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4955B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4955B
CN117234955B CN202311514583.5A CN202311514583A CN117234955B CN 117234955 B CN117234955 B CN 117234955B CN 202311514583 A CN202311514583 A CN 202311514583A CN 117234955 B CN117234955 B CN 117234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reporting
external
point
points
external e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45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4955A (zh
Inventor
裴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li Tianhe Beijing Management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li Tianhe Beijing Management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li Tianhe Beijing Management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Tongli Tianhe Beijing Management Softwar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45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4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4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辅助降低适配产品使用过程中受损或者造成危险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软件质量以及软件与产品的适配率,通常需要在软件和产品的开发过程对软件进行测试;软件测试是通过执行预定的步骤和使用指定的数据,以确定软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是否满足预期的行为。
当前,软件的测试主要用于优化减少软件运行过程中的Bug,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分析和查找Bug,如使用Debug工具;但是对于一些需要模拟实际工况的产品的软件测试,以上现有技术还存在欠缺,如不能对产品的某些参数的检测位置是否合理进行判断,如果检测位置不合理,由此获取的某些参数便失去了代表性,可能导致在实际工况中产品受损或者存在使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包括:
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与外部报错参数分别对应同一危险事件的因果描述。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包括:
识别若干第一检测数据中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检测数据,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获取适配产品的结构模型,将第二检测数据一一对应在结构模型上的功能点进行颜色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第二检测数据越大,标记功能点的颜色越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根据外部检测点的坐标,将外部检测点投射在结构模型外侧;
判断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是否对应;
若否,则判定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不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判定某测试用例中第一设定阈值设定不合理,并且生成第一判定结果,或者,判定某测试用例的功能点的测试灵敏度不符合要求,并且生成第二判定结果;
根据第一判定结果或者第二判定结果,生成某测试用例的参数设置修改需求或者功能点的更换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包括:
基于结构模型,定位在适配产品上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
识别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标记功能点之间移动轨迹,根据移动轨迹生成位置改进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在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位置改进需求记录在某测试用例内,并且在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弹窗显示所述位置改进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运行和定位模块,用于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报错查验模块,用于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检测数据读取模块,用于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分布识别模块,用于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改进需求生成模块,用于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可选的,所述报错查验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报错参数读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采集时间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也即本申请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通过布置贴近于实际工况下用于补充检测的外部检测点,对同时刻下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进行比较,最终生成对适配产品上关键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的布置(如位置布置)进行优化的位置改进需求,能够辅助降低适配产品使用过程中受损或者造成危险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中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的流程图。
图3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中判定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匹配以及不匹配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中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的流程图。
