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86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865A
CN116709865A CN202310652548.3A CN202310652548A CN116709865A CN 116709865 A CN116709865 A CN 116709865A CN 202310652548 A CN202310652548 A CN 202310652548A CN 116709865 A CN116709865 A CN 116709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substrate
light absorption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25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星
应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25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8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发光层、第一吸光层和滤光层;发光层位于衬底一侧,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第一吸光层与发光层位于衬底的同一侧,第一吸光层设置于发光层,第一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吸光部,第一吸光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单元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之外;滤光层位于功能层和第一黑色吸光部远离衬底一侧,滤光层包括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其中,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在远离衬底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且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的通光轴一致。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反射率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且制程简单高效,成本低。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发光效率高等特点。OLED显示面板中的金属器件容易对环境光产生反射,影响高亮环境下的发光效果。
为了减少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使之在高亮环境光下仍然可高对比度的显示,通常在显示面板中增加圆偏光片。然而圆偏光片在过滤掉环境反射光的同时,也使显示面板出射的光损耗50%以上,降低了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反射率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制程简单高效,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第一吸光层和滤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吸光层与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吸光部,所述第一吸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之外;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功能层和第一黑色吸光部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其中,所述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反射式偏光片和所述线偏光片在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的通光轴一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表面设置了滤光层,滤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对于出射光线而言,由于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其中第一光路所在方向与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的通光轴一致,第二光路所在方向与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的通光轴垂直,因此第一光路直接通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而第二光路则被反射式偏光片反射成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圆偏振光,然后该左旋圆偏振光被发光层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射后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线偏振光,使得该线偏振光所在方向与通光轴一致,从而第二光路也能够通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因此所有出射光线均能够透过显示面板,从而大幅提升了出光效率。对于反射光线而言,显示面板外的环境光也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其中第二光路由于其所在方向与线偏光片的通光轴垂直,因此被吸收,而第一光路通过线偏光片和反射式偏光片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成为线偏振光,部分线偏振光被第一吸光层所吸收,另一部分在发光层和反射式偏光片之间反复反射的过程中,被四分之一波片延迟相位,直到其透射出显示面板,由于部分反射光线被线偏光片以及第一吸光层所吸收,因此降低了环境光反射率。本申请能够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提高出光效率,且制程简单高效,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出射光线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3是是环境光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发光层2、第一吸光层22和滤光层5。
发光层2位于衬底1一侧,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2a;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2包括第一电极子层21、发光材料子层23以及第二电极子层24,其中,第一电极子层21、发光材料子层23以及第二电极子层24在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具体地,第一电极子层21可以为阳极层,第二电极子层24可以为阴极层。
第一吸光层22与发光层2位于衬底1的同一侧,第一吸光层22设置于发光层2,第一吸光层22包括多个第一吸光部221,第一吸光部2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单元2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之外;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子层21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211,第一吸光层22设置在第一电极子层21背离衬底1一侧,第一吸光层22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222和围绕在像素开口周围的第一吸光部221,第一电极211露出于像素开口222,且发光材料子层23填充于像素开口222中。第一吸光层22以及第一吸光部221可以为黑色有机胶制成,其透过率可以为0,第一吸光层22在吸收光线的同时可以作为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限定了像素开口222的范围,从而限定了发光单元2a的范围。
