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9601A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9601A
CN117279601A CN202180097913.8A CN202180097913A CN117279601A CN 117279601 A CN117279601 A CN 117279601A CN 202180097913 A CN202180097913 A CN 202180097913A CN 117279601 A CN117279601 A CN 117279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inuous body
auxiliary member
joining
continuous
absorbent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7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良宏
藤本和也
宇高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79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96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58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of babies' napkins,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13/15723Partitioning batts; Cu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64Transferring, feeding or handling devices; Dri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10)、具有腿围开口部(30HL)和腰围开口部(1HB)的一对复合部件(30)、以及辅助部件(40),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从卷筒(61)放出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放出工序(S101);将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接合的第一接合工序(S105);以及形成接合部(ja、jb)而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以及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接合的第二接合工序(S111),在放出工序(S101)与第二接合工序(S111)之间具有分割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分割工序(S103)。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通过在吸收性主体上重叠具有腿围开口部和腰围开口部的伸缩性部件,然后使吸收性主体和伸缩性部件接合来制造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作为该吸收性物品,例如可举出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8-50769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026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造该吸收性物品时,为了提高具有腿围开口部和腰围开口部的伸缩性部件的功能,有时将另外的伸缩部件、加强部件等辅助部件配置在腿围以及/或者腰围开口部。以往,在制造时,在将这样的辅助部件分别配置在具有腿围以及腰围开口部的一对伸缩性部件上时,有时准备两根卷绕有该辅助部件的卷筒,并配置从各个卷筒放出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但是,例如在辅助部件为伸缩部件等的情况下,卷绕于卷筒的辅助部件原本宽度本身存在一些偏差的情况、或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因变形、位置偏移而不稳定的情况较多。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最终进行形成辅助部件与吸收性主体一起接合的接合部的工序,则相对于所形成的接合部的范围的被重叠的各材料的片数产生偏差,有可能形成接合部的接合强度不同的产品。
另外,如上所述,在配置辅助部件时准备两根辅助部件的材料来进行工序的情况下,材料的放出装置、连接装置、以及控制它们的张力的装置等也分别需要两组,容易产生过大的设备空间的必要性、控制的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配置在具有腿围开口部以及腰围开口部的复合部件上的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配置位置的偏差,实现与吸收性主体接合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的稳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腿围开口部和腰围开口部的一对复合部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复合部件的辅助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放出工序,在所述放出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辅助部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从卷绕有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卷筒放出;第一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复合部件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从所述卷筒放出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接合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以及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用于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接合,在所述放出工序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间具有分割工序,在所述分割工序中,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规定位置分割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变得明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配置在构成腿围开口部以及腰围开口部的复合部件上的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配置位置的偏差,实现与吸收性主体接合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腹侧观察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尿布1的概略主视图。
图2是从复合部件30侧观察完成前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从吸收性主体10侧观察该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5A是在图2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中解开一部分的接合而以能够看到肌肤侧面的方式展开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B-B剖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中的各工序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分割工序以及定位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该第一接合工序以及复合部件分割工序的说明图。
图10是该复合部件定位工序以及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11是该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以及折返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该第二接合工序以及分断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定位工序以及第一接合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该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以及第二接合工序的说明图。
图15是该切割工序以及分断工序的说明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接合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该复合部件分割工序以及复合部件定位工序的说明图。
图18是变形例中的、解开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一部分的接合而以能够看到肌肤侧面的方式展开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8中的B-B剖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腿围开口部和腰围开口部的一对复合部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复合部件的辅助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放出工序,在所述放出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辅助部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从卷绕有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卷筒放出;第一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复合部件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从所述卷筒放出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接合;以及第二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接合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以及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用于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接合,在所述放出工序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间具有分割工序,在所述分割工序中,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规定位置分割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辅助部件有时宽度本身存在一些偏差或宽度方向的端部因变形、位置偏移等而不稳定,但通过在宽度方向的规定位置分割一根辅助部件,能够降低这样的偏差。由此,在最终辅助部件与复合部件以及吸收性主体一起接合的第二接合工序中,辅助部件相对于所形成的接合部的范围的配置位置稳定,接合部的接合强度容易稳定。另外,由于辅助部件的供给能够通过一根片(连续体)进行,因此,能够节省设备空间,并降低各装置的控制的复杂化。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辅助部件是伸缩部件。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将作为伸缩部件的辅助部件分别相对于一对复合部件配置的情况下,与将原本宽度方向的尺寸容易变动的伸缩部件从两个卷筒分别放出片而配置的情况相比,通过将一张片分割而进行配置,能够降低伸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偏差而配置。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配置成与要形成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或内侧端部的至少一方重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产品状态下,接合部的外侧端部包含在腿围开口部中,内侧端部包含在腰围开口部中,因此,都是需要强度的部位。