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7525A -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7525A
CN117227525A CN202311514635.9A CN202311514635A CN117227525A CN 117227525 A CN117227525 A CN 117227525A CN 202311514635 A CN202311514635 A CN 202311514635A CN 117227525 A CN117227525 A CN 117227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grid
electric automobile
conversion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146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27525B (zh
Inventor
吴昊
邓克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Zhongke Zhi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Zhongke Zhi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Zhongke Zhi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Zhongke Zhi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146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7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27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7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涉及充电桩双向充电技术领域,包括:基座,安装于地面上,该基座上部设置桩体,桩体内部匹配电路系统;放置架,可滑动设置于桩体内侧,实现由桩体中部向两侧的滑动;连接线缆,由桩体内电路系统延伸至放置架内侧并与电路系统连接,连接线缆延伸至放置架内部的一端配置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内配置转换部件实现即插即充与电网互动两种功能之间的转换,充电接头内部配置r状连接铜柱,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自由转换的充电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如若电网的供电稳定,则充电接头为即插即充接口,在电网存在供电不稳定时,即插即充接口会转换为车网互动接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双向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供电,也称为车网互动或V2G(Vehicle to grid),是一种利用电动汽车的电池与电网进行能量的传递的技术,可以实现电网负荷的合理分配,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网的稳定。为了实现这一技术,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需要使用特定的接口和通信协议,以保证数据和能量的安全和高效传输。
目前,我国的充电接口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GB/T 20234.2-2015,也称为国标接口,适用于交流和直流充电,另一种是GB/T 27930-2015,也称为车网互动接口,适用于双向供电。国标接口和车网互动接口的形状和尺寸不同,不能互相兼容,因此,如果要实现双向供电,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需要使用车网互动接口。
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如果支持双向供电,那么只需要使用一个车网互动接口和一个车网互动协议,就可以实现双向供电。如果不支持双向供电,那么就需要使用两个接口,一个国标接口用于单向充电,一个车网互动接口用于双向供电,同时也需要使用两个协议,一个即插即充协议用于单向充电,一个车网互动协议用于双向供电。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2092669A公开了一种V2G充电桩,该申请中PWM整流模块用于对交流电网的侧交流电进行整流用以向用户负载提供电能,放电时双向DC/DC模块将升高后的电压经由PWM整流模块逆变成交流电进入交流电网,充电过程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用以实现对整体系统的控制,实现交流电网和汽车蓄电池之间能量的双向流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但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存在两种不同接口,两种不同的接口所适配的充电桩不同,两种充电桩所需要的接口形状和尺寸不适配,导致即插即充接口不能够实现双向供电,无法实现即插即充接口与车网互动接口之间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在进行电动汽车供电时,能够进行即插即充接口与车网互动接口之间的转换,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或向电网供电时,进行两种接口的转换,提高双向供电的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
基座,安装于地面上,该基座上部设置桩体,桩体内部匹配电路系统;
放置架,可滑动设置于桩体内侧,实现由桩体中部向两侧的滑动;
连接线缆,由桩体内电路系统延伸至放置架内侧并与电路系统连接,连接线缆延伸至放置架内部的一端配置充电接头;
充电接头内配置转换部件实现即插即充与电网互动两种功能之间的转换,充电接头内部配置r状连接铜柱,r状连接铜柱的上部两端分别与连接线缆电性连接,转换部件内部配置转换头,转换头内部设置与即插即充接口和电网互动接口适配的连接触点,连接触点与连接铜柱接触并电性连接连接线缆。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充电接头包括:
稳流模块,与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其外部配置插头把手,实现对稳流模块的防护,转换头位于插头把手内且能够相对于插头把手滑动;
插孔,设置于插头把手插入至电动车辆充电口内的一侧,连接铜柱下端延伸至插孔内。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插头把手抓握位置设置按压板,按压板一端固定于插头把手内壁,插头把手外侧设置橡胶片,橡胶片延伸至插头把手内部并与按压板连接,按压板被按压弯曲带动橡胶片回缩。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转换部件包括:
磁环,固定于该转换头外侧,该磁环的一侧设置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该插头把手内部形成对磁环的控制;
顶板,可伸缩设置于该转换头内,顶板朝连接铜柱的一端设置连接触点,连接线缆穿过顶板电性连接该连接触点。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转换部件还包括:
弧形槽,开设于该插头把手内侧,该弧形槽内设置定位柱,定位柱固定于该转换头外壁,弧形槽限制转换头的运动轨迹;
圆片,设置于转换头内侧,且能够相对于转换头滑动,圆片朝向顶板一侧设置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圆片与转换头内壁。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转换头内部形成腔室,圆片和顶板形成对腔室两端的密封,弹性件为牵拉弹簧,牵引圆片复位,连接触点与连接铜柱之间设置挡板,挡板开设连接触点可穿过的通孔。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路系统包括:
整流模块,配置于桩体内部,整流模块的下级设置控制引导模块,控制引导模块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休眠唤醒和充电功率调节;
信息安全模块,保障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通信模块,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电源转换器,根据不同的充电方式,实现交流电或直流电的转换和调节;
电网接口,形成与电网的连接。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路系统还包括采集模块,采集模块形成对电网以及电动车辆的状态监测,电路系统中包含的控制引导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电源转换器均为双线路配置,两个线路分别为即插即充线路和电网互动线路。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放置架包括:
防护架,其内部配置与插头把手适配的卡槽;
导杆,位于桩体内侧,导杆内侧配置横向滑槽,防护架对应滑槽位置设置定位孔,定位孔内部配置滚珠接触滑槽以及定位孔内壁。
本发明还提供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用于上述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滑动放置架,将位于放置架内侧的充电接头拿出插入到电动汽车充电口内;
步骤二、电路系统采集电网以及电动汽车状态,并监测电网稳定性,电网稳定时,充电接头中连接触点与r状连接铜柱顶部的一端接触,使充电接头呈即插即充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动汽车供电,电网异常时,充电接头中连接触点与r状连接铜柱顶部的另一端接触,使充电头电网互动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网的供电;
步骤三、监测电动车辆电池状态,由电池状态电量顺序进行充电接头状态的转换,电池状态电量顺序依次转换为电网互动状态对电网进行供电,电路系统稳定时,停止电网互动状态的转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自由转换的充电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如若电网的供电稳定,则充电接头为即插即充接口,在电网存在供电不稳定时,即插即充接口会转换为车网互动接口,通过两种接口的转换来保证两种供电方式的供电稳定性。
2、本发明将两种接口设置为扭转式的,在进行转换时,通过磁力控制接口的位置发生转换,从而实现两种接口之间的转换,而磁力控制能够改变两种接口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两者之间的转换,且利用磁力控制无需进行外界干扰,只需要在电网不稳定时进行磁力转换,即能够完成接口的变化。
3、双形态的接口能够实现对于接口的统一,即插即充接口也能够实现车网互动接口的功能,在无需改变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情况下,能够以即插即充接口实现车网互动接口的功能,进而避免了未出现车网互动接口时生产的电动汽车无法实现车网互动的麻烦。
4、充电接头在不使用时被收纳在充电桩内部,在不需要充电时,充电接头以及连接线缆被收纳在充电桩内部,且能够由充电桩向两侧延伸,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充电口在电动汽车不同位置时,牵引至不同方位,避免了汽车车辆不同充电口位置导致连接线缆弯折过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座和桩体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放置架拆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护架与导杆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架内侧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充电接头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充电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充电接头内部弧形槽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转换部件与按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转换部件爆炸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的转换部件爆炸图二;
