残基可以构成多肽的大于约10%且小于约70%。因此,在此类融合蛋白中,可以优选的是多肽中的氨基酸残基总数的10%至70%是脯氨酸残基;更优选地,多肽中包括的氨基酸残基总数的20%至50%是脯氨酸残基;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多肽中包括的氨基酸残基总数的30%至40%(例如,30%、35%或40%)是脯氨酸残基。多肽可以包括多个氨基酸重复,其中所述重复由脯氨酸和丙氨酸残基组成,并且其中不超过6个连续氨基酸残基是相同的。特别地,多肽可以包括氨基酸序列AAPAAPAPAAPAAPAPAAPA(SEQ ID NO:2)或环状置换版本或作为序列的整体或部分的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多聚体或由其组成。在其它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特异性缺乏此类多肽,例如,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有上文所描述的脯氨酸残基的百分比或重复的多肽缀合。
本发明还涉及编码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核酸,特别是如本文所定义的融合蛋白。在一些实施例中,核苷酸序列是编码包括SEQ ID NO:1的任何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多肽的序列,其中所述多肽仅由脯氨酸和丙氨酸氨基酸残基组成,优选地其中所述蛋白质是本文所描述的融合蛋白,除了添加、缺失、插入或取代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条件是具有此氨基酸序列的融合蛋白保留L-天冬酰胺酶活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核苷酸序列是编码包括SEQ IDNO:1的任何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序列,其中该序列不与仅由脯氨酸和丙氨酸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缀合(或编码融合蛋白的序列的一部分,所述融合蛋白含有所述多肽)。
根据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制备,特别是在美国专利第10,174,302号和PCT申请第WO2019/109018号中公开的那些方法,所述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作为示例性实施例。
C.包括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
本公开还提供了包括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此类组合物可以包含与其它元件(包含但不限于缓冲液、盐和赋形剂)组合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此类组合物可以包含用于将L-天冬酰胺酶施用到受试者体内的媒剂,包含例如颗粒、粉末和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封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情况下,将天冬酰胺酶封装在红细胞中用于提高治疗指数(D.Schrijvers等人,《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Pharmacokinet.)》2003,42(9):779-791)。例如在EP1773452中描述了用于封装的方法,所述文献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并且特别是用于与L-天冬酰胺酶的封装相关的所有教导。
III.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及其组合物的功能方面和其它特性
如将理解的,本文对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功能方面和其它特性的讨论也可应用于包括本发明当前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
在一些方面,与野生型L-天冬酰胺酶相比,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在患者中引发较低的免疫原性应答。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天然L-天冬酰胺酶相比,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单剂量后可以具有更大的AUC值。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这些特性对于可能先前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或其PEG化形式具有超敏反应的患者是有益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施用单剂量后的特定时间段内,例如超过约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9周、10周、11周、12周或更长时间内,不产生任何显著的抗体应答。在一个实例中,“不产生任何显著的抗体应答”意指接受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受试者在现有技术公认的参数内被鉴定为抗体阴性。抗体水平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确定,例如ELISA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测定(Zalewska-Szewczyk(2009)《临床和实验医学(Clin.Exp.Med.)》9,113-116;Avramis(2009)《抗癌研究(AnticancerResearch)》29,299-302,所述文献中的每一个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与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含有和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的那些组合物相比,包括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显示出减少的聚集。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含有其它形式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相比,包括本文所描述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显示出减少的聚集。例如,与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和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相比,本发明的非缀合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制造过程产生更低的聚集。例如,用于制备/>批次的过程产生具有约6%聚集的产品(参见实例5和实例6)。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批次通常具有小于约1%的聚集(参见实例5和实例6)。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比其它L-天冬酰胺酶的纯度更高。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证明天冬酰胺酶的给定样品中的聚集量来测量纯度。聚集量可以通过本领域中所描述的各种方法来证明,包含但不限于尺寸排阻色谱法(SEC-HPLC)、尺寸排阻超高效液相色谱法(SE-UHPLC)、尺寸排阻色谱法多角度光散射(SEC MALLS)和沉降速度分析超离心(svAUC)。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10%、9%、8%、7%、6%、5%、4%、3%、2%、1%、0.5%、0.25%、0.2%、0.1%或0.0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含有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中看到的聚集量小于1%至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含有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组合物中看到的聚集量小于10%。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9%。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8%。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7%。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6%。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5%。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4%。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3%。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2%。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0.5%。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0.25%。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0.2%。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0.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小于0.0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0.01%与1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01%与约9%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01%与约8%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01%与约7%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01%与约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1%与约5%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2%与约4%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25%与约3%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介于约0.5%与约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是约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量是1%。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较低量的聚集通常产生具有较低免疫原性的产品。免疫原性是导致临床不良事件的关键因素,并且受联邦药物管理局(Federal DrugAdministration,FDA)监管(参见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Human Services),《行业指南:治疗蛋白产品的免疫原性评估(Guidance for Industry: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 for Therapeutic Protein Products)》,2014,四级结构:产物聚集体和聚集体的测量(Quaternary Structure:Product Aggregates andMeasurement of Aggregates)的第15-17页,https://www.fda.gov/media/85017/download;还参见Ratanji等人,治疗蛋白的免疫原性:聚集的影响(Immunogenicity oftherapeutic proteins:Influence of Aggregation.)《免疫毒理学杂志(Journal ofImmunotoxicology)》,2014;11(2):99-109;Wang等人,《蛋白质聚集体的免疫原性——关注与现实(Immunogenicity of Protein Aggregates-Concerns and Realities)》,《国际药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2,431(1-2):1-11;以及Moussa等人,治疗蛋白聚集体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of Therapeutic ProteinAggregates),《药物科学杂志(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16;105(2):417-430)。
另外,蛋白质聚集与酶活性相关,因为聚集干扰酶的功能,并且页可以导致活性酶总产率的降低。蛋白质聚集给制造和开发带来了挑战,延误了为患者提供治疗剂所需的时间,并且增加了成本。本公开的重组克立他酶显示出比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其它菊欧文氏菌L-天冬酰胺酶和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更低的聚集。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这些方面使其优于现有技术。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具有以上部分中的特性的任何组合或本文所描述的任何其它特性。
IV.制造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公开的重组克立他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荧光假单胞菌缺乏天然L-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用于以高产率在细胞质中产生可溶性形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蛋白在其天然宿主中以较低的产率在周质中产生。在其天然宿主菊欧文氏菌中,L-天冬酰胺酶在周质中产生。本发明提供了允许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产生高水平的可溶性和/或活性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方法。在实施例中,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在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假单胞菌(Pseudomonas)或荧光假单胞菌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产生高水平的可溶性和/或活性重组L-天冬酰胺酶。
可以用于制造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方法在例如美国公开2019/0127742中进行了描述,出于所有目的,并且特别是为了与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制造方法相关的所有教导,所述美国公开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用于分离和/或开发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方法的L-天冬酰胺酶的另外的方法包含于2021年5月14日提交的WO 2011/003886A1、WO 2018/234492A1、WO 2019/109018、WO 2021/078988和PCT/US2021/032627,出于所有目的,并且特别是为了与L-天冬酰胺酶的制造和开发方法相关的所有教导,所述文献中的每一个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V.重组天冬酰胺酶蛋白的治疗和使用方法
A.疾病或病症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于治疗人类受试者的疾病,其中该疾病可通过天冬酰胺的耗竭来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之前,人类受试者已经经历了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沉默灭活。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之前,人类受试者已经经历了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过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之前,人类受试者已经经历了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过敏性反应。过敏或超敏反应的客观迹象的非限制性实例包含测试天冬酰胺酶的“抗体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制造用于治疗ALL的药物。ALL患者在用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的复发率仍然很高,约10%至25%的小儿ALL患者早期复发(例如,一些在诱导后30个月至36个月的维持期期间)。如果用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治疗的患者复发,随后用大肠杆菌制剂治疗可能会引起“疫苗接种”效果,从而使大肠杆菌制剂在随后的施用期间具有增强的免疫原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于治疗患有复发性ALL患者的方法,所述患者先前用其它天冬酰胺酶制剂治疗,特别是先前用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治疗的那些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AL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AL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AL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AL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或制造用于治疗LBL的药物。类似于患有ALL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LB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LB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LB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复发性LB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结直肠癌(CRC)或制造用于治疗CRC的药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CRC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CRC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CRC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CRC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RC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RC是Wnt突变体CRC。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或制造用于治疗AML的药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AM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AM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AM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AM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ML是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R/RA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制造用于治疗DLBCL的药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DLBC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DLBC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PEG部分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DLBC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施用于患有DLBCL的患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含脯氨酸或丙氨酸的肽缀合。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病症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恶性肿瘤或癌症,包含但不局限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非霍奇氏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K淋巴瘤、胰腺癌、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T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双表型B细胞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和黑素肉瘤,以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的其它疾病或病症是癌症,包含但不限于肾细胞癌、肾细胞腺癌、胶质母细胞瘤,包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表皮样癌、鳞状细胞癌、肺癌,包含大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腺癌、卵巢畸胎癌、子宫颈癌、乳腺癌、乳腺腺癌、乳腺导管癌、胰腺腺癌、胰腺导管癌、结肠癌、结肠腺癌、结直肠腺癌、膀胱移行细胞癌、膀胱乳头状瘤、前列腺癌、骨肉瘤、骨上皮样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癌症可以是实体癌,例如肺癌或乳腺癌。对天冬酰胺耗竭有应答的代表性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包含免疫系统介导的血液病,包含但不限于如由HIV感染(即AIDS)引起的那些传染病。与天冬酰胺依赖相关的非血液系统疾病包含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血管疾病、AIDS、骨关节炎、伊萨克氏综合征(Issac′s syndrome)、牛皮癣、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硬化性全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湿热、炎性肠病(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肾小球肾炎、重症肌无力、寻常性天疱疮和格里夫氏病(Graves′disease)。可以在任何合适的体外或体内测定中测试疑似引起疾病的细胞的天冬酰胺依赖性,例如,其中生长培养基缺乏天冬酰胺的体外测定。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病症包含肉瘤、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癌。
B.用于测试天冬酰胺依赖性的方法
可以在任何合适的体外或体内测定中测试疑似引起疾病的细胞的天冬酰胺依赖性,例如,其中生长培养基缺乏天冬酰胺的体外测定。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涉及治疗可在患者中治疗的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患者施用有效量的本发明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疾病是ALL。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疾病是LBL。在特定实施例中,用于治疗可通过天冬酰胺耗竭治疗的疾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聚合物(如PEG)缀合。
C.用于评估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的方法
可以进行用于测量人类受试者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的测定以评估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从人类受试者获取血清样品以评估NSAA。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受试者获取全血样本以评估NSAA。在一些实施例中,评估NSAA发生在给予患者重组L-天冬酰胺酶之前。在一些实施例中,评估NSAA发生在给予患者重组L-天冬酰胺酶之后。
D.疗法线
一线疗法是对疾病进行的第一次治疗。一线疗法可以是单一疗法或一组标准治疗。
二线疗法可以是单一疗法或一组标准治疗。二线疗法是指在第一次治疗失败,失去效果(部分或总体),具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患者出于任何原因选择退出第一次治疗或出现可能比当前治疗效果更好的新治疗后进行的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一线疗法之外,还可以对人类受试者给予二线疗法以获得有益的相加或协同结果。
另外的疗法线,包含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和任何另外的治疗线,其定义与二线疗法类似,但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和二线治疗要么失败,要么失去其效果(部分或总体),具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患者出于任何原因选择退出一线和/或二线疗法,出现结果可能比一线和二线治疗更好的新治疗,或者这些原因的任何组合。另外的疗法线可以是单一疗法或一组标准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一线和/或二线疗法之外,还可以对人类受试者给予另外的疗法线以获得有益的相加或协同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将作为一线疗法施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将作为二线疗法在患者中施用,特别是患有ALL和LBL的患者,其中过敏或超敏反应的客观迹象,包含“沉默灭活”已经发展到其它天冬酰胺酶制剂,特别是天然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或其PEG化变体(培门冬酶)。过敏或超敏反应的客观迹象的非限制性实例包含测试天冬酰胺酶的“抗体阳性”。患者可能先前对来自大肠杆菌的至少一种L-天冬酰胺酶有超敏反应,和/或可能先前对至少一种来自菊欧文氏菌的L-天冬酰胺酶有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可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沉默灭活。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用培门冬酶处理后用于二线疗法。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用于二线疗法的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在荧光假单胞菌细胞中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更具体地,包括四聚体,其中每个单体或亚基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用于对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超敏和/或可能先前对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的二线疗法。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可以是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的天然形式或长效形式。天然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可以通过SEQ ID NO:3或以下实例中的任一者鉴定,包含但不限于Crastinin(拜耳公司(Bayer))、Elspar(默克公司(Merck))、Kidrolase(罗讷-普朗克公司(Rhone-Poulenc))和Leunase(协和公司(Kyowa))(还参见ASPG2_ECOLI,Uniprot登录号P00805,https://www.uniprot.org/uniprot/P00805)。