由于在分割工序中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宽度的偏差降低,因此,即使在第二接合工序时形成接合部时,也能够将辅助部件稳定地配置到接合部的端部。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间具有折返工序,在所述折返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折返线处将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折返,在所述折返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被折返,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以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彼此通过所述折返工序重叠而得到的重叠部位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或内侧端部的至少一方的方式形成所述接合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折返工序中,在原本就产生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宽度方向的偏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折返,有可能导致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配置位置进一步产生偏差,但由于通过分割工序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因此,即使在辅助部件以被折返的状态配置在接合部的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这样的偏差而配置。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配置在要形成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和内侧端部这两者。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接合部的交叉方向的两端部,被重叠的构成材料片数增多,容易在该两端部更可靠地形成接合部。由此,容易使产品的品质稳定。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后具有切割工序,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呈曲线状延伸的切断线处,将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切割,在通过所述切割工序形成的所述腿围开口部的缘部中的由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构成的部位,配置有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第二接合工序的前阶段,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而稳定地配置,因此,即使在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呈曲线状切割而形成腿围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辅助部件适当地配置到腿围开口部的缘部。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具有: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中,通过以贯通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和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方式呈曲线状切割而形成所述腿围开口部;以及折返工序,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之后,在所述折返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折返线处将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折返,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中,所述腿围开口部以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跨越所述折返线的方式形成。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降低配置在曲线状的腿围开口部的端部的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交叉方向)的位置的偏差,容易在腿围开口部的整周适当地配置辅助部件。另外,通过在折返工序之前形成腿围开口部,即使在腿围开口部的左右的形状不对称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配置辅助部件。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形成一对所述接合部,在将所述上游侧的所述接合部设为一对第一接合部、将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接合部设为一对第二接合部时,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间断地设置有多个熔敷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朝向中央侧倾斜地设置,所述第二接合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如果仅向任意的一个方向(或者连续地)形成接合部的熔敷部,则由于向该一个方向作用连续的力,因此有可能在构成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上容易产生褶皱。在第一接合部处朝向交叉方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间断地作用,在第二接合部处朝向交叉方向外侧的力间断地作用,由此,能够对片交替地施加力,难以产生褶皱。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辅助部件具有伸缩性,所述分割工序中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比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小。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分割辅助部件时,通过抑制辅助部件的伸长而进行分割,从而降低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偏差。通过这样使宽度的偏差少的辅助部件伸长并与复合部件接合,容易使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稳定。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分割工序中被分割起到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被接合为止的制造工序内的输送距离,比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放出工序中从所述卷筒放出起到在所述分割工序中被分割为止的输送距离短。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分割前的宽幅状态时,即使是宽度容易变动的辅助部件也容易稳定地输送,在分割后的宽度变窄的状态下,缩短输送距离,使分割后的宽度的变动为最小限度,由此保持稳定性。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割工序之前具有定位工序,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以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位置成为所述交叉方向的所述规定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交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分割成两部分,能够使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宽度方向的偏差减半。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沿着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被分割,在所述分割工序与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间具有定位工序,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以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为基准,将被分割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分别定位。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分割线处被切断的部位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通过以沿着该分割线的部分为基准进行输送,容易在接下来的第一接合工序内配置在正确的位置。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割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后进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通过先将辅助部件和复合部件接合,之后分割辅助部件,能够使其相对于复合部件更正确地配置。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沿着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被分割,被分割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中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腿围开口部的端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将辅助部件配置到腿围开口部的端部的极限位置。
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交叉方向的多个规定位置被分割成至少4个,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以被分割成4个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中的每两个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并分别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接合。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分割工序中被分割成4个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各自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通过将这样被分割的各辅助部件在第一接合工序中配置在适当的位置,能够任意地优化在之后的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的接合部的构成材料的片数的配置,能够使接合部的强度更稳定。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的一次性尿布1的生产线上使用。
图1是从腹侧观察作为该尿布1的一例的短裤型尿布1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从复合部件30侧观察完成前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从吸收性主体10侧观察该尿布1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该尿布1在制造工序的最终阶段成为图2那样的平坦地延伸的延伸板状态。详细而言,首先,应配置在穿着对象者的胯裆的吸收性主体10是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片状部件,长度方向的各端部10eLa、10eLb分别为大致V字形的尖细形状。另外,应主要配置在穿着对象者的腰围部的一对复合部件30、30与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侧面重叠,并且在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上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而且,各复合部件30、30分别具有腿围开口部30HL、30HL。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各复合部件30具有折返线L30,该折返线L30用于将该复合部件30在宽度方向上折返,并且该折返线L30用于以该复合部件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0ew1、30ew2位于比上述折返线L30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的方式进行折返,而且,在该折返线L30处被折返的复合部件30经由上述两端部30ew1、30ew2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30ew2,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作为固定的一例与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0ew接合。另外,各复合部件30、30在吸收性主体10的大致V字形的上述各端部10eLa、10eLb也通过熔敷等接合。
