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9156B -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9156B
CN117329156B CN202311622497.6A CN202311622497A CN117329156B CN 117329156 B CN117329156 B CN 117329156B CN 202311622497 A CN202311622497 A CN 202311622497A CN 117329156 B CN117329156 B CN 117329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preset
initial operation
tim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24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29156A (zh
Inventor
许应成
宁秀丽
高晓红
吴芳
叶如意
华春翔
李亚
李莹
吴倩
赵巍巍
王双
彭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Priority to CN2023116224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291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2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2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9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8Stop safety or alarm devices, e.g. stop-and-go control; Disposition of check-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D2270/303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D2270/311Air 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室风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单元,用于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判断;预控制单元,用于当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调整单元,用于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最终控制单元,用于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本发明提供的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多个环境参数的实时变化来自动控制温室设备,以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同时节省能源,这有助于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室风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是一种受控的环境,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以促进各种植物的生长,这使温室成为种植蔬菜、水果、花卉、草药等植物的理想场所。在温室内,植物可以在非常干燥或寒冷的季节生长,从而延长生长季节和提高产量。
温室内因为阳光照射和植物代谢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热量,而温室风扇可以帮助散热,保持温室内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而传统的温室风扇控制往往采用固定模型定时开启循环,不能满足温室内环境动态变化的需求。
因此,如何通过根据温室环境变化数据对温室风扇进行自动调整控制,提高温室调控的精准性成为技术发展的新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通过根据温室环境变化数据对温室风扇进行自动调整控制,提高温室调控的精准性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预控制单元,用于当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调整单元,用于当预控制单元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最终控制单元,用于当调整单元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温室外气温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时,包括:
采集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T0;
采集单元预先设定室内温度最高阈值Tmax;
当T0>Tmax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Tmax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时,还包括:
采集单元获取室外光照强度L0;
采集单元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1、第二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2、第三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3、第四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l1<l2<l3<l4;
当L0≥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1;
当L1>L0≥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2;
当L2>L0≥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3;
当L3>L0≥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i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i后,还包括:
当T0*li>Tmax时,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li≤Tmax时,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还包括:
预控制单元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并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A0;
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湿度L0和温室外的实时风速V0;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风速值V1、第二预设风速值V2、第三预设风速值V3、第四预设风速值V4,且V1>V2>V3>V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且0.9<v1<v2<1<v3<v4<1.1;
当V0≥V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1;
当V1>V0≥V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2;
当V2>V0≥V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3;
当V3>V0≥V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调整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vi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湿度值L1、第二预设湿度值L2、第三预设湿度值L3、第四预设湿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1>l1>l2>1>l3>l4>0.9;
当L0*vi≥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1;
当L1>L0*vi≥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2;
当L2>L0*vi≥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3;
当L3>L0*vi≥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二氧化碳浓度X0;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1、第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2、第三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3、第四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4,且X1>X2>X3>X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且1.1>x1>x2>1>x3>x4>0.9;
当X0≥X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1;
当X1>X0≥X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2;
当X2>X0≥X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3;
当X3>X0≥X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xi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i=1,2,3,4,获得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将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xi作为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
最终控制单元获取温室外的实时气温H0;
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气温最高阈值Hmax;
当H0>Hmax时,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
当H0≤Hmax时,最终控制单元判断不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将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作为二次修正运行时长A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时,包括:
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气温值H1、第二预设气温值H2、第三预设气温值H3、第四预设气温值H4,且H1>H2>H3>H4=Hmax;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且1<h1<h2<1.1<h3<h4<1.2;
当H0>H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1;
当H1≥H0>H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2;
当H2≥H0>H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3;
当H3≥H0>H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4;
最终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h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i=1,2,3,4,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i后,将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a*hi作为最终运行时长Ab。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当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当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当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温室外气温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首先通过采集温室内外的环境数据,基于温室内外的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的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进行初次判断,确定是否需要开启温室风扇,如果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进入辅助判断流程,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其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包括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修正后的运行时长会考虑到当前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以确保温室内的植物生长条件最佳,根据温室外气温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本发明提供的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多个环境参数的实时变化来自动控制温室设备,以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同时节省能源,这有助于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预控制单元,用于当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调整单元,用于当预控制单元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最终控制单元,用于当调整单元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温室外气温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温室内的实时温度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根据初次判断结果进行辅助判断,通过双重判断提高温室风扇启动控制的准确性,在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通过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提高温室风扇运行的动态可控性,同时根据室内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综合调整初始运行时长,保证温室内环境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最后通过室外气温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进一步提高温室风扇运行控制的准确性,并为室内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时,包括:
采集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T0;
采集单元预先设定室内温度最高阈值Tmax;
当T0>Tmax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Tmax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时,还包括:
采集单元获取室外光照强度L0;
采集单元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1、第二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2、第三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3、第四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l1<l2<l3<l4;
当L0≥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1;
当L1>L0≥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2;
当L2>L0≥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3;
当L3>L0≥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i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i后,还包括:
当T0*li>Tmax时,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li≤Tmax时,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单元采集温室内实时温度T0和室外光照强度L0,预设温室内温度最高阈值Tmax,当T0>Tmax 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这意味着室内温度超过了设定的安全阈值,当T0≤Tmax时,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根据室外光照强度L0和预设的不同光照强度阈值调整温室内实时温度T0,根据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T0*li,再次判断是否开启温室风扇,即使温室内的原始温度T0没有超过Tmax,通过调整温室内温度,可以更精确判断室内环境,并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温室风扇的开启。本实施例的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温度和光照强度,通过智能控制温室风扇的运行,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确保温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还包括:
预控制单元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并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A0;
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湿度L0和温室外的实时风速V0;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风速值V1、第二预设风速值V2、第三预设风速值V3、第四预设风速值V4,且V1>V2>V3>V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且0.9<v1<v2<1<v3<v4<1.1;
当V0≥V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1;
当V1>V0≥V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2;
当V2>V0≥V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3;
当V3>V0≥V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调整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vi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湿度值L1、第二预设湿度值L2、第三预设湿度值L3、第四预设湿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1>l1>l2>1>l3>l4>0.9;
当L0*vi≥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1;
当L1>L0*vi≥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2;
当L2>L0*vi≥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3;
当L3>L0*vi≥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二氧化碳浓度X0;
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1、第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2、第三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3、第四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4,且X1>X2>X3>X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且1.1>x1>x2>1>x3>x4>0.9;
当X0≥X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1;
当X1>X0≥X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2;
当X2>X0≥X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3;
当X3>X0≥X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xi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i=1,2,3,4,获得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i后,还包括:
调整单元将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xi作为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
最终控制单元获取温室外的实时气温H0;
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气温最高阈值Hmax;
当H0>Hmax时,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
当H0≤Hmax时,最终控制单元判断不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将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作为二次修正运行时长A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时,包括:
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气温值H1、第二预设气温值H2、第三预设气温值H3、第四预设气温值H4,且H1>H2>H3>H4=Hmax;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且1<h1<h2<1.1<h3<h4<1.2;
当H0>H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1;
当H1≥H0>H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2;
当H2≥H0>H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3;
当H3≥H0>H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4;
最终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h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i=1,2,3,4,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i后,将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a*hi作为最终运行时长Ab。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预控制单元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并将其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A0,根据风扇的历史性能来进行智能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运行,通过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湿度L0和温室外的实时风速V0,根据温室外的实时风速V0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再根据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和温室内实时二氧化碳浓度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通过最终控制单元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智能地根据多种因素来控制温室风扇的运行时长,以确保温室内环境在合适的范围内,精确控制风扇的运行时长,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根据不同的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外部气温情况进行调整,保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优化温室风扇的运行,减少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温室农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降低能源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参阅图2所示,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S102:当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S103:当将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S104:当根据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温室外气温数据对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能够根据多个环境参数的实时变化来自动控制温室设备,以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同时节省能源,这有助于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了能源浪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所述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预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预控制单元将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最终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外气温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所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时,包括: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T0;
所述采集单元预先设定室内温度最高阈值Tmax;
当T0>Tmax时,所述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Tmax时,所述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
当所述采集单元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并进行辅助判断时,还包括:
所述采集单元获取室外光照强度L0;
所述采集单元预先设定第一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1、第二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2、第三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3、第四预设室外光照强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且1<l 1<l2<l 3<l4;
当L0≥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 1;
当L1>L0≥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2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 2;
当L2>L0≥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 3;
当L3>L0≥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4;
所述采集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 i对温室内实时温度T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温度为T0*l i后,还包括:
当T0*l i>Tmax时,所述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开启温室风扇;
当T0*l i≤Tmax时,所述采集单元辅助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
当所述采集单元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还包括:
所述预控制单元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并将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A0;
所述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湿度L0和温室外的实时风速V0;
所述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风速值V1、第二预设风速值V2、第三预设风速值V3、第四预设风速值V4,且V1>V2>V3>V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且0.9<v1<v2<1<v3<v4<1.1;
