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2432A -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2432A
CN117302432A CN202311264501.6A CN202311264501A CN117302432A CN 117302432 A CN117302432 A CN 117302432A CN 202311264501 A CN202311264501 A CN 202311264501A CN 117302432 A CN117302432 A CN 117302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latform
platform
monitoring
bracket
shi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4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博
刘晓晨
何法明
刘建军
仪章敏
李奎平
刘延亮
崔欣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henming Oce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henming Oce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henming Oce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henming Oce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02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24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36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floating carg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0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derricks, i.e. employing ships' masts
    • B63B27/06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derricks, i.e. employing ships' masts with slewing force exerted at pivoted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cranes
    • B63B27/12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cranes of gantry ty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步骤:包括步骤对要回收监测平台的海洋状况进行监测,选择适宜回收监测平台的时间;船体移动至监测平台的回收位置;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至准备回收的姿态;对监测平台进行起吊,令监测平台前端出水,呈倾斜状;将监测平台起吊其前端和至平台支架接触;将监测平台起吊至平台支架上,然后令平台支架复位,完成监测平台主体的回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合本方案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平稳的实现海中大型监测平台的回收,且回收过程中,借助平台支架和吊具令监测平台以倾斜状态缓慢出水,配合平台支架承接监测平台,避免了监测平台出水时可能碰撞船体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海洋监测有多种方式,其中之一是使用大型监测平台,将监测平台放置在监测位置,使其漂浮在海中。监测平台中有很多提交较大的类型,如外径1.4m,长12m,重约14.5吨,形式鱼雷的长条形监测平台。这一类监测平台需要用具有足够运载力的船只进行运输,并将其放置于海洋中。
因为种种原因,监测平台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回收,而因为其体积和重量的特殊性,将其从海中打捞至船上,过程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监测平台在海中处于漂浮状态,仅仅受其下方的重力锚牵制,但是重力锚仅能使其不会漂处设定范围,并不能限制监测平台在海面上一定范围内漂动。而可以承载监测平台自重的船体,其甲板距离海面均有一定的高度,如果将吊具直接延伸至船体外侧直接对监测平台进行起吊,吊具自身难以承担这种重量且可能导致船体失去平衡,而吊具在船体范围内进行起吊,又可能导致监测平台在被吊起后因为晃动撞击船体,导致二者损坏。因此,如何确保监测平台可以平稳且安全的由海中转移至船体上,便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解决大型海用监测平台的回收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包括步骤:
S1、对要回收监测平台的海洋状况进行监测,选择适宜回收监测平台的时间;船体端部设置可以翻转的平台支架,且平台支架可以沿船体长度方向平移,平台支架上侧预留可以承载监测平台的凹槽;
S2、船体移动至监测平台的回收位置,调整平台支架于船体尾端部呈竖直状态,其凹槽开口方向朝向船体后侧;将监测平台与船体连接;
S3、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至准备回收的姿态;将监测平台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进行连接;
S4、以监测平台靠近船体的一端为其前端,对监测平台进行起吊,令监测平台前端出水,监测平台呈倾斜状;
S5、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将监测平台起吊其前端和至平台支架接触;
