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6706A -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6706A
CN117336706A CN202311317423.1A CN202311317423A CN117336706A CN 117336706 A CN117336706 A CN 117336706A CN 202311317423 A CN202311317423 A CN 202311317423A CN 117336706 A CN117336706 A CN 117336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network
coope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74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卓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13174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6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6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6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采用本方法能够使用终端作为两个网络设备间无线资源信息的中转,达到两个网络设备间协同的目的。

Description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通信协议定义了MR-DC(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多无线双连接)双连接技术,即用户同时连接两个基站,接入同一个核心网获取服务。这种特性要求两个基站之间有Xn接口(简称Xn)/X2接口(简称X2)的物理连通,以实时在两个基站间传递必要的协同和测量信息,以减少不同基站间的干扰,完成对同一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服务。但在实际现网应用中,不同厂家的基站之间的双连接配合不够理想。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会引入用户同时接入地面基站和卫星基站,或者同时接入两个核心网的机制。卫星与地面站,或者连接属于不同核心网不同运营商的基站,然而,传统基于基站间Xn/X2的协同方法不能满足上述场景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终端同时接入两路不同无线信号的需求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的寻址信息、网络设备系统信息、网络设备的测量信息、网络设备的UE能力协调、网络设备的承载配置信息和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输出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或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若获取到的协同信息满足触发规则,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触发规则用于表达协同信息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请求,基于过滤规则对获取到协同信息进行过滤,输出满足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目标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用于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连接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通过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能够使用终端作为两个网络设备间无线资源信息的中转,达到两个网络设备间协同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双连接状态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与无线接入控制节点之间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初始接入两个无线接入控制节点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接入控制节点通过终端请求对方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可以理解,“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下面,介绍本申请适用的一些技术术语或技术概念。
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
DN(Data Network)数据网络,它是指构建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上的用于传输和交换数据的网络。数据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提供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MR-DC(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多无线双连接,即用户同时连接一个4G和一个5G基站,或者两个5G基站,接入同一个核心网获取服务(如图1所示)。
MN(Main Node)双连接下的主站,用与对接核心网传递信令,并且负责转发核心网和SN间的信令,转发SN与终端间的信令。主站与终端之间传递信令和数据。(如图1中的4G基站为MN,控制面信令的汇聚转发点)
SN(Secondary Node)双连接的副站。副站不传递终端与核心网的信令,也不直接接受核心网的信令。(如图1中的5G基站为SN,控制面信令不会直接与核心网或终端交互)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又称为无线资源管理(RRM)或者无线资源分配(RRA),是指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无线资源管理、控制和调度,在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下,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有限的无线网络资源,确保到达规划的覆盖区域,尽可能地提高业务容量和资源利用率。
协同信息(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当终端同时接入两个无线基站/处于双连接状态下,两个基站间需要传递必要的协同和测量信息等网络设备信息,例如接口地址信息、UE能力协调、承载配置信息等,以满足终端同时接入两路不同无线信号的需求,减少互干扰。换言之,协同信息为双连接状态下的无线基站之间共同协作所产生的信息,用于实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无线信号的需求,而在无线基站间进行传递,以实现无线基站之间共同协作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第一网络设备104和第二网络设备106进行通信。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
网络设备可包括使用5G无线接入技术的5G基站(、使用4G无线接入技术的4G基站和使用从4G演进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基站。此外,基站可以同时支持4G无线接入技术和5G无线接入技术。在本说明书中,网络设备、无线接入网络、基站、无线基站、无线接入控制节点和无线节点可以被用作相同的含义。
可以理解,本申请可应用于终端同时接入两个互相不存在接口的无线基站的场景,如4G基站+5G基站,5G基站+卫星,5G基站+5G基站,以及5G基站+车载基站等。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2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具体而言,双连接状态可以表征终端同时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通过这两个网络设备接入同一个核心网或不同的核心网获取服务。示例性地,终端可以处于MR-DC(Multi-Radio Dual Connectivity)多无线双连接状态,即用户同时连接一个4G和一个5G基站,或者两个5G基站,接入同一个核心网或不同的核心网获取服务。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以终端为手机为例,手机同时连接的两个基站可以分为MN(Main Node)和SN(Secondary Node)。MN(Main Node)为双连接下的主站,用与对接核心网传递信令,并且负责转发核心网和SN间的信令,转发SN与终端间的信令。主站与终端之间传递信令和数据。(如图3中的4G基站为MN,控制面信令的汇聚转发点)。SN(Secondary Node)双连接的副站。副站不传递终端与核心网的信令,也不直接接受核心网的信令。(如图3中的5G基站为SN,控制面信令不会直接与核心网或终端交互)。
当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需要传递必要的协同和测量信息等网络设备信息,例如接口地址信息、UE能力协调、承载配置信息等。
进一步地,终端可以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