SEQ ID NO:3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CRC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Wnt阴性CRC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Wnt突变体CRC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AML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复发性/难治性AML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天冬酰胺酶将作为患有DLBCL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接受天然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患者的二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一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天然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接受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患者的二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六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培门冬酶。在一些实施例中,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培戈卡门冬酶(calaspargase)(参见Liu,G.,培戈卡门冬酶的空间?一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新型天冬酰胺酶(Space for Calaspargase?A New Asparaginase for 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 Clin)《癌症研究(Cancer Res)》2020;26:325-7)。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三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四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五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六线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维持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患者可以在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内的任何时间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在任何情况下是1个剂量至14个剂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是1个剂量、2个剂量、3个剂量、4个剂量、5个剂量、6个剂量、7个剂量、8个剂量、9个剂量、10个剂量、11个剂量、12个剂量、13个剂量或14个剂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2个剂量与12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10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10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8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6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患者何时经历超敏反应,将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患者可以在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内的任何时间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与多药剂化疗方案共同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及其它药剂治疗患者有助于确保天冬酰胺酶可用于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产生超敏反应的患者。可以是具有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的药剂的实例包含但不限于:阿糖胞苷(cytarab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柔红霉素(daunorubicin)、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亚叶酸(leucovorin)、阿霉素(doxorubicin)、蒽环霉素(anthracycline)、皮质类固醇和糖皮质激素(包含但不局限于强的松(prednisone)、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和/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维奈托克(venetoclax)和依托泊苷(etoposide)。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药剂化疗方案是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一种另外的化疗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药剂化疗方案是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两种或更多种另外的化疗剂。
作为实例,患有ALL的患者将在3个化疗期(包含诱导、巩固或强化和维持)期间,与多药剂化疗一起共同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具体实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天冬酰胺合成酶抑制剂共同施用(例如,如WO 2007/103290中所述,所述文献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天冬酰胺合成酶抑制剂共同施用,而是与其它化疗药物共同施用。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天冬酰胺合成酶抑制剂和其它化疗药物共同施用。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在其它化合物之前、之后或同时共同施用。在特定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的蛋白质,并且更具体地,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SEQ ID NO:1的序列。
VI.组合物、调配物、施用途径和给药
A.组合物、调配物和施用途径
本发明还包含包括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该药物组合物可以使用标准技术施用于患者。技术和调配物通常可以在《雷明顿氏药物科学(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22版,马克出版公司(Mack Publishing),2015(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找到。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与例如与2020年10月23日提交的WO2021/078988和于2021年5月14日提交的PCT/US2021/032627中描述的其它方案一起或除此之外进一步使用,所述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并且特别是用于与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施用和使用相关的所有教导。
合适的剂型部分取决于使用或进入途径,例如通过注射(肠胃外)。此类剂型应允许治疗剂到达靶细胞或以其它方式具有期望的治疗效果。例如,注射到血流中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地是可溶的。根据本公开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调配为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其复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以其施用的量和浓度存在的无毒盐。此类盐的制备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物理特性而不妨碍其发挥其生理作用来促进药理学使用。物理性质的有用改变包含降低熔点以促进经粘膜施用以及增加溶解度以促进施用更高浓度的药物。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如本文所描述的经修饰的蛋白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作为复合物存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含酸加成盐,如含有以下的酸加成盐:硫酸盐、盐酸盐、富马酸盐、马来酸盐、磷酸盐、氨基磺酸盐、乙酸盐、柠檬酸盐、乳酸盐、酒石酸盐、甲磺酸盐、乙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环已基氨基磺酸盐和奎尼酸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以由酸获得,包含:盐酸、马来酸、硫酸、磷酸、氨基磺酸、乙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丙二酸、甲磺酸、乙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环已基氨基磺酸、富马酸和奎宁酸。当存在如羧酸或苯酚等酸性官能团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还包含碱加成盐,如含有以下的碱加成盐:苄星(benzathine)、氯普鲁卡因、胆碱、二乙醇胺、乙二胺、葡甲胺、普鲁卡因、铝、钙、锂、镁、钾、钠、铵、烷基胺和锌。例如,参见《雷明顿氏药物科学》,见上文。此类盐可以使用适当的对应碱来制备。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和/或赋形剂也可以掺入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以促进特定天冬酰胺酶的施用。适用于本发明的实践的载剂的实例包含碳酸钙、磷酸钙、各种糖(如乳糖、葡萄糖或蔗糖)或各种淀粉、纤维素衍生物、明胶、植物油、聚乙二醇和生理上相容的溶剂。生理上相容的溶剂的实例包含注射用水(WFI)、盐水溶液和葡萄糖的无菌溶液。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施用,包含静脉内(IV)和肌内(IM)施用。对于注射,药物组合物在液体溶液中调配,优选地在生理上相容的缓冲液或溶液中,如盐水溶液、汉克氏溶液(Hank′s solution)或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另外,化合物可以被调配为固体形式,并且在即将使用之前重新溶解或悬浮。例如,可以产生冻干形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具体方面,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肌内施用的。在优选的具体方面,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静脉内施用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药物组合物不是冻干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药物组合物在溶液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最终的冻干步骤可能引起诱导的应力并促进化合物的降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冻干可以增加聚集。在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重组克立他酶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重组克立他酶是静脉内施用的。对于施用形式的这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应理解可以施用任何形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含经修饰的和未经修饰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将在特定时间点静脉内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并且在其它特定时间点肌内施用于同一人类受试者。
B.给药
在一些实施例中,剂量是在一定时间和频率内施用于人类受试者的量。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将仅在超敏反应消退时给予具有超敏反应的人类受试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10mg/m2至100mg/m2的量施用于人类受试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量施用于人类受试者。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隔一天肌内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5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其中量是约25mg/m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隔一天静脉内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5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其中量是约50mg/m2
在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并且根据本文中关于给药的任何讨论,以此类剂量施用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不与聚合物(如PEG部分)缀合和/或不与仅包括丙氨酸和/或脯氨酸残基的肽缀合。
1.剂量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递送量将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IC50、EC50、化合物的生物半衰期、患者的年龄、身材、体重和身体状况,以及待治疗的疾病或病症。要考虑的这些和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将以约1毫克/平方米患者身体的表面积(mg/m2)至1,000/m2的范围施用,其中剂量范围为约10mg/m2至约100mg/m2以治疗疾病,包含但不限于ALL或LBL。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剂量和/或治疗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约10mg/m2至约100mg/m2的量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10mg/m2至100mg/m2的量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5或95mg/m2的量或其当量(例如基于蛋白质含量)施用。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量施用:约10、20、30、40、50、60、70、80、90以及约100mg/m2。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大于或等于约1、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5、95、100、200或300mg/m2的剂量施用。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小于或等于约300、200、100、95、80、75、70、65、60、55、50、45、40、35、30、25、20、15、10、5或1mg/m2的剂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12mg/m2与约9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0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7.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7.5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37.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10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量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25mg/m2至50mg/m2的量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mg/m2的量或其当量(例如基于蛋白质含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0mg/m2与约3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2.5mg/m2与约28.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3mg/m2与约27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4mg/m2与约26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4.5mg/m2与约25.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2.5mg/m2与约58.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3mg/m2与约57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4mg/m2与约56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6mg/m2与约54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7.5mg/m2与约52.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8mg/m2与约52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9mg/m2与约51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9.5mg/m2与约50.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7.5mg/m2与约50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3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9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9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8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6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5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2.5mg/m2与约57.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10mg/m2与约5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12.5mg/m2与约4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15mg/m2与约4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0mg/m2与约42.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2.5mg/m2与约4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4mg/m2与约39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7mg/m2与约3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4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25mg/m2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25mg/m2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7.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7.5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3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7.5mg/m2与约5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3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10mg/m2与约9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2.5mg/m2与约5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7.5mg/m2与约4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4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2.5mg/m2与约42.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1.5mg/m2与约38.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6mg/m2与约4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37.5mg/m2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约50mg/m2的量静脉内或肌内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50mg/m2的量静脉内或肌内施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3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10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2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3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9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9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8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8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6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5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2.5mg/m2与约5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0mg/m2与约7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35mg/m2与约7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0mg/m2与约6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45mg/m2与约60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介于约50mg/m2与约55mg/m2之间的量肌内或静脉内施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施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非重组L-天冬酰胺相比,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患者体内引发较较低的免疫原性应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0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2.5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5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7.5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30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2.5mg/m2至约27.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47.5mg/m2至约52.5mg/m2,约47.5mg/m2至约52.5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2.5mg/m2至约27.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所述系列中的约47.5mg/m2至约5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2.5mg/m2至约27.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47.5mg/m2至约52.5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0mg/m2至约30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45mg/m2至约55mg/m2,约45mg/m2至约55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0mg/m2至约3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所述系列中的约45mg/m2至约5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0mg/m2至约30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45mg/m2至约55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47.5mg/m2至约52.5mg/m2和(ii)约22.5mg/m2至约27.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47.5mg/m2至约52.5mg/m2和(ii)约22.5mg/m2至约27.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47.5mg/m2至约5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2.5mg/m2至约27.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47.5mg/m2至约52.5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2.5mg/m2至约27.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2.5mg/m2至约27.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47.5mg/m2至约5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45mg/m2至约55mg/m2和(ii)约20mg/m2至约30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45mg/m2至约55mg/m2和(ii)约20mg/m2至约30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45mg/m2至约5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0mg/m2至约3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45mg/m2至约55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0mg/m2至约30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0mg/m2至约30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45mg/m2至约55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2.剂量频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治疗将以约1mg/m2至约1000mg/m2,通常约10mg/m2至约100mg/m2的剂量,以约一周三次至约一个月一次,通常每周一次或每隔一周一次的时间表,作为单一药剂(例如单一疗法)或作为化疗药物组合的一部分来施用,包含但不限于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抗癌化合物或其它药剂,包含但不限于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强的松、泼尼松龙、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蒽环霉素。
