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6623A -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6623A
CN117326623A CN202311585999.6A CN202311585999A CN117326623A CN 117326623 A CN117326623 A CN 117326623A CN 202311585999 A CN202311585999 A CN 202311585999A CN 117326623 A CN117326623 A CN 117326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water
bubbles
water body
bub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59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26623B (zh
Inventor
孙海峰
杨洪玲
杜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Hengyuan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Hengyuan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Hengyuan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Hengyuan Green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859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26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26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6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26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6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driven stirrers with completely immersed stirring elements
    • B01F23/2332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using driven stirrers with completely immersed stirring elements the stirrer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Stirr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7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or vapours introduced in the liquid media
    • B01F23/237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or vapours introduced in the liquid media for obtaining fine bubbles, i.e. bubbles with a size below 100 µm
    • B01F23/2375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f gases or vapours introduced in the liquid media for obtaining fine bubbles, i.e. bubbles with a size below 100 µm for obtaining bubbles with a size below 1 µ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包括:移动发生器,用以产生气泡并旋转;旋转部,通过与各移动发生器匹配的连杆带动各移动发生器旋转和/或在重力方向以及连杆方向上移动;供给部,用以为旋转部以及各移动发生器提供电力和气源;物联网采集部;处理器,其基于水体数据控制各移动气泡发生器和旋转部的运行;通过多个移动发生器在水中旋转能够产生漩涡,漩涡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全面净化,且通过旋转,各移动发生器能够对前一移动发生器输出的水体进行进一步的切割,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是气浮机的一种简称,也可以作为一种专有名词使用,即水处理中的气浮法,是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其在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养殖污水、船舶生活污水、淡化后海水的二次净化、屠宰废水、食品加工、和城市污水处理等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气浮过程中,在同等体积空气的条件下,气泡数量越多,气泡表面积越大,气泡与水接触的总面积也就越大,各种生化反应也呈指数型增加。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与气泡直径的平方成正比,与宏观大气泡相比,由于纳米气泡的体积已经达到分子级别,其受浮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长时间滞留在水中。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浮渣浓度高、产泥量少,易于脱水。
气浮机工艺先进、配备高效溶气系统且经久耐用,便于使用、维护。气浮时向水中曝气,对去除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及臭味有明显的效果,同时由于曝气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对低温、低浊、含藻类多的水源,采用气浮法可取得最好的效果。故能够产生纳米级气泡的气浮装置能够在对应场景中更具优势。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112959B公开了一种纳米微气泡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机、不锈钢圆筒、旋转轴、螺旋叶片、切割片、动态平衡支架、球形面外罩,不锈钢筒与电机固定连接,旋转轴与电机的轴固定连接并保持同心,螺旋叶片、切割片和球形面外罩固定在旋转轴上并保持同心,旋转轴通过动态平衡支架与不锈钢筒的内壁形成支撑,球形面外罩与不锈钢筒内壁之间具有狭小的缝隙,不锈钢圆筒靠近电机的一端具有进气孔,且远离电机的一端具有进水孔。在大气常压下电机旋转时能将空气抽入水中、并将水、气混合进入螺旋和外罩之间的舱体,形成高压,产生气爆效应;同时形成机械的、流体的各种纵向、周向及径向的切割力,不断反复地粉碎气泡,最终能产生纳米级的微气泡。