S6、将监测平台起吊至倾斜的平台支架上,固定连接平台支架和监测平台,然后令平台支架复位,完成监测平台主体的回收;
S7、通过吊具,将监测平台的重力锚起吊回收。
优选为,所述步骤S1中,回收监测平台时的海洋状况要求在二级海况以下,没有长周期的涌浪,且涌浪浪高小于50cm。
优选为,所述步骤S2中,监测平台和船体的连接方式为,在监测平台和船体尾端之间至少连接一根绳索,将监测平台控制在船体尾端。
优选为,所述步骤S3中,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至准备回收姿态的方法为,船体保持航向移动,通过船体移动将监测平台在水中拖动,将监测平台的长度方向调整至与船体长度方向接近。
优选为,所述步骤S3中,将监测平台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的连接方法具体为,
所述吊具包括“门”形的吊架,吊架上侧中部设置滑轮组件;
沿监测平台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三处吊点,包括,
第一吊点,设置在监测平台靠近船体中部的方向;
第二吊点,位于第一吊点和第三吊点之间;
第三吊点,设置在监测平台远离船体中部的方向;
吊具上设置有主吊缆和副吊缆,其中:
主吊缆,一端通过两根分吊缆分别与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组件后与主缆收放组件连接;
副吊缆,设置有两根,其一端均与第三吊点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吊架上部两侧的副缆收放组件连接。
优选为,所述步骤S3中,所述吊架下端与船体转动连接,以吊架与船体中部方向水平面的夹角为α;
吊架初始状态为朝向船体尾端外侧方向倾斜,α满足,135°<α<160°。
优选为,所述步骤S4中,吊架朝向船体前端转动至α满足,100°<α<120°;以监测平台100中心线朝向船体一侧水平面的夹角为β,令监测平台的倾斜状态满足,10°<β<30°。
优选为,所述步骤S5具体为,
S501、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继续回收吊具的吊缆,至监测平台前端靠近平台支架;
S502、船体引擎停止工作,平台支架朝向船体甲板方向翻转,令平台支架与监测平台接触;以平台支架的中心线和船体甲板方向的夹角为γ,满足70°<γ<85°,平台支架的下部与监测平台前端接触。
优选为,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
S601,将监测平台拉动至平台支架上,监测平台仅余尾端在水面下,且该过程中,平台支架进行翻转,满足60°<γ<75°;
S602,将平台支架和监测平台固定连接,配合吊具吊缆的回收,平台支架复位成水平状态,然后平台支架承载监测平台进行平移,完成监测平台主体的回收;
一种应用于前所述的监测平台回收方法的回收装置,包括,
平台支架,用于承载监测平台;
牵引组件,设置在船体尾端,带动平台支架进行平移;
翻转机构,与平台支架连接,可将平台支架朝向船体后侧进行翻转;
吊具,设置在船体尾端,用于在回收监测平台时,悬吊监测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结合本方案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平稳的实现海中大型监测平台的回收,且回收过程中,借助平台支架和吊具令监测平台以倾斜状态缓慢出水,配合平台支架承接监测平台,避免了监测平台出水时可能碰撞船体问题。借助吊具和平台支架的翻转结构,以二者配合翻转的方式带动完成监测平台回收,确保平台回收过程中获得极佳稳定性的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平台回收准备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3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4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601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602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平台主体完成回收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平台及牵引组件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平台及牵引组件主视图;
图9为图8的A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吊具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死机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平台及牵引组件左视图。
图中:
1、平台支架;2、牵引组件;21、轨道;22、牵引车;23、锁死机构;231、锁死踏板;232、锁死轴;233、夹板;3、翻转机构;4、吊具;41、第一吊点;42、第二吊点;43、第三吊点;44、主吊缆;45、分吊缆;46、副吊缆;47、吊架;48、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0,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包括步骤:
S1、对要回收监测平台100的海洋状况进行监测,选择适宜回收监测平台100的时间,回收监测平台100时的海洋状况要求在二级海况以下,满足没有长周期的涌浪,且涌浪浪高小于50cm。此处的二级海况指的是浪高范围在0.1-0.5m,波浪很小,波长尚短,但波形显著。波峰不破裂,因而不是显白色,而是仅呈玻璃色。对于小型渔船来说,有晃动影响,张帆可随风移行约每小时2-3海里。船体尾端设置可以翻转的平台支架1,且平台支架1可以沿船体长度方向平移,平台支架1上侧预留可以承载监测平台100的凹槽;
S2、船体移动至监测平台100的回收位置,调整平台支架1于船体尾端部呈竖直状态,其凹槽开口方向朝向船体后侧;将监测平台100与船体连接;监测平台100和船体的连接方式为,在监测平台100和船体尾端之间连接两根绳索,两根绳索一端与监测平台100的一个端部两侧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船体尾端的两侧,形成三角结构,对监测平台100进行平稳拖拽。