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在其它化合物之前、之后或同时施用。在特定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的蛋白质,并且更具体地,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包括根据SEQ ID NO:1的序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和设备将L-天冬酰胺消耗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的剂量施用,持续约3天至约10天的时段(例如,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或10天)的单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同一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持续至少一周至三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持续约一周至三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所述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持续约一周至三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持续约两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持续约两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同一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持续约两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持续两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持续两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同一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持续两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持续到患者不再患有可通过天冬酰胺的耗竭来治疗的疾病。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持续到患者不再患有可通过天冬酰胺的耗竭来治疗的疾病。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同一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持续到患者不再患有可通过天冬酰胺的耗竭来治疗的疾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一周施用三次,持续到患者决定结束或推迟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连续5天的时段内每隔一天施用,随后是连续2天的休息期,持续到患者决定结束或推迟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同一周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施用,持续到患者决定结束或推迟治疗。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48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每40小时至58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42小时至56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44小时至52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46小时至50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72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每64小时至80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66小时至78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68小时至76小时施用一次。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约每70小时至74小时施用一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对大肠杆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超敏和/或可能先前对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的二线疗法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定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六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培门冬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六个单独的剂量可以在约两周的时段内出现。在另一个另外的实施例中,七个单独的剂量可以在约两周的时段内出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包括第一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相隔约48小时至72小时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剂量可以在周期内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50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37.5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37.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37.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37.5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37.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37.5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37.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25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在一些实施例中,周期的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周期的第二剂量在星期三给予,并且周期的第三剂量在星期五给予。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50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在一些实施例中,周期的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周期的第二剂量在星期三给予,并且周期的第三剂量在星期五给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消耗人类受试者体内的天冬酰胺酶以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施用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使得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两周的时段内接受总共接受七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消耗人类受试者体内的天冬酰胺酶以治疗癌症的方法,所述癌症包含但不限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结直肠癌(CRC)、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所述方法包括:(a)在星期一和星期三,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b)在星期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约50mg/m2的L-天冬酰胺酶;使得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两周的时段内接受总共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
剂量方案可以涵盖任何数量的周期,持续任何数量的周或直到本文所规定的任何终点。
3.剂量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具有短的持续时间,例如,当通过肌内注射递送时,立即或从一秒至五分钟。在其它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例如当通过静脉内注射递送时。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持续约5分钟至约4小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90分钟至约150分钟。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约两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两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约45分钟至约75分钟。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约一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人类受试者的剂量时间持续一小时。
4.优选的给药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结直肠癌(CRC)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Wnt阴性结直肠癌(CRC)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Wnt突变体结直肠癌(CRC)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患有复发性/难治性AML(R/R AML)的人类受试者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一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二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三线、四线或五线疗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取代天然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一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天然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取代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六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将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一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培门冬酶。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治疗作为维持疗法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可以在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内的任何时间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在任何情况下是1个剂量至14个剂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是1个剂量、2个剂量、3个剂量、4个剂量、5个剂量、6个剂量、7个剂量、8个剂量、9个剂量、10个剂量、11个剂量、12个剂量、13个剂量或14个剂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2个剂量与12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10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10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8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介于4个剂量与6个剂量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人类受试者何时经历超敏反应,将重组L-天冬酰胺酶作为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施用于人类受试者可以在天然或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治疗周期内的任何时间发生。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替代治疗方案。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可以以混合剂量形式施用,其中剂量在给药方案内变化。通常,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混合给药形式下的量将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范围施用以治疗疾病,包含但不限于癌症。在一些实施例中,25mg/m2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50mg/m2剂量是肌内施用的。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可以以混合施用形式施用,其中施用方法在给药方案内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施用形式将包含静脉内和肌内施用。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剂量和/或治疗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阴性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突变体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复发性/难治性AML(R/RAM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一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二线疗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以用作三线、四线或五线疗法。
(a)剂量方案1:25mg/m2下的7个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阴性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突变体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复发性/难治性(R/R)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相应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5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相应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约25mg/m2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并且所述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48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取代前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b)剂量方案2:25mg/m2/25mg/m2/50mg/m2下的6个剂量×2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可以以混合剂量形式施用,其中剂量在给药方案内变化。通常,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混合给药形式下的量将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范围施用以治疗疾病,包含但不限于癌症。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LL或LB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M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R/R AML。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剂量和/或治疗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阴性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Wnt突变体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R/RAML)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并且其中并且所述25mg/m2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所述50mg/m2剂量是肌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168小时,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48小时,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72小时,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种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168小时,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48小时,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约72小时,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并且其中所述25mg/m2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所述50mg/m2剂量是肌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六天至八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并且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Wnt阴性结直肠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Wnt突变体结直肠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癌症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急性髓性白血病是复发性/难治性A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六天至八天,所述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所述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并且其中所述25mg/m2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所述50mg/m2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c)给药方案3:50/25,之间三天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可以以混合给药形式施用,其中剂量和剂量时间在给药方案内变化。通常,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混合给药形式下的量将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范围施用以治疗疾病,包含但不限于ALL或LBL、CRC、AML或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CRC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CRC是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AML是R/RAML。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剂量和/或治疗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治疗有需要的人类受试者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当所述第二剂量是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在所述第一剂量前两天将所述第三剂量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八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六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五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四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三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二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四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三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二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一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九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八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七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六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四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四个与六个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50mg/m2,随后是连续两天的休息期。在一些实施例中,周期的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周期的第二剂量在星期三给予,并且周期的第三剂量在星期五给予。
(d)给药方案3:50/25,之间约72小时