但是,上述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且气泡的灭失速率较快,难以对水池起到有效净化,进而导致对于面积较大水池的净化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且气泡的灭失速率较快,难以对水池起到有效净化,进而导致对于面积较大水池的净化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气浮装置至少包括三个移动发生器,其能够在水中旋转,用以产生气泡;
单个移动发生器包括:
壳体,其为椭球形结构;
梭状叶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绕传动轴旋转以生成气泡;
电动机,其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梭状叶轮连接,用以为所述梭状叶轮提供动力;
分析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以对运行方向上的水体进行采样并确定水体中气泡尺寸和气泡量。
进一步地,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
旋转部,其分别与各移动发生器通过连杆连接,通过连杆带动各移动发生器旋转和/或在重力方向以及连杆方向上移动;
供给部,其与所述旋转部连接,用以向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各移动发生器提供电力和气源;
物联网采集部,其包括若干用以采集水体数据的物联网传感器;
处理器,其基于所述水体数据控制所述各移动气泡发生器和所述旋转部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逐渐增大的第一进水口和进气口,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减小的输出口;
其中,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的具体位置由对应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方向确定,所述第一进水口设有第一电动阀和过滤网,所述输出口的输出方向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有第二电动阀;
其中,所述第二电动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样本水体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入所述分析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与各连杆的连接处设有次级摆动轴以使各连杆能够在尺寸范围内进行伸缩和抬升以带动移动发生器进行对应方向的移动,单个连杆内安装有输送线且输送线设有存储段以支持移动发生器的移动;
所述输送线为电线和气管,所述存储段为缠绕的且能够通过调节缠绕量伸长或缩短的输送线。
进一步地,物联网采集部分布式采集水体信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水体信息确定所述各移动发生器的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
所述分布式采集为将水体分为若干区间,在各区间分别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检测各区间的杂质含量,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连杆将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调至杂质含量最高的区间,所述旋转半径与水池的杂质总量和水池体积成正相关。
进一步地,对于单个移动发生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分析器单次采集的气泡尺寸和气泡量,确定所述输出管的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处理器响应于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移动发生器以朝向后端移动发生器的方向输出气泡;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小于预设尺寸或气泡量小于预设量值,所述后端移动发生器为与所述移动发生器的后端的距离最小的移动发生器。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响应于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所述运行高度确定输出方向;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尺寸且气泡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量值,所述输出方向满足远离所述旋转部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预设角度与所述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数据还包括水体的表面张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表面张力、所述旋转半径和所述运行高度确定所述旋转部的旋转速度;
所述旋转速度与所述表面张力成正相关,与所述旋转半径和所述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设置有各移动发生器的待机模式;
所述待机模式为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不同且静止,所述待机模式的触发条件为物联网采集部的采集的杂质含量的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存在杂质含量大于预设阈值的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个移动发生器在水中旋转能够产生漩涡,漩涡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全面净化,且各通过旋转,各移动发生器能够对前一移动发生器输出的气泡数量较少或气泡尺寸较大的输出水体进行进一步的切割,直至产生足够数量和足够微小的气泡,并输出至对应的杂质较多的区间,通过多级加工和旋转产生的漩涡,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移动发生器外壳结构为椭球形,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水体阻力,且移动发生器在旋转的同时水体随动力直接进入壳体,相比常规的泵入减少了能源消耗。