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6430A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46430A
CN117346430A CN202210784848.2A CN202210784848A CN117346430A CN 117346430 A CN117346430 A CN 117346430A CN 202210784848 A CN202210784848 A CN 202210784848A CN 117346430 A CN117346430 A CN 117346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frigerator
air
heat dissipation
guid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4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立胜
刘勇豪
邢飞
崔展鹏
戚斐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48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464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305 priority patent/WO20240021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46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46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压机舱、制冷循环系统和散热风扇,压机舱设置于箱体的后侧底部,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串接于冷媒流路中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第二冷凝器设置于压机舱的内部,散热风扇设置于压机舱内,配置成促使箱体外部的空气流经箱体的底部和压机舱,以对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散热。本发明的冰箱具有设置在箱体底部的第一冷凝器,能够分担了压机舱的散热需求,提高冷凝器整体的散热效率,同时保证压缩机能够充分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的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冰箱中,压缩机和冷凝器设置在箱体后侧下方的压机舱,压机舱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便空气进入压机舱内与压缩机和换热器进行换热。然而,当冰箱被嵌入橱柜使用时,压机舱的两个侧壁与橱柜内侧的间距减小,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流通效果不佳,因此可能会出现压缩机和冷凝器换热不及时,导致制冷效果下降,甚至会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冰箱。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分担压机舱的散热任务,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保证散热气流前侧进风和前侧出风。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压机舱,设置于箱体的后侧底部;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串接于冷媒流路中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第二冷凝器设置于压机舱的内部;散热风扇,设置于压机舱内,配置成促使箱体外部的空气流经箱体的底部和压机舱,以对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散热。
可选地,箱体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一底板,压机舱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前后对接,以共同构成冰箱的底壁板。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散热罩,散热罩设置于第一底板的下方,以自身限定出或与第一底板共同限定出散热腔,并且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散热腔。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第二冷凝器设置于第二底板的上方,并且第二底板在第一冷凝器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气流进口和散热气流出口,以使进入压机舱的散热气流流经第二冷凝器。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第一导风条,位于散热气流进口和散热气流出口之间,并自前向后地延伸于底壁板的下方,以将底壁板的下方空间划分成均向箱体前方敞开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以使箱体前方的空气流经进风通道、散热气流进口、压机舱和散热气流出口,并从出风通道排出。
可选地,第一导风条还配置成可绕其后端向靠近散热气流出口方向转动,以使其部分区段遮挡于散热气流出口的前方,以阻挡从压机舱排出的散热气流向前排出。
可选地,第一导风条的后端设置成比散热气流进口更加靠后;且冰箱还包括第二导风条和第三导风条;第二导风条与第一导风条的后端铰接,并朝靠近散热气流进口的横向延伸;第三导风条与第二导风条的后端相连,并自后向前地延伸。
可选地,第一导风条、第二导风条和第三导风条的高度相等,且不小于底壁板距地面之间的高度。
可选地,散热罩设置于底壁板对应进风通道的部分;和/或,散热罩设置于底壁板对应出风通道的部分。
可选地,散热腔内填充有由相变材料制成的填充层,填充层配置成在相变的过程中吸收第一冷凝器上的热量。
