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3423A -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3423A
CN117253423A CN202311416213.8A CN202311416213A CN117253423A CN 117253423 A CN117253423 A CN 117253423A CN 202311416213 A CN202311416213 A CN 202311416213A CN 117253423 A CN117253423 A CN 11725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ontrol
accommodating groove
display module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62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韧
罗璇
伍峰平
潘宇
王志会
王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162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34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3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一侧形成有容纳槽;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控制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控制区,所述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屏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越做越大,边框越来越窄,人们对于窄边框、高屏占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柔性显示模组在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现有的柔性显示模组的方案中,在柔性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和模组整体厚度上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能够在减小在显示区的边框宽度的同时,降低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一侧形成有容纳槽;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控制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控制区,所述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区的厚度;
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所述电连接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连接件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重合,所述控制区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支撑件的范围内,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内;或者,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投影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重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间隔开。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控制区设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置于所述控制区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控制区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控制芯片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每一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控制区与所述控制芯片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区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垫片,所述垫片在所述控制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控制区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软胶层,所述软胶层在所述电路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一侧的框胶;
设于所述框胶远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中框。
优选地,所述框胶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槽不重合。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区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优选地,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封装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在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形成容纳槽;
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控制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控制区,所述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所述电路板;
在所述容纳槽内设置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显示面板的控制区、电路板和电连接件容置于容纳槽内,使控制区、电路板和电连接件能够与支撑件同层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电路板和电连接件设置在支撑件的一侧时导致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大,即有利于柔性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由此,能够在减小柔性显示模组在显示区的边框宽度的同时,降低柔性显示模组的厚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显示模组在所述支撑件的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支撑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的支撑件设置框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详见图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100,包括:
支撑件11,所述支撑件11在一侧形成有容纳槽110;
显示面板12,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显示区12a、控制区12b和弯折区12c,所述弯折区12c连接所述显示区12a和所述控制区12b,所述显示区12a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远离所述容纳槽110的一侧,所述控制区12b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形成有所述容纳槽110的一侧,所述控制区12b容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
电路板13,所述电路板13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
电连接件14,所述电连接件14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电连接件14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12b和所述电路板1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弯折区12c进行弯折,能够将控制区12b相对显示区12a进行弯折,从而使控制区12b与显示区12a能够位于支撑件11的相对两侧,形成COP封装的结构,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12b对显示区12a周向边框宽度的影响,从而能够减少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区12a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12的结构中显示面板12内设置有衬底(图中未示出),在柔性显示模组100中,显示面板12的衬底通常采用柔性衬底,因此需要设置盖板以对显示面板12进行保护和支撑,而由于弯折区12c存在弯折半径,导致显示区12a与控制区12b之间存在间隙,需要在显示区12a和控制区12b之间设置填充层。
COP(Chip on Panel,芯片设置在面板上)封装方式由于可以将控制芯片绑定在显示面板上,将显示面板绑定有控制芯片的位置向屏幕背面弯折,能够减小边框的宽度。
