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5612A - 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5612A
CN117245612A CN202310708813.5A CN202310708813A CN117245612A CN 117245612 A CN117245612 A CN 117245612A CN 202310708813 A CN202310708813 A CN 202310708813A CN 117245612 A CN117245612 A CN 117245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using
hand guard
cutting too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88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山拓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45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5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GACCESSORY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TOOLS FOR WORK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S; SAFETY DEVICES FOR WOOD WORKING MACHINES OR TOOLS
    • B27G19/00Safety guard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od saws; Auxiliary devices facilitating proper operation of wood saws
    • B27G19/003Safety guard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od saws; Auxiliary devices facilitating proper operation of wood saws for chain s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00Cutting imp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rticultural purposes;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8Other tools for pruning, branching or delimbing standing trees
    • A01G3/085Motor-driven saws for pruning or branching
    • A01G3/086Chain saw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工具,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一种在设有护手的切割工具中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的技术。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切割工具包括:切割作业部;原动机,其驱动切割作业部;外壳,其包含保持切割作业部并且收纳原动机的外壳主体和从外壳主体延伸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手;以及护手,其安装于外壳,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把手的状态的手指,与外壳相比易于变形。

Description

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切割工具,该切割工具包括:切割作业部;原动机,其用于驱动所述切割作业部;外壳,其包含保持所述切割作业部并且收纳所述原动机的外壳主体和从所述外壳主体延伸且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手;以及手指防护部,其安装于所述外壳,用于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所述把手的状态的手指。所述手指防护部与所述外壳无接缝地一体形成。因此,所述手指防护部的变形容易性是与所述外壳的变形容易性相同的程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095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切割工具中,为了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把手的状态的手指,而设有手指防护部(相当于本案的护手)。但是,在切割工具中,由于设有护手,因此使用者的便利性有时会受损。例如在使用者使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作业(例如树枝的修剪作业)时,护手与障碍物(例如树干)机械性地发生干涉,而不能使切割工具处于期望的位置、姿态,有时会妨碍切割作业。在本说明书中,提供在设有护手的切割工具中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切割工具包括:切割作业部;原动机,其驱动所述切割作业部;外壳,其包含保持所述切割作业部并且收纳所述原动机的外壳主体和从所述外壳主体延伸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手;以及护手,其安装于所述外壳,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所述把手的状态的手指,与所述外壳相比易于变形。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护手的变形”表示可逆的变形。例如,“护手的变形”有时表示护手其自身的弹性变形。此外,“护手的变形”也有时表示:在像所谓的弹簧门那样设置的护手中,护手摆动而从闭合状态变形为打开状态。此外,“护手的变形”还有时表示:在以能够相对于外壳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平移的方式设置的护手中,护手相对于外壳的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在护手抵接于障碍物的状态下对护手施加载荷,则护手相对于外壳变形。因此,在使用者使用切割工具进行切割作业时,即使护手与障碍物发生干涉,也能够使切割工具处于期望的位置、姿态。因而,在设有护手的切割工具中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实施例1的链锯T1的立体图。
图2是在实施例1的链锯T1中从右后上方观察自电池接口160拆卸了电池组B1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实施例1的链锯T1的仰视图。
图4是在实施例1的链锯T1中从左后上方观察自外壳主体14拆卸了链轮罩18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左方观察实施例1的链锯T1的把手16的基端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从右方观察实施例1的链锯T1的外壳4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从右前上方观察实施例1的链锯T1的电动马达64、马达轴80、冷却风扇82、动力传递机构70、油泵68、链轮26和作业部10的图。
图8是在实施例1的链锯T1中沿着与马达轴80的轴线A1正交的方向从前方观察外壳主体14的内部的图。
