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68135A -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68135A
CN117268135A CN202311369854.2A CN202311369854A CN117268135A CN 117268135 A CN117268135 A CN 117268135A CN 202311369854 A CN202311369854 A CN 202311369854A CN 117268135 A CN117268135 A CN 117268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
pipe
fill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698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颂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anx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anx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anx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anx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698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681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68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68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14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comprising also a non-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6Spray nozzles or spray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8Splashing boards or grids, e.g. for converting liquid sprays into liquid films; Elements or beds for increasing the area of the contact surf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1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feeding gas or vap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顶端的出风口、排气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其中一侧的第一填料、设置在塔体内另一侧的第二填料、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用于朝向第二填料喷水的第二喷淋装置、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供冷却液体流经的进水管、通水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二填料下方的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抽水装置、以及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位于第一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位于第二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与出水管连通。本发明可提高冷却降温效果,并可达到节能降耗效果的同时,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冷却塔一般包括塔体、安装在塔体顶端的排气装置、安装在塔体内的填料和喷淋装置。而在使用时,喷淋装置喷出的水自上而下喷淋进入填料,外界干冷风自下而上进入填料,喷淋装置喷出的水与冷风在填料内进行热交换,风被加热和加湿形成为高温湿热风从塔体的出气口排出。但现有的塔体的冷却降温效果未能满足制冷设备等部分领域的冷却要求,从而局限其适用范围,而且,现有的塔体的维护成本较高,从而增加企业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可提高冷却降温效果,可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可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从而显著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顶端的出风口、排气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其中一侧的第一填料、设置在塔体内另一侧的第二填料、设置在塔体内并用于朝向第一填料喷水的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用于朝向第二填料喷水的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一填料下方的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供冷却液体流经的进水管、通水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二填料下方的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抽水装置、以及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位于第一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位于第二填料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一填料下端的第一进风口,且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填料下端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与出水管连通;所述通水装置设置在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与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之间,并用于将冷却液体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输送至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所述塔体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下方的集水槽;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水从集水槽抽送至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水从集水槽抽送至第二喷淋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的风机、以及用于带动风机转动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
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传热螺旋管;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的上端与进水管连通,且第一传热螺旋管的下端与通水装置连通。
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二传热螺旋管;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的上端与通水装置连通,且第二传热螺旋管的下端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第二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喷淋装置连通。