而且,在从这样的延伸板状态一边将一对复合部件30、30中位于内侧的各端部30ew1、30ew1彼此向宽度方向的两侧打开,一边将各复合部件30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CLL30对折的过程中,如果将吸收性主体10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CLL10对折,则各复合部件30、3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30ew1、30ew1彼此相互共同地形成尿布1的腰围开口部1HB,并且,各复合部件30、30的腿围开口部30HL、30HL成为分别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状态,由此,成为能够作为图1所示那样的短裤型的尿布1穿着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主要参照图2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对各构成部件10、30、30进行说明,该延伸板状态下的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分别与该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大致一致。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各方向简称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另外,关于长度方向,由于一侧位于穿着对象者的腹侧,另一侧位于穿着对象者的背侧,因此,将一侧也称为“腹侧”或“前侧”,将另一侧也称为“背侧”或“后侧”。而且,关于厚度方向,将与穿着对象者接触的一侧也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也称为“非肌肤侧”。另外,将宽度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吸收性主体10是长度方向的各端部10eLa、10eLb分别在俯视时呈大致V字形地逐渐变细的形状的片状部件,具有吸收体11、从肌肤侧覆盖该吸收体11而设置的顶片13、以及从非肌肤侧覆盖该吸收体11而设置的背面片15。
而且,上述各部件13、11、15分别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与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部件接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粘接剂的涂敷图案,能够例示Ω图案、螺旋图案、条纹图案等,这对于后面出现的其他粘接剂也是同样的。
吸收体11具有液体吸收性的吸收性芯11c和覆盖该芯11c的外周面的未图示的芯包覆片。吸收性芯11c是将规定的液体吸收性材料成形为作为规定形状的一例的俯视时大致沙漏形状的成形体。作为液体吸收性材料,能够例示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液体吸收性粒状物。另外,芯包覆片可以使用纸巾或无纺布等透液性片。而且,吸收性芯11c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俯视时大致沙漏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顶片13例如由热风无纺布等透液性片形成,其平面尺寸为从吸收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尺寸。另外,由于长度方向的各端部分别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各端部10eLa、10eLb,因此,其形状分别呈随着向长度方向的腹侧或背侧前进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小的上述大致V字形的尖细形状。
另外,背面片15也是从吸收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平面尺寸的片,而且,与顶片13同样地,由于长度方向的各端部分别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各端部10eLa、10eLb,因此,其形状分别呈随着向长度方向的腹侧或背侧前进而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小的上述大致V字形的尖细形状。而且,这些顶片13和背面片15以彼此的两端部的大致V字形大致对齐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由此,吸收体11被保持在这些片13、15彼此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背面片15通过将聚乙烯(PE)膜或聚丙烯(PP)膜等不透液性的防漏片15f和贴合在防漏片15f的非肌肤侧的无纺布制的外装片15n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并接合而形成。但是,背面片15只要具有一定的防漏性即可,并不限于上述那样的结构。另外,在该例中,防漏片15f的平面尺寸比外装片15n的平面尺寸小,由此,防漏片15f处在比外装片15n的外周缘靠长度方向的内侧以及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彼此相同的尺寸。
图5A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在图2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中解开一部分的接合而以能够看到肌肤侧面的方式展开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即,该图5A是解开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10eLa、10eLb与各复合部件30、30的接合,并且将各复合部件30、30分别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展开状态的概略俯视图。而且,在该图5A中,可以看到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侧以及复合部件30的肌肤侧。另外,图5B是图5A中的B-B剖视图。顺便说一下,这些图5A以及图5B是将尿布1在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伸长至没有褶裥为止的状态的图,这对于上述图2至图4也是同样的。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一对复合部件30、30分别是在长度方向上长的片状部件,在该例中,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两片无纺布31、32而形成。另外,如上所述,一对复合部件30、30中的任一个都通过沿着长度方向设定在宽度方向的规定位置的折返线L30、L30,从图5A以及图5B的状态向图2以及图4的状态向宽度方向的内侧折返,由此,如该图2以及图4所示,一方的复合部件30与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侧面的左侧部分重叠,另外,另一方的复合部件30与该肌肤侧面的右侧部分重叠,这一对复合部件30、30彼此关于吸收性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W10成为镜像关系。另外,在该被折返的状态下,复合部件3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30ew1、30ew2均位于比折返线L30靠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而且,如图4所示,在上述两端部30ew1、30ew2中,在厚度方向上靠近吸收性主体10的一方的端部30ew2位于比远离吸收性主体10的一方的端部30ew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位置,该靠近的一方的端部30ew2通过热熔粘接剂等遍及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与形成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侧面的顶片13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3ew接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示出复合部件30仅与顶片13的端部13ew接合,但是并不限于此。即,如该图4所示,在背面片15的端部15ew与顶片13的端部13ew相比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情况下,该背面片15的端部15ew也可以与复合部件30接合。
另外,这也是一部分已述的内容,如图2所示,各复合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30eLa、30eLb分别与吸收性主体10的大致V字形的两端部10eLa、10eLb的宽度方向的各半部重叠而固定。因此,复合部件30的两端部30eLa、30eLb的形状分别以与上述大致V字形的两端部10eLa、10eLb的宽度方向的各半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倾斜形状,由此,复合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各端部30eLa、30eLb在与对应的吸收性主体10的各端部10eLa、10eLb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熔敷等而接合。
另外,在该例中,在成为图1的短裤型的状态时,对于图2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一对复合部件30、30的任一个,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30ew1、30ew1都成为腰围开口部1HB。因此,出于对该端部30ew1、30ew1赋予穿着对象者的肌肤压力减轻用的端部收尾结构的目的,如图4所示,该端部30ew1、30ew1在宽度方向上仅折返一次,并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该折返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折返两次以上,或者也可以不折返端部30ew1。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腿围开口部30HL以在宽度方向上跨越上述折返线L30的形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复合部件30而形成。而且,在该例中,该腿围开口部30HL形成为关于上述折返线L30并非线对称的非对称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该非对称形状是考虑穿着对象者的腿围形状而决定的。因此,在该例中,通过形成为非对称形状,能够起到向穿着对象者的腿围贴合的良好的贴合性。顺便说一下,关于该腿围开口部30HL的形状是对称形状还是非对称形状的判定,例如,能够通过在图5A的展开状态下在将尿布1在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伸长至没有腿围开口部30HL的褶裥为止的状态下目视腿围开口部30HL的形状,或者目视后述的模切装置的冲裁刀的形状来进行。
另外,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出于对复合部件30赋予伸缩性的目的,在复合部件30所涉及的两片无纺布31、32彼此之间,沿着长度方向在宽度方向上并列地插入有橡胶线等多个线状弹性部件35、35…。即,该线状弹性部件35、35…在沿着长度方向伸长到规定的伸长倍率的状态下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该无纺布31、32上,由此,对各复合部件30、30赋予长度方向的伸缩性。
在此,在该例中,关于这些线状弹性部件35、35…中的几个弹性部件35,配置在复合部件30中的腿围开口部30HL与腰围开口部1HB之间的部分,但关于至少一个其他弹性部件35,配置在复合部件30中的腿围开口部30HL与吸收性主体10之间的部分。因此,复合部件30中的腿围开口部30HL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各位置处分别被赋予长度方向的收缩力,由此,腿围开口部30HL大致在其整周一边形成多个褶一边收缩,其结果是,大致在整周形成有褶裥。