图9是在实施例2的链锯T2中从右后上方观察自电池接口160拆卸了电池组B2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右方观察实施例2的链锯T2的外壳4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在实施例3的链锯T3中从右后上方观察自电池接口360拆卸了电池组B3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右方观察实施例3的链锯T3的外壳4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在实施例4的链锯T4中从右后上方观察自电池接口360拆卸了电池组B4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右方观察实施例4的链锯T4的外壳4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在变形例的链锯T1中从右后上方观察电池接口160拆卸了电池组B1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4、外壳;6、导杆;6a、缺口;8、锯链;10、作业部;12、作业罩;14、外壳主体;14a、头部;16、把手;18、链轮罩;20、护手;22、第1安装部;22a、转动轴;24、第2安装部;24a、转动轴;26、链轮;28、30、销;32、螺栓;36、链轮罩主体;38、套筒;42、卡定构件;44、卡定构件主体;46、螺母;48、爪部;50、扳机操作杆;50a、转动轴;50f、扳机操作杆的前端;50r、扳机操作杆的后端;52、扳机开关;54、锁定构件;54a、转动轴;56a、贯通孔;56b、贯通孔;58a、左侧锁定杆;58b、右侧锁定杆;60、扭簧;62、控制单元;62G、控制单元的重心位置;62f、控制单元的前端;62r、控制单元的后端;64、电动马达;64G、电动马达的重心位置;64f、电动马达的前端;66、油箱;68、油泵;68a、蜗轮;70、动力传递机构;70r、动力传递机构的后端;72、减速器;72a、第1锥齿轮;72b、第2锥齿轮;74、线圈;76、定子;78、转子;80、马达轴;82、冷却风扇;82G、冷却风扇的重心位置;84、驱动轴;84a、蜗杆齿轮;140、左侧进气口;142、右侧进气口;144、左侧排气口;146、右侧排气口;160、电池接口;162、连接端子;164、钩;166、显示部;202、第1端部;204、第2端部;206、防护主体;208、板部;210、肋部;212、第1肋部;214、第2肋部;216、第3肋部;220、第1延伸部;222、第2延伸部;224、弯折部;360、电池接口;362、连接端子;364、钩;544、排气口;620、控制器壳体;660、盖;680、吸入部;682、供油路;684、喷出部;B1、B2、B3、B4、电池组;B1f、B2f、B3f、B4f、电池组的前端;BG1、BG2、BG3、BG4、电池组的重心位置;S、布线空间;T1、T2、T3、T4、链锯;TG1、TG2、TG3、TG4、链锯的重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且是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详细地进行说明。该详细的说明单纯地意图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例的详细内容,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为了提供进一步得到改善的切割工具,所公开的追加性特征及技术方案可以相对于其他的特征、技术方案独立地使用,或者与其他的特征、技术方案一起使用。
此外,在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中公开的特征、工序的组合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不是实施本发明时必需的,仅是为了特别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具体例而记载的。进而,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性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以下的代表性的具体例的各种特征及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并不是必须像在此记载的具体例这样或者像列举的顺序这样进行组合。
本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特征意图相对于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特征的结构分开地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特定事项进行的限定,而各自且相互独立地公开。进而,全部的数值范围及与组织或集团相关的记载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及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特定事项进行的限定,是带有将上述的中间的结构公开的意图而进行的。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外壳由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形成。也可以是,所述护手由杨氏模量处于1MPa~100MPa的范围内的材料形成。
在通过弹性变形而使护手变形的情况下,护手所使用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越大,则为了使护手变形预定量所需要的载荷越大。根据上述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以比较小的载荷使护手充分地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外壳由塑料材料形成。所述护手也可以由橡胶材料形成。
橡胶材料与其他的材料(例如塑料材料)相比能够较大程度地弹性变形。根据上述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使护手较大程度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护手包括:第1端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手的基端附近;第2端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手的顶端附近;以及防护主体,其在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之间连续地延伸。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把手中的靠近外壳主体的一侧的端部称为“把手的基端”,将远离外壳主体的一侧的端部称为“把手的顶端”。
根据上述的结构,护手以覆盖把手的从基端至顶端的范围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把手的状态的手指。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外壳还包含:第1安装部,其供所述护手的所述第1端部安装;以及第2安装部,其供所述护手的所述第2端部安装。也可以是,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安装部和所述第2安装部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
在护手在第1端部和第2端部这两点支承于外壳的情况下,有时第1端部和第2端部这两者相对于对应的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固定。在该情况下,由于护手可视为两端固定梁,因此为了使护手(防护主体)变形预定量所需要的载荷会增大。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第1端部和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安装部和第2安装部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在该情况下,由于护手可视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销支承)梁或者两端简支(销支承)梁,因此使用者能够以比较小的载荷使护手充分地变形。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护主体具备形成为板状的板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板部形成为较薄地展开的形状,能够使板部易于弹性变形,而且能够利用板部遍及大范围地保护使用者的手指。因此能够实现在确保护手的保护功能的同时易于变形的护手。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护主体具备肋部,该肋部在与所述把手相对的位置从所述板部的表面突出,并且向从所述第1端部朝向所述第2端部的方向延伸。
