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40280A -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40280A
CN117240280A CN202210646492.6A CN202210646492A CN117240280A CN 117240280 A CN117240280 A CN 117240280A CN 202210646492 A CN202210646492 A CN 202210646492A CN 117240280 A CN117240280 A CN 117240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pring
circuit board
key
ke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64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464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4028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546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7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40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40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17/97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所述按键装置包括:电路板、导电支架、按键组件和导电弹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容传感器,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容传感器电导通,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导电支架可活动,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所述绝缘件包括触摸面部,所述触摸面部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侧,所述导电弹簧夹设于所述导电支架与所述按键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导电支架和所述导电件分别电导通。根据本发明的按键装置,可以提高判断触摸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键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电容式感应按键装置,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弹簧,并在弹簧的外端 覆盖盖板,通过用户触摸盖板引发的电荷变化,实现触摸检测。然而,此种电容式感应按 键装置的检测准确度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按 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可以提高判断触摸的准确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按键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键装置,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容传感 器;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容传感器电导通;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导电支架可活动,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所述绝缘件包括触摸面部,所述触摸面部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侧;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夹设于所述导电支架与所述按键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导电支架和所述导电件分别电导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由于导电弹簧与绝缘件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相比于 导电弹簧直接与绝缘件接触的方案,导电件与绝缘件的接触良率更高,从而可以有效地提 高电荷检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判断的可靠性,简化导电弹簧的设计。而且,由于导电弹 簧与电路板之间还设置有导电支架,相比于导电弹簧直接与电路板接触且电导通的方案, 无需为了满足接触可靠性和电导通有效性而对导电弹簧进行特殊设计,从个人简化了导电 弹簧的设计和加工,并提高导电弹簧与电路板间接电导通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判断的可靠 性。此外,通过设置导电支架支撑导电弹簧,可以保证导电弹簧能够有效且稳定地发挥弹 性,从而提高触摸时的手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绝缘件连接, 且所述绝缘支架包括支柱部,所述支柱部的轴向一端为支撑端,所述第一导电部夹设于所 述支撑端与所述触摸面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柱部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外罩部,所述支柱部设于所述外罩部内且与 所述外罩部相连,所述外罩部与所述绝缘件相连,以使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绝缘件之间限 定出容纳腔,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罩部罩设于所述导电弹簧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支柱部与所 述外罩部之间,在所述支柱部的轴向上,所述导电弹簧与所述导电件分置于所述连接部的 两侧,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导电件还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 在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部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且与所述 导电弹簧电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子部,多个所述子部沿所述支柱部的周向间隔 开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避让孔,至少两个所述避让孔内穿设有 所述第二导电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形状相匹配,以由所述连接部限制 