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量可以以混合给药形式施用,其中剂量和剂量时间在给药方案内变化。通常,本公开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混合给药形式下的量将以约25mg/m2至约50mg/m2的范围施用以治疗疾病,包含但不限于癌症。使用此给药方案治疗的一些癌症包含但不限于ALL或LBL、CRC、AML或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CRC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CRC是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AML是R/RAML。当然,也可以采用由主治医师确定的其它剂量和/或治疗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结直肠癌(CRC)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Wnt阴性结直肠癌(CRC)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Wnt突变体结直肠癌(CRC)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R/RAML)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和之后的第二剂量,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约72小时,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约48小时,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约72小时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约48小时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约48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约72小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在所述第一剂量前约48小时将所述第三剂量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约25mg/m2的任何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约50mg/m2的任何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肌内施用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剂量都是血管内施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剂量、第二剂量和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或血管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八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六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五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四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三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二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四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三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二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一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九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八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七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六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五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四个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四个与六个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方案包括周期,其中所述周期任选地是可重复的,并且其中所述周期包括每隔一天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持续连续五天的时段,随后是约48小时的休息期,其中所述周期的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周期的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周期的第三剂量是50mg/m2,随后是约48小时的休息期。在一些实施例中,周期的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周期的第二剂量在星期三给予,并且周期的第三剂量在星期五给予。
(e)另外的优选的给药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消耗人类受试者体内的天冬酰胺酶以治疗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使得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两周的时段内接受总共接受七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LL或LB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M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R/R A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消耗人类受试者体内的天冬酰胺酶以治疗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星期一和星期三,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b)在星期五,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肌内施用约50mg/m2的L-天冬酰胺酶;使得所述人类受试者在两周的时段内接受总共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LL或LB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阴性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Wnt突变体CRC。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AM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R/R AML。在一些实施例中,待治疗的癌症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在一些实施例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表现出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超敏反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形式施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实例
实例1:评估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的研究
在为期2周的大鼠每日静脉内输注的良好实验室实践(GLP)研究中,研究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毒性和毒代动力学(TK)。还包含2周的恢复期,以评估影响的可逆性或持久性,和/或延迟毒性的发生。考虑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一种生物技术源性产品,对所有主要研究动物的抗药物抗体(ADA)的开发进行了前瞻性评估,以帮助解释研究结果。
四组雄性和雌性Crl:CD(SD)大鼠(n=10/性别/组)分别施用0mg/kg、4.6mg/kg、15.2mg/kg和45.6mg/kg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恢复动物包含在对照和高剂量组中(n=5/性别/组)。毒代动力学动物(对照组为n=3/性别,并且剂量组为n=9/性别)也包含在内。动物接受重组L-天冬酰胺酶,通过植入股静脉的导管静脉内输注2小时(±10分钟),剂量速率为5毫升/千克/小时。媒剂和对照制品是20mM磷酸钠、50mM氯化钠和6.4%海藻糖,其中pH为7.0。
在主要研究开始前,哨兵组也用最高剂量给药并观察2天,并且在第3天处死,无需尸检。
记录了死亡率、临床观察、体重、体重变化、食物消耗、眼部观察、临床和解剖病理学以及毒代动力学(如通过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所评估的)和抗药物抗体分析。
第1组(对照)至第3组(15.2mg/kg)的毒性和毒代动力学动物给药14天,并且存活到其预定的尸检。第4组的给药(45.6mg/kg)在第6天因不良临床观察而停止,此时动物根据其分配的组进行尸检或2周恢复。第1组中的恢复动物每天施用一次媒剂,持续14天,随后恢复6天,并且因此在与第4组中的恢复动物相同的日历日处死。
如通过SAA Cmax和AUC0-24评估的,暴露随着剂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从第1天的4.6毫克/千克/天增加到45.6毫克/千克/天,并且从第14天的4.6毫克/千克/天增加到15.2毫克/千克/天。Cmax和AUC0-24值的增加在第1天从4.6毫克/千克/天到15.2毫克/千克/天和15.2毫克/千克/天到45.6毫克/千克/天,并且在第14天从4.6毫克/千克/天到15.2毫克/千克/天大致呈剂量比例,而在第1天从4.6毫克/千克/天到45.6毫克/千克/天,AUC0-24增加了18倍,剂量增加了10倍。SAA Cmax和AUC0-24值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大鼠中多次给药后未观察到SAA的累积。
在过早实施安乐死的高剂量组中的动物中,临床观察包含立毛、毛质粗糙、脚部皮肤发红和透明口腔分泌物。显著的血液学变化表明造血功能降低,包含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降低。这些变化在恢复动物中是可逆的。血糖和尿素氮浓度增加以及蛋白质和肝酶降低分别提示脱水、肾前性氮质血症、蛋白质损失或室间隔移位以及肝酶活性下调。宏观观察仅限于一只雌性的腺胃粘膜的局部红色变色,缺乏显微镜相关性。显微镜发现包含股骨的骨髓细胞结构减少、心肌坏死和出血、粘膜下水肿/脓肿和非腺体胃/十二指肠上皮增生/侵蚀、红髓、髓外造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减少、胸腺中的皮质淋巴细胞减少和胰腺中的分泌耗竭。这些变化被认为是不良的。雄性和雌性的脾脏和胸腺重量在恢复期出现增加,但被认为与恢复期一致。未对恢复动物进行显微镜评估。
在施用≤15.2毫克/千克/天的动物中,观察到与剂量相关的食物消耗和体重降低,并且在15.2毫克/千克/天下观察到立毛。与剂量相关的血液学和临床化学变化通常与高剂量组中观察到的那些变化一致,但在大多数动物中观察到较小的幅度。这些临床病理学变化被认为不是不良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动物的显微镜发现由红系前体轻微减少和髓系前体增加组成,与血液学发现一致。减少的脾脏重量与减少的髓外造血和红髓相关,而减少的胸腺重量缺乏微观相关性。
总之,雄性和雌性Crl:CD(SD)大鼠接受媒剂对照制品或4.6毫克/千克/天、15.2毫克/千克/天或45.6毫克/千克/天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每天静脉内输注一次,持续14天。要求在濒临死亡的情况下处死并在给药期的第6天停止给药的不良临床观察,并且在施用45.6毫克/千克/天的动物中出现股骨中的骨髓细胞结构减少、心脏中的心肌坏死和出血、粘膜下水肿或脓肿和非腺体胃中的上皮增生以及胃或十二指肠的侵蚀/溃疡。施用≤15.2毫克/千克/天的动物出现非不良临床观察、临床病理学变化和显微镜发现。因此,未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水平(NOAEL)是15.2毫克/千克/天。
此研究的重点包含:雄性和雌性Crl:CD(SD)大鼠(n=10/性别/组),其中恢复组(n=5/性别/组)为对照和高剂量。重组L-天冬酰胺酶(0毫克/千克/天、4.6毫克/千克/天、15.2毫克/千克/天或45.6毫克/千克/天)通过每天2小时静脉内输注施用,持续至多14天。高剂量组中的不良临床观察要求在第6天处死并停止给药。高剂量组中出现股骨中的骨髓细胞结构减少、心脏中的坏死和出血、非腺体胃/十二指肠中的侵蚀、水肿、增生、脓肿和/或溃疡。施用≤15.2毫克/千克/天的动物出现非不良但定性相似的临床观察、临床病理学变化和显微镜发现。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水平(NOAEL)确定为15.2毫克/千克/天。
实例2:评估安全性的研究
受试者年龄为18岁至55岁,并且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如由研究者确定的。在剂量队列1中,通过2小时静脉内(IV)输注(N=6)或肌内(IM)注射(N=6),受试者随机(1∶1)接受单个重组L-天冬酰胺酶剂量(25mg/m2)。在评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以确定是否需要另一个给药队列后,剂量队列2使受试者随机(1∶1)接受37.5mg/m2IV(N=6)或12.5mg/m2IM(N=6)的单个重组L-天冬酰胺酶剂量。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住院临床单元中施用;受试者在第5天出院,其中在第6天和第30天进行安全性随访。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每个队列进行IV和IM给药来评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目标包含通过基于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的IV和IM施用来表征重组L-天冬酰胺酶药代动力学。
在24位纳入的受试者中,人口统计特性(平均值±SD)包含:年龄(38.4±8.30岁)、体重(77.04±10.00kg)和体表面积(1.91±0.15m2)。另外,63%的受试者是男性,97%是西班牙裔/拉丁裔种族,83%是白色人种,并且17%是黑色人种/非裔美国人。本研究中评估了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两者。对于安全性,在剂量队列1中,8/12位(67%)受试者发生了≥1次不良事件(IV=4位受试者;IM=4位受试者)。在剂量队列2中,11/12位(92%)受试者发生了≥1次不良事件(IV=6位受试者;IM=5位受试者)。任一给药队列中的任何受试者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或≥3级的不良事件。在每个给药队列中,≥2位受试者中发生的最常见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是恶心(图1,参见表1)。在接受重组L-天冬酰胺酶12.5mg/m2IM的受试者中,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图1,参见表1)。药代动力学评估显示,在12.5和25mg/m2剂量队列中,当施用IM时,在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6/6位(100%)受试者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达到≥0.1IU/mL。IV施用后,在25mg/m2剂量水平下,6/6位(100%)受试者在给药后48小时,并且4/6位(67%)受试者在给药72小时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达到≥0.1IU/mL,而在37.5mg/m2剂量水平下,6/6位(100%)受试者在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达到≥0.1IU/mL(图1,参见表2)。
在健康成人中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没有意外的不良事件,没有报告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并且没有≥3级的不良事件。在接受IM和IV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有人类受试者中,48小时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0.1IU/mL,这是天冬酰胺耗竭的替代标志物。在重组L-天冬酰胺酶给药后72小时,除25mg/m2IV组的2位受试者外,所有受试者的SAA水平均≥0.1IU/mL。基于来自此研究的全部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数据,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时间表中,IM施用途径的推荐2/3期起始剂量是25mg/m2,并且IV施用途径是37.5mg/m2
实例3:群体药代动力学(PK)模型开发和模拟
使用来自健康成人类受试者(sbj)的1期单剂量研究的强化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数据,开发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群体PK模型,并且评估了内在协变量(体重、体表面积、年龄、性别和人种)对PK参数的影响。开发此群体PK模型是为了告知关键2/3期重组L-天冬酰胺酶研究所选择的起始剂量。总共24位受试者被包含在模型中,包含25mg/m2[N=6]和37.5mg/m2[N=6]的静脉内(IV)数据,以及12.5mg/m2[N=6]和25mg/m2[N=6]的肌内(IM)数据。所开发的模型用于模拟成人和小儿SAA曲线(1000sbj/群体),以探索基于不同剂量、时间表和施用途径,实现治疗靶谷SAA水平≥0.1IU/mL的可能性。
最后的模型描述了IV和IM途径两者,是具有线性消除(IV)和混合阶吸收(仅IM)的1隔室模型,其中包含重量作为SAA清除率的异速协变量。体型指标,即体重和BSA(体表面积),被证实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协变量,并且解释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PK中2.8%和3.4%的变异性。基于1期数据和群体PK建模和模拟,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时间表中,IM施用途径的2/3期研究的推荐起始剂量是25mg/m2IM,并且IV施用途径是37.5mg/m2。建议的剂量和时间表预计将在给药后72小时维持谷SAA水平≥0.1IU/mL。
实例4:评估安全性和功效的研究
此测试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患者中的剂量证实和药代动力学2/3期研究,所述患者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过敏反应或沉默灭活),并且在其治疗计划中剩余多于一剂量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3)。所述研究旨在评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产生超敏反应的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功效,如通过天冬酰胺酶活性所测量的。对于这些患者,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用6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取代。个体患者的治疗持续时间因患者的原始治疗计划中保留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剂量的数量而异。
研究由2个连续部分组成:A部分确定了用于肌内(IM)施用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剂量,并且确认了安全性和功效;B部分定义了静脉内(IV)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最佳剂量和时间表。
研究的A部分具有2个IM队列。队列1是重复剂量/确证性队列,其中将选择最终IM剂量水平。队列2是扩展队列,用于证实最终IM剂量水平和时间表的功效和安全性。
将进行B部分,以定义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IV施用的最佳剂量,以作为重复剂量在ALL/LBL患者中进行进一步研究。
只要患者获得临床益处,将基于每位患者的原始治疗计划施用另外疗程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
将在预先指定的时间点收集血液样品,以确定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并且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还评估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治疗的免疫原性。
主要目的是(1)确定IM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的第一疗程期间的应答率。应答率定义为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最后72小时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0.1IU/mL的患者的比例,以及(2)评估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情况。
次要目标是确定(1)在两周的时间范围内在IM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0.1IU/mL的患者的比例,(2)在两周的时间范围内在IM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0.4IU/mL的患者比例,(3)在两周的时间范围内在IM施用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第一疗程期间,最后72小时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0.4IU/mL的患者比例,(4)在最后剂量后至多30天内,使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和暴露相关的相关性,基于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对IM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药代动力学的表征,(5)在最后剂量后至多30天内,形成针对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抗药物抗体的发生率。
资格标准允许男性和女性两者参加。纳入标准包含:(1)诊断为患有ALL或LBL的小儿和成人患者,(2)对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有过敏反应或沉默灭活的患者,(3)在其治疗计划中剩余1个或多个疗程的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患者,(4)研究者认为患者必须完全从其先前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过敏反应中恢复。排除标准包含:(1)先前接受过菊欧文氏菌源性L-天冬酰胺酶或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患者,(2)患有复发性ALL或LBL的患者,(3)在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疗程1期间(48小时内),与重组L-天冬酰胺酶目同时接受另一种研究药剂和/或用研究装置治疗的患者,(4)具有≥3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5)具有需要抗凝治疗的天冬酰胺酶相关的≥3级出血事件或天冬酰胺酶相关的血栓既往病史的患者,不包含导管相关的血栓事件。
进一步的测试将用高于37.5mg/m2的更高剂量下的另外的子队列进行,每个另外的剂量水平不增加超过先前剂量水平的50%。
此研究允许对IV调配物以及IM调配物进行评估;研究中心的参与将由主办方自行决定。
检测不到的SAA水平可以基于定量的下限,如由CLIA授权进行此测试的认证实验室所定义的。CLIA认证的实验室根据其测定方法使用不同的定量限,并且确定检测不到的SAA水平的结果可能因实验室而异。
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与此研究的PK含量相同。SAP(使用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与实验室试管上的标签(使用PK含量)之间的比对。
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有实验室测试的测试窗口是7天,包含凝血测试和筛选时的实验室测试。
实例5:评估蛋白质聚集的研究
对以实验室规模产生的小规模重组L-天冬酰胺酶批次进行了鉴定研究。研究由与商业产品的分析可比性,以确保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质量、安全性和效力与来自菊迪卡氏菌自然发酵的天然L-天冬酰胺酶(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相当,并且不会受到替代表达系统和纯化过程的不利影响组成。
SEC-HPLC方法:使用Phenomenex BioSep SEC-s4000柱,使用SEC-HPLC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确定纯度。在注射前,用流动相(50mM磷酸盐,200mM NaCl,pH 7.0)以1毫升/分钟调节柱1小时。BioRad凝胶过滤标准品在流动相中稀释到1mg/mL,并且在多次注射流动相空白以清洁柱后一式三份注射。评估了重组L-天冬酰胺酶、大肠杆菌源性重组克立他酶和的纯度(图2)。
SEC-HPLC结果显示代表四聚体的主峰以及聚集体峰。所有样品中都存在不同水平的HMW聚集,其中当与重组L-天冬酰胺酶(0.3%)相比时,Erwinaze CAMR176中的量更高(6%)。
尺寸排阻色谱法多角度光散射(SEC MALLS)方法:使用C.52.S1640和Solvias标准操作程序,为所有样品制备一式两份测试溶液。样品用调配物缓冲液稀释到10mg/mL并混合。制备了至少4mL。样品溶液通过0.2μM注射器过滤器直接过滤到HPLC小瓶中。最初的几滴被丢弃。如果蛋白质浓度低于10mg/mL,则需要调节注射体积以能够注射750μg。使用此技术分析以下样品和参考:所有非应力批次、所有因在<-75℃下冷冻过夜,并且在室温下3小时解冻,分别进行五次和十次而受应力影响的批次。结果在图3中示出。
SEC MALLS结果证实了SEC-HPLC结果,当与重组L-天冬酰胺酶(1%)相比时,CAMR176中HMW聚集的水平(6%)更高。
沉降速度AUC(svAUC)方法: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样品在20mM磷酸钠(pH 7.0)中稀释到10mg/mL,并且在相同的缓冲液中透析。然后将样品放入AN-60Ti分析转子中,并且装入Beckman-Coulter ProteomeLab XL分析超离心机中。数据使用N.I.H.的Peter Schuck开发的c(s)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在他的分析程序SEDFIT(11.3版)中实现。使用OriginLab/>9.0版对所得的大小分布进行绘图,并且对峰进行积分。在图4中,结果表明重组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最高的均匀性(由于最低的聚集体含量1%),并且材料是最不均匀的(聚集体5%)。总之,通过多种正交方法测量,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聚集水平低于/>
实例6:评估商业规模蛋白质聚集的研究
此鉴定研究是在以1000L(预期的商业规模)产生的全规模重组L-天冬酰胺酶批次上进行的。研究由与商业产品的分析可比性,以确保实例5中的小规模(SS)重组L-天冬酰胺酶可比性研究在全规模(1000L)下得到验证组成。研究还使用SEC-MALLS方法对重组L-天冬酰胺酶进行了表征。
将一mL等分试样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移液到5mL PETG瓶中,并且在-20℃下储存。调配物是20mM磷酸钠、50mM氯化钠、6.4%海藻糖,并且pH是7.0。
SE-UHPLC方法:基于分子的大小,即流体动力学半径,使用具有UV检测的尺寸排阻超高压液相色谱法(SE-UPLC)来确定重组L-天冬酰胺酶DS样品的纯度。样品和参考材料在流动相(10mM磷酸盐、0.3M精氨酸、0.05%叠氮化钠)中稀释到2.5mg/mL,并且注入WatersAcquity UPLC(BEH 200SEC,1.7μm,4.6×30mm)柱。重组L-天冬酰胺酶DS以0.4毫升/分钟等比例洗脱。纯度特性通过280nm下的UV检测来表征。对于纯度,四聚体(主峰)%、HMW%和LMW%被整合并报告。重组L-天冬酰胺酶DS的SE-UPLC图谱由鉴定为所述酶的四聚体形式的主峰以及在以下的SEC-MALLS分析中鉴定为八聚体的HMW峰组成。还有非常低水平的低分子量(LMW)后肩。面积百分比显示在图5中。
与实例5中的小规模数据一致,SEC-UPLC显示重组L-天冬酰胺酶FS批次(0.2%)的聚集体值显著低于Erwinase CAMR-174(6%)。
SEC-MALLS方法: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两个样品(A和B)中存在的高分子量物种使用SEC-MALLS尺寸排阻色谱法与多角度光散射检测器(SEC-MALLS)相结合进行测量。样品用调配物缓冲液稀释,并且用Minidawn Treos MALLS检测器注射到SuperdexTM 200Increase柱上。图6描述了UV峰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表明,重组L-天冬酰胺酶主要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具有低水平的八聚体和高阶聚集体。还注意到较低水平的LMW物种。
重组L-天冬酰胺酶和样品在20mM磷酸钠(pH 7.0)中稀释到10mg/mL,并且在相同的缓冲液中透析。然后将样品放入AN-60Ti分析转子中,并且装入Beckman-Coulter ProteomeLab XL分析超离心机中。数据使用N.I.H.的Peter Schuck开发的c(s)方法进行分析,并且在他的分析程序SEDFIT(11.3版)中实现。使用OriginLab/>9.0版对所得尺寸分布进行绘图,并且对峰进行积分。
如图7和图8中所见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高度同源,其中99.2%为四聚体形式的酶,具有低水平的八聚体(0.61%)和高阶聚集体(0.07%)。这证实了在SE-UHPLC和SEC-MALLS方法中观察到的低聚集体水平。批次被观察到更具异质性,其中93.6%被鉴定为四聚体,存在更高水平(6.4%)的HMW物种。
实例7:重组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JZP-458)在健康成人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的随机1期研究
