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61049A -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61049A
CN117061049A CN202311055901.6A CN202311055901A CN117061049A CN 117061049 A CN117061049 A CN 117061049A CN 202311055901 A CN202311055901 A CN 202311055901A CN 117061049 A CN117061049 A CN 11706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erver
occurrence
reference time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559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庆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5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5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5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5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559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61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6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61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计时起点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基于基准时间、第一时长以及第二时长,确定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将目标数据和采集时间上报服务端。由于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两次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都是操作系统记录的,而操作系统是持续稳定运行着的,因此得到的两次事件之间的时长更加的精准,使得本发明更适用于对时间要求更高的场景。

Description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客户端采集数据并向服务端上报采集的数据以完成某项业务时,需要将采集数据的时间一同上报给服务端。在某些业务场景中,要求上报的时间是精确的,以保证业务的准确性,因此客户端需要将客户端的时间同步于服务端的时间。因此,相关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为上报的数据添加精确的采集时间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以实现为上报到服务端的数据添加精确的采集时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应用于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所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所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
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所述计时起点到所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采集时间上报所述服务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上报装置,设置于客户端,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所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所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所述计时起点到所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采集时间上报所述服务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上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上报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以在操作系统中设置的计时起点为参照,分别获取自计时起点到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以及自计时起点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基于这两次获取到的时长,可以计算出自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基于计算出的时长,就可以获知距离时钟更新事件已经过多少时间,并根据在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获取到的服务端的基准时间,就可以确定出自基准时间开始经过上述计算出的时长之后服务端的时间变更为多少,该变更后的时间即为目标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两次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都是在操作系统中记录的,而操作系统不会受到前后台切换的影响,因为操作系统是持续稳定运行着的,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到的自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更加的精准,进而使得计算出的采集时间更加精准,最终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对数据的采集时间的计算精准度要求更高的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设备间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家政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上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客户端,客户端可以安装于目标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
102、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计时起点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103、基于基准时间、第一时长以及第二时长,确定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104、将目标数据和采集时间上报服务端。
实际应用中,服务端和客户端可以通过各自的时钟体系计算时间,因此服务端和客户端中各自运行的时间可能不同。当客户端向服务端上报目标数据时,在某些业务场景中,需要将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一同上报给服务端。而某些业务场景对上报的时间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将客户端的时间同步于服务端的时间,以使得客户端上报到服务端的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是精准的。
在客户端中,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可以向服务端发送时钟同步请求,以请求服务端的基准时间。其中,基准时间可以理解为在客户端发送时钟同步请求时服务端中运行的时间(时钟同步请求、服务端响应的信息传输的时延忽略不计)。
可选地,当检测到以下几种事件中的任一种事件时,可以认为检测到了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此时可以触发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的处理:
(1)响应于客户端的启动操作,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
(2)响应于客户端的前后台切换操作,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客户端可以运行在目标设备中,在目标设备中除了客户端以外还可以运行其他的程序。当用户需要使用已启动的客户端时,可以将客户端切换到前台进行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其他的程序时,可以将客户端切换到后台以在后台运行客户端。如果用户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则可以在目标设备中检测到客户端的前后台切换操作。
(3)响应于预设的时钟更新周期的到达,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设定时钟更新周期,每当到达时钟更新周期时,就可以向服务端请求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写为HTTP),请求服务端的基准时间。或者,可选地,客户端也可以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写为NTP),请求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其中,当客户端基于NTP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时,即使在网络状态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减少时钟同步请求从客户端传输到服务端的时延,同时还能减少服务端响应的信息传输回客户端的时延,进而使得客户端能够快速获得服务端的基准时间,以保证时钟同步的精准度。
在另一方面,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获取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
其中,可选地,预设的计时起点可以是操作系统对应的设备开机时间,即目标设备的开机时间。具体来说,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可以获取从目标设备开机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例如,在A时刻检测到客户端从前台切换到了后台,此时可以获取目标设备从开机时间到A时刻的第一时长,假设目标设备是在B时刻开机的,那么获取到的时长应为A时刻-B时刻。