若板部在与把手相对的位置处过度地变形(板部的挠曲量变得过大),则把手与板部之间的间隔变得过窄,板部有可能被压靠于使用者的把持把手的手指。在该情况下,由于使用者难以改变手指的姿态,因此会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肋部,使得板部的与把手相对的位置处的刚度提高。因此能够抑制板部在与把手相对的位置处过度地变形(板部的挠曲量变得过大)。因此能够抑制板部被压靠于使用者的把持把手的手指。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肋部从所述板部的与所述把手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突出。
若肋部从板部的与把手相对的表面突出,则在使用者在把手和板部之间伸入或拔出手指时,存在肋部碰到使用者的手指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由于让使用者感觉到麻烦,因此有可能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肋部从板部的与把手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者在把手和板部之间伸入或拔出手指时肋部碰到使用者的手指的情况。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切割工具还包括扳机操作杆,该扳机操作杆设于所述把手的所述基端附近,通过被使用者的手指拉向所述把手侧而使所述原动机工作。也可以是,所述防护主体包括:第1延伸部,其与所述第1端部连接,以随着从所述基端侧朝向所述顶端侧去而自所述把手远离的方式延伸;第2延伸部,其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以随着从所述顶端侧朝向所述基端侧去而自所述把手远离的方式延伸;以及弯折部,其将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连接。也可以是,所述第1延伸部的长度比所述第2延伸部的长度短。
在防护主体变形时,若防护主体被压靠于使用者的勾住扳机操作杆的状态的手指,则有可能导致扳机操作杆的误操作。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防护主体的刚度在弯折部的附近提高。此外,弯折部在从把手观察时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由此,在防护主体被压靠于把手时,利用弯折部在把手和防护主体之间确保空间。此外,由于弯折部配置在靠近把手的基端的一侧,因此在防护主体被压靠于把手时,在扳机操作杆的附近确保空间。因而,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防护主体被压靠于使用者的勾住扳机操作杆的状态的手指,从而能够抑制扳机操作杆的误操作。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是链锯T1。链锯T1是主要用于木材、树枝等的切割作业的所谓的修枝链锯。链锯T1的整体重量最大约为2000g,是比较轻量的。由此,链锯T1能够用单手携带。
链锯T1包括外壳4、导杆6、锯链8、护手20和电池组B1。导杆6是从外壳4朝向前方突出地安装于外壳4的细长的板状构件。导杆6例如由铁等金属材料构成。锯链8具备相互连结的多个刀具(未图示),该锯链8沿着导杆6的周缘安装。在外壳4安装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电池组B1。链锯T1利用从电池组B1供给的电力使锯链8沿着导杆6的周缘行进。
作为导杆6,能够与切割作业的内容相应地安装各种导杆。导杆6的顶端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5mm。本实施例的链锯T1使锯链8例如以8m/s的速度沿着导杆6的周缘行进。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导杆6和锯链8统称为“作业部10”。在本实施例中,作业部10的重量例如约为180g。此外,在外壳4设有覆盖作业部10的局部的作业罩12。因此,使用者通过将作业部10中的未被作业罩12覆盖的部分压靠于被切割物(例如树枝)来执行切割作业。此时,使用者对链锯T1赋予的载荷设想最大为20N左右。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导杆6的长度方向上,将从外壳4朝向导杆6的方向设为向前方向,将从导杆6朝向外壳4的方向设为向后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从作业部10朝向作业罩12的方向设为向上方向,将从作业罩12朝向作业部10的方向设为向下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另外,在图1~图15中,为了简化图示,将锯链8作为与导杆6共面的环状构件图示。
外壳4包括外壳主体14、把手16、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外壳主体14具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去而相对于前后方向从下方朝向上方地倾斜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外壳主体14在前方与链轮罩18一同保持作业部10。把手16连接于外壳主体14的前方下部。把手16具有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去而相对于前后方向从上方朝向下方倾斜的大致圆筒形状。第1安装部22向外壳4的下方突出地设置,并且配置于把手16的基端附近。第2安装部24向外壳4的下方突出地设置,并且配置于把手16的顶端附近。在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安装护手20。外壳4(外壳主体14、把手16、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使用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本实施例的外壳4例如使用聚酰胺等塑料材料。虽然聚酰胺的杨氏模量有时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变化,但可以说至少大于5000MPa。另外,对放置使用者的手指的部分(外壳主体14的头部14a和把手16的周围)实施例如利用丁腈橡胶等橡胶材料的涂覆。
电池组B1例如收纳有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再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组B1的输出电压例如为10V。电池组B1的电池容量例如为1.5Ah。电池组B1的重量例如为约215g。如图3所示,在电池组B1的下表面设有显示部166。显示部166通过与电池组B1的剩余电量相应地使显示发生变化而向使用者告知电池组B1的剩余电量。
如图2所示,在把手16的顶端设有用于将电池组B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接纳的电池接口160。电池组B1通过相对于电池接口160从后上方向前下方滑动来安装。此外,电池接口160具备用于与电池组B1所具备的端子(未图示)连接的连接端子162。连接端子162与后述的控制单元62(参照图6)和扳机开关52(参照图6)电连接。当电池组B1安装于电池接口160时,电池组B1所具备的端子和连接端子162电连接。由此容许从电池组B1向控制单元62和扳机开关52供给电力。
如图1所示,在电池组B1安装于电池接口160的状态下,电池组B1和把手16的外表面光滑连接。此外,在将设于电池组B1的钩164压入的状态下,通过使电池组B1相对于电池接口160从前下方向后上方滑动来拆卸电池组B1。
如图4所示,链轮罩18包括链轮罩主体36和卡定构件42。链轮罩主体36具备套筒38。卡定构件42包括卡定构件主体44、螺母46和爪部48。在链轮罩18的内侧,链轮26在外壳主体14的外侧暴露。锯链8从导杆6架设到链轮26。此外,在导杆6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缺口6a。从外壳主体14的左侧面突出地固定的销28、30和螺栓32从右方嵌入到缺口6a中。
通过从图4所示的状态起向链轮罩主体36的套筒38插入螺栓32,将卡定构件42的螺母46连结于贯通套筒38的螺栓32,从而能够将链轮罩18安装于外壳主体14。在螺母46连结于螺栓32的状态下,导杆6被夹入在外壳主体14和链轮罩18之间而固定。使用者通过在拧松了螺栓32和螺母46的状态下使导杆6相对于外壳主体14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能够使导杆6与链轮26之间的距离变化而调整锯链8的张紧程度。