并且,在该例中,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出于加强腿围开口部30HL的目的而设置有辅助部件40(参照图5A中的点状图案的部分)。即,在复合部件30涉及的两片无纺布31、32彼此之间,插入有具有与腿围开口部30HL相同形状的开口的带状的辅助部件40,由此,腿围开口部30HL的周缘部在其整周被加强。另外,在该例中,作为该辅助部件40,使用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伸缩部件)。而且,该辅助部件40也以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该无纺布31、32上。因此,该辅助部件40也能够有效地有助于在腿围开口部30HL形成褶裥。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伸缩性片的一例,能够例示对具有聚氨基甲酸乙酯系弹性体等显示大致弹性的弹性体纤维和聚烯烃系树脂等显示大致非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实施所谓齿轮拉伸加工而表现出伸缩性的无纺布,在该例中,使用上述伸缩性片,但是并不限于此。进一步说,辅助部件40也可以不具有上述那样的伸缩性。
<关于尿布1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制造尿布1的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中的各工序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生产线的示意图。图8至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行容易理解本发明的说明,对于图6至图12,吸收性主体10以完成后的形式被供给,省略了对吸收性主体10自身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通过在生产线上实施图6所示的S101~S112的各工序而连续地制造。另外,该尿布1在生产线上利用所谓的“纵向流动法”制造。在纵向流动法中,在以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为输送方向输送尿布1的中间产品的期间,依次进行各种加工、其他部件的接合等,最终制造上述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至图12中,为了纸面的方便,将中间产品图示为一个尿布的单张状,但实际的中间产品处于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连续体或连续片的状态。
另外,中间产品的输送使用吸引带式输送机等带式输送机、输送辊等公知的输送装置(参照图7)来进行。而且,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适当使用这些输送装置。并且,如上所述,由于输送方向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因此,该输送方向与吸收性主体10的厚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而且,在此,在该生产线上,将与上述宽度方向对应的方向也称为“CD方向”。另外,将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也称为交叉方向。该交叉方向与上述宽度方向以及CD方向对应。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S101)
首先,如图7所示,进行从卷绕有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卷筒61放出用于构成辅助部件40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放出工序(S101)。被放出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沿输送方向被输送。
(S102)
接着,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经由引导装置62被定位在规定位置。具体而言,进行以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交叉方向的中央位置成为交叉方向的规定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的定位工序(S102)。在该定位工序(S102)中,作为一例,位于引导装置62的交叉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传感器(未图示)检测纤维网(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进行纤维网的定心。由此,在接下来进行的分割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分割工序(后述的S103)中,容易在交叉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割成两部分。
(S103)
接着,如图7以及图8所示,进行在交叉方向(CD方向)的规定位置分割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分割工序(S103)。在该工序中,如该图8的中央图所示,首先,该状态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通过配置在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的分切装置63。而且,在其通过时,利用分切装置63,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沿着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L1被分割。分割线L1是通过CD方向的中央位置的线,即,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在CD方向的中央位置被分割成两部分,由此,如该图8的右图所示,生成一对CD方向的尺寸为一半大小的宽度窄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分切装置的一例,可举出具有旋转刀的公知的装置,但是并不限于此。
(S104)
接着,如图7以及图8的右图所示,进行将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分别定位的定位工序(S104)。在该工序中,被分割的一对宽度窄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通过配置在比分切装置63靠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的扩宽装置64。而且,在其通过时,利用扩宽装置64使宽度窄的各连续体40sa、40sa分别向CD方向的外侧移动,由此,如图8的右图所示,在各连续体40sa、40sa彼此之间形成间隔D40sa。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用于之后进行的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接合的预先准备。
另外,在该定位工序(S104)中,以在紧接在前的分割工序(S103)中在分割线L1处被分割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交叉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40aL、40aL为基准,将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别定位。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中的在分割线L1处被切断的部位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通过以该端部40aL、40aL为基准进行输送,容易在接下来的第一接合工序内(S105)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另外,作为扩宽装置的一例,可举出在CD方向的两侧的各位置分别具有相对于输送方向向外侧倾斜的辊的公知的装置,但是并不限于此。
(S105)
接着,如图7以及图9的左图所示,进行将用于构成复合部件30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接合的第一接合工序(S105)。首先,如图7以及图9所示,用于形成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上述两片重叠的无纺布31、32以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连续片31a、32a的形态从上游工序被输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各工序中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是指用于构成复合部件30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包括直至形成腰围开口部1HB以及腿围开口部30HL、30HL为止的中途阶段的连续体30a、以及大致多个复合部件30、30...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态这两者。
在该第一接合工序(S105)中,如图9的左图所示,在用于形成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两片重叠的无纺布的连续片31a、32a彼此之间,以在输送方向上伸长的状态插入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和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
而且,在该时刻,在作为该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两片重叠的无纺布的连续片31a、32a彼此之间,以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连续体35a、35a…的形态并且以在输送方向上伸长的状态插入多个线状弹性部件35、35…,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上。
另外,在该时刻,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CD方向的各端部30aew1、30aew1向CD方向的内侧较小地折返一次并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该折返状态。
(S106)
接着,如图7以及图9的右图所示,进行在交叉方向(CD方向)的中央位置分割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分割工序(S106)。在该工序中,如该图9的右图所示,该状态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通过配置在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的分切装置65(图7)。而且,在其通过时,利用分切装置65,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在CD方向的中央位置被分割成两部分,由此,如图10的左图所示,生成一对CD方向的尺寸为一半大小的宽度窄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
(S107)
接着,如图10的左图所示,进行将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分别定位的定位工序(S107)。在该工序中,一对宽度窄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通过配置在比分切装置65靠输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的扩宽装置66(图7)。而且,在其通过时,利用扩宽装置使宽度窄的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分别向CD方向的外侧移动。由此,如图10的左图所示,在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彼此之间形成比后述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CD方向的尺寸稍小的间隔D30sa。需要说明的是,这是用于在之后进行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汇合时,将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与该连续体10a的CD方向的各端部10aew、10aew接合的预先准备。
(S108)