图12为本发明的转换头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电路系统框图。
图中:100基座、200桩体、300电路系统、400放置架、500连接线缆、600充电接头、700转换部件;
301电网接口、302整流模块、303通信模块、304控制引导模块、305信息安全模块、306电源转换器、307采集模块;
401防护架、402导杆、403滑槽、404定位孔、405滚珠、406卡槽;
601插头把手、602按压板、603橡胶片、604插孔、605连接铜柱、606稳流模块;
701电磁铁、702转换头、703连接触点、704弧形槽、705定位柱、706圆片、707弹性件、708磁环、709挡板、7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且若实施上为可能,不同实施例的特征是可以交互应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领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涵。
请参阅图1-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能够通过可转换的接头来进行即插即充接口与电网互动接口之间的功能转换,使即插即充接口也能够进行电网互动。包括:
基座100,安装于地面上,该基座100上部设置桩体200,桩体200内部匹配电路系统300;
放置架400,可滑动设置于桩体200内侧,实现由桩体200中部向两侧的滑动;
连接线缆500,由桩体200内电路系统300延伸至放置架400内侧并与电路系统300连接,连接线缆500延伸至放置架400内部的一端配置充电接头600;
充电接头600内配置转换部件700实现即插即充与电网互动两种功能之间的转换,充电接头600内部配置r状连接铜柱605,r状连接铜柱605的上部两端分别与连接线缆500电性连接,转换部件700内部配置转换头702,转换头702内部设置与即插即充接口和电网互动接口适配的连接触点703,连接触点703与连接铜柱605接触并电性连接连接线缆500。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头600内部所配置的转换部件700与连接铜柱605形成配合,从而能够在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利用转换部件700的转换实现即插即充功能与电网互动功能之间的转换,使连接铜柱605能够与不同的连接线缆500电性连通,且在充电接头600内部实现功能转换。
r状连接铜柱605的顶部的两端向上延伸,均能够在转换头702的连接下形成与连接线缆500的电性连接,使连接线缆500与连接铜柱605呈即插即充接口连接形成对电动汽车的供电,而在转换头702转换后,连接线缆500与连接铜柱605呈电网互动接口连接形成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供电。
在一种实施例中,充电接头600包括:
稳流模块606,与连接线缆500电性连接,其外部配置插头把手601,实现对稳流模块606的防护,转换头702位于插头把手601内且能够相对于插头把手601滑动;
插孔604,设置于插头把手601插入至电动车辆充电口内的一侧,连接铜柱605下端延伸至插孔604内。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把手601的一端能够插入到汽车充电口内部,使连接铜柱605与电动汽车充电口接触,从而形成电性连接,能够形成对电动汽车的供电,而将转换头702设置于插头把手601内部,在使用时,能够直接在插头把手601内部进行两种接口功能之间的转换。
在一种实施例中,插头把手601抓握位置设置按压板602,按压板602一端固定于插头把手601内壁,插头把手601外侧设置橡胶片603,橡胶片603延伸至插头把手601内部并与按压板602连接,按压板602被按压弯曲带动橡胶片603回缩。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按压板602的按压,能够实现对橡胶片603的控制,橡胶片603能够在插入到电动汽车充电口内部后,贴合充电口的表面,从而能够保证充电接口与充电口的摩擦,进而能够保证充电接口与充电口的稳定连接。
通过按压板602的控制,能够调整橡胶片603的位置,按压板602被按压会产生弯曲,利用按压板602的弯曲来控制橡胶片603的回缩,以便于充电接口的插入和拔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转换部件700包括:
磁环708,固定于该转换头702外侧,该磁环708的一侧设置电磁铁701,电磁铁701固定于该插头把手601内部形成对磁环708的控制;
顶板710,可伸缩设置于该转换头702内,顶板710朝连接铜柱605的一端设置连接触点703,连接线缆500穿过顶板710电性连接该连接触点703。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磁环708与电磁铁701进行配合,能够在电磁铁701通电后对磁环708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使转换头702的位置变化,利用转换头702位置的变化,实现功能转换,而顶板710位置的伸缩,能够进行连接触点703位置的控制,进而改变连接触点703与连接铜柱605的连接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转换部件700还包括:
弧形槽704,开设于该插头把手601内侧,该弧形槽704内设置定位柱705,定位柱705固定于该转换头702外壁,弧形槽704限制转换头702的运动轨迹;
圆片706,设置于转换头702内侧,且能够相对于转换头702滑动,圆片706朝向顶板710一侧设置弹性件707,弹性件707连接圆片706与转换头702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槽704的设置限制转换头702的运动轨迹,在使用时,电磁铁701通电产生磁力,从而和磁环708配合形成对转换头702的位置控制,转换头702移动能够在弧形槽704的限制下产生转动,从而使不同的连接铜柱605和连接触点703接触,形成不同连接铜柱605与不同连接线缆500之间的电性连接。
而圆片706能够受到电磁铁701的控制,在电磁铁701通电头,能够形成对圆片706的牵引,使圆片706在转换头702内部滑动,从而改变圆片706的位置,使弹性件707被牵拉。