JZP-458是重组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使用新型荧光假单胞菌表达平台产生,所述表达平台产生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没有免疫交叉反应性的酶。为了评估单剂量的JZP-458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了随机、单中心、开放标签的1期研究,通过肌内(IM)注射或静脉内(IV)输注将JZP-458给予健康成人志愿者。在确定天冬酰胺酶功效时,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水平作为天冬酰胺耗竭的替代标志物,并且最低点SAA(NSAA)水平≥0.1IU/mL是临床实践中证明天冬酰胺耗竭充分的公认阈值。
方法。2018年11月19日至2019年5月20日,在美国进行了一项1期随机、单中心、开放标签研究。研究由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IntegReview机构审查委员会(IntegReview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n Austin,Texas)批准,并且由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QPS迈阿密研究协会(迈阿密临床研究)(QPS Miami Research Associates(Miami ClinicalResearch)in Miami,Florida)根据《赫尔辛基宣言(Declaration of Helsinki)》和良好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所有健康志愿者在纳入前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符合条件的志愿者是年龄介于18岁与55岁之间,具有正常体重指数(即19.0至30.0kg/m2)的男性和非妊娠、非哺乳女性,其在筛选和第-1天时由研究者确定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并且能够理解并遵守研究的具体要求。研究的主要排除内容包含主办方和/或研究者认为可能混淆研究结果或进行或对健康志愿者构成风险的任何疾病史或存在、身体发现、实验室检查或心电图发现。这包含任何可能干扰药物的分布、代谢或排泄的情况。
研究设计。此研究在给药前2天至28天对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了资格筛选(图20)。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于第-1天在研究中心报到进行基线评估,然后入住住院诊所,并且在第1天接受单剂量的研究药物。所有志愿者留在住院诊所进行药代动力学(PK)和安全性评估,直到其于第5天出院。关于不良事件(AE)的安全随访电话发生在第6天和第30天。
这是开放标签研究,共纳入了30位健康成人志愿者。研究使用了JZP-458的自适应设计,其中队列1的起始剂量是25mg/m2,并且队列2的剂量选择基于来自队列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数据。研究中给药的前2位志愿者采用JZP-458的哨兵给药方法,所述志愿者仅被随机分配到JZP-458剂量队列1。这2位志愿者被随机分配为IM或IV JZP-458,每种施用途径各1位。将哨兵给药志愿者与初始队列(JZP-458剂量队列1和Erwinaze剂量队列)中剩余志愿者的给药间隔一周,这是方案允许的,因为前2位志愿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被研究者和主办方认为是可接受的(无研究药物相关AE≥3级)。
接下来的16位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JZP-458和Erwinaze剂量队列,其中10位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JZP-458剂量队列1,并且6位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Erwinaz剂量队列。在JZP-458剂量队列1和Erwinaze剂量队列中,志愿者按1∶1的比率随机分配到IM或IV治疗组。此随机化方案相当于将所有18位志愿者以2∶2∶1∶1的比率随机分配到IM JZP-458、IV JZP-458、IM Erwinaze或IV Erwinaz,同时确保前2位随机分配的志愿者按照哨兵给药方法接受IM JZP-458和IV JZP-458。
研究者和主办方对JZP-458剂量队列1中所有志愿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数据进行了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将志愿者纳入另一个队列JZP-458剂量队列2。然而,在SAP开发期间,确定将进行JZP-458剂量队列2并评估先前收集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数据,以确定此队列中使用的剂量水平。对于JZP-458剂量队列2,12位另外的志愿者以1∶1比率随机分配到IM或IV治疗组。
目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健康成人志愿者的单剂量JZP-458(IM或IV)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以及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测试的临床显著变化进行评估。次要目的是基于SAA数据,表征健康成人志愿者的单剂量JZP-458(IM或IV)的PK。另外的评估包含JZP-458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SAC)测定,以及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水平的测量,以评估JZP-458在健康成人中的药效学(PD)作用。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样品收集和生物分析方法。在给药后至多96小时内,在预先指定的时间点从所有健康志愿者收集用于PK/PD评估的系列血液样品。对于IM给药,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采集样品。对于IV给药,在给药前以及输注开始后2小时、2.5小时、3小时、3.5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72小时和96小时采集样品。将用于PK分析的血液样品收集到标记的4mL EDTA管中,并且保持在冰上,直到将样品离心成血清。将用于PD分析的血液样品收集到4mL EDTA管中,并且保持在冰上,直到将样品离心成血浆。
PK样品的生物分析由伊利诺伊州斯科基的查尔斯河实验室(Charles RiverLaboratories,Skokie IL)进行。使用经验证的酶活性方法在人血清中在0.025IU/mL至0.15IU/mL的范围内测定PK样品的SAA水平。另外,还使用经验证的ECLIA酶含量测定在人血清中在1.0ng/mL至128ng/mL的范围内测定PK样品的SAC。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赛纽仕健康公司(Syneos Health,Princeton,NJ)使用经验证的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测定PD样品的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浓度,L天冬酰胺浓度范围是0.025μg/mL至10.0μg/mL,并且L-谷氨酰胺浓度范围是0.250μg/mL至100μg/mL。
药代动力学和统计分析。JZP-458的PK主要基于SAA数据进行评估。以下PK参数在Phoenix WinNonlin 6.3版中使用非隔室分析进行评估:Cmax=最大SAA;C48小时=48小时的SAA值;C72小时=72小时的SAA值;tmax=达到Cmax的时间;AUC0-t=从时间零到最后一次可定量SAA的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0-inf=从时间零到无穷的SAA时间曲线下面积;CL=清除率;Vss=IV给药后稳定状态下分布体积的估计值;Vz/F=IM给药后分布的表观体积,并且t1/2=终末消除半衰期。
描述性统计(n、平均值、标准偏差、中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用于总结连续数据,而计数和百分比用于总结分类数据。进行事后分析以评估SAA与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SAC)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药物以及施用途径间和施用途径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在线性回归建模中,SAC是因变量,并且SAA是自变量。最后,没有进行正式的假设检验。
结果。在每种施用途径测试的最高剂量下(即IM为25mg/m2,并且IV为37.5mg/m2),JZP-458在给药后72小时达到100%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SAA)水平≥0.1IU/mL。所有JZP-458剂量水平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意外不良事件(AE),没有严重AE,并且没有3级或更高等级的AE。基于来自此研究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数据,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时间表中,关键2/3期研究的推荐的JZP-458起始剂量是25mg/m2(对于IM施用)和37.5mg/m2(对于IV施用)。
基线人口统计。总共有30位健康成人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在30位志愿者中,所有30位都完成了研究,包含第30天的最终安排的安全随访电话。总体基线人口统计(平均值±SD)包含38.4±8.30岁的平均值±SD年龄、77.04±9.998kg的体重和1.91±0.150m2的BSA(图16)。另外,63%是男性,97%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种族,83%是白色人种,并且17%是黑色人种/非裔美国人。
药代动力学分析。PK分析集由研究中纳入所有30位健康志愿者(100%)组成。
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数据。在此研究中,JZP-458剂量队列1的起始剂量是25mg/m2。为所有治疗组生成单独的SAA时间曲线(图12)。所有志愿者和所有治疗的给药前SAA值均低于定量限。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SAA水平≥0.1IU/mL和≥0.4IU/mL的志愿者数量和比例如图9所呈现的。
队列2的剂量水平是基于来自队列1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 SAA数据确定的。队列1中没有意外AE,未报告严重AE,并且未观察到3级或更高等级的AE。队列1中的JZP-458在25mg/m2下的PK SAA数据如图12所示。对于25mg/m2的IM剂量,6/6位(100%)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72小时的SAA值≥0.1IU/mL。在队列2中,IM剂量水平降低50%到12.5mg/m2,以研究此剂量下的剂量比例和安全性。可替代地,对于25mg/m2的IV剂量,仅4/6位(67%)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72小时的SAA值≥0.1IU/mL。这表明25mg/m2的IV剂量不足以维持SAA水平≥0.1IU/mL持续72小时。因此,在队列2中,IV剂量水平增加了50%,达到37.5mg/m2
IM施用JZP-458后,在12.5mg/m2和25mg/m2的两个剂量水平下,6/6位(100%)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的SAA水平达到≥0.1IU/mL。IV施用JZP-458后,在25mg/m2的剂量水平下,6/6位(100%)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48小时,并且4/6位(67%)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72小时的SAA水平达到≥0.1IU/mL,而在37.5mg/m2的剂量水平下,6/6位(100%)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48小时和72小时的SAA水平均达到了≥0.1IU/mL。在相同的剂量水平下,当与IV相比时,IM施用途径能够维持更高水平的SAA。接受ERW的健康志愿者的SAA数据也在图12和图9中呈现。
基于观察到的数据,JZP-458在25mg/m2的IM施用和37.5mg/m2的IV施用中也产生了SAA的平均和95%置信区间(CI)曲线(各N=6;图13)。数据表明,JZP-458在25mg/m2的IM施用和37.5mg/m2的IV施用后72小时,95%CI的下限均达到≥0.1IU/mL(IM和IV的95%CI下限分别为0.31107IU/mL和0.09476IU/mL)。这些数据促进了关键2/3期研究的剂量建议。
总结了所有治疗组基于SAA的PK参数(图10)。当施用IM时,JZP-458基于SAA被缓慢吸收,在施用12.5mg/m2和25mg/m2剂量后,中值tmax分别是24小时和36小时。分别施用12.5mg/m2和25mg/m2后,估计23.4小时和19.1小时的平均t1/2值。IV施用时,JZP-458SAA水平下降,施用25mg/m2和37.5mg/m2剂量后,平均t1/2分别是11.5小时和12.6小时。通常,IM施用后JZP-458的t1/2比IV输注长。此外,分布的体积与血浆体积大致相同。
基于SAA的剂量比例评估显示,JZP-458暴露基于SAA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图17)。对于IM和IV施用两者,JZP-458SAA暴露(Cmax和AUC)的增加与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大致成剂量比例。还计算了JZP-458在IM施用途径中的生物利用度;基于SAA数据,对于JZP 458估计为34.5%至36.8%。
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数据:历史上,天冬酰胺酶PK已基于SAA数据确定。然而,开发了一种酶含量测定来测量人血清中的JZP-458天冬酰胺酶浓度。
生成了所有治疗组的个体和平均SAC时间曲线(图14A-C),并且图18中总结了基于SAC的PK参数。当施用IM时,JZP-458基于SAC缓慢吸收12.5mg/m2和25mg/m2剂量两者的中值tmax值均为30小时。12.5mg/m2和25mg/m2下JZP-458的平均t1/2值估计分别是28.9小时和25.4小时。IV施用JZP-458后,SAC水平下降,施用25mg/m2和37.5mg/m2剂量后,平均t1/2分别是12.0小时和12.7小时。
还基于SAC评估了JZP-458的剂量比例和生物利用度(图19)。JZP-458暴露基于SAC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IM和IV施用两者,基于SAC的JZP-458暴露的增加(Cmax和AUC)与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大致成剂量比例。基于SAC数据,对于IM施用途径,JZP-458的生物利用度估计为37.7%至43.9%。
进一步探索了JZP-458的SAA与SAC之间的关系(图14D)。当对JZP-458的不同施用途径进行评估时,在SAA与SAC之间观察到强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大于0.95。另外,来自线性回归模型的方程是SAC=1407.9×SAA。这些数据表明,当SAA水平为0.1IU/mL时,在此健康成人群体中,对应的SAC应为约141ng/mL。
药效学数据。天冬酰胺酶将氨基酸天冬酰胺水解成天冬氨酸和氨。在整个治疗期间监测天冬酰胺的血浆水平。平均SAA与平均血浆天冬酰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图15中提供。IM组和IV组的基线(给药前)平均血浆天冬酰胺浓度相似;所有志愿者的单个天冬酰胺浓度范围是5.09μg/mL至13.8μg/mL,这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JZP-458施用(IM和IV)后,平均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从给药前浓度迅速降低(队列1:IM和IV分别是8.62μg/mL和8.96μg/mL;队列2:IM和IV分别是6.42μg/mL和5.89μg/mL)到低于两种途径的测定定量下限(LLOQ;0.025μg/mL),并且到96小时的最终样品收集时间点期间仍然检测不到。数据表明,SAA与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下降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在所有JZP-458剂量水平下,JZP-458施用的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完全耗竭。在此1期健康志愿者研究中,在测试的最高JZP-458剂量(即IM为25mg/m2,并且IV为37.5mg/m2)下,JZP-458不仅在给药后72小时达到了每种途径100%健康志愿者的SAA水平≥0.1IU/mL,而且到给药后96小时引起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完全耗竭。
除了天冬酰胺,天冬酰胺酶还能够将谷氨酰胺水解为谷氨酸和氨,但效率要低得多。对所有治疗的谷氨酰胺的血浆水平进行监测(图17)。IM组和IV组的基线(给药前)平均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相似;所有志愿者的单个谷氨酰胺给药前浓度范围是60.4μg/mL至146μg/mL,这也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数据显示,JZP-458IV施用后,平均血浆谷氨酰胺水平迅速下降,分别从队列1和队列2的给药前浓度106.5μg/mL和74.0 μg/mL降低到低于测定LLOQ(0.25μg/mL)的水平,持续约12小时,之后谷氨酰胺水平在给药后96小时的最终样品收集时间点恢复到大约给药前水平。对于IM途径,在IM施用JZP-458后,平均血浆谷氨酰胺水平下降,在给药后36小时观察到最低谷氨酰胺水平,在25mg/m2和12.5mg/m2下分别有79%和47%的谷氨酰胺耗竭,之后谷氨酰胺水平在给药96小时的最后样品收集时间点恢复到与给药前相似的水平。未观察到L-谷氨酰胺的完全耗竭;谷氨酰胺水平受到适度影响,仅部分耗竭,并且数据比针对L-天冬酰胺观察的那些数据变化更大。
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此1期研究中观察到的JZP-458的安全性与其它天冬酰胺酶的安全性一致。JZP-458的所有剂量水平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意外AE,没有严重AE,并且没有3级或更高等级的AE。在每个给药队列中,≥2位健康志愿者最发生的TEAE是恶心(图11)。
讨论。JZP-458是一种重组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没有预期的免疫交叉反应性,目前正在开发,以确保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产生超敏反应的患有ALL或LBL的患者可获得天冬酰胺酶疗法。在这项随机、单中心、开放标签的1期研究中,在每种施用途径测试的最高剂量(即IM为25mg/m2,并且IV为37.5mg/m2)下,JZP-458在给药后72小时达到了每种途径中100%的健康成人志愿者的SAA水平≥0.1IU/mL。此研究中观察到的SAA水平也表明JZP-458能够完全耗竭血浆天冬酰胺水平。这通过此研究中测量的天冬酰胺浓度得到了证实。在所有JZP-458剂量水平下,通过IM和IV施用途径两者的JZP-458治疗,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完全耗竭。另外,此研究中JZP-458的安全性与其它天冬酰胺酶的安全性一致。JZP-458的所有剂量水平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意外AE,没有报告严重AE,并且没有3级或更高等级的AE。
基于累积PK和安全性数据,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时间表中,IM施用途径的推荐关键2/3期JZP-458起始剂量是25mg/m2,并且IV施用途径是37.5mg/m2。在此健康成人志愿者的1期研究中,6/6位(100%)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72小时这些剂量达到了SAA水平≥0.1IU/mL,并且在关键2/3期研究的整个治疗期间,这些剂量预期将维持SAA水平≥0.1IU/mL。
如先前研究所示,完成天冬酰胺酶疗法对改善患者预后很重要。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ALL联盟方案91-01研究中,与接受≥26周天冬酰胺酶疗法的患者相比,天冬酰胺酶不耐受患者(定义为计划的总共30周天冬酰胺酶疗法的完成≤25周)的5年EFS显着较低(分别为73%和90%;P<0.01)。最近的儿童肿瘤学组研究表明,与接受所有处方天冬酰胺酶剂量的患者相比,未完成其处方天冬酰胺酶剂量的高风险和早期应答缓慢的标准风险ALL患者的EFS显著较差。值得注意的是,用欧文氏菌天冬酰胺酶取代完成其疗程的具有超敏反应的患者表现出与完成其一线天冬酰胺酶疗法的疗程的患者相似的EFS。这些研究表明,完成其处方天冬酰胺酶剂量的患者,无论是使用一线天冬酰胺酶还是二线天冬酰胺酶,都比提前停药的那些患者有更好的结果。这些结果强调了对替代性天冬酰胺酶制剂的需求,以确保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产生超敏反应的患者能够完成其完整的疗程。
结论。在此1期研究中,在每种施用途径测试的最高剂量(即,IM为25mg/m2,并且IV为37.5mg/m2)下,JZP-458在每种途径给药后72小时达到了100%的健康成人志愿者的SAA水平≥0.1IU/mL,并且引起天冬酰胺完全耗竭,没有意外AE、SAE或≥3级的AE。基于来自此研究的累积PK和安全性数据,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时间表中,IM施用途径的推荐2/3期JZP-458起始剂量是25mg/m2,并且IV施用途径是37.5mg/m2。JZP-458可以用作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产生超敏反应的ALL/LBL患者的治疗替代。
实例8:JZP-458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ALL/LBL患者中的2/3期研究(队列1a和1b)
为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任何年龄)(过敏反应或沉默灭活)设计了JZP-458的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证实和PK研究。此研究旨在评估JZP-458的耐受性和功效,如通过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测量的,并且对天冬酰胺耗竭和抗药物抗体(ADA)水平进行另外的支持性分析。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用六个剂量的JZP-458取代。使用JZP-458连续两周的治疗定义为一个疗程。
研究设计。此研究由2个部分组成:A部分确定JZP-458用于IM施用的剂量,并且证实安全性和功效;并且B部分定义IV JZP-458的最佳剂量和时间表(参见图22和图23)。A部分和B部分可以同时进行研究。A部分(IM)研究了多个队列:在队列1中,确定了最佳剂量;并且在队列2中,以最佳剂量治疗的参与者数量增加。B部分(IV)是A部分的镜像:在两个部分中,JZP-458的疗程(2周内6个剂量)可以在星期一、星期三或星期五开始,并且每位参与者的疗程数量将取决于其单独的治疗计划。在每个部分中,JZP-458的疗程(2周内6个剂量)可以在星期一、星期三或星期五开始;每位参与者的疗程数量将取决于其单独的治疗计划。IM施用途径的起始剂量是25mg/m2(队列1a)。起始剂量是基于1期研究结果选择的。
目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IM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队列1和队列2中的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72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所测量的,并且评估IMJZP-458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另外的目的包含以下:
主要次要目的:确定IM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队列1和队列2中的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所测量的。
次要目的:1)确定IM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队列1和队列2中的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和最后72小时的NSAA水平≥0.4IU/mL)所测量的,2)使用PPK方法表征IM JZP-458的PK,并且使用来自所有剂量水平的所有参与者和来自所有时间点的样品的数据来探索E-R相关性,以及3)在重复施用JZP-458后评估IM JZP-458的免疫原性。
探索性目的(针对研究的B部分)。1)确定IV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的NSAA≥0.1IU/mL并且最后72小时的NSAA≥0.1IU/mL)所测量的,2)确定IV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48小时的NSAA≥0.4IU/mL并且最后72小时的NSAA≥0.4IU/mL)所测量的,3)评估IV JZP-458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4)使用群体PK方法表征IV JZP-458的PK,以及5)在重复施用JZP-458后评估IV JZP-458的免疫原性。
初步结果:截至2020年10月7日,关键2/3期研究(JZP458-201)的队列1a中纳入了31位参与者,并且队列1b中纳入了56位参与者。队列1a的第一个方案定义的SDRC评估包含来自6位可评估参与者的数据,并且队列1a的第二个SDRC评估包含来自16位可评估参与者的累积数据。每个SDRC建议都是基于对当时所有可用数据的审查。在对可用功效数据进行评估后,由于在IM 25mg/m2剂量水平下没有观察到意外安全性事件,因此启动IM 37.5mg/m2剂量水平评估(队列1b)。第一位参与者于2020年6月29日纳入队列1b中。队列1b数据的SDRC评估于2020年9月1日进行,作为对队列1b中前7位参与者数据的初步审查。此审查包含来自研究的所有可用的SAA数据、PPK建模和模拟数据以及安全性数据。根据SDRC章程,当队列1b中至少有13位可评估参与者的数据可用时,初步结果支持在不修改的情况下继续纳入,随后再次审查研究。队列1a(N=31)和1b(N=17)的可用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水平。对血清样品的SAA进行测定。SAA水平可用作功效和应答的替代标志物。SAA的生物分析由伊利诺伊州斯科基的查尔斯河实验室进行,使用人血清中经验证的酶活性方法和JZP-458参考标准品(批号RM-M-009;比活性693U/mg),范围为0.035IU/mL至0.210IU/mL。
队列1的可评估参与者被定义为在疗程1的第二半段期间至少接受了3个剂量的IMJZP-458,并且在方案定义的样品收集窗口(±2小时)内收集了72小时NSAA水平的参与者。在以25mg/m2的剂量纳入的31位参与者中,有26位参与者被认为可以根据方案在队列1中的主要功效目的进行评估。参与者被认为不可评估的原因包含以下:1)2位参与者在定义的样品收集时间窗口外收集了72小时PK样品。2)1位参与者未收集72小时PK样品。3)1位参与者撤回知情同意书,并且未收集PK样品。4)1位参与者的SAA值由于脂质升高的测定干扰而不可评估(如由查尔斯河实验室的生物分析实验室评估的)。此参与者在基线时患有2级高甘油三酯血症(318mg/dL),并且在疗程1期间患有4级高甘油三酯血症(2679mg/dL)(报告为TEAE;参见下文安全性总结中的详细信息)。在JZP-458随后的疗程中,参与者的甘油三酯继续降低到基线或低于基线,并且最近参与者完成了疗程5,其中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到234mg/dL(1级)。
在包含在队列1b(37.5mg/m2)的初步分析中的17位参与者中,有16位参与者可用于评估队列1的主要功效目的(1位参与者在定义的收集窗口外收集了72小时PK样品,因此排除了主要终点,但包含了其它终点)。图24中总结了关键时间点的初步单独SAA结果。初步观察到的SAA结果显示,在25mg/m2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N=26位可评估参与者),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平均(95%CI)SAA水平分别是0.1560(0.1144至0.1976)和0.4504(0.3637至0.5370),分别是(中值[第一个四分位数,Q1;第三个四分位数,Q3]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SAA水平分别是0.1345[0.0886,0.2178]和0.4091[0.2813,0.6577])。在37.5mg/m2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N=16位可评估参与者),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平均(95%CI)SAA水平分别是0.2605(0.1326至0.3884)和0.7146(0.3976至1.0316),分别是(中值[Q1,Q3]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SAA水平分别是0.1732[0.1157,0.2849]和0.6503[0.3248,0.8736])。