S3、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100至准备回收的姿态;将监测平台100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4进行连接;
S4、以监测平台100靠近船体的一端为其前端,对监测平台100进行起吊,令监测平台100前端出水,监测平台100呈倾斜状;
S5、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将监测平台100起吊其前端和至平台支架1接触;
S6、将监测平台100起吊至倾斜的平台支架1上,固定连接平台支架1和监测平台100,然后令平台支架1复位,完成监测平台100主体的回收;
S7、通过吊具,将监测平台100的重力锚起吊回收。
通过本方案进行,在监测平台100回收时,采用将其倾斜吊起,使其前端与平台支架1先接触的方式,结合吊具4和平台支架1两部分对监测平台100进行施力,将监测平台100拉出至平台支架1上,最后完成对于大型监测平台100的回收。通过本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监测平台100和船体出现碰撞的可能性,提高了回收工作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3中,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100至准备回收姿态的方法为,船体保持航向移动,通过船体移动将监测平台100在水中拖动,将监测平台100的长度方向调整至与船体长度方向接近,即监测平台100的中心线与船体中心线接近平行状态,监测平台100基本位于船体后侧中部区域。通过这一方式对监测平台100在回收前进行位置调整,便于后续步骤的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3中,将监测平台100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4的连接方法具体为,吊具4包括“门”形的吊架47,吊架47上侧中部设置滑轮组件,吊具4和平台支架1设置在船尾处;参见图12,该图为吊具4的结构示意图,吊具4的两侧支撑结构下分别设置一个基座48,吊具4两侧的支撑结构与基座48转动连接。基座48固定在船体的船板上。滑轮组件承担主吊缆44的拉力,在吊架47上部两侧还分别对称设置副吊缆46的相关收放组件,如小型的缆线收放装置,或者对应副吊缆46的滑轮组件。
参见图4和图7,沿监测平台100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三处吊点,包括,
第一吊点41,设置在监测平台100靠近船体中部的方向;
第二吊点42,位于第一吊点41和第三吊点43之间;
第三吊点43,设置在监测平台100远离船体中部的方向;
第一吊点41和第二吊点42在起吊时起到主要的承重作用,第三吊点43主要是起到止荡左右补偿的作用。
参见图2和图4,该图中展示了吊缆的布局展示,因为该图中的设备角度可以便于展示吊缆状态,其它附图中吊缆省略展示。吊具4上设置有主吊缆44和副吊缆46,其中主吊缆44一端通过两根分吊缆45分别与第一吊点41和第二吊点4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组件后与主缆收放组件连接,主缆收放组件可以固定设置在牵引组件2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船板上。副吊缆46设置有两根,其一端均与第三吊点4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吊架47上部两侧的副缆收放组件连接;通过副吊缆46对监测平台100一方面提供辅助的拉力,另一方面结合两根副吊缆46与吊架47上的两点形成三角结构,便于对监测平台100回收过程中进行止荡。
作为副吊缆46的一种实现方式,在滑轮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缆线收放装置,如卷扬机。并在吊架47门形结构的两个上角部分别设置一个对应副吊缆的滑轮,两根副吊缆46由吊架47的中部位置作为起点,绕过角部的滑轮后固定在监测平台100的第三吊点43上。该方式的优点在于,主吊缆44及分吊缆45的几个施力点所构成的施力路线组成的三角形和副吊缆46几个施力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主吊缆44和分吊缆45施力的方向主要是位于船体纵向截面方向上,而副吊缆46的施力分布位置则更倾向于位于横向截面方向。这样的施力方式可以令监测平台100在悬吊中的稳定性更高。且可以通过分别调整两根副吊缆46的长度来对监测平台100的方向进行一定的修正。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3中,吊架47下端与船体转动连接,以吊架47与船体中部方向水平面的夹角为α;吊架47初始状态为朝向船体尾端外侧方向倾斜,该角度下,吊架47极大的向船体后方延伸,便于工作人员将吊缆固定在监测平台100上。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4中,参见图3,船体驾驶员选择没有长周期涌浪的状态下,吊架47朝向船体前端转动至以监测平台100中心线朝向船体一侧水平面的夹角为β,令监测平台100的倾斜状态满足/>此时各吊缆开始受力收紧,吊架47呈该角度设置,可以在安全使用的情况下,承受更大的拉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5具体为,
S501、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继续回收吊具4的吊缆,至监测平台100前端靠近平台支架1;
S502、船体引擎停止工作,船体依靠惯性漂动,平台支架1朝向船体甲板方向翻转,令平台支架1与监测平台100接触;以平台支架1的中心线和船体甲板方向的夹角为γ,满足平台支架1的下部与监测平台100前端接触。通过这一步骤,船体引擎停止工作后依然会继续漂动,速度逐渐减低,吊具4将监测平台100朝向船体方向拉动,以平台支架1略微倾斜的姿态抵在监测平台100的前端,结合船体的移动加上平台支架1两种方式的缓冲,在确保回收工作效率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监测平台100与平台支架1接触时的冲击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6具体包括,