当V0≥V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v1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1;
当V1>V0≥V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v2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2;
当V2>V0≥V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v3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3;
当V3>V0≥V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v4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4;
当所述调整单元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vi对温室内实时湿度L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温室内实时湿度为L0*vi后,还包括:
所述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湿度值L1、第二预设湿度值L2、第三预设湿度值L3、第四预设湿度值L4,且L1>L2>L3>L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 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 4,且1.1>l 1>l 2>1>l 3>l 4>0.9;
当L0*vi≥L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l 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 1;
当L1>L0*vi≥L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l 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 2;
当L2>L0*vi≥L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l 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 3;
当L3>L0*vi≥L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l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4;
所述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l 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调整,i=1,2,3,4,获得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 i后,还包括:
所述调整单元获取温室内实时二氧化碳浓度X0;
所述调整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内的第一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1、第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2、第三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3、第四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X4,且X1>X2>X3>X4;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且1.1>x1>x2>1>x3>x4>0.9;
当X0≥X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x1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1;
当X1>X0≥X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x2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2;
当X2>X0≥X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x3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3;
当X3>X0≥X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x4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4;
所述调整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xi对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进行二次调整,i=1,2,3,4,获得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0*li*xi后,还包括:
所述调整单元将二次调整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0*li*xi作为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
所述最终控制单元获取温室外的实时气温H0;
所述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气温最高阈值Hmax;
当H0>Hmax时,所述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
当H0≤Hmax时,所述最终控制单元判断不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将一次修正运行时长Aa作为二次修正运行时长Ab;
所述最终控制单元判断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时,包括:
所述最终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温室外的第一预设气温值H1、第二预设气温值H2、第三预设气温值H3、第四预设气温值H4,且H1>H2>H3>H4=Hmax;预先设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且1<h1<h2<1.1<h3<h4<1.2;
当H0>H1时,选定第一预设调整系数h1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1;
当H1≥H0>H2时,选定第二预设调整系数h2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2;
当H2≥H0>H3时,选定第三预设调整系数h3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3;
当H3≥H0>H4时,选定第四预设调整系数h4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4;
所述最终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预设调整系数hi对初始运行时长A0进行二次修正,i=1,2,3,4,得到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为Aa*hi后,将二次修正后的初始运行时长Aa*hi作为最终运行时长Ab。
2.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温室内外环境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实时温度数据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初次判断,当所述初次判断结果为不开启温室风扇时对是否开启温室风扇进行辅助判断;
当确定开启温室风扇后,获取温室风扇的历史开启运行时长,将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
其中,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为温室风扇历史单次开启的运行时长;
当将所述历史开启运行时长作为当前温室风扇单次开启时的初始运行时长后,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
当根据所述温室内湿度数据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一次修正得到一次修正运行时长后,根据所述温室内外环境数据获取温室外气温数据,根据所述温室外气温数据对所述初始运行时长进行二次修正得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将所述二次修正运行时长作为最终运行时长。
CN202311622497.6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329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2497.6A CN117329156B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2497.6A CN117329156B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9156A CN117329156A (zh) 2024-01-02
CN117329156B true CN117329156B (zh) 2024-04-09

Family

ID=89292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2497.6A Active CN117329156B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915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0239A1 (zh) * 2016-07-12 2018-01-18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8076767A1 (zh) * 2016-10-24 2018-05-0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和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08457887A (zh) * 2018-02-11 2018-08-2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风速控制方法、系统及风扇
WO2022027993A1 (zh) * 2020-08-03 2022-02-1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电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4695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风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
WO2023123958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的异常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0239A1 (zh) * 2016-07-12 2018-01-18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8076767A1 (zh) * 2016-10-24 2018-05-0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和风扇的控制方法
CN108457887A (zh) * 2018-02-11 2018-08-2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风速控制方法、系统及风扇
WO2022027993A1 (zh) * 2020-08-03 2022-02-1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风扇控制方法、装置、电风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4695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风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和车辆
WO2023123958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的异常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9156A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4909A (zh) 一种温室环境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04656694B (zh) 基于温度积分算法的温室温度调控方法
CN105843299B (zh) 温室环境系统多变量区间控制方法
CN108617355B (zh) 一种集群温室灌溉决策方法及系统
CN107622361A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大棚环境的数学建模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94033A (zh) 一种基于作物需求的智能节水灌溉方法
CN117329156B (zh) 一种温室风扇用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32435A (zh) 调节室内植物生长环境的智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0124766A (ja) 植物の給水制御方法、及び植物の給水制御システム
RU2405308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но-световым режимом в теплице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CN112034916B (zh) 温室控制系统
CN210808493U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的中小型温室
JP2004229549A (ja) 生育時期調整のために施すオウトウの休眠延長方法
CN108181957A (zh) 一种基于太阳高度角的温室卷帘及其模糊控制方法
CN103329758B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技术用于农业大棚生产监控方法
JPH0576243A (ja) 栽培室の制御装置
CN117770029A (zh) 一种智能农业大棚集成化管理系统
KR102668274B1 (ko) 딸기 재배 하우스의 온도제어 방법
CN116594453A (zh) 一种基于积温理论的大棚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755485A (zh) 一种温室调控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012184A (zh) 一种减少温室环境调控设备能耗的方法与系统
KR20010079061A (ko) 일사량 평가식 무단 설정치 발생기를 채용하는 온실변온제어의 최적화 법
CN114353455A (zh) 一种烘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078818A (ja) 農業用環境制御装置
CN117170444A (zh) 一种自动育苗机用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