所述导电件相对所述支柱部周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支柱部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所述支撑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 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导电弹簧的朝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轴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 第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摸面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沉槽,在 所述投影面内,所述支撑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沉槽的正投影范围内,且所述沉槽的正投影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柱部为空心柱,且所述支柱部的远离所述支撑端的轴向另一 端敞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架包括套筒部,所述导电弹簧套设于所述套筒部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套筒部同轴设置的扩筒部,所述扩筒部 的横截面沿着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套筒部连接在所述扩筒部的远离所述 电路板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的靠近电路板的轴向一端止抵于所述扩筒部的外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支架还包括端板部和支脚部,所述端板部连接在所述扩筒 部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外周,所述支脚部由所述端板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方 向延伸且支撑于所述电路板上,以使所述端板部与所述电路板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弹簧包括沿所述导电弹簧的轴向相连的第一弹簧段、第二 弹簧段和第三弹簧段,所述第二弹簧段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段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 述第三弹簧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段与所述第二弹簧段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直径大于 所述第一弹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段套设于所述套筒部外,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支柱部, 所述第一弹簧段套设于所述支柱部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按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 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且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键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键装置,从而提高 了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头盔部分和手柄部分,所述按键装置设于所述手 柄部分。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 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按键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按键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导电件和绝缘支架的爆炸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电路板、导电支架和导电弹簧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按键装置100;
电路板1;
导电支架2;套筒部21;扩筒部22;端板部23;支脚部24;
按键组件3;
导电件31;第一导电部311;第二导电部312;
绝缘件32;触摸面部321;连接周缘322;沉槽323;
绝缘支架33;支柱部331;支撑端332;
外罩部333;第一罩部3331;第二罩部3332;
连接部334;避让孔3341;子部3342;
导电弹簧4;第一弹簧段41;第二弹簧段42;第三弹簧段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 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 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 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 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 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00。
如图1所示,按键装置100包括:电路板1、导电支架2、按键组件3和导电弹簧4, 电路板1上设有电容传感器,利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电容变化实现触摸检测。结合图2和图 3,导电支架2固定于电路板1且与电路板1电导通,按键组件3相对导电支架2可活动, 按键组件3包括导电件31和绝缘件32,导电件31包括第一导电部311,绝缘件32包括触 摸面部321,触摸面部321适于被触摸、按压,且触摸面部321覆盖于第一导电部311的 外侧,导电弹簧4夹设于导电支架2与按键组件3之间,且与导电支架2和导电件31分别 电导通。
由此,通过在绝缘件32的内侧设置导电件31,导电件31通过导电弹簧4、导电支架2与电路板1上的电容传感器电导通,从而实现电荷的通路,这样就可以感应到绝缘件32的电荷的变化,再通过软件的检测,判断用户是否接触了触摸面部321,进而实现按键装置100的触摸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电容传感器的详细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这里不作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00,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至少具有下述几方面有益 效果。第一、由于导电弹簧4与绝缘件32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31,相比于导电弹簧4直接与绝缘件32接触的方案,导电件31与绝缘件32的接触良率可以很容易高于导电弹簧4 与绝缘件32的接触良率,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荷检测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判断的可靠性,简化导电弹簧4的设计。第二、由于导电弹簧4与电路板1之间还设置有导电支架2,相 比于导电弹簧4直接与电路板1接触且电导通的方案,无需为了满足接触可靠性和电导通 有效性而对导电弹簧4进行特殊设计,从个人简化了导电弹簧4的设计和加工,提高导电 弹簧4与电路板1间接电导通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判断的可靠性。第三、通过设置导电支 架2支撑导电弹簧4,可以保证导电弹簧4能够有效发挥弹性,从而提高触摸时的手感,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按键组件3还可以包括:绝缘支架33,绝缘支架33与绝缘件32连接,且绝缘支架33包括支柱部331,支柱部331的轴向一端为支撑 端332,第一导电部311夹设于支撑端332与触摸面部321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导电部 311位于支柱部331的轴向一侧,触摸面部321位于第一导电部311的远离支柱部331的一 侧。
