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4582A -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4582A
CN117224582A CN202311237642.9A CN202311237642A CN117224582A CN 117224582 A CN117224582 A CN 117224582A CN 202311237642 A CN202311237642 A CN 202311237642A CN 117224582 A CN117224582 A CN 117224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cne
culture
cgmcc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7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廷涛
林枫翔
秦琦
侯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Meihu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76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4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4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4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乳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780。所述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改善皮肤菌群丰富度和/或多样性;减少或降低皮损的数量。所述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显著减少了痤疮患者的皮损数量,可有效改善寻常痤疮造成的皮肤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了肠道益生菌的丰度,较好地维持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维持肠道的稳态。

Description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但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虽然其不能构成生命威胁,但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继发炎症反应等四大原因相关,部分患者的发生还与遗传、免疫、内分泌障碍、情绪及饮食等因素有关。目前的治疗方法众多,需根据患者个体化选择治疗。主要有外用药物治疗: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抗生素、壬二酸、二硫化硒;系统药物治疗:抗生素、异维A酸、抗雄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光疗;化学剥脱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中国专利申请201880035203.0公开了希波酚作为活性剂在治疗寻常痤疮中的用途,所述希波酚已经对主要引起寻常痤疮的发作和恶化的细菌即细菌痤疮丙酸杆菌示出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该申请还公开了用于在治疗寻常痤疮中使用的包含希波酚和合适的药学上或化妆品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或化妆品组合物。
美国专利申请US14638902公开了一种治疗寻常痤疮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过氧化物化合物的溶液,所述溶液具有用于减少引起寻常痤疮的细菌的抗菌作用;局部施用治疗有效量的所述溶液给所述患者;并且一旦施用,将溶液暴露于与溶液产生协同抗菌效果并增强溶液抗菌效果的光的波长下,从而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引起寻常痤疮的细菌。
目前本领域治疗寻常痤疮大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但在治疗的同时也带来不少不良反应,例如:皮肤干燥或脱皮、鼻腔干燥或出血、嘴唇皲裂(唇炎)面部皮疹或红斑、脱发、指甲脆弱、眼睛干燥、睑缘炎、厌食、恶心、抑郁、易怒、精神疾病等。
因此,本领域亟需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寻常痤疮的药物。
发明内容
益生菌通常指的是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常见的益生菌主要有各类乳杆菌,以及双歧杆菌和某些肠球菌等。这些益生菌可以单独,或组合地添加到食物中以发挥功效。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调整皮肤微生态平衡,对皮肤健康有着促进作用,其在痤疮治疗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减少其它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特此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其培养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乳杆菌保藏于CGMCC,其保藏编号CGMCC No.15780的植物乳杆菌。
生物保藏信息:
生物材料:24-7
分类命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保藏时间:2018年05月21日
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编号:CGMCC No.1578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痤疮包括,但不限于寻常痤疮、聚合型痤疮、爆发性痤疮或高雄激素性痤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预防和/或治疗痤疮:
(1)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
(2)改善皮肤菌群丰富度和/或多样性;
(3)减少或降低皮损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皮损包括,但不限于炎性皮损(例如,开放性粉刺、闭合性粉刺)或非炎性皮损(例如,丘疹、脓疱、结节、囊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物为所述植物乳杆菌经培养基培养而来,培养后通过进一步的处理、加工得到的培养物粗制品,也属于本发明培养物的范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物包括所述植物乳杆菌的存活形式或死亡形式、或其分离物、分泌物,优选所述植物乳杆菌的存活形式或其分离物、分泌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乳杆菌的存活形式可以为所有具有活性或实现特定功能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例如,发酵液中的活菌,固体培养基中的活菌,发酵液沉淀中的活菌,发酵液上清中的活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活菌,人或动物肠道内存在的活菌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物包括,但不限于培养液、培养液提取物、全菌、全菌提取物、发酵液、发酵液提取物、菌粉或冻干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食品、药物、药物原料或食品原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可以为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即保健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包括调味品、乳制品、饮料、饼干、冷冻饮品、糖果制品、酒类或食品添加剂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制品包括:
液体乳,例如: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等;
乳粉,例如: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乳清粉等;
其他乳制品,例如:炼乳、奶油、稀奶油、无水奶油、干酪、再制干酪、特色乳制品、浓缩乳。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饮料包括: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例如:果汁、蔬菜汁、果浆、复合果蔬汁、浓缩果蔬汁;
