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40C - 光拾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40C
CN1173340C CNB001317016A CN00131701A CN1173340C CN 1173340 C CN1173340 C CN 1173340C CN B001317016 A CNB001317016 A CN B001317016A CN 00131701 A CN00131701 A CN 00131701A CN 1173340 C CN1173340 C CN 11733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tracking
coil
optic pick
track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17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7227A (zh
Inventor
小泽健
石川政幸
镰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73145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0168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7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拾波装置,包括:具有包含物镜在内的光学系统的被驱动部以及由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被驱动部的聚焦线圈、与光轴正交方向驱动的跟踪线圈和磁体构成的驱动装置,所述跟踪线圈相对中心轴呈点对称状配置,所述磁体配置在跟踪方向产生驱动力的2条线圈边中的只有一条线圈边形成交链磁通的位置,通过对跟踪线圈和磁体的配置以及对磁性弹簧的改良,可获得高频区域稳定的回转力矩,防止跟踪动作时的相位紊乱,并可使装置薄型化。

Description

光拾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CD等光盘读取信息的光拾波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波装置的跟踪线圈和对磁体配置的改进。本发明页涉及一种对用于将固定物镜的透镜夹具保持在磁性中立装置用的磁性弹簧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技术的光拾波装置900如图10和图11所示,包括:相对外壳901以中心轴902为中心可回转支撑,同时具有包含物镜903在内的光学系统的被驱动部904;装在被驱动部904上的聚焦线圈905及跟踪线圈906;装在外壳901上、以与各跟踪线圈906对向的磁体907。外壳901的一部分作为轭铁被设置在被驱动部904的内侧,在其与磁体907之间形成平行磁通。
再有,各跟踪线圈906在被驱动部904的侧面被卷成矩形形状,沿着中心902的一边(以下称驱动边)设置908,使其位于平行磁通之中。在此,考虑到光拾波装置900的小型化等的因素,将所有跟踪线圈906设置在物镜903的反向侧,以使其夹住中心轴902。
在光拾波装置900中,可藉由对跟踪线圈906通电产生使被驱动部904回转的力,进行跟踪动作。
然而,在上述光拾波装置中,由于各跟踪线圈906相对中心轴902非点对称状配置,因此在跟踪动作时,一方的跟踪线圈906一旦接近磁铁907,则另一方的跟踪线圈906就会远离磁铁907。即,在跟踪动作时,每个跟踪线圈906相对于磁铁907的位置关系是不一样的。由此,也造成各个跟踪线圈906磁性回路不一致。
与驱动边908对向的逆向通电的对向边909有时还会受到来自磁体907漏磁的影响,由此极易产生如图12所示的高频区域相位紊乱的现象。
另外,在上述光拾波装置900中,用于将被驱动部904保持在磁性中立位置的磁性弹簧可由磁体907和与该磁体907磁场强度变化的区域相对峙的磁性片910构成。
由于磁体907均衡磁化,因此,一般来说,必须将磁性片910配置在与磁体907外周边缘相对峙的位置。
然而,磁体通常尺寸很大,往往在与其外周边缘对峙的位置上不能确保安装磁性片的空间。特别是,在磁体上的聚焦方向外周边缘配置磁性片时,因在光记录媒体一侧没有空间,所以不得不在光记录媒体反向侧的磁体外周边缘对峙的位置上配置磁性片。其结果,由于光拾波装置的厚度是由与磁体的外周边缘对峙的磁性片所占据的聚焦方向的尺寸来决定的,因此不利于装置厚度的薄型化。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波装置,所述光拾波装置在跟踪动作时可防止各个跟踪线圈与磁体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一样,同时,可防止与跟踪线圈驱动边对向的边受到漏磁影响。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在光拾波装置中,提供一种不妨碍其薄型化、将透镜夹具保持在磁性中空位置用的磁性弹簧。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技术方案的光拾波装置包括:具有包含物镜在内的光学系统的被驱动部和,由沿光轴方向驱动被驱动部的聚焦线圈、沿与光轴正交方向驱动被驱动部的跟踪线圈及磁体所构成的驱动装置;将跟踪线圈相对中心轴作点对称状配置,同时,将磁体配置在仅在跟踪方向上产生驱动力的2条线圈边中的一条线圈边上形成交链磁通的位置上。
从而,由于将跟踪线圈相对中心轴点对称状配置,因此,在被驱动部回转时,各个跟踪线圈相对磁体产生相同动作。由此,使得各个跟踪线圈的磁性回路一致,可相互抵消由各个跟踪线圈产生的多余的力,因而,即使是在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