然而,柔性面板本身具有的厚度以及凸起的控制芯片,两者使得整个柔性显示模组的总厚度变得很高,导致COP封装的柔性显示模组无法实现总厚度的进一步缩减,浪费了整机的内部空间,不利于整机的厚度减薄。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位于显示区12a和控制区12b之间的支撑件11,支撑件11具有较好的刚性,其能够对显示面板12提供支撑,从而能够省去在显示面板12上设置盖板,且支撑件11能够同时作为填充层填充显示区12a与控制区12b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省去盖板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模组整体的厚度。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通过将显示面板12的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容置于容纳槽110内,使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能够与支撑件11同层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设置在支撑件11的一侧时导致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增大,即有利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
由此,能够在减小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区12a的边框宽度的同时,降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优选地,支撑件11的厚度设置在0.2mm-0.4mm的范围内。
其中,支撑件11的具体厚度根据弯折区12c的最小弯折半径设置。例如,若上述弯折半径为0.2mm则支撑件11的厚度可以对应设置为0.4mm。
优选地,上述弯折区12c的弯折半径在0.15-0.2mm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层设置”指的是两个层、部件、构件、元件或部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使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能够与支撑件11的同一侧表面在厚度方向上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申请中对支撑件11的种类不作限定。例如,支撑件11可采用玻璃基底,能够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1受到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的挤压而产生模印。
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显示面板12的类型,其可以适用COP封装即可,例如显示面板1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12,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12,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LED)显示面板12、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12等。
本申请中,对电连接件14的种类不作限定。例如,电连接件14可以采用(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柔性电路板13,其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区域110a、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
所述显示面板12的所述控制区12b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110a,在所述支撑件1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110在所述第一区域110a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区12b的厚度;
所述电路板13容置于所述第二区域110b,在所述支撑件1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110在所述第二区域110b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路板13的厚度;
所述电连接件14容置于所述第三区域110c,在所述支撑件1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110在所述第三区域110c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连接件14的厚度。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通过在容纳槽110设置第一区域110a对应控制区12b、第二区域110b对应支撑件11、第三区域110c对应电连接件14,使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能够被分别容置于第一区域110a、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内。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的厚度存在差异。因此,第一区域110a、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的深度能够分别对应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的不同厚度设置,从而使容纳槽110的形状能够与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容置在容纳腔中的稳定性。
此外,电连接件14同时连接电路板13和控制区12b,而电连接件14通常连接于电路板13和控制区12b的表面,因此,电连接件14的形状受到电路板13和控制区12b的相对位置影响。
由此,第一区域110a、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的不同深度设置,使第一区域110a、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的深度能够分别针对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的厚度设置,从而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处的厚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模组110的整体厚度由其最大厚度决定,而电路板13的厚度通常较大,即电路板12的厚度大于电连接件14和控制区12b的厚度。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区域110a的深度大于第二区域110b和第三区域110c的深度,对应电路板13的厚度设置,即对应电路板13的厚度,能够针对性的减少柔性显示模组100在电路板13处的厚度,从而减少电路板13对模组整体最大厚度的影响,以减小模组最大厚度,即降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件11的厚度设置为0.3mm,在支撑件11设置容纳槽110时,且设置容纳槽110在第二区域110b的深度为0.2mm,当电路板13容置在第二区域110b时,能够在电路板13处柔性显示模组100减少0.2mm的厚度,从而减少电路板13对模组整体厚度的影响。
本申请中,对容纳槽110的形状不作限定。容纳槽110的形状可以根据控制区12b、支撑件11和电连接件14的形状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0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11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重合,所述控制区12b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槽110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区12b在一端与弯折区12c连接。
由此,设置容纳槽110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11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重合,使容纳槽110能够延伸至支撑件11靠近所述弯折区12c的边缘,从而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1对弯折区12c产生阻挡,且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1对弯折区12c产生挤压,保证控制区12b能够稳定设置于容纳槽110内,且保证控制区12b与弯折区12c的结构稳定。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显示区12a与所述支撑件13之间的胶粘层(图中未示出),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支撑件13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支撑件13的范围内,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显示区12a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12a的范围内。
由此,通过胶粘层将显示区12a固定在支撑件13上,保证支撑件13对显示区12a的支撑作用。而胶粘层在支撑件13的正投影位于支撑件13的范围内,胶粘层在显示区12a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区12a的范围内,能够保证胶粘层能够全部位于显示区12a和支撑件13之间,从而减少或避免胶粘层从显示区12a和支撑件13溢出。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所述支撑件13在所述显示区12a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12a的范围内;或者,所述支撑件13在所述显示区12a的投影与所述显示区12a的范围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装置的装配结构中,支撑件13装配于显示装置的外壳内,而显示区13a靠近显示装置的外壳表面设置,且显示装置的外壳能够在显示区13a的边缘处对显示区13a进行支撑。