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第三连通管、第二循环泵、以及第四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第四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装置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启动时间晚于第一循环泵的启动时间10-20S。
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均包括泵体、用于驱动泵体的叶轮转动的第二永磁同步电机。
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填料上方的第一布水盆、设置在第一布水盆底部的若干个第一喷头。
所述第二喷淋装置包括位于第二填料上方的第二布水盆、设置在第二布水盆底部的若干个第二喷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通过采用塔体、排气装置、第一填料、第二填料、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进水管、通水装置、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抽水装置、以及第二抽水装置的结合,使得冷却液体流经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时均进行热交换,可对冷却液体形成二次热交换,显著降低冷却液体的水温,从而可提高冷却塔的冷却降温效果,以扩大其适用范围,而且,通过将排气装置采用风机、以及用于驱动风机转动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可达到节能降耗效果的同时,并可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从而显著降低维护成本;此外,在冷却液体流经第一换热螺旋管下端、第二换热螺旋管下端时,还可形成沉浸式冷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抽水装置、第二抽水装置与集水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与通水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10、塔体;11、出风口;12、第一进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集水槽;15、风筒;20、排气装置;21、风机;22、第一永磁同步电机;31、第一填料;32、第二填料;41、第一喷淋装置;42、第二喷淋装置;43、第一布水盆;44、第一喷头;45、第二布水盆;46、第二喷头;50、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1、第一传热螺旋管;52、第一换热座;53、第一换热槽;54、第一出口;55、第一盖板;56、第一限位柱;57、第一弹簧;61、进水管;62、通水装置;63、出水管;64、第一水泵;65、第一通水管;66、第二水泵;67、第二通水管;7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1、第二传热螺旋管;72、第二换热座;75、第二盖板;76、第二限位柱;77、第二弹簧;80、第一抽水装置;81、第一连通管;82、第一循环泵;83、第二连通管;84、第一调压座;90、第二抽水装置;91、第三连通管;92、第二循环泵;93、第四连通管;94、第二调压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0、设置在塔体10顶端的出风口11、排气装置20、设置在塔体10内其中一侧的第一填料31、设置在塔体10内另一侧的第二填料32、设置在塔体10内并用于朝向第一填料31喷水的第一喷淋装置41、设置在塔体10内并用于朝向第二填料32喷水的第二喷淋装置42、设置在塔体10内并位于第一填料31下方的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供冷却液体流经的进水管61、通水装置62、设置在塔体10内并位于第二填料32下方的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出水管63、第一抽水装置80、以及第二抽水装置90;所述第一喷淋装置41位于第一填料31的上方;所述第二喷淋装置42位于第二填料32的上方;所述塔体1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一填料31下端和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的第一进风口12,且塔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二填料32下端和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的第二进风口13,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与进水管61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与出水管63连通;所述通水装置62设置在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与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之间,并用于将冷却液体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输送至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所述塔体10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和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下方的集水槽14;所述第一抽水装置80用于将水从集水槽14抽送至第一喷淋装置41;所述第二抽水装置90用于将水从集水槽14抽送至第二喷淋装置42;所述排气装置2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处的风机21、以及用于带动风机21转动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
在使用时,排气装置20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带动风机21转动,外界的冷风从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进入塔体10内,第一抽水装置80工作,将水从集水槽14抽送至第一喷淋装置41,并通过第一喷淋装置41往第一填料31内喷淋水,流入第一填料31内的喷淋水与流经第一填料31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后的喷淋水沿着第一填料31向下流向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此时,高温的冷却液体沿着进水管61流入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而在冷却液体沿着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流动过程中与流经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的喷淋水、冷风进行热交换,喷淋水流经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后继续向下流动汇集于集水槽14内,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继续沿着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流向通水装置62,而在此过程中,第二抽水装置90工作,将水从集水槽14抽送至第二喷淋装置42,并通过第二喷淋装置42往第二填料32内喷淋水,流入第二填料32内的喷淋水与流经第二填料32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喷淋水沿着第二填料32向下流向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经通水装置62输送向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内的冷却液体与流经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的喷淋水、冷风进行再次热交换,喷淋水流经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后继续向下流动汇集于集水槽14内,进行再次