图5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的主流程图,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在产品开发的后期,需要直接配合适配产品来进行待测软件的测试,这种测试也是对软件和产品的配合测试;在运行待测软件前,提供必要的测试环境,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以及适配产品的工况模拟环境等等;同时,在适配产品的附近或者较近的位置处,还布设了外部检测点,用于适配产品运行待测软件时,配合产品测试的外部辅助检测,可以模拟检测产品缺陷产生的意外;
外部检测点的检测参数同样上报给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外部检测点的布置,其应该优先沿着适配产品的散热孔或者结构间隙来分布,检测结果也是对应最准确的,如最大浓度的泄露气体、适配产品的关键结构的准确压力值;
步骤S11: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外部报错信息,也即外部检测点采集的外部参数异常了(属于适配产品正常运行或者使用时不应该发生的情形,因此称之为报错),报错的原因是外部检测点采集的外部参数超标,这是不允许的;其可能产生包括对使用环境(内的人员等)造成危险事件;如适配产品的部分部位由于局部高温未及时干预而被烧焦,产生的一定浓度气体(区别于烟雾);再比如,适配产品的某个部位由于压力过高未及时干预而导致一定浓度的气体或者液体渗漏;以上气体产生以及液体泄漏均属于危险事件;外部报错信息记载于测试用例某部分,因此,对应的某测试用例可以确定,外部参数的采集时间点,可以在上报外部参数的数值时一同上报待测软件的上位机;
步骤S12: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测试用例(Test Case),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测试用例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其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相关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和测试脚本等;
按照某测试用例运行测试时,收集适配产品的相关采集数据,得到测试数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为与外部报错信息的采集时间点相同或者较为接近(处于设定时间差内)的时间点所采集的测试数据,结合前述说明,第一检测数据可以是温度、压强,因为温度和压强可以造成气液泄露,进而使得产生外部报错信息;
步骤S13: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第一设定阈值是造成产品受损或者异常等对应的设定阈值,可以根据产品的材料性能来进行设定;功能点采集的传感数据成为第一检测数据;对于适配产品而言,第一检测数据的检测至关重要,其设置在适配产品的结构上时,需要准确反映对应参数的变化,如果不能准确反映对应参数的变化,如采集的温度不是最高温度,导致未采取干预(如启动临时断开保护),将会导致产品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零件受损或者烧毁;本申请可以在适配产品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对第一检测数据的布置进行优化;
步骤S14: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当不存在时,并且外部检测点的外部检测信息报错了,说明适配产品在模拟工况测试下可能造成危险事件,但是第一检测数据均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对于若干功能点而言,说明功能点的检测点的布置存在问题(如距离产品模块的关键温度检测点过远,安装不稳定等),或者检测点的检测精度较差(如传感器失灵或者本身精度较差)等;
标记功能点的目的,一方面便于观测和区分,例如对更加靠近第一阈值的第一检测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另一方面是便于步骤S15中的拾取标记功能点后进行判断;
步骤S15: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步骤S16: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判断是否匹配,外部报错信息是通过多个外部的检测点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得到的,因而在筛选出外部报错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由于前述已经说明,外部检测点的布置,其应该优先沿着适配产品的散热孔或者结构间隙来分布,因此在适配产品在靠近外部检测点的部位其出现了异常,如局部过热,局部压力过大;这也是产品模块中关键检测点的位置所在,适配产品在靠近对应的外部检测点的部位一般设有符合电气规律分布(如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等)的(用于功能点布置的)合适安装区,因此这些合适安装区也是关键检测点的检测位置,也即功能点的理论布置位置所在,这些合适安装区与对应的外部检测点靠近或者成一定的角度;因此,理论布置位置也应当与对应的外部检测点靠近或者成一定的角度,也即,只需要判断标记功能点是否处于理论布置位置上或者距离理论布置位置足够近即可,如果不是,则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不匹配,进而可以基于合适安装区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通过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也即本申请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通过布置贴近于实际工况下用于补充检测的外部检测点,对同时刻下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进行比较,最终生成对适配产品上关键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的布置(如位置布置)进行优化的位置改进需求,能够辅助降低适配产品使用过程中受损或者造成危险的概率。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包括:
步骤S111: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在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报错点可以通过弹窗或者颜色预警的形式进行报错;
步骤S112: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外部报错点,也即在软件测试时,独立于适配产品的结构,但用于适配产品运行待测软件配合产品测试的用于外部辅助检测的外部检测点报错了;报错的原因是外部检测点采集的外部参数达到危险阈值,这是不允许的,表明适配产品在配合进行软件测试时出现了可能造成危险事件的异常;如适配产品的部分部位由于局部高温未及时干预而被烧焦,产生的一定浓度气体(区别于烟雾);再比如,适配产品的某个部位由于压力过高未及时干预而导致一定浓度的气体或者液体渗漏;以上气体产生以及液体泄漏均属于危险事件;
实际上,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与外部报错参数分别对应同一危险事件的因果描述;基于上述举例,第一检测数据分别为温度和压力,外部报错参数为气体浓度、液体的量或者浓度中至少一种;外部报错参数和第一检测数据之间显然具有因果关联;在第一检测数据不准造成未及时干预的情况下,会造成外部报错参数产生;在适配产品的结构上,一般是不设置外部报错参数的相关检测的,而是设置在使用的环境中,因而第一检测数据的检测至关重要,其设置在适配产品的结构上时,需要准确反映对应参数的变化,因此本申请可以在适配产品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对第一检测数据的检测进行优化;