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壳体的出入口结构,使刚进入壳体的水体压力较高,水体进入壳体内部后压力释放的同时通入气体能够有效使二者接触,最后通过输出口进行二次加压以输出尺寸较小的气泡,通过结构对压力的控制简便且有效,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物联网采集部分布式采集水体数据,实现对不同区间的针对性净化,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处理器确定运行高度、旋转半径和旋转速度,在保证漩涡产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连杆的结构损伤,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处理器设置有待机模式,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避免了能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发生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部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水体;2,移动发生器;3,旋转部;4,出水口;5,第二进水口;6,壳体;7,第一进水口;8,过滤网;9,输出口;10,梭状叶轮;11,分析器;12,电动机;13,传动轴;14,连杆;15,物联网传感器;16,进气口;17,输出管;18,导轨;19,第一固定框架;20,第二固定框架;21,第一电动阀;22,输送线缆;23,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的结构框图,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在实施中,其设置于水下,气浮装置至少包括三个移动发生器,其能够在水中旋转,用以产生气泡;
请参阅图2-4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发生器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部的工作示意图;
单个移动发生器包括:
壳体6,其为椭球形结构;
梭状叶轮10,其通过第一固定框架19安装于壳体6的内部,其绕传动轴13旋转以生成气泡;
可选的,第一固定框架19与梭状叶轮10的连接处预留有导轨18,导轨18用以为梭状叶轮10的旋转提供轨道。
电动机12,其安装于壳体6内部且通过传动轴13与梭状叶轮10连接,用以为梭状叶轮10提供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电动机内置电池供电且设置有对应的防水措施,其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分析器11,其设置于梭状叶轮10内部,用以对运行方向上的水体进行采样并分析水体中气泡的含量和尺寸。
在实施中,分析器的内部可以是实现其检测功能的任一结构,可选的,分析器确定气泡的含量和尺寸的方式为内置摄像头的机器视觉方式,或,激光光源和光电倍增管通过测量气泡的散射光强或透射光强确定,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分析器11通过第二固定框架20固定在壳体内部。
具体而言,气浮装置还包括:
旋转部3,其分别与各移动发生器2通过连杆连接,通过连杆14带动各移动发生器2旋转和/或在重力方向以及连杆方向上移动;
在实施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旋转部设置为能驱动连杆沿轴向旋转并沿竖直方向摆动的任一结构。可选的,旋转部通过套设在旋转部内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的转轮23旋转,通过调节连杆14与转轮23连接处的连接角度来进行竖直方向的摆动。
特别的,各移动发生器在北半球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半球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其原理为:需净化的不同污水池的位置处于不同半球,不同半球受地球自转和重力自然形成的漩涡的方向不同,故与受重力自然形成的漩涡的方向重合以减少对漩涡形成的阻力。
供给部包括设置在水上的气泵和电源,通过沿水体边缘布设输送线缆22输送电力和气源至旋转部和各移动发生器。
物联网采集部,其包括若干用以采集水体数据的物联网传感器;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网传感器的类型根据需净化出的杂质成分确定,其吊挂于对应区间,单个区间杂质含量通过若干传感器采样检测并取平均值确定,可选的,物联网传感器根据需净化出的杂质成分设置为以下一种传感器或多种传感器的组合;
悬浮物传感器,其通过测量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来评估水体的清澈程度和水质状况。其使用光学原理,如散射或吸收光的方式来测量悬浮物的浓度。
溶解物传感器,其测量水体中溶解物的浓度,包括溶解氧、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其使用电化学或光学原理来测量溶解物的浓度。
悬浮菌群传感器,其检测水体中悬浮菌群的浓度和种类。其使用生物传感技术,如荧光标记或基因测序来检测悬浮菌群。
颜色传感器,其测量水体的颜色,从而评估水体中溶解性物质、悬浮物或胶体物质的含量。其通过吸收光谱或颜色比较方法来测量水体的颜色。
浑浊度传感器,其测量水体中悬浊物的浓度,从而评估水体的浑浊程度。这使用光学原理,如散射光的强度或透射光的衰减来测量水体的浑浊度。
处理器,其基于水体数据控制各移动气泡发生器和旋转部的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通过控制线路或物联网实现数据接收和控制。
通过多个移动发生器在水中旋转能够产生漩涡,漩涡和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共同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全面净化,且各通过旋转,各移动发生器能够对前一移动发生器输出的气泡数量较少或气泡尺寸较大的输出水体进行进一步的切割,直至产生足够数量和足够微小的气泡,并输出至对应的杂质较多的区间,通过多级加工和旋转产生的漩涡,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对水体的净化效率。移动发生器外壳结构为椭球形,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的水体阻力,且移动发生器在旋转的同时水体随动力直接进入壳体,相比常规的泵入减少了能源消耗。
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壳体6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壳体6的前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逐渐增大的第一进水口7和进气口16,壳体6的后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减小的输出口9;
其中,前端和后端的具体位置由对应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方向确定,图中第一进水口7所处的位置位于运行方向上的前端,输出口9所在位置为处的位置位于运行方向上的后端,第一进水口7设有第一电动阀21和过滤网8,输出口9接有能够弯曲的输出管17,且其弯曲程度能够通过外部的硬质材料的机械运动进行调节。
优选的,壳体材料为玻璃钢,其重量轻,耐压,能够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壳体的出入口结构,使刚进入壳体的水体压力较高,水体进入壳体内部后压力释放的同时通入气体能够有效使二者接触,最后通过输出口进行二次加压以输出尺寸较小的气泡,通过结构对压力的控制简便且有效,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在实施中,纳米级气泡为直径小于1微米的气泡。
分析器11设有第二进水口5和出水口4,第二进水口5设有第二电动阀;