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继续沿着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流向出水管63并经出水管63流出,进行热交换后的风形成为高温湿热风在排气装置20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1排出,然后再以上述方式不断循环工作,因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10,其通过采用塔体10、排气装置20、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第一喷淋装置41、第二喷淋装置42、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进水管61、通水装置62、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出水管63、第一抽水装置80、以及第二抽水装置90的结合,使得冷却液体流经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时均进行热交换,可对冷却液体形成二次热交换,可显著提高其冷却降温效果,以扩大冷却塔的适用范围,而且,经第一喷淋装置41、第二喷淋装置42喷淋向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的喷淋水先与流经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的风进行热交换,而流向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时还与流经塔体10内的风再次进行热交换,可有效降低喷淋水热交换后的温度,使喷淋水温更低,保障喷淋水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内的冷却液体交换可带走更多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冷却塔的冷却降温效果;此外,通过将排气装置20采用风机21、以及用于驱动风机21转动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可提高传动效率,降低电能浪费;同时由于通过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直接驱动风机21转动,可避免因中间传动机构传动异常、松脱或卡机等而造成的故障,大大降低了故障的发生机率,以显著降低维护成本,再者,通过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直接驱动风机21转动,由于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能恒定输出额定负载转矩2.2倍以上的起动转矩,以使重载起动效果好,起动转矩大,从而达到高效、节能、低噪音、低速大扭矩、免维护、起动转矩大、运行平稳的效果。
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包括第一传热螺旋管51;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上端与进水管61连通,且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下端与通水装置62连通。在使用时,冷却液体经进水管61流入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管腔的上端内,然后沿着第一传热螺旋管51流动,冷却液体的热量先传给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内壁,再由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内壁传给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外壁,然后再经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外壁传给第一传热螺旋管51外的喷淋水、冷风,以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从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下端流向通水装置62。
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包括第二传热螺旋管71;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上端与通水装置62连通,且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下端与出水管63连通。在使用时,冷却液体经通水装置62输送至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管腔的上端内,然后沿着第二传热螺旋管71流动,冷却液体的热量先传给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内壁,再由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内壁传给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外壁,然后再经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外壁传给第二传热螺旋管71外的喷淋水、冷风,以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从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下端流向出水管63。
所述出水管63上设置有第一水泵64,以对冷却液体起到抽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61与制冷设备的出水口连通,出水管63与制冷设备的进水口连通,在使用时,从制冷设备的出水口排出的高温冷却水(也就是冷却液体)可经进水管61流入第一传热螺旋管51,并经通水装置62流向第二传热螺旋管71,再在第一水泵64的作用下从出水管63回流至制冷设备内。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可为制冷主机等各种起到制冷作用的设备。
当然,除此之外,所述进水管61、出水管63还可依据实际需求与外界的其他设备连通,以对外界的其他设备的冷却液体进行冷却降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还包括第一换热座52,所述第一换热座52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槽53,且所述第一换热座5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换热槽53连通的第一出口54;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下端容置于第一换热槽53内。在使用时,在第一填料31内进行热交换后的喷淋水向下流动向第一换热槽53内通过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传热与第一传热螺旋管51内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并经第一出口54流向集水槽14内。
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还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第一换热座52下方并用于封闭第一出口54的第一盖板55、以及用于促使第一盖板55朝向第一换热座52方向运动的第一复位装置,而在喷淋水流经第一填料31向下流动向第一换热槽53内时,在第一换热槽53内的喷淋水量较低时,第一盖板55在第一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朝向第一换热座52方向运动并封闭第一出口54,此时,喷淋水汇集于第一换热槽53内,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下端沉浸于第一换热槽53内的喷淋水内,以使得流经第一传热螺旋管51下端的冷却液体,形成沉浸式冷却,可借助喷淋水对流经通过第一传热螺旋管51下端的冷却液体形成充分冷却,以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而待第一换热槽53内的喷淋水的重力足以克服第一复位装置的弹性力时,第一盖板55在喷淋水的重力作用下下降,此时,第一出口54处于敞开状态,第一换热槽53内的喷淋水可经第一出口54流出并朝向集水槽14流动,而在喷淋水向下流向集水槽14过程中与经第一进风口12流入塔体10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可有效降低喷淋水热交换后的温度,使汇集至集水槽14中的水温更低,保障再次循环的水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5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内的冷却液体交换可带走更多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液体的冷却降温效果。