又,由于在跟踪方向上产生驱动力的1条线圈边(驱动边)上交链磁通,驱动边以外的边不会受到来自磁体漏磁的影响,可防止对跟踪动作造成影响。藉此,可防止该光拾波装置在跟踪动作时产生高频区域的相位紊乱。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技术方案1的光拾波装置中,将磁体相对跟踪线圈作斜向配置。由此,因为磁通方向与被驱动部的回转方向正交,所以可使通电后跟踪线圈产生的力达到最大。
又,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光拾波装置中,使相互对向夹住跟踪线圈的磁体的磁极为同一极。由此,因为磁通方向为点对称状,所以,在各个跟踪线圈驱动边的通电方向一致时,可使各个跟踪线圈产生的力作用于相同的回转方向来驱动被驱动部回转。
又,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技术方案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光拾波装置中,设有2个跟踪线圈。由此,因为将跟踪线圈的个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了可动部的轻量化,所以可提高高速随动性。
又,本发明的第5、第6、第7技术方案是,在设有保持物镜的透镜夹具、使所述透镜夹具沿着跟踪方向及聚焦方向移动的磁性驱动机构、以及将所述透镜夹具保持在磁性中立位置的磁性弹簧的光拾波装置中,所述磁性驱动机构和所述磁性弹簧构成如下:
首先,所述磁性驱动机构包括:一对跟踪线圈,聚焦线圈,及在与所述跟踪线圈之间及与所述聚焦线圈之间形成磁性回路的一对磁体。所述一对跟踪线圈和所述一对磁体分别相对所述透镜保持架上的跟踪方向的回转中心线作点对称状配置,在各个跟踪线圈上的绕线方向相互呈180度反转的第1绕线部分和第2绕线部分中,在一方的绕线部分上设定所述磁体与所述跟踪线圈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磁体形成交链磁通。
又,所述磁性弹簧由磁性片和与该磁性片对峙的所述磁体构成,在所述磁体上,在将所述磁性片可移动的范围投影到所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了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所述磁性片与该部分对峙。
这里,所述磁体具有第1磁化部分和与该第1磁化部分磁化程度不一样的第2磁化部分,并可作成这样的结构:利用这些磁化部分形成所述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
所述磁体也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均衡磁化的同时,在投影到所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缺口或通孔,由该缺口或通孔形成所述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中,由于在投影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了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所以,可在所述投影至该磁体上的区域中配置磁性片。藉此,可确保在与磁体外周边缘对峙配置磁性片时的设置空间,又不用担心会增加装置的厚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一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光拾波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跟踪线圈绕线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光拾波装置又一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光拾波装置跟踪动作时的相位差及其S/N比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6(A)、(B)分别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概略俯视图和概略侧视图。
图6(C)表示磁体、磁性片以及缺口位置关系。
图8为表示图6的光拾波装置变形例的分解轴侧图。
图9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另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和概略侧视图。
图10为表示传统式光拾波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传统式光拾波装置的分解组装图。
图12表示传统式光拾波装置跟踪动作时的相位差及其S/N比的频率特性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所述的实施形态一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1的一个实施形态。光拾波装置1包括:具有包含物镜2在内的光学系统的被驱动部3,由沿光轴L方向驱动被驱动部3的聚焦线圈4,在与光轴L正交方向驱动的跟踪线圈5和磁体6的驱动装置7。将跟踪线圈5相对中心轴10点对称状配置,同时,将磁体6配置在仅在跟踪方向产生驱动力的2条线圈边8、14中的一条线圈边(以下,称驱动边)上产生交链磁通的位置上。为此,因为将跟踪线圈5相对中心轴10点对称配置,所以,在被驱动部3回转时,各个跟踪线圈5相对磁体6产生相同动作。藉此,各个跟踪线圈5的磁性回路一致,可相互抵消由各个跟踪线圈5产生的多余的力,即使在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而且,可均衡、圆滑而又高精度地进行被驱动部3的跟踪动作,可防止相位紊乱。另外,由于只有驱动边8交链磁通,因此除了驱动边以外的边、例如相对驱动边8逆向通电的对向边14不会受到来自磁体6的漏磁影响,可防止对跟踪动作造成影响。