具体而言,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在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传递给终端的协同信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传递其中满足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的协同信息至另一网络设备。
上述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中,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实现由终端为网络设备进行传递数据,满足了新的通信需求,不需要双接入基站间存在物理通路,而且不需要考虑基站是否属于同一个厂家或者运营商,均可实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输出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或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
其中,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可以为用于指示网络设备进行协同信息交互的指令。具体而言,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或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可选地,协同信息可以包括Xn接口地址等。
示例性地,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网络设备的Xn接口地址等协同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请求第二网络设备的Xn接口地址等协同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网络设备的Xn接口地址等协同信息,以及可以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请求第一网络设备的Xn接口地址等协同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中,通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或第二网络设备输出协同信息交互指令,能够使得终端获取到双连接状态的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进而能够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实现由终端为网络设备进行传递数据,满足了新的通信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的寻址信息、网络设备系统信息、网络设备的测量信息、网络设备的UE能力协调、网络设备的承载配置信息和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信息。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的寻址信息可以包括无线接入控制点的地址、域名、或其他寻址信息。网络设备系统信息可以包括无线接入控制点的system information(系统信息),包括radio frame timing(无线电帧定时)和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网络设备的测量信息可以包括网络设备(无线接入控制点)的测量信息/测量报告Measurements Report包括maximum number of frequency layers and measurementidentities of intra-frequency and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频率层的最大数目和频率内的测量恒等式)等。网络设备的UE能力协调、网络设备的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无线接入控制点的承载配置信息,如SRB3(Service Radio Bearer 3,无线承载业务3,SRB3的建立由SN决定,它使用SN RRC消息进行SRB3配置;SRB3重新配置可以在辅助节点修改过程中完成),split SRB(Service Radio Bearer,无线承载业务,其中,Split SRB可由MN在辅助节点添加或修改过程中配置,SN配置部分由SN提供。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信息可以包括如RLF(radio link failure,无线链路失败)。
进一步地,无线接入控制节点与终端之间的交互可通过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实现,以实现上述协同信息经由终端在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若获取到的协同信息满足触发规则,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触发规则用于表达协同信息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而言,终端中可以包括响应于双连接状态而建立的触发器,触发器对应预设的触发规则,当协同信息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可以理解为触发了终端中的触发器,触发器可以是根据无线接入点请求建立的,也可以是终端根据预配信息建立的。
示例性地,触发器可以表示在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会重新要求无线节点提供更新的信息。其中,触发条件(触发规则)可以为终端监测到信号强度低于阈值,也可以为特定的信号测量门限值、特定的数据流量特征等。
若获取到的协同信息满足触发规则,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当终端获取到的满足触发规则的协同信息来自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则终端通过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该协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通信参数可以为频率组合、信号强度、信号角度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终端实时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信息或频率变化信息,当第二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或频率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终端发送该协同信息至第一网络设备,以指示第一网络设备调整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或频率,使得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或频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信号强度或频率相匹配,以满足无线信道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中,通过基于预设的触发器及对应的触发规则,实现使用终端传递网络设备间的协同信息,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达到两个网络设备间协同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还可以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而言,以协同信息为第一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经由终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为例,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还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其中,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可选地,调整结果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参照协同信息的指示,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可以包括调整后的通信参数的具体数值等内容。可选地,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示例性地,在双连接中,协商信息可以为终端和两个基站之间相互交换的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协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能力协商:例如支持的通信频段、调制解调方式、多天线技术等,以确定终端和基站之间共同支持的功能和参数。
频率资源协商:终端和基站之间需要协商使用哪些频率资源进行通信。可以包括分配给移动设备的上行和下行频率通道,以及频率资源的分配策略。通过协商,可以避免频率资源冲突,优化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
资源协作:双连接中的两个基站之间需要协作,以确保移动设备在两个基站之间的无缝切换和平滑传输。这涉及到双基站之间的时钟同步、干扰协调、数据转发等方面的协商和协作。
通过以上协商信息的交流,双连接可以实现终端在多个基站之间的平滑切换,提供更高的通信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请求,基于过滤规则对获取到协同信息进行过滤,输出满足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目标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终端中可以包括响应于双连接状态而建立的过滤器,过滤器对应预设的过滤规则,当协同信息的信息请求,即通过了过滤器而可以被传输至另一网络设备。
