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4564A -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4564A
CN117334564A CN202210726492.7A CN202210726492A CN117334564A CN 117334564 A CN117334564 A CN 117334564A CN 202210726492 A CN202210726492 A CN 202210726492A CN 117334564 A CN117334564 A CN 117334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layer
groov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oxidiz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64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7264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45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2632 priority patent/WO20232457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4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4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01L29/423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within a trench, e.g. trench gate electrode, groove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28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8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0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01L29/0638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due to surface inversion layer, e.g. with channel st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半导体结构具有较大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第一沟槽的衬底;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在第一沟槽的侧壁形成第一氧化层,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二氧化层,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的厚度。本公开中第一初始掺杂区的掺杂元素会延长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还原速率,使得第一初始掺杂区被氧化速率小于衬底被氧化速率,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的厚度,如此,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储器一般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通常包括电容器和晶体管,晶体管的栅极与字线(Word Line,简称WL)电连接,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之一与位线(Bit Line,简称BL)电连接。为了提高动态随机存储器的集成度,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埋入式字线(Buried Word Line,简称BWL),即,埋入式字线形成在衬底内,并与衬底的有源区相交,使得部分埋入式字线用于晶体管的栅极。
在形成晶体管时,通常是在衬底上形成栅极沟槽,之后在栅极沟槽内形成栅氧化层和栅极,然而上述的半导体结构容易出现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Leakage,简称GIDL)现象,以及晶体管开启灵敏度低的缺陷,降低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在降低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的同时,也提高晶体管的开启灵敏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沟槽;
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
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侧壁形成第一氧化层,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二氧化层,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被氧化速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被氧化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所述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部分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未被氧化的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第一掺杂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全部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全部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及第一沟槽底部的部分衬底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之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表面沉积形成第一介质层;
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所述第二氧化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沉积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被氧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被氧化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侧壁上的全部第一介质层和部分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位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壁上的全部所述第一介质层及部分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侧壁和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第一介质层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包括:
向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注入III-V族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入能量为1KeV-3KeV。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之比为(1.5-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
利用原位水汽生成工艺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栅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低于所述衬底的顶面,且在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上形成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上形成绝缘层的步骤之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衬底内形成第二掺杂区和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二掺杂区和所述第三掺杂区位于所述第一沟槽的两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在后续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时,第一初始掺杂区的掺杂元素会延长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还原速率,使得第一掺杂区被氧化速率小于衬底被氧化速率,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的厚度,如此,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简称GIDL),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制得,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多加赘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光刻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介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栅极结构和绝缘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衬底;11:第一沟槽;13:第二掺杂区;14:第三掺杂区;20:第一光刻胶层;21:第一遮挡部;22:第二开口;30:第一初始掺杂区;40:第一氧化层;50:第二氧化层;60:第一掺杂区;70:第一介质层;80:栅极结构;90:绝缘层;100:阻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半导体结构通常具有栅极诱导漏极泄露电流(Gate InducedDrain Leakage,简称GIDL)和晶体管开启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是:相关技术中的制备工艺难以在沟槽的内壁上形成低台阶覆盖的氧化层,即,难以形成底部薄侧壁厚的氧化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在后续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时,第一初始掺杂区的掺杂元素会延长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还原速率,使得第一掺杂区被氧化速率小于衬底被氧化速率,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的厚度,如此,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简称GIDL),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对半导体结构不作限制,下面将以半导体结构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为例进行介绍,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00:提供衬底,衬底内具有第一沟槽。