被驱动部3相对外壳9由中心轴10作可回转的支撑。外壳9的局部作为轭铁13被设置在被驱动部3的内侧,在与磁体6之间形成平行磁通。
磁体6相对跟踪线圈5作斜向配置,即,磁体6的磁通方向相对跟踪线圈5的中心线作斜向配置。由于可将磁通方向与被驱动部3的回转方向正交,因此可使通电后的跟踪线圈5产生的力达到最大,提高跟踪动作的效率。
又,相互对向夹住跟踪线圈5的磁体6的磁极为同一极。由于可将磁通方向相对中心轴10呈点对称状,因此可在将各个跟踪线圈5的驱动边8的通电方向作成一致时,可使各个跟踪线圈5的驱动边8产生的力作用于相同的回转方向,藉此,可相互抵消各跟踪线圈5产生的多余的力,即使是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
聚焦线圈4和跟踪线圈5卷绕、形成在被驱动部3上。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相对于在被驱动部3的两侧部所形成的卷绕部11,用连续的1根线圈绕成2个跟踪线圈5。藉此,可使各个跟踪线圈5的驱动边8的通电方向一致。
在光拾波装置1中,设有2个跟踪线圈5、5。由此,由于可实现被驱动部3的轻量化,因此可提高高速随动性。
又,聚焦线圈4是将与光轴L平行的线作为中心卷绕在被驱动部3上。在光拾波装置1中,由于聚焦动作用的磁体与跟踪动作用的磁体是共用的,因此可减少磁体6的设置数,实现轻量化。
在本实施形态中,各线圈4、5是直接卷绕在被驱动部3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形成线圈4、5的软件印刷回路基板和腐蚀性线圈或者各自组装而成的线圈本体贴附在被驱动部3上。
对光拾波装置1的配置跟踪线圈5和磁性6以外的结构不作限定,也可采用已知的或者新开发的结构。
下面说明上述光拾波装置1的跟踪动作。在启动驱动装置7,向跟踪线圈5通电后,在与驱动边8平行的磁场之间产生力,使被驱动部3回转。由此可进行跟踪动作。由于跟踪线圈5相对中心轴10点对称状配置,都相对于磁体6产生相同动作,因此,可相互抵消各个跟踪线圈5产生的多余的力,即使是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又由于相对驱动边8逆向通电的对向边14不会受到漏磁影响,故可防止高频区域的相位紊乱。并且,将跟踪线圈5减少至2个,实现了可动部分的轻量化,因此可提高高速随动性。
上述实施形态是适用于本发明的1个较佳的实施例。但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用1根线绕成2个跟踪线圈5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用2根线各自形成,分别进行通电。此时,通过将跟踪线圈5点对称状配置,即使是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将各个磁体6相对跟踪线圈5斜向配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图4所示的各个磁体6配置成只有跟踪线圈5的驱动边8交链磁通即可,对其方向性不作限定。通过这种方法配置磁体6,因跟踪线圈5的对向边14不会受到漏磁影响,故可防止高频区域的相位紊乱。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是设置了2个跟踪线圈5,但并不作限定,也可设置3个以上。无论哪一种场合,只要将跟踪线圈5相对中心轴10呈点对称状配置,并只在驱动边8交链磁通的位置上配置磁体6,就可在高频区域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可防止相位紊乱。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将相互对向夹住跟踪线圈5的磁体6的磁极形成同一极,但并不作限定,也可将这些磁体6的磁极设置成反向极。此时,通过向一方的跟踪线圈5的通电方向设置成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反的方向,也同样能进行跟踪动作。
实施例
利用配置成图1至图3所示的点对称状的具有跟踪线圈5的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1,对跟踪动作时的相位差及其S/N比的频率特性作了测定。其结果详见图5。
比较例
利用配置成图10和图11所示的非点对称状的具有跟踪线圈906的传统式光拾波装置900,对跟踪动作时的相位差及其S/N比的频率特性作了测定。其结果详见图12。
通过图5与图12的比较可以看出,利用点对称配置的光拾波5的场合要比利用非点对称配置的跟踪线圈906的场合更能抑制高频区域的振动。即,采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1,可防止跟踪动作时的高频区域产生的相位紊乱。
下面,参照图纸,就磁性弹簧的改良介绍适用于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的
实施例。
图6(a)、(b)分别为本例的光拾波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和概略侧视图,图7为该光拾波装置的分解轴侧图。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01采用滑动摆动型结构,并组装有沿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向驱动物镜的磁性驱动机构。
详细地说,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01具有外壳102,在其中央设有垂直立起状的中心轴(滑动轴)103,形成有夹住中心轴(滑动轴)103、在点对称的位置上将外壳的一部分垂直立起后形成的一对外轭铁104、105。又,在该外轭铁104、105的内侧位置上,形成有夹住中心轴(滑动轴)103、在点对称位置上将外壳的局部垂直立起后形成的一对内轭铁106、107。
