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51022A -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1022A
CN117251022A CN202311537162.4A CN202311537162A CN117251022A CN 117251022 A CN117251022 A CN 117251022A CN 202311537162 A CN202311537162 A CN 202311537162A CN 117251022 A CN117251022 A CN 117251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eal
operating system
determining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371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51022B (zh
Inventor
宋莎莎
李凯
王磊
许永良
马艳
康佳
孙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etabra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371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1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1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1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51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1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2Synchronisation of different clock signals provided by a plurality of clock genera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4Time supervision arrangements, e.g. real time clo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06F13/1668Details of memory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26PCI expr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第一绝对时间时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根据第一相对时间和第一绝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目标基准时间和第二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查询请求时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Description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为OS)分为一般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简称为RTOS),如熟悉的Linux、Windows、macOS等,都属于一般操作系统,而针对一些特定的应用,尤其是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一般使用RTOS。不管是哪种操作系统,除了提供基础的如任务管理,内存管理等功能外,还需要提供一项重要的服务,那就是时间管理功能,时间管理功能,对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模块提供时间服务,例如:获取本地时间,获取世界统一时间(Coodinated Universal Time,简称为UTC),将时间毫秒值转换为特定结构体的格式等。
其中,一般操作系统的时间管理模块,往往是通过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Protocol,简称为NTP)向时间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时间。
其中,实时操作系统,例如: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Independent Disks,简称为RAID)卡的系统,往往并不配备网卡等硬件资源,因此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故而无法做到让运行于其上的业务模块能够获取实时绝对时间,通常只是用系统时钟值代替,能体现事件发生的相对顺序,但无法直观的反映绝对时间,开发人员和用户在分析定位问题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二次转换,才能和真实绝对时间对应起来,这样的操作极其不方便。尤其是一些对于时间要求比较高的业务模块,比如日志,核心转储(coredump),告警等模块,绝对时间的显示对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及定位很有必要。
针对现有技术中,实时操作系统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实时操作系统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包括: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与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的第一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二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二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第三差值;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的第四差值,并根据所述第四差值确定所述时间补偿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的第一和值,将所述第一和值作为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包括:通过以下公式确定目标基准时间
其中,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次数,/>为所述第二次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二次数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第三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和所述第三相对时间的第五差值,将所述第五差值作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三次数,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三次数的第三乘积,将所述第三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包括:确定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的第二和值,将所述第二和值为所述第二绝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绝对时间的待显示格式;将所述第二绝对时间转换为所述待显示格式对应的第三绝对时间,并对所述第三绝对时间进行使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由于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并且,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第一绝对时间的第一相对时间,根据上述第一绝对时间和第一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查询请求的第二相对时间,以根据目标基准时间和第二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实时操作系统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服务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个RAID卡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基准时间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获取实时绝对时间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绝对时间的获取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服务器设备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服务器设备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服务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服务器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服务器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服务器设备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服务器设备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器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服务器设备的通信供应方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时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如VxWorks、FreeRTOS)、通用实时操作系统(如Windows CE、QNX)以及实时Linux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终端设备为配备绝对时间信息的设备。
步骤S204,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步骤S206,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绝对时间是指独立于任何参考点或起点的时间测量,它是固定、普遍且不可变的。绝对时间是基于某种标准或参考系统进行测量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用于精确地表示特定时刻或事件发生的时间,例如: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8日10:00:00。
上述相对时间是指基于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异或相对顺序进行的时间测量。相对时间关注的是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和顺序,而不涉及具体的绝对时间值,例如:RAID卡上电后5s。