其中,第二电动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样本水体由第二进水口5流入分析器11。可以理解的是,样本水体由流入壳体的水体分出,第二电动阀安装于第二进水口内部,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能够通过调节开度分别对流入壳体和流入分析器的水体的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1:在某海上运输任务中,对于A船舶单次长距离航行,在不同的污水净化区设置不同规格的净化装置,污水净化区的污水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洗涤水、淡化后的海水、雨水和灰水,对于水深3m-5m的污水净化区内的水体,椭圆壳体长轴20cm,短轴15cm;第一进水口最大口径1.5cm,最小口径1cm;输出口最大口径1cm,最小口径0.5cm。壳体厚度5mm;气泡叶轮直径10cm;分析器体积200ml;运行深度1-3m。
对于水深大于5m小于等于10m的污水净化区内的水体:椭圆壳体长轴25cm,短轴18cm;第一进水口最大口径2cm,最小口径1.2cm;输出口最大口径1.2cm,最小口径0.8cm。壳体厚度6mm;气泡叶轮直径12cm;分析器体积300ml;运行深度3-5m。
对于水深大于10m小于等于15m的污水净化区内的水体:椭圆壳体长轴35cm,短轴25cm;第一进水口最大口径3cm,最小口径2cm;输出口最大口径2cm,最小口径1cm。壳体厚度8mm;气泡叶轮直径15cm;分析器体积500ml;运行深度6-12m。
请继续结合图2参阅图4所示,在水体1内,旋转部3能够在尺寸范围内对连杆14进行伸缩和抬升以带动移动发生器2进行对应方向的移动,单个连杆内安装有输送线且输送线设有存储段以支持移动发生器的移动;
输送线为电线和气管,存储段为缠绕的且能够通过调节缠绕量伸长或缩短的输送线。
实施例2:对于某工厂的废水处理池,其废水处理池包括不同的污染面积,针对不同污染面积设置不同的运行参数,对于小污染面积场景(10平方米以下):
次级摆动轴范围±5cm;连杆伸缩范围±10cm;输送线缠绕2圈,伸缩范围±15cm。
对于中等污染面积场景(10-50平方米):次级摆动轴范围±15cm;连杆伸缩范围±30cm;输送线缠绕4圈,伸缩范围±45cm。
对于大污染面积场景(大于50平方米):
次级摆动轴范围±25cm;连杆最大伸缩±50cm;输送线缠绕8圈,伸缩范围±80cm。
具体而言,物联网采集部分布式采集水体信息,处理器根据水体信息确定各移动发生器的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
分布式采集为将水体分为若干区间,在各区间分别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检测各区间的杂质含量,处理器控制连杆将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调至杂质含量最高的区间,旋转半径与水池的杂质总量和水池体积成正相关。物联网采集部分布式采集水体数据,实现对不同区间的针对性净化,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可选的,将水体分为虚线围成的三个区间,各区间布设物联网传感器15采集水体数据。
具体而言,对于单个移动发生器,处理器通过分析器采集的气泡尺寸和气泡量,确定输出管的输出方向;
其中,处理器响应于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移动发生器以朝向后端移动发生器的方向输出气泡;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小于预设尺寸或气泡量小于预设量值,后端移动发生器为与移动发生器的后端的相对距离最小的移动发生器。
可选的,最小气泡尺寸为分析器内气泡的最小尺寸,气泡量为分析器内气泡小于二倍的预设尺寸的数量,在输出水体的最小气泡尺寸小于预设尺寸或气泡量小于预设量值时,输出气泡无法达到预定的净化效果。
具体而言,处理器响应于第二预设条件根据运行高度确定输出方向;
第二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大于等于预设尺寸且气泡量大于等于预设量值,输出方向满足远离旋转部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预设角度与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可选的,预设角度θ=a-k×H;
其中,θ为预设角度,H为运行高度,a为常数,取30°,k为比例常数,取0.004。
公式原理为:
运行高度越深,喷流应越倾斜向下;
高度H增加1m,角度减少0.004°;
高度为0m时的基准角度设为30°。
具体而言,水体数据还包括水体的表面张力,处理器根据表面张力、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确定旋转部的旋转速度;
旋转速度与表面张力成正相关,与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可选的,旋转速度V=b×σ/(R×H)
其中:V为旋转速度,σ为水体表面张力,R为旋转半径,b为转换系数,取值为0.5。
公式原理为:
表面张力越大,需要更快速度产生更多气泡;
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越大,需要的速度越慢;
用σ/(R×H)代表单位体积需要产生的气泡量;
处理器确定运行高度、旋转半径和旋转速度,在保证漩涡产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连杆的结构损伤,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具体而言,处理器设置有各移动发生器的待机模式;
待机模式为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不同且静止,待机模式的触发条件为物联网采集部的采集的杂质含量的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存在杂质含量大于预设阈值的区间。待机模式下,各移动发生器保持其梭状叶轮的旋转。
在实施中,在待机模式下对于第i个区间,处理器将测量出的该区间的杂质含量记为Pi,其中,i=1,2,3,…,n,n为水体分成的区间数量,中控模块通过比较Pi与预设阈值Pα的大小,
若Pi≤Pα,处理器初步判定该区间达到净化标准,不在该区间布置移动发生器;
若Pα<Pi,处理器判定第i个区间的杂质量未达到净化标准,并将其标记为污染区间;
处理器根据污染区间的数量、区间分布以及对应的杂质含量确定各处理器的运行高度;
处理器将各移动发生器的高度分别调节到对应的污染区间或调节至污染区间分布密集的中心位置。处理器设置有待机模式,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避免了能源的过度消耗,进一步提高了净化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装置至少包括三个移动发生器,其能够在水中旋转,用以产生气泡;
单个移动发生器包括:
壳体,其为椭球形结构;
梭状叶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绕传动轴旋转以生成气泡;
电动机,其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梭状叶轮连接,用以为所述梭状叶轮提供动力;
分析器,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以对运行方向上的水体进行采样并确定水体中气泡尺寸和气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装置还包括:
旋转部,其分别与各移动发生器通过连杆连接,通过连杆带动各移动发生器旋转和/或在重力方向以及连杆方向上移动;
供给部,其与所述旋转部连接,用以向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各移动发生器提供电力和气源;
物联网采集部,其包括若干用以采集水体数据的物联网传感器;
处理器,其基于所述水体数据控制所述各移动气泡发生器和所述旋转部的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逐渐增大的第一进水口和进气口,壳体的后端设置有口径延运行方向的反方向逐渐减小的输出口;
其中,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的具体位置由对应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方向确定,所述第一进水口设有第一电动阀和过滤网,所述输出口的输出方向能够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设有第二电动阀;
其中,所述第二电动阀处于开启状态时,样本水体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入所述分析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与各连杆的连接处设有次级摆动轴以使各连杆能够在尺寸范围内进行伸缩和抬升以带动移动发生器进行对应方向的移动,单个连杆内安装有输送线且输送线设有存储段以支持移动发生器的移动;
所述输送线为电线和气管,所述存储段为缠绕的且能够通过调节缠绕量伸长或缩短的输送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物联网采集部分布式采集水体信息,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水体信息确定所述各移动发生器的旋转半径和运行高度;
所述分布式采集为将水体分为若干区间,在各区间分别布设物联网传感器检测各区间的杂质含量,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连杆将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调至杂质含量最高的区间,所述旋转半径与水池的杂质总量和水池体积成正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单个移动发生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分析器单次采集的水体的气泡尺寸和气泡量,确定输出管的输出方向;
其中,所述处理器响应于第一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移动发生器以朝向后端移动发生器的方向输出气泡;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小于预设尺寸或气泡量小于预设量值,所述后端移动发生器为与所述移动发生器的后端的距离最小的移动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响应于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所述运行高度确定输出方向;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满足最小气泡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预设尺寸且气泡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量值,所述输出方向满足远离所述旋转部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预设角度与所述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数据还包括水体的表面张力,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表面张力、所述旋转半径和所述运行高度确定所述旋转部的旋转速度;
所述旋转速度与所述表面张力成正相关,与所述旋转半径和所述运行高度成负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设置有各移动发生器的待机模式;
所述待机模式为各移动发生器的运行高度不同且静止,所述待机模式的触发条件为物联网采集部的采集的杂质含量的平均值小于预设阈值且存在杂质含量大于预设阈值的区间。
CN202311585999.6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Active CN117326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999.6A CN117326623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5999.6A CN117326623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6623A true CN117326623A (zh) 2024-01-02
CN117326623B CN117326623B (zh) 2024-02-27

Family

ID=8927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5999.6A Active CN117326623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26623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82097U (zh) * 2012-02-22 2012-10-10 刘雷 涡凹气浮机
CN102765773A (zh) * 2012-08-10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气浮设备
CN103112959A (zh) * 2011-11-16 2013-05-22 深圳市锦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微气泡发生装置
CN103170263A (zh) * 2013-03-19 2013-06-26 联邦奈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04324933U (zh) * 2014-09-29 2015-05-1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大流量水质气浮净化处理用微细气泡发生器
KR101829732B1 (ko) * 2017-04-04 2018-02-20 신창기 나노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
CN107983185A (zh) * 2017-12-08 2018-05-04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水处理系统
CN207404954U (zh) * 2017-09-30 2018-05-25 浙江创美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水流净化系统