作为保持物镜108的被驱动部的透镜夹具109在沿着滑动轴轴线F的方向(聚焦方向)滑动自如的同时,以该轴F为中心沿回转方向(跟踪方向)回转自如地受中心轴(滑动轴)103支撑。在透镜109上形成供内轭铁106、107穿通的通孔109a、109b。
磁性驱动机构包括:装在被驱动部即透镜夹具109外周面上的一对跟踪线圈111、112,装在透镜夹具109上的聚焦本圈121以及装在外壳侧的跟踪·聚焦兼用的一对磁体131、132。跟踪线圈111、112粘接固定在透镜夹具109外周面形成的一对线圈安装面109c、109d上,相对轴线F,即透镜的回转中心线呈点对称状配置。聚焦线圈121装在透镜夹具109上,将一对内轭铁106、107围住。一对磁体131、132粘接固定在外轭铁104、105的内侧面上,相对回转中心线L呈点对称状配置。
各个跟踪线圈111、112与相对应的各个磁体131、132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如下。即,在各个跟踪线圈111、112上的绕线方向相互180度反转的第1绕线部分111a、112a与第2绕线部分111b、112b中,只有在一方的绕线部分111a、112a上磁体131、132交链磁通。
这里,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01组装有搭载在被驱动部即透镜夹具109上的、将透镜108保持在磁性中立位置用的磁性弹簧140a、140b。本例的磁性弹簧140a由一方的磁体131和装在透镜夹具109上的磁性片141构成。同样,本例的磁性弹簧140b由一方的磁体132和装在透镜109上的磁性片142构成。本例的磁体131、132通过使一定厚度的长方向形状的磁性体均衡磁化后,将与跟踪线圈111、112对峙的内侧面的一方磁极形成例如N极,在另一方的外侧面上将另一方磁极形成例如S极。
又,在磁体131、132的中心开设圆形通孔131a、132a,藉由这些圆形通孔131a、132a的形成,在磁体131、132上,在磁性片141、142可移动的范围投影到磁体131、132上的区域(在磁性片141上如图6(b)中斜线所示的区域)A内,形成了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另外,在磁性片142上,形成与图6(b)相同的投影到磁体上的区域A。磁性片141(142)被配置在如此形成的与磁场强度最大变化的部分相对峙的位置上。在本例中,就是配置在与圆形通孔131a(132a)对峙的位置上。
在以上结构的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01中,将跟踪线圈111、112相对轴线F点对称状配置,磁体131、132也同样呈点对称状配置。由此,即使在透镜夹具109沿跟踪方向回转的场合下,一方的跟踪线圈111与磁体131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另一方的跟踪线圈112与磁体132的相对位置关系均能保持在相互同一的状态。并且,只有在跟踪线圈111、112的一方绕线部分111a、112a上产生磁体131、132的交链磁通。
其结果,由于在被驱动部即透镜夹具109回转时,可相互抵消各个跟踪线圈111、112产生的多余的力,因此,即使在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又由于各个跟踪线圈111、112上的通电方向相反的绕线部分111b、112b不会受到来自磁体131、132的漏磁影响,故可防止高频区域的相位紊乱。
再有,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01的磁性弹簧140a、140b在投影到磁体131、132上的区域A中形成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在与该变化最大的部分对峙的位置设有磁性片141、142。由于不需要将磁性片141、142与磁体131、132外周边缘部分对峙,因此,就没有必要在与透镜夹具109上的磁体131、132外周边缘对峙的部分确保磁性片设置空间。特别是可以解决在将磁性片配置在位于磁体131、132聚焦方向F的上下外周边缘时增大装置尺寸这一问题。
在本例中,是将磁性弹簧140a、140b配置在两侧,向图1的左右、上下方向均等施力,故可防止动作引起的相位紊乱,但磁性弹簧也可设置在某一侧上。
其次,为了改变投影到磁体131、132上的区域A中的磁场强度,也可不用通孔,而是如图6(c)和图8的磁体131A、132A那样,在其聚焦方向中段的位置上形成沿横向切开的圆弧状缺口131b、132b。在此场合,只要将作为通用零件的另一方磁体132A相对轴线F呈点对称状配置即可。
另外,也可不采用磁体131、132均衡磁化的结构,而是局部性地使磁化程度变化,来改变投影到磁体上的区域A中的磁场强度。
图9(a)、(b)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钢丝吊架(跟踪线圈ire suspension)方式的光拾波装置。在图示的光拾波装置151中,保持物镜152的被驱动部即透镜夹具153由左右一对钢丝吊架154、155支撑可沿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移动。沿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驱动机构由二对跟踪线圈161、162和171、172;跟踪·聚焦合用的一对磁体181、182以及聚焦线圈191构成。
在此场合,一对跟踪线圈161、162相对透镜夹具153跟踪方向的回转中心线呈点对称状配置,另一对跟踪线圈171、172也同样点对称状配置,一对磁体181、182也是点对称状配置。在此基础上,设定只能在跟踪线圈161、171上的一方侧的绕线部分161a、171a形成磁体181、182的交链磁通,同样,只能在跟踪线圈162、172上的一方侧的绕线部分162a、172a形成磁体181、182的交链磁通。