所述第一换热座5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朝下延伸的第一限位柱56,所述第一盖板55上设置有与该若干个第一限位柱56分别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第一限位柱56穿设的若干个第一穿孔,以使得该第一盖板55可沿着该若干个第一限位柱56升降。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第一盖板55的安装。具体的,所述第一盖板5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换热座52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
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上端露出于第一换热座52外,以使得冷却液体流经第一传热螺旋管51上端内时可与流经第一传热螺旋管51外的喷淋水、冷风进行热交换,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
所述第一复位装置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在该若干个第一限位柱56的若干个第一弹簧57,各第一弹簧57的上端抵顶于第一盖板55上,且第一弹簧57的下端抵顶于第一限位柱56的底部上。而通过将第一复位装置采用若干个第一弹簧57,可通过该若干个第一弹簧57的弹性力促使第一盖板55朝向第一换热座52方向运动,并可降低成本。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柱56包括第一主柱体、设置在第一主柱体下端的第一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的外径大于第一主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一主柱体的上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座52上,所述第一弹簧57的下端抵顶于第一限位柱56的第一限位圈上。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第一限位柱56的制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还包括第二换热座72,所述第二换热座72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槽,且所述第二换热座7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换热槽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下端容置于第二换热槽内。在使用时,在第二填料32内进行热交换后的喷淋水向下流动向第二换热槽内通过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传热与第二传热螺旋管71内的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并经第二出口流向集水槽14内。
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还包括可升降地安装在第二换热座72下方并用于封闭第二出口的第二盖板75、以及用于促使第二盖板75朝向第二换热座72方向运动的第二复位装置,而在喷淋水流经第二填料32向下流动向第二换热槽内时,在第二换热槽内的喷淋水量较低时,第二盖板75在第二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朝向第二换热座72方向运动并封闭第二出口,此时,喷淋水汇集于第二换热槽内,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下端沉浸于第二换热槽内的喷淋水内,以使得流经第二传热螺旋管71下端的冷却液体,形成沉浸式冷却,可借助喷淋水对流经通过第二传热螺旋管71下端的冷却液体形成充分冷却,以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而待第二换热槽内的喷淋水的重力足以克服第二复位装置的弹性力时,第二盖板75在喷淋水的重力作用下下降,此时,第二出口处于敞开状态,第二换热槽内的喷淋水可第二出口流出并朝向集水槽14流动,而在喷淋水向下流向集水槽14过程中与经第二进风口13流入塔体10内的冷风进行热交换,可有效降低喷淋水热交换后的温度,使汇集至集水槽14中的水温更低,保障再次循环的水与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70内的冷却液体交换可带走更多的热量,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液体的冷却降温效果。
所述第二换热座7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朝下延伸的第二限位柱76,所述第二盖板75上设置有与该若干个第二限位柱76分别一一对应并供对应第二限位柱76穿设的若干个第二穿孔,以使得该第二盖板75可沿着该若干个第二限位柱76升降。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第二盖板75的安装。具体的,所述第二盖板7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换热座72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上端露出于第二换热座72外,以使得冷却液体流经第二传热螺旋管71上端时可与流经第二传热螺旋管71外的喷淋水、冷风进行热交换,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冷却降温效果。
所述第二复位装置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套装在该若干个第二限位柱76的若干个第二弹簧77,各第二弹簧77的上端抵顶于第二盖板75上,且第二弹簧77的下端抵顶于第二限位柱76的底部上。而通过将第二复位装置采用若干个第二弹簧77,可通过该若干个第二弹簧77的弹性力促使第二盖板75朝向第二换热座72方向运动,并可降低成本。
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柱76包括第二主柱体、设置在第二主柱体下端的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二限位圈的外径大于第二主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主柱体的上端连接在第二换热座72上,所述第二弹簧77的下端抵顶于第二限位柱76的第二限位圈上。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第二限位柱76的制作。
所述通水装置62包括第一通水管65、第二水泵66、第二通水管67,所述第一通水管65的其中一端与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下端连通,且第一通水管65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泵6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6的出水口与第二通水管67的其中一端连通,且第二通水管67的另一端与第二传热螺旋管71的上端连通,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传热螺旋管51的冷却液体在第二水泵66的抽吸作用下可经第一通水管65、第二水泵66、第二通水管67输送向第二传热螺旋管71。
所述第一喷淋装置41包括位于第一填料31上方的第一布水盆43、设置在第一布水盆43底部的若干个第一喷头44。在使用时,经第一抽水装置80抽送至第一布水盆43的水通过该若干个第一喷头44朝下喷淋。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喷淋装置41的该若干个第一喷头44均匀设置在第一布水盆43的底部,以保证各区域水量喷洒均匀,从而保证喷淋水均匀喷洒于第一填料31上。