由此,在用户触摸触摸面部321时,可以利用支柱部331对导电件31的第一导电部311 形成支撑,改善第一导电部311与触摸面部321变形或分离等问题,从而提高了第一导电 部311与触摸面部321的接触良率,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荷检测的稳定性,提高判断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支柱部331形成的支撑作用,还可以提高触摸手感,以避免产生触摸 时绝缘件32塌陷的感受。
可选地,如图3所示,导电弹簧4套设于支柱部331外,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支柱部331,还可以起到对导电弹簧4的限位作用,从而提高导电弹簧4与导电件31电导通的稳 定性与可靠性。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导电弹簧4为柱形弹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绝缘支架33还可以包括:外罩部333,支柱部331设于外罩部333内且与外罩部333相连,外罩部333与绝缘件32相连,以使绝缘支架33与绝缘件 32之间限定出容纳腔,导电件31设于容纳腔。由此,可以利用绝缘件32和绝缘支架33 共同限定出的容纳腔,简单且有效地实现对导电件31的固定,并且还可以保护导电件31 不与外界接触,避免导电件31与其他导电介质接触影响检测精度,因而可以提高判断的可 靠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绝缘件32还包括连接周缘322,连接周缘322与触摸面板的边缘相连,且朝向第一导电部311的背离触摸面部321的一侧翻扣,以与外罩部333的靠近 绝缘面部的一端相连,绝缘件32与绝缘支架33实现连接。
可选地,导电件31的形状与容纳腔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利用绝缘件32和绝缘支 架33共同限定出的容纳腔,如图3所示,可靠地实现对导电件31的固定,并且提高结构紧凑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外罩部333可以罩设于导电弹簧4外,由此,外罩部333还可 以尽量保护导电弹簧4不与外界接触,避免导电弹簧4与其他导电介质接触影响检测精度, 从而可以提高判断的可靠性。
可选地,外罩部333的形状与导电弹簧4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在提高结构紧凑性 的同时,避免外罩部333对导电弹簧4的变形造成干扰影响,提高按键装置100的使用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绝缘支架33还可以包括:连接部334,连接部334连接在支柱部331与外罩部333之间,例如,连接部334连接在支柱部331的外壁与 外罩部333的内壁之间。在支柱部331的轴向上,导电弹簧4与导电件31分置于连接部 334的两侧,连接部334上形成有避让孔3341,导电件31还包括第二导电部312,第二导 电部312连接在第一导电部311的朝向电路板1的一侧,第二导电部312穿设于避让孔3341 且与导电弹簧4电导通。
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外罩部333与支柱部331的连接,且保证导电件31与导 电弹簧4的电导通,从而方便加工和设计,而且,通过设置连接部334连接外罩部333和支柱部331,还可以提高外罩部333和支柱部331分别的稳定性,提高绝缘支架33整体的 稳定性,从而提高绝缘支架33的支撑性和对导电件31和导电弹簧4的保护性等。当然, 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支柱部331或外罩部333设计为更加复杂的结构形式,以实现 二者的相连,这里不作赘述。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334包括多个子部3342,多个子部3342沿支柱部331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子部3342之间均形成有避让孔3341,至少两个避让孔3341内穿设有第二导电部312。值得说明的是,避让孔3341为至少两个,当避让孔3341 仅为两个时,每个避让孔3341内均设有第二导电部312,当避让孔3341多于两个时,可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避让孔3341内分别设有第二导电部312。由此,可以提高电导通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可选地,可以每个避让孔3341内分别设有第二导电部312,即避让孔3341 与第二导电部312的数量相同,且多个第二导电部312与多个避让孔3341一一对应配合。 由此,可以更好地提高电导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避让孔3341与第二导电部312的形状相匹配,以由连接部334限制导电件31 相对支柱部331周向转动。由此,可以提高导电件31的工作稳定性,避免由于导电件31发生转动造成第二导电部312与导电弹簧4之间电导通不良等问题,进而提高检测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支柱部331的周向上,任一第二导电部312的弧长均大于每个子部3342的 弧长,从而可以降低第二导电部312的受力,提高第二导电部312的结构可靠性,进而提高导电件31与导电弹簧4电导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可选地,每个子部3342的形状尺寸均一致且沿支柱部331的周向均匀间隔开分布,从 而多个第二导电部312的形状尺寸均一致,从而可以简化设计和加工,无需特殊找准,方便装配。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支柱部331不限于是圆柱形,例如截面可以为多边形、椭 圆形、甚至异形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支柱部331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支撑端332的正投影位 于第一导电部311的正投影范围内。也就是说,支撑端332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电部311的面积,且第一导电部311的覆盖范围大于支撑端332的覆盖范围。由此,支撑端332可以 对第一导电部311形成较好且可靠的支撑作用,且到导面部的尺寸较大,可以提高其与绝 缘件32的触摸面部321的接触良率,进而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其中,导电弹簧4的朝向第 一导电部311的轴端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导电部311的正投影范围内,由此保证导电弹 簧4仅需为普通的柱形弹簧即可,无需特殊设计和加工。
