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4358B -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4358B
CN117234358B CN202311492478.6A CN202311492478A CN117234358B CN 117234358 B CN117234358 B CN 117234358B CN 202311492478 A CN202311492478 A CN 202311492478A CN 117234358 B CN117234358 B CN 1172343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layer
unit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2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34358A (zh
Inventor
许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24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4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4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34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4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光学指纹识别中光线串扰的问题。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靠近出光面设置,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感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外;吸光层,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上方,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吸光层朝向出光面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第三正投影内。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指纹识别已经成为显示终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设备解锁、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中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的指纹识别主要有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指纹识别、电容式指纹识别,其中光学指纹识别在功耗、响应速度、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目前的光学指纹识别存在光线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靠近出光面设置,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感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吸光层,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上方,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吸光层朝向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各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吸光单元朝向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色阻结构,各色阻结构覆盖对应的触控单元、且各色阻结构在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四正投影。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靠近出光面设置的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感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彩膜层,设置于出光面上,包括吸光层,吸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吸光层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各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吸光单元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彩膜层还包括色阻层,色阻层包括:多个第一色阻结构,多个第一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第一色阻结构设置于对应相邻的吸光单元之间、且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五正投影,各第五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正投影;多个第二色阻结构,多个第二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第二色阻结构覆盖对应的触控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色阻结构包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或,第二色阻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色阻单元,多个第二色阻单元的颜色不同、且依次层叠覆盖于对应的触控单元上。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发出第一可见光,感光单元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可见光,色阻层还包括:多个第三色阻结构,多个第三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第三色阻结构设置于对应相邻的吸光单元之间、且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六正投影,各第六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二正投影;其中,第三色阻结构与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色阻结构具有相同的颜色。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的颜色为绿色、且与第二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其中:同一感光单元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上方,封装层背离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一侧为出光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其中,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在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上制备封装层,以形成显示面板,其中,封装层具有背离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一侧的出光面,各发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各感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在封装层上制备彩膜层,其中,彩膜层包括吸光层,吸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以及在吸光层背离封装层的一侧制备触控金属层,其中,触控金属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第四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及的显示面板或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发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靠近出光面设置,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感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吸光层,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上方,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吸光层朝向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从而使得吸光层吸收了原来会进入触控金属层的光,进而减少了经触控金属层反射到感光单元的光,从而避免了原来经触控金属层反射到感光单元的光干扰感光单元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进而改善了光学指纹识别过程中的光线串扰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显示模组100;显示面板110;感光单元111;发光单元112;吸光层120;触控金属层130;第一色阻结构141;第二色阻结构142;第三色阻结构143;保护层150;像素定义层114;封装层115;盖板160;显示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该显示面板110包括相邻设置的感光单元111和发光单元112;触控金属层130,叠置于显示面板110的出光侧,触控金属层130在显示面板110上的正投影位于感光单元111和发光单元112之间;吸光层120,位于发光单元112和感光单元111的上方。
发光单元112发出光,感光单元111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后的光(即光线G1),以识别指纹。然而,在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感光单元111不仅接收到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即光线G1,下同),还接收到经触控金属层130的靠近显示面板110一侧表面反射的光(即光线G2,下同),从而导致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的光干扰了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的光和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产生了光线串扰的问题,导致指纹识别精度低。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光学指纹识别存在的光线串扰的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10,该显示面板110具有出光面,包括: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112,各发光单元112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靠近出光面设置,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111,各感光单元111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吸光层120,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上方,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130,至少设置于吸光层120朝向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10中,发光单元112发出光,其中原来进入触控金属层130的光被吸光层120吸收,进而减少了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10中,感光单元111接收到的光绝大部分来自于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从而避免了原来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干扰感光单元111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进而改善了光学指纹识别过程中的光线串扰现象,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再次参考图1,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10还包括:基板113、像素定义层114、封装层115,其中,感光单元111和发光单元112叠置于基板113的同一侧,像素定义层114包括像素开口,该像素开口容纳发光单元112,封装层115叠置于发光单元112的背离基板113的一侧,封装层115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覆盖感光单元111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发光单元112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和像素定义层114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