使用者通过使相对于卡定构件主体44向左方立起的爪部48绕螺栓32的轴线旋转,从而能够拧紧或者拧松螺栓32和螺母46。由此,使用者不使用特别的工具就能够以足够的紧固转矩将螺母46连结于螺栓32。另外,如图1所示,通常时的爪部48利用扭簧(未图示)保持为沿着卡定构件主体44放倒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把手16的基端附近的下表面配置有用于供使用者驱动操作作业部10的扳机操作杆50。如图5所示,扳机操作杆50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0a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壳4。使用者能够将扳机操作杆50朝向把手16侧拉起操作。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扳机操作杆50中的在把手16的外侧暴露的部分的前端简称为“前端50f”。将扳机操作杆50中的在把手16的外侧暴露的部分的后端简称为“后端50r”。
在外壳4的内部设有扳机开关52,该扳机开关52检测由使用者进行的对扳机操作杆50的拉起操作。扳机开关52配置在扳机操作杆50的正上方,跨越把手16和外壳主体14之间。扳机开关52与后述的控制单元62(参照图6)电连接。在扳机操作杆50被拉起操作期间,扳机开关52向控制单元62输出扳机接通信号。此外,在外壳4的内部还设有锁定构件54,该锁定构件54在允许使用者对扳机操作杆50进行操作的状态和禁止操作的状态之间切换。锁定构件54配置在扳机操作杆50的正上方且是扳机开关52的前方的位置。锁定构件54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54a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外壳4。
在锁定构件54转动到上方的状态下,通过锁定构件54与扳机操作杆50机械性地发生干涉,来禁止扳机操作杆50向上方的转动。在锁定构件54转动到下方的状态下,锁定构件54不与扳机操作杆50发生干涉,从而容许扳机操作杆50向上方的转动。
如图1所示,锁定构件54具备左侧锁定杆58a,该左侧锁定杆58a经由设于外壳4的左侧面的贯通孔56a突出到外壳4的外侧。如图2所示,锁定构件54具备右侧锁定杆58b,该右侧锁定杆58b经由设于外壳4的右侧面的贯通孔56b突出到外壳4的外侧。以下将左侧锁定杆58a和右侧锁定杆58b统称为“锁定杆58”。使用者能够借助锁定杆58转动操作锁定构件54。
扳机操作杆50和锁定构件54利用扭簧60(参照图5)相互连结。扭簧60对扳机操作杆50向朝下方转动的方向施力,并且对锁定构件54向朝上方转动的方向施力。因此,在使用者从扳机操作杆50松开手的情况下,利用扭簧60的作用力使扳机操作杆50成为转动到下方的状态。此外,在使用者从锁定杆58松开手的情况下,利用扭簧60的作用力使锁定构件54成为转动到上方的状态。
例如,使用者在使用链锯T1时用右手把持把手16并将左手靠在头部14a,从而保持链锯T1。若从该状态起使用者用右手的大拇指按下锁定杆58,则成为允许使用者对扳机操作杆50进行操作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用者用右手的食指拉起操作扳机操作杆50,来驱动作业部10。
(护手20的结构)
图1所示的护手20是用于保护使用者的把持把手16的手的保护件。若正在由使用者执行切割作业的过程中(正在驱动作业部10的过程中)锯链8断裂,则断裂的锯链8有时保持着行进时的势头地从导杆6飞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护手20能够抑制从导杆6飞出的锯链8与使用者的把持把手16(参照图1)的手接触。护手20例如使用杨氏模量处于1MPa~100MPa的范围内的材料。本实施例的护手20例如使用丁腈橡胶等橡胶材料。虽然丁腈橡胶的杨氏模量有时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变化,但可以说处于1MPa~10MPa的范围内。
护手20包括第1端部202、第2端部204以及在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之间连续地延伸的防护主体206。第1端部202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2a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1安装部22。第1端部202通过安装于第1安装部22而配置在把手16的基端附近。此外,第2端部204以能够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4a(参照图2)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2安装部24。第2端部204通过安装于第2安装部24而配置在把手16的顶端附近。
防护主体206包括形成为板状的板部208和从板部20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肋部210(参照图3)。板部208以上表面与把手16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例中,板部208的厚度(板部208的与上表面和下表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例如约为5mm。
如图3所示,在从下方观察链锯T1时,板部208具有大致矩形形状。板部208在比导杆6的左表面靠左方的位置具有例如约29mm的宽度。板部208在比导杆6的右表面靠右方的位置具有例如约30mm的宽度。此外,板部208在比把手16(参照图1)的左表面靠左方的位置具有例如约30mm的宽度。板部208在比把手16的右表面靠右方的位置具有例如约0.5mm的宽度。
多个肋部210包括沿着板部208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肋部212、沿着板部208的下表面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肋部214、以及沿着板部208的下表面的周缘部沿延伸的第3肋部216。第1肋部21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有四个。在从下方观察链锯T1时,第1肋部212分别在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之间大致直线状地延伸。此外,第2肋部214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三个。第1肋部212和第2肋部214在互相正交的部分处相连接。第2肋部214在左端和右端与第3肋部216连接。
如图6所示,板部208包括以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去而自把手16远离的方式延伸的第1延伸部220、以随着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去而自把手16远离的方式延伸的第2延伸部222、以及连接第1延伸部220和第2延伸部222的弯折部224。第1延伸部220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第2延伸部22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短。弯折部224的弯折角度例如为100°。弯折部224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8mm。由此,在自然状态(未对护手20施加外力的状态)下,护手20在从把手16观察时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在像上述的说明那样构成的护手20中,护手20与外壳4相比易于弹性变形。护手20例如构成为,通过从与板部208的下表面相对的方向施加5N以下的预定载荷而开始变形。另外,这里所说的“开始变形”表示护手20的弹性应变大于1%。因此使用者能够以比较小的载荷使护手20变形。
(链锯T1的内部构造)
如图6所示,在外壳主体14的内部收纳有控制单元62、电动马达64、油箱66、油泵68、减速器72和冷却风扇82。
如图7所示,电动马达64是内转子型的直流无刷马达。电动马达64包括卷绕有线圈74的定子76和配置于定子76的内侧且具备永久磁体(未图示)的转子78。在本实施例中,电动马达64(线圈74、定子76、转子78)的重量例如约为180g。另外,在转子78固定有贯通定子76和转子78的中央地配置的马达轴80。因此,电动马达64构成为驱动马达轴80旋转。
冷却风扇82在比转子78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马达轴80。冷却风扇82随着马达轴80的旋转而旋转。当冷却风扇82旋转时,沿着马达轴80的轴线A1(参照图6)形成从下方朝向上方的空气流。此时,空气从外壳4的外部通过左侧进气口140(参照图1)和右侧进气口142(参照图2)向内部吸入。此外,空气从外壳4的内部通过左侧排气口144(参照图1)和右侧排气口146(参照图2)向外部排出。由此,冷却风扇82能够随着电动马达64的驱动而将电动马达64冷却。