在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NSAA水平≥0.1IU/mL和≥0.4IU/mL的参与者的比例如图25所呈现的。在25mg/m2(N=26位可评估参与者)和37.5mg/m2(N=16位可评估参与者)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65.4%和81.3%的参与者在最后72小时的评估中分别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主要终点),并且96.2%和93.8%的参与者在最后48小时的评估中分别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关键次要终点)。
群体药代动力学建模和模拟:使用SAA数据(于2020年9月28日接收的数据)进行初步PPK分析(次要终点)。总共319个可定量SAA数据点(仅疗程1)被包含在PPK模型开发中,这些数据点来自JZP458-201研究的47位参与者(30位参与者为25mg/m2,并且17位参与者为37.5mg/m2),其接受了IM JZP-458。模型与SAA数据拟合,以鉴定结构模型。体重、身高、体表面积、年龄、性别、人种、种族、疾病和疾病亚型作为JZP-458SAA清除率和体积的潜在协变量被测试。只有体重被发现具有统计显著性,并且被包含在模型中。
为JZP-458开发的协变量模型是具有线性消除和一阶吸收的1隔室仅IM模型,包含重量作为JZP-458SAA清除率和体积的异速协变量,以及比例残差模型。基于预见与观察到的数据以及预测建模方法,模型诊断显示出良好的拟合。
协变量模型用于模拟患者SAA曲线(每个剂量水平N=2000位受试者),以探索达到≥0.1IU/mL的治疗NSAA水平的可能性。模拟的虚拟群体是通过对受试者重新取样来创建的,其中替换了疾病控制中心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ata)中的人口统计数据。模拟群体年龄范围为2岁至85岁,体重范围为8.9kg至174.6kg(中值62.7kg)。
星期五、星期一、星期三(FMW)和MWF给药方案都模拟了每1个疗程6个剂量的给药时间表,其中重点是FMW时间表,因为其代表了最保守的情况,即仅一个剂量后第一个72小时的NSAA。模拟数据表明,在最后48小时或72小时的时间点内,起始日不会影响NSAA水平≥0.1IU/mL的患者的模拟的百分比。具有中值和95%预测区间的FMW给药时间表的模拟曲线如图26所呈现的。达到NSAA≥0.1IU/mL的患者的模拟的百分比以及范围为25至80mg/m2的IM剂量的平均预测SAA水平的表格总结如图27所呈现的。
基于PPK建模和模拟,在FMW时间表中,在37.5mg/m2JZP-458的IM剂量下,JZP-458预期在87%的患者中达到最后72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95%CI:85.5%至88.5%),并且在99.9%的患者中达到最后48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95%CI:99.7%至100%);模拟的平均NSAA水平是0.29(95%预测区间:0.06至0.88)和0.58(95%预测区间:0.2至1.32)(分别在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PPK模型预测,在50mg/m2的剂量下,94.2%的患者在给药后72小时达到NSAA水平≥0.1IU/mL。
初步天冬酰胺耗竭结果。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的赛纽仕健康公司使用经验证的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方法在0.025μ/mL至10.0μg/mL范围内对药效学样品的天冬酰胺浓度进行了测定(《生物标志物部分验证报告(Biomarker Partial Validation Report)》修订本1,SN 0044)。用于天冬酰胺测定的血液样品在收集后立即放入冰浴中,并且处理的血浆在-80℃下储存30分钟,以确保分析测量值代表体内天冬酰胺水平。在给药间隔内,测量天冬酰胺水平以支持JZP-458的有效性。平均基线天冬酰胺水平是100.2557μ/mL(95%CI:9.2175至11.2938)(对于队列1a中治疗的的30位参与者(25mg/m2))和10.2282μg/mL(95%CI:7.1852至13.2712)(对于队列1b中治疗的17位参与者(37.5mg/m2)),这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Tong 2014)。对于大多数参与者,在大多数样品中观察到血浆天冬酰胺的完全耗竭,例如,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从给药前水平迅速耗竭到低于或接近测定定量下限(0.025μg/mL)的水平,并且在疗程1的整个治疗期间持续到第6剂量前(其中收集最后的样品)。四位参与者的天冬酰胺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增加(来自队列1a的3位以及来自队列1b的1位)。
初步安全性结果。在队列1a中,总共31位参与者已经用JZP-458IM 25mg/m2给药。队列1b中,有17位用JZP-458IM 37.5mg/m2给药的参与者的数据可用。
TEAE的概述在图28中通过剂量队列呈现。大多数参与者经历过至少1次TEAE。在JZP-458IM 25mg/m2队列中,最常见的TEAE是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32.3%的参与者,10/31)、白细胞计数降低(25.8%的参与者,8/31)和贫血(22.6%的参与者,7/31)(表4,队列1a)。在JZP-458IM 37.5mg/m2队列中,最常见的TEAE是呕吐(35.3%的参与者,6/17)和恶心(23.5%的参与者,4/17)(图27,队列1b)。
在JZP-458IM 25mg/m2队列(N=31)中,18位参与者(58.1%)报告了3级或4级TEAE,其中在3级或4级TEAE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29.0%)、白细胞计数降低(16.1%)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9.4%)最为常见(表6)。总体而言,据报告,1位参与者出现了3级或更高等级的治疗中出现的意外的具有临床意义的非血液学毒性(4级高甘油三酯血症,被认为与研究药物相关)(表6和列表1,队列1a)。JZP-458IM 25mg/m2队列中有9位参与者(29.0%)报告了严重TEAE(表5)。严重TEAE包含1位参与者的晕厥前状态;1位参与者的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位参与者的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脱水和发热;1位参与者的药物超敏反应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位参与者的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位参与者的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口腔炎;1位参与者的口腔粘膜炎恶化;1位参与者的发热;以及1位参与者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有这些严重的TEAE被认为与研究药物无关,除了1位参与者的药物超敏反应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事件。
总体而言,1位参与者(JZP-45825mg/m2)经历了导致研究药物停用的TEAE。所述参与者(年龄为4岁)在疗程1的第5剂量当天对头孢吡肟(cefepime)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甲氧苄啶(trimethoprim)呈现出2级过敏反应(非严重)。
这两种药物都已停用。随后,在接受JZP-458的疗程2的剂量3后1天,参与者出现严重的药物超敏反应TEAE(3级)。第二天,事件解决,并且参与者出院。此事件被认为与研究药物有关,并且导致研究药物停用(列表1,队列1a)。
在JZP-458IM 37.5mg/m2队列(N=17)中,6位参与者经历了3级或4级TEAE,其中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7.6%,3/17)是最常见的(图30和列表1,队列1b)。JZP-458IM37.5mg/m2队列中的三位参与者经历了严重TEAE(1位参与者出现呕吐和腹痛[与研究药物无关];1位参与者出现药物超敏反应[逐字术语:对JZP-458的过敏反应;与研究药物有关]和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研究药物有关];并且1位参与者出现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研究药物有关;2个事件])(图28)。在这些参与者中,没有报告3级或更高等级的治疗中出现的意外的具有临床意义的非血液学毒性事件,并且没有导致研究中止的TEAE(图29,队列1b)。
对天冬酰胺酶所关注的不良事件包含过敏反应、胰腺炎和血栓形成(Stock 2011;Kearney 2009;Pieters 2011;Plourde 2014;Kloos 2020;Asparlas,《批准的摘要基础(Summary Basis of Approval)》2018)。截至此初步安全性分析的数据截止点,只有1位参与者(队列1a)经历了≥3级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如上文所讨论的),并且没有参与者经历≥3级的胰腺炎或血栓形成事件。无死亡报告。
总之,观察到的TEAE特性与其它天冬酰胺酶一致,并且表明JZP-458的两种剂量水平(25和37.5mg/m2)在参与者中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基于内部和外部专家对SDRC可用研究数据的全面审查,37.5mg/m2的IM JZP-458剂量是JZP-458注册的合适剂量,具有有利的益处:风险特性。此剂量可以确保患者完成其天冬酰胺酶的治疗方案,并且符合FDA关于益处:风险和最低有效给药的指导。
安全性。将对最少82位参与者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性研究,包含来自队列1a(25mg/m2)的31位和来自队列1b(37.5mg/m2)的51位,其将可用于进行安全性评估。47位参与者(31位参与者为25mg/m2,并且17位参与者为37.5mg/m2)的初步数据表明,37.5mg/m2的提议剂量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在初步安全性分析中,只有1位参与者(队列1a,25mg/m2)经历了≥3级的过敏反应/超敏反应,并且没有参与者经历≥3级的胰腺炎或血栓形成事件。药物超敏反应(与研究药物有关)的3级严重不良事件(SAE)导致研究药物停用;没有其它参与者由于TEAE而退出研究。
功效数据。早期功效评估的标准基于0.1IU/mL的靶SAA值,以及天冬酰胺耗竭的证实和对先前暴露于天冬酰胺酶的患者临床上合适的应答率的考虑。初步观察到的SAA结果显示,在25mg/m2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N=26位可评估参与者),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平均(95%CI)SAA水平分别是0.1560(0.1144至0.1976)和0.4504(0.3637至0.5370),分别是(中值[Q1,Q3]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SAA水平分别是0.1345[0.0886,0.2178]和0.4091[0.2813,0.6577])。在37.5mg/m2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N=16位可评估参与者),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平均(95%CI)SAA水平分别是0.2605(0.1326至0.3884)和0.7146(0.3976至1.0316),分别是(中值[Q1,Q3]给药后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的SAA水平分别是0.1732[0.1157,0.2849]和0.6503[0.3248,0.8736])。
在25和37.5mg/m2的JZP-458IM剂量水平下,65.4%和81.3%的参与者在最后72小时的评估中分别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主要终点),并且96.2%和93.8%的参与者在最后48小时的评估中分别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关键次要终点)。在37.5mg/m2(N=16)下,尽管在最后72小时评估中达到NSAA水平≥0.1IU/mL的参与者的百分比不符合主要终点标准(如统计分析计划[SAP]中所定义的),结果表明,对于在超敏反应后接受非基于大肠杆菌的天冬酰胺酶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合适的应答率与已公开的观察或预测的应答率(80%至88%)一致(Vrooman 2010;Panetta 2020;Salzer2013)。在37.5mg/m2(N=16)下,在最后48小时评估(次要关键终点)中达到NSAA水平≥0.1IU/mL的参与者的百分比是93.8%,并且预期将达到IA SAP中概述的预先指定的成功标准(计划为N=51位参与者)。
初步PPK结果另外证实了JZP-458的功效。初步PPK与观察到的数据一致,并且为提议的37.5mg/m2剂量选择提供了另外的支持。基于PPK建模和模拟(次要终点),在FMW时间表中,在37.5mg/m2JZP-458的IM剂量下,JZP-458预期在87%的患者中达到最后72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95%CI:85.5%至88.5%),并且在99.9%的患者中达到最后48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95%CI:99.7%至100%);模拟的平均NSAA水平是0.29(95%预测区间:0.06至0.88)和0.58(95%预测区间:0.2至1.32)(分别在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模拟结果表明,在最后72小时或48小时的时间点内,起始日不会影响NSAA水平≥0.1IU/mL的患者的百分比。
PPK分析为观察到的数据和BLA的总数据包提供了稳健的支持,因为模型使用了所有患者、时间点和剂量水平的可用数据。PPK模型结果(基于所有可用的临床和PK数据)可以说明JZP-458的暴露-应答特性。由于此模型不依赖于分类数据,其提供了相关时间的NSAA水平的可靠预测。模型表明,JZP-458IM施用后72小时NSAA水平≥0.1IU/mL的患者的百分比与对基于大肠杆菌的天冬酰胺酶产品具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的群体的预期的应答一致。建模的SAA值表明37.5mg/m2的IM剂量是MWF给药时间表中的合适剂量。
作为JZP-458证实的37.5mg/m2剂量的进一步测量,实现了如通过经验证的方法(《生物标志物部分验证报告》,修订本1,SN 0044)测量总天冬酰胺耗竭的目标。将基线天冬酰胺水平与在整个给药期间以25和37.5mg/m2在谷处测量的那些天冬酰胺水平进行比较,一致表明天冬酰胺几乎完全耗竭。来自此模式的偏差很小,而且是短暂的。对潜在剂量的影响、毒性研究、注射数量的影响、小瓶数量以及其它因素进行了评估。此类研究平衡了较高剂量与较高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潜在影响。
实例9:JZP-458的综合临床数据包:队列1a和1b的观察到的功效数据、PD数据、安全性数据和免疫原性数据
以下是支持按照MWF IM施用的25/25/50mg/m2JZP-458的功效和安全性的数据的4个关键要素:
1.来自队列1a和1b的观察到的功效数据。在25mg/m2(N=29)和37.5mg/m2(N=51)JZP-458IM施用MWF/WFM/FMW的情况下,在疗程1中的最后72小时评估中达到NSAA水平≥0.1IU/mL的参与者的百分比分别是65.5%(95%CI:48.2%,82.8%)和80.4%(95%CI:69.5%,91.3%)(初步分析表9.2.1.1)。在25mg/m2(N=32)和37.5mg/m2(N=53)JZP-458IM施用MWF/WFM/FMW的情况下,在疗程1中的最后48小时评估中达到NSAA水平≥0.1IU/mL的参与者的百分比分别是96.9%(95%CI:90.8%,100%)和98.1%(95%CI:94.5%,100.0%)。95%CI的下限超过90%,这支持每48小时给药25mg/m2和37.5mg/m2JZP-458的功效。
2.来自队列1a(N=32)和1b(N=53)的PD数据。旋用25和37.5mg/m2JZP-458的IM剂量引起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完全耗竭。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从给药前水平迅速下降到低于或接近测定定量下限(0.025μg/mL)的水平,并且在疗程1的整个治疗期间持续到剂量6(其中收集最后的样品)。四位参与者的血浆天冬酰胺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增加(来自队列1a的3位以及来自队列1b的1位)。
3.来自队列1a和1b的安全性数据(按队列和总体)。基于来自队列1a和1b(N=86)的组合安全性数据,JZP-458在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中的总体安全性表明,JZP-458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JZP-458的安全性是可预测的,并且与天冬酰胺酶的既定安全性一致。
4.不良事件。总体而言,96.5%的参与者(83/86)在研究期间经历了1次或更多次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图31)。总体而言,最常见的TEAE是贫血(37.2%的参与者[32/86])、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34.9%的参与者[30/86])和血小板计数降低(29.1%的参与者[25/86])。最常见的治疗相关TEAE是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18.6%的参与者[16/86])、贫血(15.1%的参与者[13/86])和恶心(15.1%的参与者[13/86])。
实例10:队列1c的安全性研究
队列1c的初步安全性(TEAE)数据(按照MWF IM施用的25/25/50mg/m2)表明,JZP-458的此剂量和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与天冬酰胺酶产品的公认安全性一致。初步数据显示,在队列1c中,81.3%的参与者(13/16)经历了1次或更多次TEAE(图32)。总体而言,最常见的TEAE是贫血(25.0%的参与者[4/16])、血小板计数降低(25.0%的参与者[4/16])以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和白细胞计数降低(各18.8%的参与者[3/16])
初步数据还显示,队列1c中没有参与者死亡。16位参与者中有四位(25.0%)经历了SAE。一位参与者患有急性胰腺炎(3级)的治疗相关SAE,导致研究药物停用。此事件从研究第13天开始,并且到研究第24天解决。队列1c中没有其它参与者因初步数据中的TEAE而停用研究药物。此外,在队列1c(N=16)的初步数据中,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包含超敏反应和过敏性反应)或血栓形成的TEAE。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队列1c中的16位参与者中有2位(12.5%)经历了胰腺炎的TEAE;两位均被研究者评估为与JZP-458相关。第一位参与者在接受疗程1的剂量6后4天出现2级胰腺炎。参与者开始出现2级上腹痛,没有其它症状,并且脂肪酶升高到871U/L(参考范围73U/L至393U/L)。研究者报告淀粉酶在正常限值内(未提供值)。研究者表示,症状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迅速缓解,并且8天后脂肪酶已降低到300U/L。研究者评估事件为2级胰腺炎,并且与JZP-458有关。没有对JZP-458采取任何行动,并且参与者在此事件发生14天后开始了JZP-458的疗程2,没有出现任何进一步的问题。疗程2开始时的实验室结果是218U/L的脂肪酶和64的淀粉酶(参考范围25U/L至115U/L)。
第二位参与者在完成疗程1的剂量6后1天出现3级胰腺炎。参与者因中度腹痛(8/10)进入急诊室,所述腹痛波及左上腹、中腹和左下腹。给予了IV吗啡,并且疼痛降低到7/10。相关实验室结果包含:脂肪酶549U/L(参考范围73至393)和淀粉酶47U/L(范围25U/L至115U/L)。X射线显示中度便秘。COVID测试和尿液培养为阴性。参与者因胰腺炎住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事件在大约10天后解决,脂肪酶结果在此日期恢复到范围内(脂肪酶355U/L)。研究者将事件评估为与JZP-458有关,并且参与者在研究第13天由于3级胰腺炎结束治疗。
对JZP458-201中胰腺炎报告的临床数据库进行了初步审查。在目前纳入的161位参与者中,包含来自队列1c的44位参与者,有7个病例报告了所有队列中的胰腺炎事件。除了队列1c中的2位参与者外,队列1b中纳入的参与者中还出现了五例报告。7例报告中有六例被认为是严重的,并且1例是不严重的。6例严重胰腺炎报告中有两例发生在队列1b的一位参与者身上,所述参与者随后死亡(1位参与者出现脓毒症并死亡,并且另一位参与者出现与食管气管瘘相关的吸入性肺炎并死亡),如上文所描述的。胰腺炎的总体比率在天冬酰胺酶的预期范围内。
总结。在正在进行的研究JZP458-201中,评估了3种具有积极益处:风险特性的剂量方案。全部数据支持按照给定的MWF时间表IM施用25/25/50mg/m2JZP-458的超过6个剂量以取代一个疗程的长效大肠杆菌天冬酰胺酶的功效。JZP-458的安全性(队列1a、1b和队列1c的初步数据)与天冬酰胺酶产品的既定安全性相当。
实例11:60天更新:来自队列1a、1b和1c的功效PK和PD数据
来自队列1a(N=32)和1b(N=53)的可用功效、PK(SAA)和PD数据。可用数据包含在数据截止日期之前为队列1a(N=33)和1b(N=53)收集的数据,所述这些数据已在数据提取日期之前由生物分析实验室进行了分析。
来自队列1c的功效、PK(SAA)和PD数据(N=16)。截至数据截止日期,共有17位参与者(包含1位从未给药的参与者)被纳入队列1c(按照MWF IM施用25/25/50mg/m2)。对于接受了至少1剂量的研究药物的16位参与者,研究的中值(范围)持续时间是4.75(1.9至7.1)周,其中2位参与者研究持续<2周,3位参与者研究持续2周至<4周,9位参与者研究持续4周至<6周,并且2位参与者研究持续6周至<8周。在这16位参与者中,7位接受了1个疗程的治疗,并且9位接受了2个疗程的治疗。
基于初步结果,在按照MWF IM施用的25/25/50mg/m2JZP-458(N=13)下,在疗程1的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评估中,达到NSAA水平≥0.1IU/mL的参与者的百分比分别是92.3%(12/13位参与者)和92.3%(12/13位参与者)。这些结果支持按照MWF时间表IM施用25/25/50mg/m2JZP-458的功效。在疗程1中的最后72小时和48小时评估中,1位参与者(年龄为12岁至<18岁)未达到NSAA水平≥0.1IU/mL,所述参与者对昂卡司帕(Oncaspar)有3级过敏反应,并且当所述参与者开始出现症状时,接受了约5%的输注。7天后施用第一剂量的JZP-458。在筛选时和第1天,参与者的实验室值(包含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没有升高。迄今为止,此参与者报告了两种AE:喉咙痛(无关)和轻度(1级)注射部位反应(与JZP-458有关),其发生在疗程1的最后剂量(剂量6)之后。在疗程1中,此参与者的NSAA水平>0.1IU/mL(剂量1后2.5小时和48小时以及剂量2后48小时),在剂量3后72小时(最后72小时评估)降低到0.0453IU/mL,在剂量4后2.5小时降低到0.1369IU/mL,剂量4后48小时BLQ,并且在剂量5后48小时(最后48小时评估)为0.0510IU/mL。此参与者的ADA数据待定。
实例12:JZP-458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ALL/LBL患者中的2/3期研究
这是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任何年龄)(过敏反应或沉默灭活)中进行的JZP-458的持续性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证实和PK研究。此研究旨在评估JZP-458的耐受性和功效,如通过SAA测量的,并且对天冬酰胺耗竭和ADA水平进行另外的支持性分析。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用六个剂量的JZP 458取代。使用JZP-458连续两周的治疗定义为1个疗程。JZP-458的疗程(2周内6个剂量)在星期一、星期三或星期五开始;每位参与者的疗程数量取决于其单独的治疗计划。
此研究由2个部分组成:A部分确定JZP-458用于IM施用的剂量,并且证实安全性和功效;并且B部分定义IV JZP-458的最佳剂量和时间表。
A部分:按照MWF时间表,在2周内以25mg/m2的IM剂量启动队列1a。在6位可评估参与者按照MWF时间表以IM 25mg/m2剂量纳入后,对来自队列1a的数据进行评估,并且再次使用来自16位可评估参与者的累积数据进行评估。由于在给药后最后72小时具有NSAA水平的参与者的百分比低于方案定义的阈值,并且由于IM 25mg/m2剂量水平的可接受安全性,爵士公司(Jazz)决定按照MWF时间表将IM剂量增加到37.5mg/m2(队列1b)。
对前7位参与者后的安全性数据、SAA数据、PPK建模和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并且然后在17位可评估参与者纳入队列1b后再次进行累积评估。爵士公司随后决定在队列1b中以37.5mg/m2的剂量按照MWF时间表继续纳入,而不进行修改。
基于PPK建模和与FDA的讨论,队列1c开始评估星期一和星期三的剂量25mg/m2,以及星期五的剂量50mg/m2。使用来自队列1a(N=30)和队列1b(N=32)的疗程1的参与者数据的初步PPK模型预测,支持MWF给药时间表的最佳剂量是按照MWF施用的25/25/50mg/m2的剂量,持续总共6个剂量,以取代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天冬酰胺酶。截至2021年7月19日,总共51位参与者纳入了队列1c。
B部分
B部分队列1a(IV剂量证实):此队列中的参与者将接受6个IV剂量的JZP 458;纳入了目标为至少6位可评估参与者。可评估参与者被定义为在疗程1的第二半段期间至少接受了3个剂量的IV JZP 458,并且具有72小时NSAA水平(在±2小时窗口内获得)的那些参与者。收集血液样品用于SAA水平确定和其它PK/PD实验室评估。只要参与者获得临床益处,将基于参与者的原始治疗计划施用IV JZP 458的另外的疗程;参与者的治疗计划中剩余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后续预定剂量将被6个剂量相当于一个疗程的IV JZP 458所取代,直到参与者的天冬酰胺酶治疗完成。
在队列中所有需要的参与者纳入并用6个剂量的JZP 458治疗后,将评估剂量水平,并且由SDRC确定是否需要另外的参与者/队列。
B部分(IV JZP 458可能的另外的队列的确定):如果初始IV给药队列中的6位可评估参与者中有6位的72小时NSAA水平≥0.1IU/mL,并且基于SDRC的审查,安全性和耐受性是可接受的,则所述剂量可以被证实为用于进一步评估的剂量。如果剂量未得到证实,则可以按照(第8.1节/方案修订本02/第3.1.3节)中所描述的对另外的剂量队列进行调查。
此概述介绍了使用2021年7月19日数据截止日期的分析子集的结果,其中包含来自A部分(队列1a[按照MWF时间表的IM 25mg/m2;N=33],队列1b[按照MWF时间表的IM37.5mg/m2;N=83],以及队列1c[在星期一和星期三IM施用25mg/m2,并且在星期五施用50mg/m2;N=51])和B部分(在星期一和星期三IV施用25mg/m2,并且在星期五IV施用50mg/m2;N=62)的参与者。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IM JZP-458施用的功效,如通过队列1和队列2中的应答(定义为第一疗程期间最后72小时的NSAA水平≥0.1IU/mL)所测量的,并且评估IM JZP-458在对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具有超敏反应的患有ALL/LBL的参与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7月19日,总共228位参与者(A部分:队列1a中有33位[IM25mg/m2MWF],队列1b中有83位[IM 37.5mg/m2MWF],并且队列1c中有51位[IM 25(MW)/50(F)mg/m2];B部分:队列1a中有62位[IV 25(MW)/50(F)mg/m2])被纳入研究。截至2021年7月19日,研究中的A部分中的28位参与者(16.8%)和B部分中的39位参与者(62.9%)继续接受JZP-458治疗。
在A部分(IM)中,167位参与者中共有35位(21.0%)停止了JZP-458治疗(167位中的21位[12.6%]由于TEAE,167位中的8位[4.8%]由于医师决定,167位中的3位[1.8%]由于进行性疾病,167位中的1位[0.6%]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退出,167位中的1位[0.6%]由于参与者退出,并且167位中的1位[0.6%]由于“其它”退出)。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数据截止日期,A部分中的167位参与者中共有3位[1.8%]死亡。
在B部分(IV)中,62位参与者中共有22位(35.5%)停止了JZP-458治疗(62位中的15位[24.2%]由于TEAE,62位中的4位[6.5%]由于医师决定,62位中的1位[1.6%]由于复发性疾病,62位中的1位[1.6%]由于参与者退出,并且62位中的1位[1.6%]由于“其它”原因退出)。截至2021年7月19日的数据截止日期,B部分中没有参与者死亡。
