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5594B -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5594B
CN117255594B CN202311535695.9A CN202311535695A CN117255594B CN 117255594 B CN117255594 B CN 117255594B CN 202311535695 A CN202311535695 A CN 202311535695A CN 117255594 B CN117255594 B CN 117255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riving substrate
light
len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56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5594A (zh
Inventor
应文涛
朱修剑
高孝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569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5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5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5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发光层、透镜层和模组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包括若干透镜;所述折射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折射层覆盖所述透镜层表面,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预设值。本申请通过将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设置得大于预设值,可以使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的差异更大,从而可以使发光层发出的更多的光出射至屏体外,进而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发光器件的功耗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光器件的功耗受限于其自身材料的效率,然而材料开发进度较慢,开发周期较长。
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微透镜阵列技术来降低屏体功耗,提高结构的效率。然而,现有技术通过微透镜阵列技术提取光的能力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基板;
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发光层;
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若干透镜;
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折射层,所述折射层覆盖所述透镜表面,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预设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模组层,所述透镜层与所述模组层间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折射层填充所述中空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位于所述子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透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优选地,所述折射层包括覆盖在所述透镜上的气体层和密封气体层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模组层及所述透镜层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折射层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相邻所述透镜间,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抵接所述模组层;
优选地,所述预设值大于0.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组层还包括减反层,所述减反层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边框与所述减反层及所述透镜层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反层的材料包括层叠设置的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具有预设厚度;
优选地,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包括三醋酸纤维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环烯烃聚合物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减反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空心小球膜层材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反层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沿从所述驱动基板到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减反子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减反层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组,所述减反子层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依次层叠;
优选地,所述减反子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中的至少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层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透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优选地,任意两个相邻所述透镜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透镜层还包括若干吸光块,若干所述吸光块填充相邻所述透镜间的预设间隙;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触控层,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和覆盖触控电极表面的吸光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及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位于子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滤光彩膜和位于所述滤光彩膜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滤光彩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滤光彩膜的颜色和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触控层及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滤光层;
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和覆盖所述触控电极表面的吸光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组层还包括第一吸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模组层还包括第一吸光层和减反层,所述第一吸光层位于所述减反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减反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从所述驱动基板到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触控层、第二吸光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与第一触控电极交叉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连接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表面覆盖有吸光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通过将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设置得大于预设值,可以使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的差异更大,从而可以使发光层发出更多的光出射至屏体外,进而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本申请中透镜设置在子像素正上方时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本申请中透镜设置在相邻子像素之间时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包括模组层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支撑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减反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少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少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吸光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触控层和吸光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触控层和支撑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滤光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吸光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二吸光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常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