在一种实施例中,转换头702内部形成腔室,圆片706和顶板710形成对腔室两端的密封,弹性件707为牵拉弹簧,牵引圆片706复位,连接触点703与连接铜柱605之间设置挡板709,挡板709开设连接触点703可穿过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腔室内部填充介质,在电磁铁701通电形成对圆片706的牵引时,使圆片706的位置发生变化,圆片706向外滑动,顶板710向内收缩,使连接触点703脱离连接铜柱605,运动到挡板709的一端,使转换头702能够转动,在转动一定角度时,电磁铁701断电,圆片706在受到弹性件707的牵拉复位,部分连接触点703由通孔穿过,从而接触连接铜柱605。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弹性件707还可以设置为弹性带,腔室内部填充的介质为矿物绝缘油,顶板710配置为多个,且顶板71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即插即充接口连接方式,另一部分形成电网互动接口连接方式,转接头位置弧形槽704的两端使两部分连接触点703能够分别由挡板709通孔位置延伸至连接铜柱605位置与连接铜柱605接触,连接线缆500延伸至插头把手601内部的外侧配置抗干扰层用以避免电磁铁701以及磁环708对连接线缆500的干扰。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路系统300包括:
整流模块302,配置于桩体200内部,整流模块302的下级设置控制引导模块304,控制引导模块304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休眠唤醒和充电功率调节;
信息安全模块305,保障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通信模块303,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电源转换器306,根据不同的充电方式,实现交流电或直流电的转换和调节;
电网接口301,形成与电网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系统300的设置能够形成电网、充电桩以及电动汽车的连接,实现电网负荷的合理分配,降低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网的稳定,用户也可以从参与电网调度服务中获得相应的收益,降低了电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路系统300还包括采集模块307,采集模块307形成对电网以及电动车辆的状态监测,电路系统300中包含的控制引导模块304、信息安全模块305、电源转换器306均为双线路配置,两个线路分别为即插即充线路和电网互动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两种线路,在进行双向供电时,能够形成对线路的控制,从而与转换部件700形成配合,在转换部件700切换时,相应的线路也会切换,跟随转换部件700的切换做出相应改变。
电路系统300中采集模块307形成对电网中电压状态以及车辆状态的监测,在电网状态不稳定时,能够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使充电桩能够针对部分或全部车辆进行充电状态的切换,进而能够对充电桩进行控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放置架400包括:
防护架401,其内部配置与插头把手601适配的卡槽406;
导杆402,位于桩体200内侧,导杆402内侧配置横向滑槽403,防护架401对应滑槽403位置设置定位孔404,定位孔404内部配置滚珠405接触滑槽403以及定位孔404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导杆402以及横向滑槽403,能够形成对防护架401运动的限制,起到对防护架401定位的作为,保证防护架401滑移的位置稳定,而滑槽403的开设长度与滚珠405配合,能够限制滚珠405的位置,避免防护架401滑移过度,进而确保了防护架401的稳定。
在防护架401朝向不同位置位移时,均不会对连接线缆500造成干扰,而连接线缆500由防护架401内侧延伸至不同方向,能够避免线缆方向与电动汽车充电口方向不处在同一侧时导致连接线缆500被过度弯折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用于上述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滑动放置架400,将位于放置架400内侧的充电接头600拿出插入到电动汽车充电口内;
步骤二、电路系统300采集电网以及电动汽车状态,并监测电网稳定性,电网稳定时,充电接头600中连接触点703与r状连接铜柱顶部605的一端接触,使充电接头600呈即插即充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动汽车供电,电网异常时,充电接头600中连接触点703与r状连接铜柱605顶部的另一端接触,使充电头600电网互动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网的供电;
步骤三、监测电动车辆电池状态,由电池状态电量顺序进行充电接头600状态的转换,电池状态电量顺序依次转换为电网互动状态对电网进行供电,电路系统300稳定时,停止电网互动状态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系统300中采集模块307时刻采集电动汽车以及电网的在状态,采集模块307对所有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状态,并针对电池电量状态进行排序,进行电网互动首先进行电池电量排序较高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网互动的转换,在转换一定数量的电动汽车时,电网处于稳定状态,则不再进一步的的转换,电网稳定后,电网互动状态转换为即插即充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进行自由转换的充电接头600,在使用的过程中,如若电网的供电稳定,则充电接头600为即插即充接口,在电网存在供电不稳定时,即插即充接口会转换为车网互动接口,通过两种接口的转换来保证两种供电方式的供电稳定性。
2、本发明将两种接口设置为扭转式的,在进行转换时,通过磁力控制接口的位置发生转换,从而实现两种接口之间的转换,而磁力控制能够改变两种接口之间的连接位置,形成两者之间的转换,且利用磁力控制无需进行外界干扰,只需要在电网不稳定时进行磁力转换,即能够完成接口的变化。
3、双形态的接口能够实现对于接口的统一,即插即充接口也能够实现车网互动接口的功能,在无需改变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情况下,能够以即插即充接口实现车网互动接口的功能,进而避免了未出现车网互动接口时生产的电动汽车无法实现车网互动的麻烦。