总体而言,对于A部分(IM),大多数参与者是白色人种(167位中的115位[68.9%]);纳入时的中值年龄是10岁(范围:1岁至25岁)。在安全性分析集中的167位参与者中,44位(26.3%)年龄<6岁,57位(34.1%)年龄是6岁至<12岁,45位(26.9%)年龄是12岁至<18岁,并且21位(12.6%)年龄≥18岁。安全性分析集中包含的男性参与者的百分比(167位中的103位[61.7%])高于女性参与者(167位中的64位[38.3%])。
对于B部分(IV),大多数参与者是白色人种(61位中的43位[70.5%]);纳入时的中值年龄是10岁(范围:1岁至24岁)。在安全性分析集中的61位参与者中,20位(32.8%)年龄<6岁,14位(23.0%)年龄是6岁至<12岁,17位(27.9%)年龄是12岁至<18岁,并且10位(16.4%)年龄≥18岁。安全性分析集中包含的男性参与者的百分比(61位中的36位[59.0%])高于女性参与者(61位中的25位[41.0%])。
总体而言,在A部分(IM)中,167位参与者中的124位报告原发性疾病状态为B细胞ALL[74.3%],167位参与者中的26位报告T细胞ALL[15.6%],167位参与者中的16位报告T细胞LBL[9.6%],并且167位参与者中的1位报告B细胞LBL(0.6%)。总体而言,相对于研究第1天,大多数参与者(167位中的122位[73.1%])自初次诊断以来的时间范围是0个月至3个月。所有参与者(167位中的167位)之前的天冬酰胺酶治疗均为昂卡司帕,并且相对于研究第1天,自最后一次天冬酰胺酶治疗以来的平均时间是24.3天(范围为2天至158天)。
总体而言,在B部分(IV)中,61位参与者中的51位报告原发性疾病状态为B细胞ALL[83.6%],61位参与者中的7位报告T细胞ALL[11.5%],61位参与者中的2位报告B细胞LBL(3.3%),并且61位参与者中的1位报告T细胞LBL[1.6%]。总体而言,相对于研究第1天,大多数参与者(61位中的47位[77.0%])自初次诊断以来的时间范围是0个月至3个月。大多数参与者(61位中的60位[98.4%])之前的天冬酰胺酶治疗均为昂卡司帕,并且相对于研究第1天,自最后一次天冬酰胺酶治疗以来的平均时间是24.9天(范围为2天至138天)。图33中提供了人口统计和基线特性。
基于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的药代动力学:在A部分(IM)中,PK分析集由25mg/m2MWF队列中的32位参与者(97.0%)、37.5mg/m2MWF队列中的83位参与者(100%)和25(MW)/50(F)mg/m2队列中的51位参与者(100%)组成;在B部分(IV)中,PK分析集由60位(96.8%)接受JZP 458IV的参与者组成,剂量为25(MW)/50(F)mg/m2
观察到的SAA结果显示,在JZP-458IM剂量水平为25mg/m2MWF、37.5mg/m2MWF和25(MW)/50(F)mg/mg2时,给药后最后72和48小时的平均和中值SAA水平≥0.1IU/mL(图34)。
A部分(IM)
在按照MWF时间表施用的JZP-458IM剂量水平25和37.5mg/m2下,分别有64.3%(95%CI:46.5%,82.0%)和90.8%(95%CI:84.3%,97.3%)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72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当JZP 458以25(MW)/50(F)mg/m2的剂量IM施用时,89.8%(95%CI:81.3%,98.3%)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72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
在按照MWF时间表施用的JZP-458IM剂量水平25和37.5mg/m2下,分别有96.9%(95%CI:90.8%,100.0%)和98.8%(95%CI:96.4%,100.0%)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48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当JZP 458以25(MW)/50(F)mg/m2的剂量IM施用时,95.9%(95%CI:90.4%,100.0%)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48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
B部分(IV)
在按照MWF时间表施用的JZP-458IV剂量水平25(MW)/50(F)mg/m2下,分别有40.0%(95%CI:26.4%,53.6%)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72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
在以25(MW)/50(F)mg/m2的剂量IV施用的JZP-458IV剂量水平下,89.8%(95%CI:82.1%,97.5%)的参与者在第一疗程的治疗期间的最后48小时评估中达到了NSAA水平≥0.1IU/mL。
基于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的药代动力学:在JZP458-201研究中针对JZP-458探索了SAA与SAC之间的关系。
A部分(IM):
当JZP-458对患有ALL/LBL的参与者进行IM施用时,在SAA与SAC之间观察到强烈的正相关,来自疗程1的汇集的JZP 458IM 25mg/m2MWF、IM 37.5mg/m2MWF和IM 25(MW)/50(F)mg/m2的相关系数为0.9640(皮尔森相关系数)(图35)。另外,来自线性回归模型的方程是SAC=1254.7×SAA(图35)。这些数据表明,当SAA水平为0.1IU/mL时,在此患者群体中,对应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应为约125ng/mL。
B部分(IV)
当JZP-458对患有ALL/LBL的参与者进行IV施用时,在SAA与SAC之间观察到强烈的正相关,来自疗程1的JZP 458IV 25(MW)/50(F)mg/m2的相关系数为0.9263(皮尔森相关系数)(图35)。另外,来自线性回归模型的方程是SAC=1080.8×SAA(图35)。这些数据表明,当SAA水平为0.1IU/mL时,在此患者群体中,对应的血清天冬酰胺酶浓度应为约108ng/mL。
药效学结果:PD分析集由166位(99.4%)纳入研究的A部分(IM)的参与者和60位(96.8%)纳入研究的B部分(IV)的参与者组成。使用经验证的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方法测定PD样品的人血浆中的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浓度,L-天冬酰胺的范围是0.025μg/mL至10.0μg/mL,并且L-谷氨酰胺的范围是0.250μg/mL至100μg/mL。
血浆L-天冬酰胺耗竭:
A部分(IM):在25mg/m2MWF、37.5mg/m2MWF和25(MW)/50(F)mg/m2的IM剂量的JZP-458后观察到血浆天冬酰胺的完全耗竭。在疗程1中,所有剂量水平和所有时间表的平均给药前L-天冬酰胺浓度范围是7.5865μg/mL至11.3215μg/mL。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观察到血浆天冬酰胺的完全耗竭。图36A、36B和36C示出了在25mg/m2MWF、37.5mg/m2MWF和25(MW)/50(F)mg/m2的JZP-458剂量的IM施用后,平均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从给药前水平迅速下降到低于或接近测定LLOQ(0.025μg/mL)的水平。降低的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在疗程1的整个治疗持续时间内持续到第6剂量前,在那里收集最后的样品。四位参与者的血浆天冬酰胺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增加(来自队列1a中的3位参与者以及来自队列1b的1位参与者)。
B部分(IV):在25(MW)/50(F)mg/m2下的JZP-458的IV剂量后观察到血浆天冬酰胺的完全耗竭。在疗程1中,所有剂量时间表的平均给药前L-天冬酰胺浓度范围是8.2218μg/mL至8.9348μg/mL。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观察到血浆天冬酰胺的完全耗竭。图36A-36C示出了在25(MW)/50(F)mg/m2的JZP-458剂量的IV施用后,平均血浆天冬酰胺水平从给药前水平迅速下降到低于或接近测定LLOQ(0.025μg/mL)的水平。降低的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在疗程1的整个治疗持续时间内持续到第6剂量前,在那里收集最后的样品。两位参与者的血浆天冬酰胺水平出现低至中等水平的增加。
血浆L-谷氨酰胺耗竭:
A部分(IM):在25mg/m2MWF、37.5mg/m2MWF和25(MW)/50(F)mg/m2的IM剂量的JZP-458后还观察到血浆谷氨酰胺的耗竭。在疗程1中,所有剂量水平和所有时间表的平均给药前L-谷氨酰胺浓度范围是88.3000μg/mL至112.7875μg/mL。图37A-37C示出了在剂量为25mg/m2MWF、37.5mg/m2MWF和25(MW)/50(F)mg/m2的IM施用的JZP-458后,平均L谷氨酰胺水平下降;然而,基于平均曲线,没有观察到L谷氨酰胺的完全耗竭,并且谷氨酰胺水平仅受到中度影响。
B部分(IV):在25(MW)/50(F)mg/m2下的JZP-458的IV剂量后还观察到血浆谷氨酰胺的耗竭。在疗程1中,所有剂量时间表的平均给药前L-谷氨酰胺浓度范围是99.3727μg/mL至111.0048μg/mL。图37A-37C示出了在以25(MW)/50(F)mg/m2的剂量IV施用JZP-458后,平均L-谷氨酰胺水平下降。L-谷氨酰胺的完全耗竭仅在给药后立即在输注结束时观察到;在疗程1期间的治疗期间的其它时间点,谷氨酰胺水平仅受到中度影响。
JZP-458的临床药理学已通过PPK分析进行了表征。对来自研究JZP458-101中健康参与者的数据进行PPK分析有助于在2/3期关键研究中选择起始剂量和给药时间表。在2/3期研究JZP458-201中,从患有ALL/LBL的参与者收集了稀少的SAA样品。进行了群体PK和E-R分析,其中数据(截至2021年7月19日)来自研究JZP458-201中的228位患有ALL/LBL的参与者(A部分:队列1a[N=33;按照MWF时间表IM施用25mg/m2JZP458]、1b[N=83;按照MWF时间表IM施用37.5mg/m2JZP458]和1c[N=51;按25(MW)/50(F)mg/m2IM施用JZP458];B部分:N=61;按照25[MW]/50[F]mg/m2IV施用JZP458),以估计PPK参数并确定JZP-458的最佳有效剂量。
吸收:JZP-458在IM施用后被缓慢吸收。基于使用来自研究JZP458 201的队列1a和队列1b(N=85)的数据的PPK分析,患有ALL/LBL的参与者在第六剂量的JZP-458后,JZP 458的个体预测Tmax的中值(范围)是13.1(5.85至20.2)小时。
分布:基于来自对研究JZP458 201中的队列1a和1b的85位患有ALL/LBL的参与者的数据的PPK分析,40kg的患者中的JZP-458的V/F群体估计值是3.35(标准误差:0.46)L。
代谢:JZP-458是可以通过蛋白质降解代谢的酶。
消除:JZP-458PK由具有线性消除和顺序混合阶吸收的1隔室IM模型描述,其中重量作为JZP-458CL/F和V/F的异速协变量包含在内。在疗程1中模拟第一剂量后,JZP-458的个体预测的t1/2的平均值(SD)是16.1(1.38)小时。基于来自对研究JZP458201中的队列1a和1b的85位患有ALL/LBL的参与者的数据的PPK分析,40kg的患者中的JZP-458的CL/F群体估计值是0.416(标准误差:0.0193)升/小时。
剂量比例:JZP-458的剂量比例在健康志愿者的1期单剂量研究JZP458-101和患有ALL/LBL的参与者的2/3期研究JZP458-201中进行了评估。在研究JZP458-101中,JZP-458暴露(Cmax和AUC)基于SAA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JZP-458SAA暴露的增加在IM施用的12.5至25mg/m2的剂量范围内大致呈剂量比例。在研究JZP458-201中,基于PPK分析,第一和第六剂量的JZP-458(分别为Cmax,1max,6)后的模型预测的Cmax和AUC值如图38所呈现的。从25至37.5mg/m2的剂量增加1.5倍时,Cmax37.5mg/m2/Cmax25mg/m2的比率对于平均Cmax,1和Cmax,6分别是1.63和1.62;并且AUC 37.5mg/m2/AUC 25mg/m2的比率是1.69。这些结果表明,JZP-458SAA暴露(Cmax和AUC)的增加在IM施用的25至37.5mg/m2的剂量范围内大致呈剂量比例。
累积:在JZP458-201的2/3期研究中对患有ALL/LBL的参与者的JZP-458的积累进行了评估。在研究JZP458-201中,基于给药频率和t1/2(16.1小时),假设给药间隔是48小时,IM JZP-458的累积比率是1.15。研究JZP458-201中的第一和第六剂量的JZP-458后的PPK模型预测的Cmax值如图39所呈现的。25和37.5mg/m2JZP-458的积累比率(以Cmax,6/Cmax,1计算)分别是1.18和1.17,表明累积非常少。
模块5.3.5.3/ISI中提供了JZP-458的免疫原性的综合总结。总体而言,与其它天冬酰胺酶相比,JZP-458预期没有另外的风险。
在临床研究JZP458-201中,使用多分层方法来测量ADA和NAb,以评估JZP-458的免疫原性(图40)。在第一分层,对血清样品进行筛选,以检测与JZP-458结合的ADA。对筛选测定中任何潜在ADA阳性样品的血清样品进行重新测试,以证实结合的特异性。已证实抗体的样品被进一步滴定以测量ADA应答的幅度。另外,进一步评估具有证实的抗体的样品的JZP458的中和活性。
在研究JZP458-201中,在每个疗程的第一剂量前,疗程1的剂量6前和研究访视结束时(最后疗程的最后剂量后30天[±3]),从所有参与者收集免疫原性样品。如果参与者经历过敏反应,可以获得另外的样品以测试ADA。如果确定参与者具有亚治疗NSAA水平(<0.1IU/mL),如果有可用的血液样品,可以进行ADA测试。另外,对于在研究结束前获得的样品中表现出阳性ADA的参与者,正在努力收集在参与者的最后疗程的JZP-458的最后剂量后至多约6个月内的后续ADA样品。对于这些ADA阳性参与者,其后续ADA样品将是获得的最后的样品。所有免疫原性样品均使用经验证的方法进行评估,如图40中所描述的。
在A部分(IM)中,分别从IM 25mg/m2MWF、IM 37.5mg/m2MWF和IM剂量为25(MW)/50(F)mg/m2剂量队列的参与者收集了总共217个、500个和245个样品。截至数据截止日期,ADA数据可从队列1a中的33位参与者的中值5.0(范围1至14)个疗程、队列1b中的83位参与者的中值4.0(范围1至15)个疗程和队列1c中的51位参与者的中值4.0(范围1至11)个疗程中获得。在B部分(IV)中,在IV施用25(MW)/50(F)mg/m2的剂量后,从参与者收集了总共174个样品。截至数据截止日期,ADA数据的中值(范围)是1.0(1至10)个疗程。进行ADA收集的最大疗程数量在图41中分类总结。
A部分(IM):截至数据截止日期,167位接受IM JZP 458的参与者中的83位(49.7%)证实了对JZP 458的阳性ADA。在这83位ADA阳性参与者中,83位参与者中的11位在研究期间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超敏反应,并且83位参与者中有4位具有NAb。167位参与者中,总共84位(50.3%)对JZP-458呈ADA阴性,并且84位参与者中的5位在研究期间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超敏反应。
在83位ADA阳性参与者中,7位参与者在给药前1中呈ADA阳性,并且所有参与者在研究期间至少有一次呈ADA阴性。剂量1前ADA阳性状态不影响这些参与者的疗程1SAA水平;疗程1期间的所有可用的48小时和72小时时间点,所有7位参与者的SAA水平均≥0.1IU/mL。有76位参与者在施用JZP-458后出现阳性ADA;这76位参与者中的51位在研究期间至少一次出现ADA阴性。
在PPK分析内,抗药物抗体状态被评估为JZP 458的PK的潜在协变量,并且被确定为不是显著协变量。基于观察到的数据,在图42A和图42B中观察到4位ADA阳性参与者在疗程1的匹配时间点的SAA水平较低(<0.1IU/mL)。这4位参与者的SAA和SAC数据高度相关,表明观察到的低SAA可能是由于低SAC。在疗程1的匹配时间点,观察到十七位ADA阳性参与者具有高SAA水平(≥0.1IU/mL),这表明低SAA可能不是由于阳性ADA。
B部分(IV):截至数据截止日期,对通过IV施用接受JZP 458的参与者的分析显示,61位参与者中的20位(32.8%)证实对JZP-458呈阳性ADA。在这20位ADA阳性参与者中,9位参与者在研究期间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超敏反应。总共41位参与者对JZP-458呈ADA阴性,并且这些参与者中的5位在研究期间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超敏反应。基于观察到的数据,观察到3位ADA阳性参与者在疗程1的匹配时间点的SAA水平较低(<0.1IU/mL)(图42A和图42B)。这3位参与者的SAA和SAC数据高度相关,表明观察到的低SAA可能是由于低SAC。
免疫原性结果的总结参见图43。
虽然已经通过说明和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应用进行了一些详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文所含有的发明概念的情况下,许多另外的修改将是可能的。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特此以其整体并入本文中。
序列表
<110> 爵士制药爱尔兰有限公司(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120>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130> 49170-4009
<150> 63/168,224
<151> 2021-03-30
<160> 3
<170> PatentIn 3.5版
<210> 1
<211> 32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重组L-天冬酰胺酶
<400> 1
Ala Asp Lys Leu Pro Asn Ile Val Ile Leu Ala Thr Gly Gly Thr Ile
1 5 10 15
Ala Gly Ser Ala Ala Thr Gly Thr Gln Thr Thr Gly Tyr Lys Ala Gly
20 25 30
Ala Leu Gly Val Asp Thr Leu Ile Asn Ala Val Pro Glu Val Lys Lys
35 40 45
Leu Ala Asn Val Lys Gly Glu Gln Phe Ser Asn Met Ala Ser Glu Asn
50 55 60
Met Thr Gly Asp Val Val Leu Lys Leu Ser Gln Arg Val Asn Glu Leu
65 70 75 80
Leu Ala Arg Asp Asp Val Asp Gly Val Val Ile Thr His Gly Thr Asp
85 90 95
Thr Val Glu Glu Ser Ala Tyr Phe Leu His Leu Thr Val Lys Ser Asp
100 105 110
Lys Pro Val Val Phe Val Ala Ala Met Arg Pro Ala Thr Ala Ile Ser
115 120 125
Ala Asp Gly Pro Met Asn Leu Leu Glu Ala Val Arg Val Ala Gly Asp
130 135 140
Lys Gln Ser Arg Gly Arg Gly Val Met Val Val Leu Asn Asp Arg Ile
145 150 155 160
Gly Ser Ala Arg Tyr Ile Thr Lys Thr Asn Ala Ser Thr Leu Asp Thr
165 170 175
Phe Lys Ala Asn Glu Glu Gly Tyr Leu Gly Val Ile Ile Gly Asn Arg
180 185 190
Ile Tyr Tyr Gln Asn Arg Ile Asp Lys Leu His Thr Thr Arg Ser Val
195 200 205
Phe Asp Val Arg Gly Leu Thr Ser Leu Pro Lys Val Asp Ile Leu Tyr
210 215 220
Gly Tyr Gln Asp Asp Pro Glu Tyr Leu Tyr Asp Ala Ala Ile Gln His
225 230 235 240
Gly Val Lys Gly Ile Val Tyr Ala Gly Met Gly Ala Gly Ser Val Ser
245 250 255
Val Arg Gly Ile Ala Gly Met Arg Lys Ala Met Glu Lys Gly Val Val
260 265 270
Val Ile Arg Ser Thr Arg Thr Gly Asn Gly Ile Val Pro Pro Asp Glu
275 280 285
Glu Leu Pro Gly Leu Val Ser Asp Ser Leu Asn Pro Ala His Ala Arg
290 295 300
Ile Leu Leu Met Leu Ala Leu Thr Arg Thr Ser Asp Pro Lys Val Ile
305 310 315 320
Gln Glu Tyr Phe His Thr Tyr
325
<210> 2
<211> 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合成肽
<400> 2
Ala Ala Pro Ala Ala Pro Ala Pro Ala Ala Pro Ala Ala Pro Ala Pro
1 5 10 15
Ala Ala Pro Ala
20
<210> 3
<211> 34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天然大肠杆菌(E. coli)源性L-天冬酰胺酶
<400> 3
Met Glu Phe Phe Lys Lys Thr Ala Leu Ala Ala Leu Val Met Gly Phe
1 5 10 15
Ser Gly Ala Ala Leu Ala Leu Pro Asn Ile Thr Ile Leu Ala Thr Gly
20 25 30
Gly Thr Ile Ala Gly Gly Gly Asp Ser Ala Thr Lys Ser Asn Tyr Thr
35 40 45
Val Gly Lys Val Gly Val Glu Asn Leu Val Asn Ala Val Pro Gln Leu
50 55 60
Lys Asp Ile Ala Asn Val Lys Gly Glu Gln Val Val Asn Ile Gly Ser
65 70 75 80
Gln Asp Met Asn Asp Asn Val Trp Leu Thr Leu Ala Lys Lys Ile Asn
85 90 95
Thr Asp Cys Asp Lys Thr Asp Gly Phe Val Ile Thr His Gly Thr Asp
100 105 110
Thr Met Glu Glu Thr Ala Tyr Phe Leu Asp Leu Thr Val Lys Cys Asp
115 120 125
Lys Pro Val Val Met Val Gly Ala Met Arg Pro Ser Thr Ser Met Ser
130 135 140
Ala Asp Gly Pro Phe Asn Leu Tyr Asn Ala Val Val Thr Ala Ala Asp
145 150 155 160
Lys Ala Ser Ala Asn Arg Gly Val Leu Val Val Met Asn Asp Thr Val
165 170 175
Leu Asp Gly Arg Asp Val Thr Lys Thr Asn Thr Thr Asp Val Ala Thr
180 185 190
Phe Lys Ser Val Asn Tyr Gly Pro Leu Gly Tyr Ile His Asn Gly Lys
195 200 205
Ile Asp Tyr Gln Arg Thr Pro Ala Arg Lys His Thr Ser Asp Thr Pro
210 215 220
Phe Asp Val Ser Lys Leu Asn Glu Leu Pro Lys Val Gly Ile Val Tyr
225 230 235 240
Asn Tyr Ala Asn Ala Ser Asp Leu Pro Ala Lys Ala Leu Val Asp Ala
245 250 255
Gly Tyr Asp Gly Ile Val Ser Ala Gly Val Gly Asn Gly Asn Leu Tyr
260 265 270
Lys Ser Val Phe Asp Thr Leu Ala Thr Ala Ala Lys Thr Gly Thr Ala
275 280 285
Val Val Arg Ser Ser Arg Val Pro Thr Gly Ala Thr Thr Gln Asp Ala
290 295 300
Glu Val Asp Asp Ala Lys Tyr Gly Phe Val Ala Ser Gly Thr Leu Asn
305 310 315 320
Pro Gln Lys Ala Arg Val Leu Leu Gln Leu Ala Leu Thr Gln Thr Lys
325 330 335
Asp Pro Gln Gln Ile Gln Gln Ile Phe Asn Gln Tyr
340 345

Claims (115)

1.一种治疗有需要的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除大肠杆菌(E-coli.)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随后是第二剂量,
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
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
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
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
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
其中约2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并且
其中约50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其中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所述第三剂量在所述第一剂量前两天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天然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长效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现出超敏反应。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中重组产生。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30.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
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
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
所述一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
所述一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
其中约25mg/m2的剂量是血管内施用的,
其中约50mg/m2的剂量是肌内施用的,并且
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所述一系列六个剂量的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现出超敏反应。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已终止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疗法。
37.根据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
39.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
40.根据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
41.根据权利要求30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
42.根据权利要求30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
43.根据3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
44.根据权利要求3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
46.根据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CRC)。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RC是Wnt阴性CRC或Wnt突变体CRC。
48.根据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ML是R/RAML。
50.根据权利要求1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DLBCL。
51.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相应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七个剂量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其中
所述一系列中的每个剂量是量为约25mg/m2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并且