衬底10可以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半导体材料可以为硅、锗、锗化硅、碳化硅、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简称SOI)或绝缘体上锗(Germanium on Insulator,简称GO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衬底10包括有多个有源区(Active Area,简称AA),多个有源区间隔设置。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有源区之间可以设置浅槽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简称STI)结构,通过浅沟槽隔离结构将多个有源区之间隔开来,以保证各有源区之间彼此独立。
示例性的,通过图案化制作工艺在衬底内形成浅沟槽,并在浅沟槽内填充绝缘材料,从而在衬底上定义出多个由浅沟槽隔离结构分离的有源区。其中,图案化制作工艺可以为自对准双图形(Self-Aligned Double Patterning,简称SADP)工艺或者自对准四重图形(Self-Aligned Quadruple Patterning,简称SAQP)工艺。其中,绝缘材料可以为氧化硅。
衬底10内具有第一沟槽11,第一沟槽11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其中,部分的第一沟槽11位于浅沟槽隔离结构上,部分的第一沟槽11位于有源区上,例如,位于有源区上的第一沟槽11可以为栅极沟槽,并在第一沟槽11内形成栅极,以形成埋栅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有源区仅有一条第一沟槽11穿过,即有源区被第一沟槽11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中的一个为第一接触区,另一个为第二接触区,例如,左边的部分为第一接触区,第一接触区连接位线,右边的部分为第二接触区,第二接触区连接电容结构。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有源区有两条第一沟槽穿过,即有源区被沟槽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位于中间的部分为一个接触区,位于两边的部分为一个接触区。例如,中间的部分为第一接触区,第一接触区连接位线,左右两个部分均为第二接触区,第二接触区连接电容。如此设置,以便于后续在一个有源区内形成两个晶体管,并使该两个晶体管共用一个源极区或者漏极区,如此,可以使两个晶体管排布更优化,占用面积更小,进而,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集成度和半导体结构的存储密度。
示例性地,请参考图2,第一沟槽11可以采用如下的过程进行:在衬底10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20,即,可以采用涂覆的方式在衬底10的顶面上形成第一光刻胶层20。
图形化第一光刻胶层20,以使第一光刻胶层20上形成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遮挡部21,且相邻的第一遮挡部之间形成第一开口22,即,采用曝光、显影或者刻蚀的方式,去除部分第一光刻胶层20,被保留的第一光刻胶层形成多个第一遮挡部21。
之后,采用干法刻蚀或者湿法刻蚀,去除暴露在第一开口22内的部分厚度的衬底10,以在衬底10内形成第一沟槽11。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沟槽11的个数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沟槽1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每个有源区内分布有一个或者两个第一沟槽。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与有源区的延伸方向相交。图3中仅是给出了一个第一沟槽11的截面示意图。
步骤S200: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离子扩散工艺或者等离子体掺杂工艺(Plasma doping system)在第一沟槽11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30。例如,可以利用等离子体掺杂工艺向第一沟槽11的底部注入掺杂元素,使得掺杂元素与暴露在第一沟槽11的底部的衬底10发生反应,以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30。其中,掺杂元素可以为III-V族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者是多种,包括但不限于C、N、P、B、Ge、Ga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示例中,当掺杂元素为五族元素中的任意一个。示例性地,该掺杂元素可以为N元素,N元素与衬底10中的Si元素发生反应,以形成SIN或者SION。
在另一示例中,当掺杂元素的种类多种时,掺杂元素可以为III-V族同一族元素中的多种,又或者,掺杂元素可以为III-V族不同一族元素中的多种,示例性地,该掺杂元素可以为C元素和N元素,C元素和N元素与衬底10中的Si元素发生反应,以形成SICN。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是等离子体掺杂工艺的注入能量小于1KeV,会致使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过小,这样在后续第一沟槽11的底部进行氧化处理时,难以保证后续形成的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的厚度关系。若是,等离子体掺杂工艺的注入能量大于3KeV,则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掺杂工艺的注入能量为1KeV-3KeV,控制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范围为1nm-3nm,以便于更好地控制后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的厚度,保证半导体结构的性能,此外,还可以防止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30厚度过大,降低了制备半导体结构的生产成本。
步骤S300: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在第一沟槽的侧壁形成第一氧化层,在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二氧化层,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的厚度;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被氧化速率小于衬底的被氧化速率。其制备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可以参考图5至图7。
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可以用作栅氧化层。示例性地,利用原位水汽生成工艺(In-Situ Steam Generation,ISSG)对第一沟槽11进行氧化处理,以形成连续的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呈U型结构并位于第一沟槽内表面,其中,第一氧化层40可以由消耗位于第一沟槽11侧壁的部分厚度的衬底10形成的,第二氧化层50可以由消耗位于第一沟槽11底壁的至少部分厚度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5所示为例,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为图5中D1,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为图5中D2,第一沟槽侧壁部分厚度的衬底10中的厚度,是指沿垂直于第一沟槽11的侧壁方向的尺寸,以图5为例,即为D1。
在原位水汽生成工艺中,对衬底10进行加热并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该温度足以催化含氧气体和含氢气体之间的反应以形成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可以有效地氧化衬底10中的硅和第一初始掺杂区30中的硅,以形成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如此,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的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且能够使所形成的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具有较好的致密性,进而使得所形成半导体结构具有更好的电学性能。
鉴于,在形成第二氧化层50时,需要将第一初始掺杂区30中的硅还原成自由基,然后再与氧自由基发生反应,以形成硅的氧化物,但是,第一初始掺杂区30中的掺杂元素会延长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还原速率,因此,形成硅自由基的速率也较慢,如此,第一初始掺杂区30被氧化的速率小于衬底被氧化的速率,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如此,形成侧壁厚底部薄的栅氧化层,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简称GIDL),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继续参考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氧化第一沟槽11侧壁的部分衬底10形成第一氧化层40,氧化第一沟槽11底部的部分厚度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第二氧化层50,未被氧化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第一掺杂区60。例如,可以通过控制原位水汽生成工艺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控制衬底10和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被氧化的厚度,分别形成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使得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小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和第一掺杂区60的厚度之和与最初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相等。