另外,参考图1,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一色阻结构141、保护层150和盖板160,其中,第一色阻结构141叠置于吸光层120的背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吸光层120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色阻结构141在基板113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一色阻结构141包括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的孔口位于第一色阻结构141的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第一盲孔容纳吸光层120;保护层150包括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孔口位于保护层150的靠近显示面板110的一侧,第二盲孔容纳吸光层120和第一色阻结构141;盖板160叠置于保护层150的背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10中,各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吸光单元朝向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110还包括:多个色阻结构,各色阻结构覆盖对应的触控单元、且各色阻结构在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四正投影,以避免外界环境光进入触控金属层130,并通过触控金属层130的表面进行反射,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10的对比度。
当然,参考图2,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10还包括:基板113、像素定义层114和封装层115,这三者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10中的位置与相关技术的显示面板110中的位置一致,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10提及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2,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盖板160,该盖板160叠置于保护层150的背离显示面板110的一侧。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具有出光面,包括靠近出光面设置的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112,各发光单元112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111,各感光单元111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彩膜层,设置于出光面上,包括吸光层120,吸光层120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触控金属层130,至少设置于吸光层120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发光单元112发出光,其中原来进入触控金属层130的光被吸光层120吸收,进而减少了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感光单元111接收到的光绝大部分来自于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从而避免了原来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干扰感光单元111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进而改善了光学指纹识别过程中的光线串扰现象,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各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吸光单元背离出光面的一侧,彩膜层还包括色阻层,色阻层包括:多个第一色阻结构141,多个第一色阻结构141间隔排布,各第一色阻结构141设置于对应相邻的吸光单元之间、且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五正投影,各第五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正投影;多个第二色阻结构142,多个第二色阻结构142间隔排布,各第二色阻结构142覆盖对应的触控单元。
在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显示模组100中(附图未示出),触控金属层130在显示面板110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层在显示面板110上的正投影相互独立,即上述提及的两个正投影不重叠,色阻层在显示面板110上的正投影未覆盖触控金属层130在显示面板110上的正投影。因此,外界环境光进入触控金属层130,并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进入用户眼睛,从而干扰了显示面板110发出的进入用户眼睛的光,导致对比度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色阻结构142,过滤掉了与第二色阻结构142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外界环境光进入触控金属层130,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进入用户眼睛的光,从而降低了该部分光对显示面板110发出的进入用户眼睛的光的干扰,进而提高了对比度,优化了用户的视觉体验效果。
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二色阻结构142包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或,第二色阻结构142包括多个第二色阻单元,多个第二色阻单元的颜色不同、且依次层叠覆盖于对应的触控单元上。
例如,第二色阻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和蓝色滤光区。以红色发光单元为例,与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是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红色滤光区以及第二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绿色滤光区或蓝色滤光区。因此,外界环境光通过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红色滤光区过滤掉了红色以外颜色的光,仅留下红色光,该红色光被第二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绿色滤光区或蓝色滤光区过滤掉之后,几乎没有光进入触控金属层130,从而避免了外界环境光进入触控金属层130,从而避免了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的外界环境光进入用户眼睛,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
当然,以绿色发光单元为例,与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是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绿色滤光区以及第二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红色滤光区或蓝色滤光区,其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原理与红色发光单元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蓝色发光单元为例,与蓝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是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蓝色滤光区以及第二个第二色阻单元中的红色滤光区或绿色滤光区,其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原理与红色发光单元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多个发光单元112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发出第一可见光,感光单元111被配置为检测第一可见光,色阻层还包括:多个第三色阻结构143,多个第三色阻结构143间隔排布,各第三色阻结构143设置于对应相邻的吸光单元之间、且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六正投影,各第六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二正投影;其中,第三色阻结构143与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第一色阻结构141具有相同的颜色。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色阻结构143,减少了外界环境光进入感光单元111,降低了外界环境光对感光单元111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的干扰,进而改善了光线串扰现象,提高了指纹识别精度。
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多个发光单元112还包括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的颜色为绿色、且与第二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其中:同一感光单元111与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光单元111的材质选择可以识别绿光的材质,因此,设置感光单元111与绿色的第一发光单元的距离小于感光单元111与其他颜色的第二发光单元的距离,即感光单元111离绿色的第一发光单元较近,能够接收到更多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从而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精度。
参考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显示面板110还包括:封装层115,位于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上方,封装层115背离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的一侧为出光面。封装层115保护了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等不受水氧侵蚀,提高了显示模组100的可靠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该显示模组100的制备方法,下面描述该制备方法的具体内容。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提供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
其中,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112,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111。
步骤S502,在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上制备封装层115,以形成显示面板110。
其中,封装层115具有背离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一侧的出光面,各发光单元112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各感光单元111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各第二正投影位于各第一正投影之外。
步骤S503,在封装层115上制备彩膜层。
其中,彩膜层包括吸光层120,吸光层120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吸光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至少部分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之间。
步骤S504,在吸光层120背离封装层115的一侧制备触控金属层130。
其中,触控金属层130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触控单元在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各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三正投影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使得吸光层120吸收了原来会进入触控金属层130的光,进而减少了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从而避免了原来经触控金属层130反射到感光单元111的光干扰感光单元111接收经用户指纹反射的光,进而改善了光学指纹识别过程中的光线串扰现象。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模组100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10上,该显示装置10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可穿戴设备或信息查询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10包括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10或显示模组100,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