可选地,如图3所示,触摸面部321的背离第一导电部31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沉槽323,由此,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使得用户可以较为稳定地触摸绝缘件32的触摸面部321。进一步地,以支柱部331的横截面为投影面,在投影面内,支撑端332的正投影位于沉槽 323的正投影范围内,且沉槽323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导电部311的正投影范围内。
也就是说,支撑端332的面积小于沉槽323的面积,且沉槽323的覆盖范围大于支撑端332的覆盖范围,同时,沉槽323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电部311的面积,且第一导电部311 的覆盖范围大于沉槽323的覆盖范围。由此,沉槽323的尺寸不大也不小,可以使得支撑 端332发挥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保证导面部的尺寸较大,可以提高导面部与绝缘件32的 触摸面部321的接触良率,进而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柱部331可以为空心柱,且支柱部331的远离支撑端332的轴向另一端敞开。由此,可以节省支柱部331的材料,且便于支柱部331 的加工,提高按键组件3被触摸按动的灵活性,提高操作手感。
此外,当导电件31包括多个第二导电部312且多个第二导电部312为了对应穿设于多 个避让孔3341时,有多个第二导电部312围绕支柱部331设置,可以将支柱部331的朝向第一导电部311的一端设置为横截面朝向第一导电部311的方向渐缩的形式,从而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支柱部331与导电件31的装配。
此外,当导电弹簧4套设于支柱部331时,可以将支柱部331的背向第一导电部311的一端设置为横截面朝向远离第一导电部311的方向渐缩的形式,从而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支柱部331与导电弹簧4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导电支架2可以包括套筒部21,导电弹簧4套设于套筒部21外。由此,可以利用套筒部21对导电弹簧4进行限位支撑,降低 导电支架2与导电弹簧4的配合难度,提高导电支架2与导电弹簧4的装配效率,降低导 电弹簧4的实际难度和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导电支架2还包括与套筒部21同轴设置的扩筒部22,其中,扩筒部22的轴向一端靠近电路板1设置,轴向另一端远离电路板1设置,例如,扩 筒部22的轴向垂直于或大体垂直于电路板1设置。扩筒部22的横截面沿着远离电路板1 的方向逐渐减小,套筒部21连接在扩筒部22的远离电路板1的一端,导电弹簧4的靠近 电路板1的轴向一端止抵于扩筒部22的外周面。即套筒部21位于扩筒部22的远离电路板 1的一侧,套筒部21的靠近扩筒部22的轴向一端与扩筒部22的靠近套筒部21的轴向一 端连接。
由此,通过将导电弹簧4的远离导电件31的一端止抵于扩筒部22的外周面,从而可以简单且有效地起到对导电弹簧4的轴向限位与支撑的效果,降低装配难度,简化结构和加工,而且,导电支架2与导电弹簧4的接触稳定性好,可以提高导电支架2与导电弹簧 4电导通的可靠性,此外,此种结构形式的导电支架2的结构稳定性好,从而可以提高导 电支架2对导电弹簧4的支撑可靠性与稳定性,提高手感。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导电支架2还包括端板部23和支脚部24,端板部23连 接在扩筒部22的靠近电路板1的一端的外周,支脚部24由端板部23的边缘朝向电路板1 的方向延伸且支撑于电路板1上,以使端板部23与电路板1间隙配合。由此,一方面可以 利用支脚部24与电路板1实现固定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支脚部24与电路板1实现电 导通,再一方面,可以利用支脚部24与电路板1的接触支撑,降低导电支架2对电路板1 的接触和施力,从而起到保护电路板1的效果。
例如可选地,可以采用打螺钉或焊接等方式,将支脚部24与电路板1固定连接,从而 可以同时可以实现电导通,简化加工和装配。
本文所述的导电弹簧4可以为螺旋形弹簧,从而可以实现与支柱部331和导电支架2 的套设配合。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当导电弹簧4为螺旋形弹簧,且 导电弹簧4的轴向一端靠近电路板1,轴向另一端远离电路板1时,导电弹簧4可以包括 沿导电弹簧4的轴向相连的第一弹簧段41、第二弹簧段42和第三弹簧段43,第二弹簧段 42位于第一弹簧段41的靠近电路板1的一侧,第三弹簧段43连接在第一弹簧段41与第 二弹簧段42之间,第二弹簧段42的直径大于第一弹簧段41的直径,第二弹簧段42套设 于套筒部21外,按键组件3包括支柱部331,第一弹簧段41套设于支柱部331外。由此, 导电弹簧4的稳定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化效果,可不易向径向偏斜,提高操作手感, 而且此种形式的导电弹簧4便于加工,无需特殊制造,成本低。
另外,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5所示,当按键组件3包括罩设于导电弹簧4外的外罩部333时,外罩部333可以构造为与导电弹簧4大体适配的形状,例如,外罩 部333可以包括第一罩部3331和第二罩部3332,第一罩部3331为圆筒形,第二罩部3332 为锥筒形,第一罩部3331与第二罩部3332同轴设置,第二罩部3332连接在第一罩部3331 的靠近电路板1的一侧,且第二罩部3332的横截面积沿着靠近电路板1的方向逐渐增大, 由此,外罩部333可以对导电弹簧4起到有效地避让和保护效果。而且,当导电支架2包 括上述扩筒部22时,随着导电弹簧4的压缩,第二罩部3332与扩筒部22始终间隙配合, 从而可以避免外罩部333与扩筒部22发生相互干涉等,从而提高按键组件3的运动灵活性。
此外,在上述两段实施例中,支柱部331与外罩部333的配合关系和连接关系,都可以参考但不限于本文其他段落的描述,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本体和按键装置100,按键装置100设于设备本体且 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00。由此,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整体触摸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本体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AR设备或VR设备,其可以包括头盔部分和手柄部分,按键装置100可以设于头盔部分或手柄部分等所需的位置,由此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触摸体验。在用户因为佩戴头盔看不见设备本体本身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导电弹簧4的弹性反馈,使得用户感知按键装置100被触按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确定后,设备本体的其他构成以及操 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00。