滤光层5位于发光层2和第一吸光层22远离衬底1一侧,滤光层5包括四分之一波片51、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其中,四分之一波片51、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在远离衬底1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且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的通光轴一致。反射式偏光片52上设有通光轴,与通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射式偏光片52,与通光轴方向垂直的光线则被反射;线偏光片53上设有通光轴,与通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可以通过线偏光片53,与通光轴方向垂直的光线则被吸收;四分之一波片51又称为λ/4相位延迟片,能够将圆偏振光转化为线偏振光,或者将线偏振光转化为圆偏振光。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中出射光线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区域为出射光线第一次由发光层2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B区域为出射光线被反射式偏光片52反射后向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C区域为出射光线第二次由发光层2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光线传播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对于由发光层2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的出射光线而言,由于显示面板10的出射光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光路(图2中P方向光)和第二光路(图2中S方向光),其中第一光路(图2中P方向光)所在方向与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的通光轴一致,第二光路(图2中S方向光)所在方向与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的通光轴垂直,因此第一光路直接通过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而第二光路则被反射式偏光片52反射成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四分之一波片51后转变为左旋圆偏振光,然后该左旋圆偏振光被发光层2中的第一电极子层21以及第二电极子层24反射后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后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51后转变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所在方向与通光轴一致(即P方向光),从而第二光路从S方向光转变为P方向光,也能够通过反射式偏光片52和线偏光片53,因此所有出射光线均能够透过显示面板10,从而大幅提升了出光效率。
参阅图3,图3是环境光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中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区域为环境光第一次向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B区域为环境光第一次被发光层2反射后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C区域为环境光第一次被反射式偏光片52反射后向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D区域为环境光第二次被发光层2反射后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时的变化,光线传播方向如虚线箭头所示。对于显示面板10外的环境光而言,由于环境光也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光路(图3中P方向光)和第二光路(图3中S方向光),其中第二光路(图3中S方向光)由于其所在方向与线偏光片53的通光轴垂直,因此被吸收,而第一光路(图3中P方向光)通过线偏光片53和反射式偏光片52进入显示面板10内部成为线偏振光,部分P方向光被第一吸光层(图3未示)所吸收,另一部分P方向光被发光层2中的第一电极子层21和第二电极子层24反射,经过四分之一波片51后转变为S方向光,S方向光被反射式偏光片52反射后再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51后转变为左旋圆偏振光,然后该左旋圆偏振光被发光层2中的第一电极子层21以及第二电极子层24再次反射后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向背离衬底1方向发出后又一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51后转变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所在方向与通光轴一致(即P方向光),从而该部分P方向光透射出显示面板10,由于部分反射光线(第一光路和部分第二光路)分别被线偏光片53以及第一吸光层所吸收,因此降低了环境光反射率。本申请能够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提高出光效率,且制程简单高效,成本较低。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封装层3和触控层4,封装层3设置在发光层2背离衬底1一侧,封装层3包括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2和第二无机层33,第一无机层31、有机层32和第二无机层33沿背离衬底1方向依次层叠设置。触控层4设置在封装层3背离衬底1一侧,触控层4包括第一触控走线41和第二触控走线42,第二触控走线42设置在第一触控走线41背离衬底1的一侧,且第二触控走线42与第一触控走线41电连接,第二无机层33以及第一触控走线41背离衬底1的一侧设有触控绝缘层43,触控绝缘层43上设有过孔431,第二触控走线42通过过孔431与第一触控走线41连接,触控绝缘层43和第二触控走线42背离衬底1一侧设有触控保护层44且触控保护层44填充过孔43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保护层44和触控绝缘层43均整层设置。
可选地,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子层21背离衬底1一侧设有第一吸光部221a,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触控走线41背离衬底1的一侧也设有第一吸光部221b,第一吸光部221b上设有过孔431,第二触控走线42通过过孔431与第一触控走线41电连接,多个第一吸光部221b间隔设置,第一吸光部221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单元2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之外,相邻第一吸光部221b之间的间隙由触控保护层44填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221b充当触控绝缘层43的作用,用于在第一触控走线41和第二触控走线42之间形成绝缘层,具体地,第一吸光部221b可以由黑色有机胶制成,透过率可以为0。
另一可选地,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子层21背离衬底1一侧设有第一吸光部221a,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二触控走线42背离衬底1的一侧也设置有第一吸光部221b,多个第一吸光部221b间隔设置,第一吸光部221b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发光单元2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之外,相邻第一吸光部221b之间的间隙由四分之一波片51填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光部221b充当触控保护层44的作用,用于保护触控走线,具体地,第一吸光部221b可以由黑色有机胶制成,透过率可以为0。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触控层4和发光层2均能够吸收反射光,进一步降低反射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触控层4中设置第一吸光部221b。
可选地,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二吸光层6;第二吸光层6设置在第一触控走线41背离衬底1的一侧,第二吸光层6的透过率大于第一吸光层22的透过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光层6整层设置,第二吸光层6还充当触控绝缘层43,具体地,第二吸光层6可以由透过率高于第一吸光部221的黑色有机胶制成,例如透过率可以在80-90%,以确保出射光线不受到过大的损失。
结合图3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环境光而言,第二光路(图3中S方向光)被线偏光片53吸收,部分第一光路(图3中P方向光)被第一吸光层(图3未示)所吸收,另一部分P方向光在发光层2和反射式偏光片52之间往复,直到透射出显示面板10,该部分P方向光在往复过程中每次反射均需经过第二吸光层6,每经过一次第二吸光层6,均会被吸收10-20%,在多次经过第二吸光层6后,该部分P方向光的反射率也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环境光反射率。
另一可选地,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吸光层6设置在第二触控走线42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吸光层6还充当触控保护层44,具体地,第二吸光层6可以由透过率高于第一吸光部221的黑色有机胶制成,例如透过率可以在80-9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吸光层6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触控绝缘层43和触控保护层44中,可以将每层第二吸光层6的透过率设置在90-95%之间,以保证整体透过率在80-90%。另外,第二吸光层6也可以设置在有机层32中。