步骤S113: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外部标识为适配产品上具有明显参考作用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是产品本身的,也可以是测试时添加的标识;外部标识用于外部报错点的位置识别;由于在设置外部检测点时就是基于外部标识进行设置的,因此位置分布的识别并不困难;外部的检测点之间根据位置分布编号来标识位置,如位置分布编号分别为A-CW-20-1;A-CW-40-2;A-CW-60-3,也即A-CW-N*20-N的形式,其含义在于,A为外部标识所在的参考点;CW指的是顺时针,其英文为clockwise;N*20为每间隔20度;N为外部的检测点的顺序,第N个;也即以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为参考点,外部的检测点沿着顺时针,每间隔20度分布一个;
外部检测点为外部的检测点中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的检测点的布置是有讲究的,其应该优先沿着适配产品的散热孔或者结构间隙来分布,以最快最大限度检测到包括泄露的气体的相应参数,这种检测结果的也是对应最准确的,如最大浓度的泄露气体;
步骤S114: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外部报错点的位置分布编号记载于相应的测试用例中,每个测试用例均有用例编号,因此通过位置分布编号可以检索到对应的用例编号,反之,用例编号得到了,测试用例自然可得;
步骤S115: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外部检测点的采集具有同步时钟的功能,因此采集时间和参数本身一起上报给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的上位机);所述采集时间为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进而可以获取到外部报错信息包含的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以及采集时间,可以用于与标记功能点进行匹配比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包括:
步骤:识别若干第一检测数据中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检测数据,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在第一检测数据未到达第一设定阈值时,设定第二设定阈值,筛选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部分,得到第二检测数据;
步骤:获取适配产品的结构模型,将第二检测数据一一对应在结构模型上的功能点进行颜色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第二检测数据越大,标记功能点的颜色越深;
第一检测数据的功能点在结构模型上的位置是可知的,因此拾取第二检测数据的功能点,进行颜色标记,这并不困难,优选为同一种标记颜色;并且第二检测数据越大,标记功能点的颜色越深,其目的在于便于对功能点的观测,并且还便于后续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结合上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步骤S151:根据外部检测点的坐标,将外部检测点投射在结构模型外侧;
投射在结构模型(包括三维模型)外侧,也即按照所述坐标,将外部检测点按照实际测试的分布,标记在结构模型外侧,结构模型外侧理论上属于适配产品的结构;其与结构模型外表面存在一定距离或者距离较小;
步骤S152:判断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是否对应;
前述第一个实施例已经说明,预留的安装区中某个合适安装区也是关键检测点的检测位置,也即功能点的理论(最优)布置位置所在,这些合适安装区与对应的外部检测点靠近或者成一定的角度;因此,理论(最优)布置位置也应当与对应的外部检测点靠近或者成一定的角度;此时直接判定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是否靠近或者成一定的角度即可(存在部分标记功能点不处于安装区,而是通过附属其他零件进行安装的可能,这种一般也是允许的);
具体的,情况一:直接连接标记功能点和外部检测点,形成某直线,判定该直线与合适安装区是否垂直或者接近垂直,也即某直线与合适安装区的线面角是否在九十度的第一预设相差阈值内;该种情况用于判定位置是否靠近;
情况二:直接连接标记功能点和外部检测点,形成某直线,判定该直线与合适安装区是否成一定的角度(根据合适安装区和外部检测点实际确定的预设角度),也即某直线与合适安装区的线面角是否在预设角度的第二预设相差阈值内;该种情况用于判定位置之间是否成一定的角度;
步骤S153:若否,则判定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不匹配。
如果不是,则表明该直线与结构模型的合适安装区不垂直或者与角度相差很多,也即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不对应,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不匹配;表明标记功能点的采集位置采集的传感数据不能用来代表第一检测数据,基于其采集的传感数据,极有可能导致在适配产品过程中危险事件的发生。例如:采集的温度不是最高温度,导致未采取干预,产品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零件受损或者烧毁。
实际上,综合考虑另一种情形,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4:若所述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判定某测试用例中第一设定阈值设定不合理,也即偏高,并且生成第一判定结果,或者,判定某测试用例的功能点的测试灵敏度不符合要求,也即偏低,并且生成第二判定结果;
对应,说明直接连接标记功能点和外部检测点形成的某直线,与结构模型(的合适安装区)垂直或者接近于预设角度;此时标记功能点距离合适安装区很近,或者就处于合适安装区上;
也即功能点的采集具有代表性,此时,可以认定第一设定阈值设定偏高,应该将第一设定阈值调低,以便于及时进行干预;或者,某测试用例的功能点的测试灵敏度较差,导致第一检测数据与真实值偏差较大(如偏高),此时应该更换灵敏度更高的功能点的采集结构(如更换性能更佳的传感器)。
步骤S155:根据第一判定结果或者第二判定结果,生成某测试用例的参数设置修改需求或者功能点的更换需求。
基于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二判定结果,可以供开发人员进行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更换需求或者参数设置修改需求,最终更好的应用于产品开发,服务产品。因此本申请可以在适配产品的软件测试过程中,对第一检测数据的器件选型进行优化。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包括:
步骤S161:基于结构模型,定位在适配产品上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
步骤S162:识别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标记功能点之间移动轨迹,根据移动轨迹生成位置改进需求。
可以理解,在适配产品的结构模型外侧,外部检测点已经进行投射,也即实际的位置已经三维化;
为了简化,通过外部检测点向适配产品的某个产品面(合适安装区)做垂线(或者接近垂线的近似垂线,线面角略小于九十度),得到外部检测点的投影点,如果存在平行的多个产品面,则存在多个投影点,此时选取距离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最近的那个投影点作为第一位置(距离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为第一位置做参考);如果发现投影点不在产品面上,则应该构建新的产品面,也即在产品上增加辅助安装面(安装区);沿着产品内部的可行的空余区域,拾取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标记功能点之间移动轨迹,移动轨迹也即将已有的标记功能点移动至第一位置所经过的路径;在结构模型上,移动轨迹的距离和方向均可以对应读取,也即通过移动轨迹生成位置改进需求,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直接参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将所述位置改进需求记录在某测试用例内,并且在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弹窗显示所述位置改进需求。