按键装置100包括:电路板1、导电支架2、按键组件3、导电弹簧4,其中,按键组 件3包括:导电件31、绝缘件32和绝缘支架33。
电路板1可以为PCBA,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载体。
绝缘件32包括触摸面部321,是按键装置100的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和被用户手指按 压的部位。绝缘件32可以为硅胶材质等,从而一方面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另一方面可以 具有较好的触摸手感,且不易磕碰损坏,使用寿命长。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绝缘件32还可以为橡胶材质、玻璃材质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导电件31、导电弹簧4和导电支架2均为金属材质作为电荷通路的组成部分,且结构 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导电件31、导电弹簧4和导电支架2还 可以分别采用其他导电材质加工而成,例如导电塑料、导电橡胶等等。
绝缘支架33作为按键组件3的基体,用于安装、支撑导电件31、绝缘件32等,可以为塑胶材质,从而人具有较好的绝缘、支撑与保护性能,且成本较低,质量较轻,可靠性 较高。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绝缘支架33还可以为塑料材质、木质材质等等。
由此,由于各组成部分均为通用材料,且结构形状简单,不需要特殊材质和特殊设计, 降低成本。
为实现按键装置100的触摸功能,通过在绝缘件32和绝缘支架33内部装配或嵌设导 电件31,并通过导电弹簧4和导电支架2与电路板1电导通,从而实现电荷的通路,这样就可以感应到绝缘件32的触摸面部321的电荷变化,再通过软件的检测,判断用户是否接触了触摸面部321的表面,进而实现按键装置100的触摸功能。
本实施例的按键装置100的加工方式不限,例如可以通过合适的加工方式,如注塑、 金属机加工、钣金加工、弹簧制作、PCBA制作等方式,对应加工出各个组成部分。装配时,一方面,可以将导电弹簧4和导电支架2组为一个整体,再将该整体固定在电路板1 上,组成第一半成品。另一方面,可以将导电件31通过装配或嵌件注塑等方式和绝缘支架 33进行组合,组成第二半成品,然后再将绝缘件32通过套装、或双色注塑、或嵌件注塑 等方式和第二半成品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按键组件3。之后,将按键组件3与第一半成 品进行组合,从而完成按键装置100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 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 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 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 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 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 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 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 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 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 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电容传感器;
导电支架,所述导电支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容传感器电导通;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相对所述导电支架可活动,所述按键组件包括导电件和绝缘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部,所述绝缘件包括触摸面部,所述触摸面部覆盖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外侧;
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夹设于所述导电支架与所述按键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导电支架和所述导电件分别电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
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绝缘件连接,且所述绝缘支架包括支柱部,所述支柱部的轴向一端为支撑端,所述第一导电部夹设于所述支撑端与所述触摸面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柱部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
外罩部,所述支柱部设于所述外罩部内且与所述外罩部相连,所述外罩部与所述绝缘件相连,以使所述绝缘支架与所述绝缘件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部罩设于所述导电弹簧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还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支柱部与所述外罩部之间,在所述支柱部的轴向上,所述导电弹簧与所述导电件分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避让孔,所述导电件还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部穿设于所述避让孔且与所述导电弹簧电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子部,多个所述子部沿所述支柱部的周向间隔开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部之间均形成有所述避让孔,至少两个所述避让孔内穿设有所述第二导电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形状相匹配,以由所述连接部限制所述导电件相对所述支柱部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支柱部的横截面为投影面,所述支撑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导电弹簧的朝向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轴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面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沉槽,在所述投影面内,所述支撑端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沉槽的正投影范围内,且所述沉槽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正投影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为空心柱,且所述支柱部的远离所述支撑端的轴向另一端敞