通过设置述支撑件13在显示区12a的投影位于显示区12a的范围内;或者,支撑件13在显示区12a的投影与显示区12a的范围重合。能够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3对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装置中的安装产生阻挡。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所述支撑件13在所述显示区12a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12c在所述显示区12a的正投影间隔开,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3对显示面板12在弯折区12c处的弯折产生阻挡,且能够减少或避免支撑件13止抵弯折区12c而造成显示模组12在弯折区12c处的结构损坏。
优选地,支撑件13在显示区12a的正投影与弯折区12c在显示区12a的正投影的间隔在0.15mm-0.4mm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2在所述控制区12b设有控制芯片15,所述控制芯片15设置于所述控制区12b远离所述支撑件1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芯片15具有一定厚度,通过将控制芯片15设置于控制区12b远离支撑件11的一侧,能够避免控制芯片15手受到支撑件11与控制区12b的挤压,从而减少或避免对控制芯片15的结构损坏。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区12b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控制芯片15,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多个所述电连接件14,所述电连接件14的数量与所述控制芯片15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电连接件14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12b和所述电路板13,每一所述电连接件14在所述控制区12b与所述控制芯片15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区12b形成有电路结构,控制芯片15与控制区12b的电路结构电连接,而电连接件14也与控制区12b的电路结构电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件14与控制芯片15的电连接。
由此,每一控制芯片15能够单独通过电连接件14与电路板13电连接,以实现对每一控制芯片15的独立控制。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区12b与所述支撑件11之间设置垫片16。能够对支撑件11在容纳槽110内受到的厚度方向挤压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12b受到挤压损坏,同时对控制区12b提供均匀的支撑效果,保证控制区12b的结构稳定性。
同时,垫片16在采用具有胶粘能力的材料时,垫片16还能够起到胶粘连接控制区12b与支撑件11的作用,从而保证控制区12b能够被稳定容纳在容纳槽110内。
此外,设置所述垫片16在所述控制区12b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控制区12b的范围内,能够减少或避免垫片16从支撑件11与控制区12b之间溢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3与所述支撑件11之间设置软胶层17,从而使电路板13能够通过软胶层17的胶粘作用被固定于容纳槽110内,同时,软胶层17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对电路板13在容纳槽110内受到的厚度方向挤压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或避免电路板13受到挤压损坏。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软胶层17在所述电路板13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电路板13的范围内,能够减少或避免软胶层17从电路板13和支撑件11之间溢出。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件11形成有所述容纳槽110一侧的框胶18;设于所述框胶18远离所述支撑件11一侧的中框(图中未示出)。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框胶18在所述支撑件11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槽110不重合。
由此,能够避免框胶18对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的结构和导电能力产生影响,且能够减少或避免中框对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产生挤压。
本申请中,对框胶18的设置方式和种类不作限定。例如,框胶18采用沿支撑件11周向排布的点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2在所述显示区12a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本申请中的衬底可以为柔性衬底。其中,该柔性衬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twoformicacidglycol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示柔性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12a远离所述支撑件11的一侧的封装层19。
封装层19可以为封装薄膜(ThinFilmEncapsulation,简称TFE)。封装层19可以由多层设置的封装材料组成,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例如所述封装层19包括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图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由无机材料形成,并具有很强的水氧阻隔功能,其可以通过化学气象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工艺形成,具体可以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PECVD)形成。示例性地,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二无机封装层可以通过无机材料SiN、SiO2、aSi等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备或是由金属材料Mo、Ti、Al和Ag等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备。
所述有机封装层由有机材料形成,其具有包括颗粒物、缓冲应力等作用,具体可以通过喷墨打印(Inkjetprinting,IJP)工艺形成。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基聚合物、硅基聚合物等。无机封装层具有良好的水氧阻隔性,有机封装层可以很好地吸收与分散层与层之间的应力,避免致密的无机封装层产生裂痕而降低对水氧的阻隔性。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方法,
S1、在所述支撑件11的一侧形成容纳槽110;
S2、在所述支撑件11的两侧设置显示面板12,所述显示面板12包括显示区12a、控制区12b和弯折区12c,所述弯折区12c连接所述显示区12a和所述控制区12b,所述显示区12a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远离所述容纳槽110的一侧,所述控制区12b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1形成有所述容纳槽110的一侧,所述控制区12b容置于所述容纳槽110内;
S3、在所述容纳槽110内设置所述电路板13;
S4、在所述容纳槽110内设置电连接件14,所述电连接件14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12b和所述电路板13。
需要说明的是,在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制备中,先将支撑件11和显示面板12切割形成独立单元,再对支撑件11和显示面板12进行装配。
其中,对支撑件11和显示面板12进行切割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对显示面板12采用激光切割,对支撑件11采用刀轮切割。
由此,能够减少对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损坏,且能够方便对支撑件11的结构进行复杂加工处理,提高对支撑件11的加工效果以及保护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即在支撑件11上形成容纳槽110的过程不会对显示面板12的结构产生损坏。
本申请中,对在支撑件11的一侧形成容纳槽110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支撑件11采用玻璃基底时,可采用局部半刻蚀的加工方式在玻璃基底的一侧形成容纳槽110。
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方法,先在支撑件11上形成容纳槽110后再将显示面板12设置于支撑件11的两侧,能够减少或避免对支撑件11进行加工时造成显示面板12的结构损坏,从而保证对容纳槽110的加工效果以及保护显示面板12的结构。
由此,通过将显示面板12的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容置于容纳槽110内,使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能够与支撑件11同层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设置在支撑件11的一侧时导致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增大,即有利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