显示所述位置改进需求主要是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便于开发人员及时提出新的产品改进措施或者改进方案,示例性的,弹窗显示后能够引起测试人员的注意,获取测试人员对弹窗显示内容的点击操作,能够将弹窗显示内容分发给产品设计审核人员的审核端;当在弹窗显示内容分发后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产品设计审核人员的确认操作,则获取审核端的实时位置以及所在区域,筛选所在区域中所有的定点提醒端(如定点显示终端);确定至少两个时刻的实时位置构成的走向,确定走向对应的第一定点提醒端,定点提醒端包括第一定点提醒端,当检测到第一定点提醒端和实时位置相距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通过审核端将弹窗显示内容发送给第一定点提醒端,即使产品设计审核人员在未及时对弹窗显示内容进行确认时,也能够通过第一定点提醒端起到及时的精准显示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测试用例中存在预期结果的填写选项,将位置改进需求与某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这项相关联,表明是基于测试结果提出的对适配产品的改进需求;从而后续在对适配产品进行结构改进以及改进后的产品测试时,能够依据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标记功能点之间移动轨迹提出新的测试方案。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运行和定位模块100,用于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报错查验模块200,用于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获取模块300,用于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检测数据读取模块400,用于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分布识别模块500,用于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判断模块600,用于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改进需求生成模块700,用于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可选的,所述报错查验模块200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报错参数读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采集时间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描述,本系统与该方法的实施方法完全对应,在此不再叙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并基于该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通过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也即本申请在软件测试过程中,通过布置贴近于实际工况下用于补充检测的外部检测点,对同时刻下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进行比较,最终生成对适配产品上关键检测数据(第一检测数据)的布置(如位置布置)进行优化的位置改进需求,以及对第一检测数据的器件选型进行优化,能够辅助降低适配产品使用过程中受损或者造成危险的概率。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包括:
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数据与外部报错参数分别对应同一危险事件的因果描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包括:
识别若干第一检测数据中达到第二设定阈值的第二检测数据,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小于第一设定阈值;
获取适配产品的结构模型,将第二检测数据一一对应在结构模型上的功能点进行颜色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第二检测数据越大,标记功能点的颜色越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包括:
根据外部检测点的坐标,将外部检测点投射在结构模型外侧;
获取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判断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是否对应;
若否,则判定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不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颜色最深的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判定某测试用例中第一设定阈值设定不合理,并且生成第一判定结果,或者,判定某测试用例的功能点的测试灵敏度不符合要求,并且生成第二判定结果;
根据第一判定结果或者第二判定结果,生成某测试用例的参数设置修改需求或者功能点的更换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包括:
基于结构模型,定位在适配产品上与外部检测点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第一位置;
识别第一位置和至少一个标记功能点之间移动轨迹,根据移动轨迹生成位置改进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位置改进需求记录在某测试用例内,并且在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弹窗显示所述位置改进需求。
9.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运行和定位模块,用于开始运行待测软件,定位待测软件所适配的适配产品;
报错查验模块,用于查验测试过程中适配产品的外部报错信息,确定外部报错信息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和某测试用例;
测试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某测试用例下的测试数据,读取测试数据中与采集时间点相关的若干第一检测数据;
检测数据读取模块,用于判断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超过第一设定阈值,若干第一检测数据是通过分布在适配产品上的若干功能点所采集的传感数据;
分布识别模块,用于若不存在,根据若干第一检测数据的大小,对若干功能点进行区别标记,得到标记功能点;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标记功能点与外部报错信息是否匹配;
改进需求生成模块,用于若不匹配,根据外部报错信息生成对若干功能点的位置改进需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错查验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测软件的显示界面上的报错点;