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
感光层,靠近所述出光面设置,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所述感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外;
吸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感光层的上方,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所述吸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正投影之间;
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所述吸光层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所述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正投影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吸光单元朝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色阻结构,各所述色阻结构覆盖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且各所述色阻结构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第四正投影。
3.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具有出光面,包括靠近所述出光面设置的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所述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各所述感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其中,各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外;
彩膜层,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所述吸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正投影之间;
触控金属层,至少设置于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其中,各所述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正投影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控单元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吸光单元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彩膜层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包括:
多个第一色阻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一色阻结构设置于对应相邻的所述吸光单元之间、且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五正投影,各所述第五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一正投影;
多个第二色阻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二色阻结构覆盖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色阻结构包括一个第二色阻单元,或,所述第二色阻结构包括多个第二色阻单元,多个所述第二色阻单元的颜色不同、且依次层叠覆盖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被配置为至少发出第一可见光,所述感光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色阻层还包括:
多个第三色阻结构,多个所述第三色阻结构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三色阻结构设置于对应相邻的所述吸光单元之间、且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六正投影,各所述第六正投影覆盖对应的所述第二正投影;
其中,所述第三色阻结构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色阻结构具有相同的颜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颜色为绿色、且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颜色不同,其中:
同一所述感光单元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具有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感光层的上方,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感光层的一侧为所述出光面。
9.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发光功能层和感光层,其中,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感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感光层上制备封装层,以形成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封装层具有背离所述发光功能层和所述感光层一侧的出光面,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一正投影,各所述感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二正投影,各所述第二正投影位于各所述第一正投影之外;
在所述封装层上制备彩膜层,其中,所述彩膜层包括吸光层,所述吸光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吸光单元,各所述吸光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三正投影,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正投影位于对应相邻的所述第一正投影和所述第二正投影之间;以及
在所述吸光层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制备触控金属层,其中,所述触控金属层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触控单元,各所述触控单元在所述出光面上具有第四正投影,各所述第四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正投影之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或
如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11492478.6A 2023-11-10 2023-11-10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7234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2478.6A CN117234358B (zh) 2023-11-10 2023-11-10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2478.6A CN117234358B (zh) 2023-11-10 2023-11-10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358A CN117234358A (zh) 2023-12-15
CN117234358B true CN117234358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091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2478.6A Active CN117234358B (zh) 2023-11-10 2023-11-10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43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1190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72623A (zh) * 2022-06-16 2022-10-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425044A (zh) * 2022-06-08 2022-1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5734647A (zh) * 2022-11-30 2023-03-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206487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1190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06487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5425044A (zh) * 2022-06-08 2022-1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5172623A (zh) * 2022-06-16 2022-10-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5734647A (zh) * 2022-11-30 2023-03-0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4358A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76780B (zh)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1116970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51106B (zh) 电子装置
CN110088768A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84155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44998B (zh) 一种面板、传感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496385U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774792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photosensitive layer and a collimation lay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089009U (zh) 电子设备
US20220317441A1 (en) Spatial image display touch device
CN109040362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131279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1021868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CN210401950U (zh)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US10694607B1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light sensor waveguides
CN107967876B (zh) 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
CN117234358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0864262U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指纹特征检测模组
CN110278299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210155456U (zh) 检测模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155685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及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0864252U (zh) 屏下检测系统、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CN212163466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186221U (zh) 光学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155683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及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