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包括套筒部,所述导电弹簧套设于所述套筒部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还包括与所述套筒部同轴设置的扩筒部,所述扩筒部的横截面沿着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套筒部连接在所述扩筒部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所述导电弹簧的靠近电路板的轴向一端止抵于所述扩筒部的外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支架还包括端板部和支脚部,所述端板部连接在所述扩筒部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的外周,所述支脚部由所述端板部的边缘朝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且支撑于所述电路板上,以使所述端板部与所述电路板间隙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簧包括沿所述导电弹簧的轴向相连的第一弹簧段、第二弹簧段和第三弹簧段,所述第二弹簧段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段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弹簧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段与所述第二弹簧段之间,所述第二弹簧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弹簧段的直径,所述第二弹簧段套设于所述套筒部外,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支柱部,所述第一弹簧段套设于所述支柱部外。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按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设于所述设备本体且为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头盔部分和手柄部分,所述按键装置设于所述手柄部分。
CN202210646492.6A 2022-06-08 2022-06-08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240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6492.6A CN117240280A (zh) 2022-06-08 2022-06-08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CT/CN2023/095461 WO2023236763A1 (zh) 2022-06-08 2023-05-22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6492.6A CN117240280A (zh) 2022-06-08 2022-06-08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40280A true CN117240280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6492.6A Pending CN117240280A (zh) 2022-06-08 2022-06-08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40280A (zh)
WO (1) WO20232367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50654B4 (de) * 2007-10-24 2015-06-18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Kapazitiver Berührungsschalter
CN201207639Y (zh) * 2008-04-29 2009-03-1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式按键
CN201639562U (zh) * 2010-01-29 2010-11-17 惠而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按键
CN202524371U (zh) * 2012-03-13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感应按键结构
CN202818265U (zh) * 2012-08-31 2013-03-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接触感应按键
EP3065299A1 (en) * 2015-03-04 2016-09-07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A sensor element and a capacitive touch button comprising such a sensor 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763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7499B (zh) 电子装置的埋入式按键
CN107526453B (zh) 触控笔
US8084699B2 (en) Vehicle switch
US20150286311A1 (en) Passive touch pen
CN106953188B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
CN105390320A (zh) 旋转操作型电气部件
US11295910B2 (en) Keyboard structure
KR100899312B1 (ko) 푸시 스위치 부착 회전형 전기 부품
CN117240280A (zh) 按键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WO2014024394A1 (ja) 操作スイッチ
US9146649B1 (en) Passive touch pen
CN219611757U (zh) 一种集成结构的轻触开关
EP3116010B1 (en) Switch apparatus
CN112955853A (zh) 静电容方式的电子笔
JP5356165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CN111030666B (zh) 可实现多方向振动的触摸开关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8888692U (zh) 电子设备
WO2023134339A1 (zh) 控制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045680B1 (ko) 정전기식 스타일러스
CN217086432U (zh) 按键结构及电器
US20040263339A1 (en) Pressure alarm device
CN217158001U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气设备
CN218006581U (zh) 静电泄放装置、负离子设备及空气净化器
JP2011142014A (ja) 回転形パルススイッチ
CN218896572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