CN207605566U (zh) * 2017-10-27 2018-07-13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排出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KR101877506B1 (ko) * 2017-12-29 2018-08-10 주식회사 세중아이에스 피드백 회로부를 가지는 나노 버블 및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시스템
KR101881407B1 (ko) * 2017-04-04 2018-08-27 신창기 나노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의 원격 관리 시스템
CN209302568U (zh) * 2018-12-06 2019-08-27 上海中兴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
KR102068051B1 (ko) * 2019-03-14 2020-01-21 주식회사 대승엔지니어링 마이크로나노버블산화수 발생장치
CN112221368A (zh) * 2020-08-28 2021-01-1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KR102338182B1 (ko) * 2021-04-08 2021-12-13 주식회사 나노솔루텍 재생에너지 생산 기능을 구비한 나노버블 기반의 수질정화 장치
KR20230083344A (ko) * 2021-12-01 2023-06-12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수질제어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2959A (zh) * 2011-11-16 2013-05-22 深圳市锦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微气泡发生装置
CN202482097U (zh) * 2012-02-22 2012-10-10 刘雷 涡凹气浮机
CN102765773A (zh) * 2012-08-10 2012-11-07 北京中农天陆微纳米气泡水科技有限公司 气浮设备
CN103170263A (zh) * 2013-03-19 2013-06-26 联邦奈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204324933U (zh) * 2014-09-29 2015-05-1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大流量水质气浮净化处理用微细气泡发生器
KR101829732B1 (ko) * 2017-04-04 2018-02-20 신창기 나노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
KR101881407B1 (ko) * 2017-04-04 2018-08-27 신창기 나노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의 원격 관리 시스템
CN207404954U (zh) * 2017-09-30 2018-05-25 浙江创美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及水流净化系统
CN207605566U (zh) * 2017-10-27 2018-07-13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排出微纳米气泡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CN107983185A (zh) * 2017-12-08 2018-05-04 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水处理系统
KR101877506B1 (ko) * 2017-12-29 2018-08-10 주식회사 세중아이에스 피드백 회로부를 가지는 나노 버블 및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시스템
CN209302568U (zh) * 2018-12-06 2019-08-27 上海中兴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器
KR102068051B1 (ko) * 2019-03-14 2020-01-21 주식회사 대승엔지니어링 마이크로나노버블산화수 발생장치
CN112221368A (zh) * 2020-08-28 2021-01-15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KR102338182B1 (ko) * 2021-04-08 2021-12-13 주식회사 나노솔루텍 재생에너지 생산 기능을 구비한 나노버블 기반의 수질정화 장치
KR20230083344A (ko) * 2021-12-01 2023-06-12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수질제어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6623B (zh)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4107B2 (ja) バラスト水浄化装置
ES2214347T3 (es) Oxigenador sumergible in situ.
JP4195204B2 (ja) 水処理装置
EP2617482A1 (en) Water aeration system us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FI832114A0 (fi) Skumflotationsanordning och -foerfarande
CN210416913U (zh) 一种污水排放监测机器人
JP5537582B2 (ja) バラスト水浄化装置、船舶及びバラスト水浄化方法
CN111912950A (zh)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140020592A (ko) 풍력을 이용한 녹조 방지 및 수질개선용 폭기장치
CN109270032B (zh) 一种水体藻类在线监测装置
CN117326623B (zh) 一种具有生成纳米级气泡功能的气浮装置
CN113101722A (zh) 一种海水中微塑料净水收集系统
CN108083571A (zh) 一种原位生态活水净水设备
CN207891208U (zh) 一种原位生态活水净水设备
CN216948160U (zh)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修复装置
CN210012629U (zh) 一种气浮机快速絮凝搅拌机构
JP2010075794A (ja) 加圧浮上水処理装置及び加圧浮上水処理方法
CN210163169U (zh) 一种具有池塘水质改良功能的水质监测装置
CN1316392A (zh) 污水治理组合式风能曝气装置
KR101208753B1 (ko) 하천에서의 폐쇄성 수역의 정화장치
CN2511675Y (zh) 污水治理风能深层曝气装置
JP4776520B2 (ja) 懸濁物質採取装置
KR100997446B1 (ko) 미세 기포발생기 및 그를 구비한 오폐수처리시설
CN220500944U (zh) 一种水质监测浮标站
CN212290226U (zh) 一种漂浮式水质监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