减速器72包括在比冷却风扇82靠下方的位置固定于马达轴80的第1锥齿轮72a和与第1锥齿轮72a啮合的第2锥齿轮72b。第2锥齿轮72b固定于驱动轴84。驱动轴84以能够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壳4(参照图1)。在驱动轴84的位于第2锥齿轮72b的左方的位置固定有链轮26。因此,当电动马达64驱动时,马达轴80的旋转运动经由减速器72、驱动轴84和链轮26被传递到锯链8。由此,锯链8绕链轮26和导杆6旋转。
图6所示的油箱66是储存用于润滑锯链8的润滑油的容器。油箱66能够储存最大约50cc的润滑油。在油箱66设有用于向油箱66补充润滑油的供油口(未图示)。在供油口能够拆装地安装有盖660。油箱66配置在外壳主体14的前端附近。如图2所示,油箱66的盖660和供油口在外壳主体14的外部暴露。因此,使用者不将外壳主体14分解就能够从供油口拆卸盖660而进行向油箱66的供油。
如图7所示,在驱动轴84的位于第2锥齿轮72b的右方的位置固定有蜗杆齿轮84a。蜗杆齿轮84a与油泵68的蜗轮68a啮合。因此,当电动马达64驱动时,马达轴80的旋转运动经由减速器72、驱动轴84、蜗杆齿轮84a和蜗轮68a被传递到油泵68。由此驱动油泵68。当驱动油泵68时,经由配置在油箱66(参照图6)的内部的吸入部680向供油路682抽吸润滑油。然后,从供油路682经由喷出部684向导杆6和锯链8供给润滑油。
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由减速器72、驱动轴84和蜗杆齿轮84a构成的机构称为“动力传递机构70”。如图6所示,动力传递机构70配置在外壳主体14的中央部分。动力传递机构70配置在电动马达64的前下方。动力传递机构70配置在比油箱66靠后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递机构70的重量例如约为110g。
控制单元62配置在外壳主体14的头部14a的正下方。控制单元62配置在电动马达64的后上方。在控制单元62的下方且是电动马达64的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布线空间S。虽未图示,但将控制单元62、电动马达64等各构成部件之间电连接的大部分导线通过布线空间S进行布线。
控制单元62包括:控制基板(未图示),其搭载有具备多个开关元件的逆变电路和控制各个开关元件的动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器壳体620,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收纳控制基板。控制器壳体620例如使用铝等金属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2的重量例如约为60g。
在从扳机开关52输出扳机接通信号期间,控制单元62将从电池组B1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力并将其向电动马达64供给。若不从扳机开关52输出扳机接通信号,则控制单元62阻断从电池组B1向电动马达64的电力供给。此外,控制单元62控制电动马达64的驱动,以使锯链8向预定的行进方向行进。这里所说的预定的行进方向是指锯链8在导杆6的上方向前方行进且在导杆6的下方向后方行进这样的方向。
(主要的构成部件相对于轴线A1的位置关系)
马达轴80(参照图7)的轴线A1配置在沿前后上下方向展开的平面上。轴线A1以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去而从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式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轴线A1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为41°。控制单元62配置在轴线A1上。控制单元62(控制器壳体620)沿着与轴线A1大致正交的平面配置。从轴线A1到控制单元62的前端62f(与控制器壳体620的前端一致)的距离小于从轴线A1到控制单元62的后端62r(与控制器壳体620的后端一致)的距离。此外,动力传递机构70的驱动轴84与轴线A1大致正交地配置。
如图8所示,在沿着与轴线A1正交的方向从前方观察外壳主体14(参照图1)的内部时,控制单元62、电动马达64、冷却风扇82、动力传递机构70和链轮26、油箱66从上方起依次大致排成一列地配置。在沿着与轴线A1正交的方向从前方观察时,控制单元62的重心位置62G、电动马达64的重心位置64G和冷却风扇82的重心位置82G分别配置在轴线A1上。
在沿着与轴线A1正交的方向从前方观察时,控制单元62、电动马达64和冷却风扇82分别具有大致左右对称(关于轴线A1大致轴对称)的形状。虽未图示,但把手16(参照图1)和电池组B1(参照图1)也同样具有大致左右对称(关于轴线A1大致轴对称)的形状。此外,链轮26配置在比轴线A1靠左方的位置。油箱66、油泵68、第2锥齿轮72b和蜗杆齿轮84a配置在比轴线A1靠右方的位置。
(主要的构成部件相对于扳机操作杆50的位置关系)
在图6中图示了通过扳机操作杆50的前端50f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A2和通过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A3。
控制单元62的前端62f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电动马达64的前端64f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前端50f靠后方且是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前方的位置。动力传递机构70的后端70r(与第1锥齿轮72a的后端一致)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前端50f靠后方且是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前方的位置。电池组B1的前端B1f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此外,控制单元62的重心位置62G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电动马达64的重心位置64G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冷却风扇82的重心位置82G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前端50f靠后方且是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前方的位置。电池组B1的重心位置BG1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
在如上述的说明那样构成的链锯T1中,链锯T1的重心位置TG1配置在外壳4的内部且是直线A2和直线A3之间。也可以说重心位置TG1处于与锁定构件54重叠的位置。此外,从直线A2到重心位置TG1的距离与从直线A3到重心位置TG1的距离大致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满量的润滑油储存于油箱66的状态、电池组B1安装于电池接口160的状态且是其他的构成部件全部安装的状态下确定重心位置TG1。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是链锯T2。链锯T2除了具备电池组B2来代替电池组B1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的链锯T1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链锯T2与链锯T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电池组B2例如收纳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再次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组B2的输出电压例如为10V。电池组B2的电池容量例如为4.0Ah。电池组B2的重量例如约为375g。电池组B2与电池组B1同样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相对于电池接口160安装。