蛋白饮料,例如: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
固体饮料,例如:蛋白固体饮料、果蔬固体饮料、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
其他饮料,例如:咖啡饮料、植物饮料、风味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饮料浓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饼干包括:
酥性饼干、韧性饼干、发酵饼干、压缩饼干、曲奇饼干、夹心(注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圆饼干、蛋卷、煎饼、装饰饼干、水泡饼干。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饮品包括:
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食用冰、甜味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糖果制品包括:
糖果,例如:硬质糖果、奶糖糖果、夹心糖果、酥质糖果、焦香糖果(太妃糖果)、充气糖果、凝胶糖果、胶基糖果、压片糖果、流质糖果、膜片糖果、花式糖果;
巧克力及其制品;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
果冻,例如:果汁型果冻、果肉型果冻、果味型果冻、含乳型果冻。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益生菌制品,所述益生菌制品包含有效量109CFU/g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
本发明提供的益生菌制品属于食品的一种,因此可以包含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公知常识选择具体的辅料,任何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均可用于本发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还包含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但不限于赤藓糖醇、D-甘露糖醇、富马酸、甘油、果胶、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滑石粉、焦磷酸钠、聚葡萄糖、卡拉胶、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苹果酸、L(+)-酒石酸、麦芽糖醇、明胶、木糖醇、柠檬酸、柠檬酸钾、柠檬酸钠、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琼脂、乳酸、乳酸钠、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糖醇、酸性红、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甜菜红、维生素C、维生素E、氧化淀粉、乙醇、乙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α-环状糊精、γ-环状糊精或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益生菌制剂的剂型包括液态制剂、固态制剂、半固态制剂或气态制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态制剂可以为液体调味品、液体乳制品、液体饮料等。
其中,液体乳制品可以为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炼乳、奶油、稀奶油、无水奶油、特色乳制品、浓缩乳等;
液体饮料可以为果汁、蔬菜汁、果浆、复合果蔬汁、浓缩果蔬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风味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等。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态制剂可以为固体调味品、固体乳制品、固体饮料、饼干、糖果制品、冷冻饮品等。
其中,固体乳制品可以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乳清粉、干酪、再制干酪等;
固体饮料可以为蛋白固体饮料、果蔬固体饮料、茶固体饮料、咖啡固体饮料;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饼干包括酥性饼干、韧性饼干、发酵饼干、压缩饼干、曲奇饼干、夹心(注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圆饼干、蛋卷、煎饼、装饰饼干、水泡饼干。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饮品包括雪糕、雪泥、冰棍、食用冰、甜味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固体制剂包括饮料浓浆、冰淇淋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单位的所述益生菌制剂包含至少109CFU/g的CGMCCNo.15780植物乳杆菌。
其中,每单位可以指每片、每剂、每丸、每滴丸、每胶囊等单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所述单位取决于制剂的剂型/载体形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或其培养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单位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至少109CFU/g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或其培养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其包括,但不限于溶剂、稀释剂、崩解剂、沉淀抑制剂、表面活性剂、助流剂、粘合剂、润滑剂、分散剂、助悬剂、等渗剂、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稳定剂、水合剂、乳化加速剂、缓冲剂、吸收剂、着色剂、香味剂、甜味剂、离子交换剂、脱模剂、涂布剂、矫味剂或抗氧化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其他药物,所述其他药物选自维A酸类药物(例如,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异维A酸,优选异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例如,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壬二酸、二硫化硒、抗雄激素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除非特别说明,所述药物或药物组合物剂型并无特别限定,可以被制成针剂、口服液、片剂、胶囊、滴丸、喷剂、吸入剂等剂型,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制备。药物或药物组合物的剂型的选择应与给药方式相匹配。
本发明中,除非特别说明,所述药物或药物组合物的给药方式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涂抹、呼吸道吸入给药、局部用药、舌下给药等方式,医生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给药方式。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ⅰ)提高受试者体内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的含量;或
(ⅱ)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治疗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或所述药物组合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为人或动物,优选人。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提高受试者体内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的含量;或
2)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或所述益生菌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为人或动物,优选人。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皮肤菌群丰富度和/或多样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ⅰ)提高受试者体内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的含量;或