请参考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氧化第一沟槽11侧壁的部分衬底10形成第一氧化层40,氧化第一沟槽11底部的全部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第二氧化层50。
与仅氧化部分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加原位水汽生成工艺的反应时间,使得位于第一沟槽11底部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全部被氧化,使得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等于最初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都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由于衬底10的被氧化速率大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被氧化速率,被氧化的衬底10的厚度大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厚度,进而使得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
请参考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氧化第一沟槽11侧壁的衬底10形成第一氧化层40,氧化第一沟槽11底部的全部第一初始掺杂区30及第一沟槽11底部的部分衬底10形成第二氧化层50,第一初始掺杂区30厚度小于第二氧化层50厚度。
与全部氧化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施例可以继续增加原位水汽生成工艺的反应时间,如此,可以使位于第一沟槽11底部的全部第一初始掺杂区30被氧化的基础上,还有位于第一沟槽11底部的部分厚度的衬底10被氧化,使得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大于最初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厚度。以图7所示的方位为例,位于虚线下方的第二氧化层50是通过消耗衬底10形成的,位于虚线上方的第二氧化层50是通过消耗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由于衬底10的被氧化速率大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被氧化速率,使得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
请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沟槽11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步骤之后,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沟槽11的内表面上沉积形成第一介质层70。
在一示例中,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简称ALD)工艺的第一沟槽11的侧壁和底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一介质层70,所形成第一介质层70具有较高的台阶覆盖率。例如,第一介质层70的厚度为3-5nm。在本示例中,可以通过调控原子层沉积工艺的反应温度,例如,反应温度为600℃-700℃,如此,可以为高台阶覆盖率的第一介质层70的形成提供保障。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或者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在第一沟槽11内形成第一初始介质层,之后,图形化第一初始介质层,去除部分第一初始介质层,保留位于第一沟槽11的侧壁和底壁上的第一初始介质层,以形成第一介质层70,第一介质层70在第一沟槽11内围成第二沟槽12。
在一示例中,第一介质层70可以包括硅化物,例如碳化硅或者锗化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被氧化速率小于第一介质层70的被氧化速率,在后续的氧化处理过程中第一介质层70相较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更容易被氧化,以保证后续形成的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的厚度关系。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介质层70的材质还包括氧化硅,如此在后续利用ISSG工艺更容易形成较为致密的第一氧化层40,以保证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在位于相邻的第一沟槽11之间的区域的衬底10用于形成源极/漏极区,若是,在ISSG工艺中消耗的衬底10的厚度过大,则会导致剩余的第一沟槽11之间的衬底10的尺寸过小,会增加源极/漏极区的制备难度,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沟槽11的内壁上形成厚度均匀的第一介质层70,可以对衬底10进行防护,一方面可以降低源极/漏极区的制备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对第一沟槽内表面的氧化处理是先对第一介质层进行氧化处理,在对衬底或第一初始掺杂区进行氧化处理,可以通过控制沉积的第一介质层70的厚度调控最终形成的侧壁的第一氧化层40厚度和底部的第二氧化层50厚度,从而给调控ISSG工艺中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提供足够的调整时间,以便于更好地控制后续形成第一氧化层和第二氧化层的厚度,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Leakage,简称GIDL),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请参考图9,待形成第一介质层70之后,对第一沟槽11内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以形成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第二氧化层50厚度大于第一介质层70的沉积厚度。
示例性地,氧化位于第一沟槽11侧壁上的全部第一介质层70和位于第一沟槽11侧壁部分厚度的衬底10形成第一氧化层40,氧化位于第二沟槽12的底壁上的全部第一介质层70及位于第一沟槽11底壁上的部分第一初始掺杂区30形成第二氧化层50,其中,被氧化的衬底10的厚度大于被氧化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以保证最终形成的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加原位水汽生成工艺的反应时间,使得位于第一介质层70的底部的全部第一初始掺杂区30被氧化,如此,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等于最初的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厚度和第一介质层70的厚度之和,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由于衬底10的被氧化速率大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的被氧化速率,被氧化的衬底10的厚度大于第一初始掺杂区30厚度,进而使得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大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之比小于1.5:1,则会造成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过小,相应地,第一氧化层40的储存电荷的能力会下降,后续形成栅极结构产生的电子或者少数的载流体会通过第一氧化层40进入漏极,造成漏极形成高电场效应,增大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若是,第一氧化层40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之比大于4:1,则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过大,相应地也会增加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如此,会降低半导体结构的灵敏度。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氧化层40的厚度与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之比为(1.5-4):1,如此可以合理地调配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的厚度,既可以降低半导体结构的栅极诱导漏极泄漏电流(Gate Induced Drain Leakage,简称GIDL),也可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开启灵敏度,进而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良率。
请参考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的步骤之后,在第一沟槽11内形成栅极结构80,即,在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栅极结构80。
示例性地,可以利用沉积工艺在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围成的区域内沉积导电材料,导电材料填充满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围成的区域,之后,利用刻蚀工艺去除一定厚度的导电材料,被保留下来的导电材料构成栅极结构80,使得栅极结构80的顶面低于衬底10的顶面。其中,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钨或者多晶硅。
需要说明的是,栅极结构80可以单层结构,也可以包括双层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之后,再利用沉积工艺在栅极结构的顶面形成绝缘层90。例如,可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栅极结构80的顶面形成绝缘层90,利用绝缘层90来实现后续形成在衬底上其他半导体器件(例如,电容结构)之间的绝缘设置。其中,绝缘层90的材质包括氮化硅,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围成的区域内形成栅极结构80之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氧化层40和第二氧化层50上形成阻挡层100,阻挡层100的顶面低于第一氧化层40的顶面,即阻挡层100的顶面低于衬底10的顶面,如此,可以利用阻挡层100来阻挡后续形成的栅极结构中的导电材料向衬底扩散,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其中,阻挡层100的材质包括氮化钛,但不仅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栅极结构的顶面上形成绝缘层的步骤之后,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衬底10内形成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位于第一沟槽11的两侧,以便于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与后续形成电容结构或者位线结构电连接。示例性地,可以在衬底10上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光刻胶层(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开口用于暴露出第一沟槽两侧的部分区域,之后,利用离子扩散工艺或者等离子体掺杂工艺(Plasma doping)向被暴露出来的区域注入掺杂离子,以在衬底10内形成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其中,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中一个作为源极区,另一个作为漏极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掺杂区13和第三掺杂区14中掺杂离子的类型可以为P型离子,也可以为N型离子。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制得,因此该半导体结构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多加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内具有第一沟槽;