S601,将监测平台100拉动至平台支架1上,监测平台100仅余尾端在水面下,且该过程中,平台支架1进行翻转,满足如图4所示状态,监测平台100已经被拉至平台支架1上。
S602,将平台支架1和监测平台100固定连接,配合吊具4吊缆的回收,平台支架1复位成水平状态,如图5所示,然后平台支架1承载监测平台100进行平移,解除吊缆和监测平台100的连接,完成监测平台100主体的回收。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步骤S7具体以为,将吊架47再次朝向船体后侧翻转延伸,工作人员通过吊缆与监测平台100的重力锚连接,吊具4将重力锚起吊回收。吊架4复位至图6状态,完成整个回收工作。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7至图12,本方案还提供一种海用大型监测平台回收装置,应用于前述的回收方法,包括用于承载监测平台100的平台支架1。设置在船体尾端的牵引组件2,牵引组件2用于带动平台支架1进行平移;平台支架1下侧设置翻转机构3,翻转机构3与平台支架1连接,可将平台支架1朝向船体后侧进行翻转;翻转机构3采用液压驱动系统,通过液压杆从下侧推动平台支架1转动。在船体尾端还设置有吊具4,吊具4用于在回收监测平台100时,悬吊监测平台100。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9至图12,牵引组件2包括固定铺设在船体上的轨道21,轨道21的长度方向为船体长度方向一致;在轨道22上架设牵引车22,牵引车22承载平台支架1,翻转机构3设置在牵引车22和平台支架1之间,牵引车22通过翻转机构3与平台支架1连接。牵引车22自身具备动力系统,可以沿轨道21运动。本方案仅为实施方案中的一种,并不仅限于轨道和轨道车的结构实施形式,只需满足可以平稳带动平台支架1移动即可。因为考虑到监测平台100自身性质的特殊性,因此选用了这结构,具有更好的承重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牵引车22包括车体,车体下部两侧设置支撑轮,牵引车通过支撑轮沿轨道21移动;牵引车22依靠锚链组件做为动力,在锚链组件的作用下,牵引车22沿轨道21运动。锚链组件包括为做为动力源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锚链轮联动,驱动锚链轮转动。对应锚链轮设置有锚链,锚链的两端分别与轨道21两端的固定块固定连接,与锚链轮对应设置有张紧轮,锚链绕过锚链轮和张紧轮。液压马达和锚链轮均设置在牵引车22上,根据锚链轮的转动方向不同,带动牵引车朝向轨道21的不同方向运动。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牵引车22和轨道2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锁死机构23,锁死机构23用于在牵引车22停止时锁紧支撑轮和轨道21。参见图11,为了便于展示,图11为相当于图9角度的侧视图,通过该方向放大展示锁死机构23。本方案的轨道21采用工字型轨道,锁死机构23包括两个位于轨道21两侧的夹板233,夹板233下部对应轨道的上部横向结构开设凹槽,其中一个夹板233为固定夹板,另一个夹板233为活动夹板,活动夹板233的上部与锁死机构所在位置的固定结构铰接。两个夹板233之间贯穿设置一个锁死轴232,锁死轴23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夹板233外侧,其中一端转动连接锁死踏板231,锁死踏板231设置在固定夹板的外侧,锁死踏板231与锁死轴232的连接处为凸轮结构。当需要固定牵引车22位置时,只需踩下锁死踏板231,便可利用夹板233夹紧轨道21。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12,平台支架1其上部整齐形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凹槽形状,整体尺寸为6150*3200*2200mm,用于放置监测平台100。在凹槽内侧的支撑板上安装圆柱形导轨,便于监测平台100在其内滑动。为防止监测平台100在翻转架内滑动过程中损伤其表面玻璃微珠浮材,在监测平台100内侧敷设一层聚氨酯材料的缓冲层,聚氨酯缓冲层朝向监测平台的一面附加橡胶板,聚氨酯缓冲层的另一面附加钢板层。橡胶板保护监测平台100的外层材料和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聚氨酯板和橡胶板和普通钢板为三种介质,振动波在穿过三层介质后会有相应的能量损失从而减低震动的传导,同时橡胶板为软性材料也可以有效的进行缓冲和吸震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翻转机构3包括两个支架油缸,支架油缸一端与平台支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牵引车22转动连接。平台支架1中部与牵引车22尾端的支撑结构转动连接,当支架油缸延长时,可以推动平台支架1翻转抬高。
在平台支架1上设置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Z”形结构的挂钩,挂钩中部与平台支架1的架体转动连接,挂钩一端与锁止油缸联动,通过锁止油缸驱动挂钩转动,对应平台支架1的竖直状态位置,船尾端设置挂环,当平台支架1竖直后,通过锁止油缸推动挂钩,令挂钩勾住挂环,进一步提高平台支架1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吊具4通过其自身的驱动机构进行翻转,参见图4和图5,吊架47的侧部为立杆结构,立杆下端与基座48转动连接,每个基座48还与一根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立杆和该之间设置第一吊架油缸,通过第一吊架油缸,可以改变立杆和支杆的夹角,第一吊架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支杆的中部和立杆的中部偏上位置转动连接,在支杆下侧还设置第二吊架油缸,第二吊架油缸一端与支杆远离基座48的端部位置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基座48或者船板上侧转动连接。通过这一结构,吊架47在运动时可以受到两侧共计四个油缸的推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牢固程度,此外,也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便于后期以更好的位置回收监测平台100的重力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对要回收监测平台(100)的海洋状况进行监测,选择适宜回收监测平台(100)的时间;船体端部设置可以翻转的平台支架(1),且平台支架(1)可以沿船体长度方向平移,平台支架(1)上侧预留可以承载监测平台(100)的凹槽;