4、充电接头600在不使用时被收纳在充电桩内部,在不需要充电时,充电接头600以及连接线缆500被收纳在充电桩内部,且能够由充电桩向两侧延伸,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充电口在电动汽车不同位置时,牵引至不同方位,避免了汽车车辆不同充电口位置导致连接线缆500弯折过度。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安装于地面上,该基座上部设置桩体,桩体内部匹配电路系统;
放置架,可滑动设置于桩体内侧,实现由桩体中部向两侧的滑动;
连接线缆,由桩体内电路系统延伸至放置架内侧并与电路系统连接,连接线缆延伸至放置架内部的一端配置充电接头;
充电接头内配置转换部件实现即插即充与电网互动两种功能之间的转换,充电接头内部配置r状连接铜柱,r状连接铜柱的上部两端分别与连接线缆电性连接,转换部件内部配置转换头,转换头内部设置与即插即充接口和电网互动接口适配的连接触点,连接触点与连接铜柱接触并电性连接连接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接头包括:
稳流模块,与连接线缆电性连接,其外部配置插头把手,实现对稳流模块的防护,转换头位于插头把手内且能够相对于插头把手滑动;
插孔,设置于插头把手插入至电动车辆充电口内的一侧,连接铜柱下端延伸至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插头把手抓握位置设置按压板,按压板一端固定于插头把手内壁,插头把手外侧设置橡胶片,橡胶片延伸至插头把手内部并与按压板连接,按压板被按压弯曲带动橡胶片回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转换部件包括:
磁环,固定于该转换头外侧,该磁环的一侧设置电磁铁,电磁铁固定于该插头把手内部形成对磁环的控制;
顶板,可伸缩设置于该转换头内,顶板朝连接铜柱的一端设置连接触点,连接线缆穿过顶板电性连接该连接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转换部件还包括:
弧形槽,开设于该插头把手内侧,该弧形槽内设置定位柱,定位柱固定于该转换头外壁,弧形槽限制转换头的运动轨迹;
圆片,设置于转换头内侧,且能够相对于转换头滑动,圆片朝向顶板一侧设置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圆片与转换头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转换头内部形成腔室,圆片和顶板形成对腔室两端的密封,弹性件为牵拉弹簧,牵引圆片复位,连接触点与连接铜柱之间设置挡板,挡板开设连接触点可穿过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电路系统包括:
整流模块,配置于桩体内部,整流模块的下级设置控制引导模块,控制引导模块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休眠唤醒和充电功率调节;
信息安全模块,保障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通信模块,实现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电源转换器,根据不同的充电方式,实现交流电或直流电的转换和调节;
电网接口,形成与电网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电路系统还包括采集模块,采集模块形成对电网以及电动车辆的状态监测,电路系统中包含的控制引导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电源转换器均为双线路配置,两个线路分别为即插即充线路和电网互动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放置架包括:
防护架,其内部配置与插头把手适配的卡槽;
导杆,位于桩体内侧,导杆内侧配置横向滑槽,防护架对应滑槽位置设置定位孔,定位孔内部配置滚珠接触滑槽以及定位孔内壁。
10.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滑动放置架,将位于放置架内侧的充电接头拿出插入到电动汽车充电口内;
步骤二、电路系统采集电网以及电动汽车状态,并监测电网稳定性,电网稳定时,充电接头中连接触点与r状连接铜柱顶部的一端接触,使充电接头呈即插即充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动汽车供电,电网异常时,充电接头中连接触点与r状连接铜柱顶部的另一端接触,使充电头电网互动连接方式与充电口连接,形成对电网的供电;
步骤三、监测电动车辆电池状态,由电池状态电量顺序进行充电接头状态的转换,电池状态电量顺序依次转换为电网互动状态对电网进行供电,电路系统稳定时,停止电网互动状态的转换。
CN202311514635.9A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Active CN117227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4635.9A CN11722752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14635.9A CN11722752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7525A true CN117227525A (zh) 2023-12-15
CN117227525B CN117227525B (zh) 2024-01-26

Family

ID=89086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14635.9A Active CN117227525B (zh) 2023-11-15 2023-11-15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752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9160A (zh) * 2017-09-24 2018-02-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市定陶区供电公司 一种充电桩枪口转换系统
CN109017356A (zh) * 2018-06-24 2018-12-18 费先江 一种直流通电自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9921247A (zh) * 2018-12-17 2019-06-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可转换的充电接口组件及电动汽车