其中,在某些可选实施例中,如果上述操作系统是安卓系统,则可以调用安卓系统提供的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Nanos接口来获得目标设备的开机时长。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触发调用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Nanos接口,从而获取目标设备的开机时长,作为上述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开机时长是由操作系统来提供的,操作系统计算开机时长的过程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不会受到如客户端那样在进行前后台切换时出现卡顿现象而导致客户端内部的定时器不准。由于操作系统本身自开机开始一直是平稳地运行着的,不存在切换前后台的问题,因此操作系统提供的开机时长是较为精准的。此外,开机时长同时也不会受到用户修改设备系统时钟的影响,由于开机时长是操作系统内部的定时器在不断地计时的过程中实现的开机时长的记录的,因此用户对设备系统时钟的修改操作不会影响操作系统的定时器的计时过程,进而保证了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开机时长的精准度。
在客户端获取到基准时间以及第一时长后,可以将基准时间和第一时长保存在本地。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可以获取自计时起点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假设预设的计时起点为操作系统对应的设备开机时间,则可以获取从目标设备开机到当前时间,也即从目标设备开机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同样地,如果上述操作系统是安卓系统,可以通过再次调用SystemClock.ElapsedRealtimeNanos接口来获得从目标设备开机到当前时间的开机时长,作为自计时起点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
在获得第二时长时,可以读取保存的基准时间和第一时长,基于基准时间、第一时长以及第二时长,确定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可选地,上述确定采集时间的过程可以实现为:确定第二时长与第一时长的差值;确定基准时间与差值的和,以得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假设基准时间为T1,第一时长为T2,第二时长为T3,采集时间为T4,则有:T4=T1+(T3-T2)。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两次获取开机时长,并计算两次获得的开机时长之间的差值,所得结果相当于从客户端获取到基准时间开始计时直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为止的计时值,也就是起到了从获取到基准时间开始启动定时器直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停止计时的效果。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相比于在客户端内部启动定时器来计时的好处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会受到客户端切换前后台的影响,能够保证计时是精准的。
在获取到目标数据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之后,可以即刻将目标数据和采集时间一同上报到服务端,或者在触发数据上报操作时再将目标数据和采集时间一同上报到服务端。其中,在某些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将采集时间作为目标数据对应的时间戳上报到服务端。服务端在接收到目标数据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后,可以基于采集时间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关处理。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各设备间的信令交互图。如图所示,交互的设备包括目标设备(客户端)、NTP服务器以及业务服务器(NTP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为将前述服务端按照功能拆分到两个实体的服务器的结果)。其中,NTP服务器用于与目标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业务服务器用于接收客户端上报的目标数据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具体的交互过程已在前文介绍,可参见前文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交互过程。
下面以具体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使用场景。假设前述客户端为家政客户端,并且是专门为家政服务人员设计的家政客户端,家政服务人员可以使用家政客户端为客户提供家政服务。在家政服务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如图3中的场景所示,家政客户端可以按照设定周期采集家政服务人员的定位数据(该定位数据即为前文所说的待上报的目标数据),在每次采集定位数据时可以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获取对应的采集时间。
以一次采集定位数据以及确定对应的采集时间的过程为例来说,假设当前到达了设定周期,此时触发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定位过程,以获得家政服务人员当前的定位数据D。与此同时,可以获取家政客户端安装的目标设备从开机到当前时间的第二时长。假设基准时间和第一时长已预先获得并保存在本地,则可以通过基准时间、第一时长以及第二时长,计算定位数据D对应的采集时间。
参照上述方式可以在每次采集定位数据时,计算对应的采集时间,这样可以获得多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可以在每次采集定位数据以及确定出对应的采集时间之后,直接将当前一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上报给服务端,或者也可以等获得多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之后,一次性将多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上报给服务端。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多个定位数据各自对应的采集时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同一组基准时间和第一时长。或者,也可以对基准时间以及第一时长进行更新,以使用多组基准时间和第一时长来确定多个定位数据各自对应的采集时间。
在服务端接收到多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之后,可以进行有关处理。例如,服务端可以通过多组定位数据和采集时间,检测家政客户端登陆的账号是否存在异常。比如说,在C1时刻检测到家政服务人员在S1街道,在C2时刻检测到家政服务人员在S2街道,S1街道和S2街道距离较远,而C1时刻和C2时刻之间相隔的时长较短,理论上从C1时刻到C2时刻之间,家政服务人员通过任何的交通工具都无法从S1街道移动到S2街道,那么表示上报数据的家政客户端登陆的账号出现了异常。
上述异常具体来说例如可以是,某家政服务人员将个人的账号借给了另外的家政服务人员,以让另外的家政服务人员代替自己接单并完成工作等,因此该另外的家政服务人员通过其他的设备登陆了借到的账号而导致该账号对应的定位数据出现了“瞬移”。在检测到账号出现异常时,服务端可以对相应的账号进行提醒,如果家政服务人员未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则可以对发生异常的账号进行封禁处理等。
在另一示例性应用场景中,假设家政服务人员接单成功并按照约定时间去往客户住址以提供家政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进入客户住址时,应打开家政客户端并在家政客户端的界面中通过签到控件进行签到操作。当家政服务人员进入客户住址并进行签到操作时,可以触发获取家政人员进行签到操作时的采集时间,家政客户端可以将签到操作以及对应的采集时间上报给服务端。服务端可以基于获取到的数据检测家政服务人员是否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了客户住址。如果家政服务人员按时到达了客户住址则签到成功,如果家政服务人员未按时到达客户住址则可以发出相应的提示并扣除该家政服务人员相应的绩效。
再例如,假设服务端接收到了目标订单,需要为目标订单匹配与目标订单中填写的服务地址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的家政服务人员快速到岗服务。此时,服务端可以获取不同家政客户端上报的当前在线的各家政服务人员的定位数据以及相应的采集时间。服务端可以在多个家政服务人员中确定定位数据以及采集时间均满足要求的目标家政服务人员,并向目标家政服务人员派单。其中,满足要求可以解释为定位数据与目标订单中填写的服务地址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且对应的采集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时长在有效时长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几种具体的应用场景的举例以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多种复杂的数据上报的场景中,尤其是对采集数据的时间的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进行举例。
采用本发明,可以以在操作系统中设置的计时起点为参照,分别获取自计时起点到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以及自计时起点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基于这两次获取到的时长,可以计算出自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基于计算出的时长,就可以获知距离时钟更新事件已经过多少时间,并根据在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获取到的服务端的基准时间,就可以确定出自基准时间开始经过上述计算出的时长之后服务端的时间变更为多少,该变更后的时间即为目标数据对应的采集时间。在上述过程中,由于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两次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都是在操作系统中记录的,而操作系统不会受到前后台切换的影响,因为操作系统是持续稳定运行着的,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到的自预设的时钟更新事件发生时间到预设的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时长更加的精准,进而使得计算出的采集时间更加精准,最终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更加适用于对数据的采集时间的计算精准度要求更高的场景。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数据上报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数据上报装置均可使用市售的硬件组件通过本方案所教导的步骤进行配置来构成。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客户端。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1,用于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所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所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所述计时起点到所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确定模块42,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上报模块43,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采集时间上报所述服务端。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41,用于:
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41,用于: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启动操作,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前后台切换操作,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预设的时钟更新周期的到达,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2,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差值;
确定所述基准时间与所述差值的和,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可选地,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包括所述操作系统对应的设备开机时间。
图4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详细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图4所示数据上报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其中,所述存储器92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91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91至少可以实现如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93,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如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上报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所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所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
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所述计时起点到所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采集时间上报所述服务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包括:
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包括: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启动操作,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前后台切换操作,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预设的时钟更新周期的到达,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差值;
确定所述基准时间与所述差值的和,以得到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包括所述操作系统对应的设备开机时间。
6.一种数据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预设的时钟同步事件的发生,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以及自预设的计时起点到所述时钟同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的计时起点为安装有所述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对应的计时起点;响应于数据上报事件的发生,获取自所述计时起点到所述数据上报事件发生时间的第二时长以及待上报的目标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基准时间、所述第一时长以及所述第二时长,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采集时间;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采集时间上报所述服务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启动操作,获取服务端当前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所述客户端的前后台切换操作,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或,
响应于预设的时钟更新周期的到达,获取服务端的基准时间。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10.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上报方法。
CN202311055901.6A 2023-08-21 2023-08-21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61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5901.6A CN117061049A (zh) 2023-08-21 2023-08-21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55901.6A CN117061049A (zh) 2023-08-21 2023-08-21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61049A true CN117061049A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55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55901.6A Pending CN117061049A (zh) 2023-08-21 2023-08-21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610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102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102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251022B (zh) * 2023-11-17 2024-03-12 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绝对时间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0990B (zh) 区块链记账方法及装置
CN10873747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462614B2 (en) Group scheduled sensor data acquisition in a wireless sensor system
RU2485570C2 (ru)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тактовых генераторов в асинхронной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ой системе
CN111901617B (zh) 一种直播观看时长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7061049A (zh)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312974B2 (en) Master apparatus and slave apparatus and time-synchronization method
CN110492967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中继设备及装置
EP3611879A1 (en) Data traffic statistics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block chain
JP5593944B2 (ja)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064780A (zh) 一种多任务内容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738641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ustering telemetry signals to facilitate computer system monitoring
CN114726871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9087107B (zh) 基于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的实时监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650285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31897A (zh) 一种网络校时方法及装置
US8578200B2 (en) Conversion of timestamps between multiple entities within a computing system
CN109005246B (zh) 一种数据的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07105471A1 (ja) 資源情報管理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132630A (zh) 一种视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6040B (zh) 客户端中监控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14347A (zh) 服务器时间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28662A (zh) 时间偏差统计方法及装置
CN109783580A (zh)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7103003B (zh) 获取链路中数据的方法、获取设备、处理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