S2、船体移动至监测平台(100)的回收位置,调整平台支架(1)于船体尾端部呈竖直状态,其凹槽开口方向朝向船体后侧;将监测平台(100)与船体连接;
S3、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100)至准备回收的姿态;将监测平台(100)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4)进行连接;
S4、以监测平台(100)靠近船体的一端为其前端,对监测平台(100)进行起吊,令监测平台(100)前端出水,监测平台(100)呈倾斜状;
S5、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将监测平台(100)起吊其前端和至平台支架(1)接触;
S6、将监测平台(100)起吊至倾斜的平台支架(1)上,固定连接平台支架(1)和监测平台(100),然后令平台支架(1)复位,完成监测平台(100)主体的回收;
S7、通过吊具,将监测平台(100)的重力锚起吊回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回收监测平台(100)时的海洋状况要求在二级海况以下,没有长周期的涌浪,且涌浪浪高小于5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监测平台(100)和船体的连接方式为,在监测平台(100)和船体尾端之间至少连接一根绳索,将监测平台(100)控制在船体尾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调整船体和监测平台(100)至准备回收姿态的方法为,船体保持航向移动,通过船体移动将监测平台(100)在水中拖动,将监测平台(100)的长度方向调整至与船体长度方向接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监测平台(100)上的吊点与船体上的吊具(4)的连接方法具体为,
所述吊具(4)包括“门”形的吊架(47),吊架(47)上侧中部设置滑轮组件;
沿监测平台(100)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三处吊点,包括,
第一吊点(41),设置在监测平台(100)靠近船体中部的方向;
第二吊点(42),位于第一吊点(41)和第三吊点(43)之间;
第三吊点(43),设置在监测平台(100)远离船体中部的方向;
吊具(4)上设置有主吊缆(44)和副吊缆(46),其中:
主吊缆(44),一端通过两根分吊缆(45)分别与第一吊点(41)和第二吊点(4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组件后与主缆收放组件连接;
副吊缆(46),设置有两根,其一端均与第三吊点(43)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吊架(47)上部两侧的副缆收放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吊架(47)下端与船体转动连接,以吊架(47)与船体中部方向水平面的夹角为α;
吊架(47)初始状态为朝向船体尾端外侧方向倾斜,α满足,135°<α<16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吊架(47)朝向船体前端转动至α满足,100°<α<120°;以监测平台100中心线朝向船体一侧水平面的夹角为β,令监测平台(100)的倾斜状态满足,10°<β<3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为,
S501、在保持船体移动的状态下,继续回收吊具(4)的吊缆,至监测平台(100)前端靠近平台支架(1);
S502、船体引擎停止工作,平台支架(1)朝向船体甲板方向翻转,令平台支架(1)与监测平台(100)接触;以平台支架(1)的中心线和船体甲板方向的夹角为γ,满足70°<γ<85°,平台支架(1)的下部与监测平台(100)前端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
S601,将监测平台(100)拉动至平台支架(1)上,监测平台(100)仅余尾端在水面下,且该过程中,平台支架(1)进行翻转,满足60°<γ<75°;
S602,将平台支架(1)和监测平台(100)固定连接,配合吊具(4)吊缆的回收,平台支架(1)复位成水平状态,然后平台支架(1)承载监测平台(100)进行平移,完成监测平台(100)主体的回收。
10.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监测平台回收方法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支架(1),用于承载监测平台(100);
牵引组件(2),设置在船体尾端,带动平台支架(1)进行平移;
翻转机构(3),与平台支架(1)连接,可将平台支架(1)朝向船体后侧进行翻转;
吊具(4),设置在船体尾端,用于在回收监测平台(100)时,悬吊监测平台(100)。
CN202311264501.6A 2023-04-23 2023-09-27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73024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42151 2023-04-23
CN202310444215.1A CN116513377A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2432A true CN117302432A (zh) 2023-12-29

Family