本发明的冰箱,由于第一冷凝器设置在箱体底部,也即并非所有的冷凝器均设置于压机舱内,而箱体的底部与地面通常具有底部空间,设置在底部空间的第一冷凝器能够与空气进行换热,这样分担了部分冷凝任务,强化了散热效果,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并且由于第一冷凝器已经分担了一些散热任务,因此也能够提高散热气流与压缩机的散热效率,保证压缩机能够充分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第一导风条位于散热气流进口和热气流出口之间,并自前向后地延伸于底壁板的下方,以将底壁板的下方空间划分成均向箱体前方敞开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因此冰箱前方的空气可依次通过进风通道和散热气流进口进入压机舱内,然后流经第二冷凝器和压缩机后从散热气流出口排向出风通道,最终再由出风通道自后向前地排出,形成循环。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制冷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左右方向截取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横向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沿前后方向截取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仰视图,其示出了第一导风条两种不同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1,该冰箱1既适合单独使用,又适合嵌装于橱柜中使用。一般性地,该冰箱1可包括箱体10和门体。
箱体10可包括外壳和多个内胆,外壳位于整体冰箱1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冰箱1。多个内胆被外壳包裹,并且多个内胆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以降低内胆向外散热。每个内胆可以限定出向前敞开的储物空间,并且储物空间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空间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
门体的数量还可与内胆的数量一致,即每个内胆向前敞开的储物间室均可由其对应的门体进行开闭。门体可动地设置于箱体10的前方,例如门体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10前部的一侧,通过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空间。
参见图2,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中制冷循环系统20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冰箱1还可包括用于为这些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循环制冷系统30。该循环制冷系统30还可包括冷媒流路中的压缩机21、冷凝器、除露管23、节流装置24和蒸发器26等。
压缩机21作为制冷系统的动力,其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创造将制冷剂蒸气的热量向外界环境介质转移的条件,即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以便能用常温的空气或水作冷却介质来冷凝制冷剂蒸气。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利用环境将来自压缩机21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气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却、冷凝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
除露管23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由于冷凝器的出口的制冷剂处于常温状态,相对于储物间室,此处制冷剂处于高温,因此,当制冷剂通过除露管23时可对周围的部件进行加热,避免结霜。具体地,除露管23可设置在箱体10需要加热除露的位置,例如冰箱1的中梁内等。
节流装置24(其可为毛细管)可串接在冷凝器的出口,降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而且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以将冷凝器排出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从而排入蒸发器26进行相变吸热。
蒸发器26可设置在箱体10内,以直接或间接地向冰箱1的储物间室提供冷量。例如压缩式直冷冰箱1中,蒸发器26可设置于内胆的后壁面外侧或内侧。压缩式风冷冰箱1中,箱体10内还具有蒸发器室,蒸发器室通过风路系统与储物间室连通,且蒸发器室内设置蒸发器26,出口处设置有风机,以向储物间室进行循环制冷。
参见图1至图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局部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中制冷循环系统20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中左右方向截取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横向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沿前后方向截取的纵向截面图。
该冰箱1还可包括处于箱体10后侧底部的压机舱30,压缩机21和冷凝器设置于压机舱30内。由于压缩机21在工作时产生热量,冷凝器需要及时冷却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冷媒。因此,压机舱30内还可设置散热风扇40,以便将压机舱30外部的空气吸入其内,与压缩机21和冷凝器进行换热。
压机舱30可由沿横向设置的第二底板32、位于底钢两侧的两个侧壁、位于底钢后侧的后壁共同围成。在传统的冰箱1中,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一进风口和出风口,以便空气进入压机舱30内与压缩机21和换热器进行换热。
然而,当冰箱1被嵌入橱柜使用时,压机舱30的两个侧壁与橱柜内侧的间距减小,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流通效果不佳,因此可能会出现压缩机21和冷凝器换热不及时,导致制冷效果下降,甚至会缩短压缩机21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至图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还一种具有两个冷凝器的冰箱1,以提升换热效果。具体地,制冷循环系统20包括串接于冷媒流路中的第一冷凝器220和第二冷凝器222。第一冷凝器22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第二冷凝器222设置于压机舱30的内部。散热风扇40能够促使箱体10外部的空气流经箱体10的底部和压机舱30,以对第一冷凝器220和第二冷凝器222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冷凝器220设置在箱体10底部,也即并非所有的冷凝器均设置于压机舱30内,而箱体10的底部与地面通常具有底部空间16,设置在底部空间16的第一冷凝器220能够与空气进行换热(此处既参与自然对流散热,又可参与强制对流散热),这样分担了部分冷凝任务,强化了散热效果,提高了冰箱1的制冷效率。