磁性弹簧由磁体181以及装在透镜夹具153上的磁性片156构成。本例也是在磁体181的中心开设通孔181a,形成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将磁性片156配置在与其变化最大部分对峙的位置上。
采用如此结构的本例的光拾波装置151,也可以获得与图6和图7所示的光拾波装置101相同的效果。
以上对作为磁场强度变化部分的通孔或缺口作了说明,但不作限定,只要能使磁场强度变化,例如也可在磁体上形成凸部。
另外,实施例对通孔、缺口的大小和形状不作限定,只要能形成磁场强度变化即可。
从以上说明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由于将跟踪线圈相对中心轴点对称状配置,在被驱动部回转时,各个跟踪线圈相对磁体产生相同动作,因此,可使各个跟踪线圈的磁性回路一致,相互抵消各个跟踪线圈产生的多余的力,即使在高频区域也能获得稳定的回转力矩。
又由于只能在跟踪方向产生驱动力的1条线圈边(驱动边)上形成交链磁通,除了驱动边以外的边不会受到来自磁体的漏磁影响,可防止对跟踪动作造成影响,因此,可防止该光拾波装置在跟踪动作时高频区域的相位紊乱。
又,采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由于磁通方向与被驱动部的回转方向正交,因此,可使通电后的跟踪线圈产生的力达到最大,提高跟踪动作的效率。
又,采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由于磁通方向呈点对称状,因此,可在各个跟踪线圈驱动边的通电方向相同时,各个跟踪线圈产生的力作用于同一回转方向来使被驱动部回转。
又,采用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由于可将跟踪线圈的个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可动部的轻量化,因此可提高高速随动性,从而可适应近年来光盘信息读取的高速化。
再有,本发明的光拾波装置是将磁体和跟踪线圈相对透镜夹具跟踪方向的回转中心线点对称状配置,只能在跟踪线圈上的向一方绕线的绕线部分形成磁体的交链磁通,将透镜夹具保持在磁性中立位置用的磁性弹簧由上述磁体和磁性片构成,所述磁体在将所述磁性片可移动的范围投影到所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将磁性片配置在与该变化部分对峙的位置。
从而,采用本发明,与采用将磁性片与磁体外周边缘对峙状配置的磁性弹簧结构相比,可简单地确保磁性片的设置空间,对装置薄型化极为有利。并且,由于磁体与磁性片间的磁性回路设置简单,因此便于选择磁性片有形状,安装作业也很简单。

Claims (8)

1.一种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拾波装置包括:具有包含物镜在内光学系统的被驱动部,由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被驱动部的聚焦线圈、与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被驱动部的跟踪线圈和磁体构成的驱动装置:将所述跟踪线圈相对中心轴呈点对称状配置,同时,将所述磁体配置在仅在跟踪方向产生驱动力的2条线圈边中的一条线圈边形成交链磁通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磁体相对所述跟踪线圈斜向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相互对向夹住所述跟踪线圈的所述磁体的磁极为同一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拾波装置具有2个所述跟踪线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拾波装置具有2个所述跟踪线圈。
6.一种光拾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保持物镜的透镜夹具,沿着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移动所述透镜夹具的磁性驱动机构,将所述透镜夹具保持在磁性中立位置的磁性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驱动机构具有一对跟踪线圈、聚焦线圈以及在与所述跟踪线圈之间和与所述聚焦线圈之间形成磁性回路的一对磁体;所述一对跟踪线圈和所述一对磁体分别相对所述透镜夹具上的跟踪方向的回转中心线呈点对称状配置;设定所述磁体与所述跟踪线圈的相互位置,以使在各个跟踪线圈上的绕线方向相互呈180度反转的第1绕线部分和第2绕线部分中,只有在一方的绕线部分上使所述磁体形成交链磁通;所述磁性弹簧由磁性片以及与该磁性片对峙的所述磁体构成;所述磁体在将所述磁性片可移动的范围投影到所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所述磁性片与该部分对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具有第1磁化部分以及与该第1磁化部分磁化程度不一样的第2磁化部分,由这些磁化部分形成所述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拾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被均衡磁化,并在投影到所述磁体上的区域内形成缺口或通孔,由该缺口或通孔来形成所述磁场强度变化的部分。
CNB001317016A 1999-09-27 2000-09-27 光拾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33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314599A JP2001101685A (ja) 1999-09-27 1999-09-27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73145/1999 1999-09-27