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时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
图1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本申请中透镜层与中空结构时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
附图标记:1、驱动基板;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发光层;41、子像素;42、像素定义层;5、透镜层;51、透镜;6、折射层;61、气体层;62、边框;7、模组层;8、支撑柱;9、减反层;91、减反子层;10、吸光块;11、封装层;12、触控层;13、滤光层;131、滤光彩膜;132、黑矩阵;14、第一吸光层;15、第一触控层;151、第一触控电极;152、第二触控电极;16、第二吸光层;17、第二触控层;171、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结合。
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低导致功耗较高,出光效率和产品寿命相关,而功耗和待机时长相关,以上劣势都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发光器件发光过程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电转光的过程。其转换效率为内量子效率。绿光、红光两个磷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较高,90%-100%之间。蓝光荧光材料由于色纯度等问题内量子效率约为25%,内量子效率的提升主要受发光材料影响。
其二为光取出效率,即激子跃迁产生的光辐射经过发光器件的各个膜层后,最终可被人眼接收的效率。这个效率约为20%,大部分的光在传输的过程中被损失。这个损失包括被各膜层耦合进入波导模式,在表面全反射耦合进度基底模式,以及被各膜层包括偏光片吸收等。
请参见图1,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1,位于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发光层4,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第一透镜2,位于所述第一透镜2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第二透镜3。所述第一透镜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透镜3的折射率,但是所述第一透镜2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透镜3的折射率相差不大。比如,所述第一透镜2的折射率为1.7,所述第二透镜3的折射率为1.5,两者的折射率相差仅为0.2。由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透镜3的折射率相差不大,因此透过所述第一透镜2的光线不能发生较大角度的偏折,当进入所述第二透镜3的偏折角度较小时,其出射光仍然被所述第二透镜3的出射表面反射回器件被吸收。如此,会使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不少光被反射而不能出射至屏体外,从而影响到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且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第二透镜3间具有材料互溶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增加发光层4发出的光出射至屏体外的方案,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1、发光层4、透镜层5和折射层6。
所述驱动基板1包括背板及位于所述背板一侧的键合电极,所述背板中可以包括多条用以传递信号或电能的金属走线和/或多个驱动子像素发光的驱动单元,所述金属走线和/或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键合电极电连接,所述键合电极与发光器件电连接,所述金属走线和所述驱动单元可以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层4位于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发光层4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41和位于所述子像素41之间的像素定义层42,像素定义层42界定出像素开口,所述子像素41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阳极、位于阳极远离驱动基板一侧的发光材料以及位于发光材料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阴极层,子像素41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阳极电连接,以驱动所述子像素41发出光。
所述透镜层5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透镜层5包括若干透镜51。若干所述透镜51呈阵列排布,所述透镜51的材质为高折射率的材质。
所述折射层6位于所述透镜层5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折射层6覆盖所述透镜51的表面,所述透镜层5的折射率与所述折射层6的折射率之差大于预设值。其中,预设值设置得较大,比如,所述预设值大于0.2,再比如,所述透镜51的折射率为1.8,所述折射层6的折射率为1,则预设值为0.8。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子像素41在所述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所述透镜51在所述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即,所述透镜51可以设置在所述子像素41的正上方,且可以将所述子像素41完全覆盖。如此,所述子像素41发出的光照射至所述透镜51,可以将本来发生全反射的光通过高折射率的透镜51集中投射至低折射率的折射层6上,并最终将光投射出去,从而可以增加该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所述透镜51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即将所述透镜51设置在所述发光层4之上的侧面并围绕所述发光层4。如此,所述子像素41发出的一些本来会发生全反射的大角度的光照射至所述透镜51,通过高折射率的透镜51可以将这些大角度的光投射至低折射率的折射层6上,并最终将光投射出去。以及所述子像素41发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镜51之间的发生大角度折射的光可以照射至所述透镜51,并由所述透镜51反射或者折射至所述折射层6,并最终将光投射出去,从而可以增加该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
去除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原理可以增加该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外,请再次参见图2,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进入所述透镜51,再由所述透镜51进入所述折射层6,由于所述透镜51与所述折射层6间的折射率相差较大,因此,从所述透镜51进入所述折射层6内的光会发生较大角度的偏折,因此从所述折射层6进入该显示面板其他膜层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又由于所述折射层6的折射率与该显示面板其他膜层的折射率相差也较大,因此,较大角度的入射光进入该显示面板其他膜层后,更容易从该显示面板其他膜层投射出去,不容易在所述折射层6与显示面板其他膜层的接触面发生反射。如此,将现有方案中反射的光线转变为折射出该显示面板,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出射的光线,进而提高了该显示面板的光的出射率。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施例通过将透镜层5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设置得大于预设值,可以使透镜层5的折射率与折射层6的折射率的差异更大,从而可以使发光层4发出的更多的光出射至屏体外,进而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4,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模组层7,所述模组层7靠近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到所述驱动基板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透镜5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到所述驱动基板1的距离,所述透镜层5与所述模组层7间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折射层6填充所述中空结构中。