此外,由于箱体10的箱体10内具有保温材料,因此第一冷凝器220上热量不容易传递至冰箱1的储物间室内,也无需担心影响储物间室的温度。
此外,第一冷凝器220可采用丝管冷凝器,并平铺在箱体10底部的箱体10底部的散热腔,这样能够尽量多的占据箱体10的底部面积,增大与底部空间16之间的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第二冷凝器222可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由于第一冷凝器220已经分担了一些散热任务,因此,第二冷凝器222可设计得体积小一些,这样也能够提高散热气流与压缩机21的散热效率,保证压缩机21能够充分散热,提高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40能够促使箱体10外部的空气依次流经箱体10的底部和压机舱30,以便对箱体10底部的第一冷凝器220进行强制对流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由于第一冷凝器220处于箱体10的底部空间16,那么压机舱30可采用底部进风的方式,这样箱体10外部的空气能够被吸附进箱体10的底部空间16,先与第一冷凝器220进行换热,然后自压机舱30的底部进入其内,再与压机舱30内的第二冷凝器222和压缩机21进行换热。
此外,采用上述的底部进风的方式还更加利于冰箱1被嵌装于橱柜进行使用。如前文所述,在被嵌装时,由于压机舱30的进风和出风被橱柜所遮挡,换热效果不佳。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220设置在箱体10的底部,能够便于与冰箱1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减轻了压机舱30内的散热负担,保证被嵌装于橱柜时不影响其制冷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冰箱1,由于将第一冷凝器22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散热风扇40设置于压机舱30内,促使箱体10外部的空气流经箱体10的底部和压机舱30,以对第一冷凝器220和第二冷凝器222散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地利用了箱体10的底部空间16,减轻了压机舱30内的散热负担,使冰箱1更加适用嵌装环境,而且由于第一冷凝器220分担了一部分压机舱30内散热任务,使得压缩机21能够被充分散热,提高其寿命。
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一底板12,压机舱30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二底板32,第一底板12与第二底板32前后对接,以共同构成冰箱1的底壁板。
具体地,箱体10的外壳还可包括U壳、后背板以及第一底板12,U壳用于构成箱体10的顶壁以及用于构成箱体10的侧壁。后背板设置在U壳的后方,用于构成箱体10的后壁。第一底板12设置在U壳的底部,以构成箱体10的底壁。
压机舱30可由第二底板32、两个侧板、背板和顶板围成。第二底板32设置在第一底板12的后方,并与第一底板12相对接,以构成整个冰箱1的底壁板。两个侧板分别与U壳两侧下方对接,以构成整个冰箱1的侧壁板。背板与后背板相对接,以构成整个冰箱1的后壁板。
参见图3和图5,由于第一冷凝器220设置在箱体10的底部,因此,第一冷凝器220平铺在第一底板12上。具体地,箱体10还包括散热罩14,散热罩14设置于第一底板12的下方,以自身限定出或与第一底板12共同限定出散热腔,并且第一冷凝器220设置于散热腔。
散热罩14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例如铝合金等),不仅传热效果好,而且机械强度大,适用安装第一冷凝器22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罩14本身具有独立的散热腔,第一冷凝器220设置在散热罩14内,直接安装在第一底板12上即可。在另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罩14还可顶部敞开状,这样当散热器安装在第一底板12上时,第一底板12可作为顶壁,以密封散热腔。
此外,由于第一底板12与第二底板32前后对接,以共同构成冰箱1的底壁板,也就是说,第一底板12与第二底板32是平齐状态,而散热罩14安装在第一底板12的下方,这样散热罩14凸出于第一底板12的下表面,这样增大了与底部空间16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第一冷凝器220的散热效率。
参见图4至图6,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仰视图,其示出了第一导风条51两种不同的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222设置于第二底板32的上方,并且第二底板32在第一冷凝器220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气流进口33和散热气流出口34,以使进入压机舱30的散热气流流经第二冷凝器222。
第二底板32作为压机舱30的底壁,散热气流进口33和散热气流出口34设置于第二底板32,也即,进入压机舱30的散热气流采用底部进风、底部出风的方式。这样在散热风扇40的作用下,冰箱1外部的空气可以先被吸进箱体10的底部空间16,然后由散热气流进口33进入压机舱30,以对第二冷凝器222和压缩机21进行散热。流经第二冷凝器222和压缩机21的散热气流向下通过和散热气流出口34排向箱体10的底部空间16,最终重新排进冰箱1的外部环境,形成循环。
此外,为了控制散热气流由散热气流进口33进入、由散热气流出口34排出,散热风扇40也设置在散热气流进口33和散热气流出口34之间的位置,并且使其吸风侧靠近散热气流进口33,出风侧靠近散热气流出口34。