ⅱ)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治疗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或所述益生菌制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受试者为人或动物,优选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显著减少了痤疮患者的皮损数量,单独施用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4周后,皮算数量减少了26.89%,优于阳性药异维A酸的19.02%和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与异维A酸联合用药组的19.99%;
(2)可有效改善寻常痤疮造成的皮肤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恢复寻常痤疮患者的皮肤菌群平衡;
(3)显著提高了肠道益生菌的丰度,较好地维持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维持肠道的稳态;
(4)显著提高了对痤疮相关致病菌的抑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验设计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皮损数量变化直方图(n=30),*p<0.05,**p<0.01,***p<0.001。
图3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皮损数量变化折线图(n=30),*p<0.05,**p<0.01,***p<0.001。
图4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粉刺数量变化直方图(n=30),*p<0.05,**p<0.01,***p<0.001。
图5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炎性皮损数量变化直方图(n=30),*p<0.05,**p<0.01,***p<0.001。
图6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丘疹数量变化直方图(n=30),*p<0.05,**p<0.01,***p<0.001。
图7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治疗期间的脓疱数量变化直方图(n=30),*p<0.05,**p<0.01,***p<0.001。
图8示出了通过Shannon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的改善效果,*p<0.05,**p<0.01,***p<0.001。
图9示出了通过Impson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的改善效果,*p<0.05,**p<0.01,***p<0.001。
图10示出了通过Good-coverage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的改善效果,*p<0.05,**p<0.01,***p<0.001。
图11示出了通过Venn图分析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的改善效果,*p<0.05,**p<0.01,***p<0.001。
图12示出了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的改善效果,*p<0.05,**p<0.01,***p<0.001。
图13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门水平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4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变形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5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放线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6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厚壁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7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拟杆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8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属水平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19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丙酸杆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20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菌群皮肤棒状杆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21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葡萄球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22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链球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23示出了通过chao1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p<0.01。
图24示出了通过Observed-species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p<0.01。
图25示出了通过Good-coverage指数评估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p<0.01。
图26示出了通过Venn图分析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p<0.01。
图27示出了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p<0.01。
图28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菌群门水平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29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变形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0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放线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1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厚壁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2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拟杆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3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疣微菌门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4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属水平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5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乳杆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6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7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普拉梭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8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粪肠球菌属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图39示出了不同处理(干预)组对寻常痤疮患者肠道拟杆菌属丰度丰度的影响,*p<0.05,**p<0.01,***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都具有如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相同含义。出于解释本说明书的目的,将应用以下定义,并且在适当时,以单数形式使用的术语也将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