所述折射层6包括覆盖在所述透镜51上的气体层61和边框62,所述边框62与所述模组层7及所述透镜层5密封连接。由所述边框62、所述模组层7和所述透镜层5围合形成所述中空结构,而且所述中空结构由所述气体层61填充。
所述模组层7可以为该显示面板包括的其他膜层,所述透镜5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与所述模组层7靠近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不接触,所述透镜层5与所述模组层7间形成折射层6,所述折射层6中的气体层61为空气层。如此,在所述透镜51的表面不再使用光学胶填平,而是利用空气层作为所述折射层6。这样可以使所述透镜51与折射层6的折射率相差更大,以及使所述折射层6与所述模组层7的折射率也相差更大。且由于所述透镜与所述模组层7间不直接接触,因此所述透镜与所述模组层7间不会存在材料互溶的风险。
优选地,请参见图5,所述折射层6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位于相邻所述透镜51间,所述支撑柱8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抵接所述模组层7。所述支撑柱8支撑所述模组层7,所述支撑柱8可以使该显示面板的结构更稳定,从而可以提升该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透镜层5位于发光层4上,边框62的一端连接发光层4,另一端连接模组层7,透镜层5和折射层6位于发光层4与模组层7之间,支撑柱8远离模组层7的一端连接发光层,确保发光层4与模组层7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折射层6。支撑柱8可以为环形,透镜位于支撑柱8内,保证透镜的位置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6,所述显示面板的模组层7包括减反层9,所述减反层9位于所述折射层6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边框62与所述减反层9及所述透镜层5密封连接。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照射至所述减反层9上时,可以减少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的反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优选地,所述减反层9的材料包括层叠设置的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具有预设厚度。预设厚度的范围为1nm-1000nm,比如预设厚度可以为1nm、50nm、100nm、200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800nm、900nm、950nm或1000nm等。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包括三醋酸纤维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环烯烃聚合物中的一种,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因此,通过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制成的所述减反层9,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优选地,所述减反层9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空心小球膜层材质。可以在所述通过二氧化硅空心小球膜层材质形成纳米级凸凹结构的减反层9,所述二氧化硅空心小球膜层材质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7,所述减反层9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91,沿从所述驱动基板1到所述发光层4的方向,多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折射率依次递增。当光从折射率低的介质传递至折射率高的介质内时,折射光会向法线的方向偏折。当光从所述折射层6进入图5中的第一层所述减反子层91时,由于所述折射层6中的空气的折射率小于图5中第一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折射率,因此折射进第一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光会向法线的方向偏折。当光从图5中第一层所述减反子层91进入图5中第二层所述减反子层91时,由于第一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折射率,因此进入第二层所述减反子层91的光会进一步向法线的方向偏折。以此类推,通过该减反层9的叠层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被反射的量,提高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被折射出去的量。
优选地,请参见图8,所述减反层9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组,所述减反子层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91,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91依次层叠。比如,一个所述减反子层组包括两个所述减反子层91,两个所述减反子层91依次层叠为所述反子层组,不同折射率的所述减反子层91使用的材料不同。当一个所述减反子层组包括两个所述减反子层91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材质就可以层叠出该减反层9。如此,在减少该显示面板的反射光,增加投射光的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制作出该减反层9。
优选地,所述减反子层91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中的至少两种。当所述减反层9包括若干层叠的减反子层91时,通过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减反子层91的材质,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9,任意两个相邻所述透镜51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透镜层5还包括若干吸光块10,若干所述吸光块10填充相邻所述透镜51间的预设间隙。所述吸光块10的材质可以为黑胶材质,通过在相邻的所述透镜51间设置所述吸光块10,可以减少不同所述透镜51间的光的串扰,还可以吸收外界进入该显示面板的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11,所述透镜层5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
在此实施方式中,边框62及支撑柱8均与封装层11和减反层9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0,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11和位于所述封装层1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触控层12,所述透镜层5位于所述触控层12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折射层6的空气中有可能具有水氧,因此,通过将所述透镜层5设置在所述封装层1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可以阻止所述折射层6中的水氧进入所述发光层4,对所述发光层4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将更多的屏体内的光偏折出显示面板的表面,从而提升了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最终降低了该显示面板的功耗。
在此实施方式中,边框及支撑柱8均与触控层12和减反层9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10,所述透镜51之间设置所述吸光块10,所述吸光块10可以减少不同所述透镜51间的光的串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所述透镜51之间设置所述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可以使该显示面板的结构更稳定。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12包括触控电极和覆盖触控电极表面的吸光结构,其中,吸光结构包括黑胶。如此,可以减少从触控电极上反射的光,从而可以增加投射出屏体的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2,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11及位于所述封装层1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滤光层13,所述滤光层13设置在所述封装层5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透镜层5位于所述滤光层13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进一步地,功能层包括发光层4、位于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11、位于所述封装层11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触控层12及位于所述触控层12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1的滤光层13;所述透镜层5位于所述滤光层13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滤光层13设置在触控层12远离驱动基板地一侧。通过设置所述滤光层13后,可以去除该显示面板中的圆偏光片,由于所述滤光层13的出光透过率大于所述圆偏光片的出光透过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并能降低该显示面板的成本。在此实施方式中,边框及支撑柱8均与滤光层13和减反层9连接。