接着,如图7以及图10的右图所示,进行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上安装用于构成吸收性主体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S108)。即,如图7所示,在该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的输送路径上,在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汇合。而且,在该汇合时,在形成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肌肤侧面的顶片的连续片13a的CD方向的各端部13aew、13aew,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的CD方向的内侧的端部30aew2、30aew2分别通过热熔粘接剂等接合而一体化。
(S109)
接着,如图11的左图所示,进行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S109),在该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中,通过以贯通通过上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和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方式呈曲线状切割而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30HL。在该工序中,对于刚刚进行了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S108)的状态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作为一例,利用模切装置67,如该图11的左图所示,对于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在输送方向上以产品间距P1(参照图12)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30HL。在该时刻,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成为大致多个复合部件30、30...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态的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如该图11所示,在形成该腿围开口部30HL时,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a)上也设定复合部件30的上述折返线L30,由此,模切装置67以在CD方向(交叉方向)上跨越该折返线L30的方式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另外,形成该腿围开口部30HL的时刻是指在折返线L30处折返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a)之前的时刻。因此,能够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a)上毫无问题地形成非对称形状的腿围开口部30HL,由此,能够提高腿围开口部30HL的形状的选择的自由度。
另外,在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的时刻,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上已经以连续体40a的形态设置有辅助部件40。因此,腿围开口部30HL形成为不仅贯通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还贯通辅助部件的连续片40a。
另外,作为模切装置67的一例,可举出具有冲裁刀形态的切割辊以及砧辊的公知的装置,但是并不限于此。
(S110)
接着,如图7以及图11的右图所示,进行折返工序(S110),在该折返工序中,在分别设定于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的上述折返线L30、L30处,将该连续体30a、30a分别向CD方向(交叉方向)的内侧折返。由此,使位于CD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分别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肌肤侧面的CD方向的一侧部分以及另一侧部分重叠。另外,在该折返工序(S110)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一起在交叉方向(CD方向)上被折返。
该折返处理通过公知的折返装置进行。即,在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接合的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通过配置在输送方向的规定位置的折返装置的折返用板部件的位置时,使上述折返用板部件与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的各折返线L30、L30或其附近部分接触,从而在该折返线L30、L30处折返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
(S111)
接着,如图12的左图所示,进行第二接合工序(S111),在该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接合部ja、jb,将通过上述第一接合工序(S105)接合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a以及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接合。在该工序中,将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固定为基于上述折返工序(S110)的折返状态。
如该图12的左图那样,该固定通过在与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的端部10eLa以及背侧的端部10eLb相当的位置将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和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接合来进行。而且,该接合处理能够利用具有压花辊以及砧辊的公知的热封装置68来进行。即,重叠有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在通过输送方向上的热封装置68的位置时,利用压花辊的外周面的凸部以及砧辊的外周面,在与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的端部10eLa以及背侧的端部10eLb相当的位置,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和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一起在厚度方向上被夹压并通过熔敷等接合。而且,作为进行了该接合的痕迹,在与吸收性主体10的腹侧的端部10eLa以及背侧的端部10eLb相当的位置,分别形成大致V字形的接合部ja、jb。换言之,通过该工序,在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相当于腹侧)以及下游侧(相当于背侧)分别形成一对接合部ja(相当于一对第一接合部)、一对接合部jb(相当于一对第二接合部)。
在此,在通过熔敷各材料而形成接合部ja、jb的情况下,若在接合部ja、jb的范围内连续地或在整个区域无间隙地形成熔敷了各材料的熔敷部,则有可能导致接合部ja、jb变硬或在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上产生褶皱。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熔敷各材料的多个熔敷部(未图示)间断地设置。并且,如图12的左图所示,接合部ja(第一接合部)从交叉方向的外侧朝向中央侧倾斜地设置,接合部jb(第二接合部)从交叉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外侧倾斜设置。在间断地设置多个熔敷部时,如果仅向任意的一个方向形成熔敷部,则由于向该一个方向作用连续的力,因此,有可能在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10a上容易产生褶皱。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接合部ja(第一接合部)处作用朝向交叉方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在接合部jb(第二接合部)处作用朝向交叉方向外侧的力,由此,能够对吸收性物品的连续体10a交替地施加力,难以产生褶皱。
(S112)
最后,如图12的左图以及右图所示,进行分断工序(S112),在该分断工序中,在沿着输送方向输送通过上述大致V字形的接合部ja、jb接合有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过程中,将该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以尿布1的产品间距P1分断,并且在大致V字形的接合部ja、jb的附近位置切除大致三角形的端材T、T…。由此,制造图2的延伸板状的尿布1。需要说明的是,该分断、切除处理能够用具有切割辊和砧辊的公知的切割装置进行,但是并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说明了S101~S112的各工序,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放出一根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将其分割后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接合。以往,在将伸缩部件、加强部件等由连续纤维网片构成的辅助部件分别配置在具有腿围以及腰围开口部的一对部件(一对复合部件30)上时,有时准备两根用于构成辅助部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并将其分别配置在一对复合部件上。但是,例如在辅助部件为伸缩部件等的情况下,卷绕于卷筒的辅助部件的宽度本身存在一些偏差的情况、或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因变形、位置偏移而不稳定的情况较多。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CD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将一根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割成两个部分,能够降低这样的偏差。需要说明的是,进行分割的位置并不限定于CD方向的中央位置,也可以在CD方向的规定位置进行分割。
而且,通过这样做,在最终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以及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一起接合的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相对于所形成的接合部ja、jb的范围的配置位置稳定。即,在接合部ja、jb内的接合位置(熔敷部的位置)处,被重叠的各材料的片数稳定而不会产生偏差。由此,接合部ja、jb的接合强度容易稳定。另外,如上所述,在投入两根辅助部件的连续体30a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过大的设备空间的必要性、控制的复杂化这样的课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构成辅助部件的片的供给能够通过一根片(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进行,因此,能够节省设备空间,并降低各装置的控制的复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放出工序(S101)到第一接合工序(S105)之间进行分割工序(S103),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放出工序(S101)与第二接合工序(S111)之间进行分割工序(S103)即可。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如图12的左图所示,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配置成分别与要形成的接合部ja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aet、jaet以及接合部jb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bet、jbet重叠。在产品状态下,接合部ja、jb的外侧端部jaet、jbet包含在腿围开口部30HL中(参照图1),是需要强度的部位。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分割工序(S103)中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由于宽度方向(交叉方向)的宽度的偏差降低,因此,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形成接合部ja、jb时,也能够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稳定地配置到各接合部ja、jb的外侧端部jaet、jbet。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配置在接合部ja、jb的外侧端部jaet、jbet,但并不限定于此,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也可以配置成与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aet、jbet或内侧端部jaei、jbei的至少一方重叠。内侧端部jaei、jbei在产品状态下包含在腰围开口部1HB中(参照图1),因此,内侧端部jaei、jbei也是需要强度的部位。即使在这样的部位配置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稳定地配置到内侧端部jaei、jbei。