所述第二喷淋装置42包括位于第二填料32上方的第二布水盆45、设置在第二布水盆45底部的若干个第二喷头46。在使用时,经第二抽水装置90抽送至第二布水盆45的水通过该若干个第二喷头46朝下喷淋。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喷淋装置42的该若干个第二喷头46均匀设置在第二布水盆45的底部,以保证各区域水量喷洒均匀,从而保证喷淋水均匀喷洒于第二填料32上。
其中,所述第一布水盆43、第二布水盆45均可采用采用重力池式布水盆,所述第一喷头44、第二喷头46均可采用多级增压变流量喷头,确保水不但均匀分撒在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上,而且做到变流量均匀布水,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果。
所述第一抽水装置80包括第一连通管81、第一循环泵82、以及第二连通管83;所述第一连通管81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14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8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82的出水口与第二连通管83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83的另一端与第一喷淋装置41连通。在第一循环泵82工作时,可将集水槽14内的水经第一连通管81、第一循环泵82、第二连通管83抽送至第一喷淋装置41内,然后通过第一喷淋装置41喷淋至第一填料31内。具体的,所述第二连通管8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通管8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调压座84,所述第一调压座84与第一布水盆43连通,所述第一调压座84设置有第一调压腔,所述第一调压腔的横截面呈圆形状,从第一调压腔靠近第一循环泵82的一端至靠近第一布水盆43的一端,所述第一调压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而在集水槽14内的水经第一连通管81、第一循环泵82、第二连通管83流向第一调压座84时,并随着水沿着第一调压座84流向第一布水盆43,由于从第一调压腔靠近第一循环泵82的一端至靠近第一布水盆43的一端,所述第一调压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水流进第一布水盆43的进水压力逐渐减少,降低能耗,减少因水对第一布水盆43的冲击而造成第一布水盆43损坏现象,可有效延长第一喷淋装置41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抽水装置90包括第三连通管91、第二循环泵92、以及第四连通管93;所述第三连通管91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14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9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92的出水口与第四连通管93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93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装置42连通。在第二循环泵92工作时,可将集水槽14内的水经第三连通管91、第二循环泵92、第四连通管93抽送至第二喷淋装置42内,然后通过第二喷淋装置42喷淋至第二填料32内。具体的,所述第二连通管83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具体的,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四连通管9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调压座94,所述第二调压座94与第二布水盆45连通,所述第二调压座94设置有第二调压腔,所述第二调压腔的横截面呈圆形状,从第二调压腔靠近第二循环泵9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布水盆45的一端,所述第二调压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而在集水槽14内的水经第三连通管91、第二循环泵92、第四连通管93流向第二调压座94时,并随着水沿着第二调压座94流向第二布水盆45,由于从第二调压腔靠近第二循环泵92的一端至靠近第二布水盆45的一端,所述第二调压腔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水流进第二布水盆45的进水压力逐渐减少,降低能耗,减少因水对布水盆的冲击而造成第二布水盆45损坏现象,可有效延长第二喷淋装置42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循环泵92的启动时间晚于第一循环泵82的启动时间10-20S。而通过合理设置第二循环泵92、第一循环泵82的启动时间,从而使得第二喷淋装置42可匹配冷却液体流经第一传热螺旋管51后流向第二传热螺旋管71时间而进行喷淋。
所述第一水泵64、第二水泵66、第一循环泵82、第二循环泵92均包括泵体、用于驱动泵体的叶轮转动的第二永磁同步电机。而在将第一水泵64、第二水泵66、第一循环泵82、第二循环泵92采用泵体和第二永磁同步电机的结合,当整个冷却塔底负荷运行时,第一水泵64、第二水泵66、第一循环泵82、第二循环泵92可采用低转速,低负荷运行,并有效延长第一水泵64、第二水泵66、第一循环泵82、第二循环泵92的使用寿命,可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并具有高效低噪声的效果。
所述风机21与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的输出轴连接。在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工作时,可带动风机21转动,以通过风机21的转动,可促使外界的风从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抽吸向塔体10内,并从出风口11排出。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方便于安装,以提高生产安装效率。优选的,所述风机21为由铝合金一体成型的多叶片风机,所述多叶片风机的叶片为至少五个。在需求风量、静压相同情况下,该多叶片风机与普通风机相比,在风机21转速更低的情况下即可达到所需风量,同时,由风机21的动压=ρ空×V2/2得知,风速越低,风机21动压就越低;在相同的全压下,动压越低,静压就越高;由此而知采用该多叶片风机可取得更高的静压;而且,风机21风速降低时,塔体10阻力随风速降低而降低,但该多叶片风机全压衰减趋势更平缓,依然能够克服塔体10阻力,以使多叶片风机在低风速运行中大大降低失压现象的发生,此外,多叶片风机叶片之间的间距越小,防回流效果越好,因而,在采用第一永磁同步电机22的基础上,再结合多叶片风机,从而在相同功耗的情况下,通过更低的转速便可获得所需的风量和更高的全压,以进一步达到节能效果,并可提高整塔的热交换效率。
所述塔体10的顶端具有风筒15,所述出风口11形成在风筒15上。具体的,所述风筒15通过玻璃钢双面光滑拉挤成型,以保证了尺寸的稳定性,且防腐性好、重量轻、生产制作周期较短、安装简单,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生产安装效率。
所述塔体10的下端具有底盘,所述集水槽14形成在底盘上,从而方便于集水槽14的形成。
所述塔体10包括底框、位于底框上方的顶框、以及设置在底框与顶框之间的中置框;所述底框、中置框、顶框均采用重镀锌钢板制成,以可节省加工工序,提高塔体10的制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框的四周均设置有下侧板,以设置为整体框架式且四周呈包围结构;所述中置框具有若干个立柱,立柱之间通过横纵梁和斜梁连接,以使中置框形成为立柱框架结构,且截面为异形,增加立柱强度,顶框采用横纵交错框架梁设计,以有效承载排气装置20的重量,除了风筒15的部分外,其余位置采用重镀锌钢板封闭,有效让风机21把热交换后的湿热空气从出风口11排出。
所述出风口11处设置有收水器,以通过收水器可将湿热空气的部分水滴回收,以减少喷淋水损失。
所述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均通过PVC原料并经模压超低温冷却成型,以保证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而影响塔体10散热效果。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还可集导风、散热、收水三重功效于一体,气流通风阻力小,静压损失小,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表面呈细小布纹,使更多的水流形成薄膜而不溅落,水和风更充分接触,水流热交换时间长,亲水性好。