此外,为了保证散热气流能够流经压缩机21,压缩机21可以设置在散热气流进口33和散热气流出口34之间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压缩机21、散热风扇40和第二冷凝器222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作特殊限定,也即三者之前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冰箱1还可包括第一导风条51。第一导风条51位于散热气流进口33和热气流出口之间,并自前向后地延伸于底壁板的下方,以将底壁板的下方空间划分成均向箱体10前方敞开的进风通道17和出风通道18,以使箱体10前方的空气流经进风通道17、散热罩14、散热气流进口33、第二冷凝器222和散热气流出口34,并从出风通道18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条51可以为橡胶隔板或者阻风毛刷。由于冰箱1的底壁板由第一底板12和第二底板32构成,那么第一导风条51的前部区段可延伸在第一底板12上,后部区段可延伸在第二底板32上,并且后部区段可位于散热气流进口33和散热气流出口34之间,这样使得散热气流进口33对应进风通道17,散热气流出口34对应出风通道18,防止进出风串风,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进风通道17和出风通道18均前向敞开,因此冰箱1前方的空气可依次通过进风通道17和散热气流进口33进入压机舱30内,然后流经第二冷凝器222和压缩机21后从散热气流出口34排向出风通道18,最终再由出风通道18自后向前地排出,形成循环。
由于第一冷凝器22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而第一导风条51将箱体10的底部划分成进风通道17和出风通道18,那么第一冷凝器220包括三种设计方案,一是第一冷凝器220处于进风通道17,二是第一冷凝器220处于出风通道18,三是第一冷凝器220部分处于进风通道17,另一部分处于出风通道18。由此可见,第一冷凝器220始终处于进风通道17和/或出风通道18,那么也必然处于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上,这样散热气流还能够有效地对第一冷凝器220进行散热。
此外,由于冰箱1被嵌装于橱柜时,其前方的空间的较大,因此,第一导风条51分隔出的进风通道17能够有效地将冰箱1前方空间的空气导进压机舱30,这样使得散热气流中,底部进出风占比较大,使得冰箱1更加有利于被嵌装使用。
参见图6,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条51还配置成可绕其后端向靠近散热气流出口34方向转动,以使其部分区段遮挡于散热气流出口34的前方,以阻挡从压机舱30排出的散热气流向前排出。
当该冰箱1单独使用时,冰箱1侧部、后部的空间能够满足压机舱30的换热,这样可以将第一导风条51转动至使其部分区段遮挡于散热气流出口34的位置,利用原有设计在压机舱30后壁、或者侧壁上的出风口进行出风(进风不变),这样能够避免出风通道18吹出的热气流吹至用户的脚面,引起不适。
参见图5和图6,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条51的后端设置成比散热气流进口33更加靠后,这样能够完全阻隔进风气流和出风气流,防止出风通道18的空气从散热气流进口33吸进。
参见图6,冰箱1还可包括第二导风条52和第三导风条53。第二导风条52与第一导风条51的后端铰接,并朝靠近散热气流进口33的横向延伸。第三导风条53与第二导风条52的后端相连,并自后向前地延伸。
也即,第二导风条52限定了进风通道17的后方边界,第三导风条53限定了进风通道17的侧方边界。这样更加有利于箱体10前方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17。
与第一导风条51类似,第二导风条52和第三导风条53也可为橡胶隔板或者阻风毛刷。第二导风条52和第三导风条53可拆卸地连接在冰箱1的底壁板上,第一导风条51的后端可与第二导风条52通过合页等铰接件连接,以便转动。
第一导风条51、第二导风条52和第三导风条53的高度相等,且不小于底壁板距地面之间的高度。由于橡胶隔板或者阻风毛刷具有一定弹性,因此第一导风条51、第二导风条52和第三导风条53的高度设置成不小于底壁板距地面之间的高度,可以利用其弹性有效地配合底面来阻隔进风通道17和出风通道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罩14设置于底壁板对应所述进风通道17的部分;和/或,散热罩14设置于底壁板对应出风通道18的部分。
如上文所述,由于第一冷凝器220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而第一导风条51将箱体10的底部划分成进风通道17和出风通道18,那么第一冷凝器220包括三种设计方案,一是第一冷凝器220处于进风通道17,二是第一冷凝器220处于出风通道18,三是第一冷凝器220部分处于进风通道17,另一部分处于出风通道18。
因此,上述三种方案对应三种散热罩14的设计位置。即,散热罩14设置于底壁板对应进风通道17的部分,以使第一冷凝器220处于进风通道17;散热罩14设置于底壁板对应出风通道18的部分,以使第一冷凝器220处于出风通道18;散热罩14的部分设置于底壁板对应进风通道17的部分,另一部分设置于底壁板对应出风通道18的部分,以使第一冷凝器220部分处于进风通道17,另一部分处于出风通道18。
参见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腔内填充有由相变材料制成的填充层60,填充层60配置成在相变的过程中吸收第一冷凝器220上的热量。
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例如,烷烃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或石蜡等。这些材料能够吸收第一冷凝器220上的热量,并储存起来,然后与散热罩14进行热传导、和对流传热,最终使得热量传导至散热罩14的外表面,与散热气流进行(自然/强制)对流散热。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
压机舱,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后侧底部;
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串接于冷媒流路中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压机舱的内部;
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压机舱内,配置成促使所述箱体外部的空气流经所述箱体的底部和所述压机舱,以对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箱体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一底板,所述压机舱包括作为其底壁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前后对接,以共同构成所述冰箱的底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箱体还包括散热罩,所述散热罩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下方,以自身限定出或与所述第一底板共同限定出散热腔,并且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散热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散热气流进口和散热气流出口,以使进入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第一导风条,位于所述散热气流进口和所述散热气流出口之间,并自前向后地延伸于所述底壁板的下方,以将所述底壁板的下方空间划分成均向所述箱体前方敞开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以使所述箱体前方的空气流经所述进风通道、所述散热气流进口、所述压机舱和所述散热气流出口,并从所述出风通道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导风条还配置成可绕其后端向靠近所述散热气流出口方向转动,以使其部分区段遮挡于所述散热气流出口的前方,以阻挡从所述压机舱排出的散热气流向前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导风条的后端设置成比所述散热气流进口更加靠后;且