通过上述步骤,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并且,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第一绝对时间的第一相对时间,根据上述第一绝对时间和第一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查询请求的第二相对时间,以根据目标基准时间和第二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实时操作系统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的问题。
可选的,上述步骤S202还可以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时钟周期是时钟信号完成一个完整周期需要的时间,是时钟频率的倒数,是计算机最小的时间单位。
也就是说,首先要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以及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在上电到获取第一绝对时间这一个时间段内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进一步的,通过获取到的时钟周期以及第一次数便可以确定第一相对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包括: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时钟周期和第一次数以及第一相对时间具有以下关联:第一相对时间=时钟周期*第一次数,即根据上述关联公式即可确定第一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第一相对时间与第一绝对时间确定第一基准时间,在获取到第一基准时间之后,考虑到传输延迟等因素,为了提高时间服务的精度,还需对基准时间还需要经过进行校准,也就是还需要根据第一基准时间获取时间补偿量,进而根据时间补偿量确定目标基准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与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的第一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第一基准时间的方法可以为:获取第一绝对时间和第一相对时间,第一绝对时间与第一相对时间的差值即为第一基准时间。也就是说:第一基准时间=第一绝对时间-第一相对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二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
具体的,可以将获取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到查询请求的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次数作为第二次数,通过上述第二次数与时钟周期可以确定一个第三相对时间,进而可以确定这个第三相对时间对应的基准时间,将这个基准时间确定为第二基准时间;在确定第二基准时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次数和、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步骤即可确定时间补偿量,通过确定的时间补偿量,即可确定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内的目标基准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二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第三差值;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二次数与第一次数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第二基准时间与第一基准时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进一步的,通过第三差值与第二差值即可确定时间补偿量。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的时间补偿量和第二基准时间即可确定目标基准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的第四差值,并根据所述第四差值确定所述时间补偿量。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第二差值与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具体的:时间补偿量=(第三差值-第二差值)/2,也就是说,计算第三差值与第二差值的差,将差作为第四差值,根据计算第四差值除以2的结果,即可将这个结果作为时间补偿量。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的第一和值,将所述第一和值作为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时间补偿量、第二基准时间和目标基准时间之间有一个对应关系,具体的:目标基准时间=时间补偿量+第二基准时间,即可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基准时间。
具体的,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其中,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次数,/>为所述第二次数,/>为第一相对时间,/>为第二相对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二次数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第三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与计算第一相对时间同样的方法计算第三相对时间,即第三相对时间=时钟周期*第二次数,进一步的,可以通过第一绝对时间与第三相对时间确定第二基准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和所述第三相对时间的第五差值,将所述第五差值作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与确定第一基准时间同样的方法确定第二基准时间,即将第一绝对时间与第三相对时间的差值作为第五差值,第二基准时间即为第五差值,也就是说,第二基准时间满足以下关系:第二基准时间=第一绝对时间-第三相对时间。
可选的,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包括: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三次数,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三次数的第三乘积,将所述第三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相对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获取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为第三时间段,通过与上述确定第一次数同样的方法确定第三次数,进一步的,可以 通过确定第三次数和时钟周期确定第二相对时间,即:第二相对时间=第三次数*时钟周期。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包括:确定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的第二和值,将所述第二和值为所述第二绝对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了第二相对时间之后,还需要通过目标基准时间和第二相对时间确定第二绝对时间,具体的:第二绝对时间=目标基准时间+第二相对时间。
可选的,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绝对时间的待显示格式;将所述第二绝对时间转换为所述待显示格式对应的第三绝对时间,并对所述第三绝对时间进行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为了传输方便,在进行时间值的传输时,往往使用的是1970年1月1日00:00:00距离现在的毫秒值。而用户在使用时,往往喜欢更加直观的年月日时分秒格式,因此,可能需要将第二绝对时间的显示格式就进行转化,将第二绝对时间的显示格式转化为年月日时分秒的显示格式,即将第二绝对时间转化为第三绝对时间,进而将第三绝对时间作为最终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时间。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过程,以下再结合可选实施例对上述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的实现流程进行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此外,在说明具体实施例之前,还需要理解以下名词,包括:
其中,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为RAID):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而RAID卡(RAID controller)则是用于控制和管理RAID阵列的硬件设备。
其中,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为OS):是一种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统一的、方便的接口。
其中,实时操作系统 (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简称为RTOS):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调度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完成实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其中,时间服务器(Time Server):是指提供准确时间信息的服务器。它是基于NTP或其他时间同步协议,向客户端提供精确的时间数据。
其中,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简称为NTP):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时间的协议。它旨在确保各个计算机系统具有相同的时间参考,以便协调事件顺序、日志记录、安全验证和其他时间相关任务。NTP协议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工作,其中时间服务器被称为NTP服务器,而需要同步时间的计算机则是NTP客户端。NTP客户端通过与NTP服务器进行通信来获取准确的时间信息。
其中,系统的tick值:是指系统时钟变化的次数。
其中,时钟频率(tickrate):是每秒钟时钟信号变化的次数,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时钟信号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它表示计算机系统的工作速度和性能。
在说明具体实施例之前,需要了解相关技术:
图3是相关技术中的一个RAID卡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RAID卡控制器一般被插在主机的扩展槽中,并与主机通过总线系统相连。主机通过RAID卡来扩展和增强存储功能。RAID卡负责管理硬盘驱动器,并实施RAID级别的数据保护和存储方案。它将多个独立的硬盘驱动器组合成RAID阵列,并通过RAID卡上的处理器和固件来执行RAID操作。
由于主机是面向用户的,因此往往使用一般操作系统,而RAID卡的操作系统是专门为RAID功能设计和优化的,它提供了与RAID阵列相关的管理、配置和监控功能,这通常都是定制的嵌入式RTOS,并且与主机的操作系统独立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针对RAID卡的时间管理优化方法,在不增加RAID卡硬件网卡的情况下,解决RAID卡OS无法提供实时绝对时间的问题。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框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主要分设置基准时间和获取实时绝对时间两大模块,其中:
在设置基准时间时,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置基准时间流程图,如图5所示,通过计算并保存主机发来的绝对时间与RAID卡运行的相对时间的差值作为基准时间,具体的:
步骤S501,获取RAID卡当前的tick值;
步骤S502,转换该tick值为ms(毫秒)值t_sys_relative_time;
通过timerate,即一次跳动需要多少毫秒,获得该tick值转换后的毫秒值t_sys_relative_time,即RAID卡当前的相对时间。
步骤S503,解析rpc发来的时间值(ms)t_host_time;
获取主机发来的时间值t_host_time,为毫秒值,并且为绝对时间。
步骤S504,计算系统基准时间t_base_time,t_sys_relative_time。
即主机发来的t_host_time减去t_sys_relative_time为系统基准时间t_base_time。
步骤S505,设置保存基准时间t_base_time。
其中,考虑到传输延迟等因素,为了提高时间服务的精度,该基准时间需要经过校准,校准公式为:t_base_time=t_base_time2+delta,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
t_base_time为经校准的基准时间;t_base_time2为第二次获取的基准时间值;delta=(t_base_time_offset-t_tick_offset)/2为时间补偿量;t_base_time_offset=t_base_time1-t_base_time2为两次基准时间的差值;t_tick_offset=f(t_tick1)-f(t_tick2)为两次tick差值转换的毫秒值;y=f(x)功能为将系统tick值转换为毫秒值;x为tick值;y为毫秒值;因此,推导后的基准时间校准公式为:
t_base_time= t_base_time2+((t_base_time1-t_base_time2)-(f(t_tick1)-f(t_tick2)))/2;
即在保存该基准时间的时候,需要设置一个时间补偿量去进行校准,此补偿量的计算方法为,将该上述设置时间的步骤,进行两次,具体的:
1)分别记录两次RAID卡的tick值,t_tick1,t_tick2,计算两次tick的差值换算的毫秒值t_tick_offset;
2)分别记录两次基准时间t_base_time1,t_base_time2,并保存两次基准时间差值t_base_offset(以毫秒为单位);
3)时间补偿量delta=(t_base_offset-t_tick_offset)/2。
4)最终的系统基准时间t_base_time=t_base_time2(第二次的系统基准时间)+delta。
进一步的,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获取实时绝对时间流程图,如图6所示:
步骤S601,获取当前系统tick值;
获取RAID卡当前系统tick值。
步骤S602,转换该tick值(相对时间)为ms值t_sys_relative_time;
转换该tick值为毫秒值t_sys_relative_time,即RAID卡当前的相对时间。
步骤S603,获取基准时间ms值t_base_time;
获取上个操作保存的基准时间值t_base_time。
步骤S604,计算系统时间ms值t_sys_time=t_sys_relative_time+t_base_time;
计算系统的绝对时间t_sys_time。即用该基准时间值t_base_time加RAID卡当前的相对时间值t_sys_relative_time。
步骤S605,将t_sys_time值转换为符合用户习惯的格式;
将该t_sys_time值(毫秒数)转换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年月日格式。一般为了传输方便,在进行时间值的传输时,往往使用的是1970年1月1日00:00:00距现在的毫秒值。而用户在使用时,往往喜欢更加直观的年月日时分秒格式,因此要对其进行转换后才提供给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针对RAID卡的时间管理优化方法,通过获取主机时间,设置RAID卡基准时间,并在实际业务模块使用时,利用该基准时间和RAID卡系统的相对时间,计算出RAID卡的实时绝对时间,并将该毫秒值绝对时间转换为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年月日时分秒格式,使得应用层开发者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直观。同时,提出一种基准时间的校准公式,保证提供时间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硬件资源的情况下,给RAID卡提供绝对时间支持;提供校准公式,使得提供的时间服务更加可靠;使得RAID卡的应用层开发者对时间的使用更加直观;提供毫秒值和年月日时分秒两种时间格式,使得使用更加灵活。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绝对时间的获取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2,用于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7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76,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通过上述装置,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并且,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第一绝对时间的第一相对时间,根据上述第一绝对时间和第一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实时操作系统的用于指示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查询请求的第二相对时间,以根据目标基准时间和第二相对时间确定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实时操作系统无法直接与时间服务器进行绝对时间的获取和同步的问题。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72,还用于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72,还用于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与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的第一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二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二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第三差值;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的第四差值,并根据所述第四差值确定所述时间补偿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的第一和值,将所述第一和值作为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其中,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次数,/>为所述第二次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二次数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第三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和所述第三相对时间的第五差值,将所述第五差值作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6,还用于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三次数,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三次数的第三乘积,将所述第三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76,还用于确定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的第二和值,将所述第二和值为所述第二绝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绝对时间的待显示格式;将所述第二绝对时间转换为所述待显示格式对应的第三绝对时间,并对所述第三绝对时间进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S2,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S3,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S2,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S3,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包括:
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
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时钟周期和所述第一次数确定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一乘积,将所述第一乘积作为所述第一相对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基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与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的第一差值,将所述第一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
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二次数,其中,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
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
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第一次数的第二差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一基准时间的第三差值;
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
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确定时间补偿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和所述第三差值的第四差值,并根据所述第四差值确定所述时间补偿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和所述时间补偿量的第一和值,将所述第一和值作为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一次数、第二次数、所述第一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基准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包括: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基准时间