与电池组B1(参照图2)相比较,电池组B2在把手16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电池组B2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是与电池组B1相同的程度。电池组B2的与把手16的延伸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是与电池组B1相同的程度。由此,电池组B2的体积大于电池组B1的体积。
如图10所示,电池组B2的前端B2f和重心位置BG2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此外,链锯T2的重心位置TG2配置在外壳4的内部且是直线A2和直线A3之间。也可以说重心位置TG2位于扳机开关52的前端附近。此外,从直线A2到重心位置TG2的距离大于从直线A3到重心位置TG2的距离。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是链锯T3。链锯T3除了具备电池组B3来代替电池组B1并且具备电池接口360来代替电池接口160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的链锯T1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链锯T3与链锯T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电池组B3例如收纳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再次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组B3的输出电压例如为18V。电池组B3的电池容量例如为2.0Ah。电池组B3的重量例如约为375g。电池组B3在把手16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是与电池组B1(参照图2)相同的程度。与电池组B1相比较,电池组B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与电池组B1相比较,电池组B3的与把手16的延伸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由此,电池组B3的体积大于电池组B1的体积。
电池组B3通过相对于电池接口360从后上方向前下方滑动来安装。此外,电池接口360具备用于与电池组B3所具备的端子(未图示)连接的连接端子362。连接端子362与控制单元62(参照图12)和扳机开关52(参照图12)电连接。当电池组B3安装于电池接口360时,电池组B3所具备的端子和连接端子362电连接。由此容许从电池组B3向控制单元62和扳机开关52的电力供给。
如图12所示,在电池组B3安装于电池接口360的状态下,电池组B3和把手16的外表面光滑连接。此外,通过在将设于电池组B3的钩364(参照图11)按入的状态下,使电池组B3相对于电池接口360从前下方向后上方滑动来拆卸电池组B3。
电池组B3的前端B3f和重心位置BG3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此外,链锯T3的重心位置TG3配置在外壳4的内部且是直线A2和直线A3之间。也可以说重心位置TG3位于扳机开关52的前端附近。此外,从直线A2到重心位置TG3的距离大于从直线A3到重心位置TG3的距离。另外,链锯T3的重心位置TG3处于与实施例2的链锯T2的重心位置TG2大致相同的位置。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是链锯T4。链锯T4除了具备电池组B4来代替电池组B3这一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3的链锯T3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链锯T4与链锯T3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电池组B4例如收纳锂离子电池等能够再次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组B4的电压例如为18V。电池组B4的电池容量例如为6.0Ah。电池组B4的重量例如约为670g。电池组B4与电池组B3同样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相对于电池接口360安装。
与电池组B3(参照图11)相比较,电池组B4在把手16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电池组B4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是与电池组B3相同的程度。电池组B4的与把手16的延伸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是与电池组B3相同的程度。由此,电池组B4的体积大于电池组B3的体积。
如图14所示,电池组B4的前端B4f和重心位置BG4配置在比扳机操作杆50的后端50r靠后方的位置。此外,链锯T4的重心位置TG4配置在外壳4的内部且是比直线A3靠后方的位置。也可以说重心位置TG3位于扳机开关52的后端附近。
以下有时将链锯T1、链锯T2、链锯T3、链锯T4统称为“链锯T”。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切割工具是作为作业部10而具备导杆6和锯链8的链锯T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也可以是作为作业部10而具备锯条的往复锯。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也可以是作为作业部10而具备剪刀的电动剪。另外,在切割工具是往复锯或电动剪的情况下,切割工具也可以不具备油箱66和油泵68。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链锯T是设想用单手携带的修枝链锯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链锯T也可以是大型链锯,该大型链锯设想具备用于用与把持把手(相当于把手16)的手不同的手把持的手柄从而用双手携带。在该情况下,用于用不同的手把持的手柄既可以设于外壳(相当于外壳4)的上方,也可以设于外壳的侧方。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电动马达64是内转子型的直流无刷马达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动马达64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直流无刷马达。或者,电动马达64也可以是带刷马达,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电动马达。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链锯T(切割工具的例子)也可以具备具有内燃机的发动机来作为使链轮26旋转的原动机,而代替电动马达64。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通过发动机的驱动而使固定于链轮26的驱动轴84旋转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外壳4使用聚酰胺等塑料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只要是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则外壳4也可以使用除聚酰胺以外的塑料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只要是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则外壳4也可以使用除塑料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铝等金属材料)。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护手20使用丁腈橡胶等橡胶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是杨氏模量处于1MPa~100MPa的范围内的材料,则护手20也可以使用除丁腈橡胶以外的橡胶材料(例如乙烯丙烯橡胶)。