优选地,请再次参见图12,所述滤光层13包括阵列排布的滤光彩膜131和位于所述滤光彩膜131之间的黑矩阵132,所述滤光彩膜131在所述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子像素41在所述驱动基板1上的正投影;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滤光彩膜131的颜色和所述子像素41的发光颜色相同。
所述黑矩阵132可以吸光不同所述子像素41之间相互照射的光线,从而可以降低不同所述子像素41之间的光串扰,避免环境光的入射,所述滤光彩膜131可以过滤除环境光对应所述子像素41的干扰,使对应所述子像素41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滤光彩膜131,从而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3,所述模组层7还包括第一吸光层14,所述第一吸光层14位于所述折射层6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吸光层14位于所述折射层6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模组层7还包括所述减反层9,所述第一吸光层14位于所述减反层9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减反层9位于所述透镜层5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吸光层14后,可以去除该显示面板中的圆偏光片,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发光层4投射至所述减反层9的光。通过设置在所述透镜间的吸光块10,以及设置在所述减反层9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一侧的第一吸光层14,可以吸收外界进入显示面板的光,所述减反层9可以减少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光的反射。另外,将所述第一吸光层14设置在离外界光更近的位置,可以提高所述第一吸光层14吸收外界光的效果。如此,该显示面板在增加吸收外界光的同时,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出射至外界的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4,沿从所述驱动基板1到所述发光层4的方向,所述触控层12还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触控层15、第二吸光层16和第二触控层17,所述第一触控层15设置在所述发光层4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所述透镜层5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层17远离所述驱动基板1的一侧。通过将所述第二吸光层16设置在触控层的中间,可以吸收外界的光,还可以降低该显示面板的厚度。
优选地,请参见图15,所述第一触控15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51和与第一触控电极151交叉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152,所述第二触控层17包括连接第一触控电极151或第二触控电极152的连接线17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51和第二触控电极152的表面覆盖有吸光结构。
通过连接线171将第一触控电极151或第二触控电极152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将第一触控电极151和第二触控电极152同层设置。比如,所述连接线171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51连接,在所述第一触控层151和所述第二触控层152之间设置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设置通孔,所述连接线171通过所述通孔将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51电连接。
请参见图16,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正常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图16中正常发光器件的光通量为43.159Lumen(流明);请参见图17,图1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时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图17中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时发光器件的光通量为48.039Lumen(流明);请参见图18,图1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本申请中透镜层5与折射层6时发光器件的光学效果图,图18中采用本申请中透镜层5与折射层6时发光器件的光通量为62.060Lumen(流明)。可知,现有技术中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相比正常发光器件的光通量提升了11%,采用本申请中透镜层5与折射层6相比正常发光器件的光通量提升了44%。可见,采用本申请中透镜层5与折射层6的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微透镜阵列技术的出光效率更高。
综上,本申请通过将透镜层5的折射率与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设置得大于预设值,可以使透镜层5的折射率与折射层6的折射率的差异更大,从而可以使所述发光层4发出的更多的光出射至屏体外,进而可以提高该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中所述的显示面板。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具有图像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因此该电子设备的出光率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基板;
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发光层;
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透镜层,所述透镜层包括若干透镜;
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折射层,所述折射层覆盖所述透镜表面,所述透镜层的折射率与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之差大于预设值;
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模组层,所述模组层包括减反层,所述减反层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减反层的材料包括层叠设置的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所述纳米级凸凹结构材质具有预设厚度;
所述减反层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沿从所述驱动基板到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减反子层的折射率依次递增;或者
所述减反层包括多个堆叠设置的减反子层组,所述减反子层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所述至少两个不同材质的减反子层依次层叠;所述减反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所述减反子层的材质包括氧化硅、氧化钛或氧化铌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层与所述模组层间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折射层填充所述中空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位于所述子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所述透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包括覆盖在所述透镜上的气体层和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模组层及所述透镜层密封连接;
所述气体层为空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相邻所述透镜间,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抵接所述模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大于0.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所述减反层及所述透镜层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透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任意两个相邻所述透镜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透镜层还包括若干吸光块,若干所述吸光块填充相邻所述透镜间的预设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和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触控层,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和覆盖触控电极表面的吸光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及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和位于子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滤光彩膜和位于所述滤光彩膜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滤光彩膜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子像素在所述驱动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所述滤光彩膜的颜色和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封装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触控层及位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一侧的滤光层;