报错参数读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报错点为外部报错点,读取外部报错点中达到危险阈值的外部报错参数,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与危险阈值之间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获取适配产品的外部标识,识别外部报错点相对外部标识的位置分布,确定外部报错参数对应的外部检测点,所述外部报错信息包括外部报错参数和外部检测点;
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外部报错信息对应的用例编号,根据所述用例编号获取某测试用例;
采集时间读取单元,用于读取外部报错参数的采集时间点。
CN202311514583.5A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234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4583.5A CN11723495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4583.5A CN11723495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955A CN117234955A (zh) 2023-12-15
CN117234955B true CN117234955B (zh) 2024-01-12

Family

ID=8908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4583.5A Active CN11723495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495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6497A (zh) * 2021-11-29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与装置、服务器
CN115357501A (zh) * 2022-08-24 2022-11-1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航天测控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5576810A (zh) * 2022-10-08 2023-01-06 广州鑫景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告警的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33955B2 (en) * 2019-08-29 2021-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sting automated smart device functions within smart environments
US11385992B2 (en) * 2020-09-17 2022-07-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earable device test case execu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6497A (zh) * 2021-11-29 2022-03-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与装置、服务器
CN115357501A (zh) * 2022-08-24 2022-11-1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航天测控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15576810A (zh) * 2022-10-08 2023-01-06 广州鑫景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实时告警的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介质及计算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system test cases from use case specifications;Chunhui Wang等;《ISSTA 2015》;全文 *
一种面向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的有效测试方法;孙玉霞;HARROLD Mary Jean;张成志;汤庸;;计算机学报(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955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9465B (zh) 基于模型化和非模型化错误的重复测试生成和诊断方法
JPH09244917A (ja) モデルベース診断システムの自動分析方法
KR100740178B1 (ko) 반도체 집적회로의 고장검사방법 및 레이아웃방법
US7117057B1 (en) Yield patrolling system
CN111160824A (zh) 工程资料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88480A (zh) 一种基于mes的质量追溯方法和系统
CN116203898A (zh)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生产线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
CN116385770A (zh) Pcb缺陷板标注和存储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34955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软件测试管理方法及系统
JP2014021577A (ja) 故障予測装置、故障予測システム、故障予測方法、及び、故障予測プログラム
CN114860518A (zh) 功能安全系统的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003417A (zh) 实现raid卡故障自动转存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98109B (zh) 一种主板质量的检测评价装置
JP2008176703A (ja) 故障診断システム及び故障診断プログラム
JP4189094B2 (ja) 検査システム
CN113282496A (zh) 接口自动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61870A (zh) 记录测试结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53006A (zh) 票据模块底板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2882B (zh) 检阅报告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78430A (zh) Pcie设备故障监控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97715B (zh) 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95656B (zh) 用于图像处理电路的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JP2023036131A (ja) 検査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490148A (zh) 内存泄漏定位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01011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