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护手20的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中的至少一者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护手20的多个肋部210也可以不具备第1肋部212、第2肋部214和第3肋部216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护手20通过由杨氏模量比较低的材料(橡胶材料)形成而与外壳4相比易于弹性变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护手20也可以设为能够相对于外壳4摆动地设置的所谓的弹簧门那样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若在护手20抵接于障碍物的状态下对护手20施加载荷,则护手20从闭合状态变形为打开状态。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护手20也可以设为以能够相对于外壳4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平移的方式设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若在护手20抵接于障碍物的状态下对护手20施加载荷,则通过护手20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平移,从而使护手20相对于外壳4的位置变化。另外,在利用除弹性变形以外的方法使护手20变形的情况下,护手20既可以使用除橡胶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聚酰胺等塑料材料),也可以使用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链锯T(切割工具的例子)也可以不具备动力传递机构70。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链轮26形成有多个齿,链轮26的多个齿与固定于马达轴80的第1锥齿轮72a啮合。此外,油泵68的蜗轮68a也可以与固定于马达轴80的第1锥齿轮72a啮合。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控制器壳体620使用铝等金属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壳体620也可以使用除铝以外的金属材料(例如铁)。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壳体620也可以使用除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聚酰胺等塑料材料)。
如图15所示,链锯T1(切割工具的例子)也可以具备排气口544来代替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排气口144、146。排气口544设于外壳主体14的头部14a。在该情况下,当冷却风扇82旋转时,代替排气口144、146而通过排气口544从外壳4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空气。在该情况下,冷却风扇82也能够随着电动马达64的驱动而将电动马达64冷却。另外,上述的结构也可以在链锯T2、T3、T4中应用。
(对应关系)
如以上所述,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链锯T(切割工具的例子)包括:作业部10(切割作业部的例子);电动马达64(原动机的例子),其驱动作业部10;外壳4,其包含保持作业部10并且收纳电动马达64的外壳主体14和从外壳主体14延伸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手16;以及护手20,其安装于外壳4,保护把持着把手16的状态的使用者的手指,与外壳4相比易于变形。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在护手20抵接于障碍物的状态下对护手20施加载荷,则护手20相对于外壳4变形。因此,在使用者使用链锯T进行切割作业时,即使护手20与障碍物发生干涉,也能够使链锯T处于期望的位置、姿态。因而,在设有护手20的链锯T中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外壳4由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形成。护手20由杨氏模量处于1MPa~100MPa的范围内的材料形成。
在通过弹性变形而使护手20变形的情况下,护手20所使用的材料的杨氏模量越大,则为了使护手20变形预定量所需要的载荷越大。根据上述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以比较小的载荷使护手20充分地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外壳4由塑料材料形成。护手20由橡胶材料形成。
橡胶材料与其他的材料(例如塑料材料)相比能够较大程度地弹性变形。根据上述的结构,使用者能够使护手20较大程度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护手20包括:第1端部202,其配置于把手16的基端附近;第2端部204,其配置于把手16的顶端附近;以及防护主体206,其在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之间连续地延伸。
根据上述的结构,护手20以覆盖把手16的从基端至顶端的范围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把手16的状态的手指。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外壳4还包含:第1安装部22,其供护手20的第1端部202安装;以及第2安装部24,其供护手20的第2端部204安装。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中的至少一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
在护手20在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这两点支承于外壳4的情况下,有时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这两者相对于对应的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固定。在该情况下,由于护手20可视为两端固定梁,因此为了使护手20(防护主体206)变形预定量所需要的载荷会增大。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第1端部202和第2端部204中的至少一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安装部22和第2安装部24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在该情况下,由于护手20可视为一端固定另一端简支(销支承)梁或者两端简支(销支承)梁,因此使用者能够以比较小的载荷使护手20充分地变形。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防护主体206具备形成为板状的板部208。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将板部208形成为较薄地展开的形状,能够使板部208易于弹性变形,而且能够利用板部208遍及大范围地保护使用者的手指。因此能够实现在确保护手20的保护功能的同时易于变形的护手20。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防护主体206具备第1肋部212(肋部的例子),该第1肋部212在与把手16相对的位置从板部208的表面突出,并且向从第1端部202朝向第2端部204的方向延伸。
若板部208在与把手16相对的位置处过度地变形(板部208的挠曲量变得过大),则把手16与板部208之间的间隔变得过窄,板部208有可能被压靠于使用者的把持把手16的手指。在该情况下,由于使用者难以改变手指的姿态,因此会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根据上述的结构,利用第1肋部212,使得板部208的与把手16相对的位置处的刚度提高。因此能够抑制板部208在与把手16相对的位置处过度地变形(板部208的挠曲量变得过大)。因此能够抑制板部208被压靠于使用者的把持把手16的手指。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肋部212从板部208的下表面(板部的与把手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的例子)突出。