另一可选地,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四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二电极子层24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241,第二电极24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单元2a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第二吸光层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吸光部61,第二吸光部6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电极241在衬底上1的正投影,相邻第二吸光部61之间的间隙可以由透明的绝缘材料填充以形成触控绝缘层43。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电极子层24和第二吸光层6均进行了图案化设置,由于第二电极241的面积缩小,因此降低了第二电极241对环境光的反射率,第二吸光部61的面积也相应缩小,在保证降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41的反射率的同时,减少了对出射光线透过率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吸光部61也可以设置在触控保护层44中,或同时设置在触控绝缘层43和触控保护层44中,具体透过率同前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
第一吸光层,与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一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吸光部,所述第一吸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之外;
滤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吸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滤光层包括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其中,所述四分之一波片、所述反射式偏光片和所述线偏光片在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反射式偏光片和线偏光片的通光轴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电极子层、发光材料子层以及第二电极子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发光材料子层以及第二电极子层在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吸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子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第一吸光层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像素开口和围绕在所述像素开口周围的所述第一吸光部,所述第一电极露出于所述像素开口,且所述发光材料子层填充于所述像素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光部的透过率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光部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二触控走线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光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吸光层;
所述第二吸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吸光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吸光层的透过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吸光层;
所述第二吸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吸光层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吸光层的透过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光层的透过率的范围为80-90%。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电极子层、发光材料子层以及第二电极子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子层、发光材料子层以及第二电极子层在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二电极子层包括至少一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二吸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吸光部,所述第二吸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652548.3A 2023-06-02 2023-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098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2548.3A CN116709865A (zh) 2023-06-02 2023-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2548.3A CN116709865A (zh) 2023-06-02 2023-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865A true CN116709865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2548.3A Pending CN116709865A (zh) 2023-06-02 2023-06-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8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594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594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7255594B (zh) * 2023-11-17 2024-04-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6859B (zh) 一种光学膜片、显示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1096821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6491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5043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1236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478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91772B (zh) Oled显示单元及显示面板
US2021029662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70986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201519437A (zh) 發光顯示裝置
US10461280B2 (en) Double-side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3675173B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082488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863072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8511569B (zh) 一种led芯片及制作方法
CN104953038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659443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CN111048691A (zh) 显示面板
CN104752618A (zh) 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6545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51B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JPH1145058A (ja) 表示装置
CN206685389U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44300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319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