示例性地,过滤器的过滤规则可以为非无线节点发送的信息都会被保留在终端,而不发送至另一无线节点。也可以为无线节点发送的协同信息需要满足另一无线节点的请求信息对应的条件,终端才将满足请求满足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输出至另一无线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中,通过基于过滤规则对获取到协同信息进行过滤,输出满足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实现使用终端传递网络设备间的协同信息,并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达到两个网络设备间协同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还可以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而言,以协同信息为第一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经由终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为例,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还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其中,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可选地,调整结果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参照协同信息的指示,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后的结果,可以包括调整后的通信参数的具体数值等内容。可选地,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示例性地,在双连接中,协商信息可以为终端和两个基站之间相互交换的信息,以便进行有效的双连接操作。通过以上协商信息的交流,双连接可以实现终端在多个基站之间的平滑切换,提供更高的通信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阐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予以说明。如图4所示,当终端经过注册接入流程并同时接入两个基站向相同或不同的核心网节点收发数据,两个基站需要获取对方基站的实时数据,以满足无线信道要求。该实时数据可由终端为两个基站进行传递。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接入两个不同的核心网,还可以为通过两个无线接入控制节点接入相同的核心网。
进一步地,应用于终端初始接入两个无线接入控制节点的流程如图5所示。
步骤0,终端通过无线接入控制节点1接入核心网1,同时通过无线接入控制节点2接入核心网2。
步骤1,终端通知无线接入控制节点当前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指示无线节点1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
其中,步骤1可以包括步骤1.1,终端通知无线接入点1当前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指示无线节点1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以及步骤1.2,终端通知无线接入点2当前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指示无线节点2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
步骤2,无线节点在收到终端的指示后,向终端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如Xn接口地址等。
其中,步骤2可以包括步骤2.1,无线节点1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包括Xn接口地址等;以及步骤2.2无线节点2提供及/或请求双连接协同所需信息,包括Xn接口地址等。
步骤3,终端为无线节点请求的信息设立特定的过滤器或者触发器。
其中,步骤3可以包括步骤3.1,终端为无线接入点1请求的信息设立特定的过滤器;以及步骤3.2,终端为无线接入点2请求的信息设立特定的过滤器。
步骤4,终端分别为无线节点1和无线节点2提供双连接协同所需对方节点的信息,如Xn接口地址等。
进一步地,应用于无线接入控制节点通过终端请求对方信息,如图6所示。
步骤0,无线接入控制节点1和无线接入控制节点2已通过流程1获取对方接口地址信息;且终端中为无线节点请求的信息设立特定的过滤器或者触发器。
步骤1-2描述了终端预设条件被触发需要向无线接入点提供信息的过程。
步骤1,触发条件触发了终端中之前为双接入设立的触发器。触发条件,可能是特定的信号测量门限值、特定的数据流量特征等。终端为双接入设立的触发器,有可能是根据无线接入点请求建立的,也有可能是终端根据预配信息建立的。
步骤2,终端向无线节点提供所需信息,无线节点完成相应调整。
其中,步骤2可以包括,步骤2.1,终端向无线节点1提供所需信息,无线节点1完成相应调整;以及步骤2.2,终端向无线节点2提供所需信息,无线节点2完成相应调整。
无线接入控制节点还可以主动要求提供对方信息,或者要求对方作出调整,如步骤3-5。
步骤3,无线节点请求对方无线节点信息或请求对方无线节点作出调整,该请求发送至终端。
其中,步骤3可以包括步骤3.1,无线节点1请求无线节点2信息或请求无线节点2作出调整;以及步骤3.2,无线节点2请求无线节点1信息或请求无线节点1作出调整。
步骤4,终端转发无线节点的请求至对方无线节点,对方无线节点提供相应信息或者做出调整结果或者协商信息。
其中,步骤4可以包括步骤4.1,终端转发无线节点1的请求,无线节点2提供相应信息或者调整结果或协商信息;以及步骤4.2,终端转发无线节点2的请求,无线节点1提供相应信息或者调整结果或协商信息。
步骤5,终端向请求的无线节点转发被请求的无线节点的回复信息,请求的无线节点完成相应的调整。
其中,步骤5可以包括步骤5.1,终端向无线节点1发送无线节点2的回复信息,无线节点1完成相应调整;以及步骤5.2,终端向无线节点发送无线节点1的回复信息,无线节点2完成相应调整。
进一步地,无线接入控制节点与终端之间的交互可通过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实现,传递的用于双接入协同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无线接入控制点的地址、域名、或其他寻址信息;
无线接入控制点的systeminformation,包括radio frame timing(无线电帧定时)和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
测量信息/测量报告Measurements Report包括maximum number of frequencylayers and measurement identities of intra-frequency and inter-frequencymeasurement(频率层的最大数目和频率内的测量恒等式)等;
UE能力协调UE capability coordination;
承载配置信息,如SRB3(Service Radio Bearer 3,无线承载业务3,SRB3的建立由SN决定,它使用SN RRC消息进行SRB3配置;SRB3重新配置可以在辅助节点修改过程中完成),split SRB(Service Radio Bearer,无线承载业务,其中,Split SRB可由MN在辅助节点添加或修改过程中配置,SN配置部分由SN提供;
故障处理信息,如RLF(radio link failure,无线链路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不需要双接入基站间存在物理通路,而且不需要考虑基站是否属于同一个厂家或者运营商,均可实现。进一步地,由于无需要求无线接入控制节点为同厂家基站,可解决双接入的无线干扰问题。另外,此方案还能实现跨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实现无物理通路的基站之间的协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将来可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包括:
应用于5G同时接入卫星与地面基站场景,降低切换导致的时延,提高可靠性;
在某些无线功率受限地区,有效提交用户终端吞吐率;
实现跨运营商之间无线资源协作;
有利于运营商运营多种跨代技术网络(如4G/5G/6G共存)时,UE能同时使用多种无线资源,更合理利用不用频率优势。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的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700,包括:
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701,用于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的寻址信息、网络设备系统信息、网络设备的测量信息、网络设备的UE能力协调、网络设备的承载配置信息和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协同信息交互指令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输出协同信息交互指令;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或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还用于若获取到的协同信息满足触发规则,则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触发规则用于表达协同信息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装置还包括:
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请求,基于过滤规则对获取到协同信息进行过滤,输出满足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目标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调整信息,将调整信息传输给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上述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其中,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系统总线连接,通信接口、显示单元和输入装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单元用于形成视觉可见的画面,可以是显示屏、投影装置或虚拟现实成像装置。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连接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处于所述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所述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所述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网络设备的寻址信息、网络设备系统信息、网络设备的测量信息、网络设备的UE能力协调、网络设备的承载配置信息和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输出协同信息交互指令;所述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或所述协同信息交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协同信息和/或请求协同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若获取到的协同信息满足所述触发规则,则所述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其中,所述触发规则用于表达所述协同信息的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调整信息,将所述调整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信息请求,基于所述过滤规则对获取到协同信息进行过滤,输出满足所述信息请求的目标协同信息;所述目标协同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协同信息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目标协同信息的网络设备反馈对相应的通信参数进行调整的调整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调整信息,将所述调整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调整信息包括调整结果和协商信息中的一种;其中,所述协商信息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协商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8.一种网络设备信息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双连接通信传递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状态,采用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将获取到的第一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第二网络设备,或将获取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协同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处于所述双连接状态下所连接的网络设备;所述双连接通信传递策略用于指示传递所述协同信息的触发规则或过滤规则。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以及连接所述终端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终端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317423.1A 2023-10-12 2023-10-12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17336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7423.1A CN117336706A (zh) 2023-10-12 2023-10-12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7423.1A CN117336706A (zh) 2023-10-12 2023-10-12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6706A true CN117336706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78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7423.1A Pending CN117336706A (zh) 2023-10-12 2023-10-12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67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16135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20230337065A1 (en) Network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6197779A1 (zh) 一种多无线接入网络下提供业务与接受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US9668244B2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macro base station, and low-power node
EP3706468B1 (en) Center unit switching method and servic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21238882A1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17208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73589B2 (en) Mode switching method, data flow spl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300210A1 (en) Computing aware-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220044341A (ko) 보안 보호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13864A (zh) 多路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JP2023546462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可読記憶媒体、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TWI775009B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JP2018532336A (ja) 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の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CN113949994B (zh) 临近服务通信方法、管理网元、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17336706A (zh) 网络设备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1189269A1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JP2023529445A (ja) Nwdafの機能を改善してsmfが重複送信を効果的に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2406747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77852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two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220386186A1 (en) Inter-System Handover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429405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5913904A (zh) 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3029318A (ja) 媒体コンテンツの拡張機能を有効にする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プロトコル
CN117751688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