另外,如上所述,不限于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aet、jbet或内侧端部jaei、jbei的至少一方,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也可以配置在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aet、jbet以及内侧端部jaei、jbei这两者。这样一来,在接合部ja、jb的两端部(外侧端部jaet、jbet以及内侧端部jaei、jbei)被重叠的构成材料片数增多,容易在该两端部更可靠地形成接合部ja、jb。由此,容易使产品的品质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之前进行折返工序(S110)。在该折返工序(S110)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一起在交叉方向上被折返。然后,在之后的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以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彼此通过折返工序(S110)重叠而得到的重叠部(图12的左图中的斜线所示的部分)位于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jaet、jbet的方式形成接合部ja、jb。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内侧端部jaei、jbei配置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情况是指,在第一接合工序(S105)时,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配置成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CD方向的各端部30aew1、30aew1(图9右图)重叠的情况。各端部30aew1在折返工序(S110)时向CD方向(交叉方向)的内侧折返,在图2的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中,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腰围开口部1HB。另外,如上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CD方向的各端部30aew1、30aew1向CD方向的内侧折返一次,因此,在该端部30aew1配置有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情况下,形成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彼此重叠而得到的重叠部。这样,最终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以该重叠部位于接合部ja、jb的交叉方向的内侧端部jaei、jbei的方式形成接合部ja、jb。
在此,像以往那样,在原本就产生相当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连续片的宽度方向的偏差的情况下,若将这样的连续片折返,则有可能导致连续片的配置位置进一步产生偏差。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于通过分割工序(S103)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这样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因此,即使在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以折返而重叠的状态配置在各接合部ja、jb的端部(jaet、jbet或jaei、jbei)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该偏差而配置。即,在各端部jaet、jbet、jaei、jbei内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构成材料的片数稳定,各端部jaet、jbet、jaei、jbei的接合强度容易稳定。
另外,在上述的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S109)中,腿围开口部30HL、30HL以在交叉方向上跨越折返线L30的方式形成,在该折返线30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也一起被折返。通常,在形成曲线状的腿围开口部30HL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在曲线状的腿围开口部30HL的端部适当地配置辅助部件40。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降低配置在腿围开口部30HL的端部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宽度方向(交叉方向)的位置的偏差,容易在腿围开口部30HL的端部的整周适当地配置辅助部件4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辅助部件40具有伸缩性,优选的是,上述分割工序(S103)中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比上述第一接合工序(S105)中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小。在此的伸长量是指,以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自然长度为基准时的从该自然长度伸长的伸长量。而且,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指,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从自然长度伸长的伸长量除以自然长度而得到的量。在分割工序(S103)中分割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时,通过抑制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伸长而进行分割,实现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偏差的降低。另一方面,在第一接合工序(S105)中,通过这样使宽度的偏差少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伸长并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接合,容易使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稳定。
另外,返回到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在放出工序(S101)中从卷筒放出的位置设为T1、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在分割工序(S103)中被分割的位置设为T2、将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被接合的位置设为T3,则优选为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在分割工序(S103)中被分割起到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中被接合为止的制造工序内的输送距离(即,T2~T3为止的输送距离)比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从卷筒放出起到在分割工序(S103)中被分割为止的输送距离(即,T1~T2为止的输送距离)短。即,分割前的宽幅状态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即使是宽度容易变动的辅助部件也容易稳定地输送。另一方面,在分割后的宽度变窄的状态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sa)时,通过缩短输送距离,使分割后的宽度的变动为最小限度,能够保持稳定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定位工序以及第一接合工序的说明图。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以及第二接合工序的说明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切割工序以及分断工序的说明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第一接合工序(S105)中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相对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配置位置不同、没有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S109)而有切割工序、以及不进行折返工序(S110)。另外,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尿布1的腿围开口部30HL、30HL由一对复合部件构成,但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尿布1是所谓的3片式,腿围开口部30HL、30HL由一对复合部件30以及吸收性主体10构成。除此以外的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进行将被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分别定位的定位工序(S104'),接着,进行将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接合的第一接合工序(S105')。在第一接合工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a、40sa配置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CD方向(交叉方向)的两端部的位置。
然后,在进行在交叉方向(CD方向)的中央位置分割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分割工序(S106',未图示)之后,将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定位(定位工序S107',未图示),接着,如图14的左图所示,进行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S108')。在紧接在前的定位工序中,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彼此之间,在CD方向上隔开间隔D30a'(参照图14),在吸收性主体安装工序(S108')中,以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各自的CD方向的外端之间的长度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的CD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