此外,能够在减小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区12a的边框宽度的同时,降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100。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柔性显示模组100,通过将显示面板12的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容置于容纳槽110内,使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能够与支撑件11同层设置,从而减少或避免控制区12b、电路板13和电连接件14设置在支撑件11的一侧时导致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增大,即有利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由此,能够在减小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显示区12a的边框宽度的同时,降低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也可以是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车载智能终端、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6)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一侧形成有容纳槽;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控制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控制区,所述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控制区的厚度;
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所述电连接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区域,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电连接件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与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重合,所述控制区靠近所述弯折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槽靠近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支撑件的范围内,所述胶粘层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内;或者,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投影与所述显示区的范围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区在所述显示区的正投影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控制区设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置于所述控制区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控制芯片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每一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控制区与所述控制芯片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垫片,所述垫片在所述控制区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控制区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软胶层,所述软胶层在所述电路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电路板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
设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一侧的框胶;
设于所述框胶远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中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与所述容纳槽不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区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的封装层。
15.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形成容纳槽;
在所述支撑件的两侧设置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控制区和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所述显示区和所述控制区,所述显示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控制区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在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所述电路板;
在所述容纳槽内设置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同时连接所述控制区和所述电路板。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CN202311416213.8A 2023-10-27 2023-10-27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2534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6213.8A CN117253423A (zh) 2023-10-27 2023-10-27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6213.8A CN117253423A (zh) 2023-10-27 2023-10-27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3423A true CN117253423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2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6213.8A Pending CN117253423A (zh) 2023-10-27 2023-10-27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34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7590B (zh) 显示装置
CN103885249B (zh) 防湿结构和显示装置
US202103135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2294A (ko)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2563432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4405B (zh) 具有密排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的显示器背光
CN217307719U (zh) 电子设备
US11539030B2 (en) OLED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protective film theref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protective film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20255A (ko) 표시 장치
CN110928049A (zh) 显示屏模组与电子设备
CN11161315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281976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包装盒、包装箱和箱盖
CN117253423A (zh) 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7562189U (zh) 一种显示组件和终端设备
US2022020916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354683A1 (en) Heat dissipation film,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5744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5087314A (zh) 散热膜、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89893A (zh) 覆晶薄膜以及显示装置
CN112531131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82984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0530721C (zh) 适用于超薄型led封装的基板及其封装方法
CN1132997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13693794U (zh)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