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和覆盖所述触控电极表面的吸光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层还包括第一吸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位于所述折射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所述模组层还包括第一吸光层和减反层,所述第一吸光层位于所述减反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减反层位于所述透镜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驱动基板到所述发光层的方向,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触控层、第二吸光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所述透镜层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层远离所述驱动基板的一侧。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1535695.9A 2023-11-17 2023-11-17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255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5695.9A CN117255594B (zh) 2023-11-17 2023-11-17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5695.9A CN117255594B (zh) 2023-11-17 2023-11-17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594A CN117255594A (zh) 2023-12-19
CN117255594B true CN117255594B (zh) 2024-04-23

Family

ID=8912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5695.9A Active CN117255594B (zh) 2023-11-17 2023-11-17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559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354A (zh) * 1998-02-17 2001-04-11 萨尔诺夫公司 电子显示设备的对比度增强
CN101083294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及显示器件
CN103794734A (zh) * 2012-10-26 2014-05-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制造它的方法
CN109244174A (zh) * 2018-09-13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基板、oled显示面板
CN112382648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3394260A (zh) * 2021-06-11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92571A (zh) * 2020-08-17 2021-12-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感测模块
CN114078888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器件
CN114761834A (zh) * 2019-11-26 2022-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6033792A (zh) * 2021-10-25 2023-04-2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6709865A (zh) * 2023-06-02 2023-09-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1173B (zh) * 2017-04-13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1354A (zh) * 1998-02-17 2001-04-11 萨尔诺夫公司 电子显示设备的对比度增强
CN101083294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元件及显示器件
CN103794734A (zh) * 2012-10-26 2014-05-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制造它的方法
CN109244174A (zh) * 2018-09-13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电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基板、oled显示面板
CN114761834A (zh) * 2019-11-26 2022-07-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反射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4078888A (zh) * 2020-08-14 2022-02-22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器件
CN113792571A (zh) * 2020-08-17 2021-12-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感测模块
CN112382648A (zh) * 2020-11-13 2021-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113394260A (zh) * 2021-06-11 2021-09-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33792A (zh) * 2021-10-25 2023-04-2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6709865A (zh) * 2023-06-02 2023-09-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5594A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588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50838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52446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367171B2 (en) Low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KR20160001260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35450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8990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3258838A (zh) 显示设备及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1383899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38036A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设备
CN113156732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7255594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04259606A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15494468U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9696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058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10B (zh) 一种反射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77733A (zh) 显示模组
CN220402269U (zh) 显示设备
CN217822815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13519962U (zh) 显示装置、检测模组、图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519959U (zh) 显示装置、检测模组、图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519960U (zh) 显示装置、图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30098867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