JP156069/2000 2000-05-26
JP2000156069 2000-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7227A CN1297227A (zh) 2001-05-30
CN1173340C true CN1173340C (zh) 2004-10-27

Family

ID=2655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170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3340C (zh) 1999-09-27 2000-09-27 光拾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418094B1 (zh)
CN (1) CN11733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08093B1 (ko) * 2000-06-30 2007-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조립체
JP2002260258A (ja) * 2000-12-28 2002-09-13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4319797B2 (ja) * 2001-11-12 2009-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874680B2 (ja) * 2002-03-19 2007-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0545406B1 (ko) * 2003-12-24 2006-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의 코일 회전 방지구조
JP5079049B2 (ja) * 2009-11-17 2012-11-21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4352227B (zh) * 2014-11-07 2017-07-11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环形穿戴设备及其松紧度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26338T2 (de) * 1993-05-18 2001-05-23 Nec Corp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optischen Kop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7227A (zh) 2001-05-30
US6418094B1 (en) 2002-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82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盘设备
CN1203362C (zh) 图象模块
CN1214369C (zh) 用于光拾取器的驱动器
CN1538234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带有摄象机的携带机器
CN1173340C (zh) 光拾波装置
CN106443950A (zh) 超薄移轴中置式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1230810C (zh) 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
CN1125445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302471C (zh) 用于盘驱动器的高灵敏度拾取器致动器
CN1690470A (zh) 自动平衡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旋转机构
CN1126124C (zh) 电磁铁装置
CN1201307C (zh) 光学机构驱动装置
CN1204550C (zh) 用于盘播放器的透镜驱动装置
CN1311445C (zh) 光学头
CN1645491A (zh) 小型光学拾取致动器
CN1302470C (zh) 光学拾波器的致动器
CN1220187C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311446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盘装置
JP2700005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0339896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具有它的光头装置
CN1667723A (zh)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N1790500A (zh) 光拾取传动器
CN1310226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具有它的光头装置
CN1324578C (zh) 光学拾波调节器
CN2447989Y (zh) 电磁致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