当然,除此之外,所述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可采用市面上的现有的任意填料,只要可供喷淋水和风流经进行热交换即可。但将第一填料31、第二填料32通过PVC原料并经模压超低温冷却成型,为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可提高结构强度不易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顶端的出风口、排气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其中一侧的第一填料、设置在塔体内另一侧的第二填料、设置在塔体内并用于朝向第一填料喷水的第一喷淋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用于朝向第二填料喷水的第二喷淋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一填料下方的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供冷却液体流经的进水管、通水装置、设置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二填料下方的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出水管、第一抽水装置、以及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喷淋装置位于第一填料的上方;所述第二喷淋装置位于第二填料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一填料下端的第一进风口,且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朝向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二填料下端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与出水管连通;所述通水装置设置在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与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之间,并用于将冷却液体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输送至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所述塔体内还设置有位于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和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下方的集水槽;所述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水从集水槽抽送至第一喷淋装置;所述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水从集水槽抽送至第二喷淋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的风机、以及用于带动风机转动的第一永磁同步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传热螺旋管;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一传热螺旋管的上端与进水管连通,且第一传热螺旋管的下端与通水装置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管换热装置包括第二传热螺旋管;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的管腔供冷却液体流经;所述第二传热螺旋管的上端与通水装置连通,且第二传热螺旋管的下端与出水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第二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喷淋装置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包括第三连通管、第二循环泵、以及第四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的其中一端与集水槽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第四连通管的其中一端连通,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装置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启动时间晚于第一循环泵的启动时间10-20S。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均包括泵体、用于驱动泵体的叶轮转动的第二永磁同步电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填料上方的第一布水盆、设置在第一布水盆底部的若干个第一喷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永磁开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装置包括位于第二填料上方的第二布水盆、设置在第二布水盆底部的若干个第二喷头。
CN202311369854.2A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Pending CN1172681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9854.2A CN117268135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69854.2A CN117268135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68135A true CN117268135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69854.2A Pending CN117268135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681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32764U (zh) 节能卧式冷凝器
CN2896105Y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自动处理装置
CN211605175U (zh) 一种电池车间冷冻水系统
CN116499279B (zh) 轴流风机两级串联横流冷却塔及中央空调系统
CN201555474U (zh) 便于维修的蒸发式冷凝器
CN117268135A (zh) 一种全永磁开式冷却塔
CN206439233U (zh) 一种水冷却式外转子轴流风机
CN201787678U (zh) 一种液冷式空调
CN212299555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CN205316486U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末端的无扇叶风机盘管机组
CN221123070U (zh) 一种全永磁闭式冷却塔
CN111895810A (zh) 风机抽风逆流开式冷却塔
CN114877712A (zh) 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
CN220206420U (zh) 上ec风机下轴流风机两级串联横流冷却塔
CN102466284A (zh) 串联式循环回路蜂窝集热器集热地温空调系统
CN117109326A (zh) 一种全永磁闭式冷却塔
CN218238451U (zh) 一种低温型横流冷却塔
CN206695634U (zh) 一体化高效换热冷却水装置
CN218544687U (zh) 一种空调冷却塔
CN212645413U (zh) 永磁直驱冷却塔
CN217442312U (zh) 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
CN217358136U (zh) 一种高效制冷机房用横流式冷却塔
CN219914057U (zh) 凉水塔
CN220083735U (zh) 上轴流风机下ec风机两级串联横流冷却塔
CN2864553Y (zh) 一种热交换器水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