若第1肋部212从板部208的上表面(板部的与把手相对的表面的例子)突出,则在使用者在把手16和板部208之间伸入或拔出手指时,存在第1肋部212碰到使用者的手指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由于让使用者感觉到麻烦,因此有可能损害使用者的便利性。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第1肋部212从板部208的下表面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者在把手16和板部208之间伸入或拔出手指时第1肋部212碰到使用者的手指的情况。因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链锯T还包括扳机操作杆50,该扳机操作杆50设于把手16的基端附近,通过被使用者的手指拉向把手16侧而使电动马达64工作。防护主体206包括:第1延伸部220,其与第1端部202连接,以随着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去而自把手16远离的方式延伸;第2延伸部222,其与第2端部204连接,以随着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去而自把手16远离的方式延伸;以及弯折部224,其将第1延伸部220和第2延伸部222连接。第1延伸部220的长度比第2延伸部222的长度短。
在防护主体206变形时,若防护主体206被压靠于使用者的勾住扳机操作杆50的状态的手指,则有可能导致扳机操作杆50的误操作。针对于此,根据上述的结构,防护主体206的刚度在弯折部224附近提高。此外,弯折部224在从把手16观察时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由此,在防护主体206被压靠于把手16时,利用弯折部224在把手16和防护主体206之间确保空间。此外,由于弯折部224配置在靠近把手16的基端的一侧,因此在防护主体206被压靠于把手16时,在扳机操作杆50的附近确保空间。因而,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防护主体206被压靠于使用者的勾住扳机操作杆50的状态的手指,从而能够抑制扳机操作杆50的误操作。

Claims (9)

1.一种切割工具,其中,
该切割工具包括:
切割作业部;
原动机,其驱动所述切割作业部;
外壳,其包含保持所述切割作业部并且收纳所述原动机的外壳主体和从所述外壳主体延伸并由使用者的手把持的把手;以及
护手,其安装于所述外壳,保护使用者的把持着所述把手的状态的手指,与所述外壳相比易于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外壳由杨氏模量大于100MPa的材料形成,
所述护手由杨氏模量处于1MPa~100MPa的范围内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外壳由塑料材料形成,
所述护手由橡胶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护手包括:
第1端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手的基端附近;
第2端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手的顶端附近;以及
防护主体,其在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之间连续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外壳还包含:
第1安装部,其供所述护手的所述第1端部安装;以及
第2安装部,其供所述护手的所述第2端部安装,
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安装部和所述第2安装部中的对应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防护主体具备形成为板状的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防护主体具备肋部,该肋部在与所述把手相对的位置从所述板部的表面突出,并且沿着从所述第1端部朝向所述第2端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所述肋部从所述板部的与所述把手相对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中,
该切割工具还包括扳机操作杆,该扳机操作杆设于所述把手的所述基端附近,通过被使用者的手指向所述把手侧拉动而使所述原动机工作,
所述防护主体包括:
第1延伸部,其与所述第1端部连接,以随着从所述基端侧朝向所述顶端侧去而自所述把手远离的方式延伸;
第2延伸部,其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以随着从所述顶端侧朝向所述基端侧去而自所述把手远离的方式延伸;以及
弯折部,其将所述第1延伸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连接,
所述第1延伸部的长度比所述第2延伸部的长度短。
CN202310708813.5A 2022-06-16 2023-06-15 切割工具 Pending CN1172456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7394 2022-06-16
JP2022097394A JP2023183728A (ja) 2022-06-16 2022-06-16 切断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5612A true CN117245612A (zh) 2023-12-19

Family

ID=8897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8813.5A Pending CN117245612A (zh) 2022-06-16 2023-06-15 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5865A1 (zh)
JP (1) JP2023183728A (zh)
CN (1) CN117245612A (zh)
DE (1) DE102023114770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14770A1 (de) 2023-12-21
JP2023183728A (ja) 2023-12-28
US20230405865A1 (en)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65640A1 (en) Battery Pack Operated Hand-Held Power Tool
CN112616478B (zh) 绿篱修剪机
US20220410425A1 (en) Powered handheld cutting tool
US10220457B2 (en) Cutting device
US20170259452A1 (en) Chainsaw
CN210537529U (zh) 园林工具
JP2019030946A (ja) 充電式ポリッシャ
US20060283023A1 (en) Cutting apparatus
US20200246998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CN117245612A (zh) 切割工具
JPH10313681A (ja) 手持ち式動力作業機
CN117243009A (zh) 作业机械
US10334779B2 (en) Balanced trim shield with a single, dual direction line cutting member
US11540442B2 (en) Working machine
US11141874B2 (en) Electric-power-driven working device
JP6789258B2 (ja) 手持式作業機
JP5501734B2 (ja) 電動工具
CN211671498U (zh) 作业机械
JP6416075B2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5868475B2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7489305B2 (ja) 切断作業機
JPH0446536Y2 (zh)
JP7133365B2 (ja) チェンソー
JP2023049394A (ja) 作業機
JPH077330U (ja) 刈払機用安全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