KR20210124798A (ko) * 2020-04-07 2021-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5465133A (zh) * 2022-09-15 2022-12-13 深圳市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可旋转多接口的充电桩
CN218161140U (zh) * 2022-08-23 2022-12-27 无锡乔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转换充电头
CN219236792U (zh) * 2023-01-10 2023-06-23 深圳市欧米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端子可换充电枪
CN219627074U (zh) * 2023-08-01 2023-09-01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转换适配器
CN116714460A (zh) * 2023-07-28 2023-09-08 吴雪亮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9160A (zh) * 2017-09-24 2018-02-2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市定陶区供电公司 一种充电桩枪口转换系统
CN109017356A (zh) * 2018-06-24 2018-12-18 费先江 一种直流通电自锁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9921247A (zh) * 2018-12-17 2019-06-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可转换的充电接口组件及电动汽车
KR20210124798A (ko) * 2020-04-07 2021-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차 충전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218161140U (zh) * 2022-08-23 2022-12-27 无锡乔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转换充电头
CN115465133A (zh) * 2022-09-15 2022-12-13 深圳市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可旋转多接口的充电桩
CN219236792U (zh) * 2023-01-10 2023-06-23 深圳市欧米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式端子可换充电枪
CN116714460A (zh) * 2023-07-28 2023-09-08 吴雪亮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9627074U (zh) * 2023-08-01 2023-09-01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转换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7525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7100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梳齿式充电装置
WO2021027303A1 (zh) 可充放电的储能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04953076B (zh) 集成高电压服务断路器
CN108340808A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设备
CN108327573A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211508726U (zh) 一种移动座椅充电系统及汽车
CN117227525B (zh) 一种基于v2g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
CN107154565B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充电桩插头、插座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12901U (zh) 电池组件及用来对电池组件充电的充电组件
CN2615946Y (zh) 通用数码设备充电器
CN208359944U (zh) 移动自充电装置
CN208359946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设备
CN114243395B (zh) 一种分段式新能源充电插座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31142A (zh) 电动自行车再生充电装置
CN208359953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CN112003348A (zh) 一种锂电池移动充电装置
CN202911671U (zh) 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系统
CN111786432A (zh) 多极分组充电模块、充电系统及多极分组充电系统
CN201414016Y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
CN217925145U (zh) 具有分离式介接器的电动车体充电装置的机械式停车机构
CN211809157U (zh) 一种新能源户外充电桩
CN211605595U (zh) 具有充放电功能的非车载充电机
CN219577439U (zh) 一种高机动底盘行车发电系统的控制单元
CN219017953U (zh) 带有安装插件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
CN215212611U (zh) 一种泊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