ID=873896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4215.1A Withdrawn CN116513377A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CN202311264501.6A Pending CN117302432A (zh) 2023-04-23 2023-09-27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4215.1A Withdrawn CN116513377A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5133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13377A (zh) * 2023-04-23 2023-08-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8976U (zh) * 2011-05-10 2012-01-0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构件吊索长度及空中横向姿态自由调整装置
CN103693547A (zh) * 2013-12-16 2014-04-02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异型构件自平衡吊具及吊装方法
KR20160039022A (ko) * 2014-09-30 2016-04-08 바다중공업 주식회사 구명정용 대빗장치
CN108146581A (zh) * 2017-12-19 2018-06-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中装备布放及回收装置
CN216546599U (zh) * 2022-01-19 2022-05-17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海岩土工程船载勘察装备的吊放装置
CN116513377A (zh) * 2023-04-23 2023-08-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8976U (zh) * 2011-05-10 2012-01-0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构件吊索长度及空中横向姿态自由调整装置
CN103693547A (zh) * 2013-12-16 2014-04-02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异型构件自平衡吊具及吊装方法
KR20160039022A (ko) * 2014-09-30 2016-04-08 바다중공업 주식회사 구명정용 대빗장치
CN108146581A (zh) * 2017-12-19 2018-06-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水中装备布放及回收装置
CN216546599U (zh) * 2022-01-19 2022-05-17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近海岩土工程船载勘察装备的吊放装置
CN116513377A (zh) * 2023-04-23 2023-08-0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3377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429B1 (en) Launch and recovery system for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
US525360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nd recovering water borne vehicles
CN117302433A (zh)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布放方法及装置
CN103339027A (zh) 使艇下水和收回的装置
US7418911B2 (en) Trailerable sailboat with mast raising method
CN117302432A (zh) 一种海用监测平台回收方法及装置
JP2000504650A (ja) いかだを進水させ収納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645810B (zh) 一种带有浮力调节搭载平台的多功能工作船及其作业方法
PL242644B1 (pl) Statek typu katamaran
US3889621A (en) Anchor handling vessel
US552013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isitng handling of a load at sea
CN112829880A (zh) 一种适用于深海采矿的采矿车布放回收系统
JP4160011B2 (ja) 杭打装置を格納可能な作業船
EP1268267B1 (en) A float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5191850A (en) Sail boat righting system
CN215323178U (zh) 一种滑轨可调式船载小艇收放装置
CN210310810U (zh) 一种lng加注船的气囊释放与回收装置
CN209740517U (zh) 海洋水下调查设备布放回收过程的止荡装置
KR200436987Y1 (ko) 선박후방경사면으로의 보트 인양 및 하강장치
US11066132B2 (en) Boat transfer system
JP2002068077A (ja) 水面浮遊油回収用集油装置
CN218778660U (zh) 一种全过程消摆航行器布放和回收装置
CN214029058U (zh) 一种工作艇滑道收放装置
JP7129716B2 (ja) 水中航走体の投入装置
CN114875855B (zh) 一种港口自动泊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