接着,进行第二接合工序(S111'),在该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接合部ja'、jb',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a以及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与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接合。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之后,如图15的左图所示,进行切割工序,在该切割工序中,在设定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的沿着输送方向呈曲线状延伸的切断线(未图示)处,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一起切割。在该切割工序中,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也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一起被切割,由此,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30HL。然后,在通过该切割工序形成的曲线状的腿围开口部30HL、30HL的缘部中的由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构成的部位,配置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40a。即,在第二接合工序(S111')的前阶段,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宽度方向的偏差降低而稳定地配置,因此,即使在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一起呈曲线状切割而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30HL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辅助部件40适当地配置到腿围开口部30HL、30HL的缘部。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接合工序的说明图。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复合部件分割工序以及复合部件定位工序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以及图17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图9以及图10等所示的多个线状弹性部件35、35…。
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分割工序(S103)在第一接合工序(S105)之后进行。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复合部件定位工序(S107')之后进行的工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主要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6所示,从卷筒放出并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首先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接合(S105”,相当于第一接合工序)。在该工序中,如图16的右图所示,在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CD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
接着,如图17的左图所示,进行在CD方向的中央位置分割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的复合部件分割工序(S106”)。在该复合部件分割工序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一起沿着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X被分割。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分割工序(S103)包含在该复合部件分割工序(S106”)中。
这样,通过在第一接合工序(S105”)之后进行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的分割工序(S103),即,通过先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和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接合,之后分割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能够相对于复合部件30更适当地配置辅助部件40。
接着,如图17的右图所示,进行将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分别定位的定位工序(S107”)。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定位工序(S107”)中,通过翻转等来调换在复合部件分割工序(S106”)中被分割的一对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sa、30sa的左右。具体而言,在复合部件分割工序(S106”)中,在由分割线X分割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中,若将交叉方向(CD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设为端部40axe、将未被分割的一侧的端部设为端部40aee,则在复合部件分割工序(S106”)中,端部40axe位于CD方向的中央。接着,在定位工序(S107”)中,以该端部40aex、40aex位于CD方向的两侧的方式配置。由此,在更下游进行的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切割工序中,通过沿着在输送方向上呈曲线状延伸的切断线切割CD方向的两侧而形成腿围开口部30HL,从而端部40aex、40aex配置在腿围开口部30HL、30HL的端部。其结果是,能够将辅助部件40配置到由复合部件30构成的腿围开口部30HL的端部的极限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和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其等同结构。
图18是变形例中的解开延伸板状态的尿布1的一部分的接合而以能够看到肌肤侧面的方式展开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19是表示图18中的B-B剖视图的一部分的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分割工序(S103)中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割成两个部分,但在该变形例中,在分割工序(S103)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在交叉方向的多个规定位置被分割成至少4个。而且,在第一接合工序(S105)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以被分割成4个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1、40S2、40S3、40S4中的每两个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并分别与复合部件的连续体30a、30a接合。
如图18所示,在该变形例中,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1和40S2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左右错开的位置,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1和40S2配置成具有重叠的部分。另外,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3和40S4也同样地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左右错开的位置,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3和40S4配置成具有重叠的部分。在此,辅助部件40是加强腿围开口部30HL的加强部件,如图19所示,在比作为加强部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S1、40S2、40S3、40S4靠厚度方向的非肌肤侧的位置还配置有伸缩部件40b。由此,能够加强腿围开口部30HL,并且能够实现贴合性的提高。另外,如该变形例那样,在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割成4个之后进行第一接合工序的情况下,能够任意地优化在最终进行的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的接合部ja、jb的构成材料的片数的配置,能够使接合部ja、jb的强度更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将辅助部件的连续体40a分割成4个,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分割成任意的数量。
附图标记说明
1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
1HB腰围开口部
10吸收性主体、10ew端部、
10eLa端部、10eLb端部、
10a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10aew端部、
11吸收体、11c吸收性芯、
13顶片、13ew端部、
13a顶片的连续片、13aew端部、
15背面片、15ew端部、
15a背面片的连续片、
15f防漏片、
15n外装片、
30复合部件、30a复合部件的连续体、
30ew1端部、30ew2端部、
30eLa端部,30eLb端部、
30aew2端部、30sa复合部件的连续体、
30aew1端部、31无纺布、
31a无纺布的连续片、32无纺布、32a无纺布的连续片、30HL腿围开口部、
35线状弹性部件、35a线状弹性部件的连续体、
40复合部件、40a复合部件的连续体、40aL
40aee端部、40aex端部、
40b伸缩部件、40S1~40S4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61卷筒、62引导装置、63分切装置、
64扩宽装置、65分切装置、66扩宽装置、
67模切装置、68热封装置、
L30折返线、T端材、
ja接合部(第一接合部)、jb接合部(第二接合部)、jaei内侧端部、jaet外侧端部、jbei内侧端部、jbet外侧端部
CLL10大致中央位置、CLL30大致中央位置、
CLW10中心位置

Claims (15)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液体的吸收性主体、具有腿围开口部和腰围开口部的一对复合部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复合部件的辅助部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放出工序,在所述放出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辅助部件的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从卷绕有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卷筒放出;
第一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将用于构成所述复合部件的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从所述卷筒放出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接合;以及
第二接合工序,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形成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接合部,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以及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用于构成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接合,
在所述放出工序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间具有分割工序,在所述分割工序中,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规定位置分割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部件是伸缩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配置成与要形成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或内侧端部的至少一方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与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间具有折返工序,在所述折返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折返线处将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折返,