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
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在所述第一沟槽的侧壁形成第一氧化层,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二氧化层,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被氧化速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被氧化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所述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部分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未被氧化的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第一掺杂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全部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所述第一沟槽侧壁的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全部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及第一沟槽底部的部分衬底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区之后,在位于有源区的第一沟槽内表面沉积形成第一介质层;
对所述第一沟槽内表面进行氧化处理,所述第二氧化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沉积厚度;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的被氧化速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被氧化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氧化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侧壁上的全部第一介质层和部分衬底形成所述第一氧化层,氧化位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底壁上的全部所述第一介质层及部分所述第一初始掺杂区形成所述第二氧化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侧壁和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第一介质层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形成第一初始掺杂区包括:
向所述第一沟槽底部注入III-V族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能量为1KeV-3KeV。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氧化层的厚度之比为(1.5-4):1。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包括:
利用原位水汽生成工艺对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沟槽进行氧化处理后,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栅极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低于所述衬底的顶面,且在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上形成绝缘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极结构的顶面上形成绝缘层的步骤之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第二掺杂区和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二掺杂区和所述第三掺杂区位于所述第一沟槽的两侧。
15.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通过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210726492.7A 2022-06-24 2022-06-24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334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492.7A CN117334564A (zh) 2022-06-24 2022-06-24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2/102632 WO2023245712A1 (zh) 2022-06-24 2022-06-30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492.7A CN117334564A (zh) 2022-06-24 2022-06-24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4564A true CN117334564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93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6492.7A Pending CN117334564A (zh) 2022-06-24 2022-06-24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4564A (zh)
WO (1) WO20232457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8802B (zh) * 2014-06-09 2018-05-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9427652B (zh) * 2017-08-31 2020-08-18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埋入式字符线结构的制作方法和结构
CN108511518B (zh) * 2018-03-09 2024-02-0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器件
CN111063722B (zh) * 2018-10-17 2024-05-1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5712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0535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93559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80050875A1 (en) Methods of fabricating embedded flash memory devices
US772318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for
KR102279732B1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50087776A1 (en) Recess gate transistor structure for use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83295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recessed gate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1564442B (zh) 半导体结构及制备方法
JP2004119644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US20230363139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27770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6218241B1 (en) Fabrication method for a compact DRAM cell
KR940005729B1 (ko) 디램셀의 제조방법 및 구조
US5404038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5610092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large capacity NAND type ROM with short memory cell gate length
CN115224121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45712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4560820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40003922A (ko)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의 게이트 전극 제조방법
CN210296297U (zh) 存储器及半导体器件
JPH11121710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19520B2 (ja) Dramセル
CN116779653B (zh) 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20110001585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게이트 패턴 및 그 형성방법
JP4047513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