其中,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基准时间,/>为所述第一次数,/>为所述第二次数。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次数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基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二次数的第二乘积,将所述第二乘积作为第三相对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三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绝对时间和所述第三相对时间的第五差值,将所述第五差值作为所述第二基准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包括:
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时钟周期和所述实时操作系统在第三时间段内的时钟信号变化的第三次数,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上电到获取所述查询请求对应的时间段;
确定所述时钟周期与所述第三次数的第三乘积,将所述第三乘积作为所述第二相对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包括:
确定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的第二和值,将所述第二和值为所述第二绝对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绝对时间的待显示格式;
将所述第二绝对时间转换为所述待显示格式对应的第三绝对时间,并对所述第三绝对时间进行使用。
16.一种绝对时间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操作系统对应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绝对时间,以及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一相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一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第一绝对时间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时间和所述第一绝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目标基准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查询实时操作系统的绝对时间的查询请求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相对时间,并根据所述目标基准时间和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确定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第二绝对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相对时间用于指示所述实时操作系统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时所述实时操作系统的相对时间。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537162.4A 2023-11-17 2023-11-17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7251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7162.4A CN117251022B (zh) 2023-11-17 2023-11-17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37162.4A CN117251022B (zh) 2023-11-17 2023-11-17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1022A true CN117251022A (zh) 2023-12-19
CN117251022B CN117251022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12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37162.4A Active CN117251022B (zh) 2023-11-17 2023-11-17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102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62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偏差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0435880A (zh) * 2019-08-12 2019-11-1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无人机及存储介质
CN112528194A (zh) * 2020-10-26 2021-03-19 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应用程序的时间获取方法、装置、系统以及介质
CN114499732A (zh) * 2022-02-09 2022-05-1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一种时钟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55879A1 (zh) * 2021-01-22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802471A (zh) * 2021-09-10 2023-03-1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17061049A (zh) * 2023-08-21 2023-11-14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8662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偏差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10435880A (zh) * 2019-08-12 2019-11-12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无人机及存储介质
CN112528194A (zh) * 2020-10-26 2021-03-19 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应用程序的时间获取方法、装置、系统以及介质
WO2022155879A1 (zh) * 2021-01-22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802471A (zh) * 2021-09-10 2023-03-1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方法及设备
CN114499732A (zh) * 2022-02-09 2022-05-1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一种时钟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61049A (zh) * 2023-08-21 2023-11-14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1022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9938B1 (en) Ensuring globally consistent transactions
US9170916B2 (en) Power profiling and auditing consump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0530134C (zh) 用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测量的系统及方法
US20110231641A1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tarting 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1596721B (zh) 一种数据时间标签的同步方法及设备
US733048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synchronizing time of day clocks on first and second computers
US20070198706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with improved time-stamp accuracy
EP4044466A1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67743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ime setting method, and time setting program
CN111158999A (zh) 一种格式化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EP3756085A1 (en) Creat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to servers
JP2002175129A (ja) 時刻整合機能を持つ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17251022B (zh)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650815B (zh) 环境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201215637Y (zh) 一种计算机授时卡及系统
CN109064248A (zh) 订单数据同步的校验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259156A1 (en) Estimation of Event Generation Times to Synchronize Recordation Data
WO2021077588A1 (zh) 接收机的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6938380B (zh) 时标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时标管理器
CN110674214A (zh) 大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54059A1 (en) Estimation of event generation times to synchronize recordation data
CN114840054B (zh)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0190A (zh) 单片机日志时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578413A (zh) 一种定时同步计时方法、装置及异地同步计时系统
CN1129689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