所述一系列中的每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所述一系列七个剂量的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54.根据权利要求5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
55.根据权利要求5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56.根据权利要求51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现出超敏反应。
57.根据权利要求5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患者。
58.根据权利要求5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患者。
59.根据权利要求5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6%聚集的组合物的形式施用。
60.根据权利要求5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3%聚集的组合物的形式施用。
61.根据权利要求5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表现出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小于1%聚集的组合物的形式施用。
62.根据权利要求51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
63.根据权利要求51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
64.根据51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
65.根据权利要求51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66.一种取代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治疗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有需要的,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作为每个剂量的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的替代品的一系列六个剂量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
所述六个剂量中的四个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六个剂量中的两个剂量是约50mg/m2
约50mg/m2的所述两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七天,
所述一系列中的约25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两天,并且
所述一系列中的约50mg/m2的剂量与下一个剂量的施用之间的时间是三天,
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不是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中的每个相应剂量的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被所述一系列六个剂量的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实例单独取代。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69.根据权利要求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
70.根据权利要求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71.根据权利要求6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现出超敏反应。
72.根据权利要求66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已终止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疗法。
73.根据权利要求66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
74.根据权利要求66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
75.根据权利要求66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
76.根据权利要求66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
77.根据权利要求66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
78.根据权利要求6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
79.根据66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
80.根据权利要求66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81.一种治疗有需要的人类受试者的癌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除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之外的L-天冬酰胺酶;其中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包括第一剂量,随后是第二剂量,
所述第一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剂量是(i)约50mg/m2和(ii)约25mg/m2的L-天冬酰胺酶中的另一种,
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
当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时,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一剂量与所述第二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
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时,三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并且
当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时,两天内不向所述受试者施用另外的L-天冬酰胺酶。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其中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两天。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84.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五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一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三施用。
85.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剂量之后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向所述人类受试者施用所述第二剂量与所述第三剂量之间的时间段是三天。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87.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88.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剂量是约25mg/m2
所述第二剂量是约50mg/m2
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剂量之前的第三剂量,
所述第三剂量是约25mg/m2,并且
所述第三剂量在所述第一剂量前两天施用于所述人类受试者。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90.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三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五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一施用。
91.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三剂量,其中所述第一剂量在星期一施用,所述第二剂量在星期三施用,并且所述第三剂量在星期五施用。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剂量是25mg/m2,所述第二剂量是25mg/m2,并且所述第三剂量是50mg/m2
93.根据权利要求81至9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人类受试者血管内施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多个实例,其中所述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每个相应实例在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中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前一实例完成时施用于所述受试者。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一百个之间。
95.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的所述一组时间排序的剂量的所述多个实例介于两个与十五个之间。
96.根据权利要求81至9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天然的。
97.根据权利要求81至9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长效的。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长效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是聚乙二醇化天冬酰胺酶。
99.根据权利要求81至9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包括SEQ ID NO:1。
100.根据权利要求81至9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四聚体,并且其中所述四聚体的每个单体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101.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对所述大肠杆菌源性天冬酰胺酶表现出超敏反应。
102.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成人。
103.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类受试者是小儿。
104.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6%的聚集。
105.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表现出小于1%的聚集。
106.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是非冻干的。
107.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在荧光假单胞菌中重组产生。
108.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用所述L-天冬酰胺酶治疗后施用后,如从来自所述人类受试者的血清样品所测量的,最低点血清天冬酰胺酶活性(NSAA)测定等于或超过0.1IU/mL。
109.根据权利要求81至10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酰胺酶与一种或多种其它化疗剂作为多药剂化疗方案的一部分共同施用。
110.根据权利要求51至10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
111.根据权利要求51至10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结直肠癌(CRC)。
112.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RC是Wnt阴性CRC或Wnt突变体CRC。
113.根据权利要求51至10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114.根据权利要求1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ML是R/RAML。
115.根据权利要求51至10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癌症是DLBCL。
CN202280029275.0A 2021-03-30 2022-03-30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Pending CN1173553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68224P 2021-03-30 2021-03-30
US63/168,224 2021-03-30
PCT/US2022/022635 WO2022212571A1 (en) 2021-03-30 2022-03-30 Dosing and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l-asparagina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5325A true CN117355325A (zh) 2024-01-05

Family

ID=76375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9275.0A Pending CN117355325A (zh) 2021-03-30 2022-03-30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313798A1 (zh)
EP (1) EP4313121A1 (zh)
JP (1) JP2024512784A (zh)
KR (1) KR20230163490A (zh)
CN (1) CN117355325A (zh)
AU (1) AU2022246850A1 (zh)
CA (1) CA3213527A1 (zh)
CL (1) CL2023002914A1 (zh)
CO (1) CO2023014650A2 (zh)
WO (2) WO20222118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1829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Dosing of recombinant l-asparagina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9337A (en) 1973-07-20 1979-12-18 Davis Frank F Non-immunogenic polypeptides
US4551433A (en) 1981-05-18 1985-11-05 Genentech, Inc. Microbial hybrid promoters
US4755465A (en) 1983-04-25 1988-07-05 Genentech, Inc. Secretion of correctly processed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E. coli and Pseudomonas
US5281532A (en) 1983-07-27 1994-01-25 Mycogen Corporation Pseudomas hosts transformed with bacillus endotoxin genes
US4695455A (en) 1985-01-22 1987-09-22 Mycogen Corporation Cellular encapsulation of pesticides produced by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genes
US4695462A (en) 1985-06-28 1987-09-22 Mycogen Corporation Cellular encapsul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GB8517071D0 (en) 1985-07-05 1985-08-14 Hoffmann La Roche Gram-positive expression control sequence
US5128130A (en) 1988-01-22 1992-07-07 Mycogen Corporation Hybri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gene, plasmid and transforme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US5055294A (en) 1988-03-03 1991-10-08 Mycogen Corporation Chimer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stal protein gene comprising hd-73 and berliner 1715 toxin genes, transformed and expressed in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US5169760A (en) 1989-07-27 1992-12-08 Mycogen Corporation Method, vectors, and host cells for the control of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genes from lac operated promoters
GB9017002D0 (en) 1990-08-02 1990-09-19 Health Lab Service Board Improved metho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erwina l-asparaginase
US5252714A (en) 1990-11-28 1993-10-12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Preparation and us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ropionaldehyde
US5919455A (en) 1993-10-27 1999-07-06 Enzon, Inc. Non-antigenic branched polymer conjugates
US5932462A (en) 1995-01-10 1999-08-03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Multiarmed, monofunctional, polymer for coupling to molecules and surfaces
US5672662A (en) 1995-07-07 1997-09-30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related polymers monosubstituted with propionic or butanoic acids and functional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biotechnical applications
US9453251B2 (en) 2002-10-08 2016-09-27 Pfenex Inc. Expression of mammalian proteins in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JP2006523211A (ja) 2003-03-14 2006-10-12 ネオス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分岐水溶性ポリマーとその複合物
CA2545610C (en) 2003-11-19 2014-03-25 Dow Global Technolgies Inc. Auxotrophic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bacteria for recombinant protein expression
CA2546157C (en) 2003-11-21 2014-07-22 Dow Global Technolgies Inc. Improved expression systems with sec-system secretion
EP1774017B1 (en) 2004-07-26 2013-05-15 Pfenex Inc. Process for improved protein expression by strain engineering
FR2873925B1 (fr) 2004-08-05 2006-10-13 Erytech Pharma Soc Par Action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lyse-rescellement pour l'incorporation de principe actif notamment asparaginase ou inositol hexaphosphate, dans des erythrocytes
WO2007103290A2 (en) 2006-03-03 2007-09-13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directed to asparagine synthetase and asparaginase therapies
KR20090018799A (ko) 2006-05-30 2009-02-23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코돈 최적화 방법
EP2108047B1 (en) 2007-01-31 2012-10-24 Pfenex Inc. Bacterial leader sequences for increased expression
CA2682677A1 (en) 2007-04-20 2008-10-30 Dsm Ip Assets B.V. Novel asparaginases and uses thereof
US9580719B2 (en) 2007-04-27 2017-02-28 Pfenex, Inc. Method for rapidly screening microbial hosts to identify certain strains with improved yield and/or quality in the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WO2008134461A2 (en) 2007-04-27 2008-11-0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rapidly screening microbial hosts to identify certain strains with improved yield and/or quality in the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WO2011003633A1 (en) 2009-07-06 2011-01-13 Alize Pharma Ii Pegylated l-asparaginase
AU2011238711B2 (en) 2010-03-30 2015-06-18 Pelican Technology Holdings, Inc.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toxin proteins
WO2016073789A2 (en) 2014-11-05 2016-05-12 Genentech, Inc. Anti-fgfr2/3 antibodies and methods using same
EP3418383A1 (en) * 2017-06-21 2018-12-26 XL-protein GmbH Modified l-asparaginase
EP3642340B1 (en) 2017-06-21 2024-03-20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imited Modified l-asparaginase
US10174302B1 (en) 2017-06-21 2019-01-08 Xl-Protein Gmbh Modified L-asparaginase
WO2019083793A1 (en) 2017-10-27 2019-05-02 Pfenex Inc.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ERWINIA ASPARAGINASE
SG11202004965RA (en) 2017-11-30 2020-06-29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Methods of treatment with asparaginase
US20210299233A1 (en) * 2018-07-12 2021-09-30 The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eating cancer
GB201912020D0 (en) * 2019-08-21 2019-10-02 Porton Biopharma Ltd Therapeutic Conjugate
EP4048303A1 (en) * 2019-10-25 2022-08-31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Recombinant l-asparaginase
WO2022211829A1 (en) * 2021-03-30 2022-10-06 Jazz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td. Dosing of recombinant l-asparagin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13798A1 (en) 2022-10-06
EP4313121A1 (en) 2024-02-07
CL2023002914A1 (es) 2024-04-05
WO2022212571A1 (en) 2022-10-06
WO2022211829A1 (en) 2022-10-06
JP2024512784A (ja) 2024-03-19
KR20230163490A (ko) 2023-11-30
AU2022246850A9 (en) 2023-10-26
CA3213527A1 (en) 2022-10-06
AU2022246850A1 (en) 2023-10-12
CO2023014650A2 (es) 2023-11-20
US20220323556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6946B2 (en) PEGylated L-asparaginase
US20230173042A1 (en) Methods of treatment with asparaginase
ES2609582T3 (es) Variantes de polipéptidos de PH20, formulaciones y usos de los mismos
JP6534205B2 (ja) アルギニンデイミナーゼを用いる処置方法
JP6382934B2 (ja) 癌治療のためのadi−peg20抗体に対して低減された交差反応性を有するアルギニンデイミナーゼ
JP6961061B2 (ja) 癌治療のためのadi−peg20抗体に対する交差反応性が低減したアルギニンデイミナーゼ
KR102442984B1 (ko) 글루카곤 수용체 길항 항체를 이용한 제 1 형 당뇨병의 치료 방법
KR20220066056A (ko) 조성물, 제형, 및 인터루킨 제조 및 정제
CN117355325A (zh) 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给药和施用
Cheng et al. Preclinical profiles of SKB264, a novel anti-TROP2 antibody conjugated to topoisomerase inhibitor, demonstrated promising antitumor efficacy compared to IMMU-132
KR20210151780A (ko) 글리코폴리시알화된 치료 단백질 사용 방법
EP4368251A2 (en) Therapeutic conjugate
CN117377494A (zh) L-天冬酰胺酶的调配物
TW202413395A (zh) 涉及l-天冬醯胺酶之組合療法
TW201116292A (en) Agent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