所述冰箱还包括第二导风条和第三导风条;所述第二导风条与所述第一导风条的后端铰接,并朝靠近所述散热气流进口的横向延伸;所述第三导风条与所述第二导风条的后端相连,并自后向前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导风条、所述第二导风条和所述第三导风条的高度相等,且不小于所述底壁板距地面之间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散热罩设置于所述底壁板对应所述进风通道的部分;和/或,
所述散热罩设置于所述底壁板对应所述出风通道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散热腔内填充有由相变材料制成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配置成在相变的过程中吸收所述第一冷凝器上的热量。
CN202210784848.2A 2022-06-29 2022-06-29 冰箱 Pending CN117346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4848.2A CN117346430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冰箱
PCT/CN2023/103305 WO2024002181A1 (zh) 2022-06-29 2023-06-28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4848.2A CN117346430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46430A true CN117346430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8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4848.2A Pending CN117346430A (zh) 2022-06-29 2022-06-29 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46430A (zh)
WO (1) WO20240021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1238A (ja) * 2000-01-20 2001-07-2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KR100549079B1 (ko) * 2004-01-30 2006-0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냉장고
JP2006138609A (ja) * 2004-11-15 2006-06-01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111609627A (zh) * 2019-02-26 2020-09-0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具有u型冷凝器的冰箱
CN210625088U (zh) * 2019-02-26 2020-05-26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利于水蒸发的冰箱
CN114076462B (zh) * 2020-08-18 2022-12-16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嵌入式冰箱
CN114659322B (zh) * 2022-03-14 2023-10-24 重庆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2181A1 (zh)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26264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centrifugal fan with volute
CN102378885B (zh) 具有制冰室的冰箱
US9175893B2 (en) Refrigerator
US9267725B2 (en) Refrigerator
US9726417B2 (en) Refrigerator
US9200828B2 (en) Refrigerator
CN104101154A (zh) 冰箱
AU2020228790B2 (en) Refrigerator with return air inlets formed in two sidewalls of cabinet
CN111947373B (zh) 冰箱
CN111609627A (zh) 具有u型冷凝器的冰箱
CN114076457A (zh) 将冷凝器布置于压机舱内的冰箱
CN117346430A (zh) 冰箱
EP3926266B1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lower transversely disposed besides and downstream of evaporator
CN111609623B (zh) 具有l型冷凝器的冰箱
CN113124605A (zh) 一种具有减霜模块的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19037235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117346429A (zh) 冰箱
JP3857902B2 (ja) 冷蔵庫
CN214276197U (zh) 冰箱
CN217876645U (zh) 制冷器具及其抽屉组件
CN218565863U (zh) 卧式风冷柜
CN219037243U (zh) 用于冷冻冷藏设备的制冷模块和冷冻冷藏设备
CN219037237U (zh) 制冷模块的壳体、制冷模块和冰箱
JP2003222458A (ja) 冷蔵庫
CN117537539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