在所述折返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被折返,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以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彼此通过所述折返工序重叠而得到的重叠部位于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或内侧端部的至少一方的方式形成所述接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配置在要形成的所述接合部的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端部和内侧端部这两者。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之后具有切割工序,在所述切割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呈曲线状延伸的切断线处,将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切割,
在通过所述切割工序形成的所述腿围开口部的缘部中的由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构成的部位,配置有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
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中,通过以贯通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接合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和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方式呈曲线状切割而形成所述腿围开口部;以及
折返工序,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之后,在所述折返工序中,在设定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的折返线处将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一起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折返,
在所述腿围开口部形成工序中,所述腿围开口部以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跨越所述折返线的方式形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连续体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形成一对所述接合部,
在将所述上游侧的所述接合部设为一对第一接合部、将所述下游侧的所述接合部设为一对第二接合部时,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间断地设置有多个熔敷部,
所述第一接合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外侧朝向中央侧倾斜地设置,
所述第二接合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外侧倾斜地设置。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部件具有伸缩性,
所述分割工序中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比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每单位长度的伸长量小。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分割工序中被分割起到在所述第二接合工序中被接合为止的制造工序内的输送距离,比从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放出工序中从所述卷筒放出起到在所述分割工序中被分割为止的输送距离短。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割工序之前具有定位工序,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以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的所述交叉方向的中央位置成为所述交叉方向的所述规定位置的方式进行定位。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沿着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被分割,
在所述分割工序与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间具有定位工序,在所述定位工序中,以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为基准,将被分割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分别定位。
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工序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之后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沿着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的分割线被分割,
被分割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中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的被分割的端部配置在所述腿围开口部的端部。
15.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割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在所述交叉方向的多个规定位置被分割成至少4个,
在所述第一接合工序中,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以被分割成4个的所述辅助部件的连续体中的每两个具有重叠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并分别与所述复合部件的连续体接合。
CN202180097913.8A 2021-06-07 2021-11-18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72796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8004.4A EP3895674B1 (en) 2021-06-07 2021-06-07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article
EP21178004.4 2021-06-07
PCT/JP2021/042448 WO2022259570A1 (ja) 2021-06-07 2021-11-18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9601A true CN117279601A (zh) 2023-12-22

Family

ID=77167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7913.8A Pending CN117279601A (zh) 2021-06-07 2021-11-18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95674B1 (zh)
CN (1) CN117279601A (zh)
WO (1) WO20222595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80301B1 (en) * 1992-10-27 1997-09-24 PROCTER &amp; GAMBLE FAR EAST, INC. Disposable diaper with fully elasticized waist opening
IT1308186B1 (it) * 1999-02-12 2001-12-07 Davide Viola Pannolino usa-e-getta del tipo a mutandina ed apparechiatura emetodo per la sua fabbricazione.
JP6456104B2 (ja) * 2014-11-07 2019-01-23 花王株式会社 立体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98229A (ko) * 2014-12-26 2017-08-29 유니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일회용 기저귀
JP6226909B2 (ja) * 2015-05-29 2017-11-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19172B1 (ja) * 2015-05-29 2016-11-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019175B1 (ja) * 2015-06-03 2016-11-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019174B1 (ja) * 2015-06-03 2016-11-0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558979B2 (ja) * 2015-06-29 2019-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3735950B1 (en) * 2015-09-09 2023-12-13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Method of producing a chassis web comprising a waistband component and disposable pant article produced from the chassis we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9570A1 (ja) 2022-12-15
EP3895674A2 (en) 2021-10-20
EP3895674B1 (en) 2023-07-05
EP3895674A3 (en) 202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6400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吸收性物品
CN110325156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吸收性物品
CN110139632B (zh)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US949233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a sheet-like member associated with an absorbent article
EP325748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sheet member for absorptive articles
JP5941963B2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6056092A1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WO2018154682A1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1518098B1 (ko) 흡수성 물품의 제조 방법
US20240252365A1 (en) Absorbent article with front and/or back waist regions having a high-stretch zone and a low-stretch zon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JP6019172B1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926121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7613922B (zh) 吸收制品以及用于制造吸收制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79601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393503B2 (ja)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7277578B2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WO2016194477A1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34358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271807B1 (ja) 伸縮性シート、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及び、伸縮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438845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