如本文所用,术语“约”表示其后的数值的±20%的范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术语“约”表示其后的数值的±10%的范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术语“约”表示其后的数值的±5%的范围。
如本文所用的数值范围应被理解为已经列举了对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例如,1至20的范围应当理解为包括来自下组的任何数字、数字组合或子范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如本文所用,术语“包括(comprises)”或“包含(comprising)”是指“包括但不限于”。该术语旨在是开放式的,以指定任何所述特征、要素、整数、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要素,整数、步骤、组件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因此,术语“包含”包括更具限制性的术语“由……组成”和“基本上由……组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整个申请中特别是在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可以被术语“由……组成”代替。
如本文所用,术语“任选”、“任一”、“任意”或“任一项”意味着随后所描述地事件或环境可以但不必发生,该说明包括该事件或环境发生或不发生地场合。本发明所用,“一个”和“一种”在本发明中用来指的一个或多于一个的语法对象。
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应理解为意指可选项中的任一项或可选项中的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组合。
如本文所用,术语“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CGMCC No.15780”、“CGMCCNo.15780植物乳杆菌”、“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或“Lactobacillusplantarum”,均是指于2018年5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的植物乳杆菌,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780,具体可参见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保藏证明。
如本文所用,术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形式”,是指具有可培养性、可转录性、代谢活性、细胞膜完整性中至少一种性质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其中可培养性是指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能力;可转录性是指细菌的细胞产生mRNA的能力,代谢活性是指细菌能够表现出与其新陈代谢相关的生命现象,如氧化还原能力、呼吸、具有活性酶以及基质摄取能力等;细胞膜完整性指的是细菌的细胞膜没有受到破坏。反之,则为“植物乳杆菌的死亡形式”。
如本文所用,术语“分离物”,是指特定的微生物个体从群体中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并以一定介质存在的微生物物质。其中所述介质包括发酵液上清、发酵液沉淀、细菌悬液、冻干粉等。
如本文所用,术语“分泌物”,是指特定的微生物个体在生长或代谢过程中分泌的产物,包括代谢产物,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琥珀酸、酒石酸等;胞外产物,例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抗生素等。
如本文所用,术语“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如本文所用,术语“益生菌制剂”,是指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有益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在本发明中,具体是指包含有效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的制剂。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有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的常规产品。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这样的结构和技术在许多出版物,例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四版)》(冷泉港实验室科学出版社)、Ausubel,F.M等人,Current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Greene Publishing Assoc.和Wiley-lnterscience的出版中也进行了描述。
实施例1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
本发明(项目)旨在研究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对寻常痤疮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与异维A酸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项目)取得了山西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者或研究者授权的人员向每名患者、患者的合法代表或公正见证人解释了参加试验的收益及风险,并在患者进入试验前取得了书面的知情同意。所有由受试者或其合法代表以及主持知情同意过程的人员共同签名并签署了日期的知情同意书原件,由研究者进行了保存。
本实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将招募的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在为期4周的基础抗生素治疗后随机分为4组:益生菌组(P组),异维A酸组(I组),益生菌加异维A酸组(IP组),对照组(基线组,M组)。其中105人被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随机分配35人在I组,35人在P组,35人在IP组。在研究过程中,I组有1名参与者因撤回同意而未能完成完整的研究,2名参与者失去随访,P组和IP组分别有2名和3名参与者失去随访,共有90人完成了研究并纳入最终分析(参见图1)。
1.1病例纳入标准
·18-30岁
·III级到IV级痤疮的受试者(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20至50个总病变(至少有10个炎症病变)
·没有系统性疾病史
1.2病例排除标准
·吸烟、怀孕或哺乳者
·对益生菌过敏者
·研究开始前6个月内使用异维甲酸者
·研究开始前3个月内改变口服避孕疗法的患者
·研究开始前1个月内有使用益生菌(补充或食品增强)和口服抗生素者
·研究开始前1个月其它任何形式局部或全身抗痤疮治疗者
·有任何其它妨碍评估痤疮的皮肤病,如:毛囊炎、酒渣鼻
·患者有活跃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精神疾病史
1.3病例淘汰标准
·不符合入选标准和病例报告表记录不规范的病例
·研究过程中受试者接受了其它方式痤疮治疗,患上了任何系统性疾病,或不得不使用抗生素则将其排除在外
1.4受试者中途退出标准
·研究者从医学角度考虑受试者有必要中止试验
·患者自己要求停止试验
1.5给药方式
参与试验的患者在试验的前4周口服多西环素(20-30mg/kg/d)基础治疗。随后随机分为4组,A组给予口服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菌粉2g/d,109CFU/g)治疗;B组给予口服异维A酸(50mg/kg/d)治疗;C组给予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菌粉2g/d,109CFU/g)+异维A酸(50mg/kg/d)治疗;D组为对照组;其中kg以患者体重计,g以菌粉的质量计。研究人员在治疗前,4周、6周、8周、12周、16周、20周采集标本和临床评估。
本发明选取的患者入组信息参见表1。
表1患者入组信息汇总表
实施例2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对痤疮患者皮损数量的影响
各实验组信息和给药情况均同实施例1。
结果显示,通过评估口服异维A酸、植物乳植杆菌以及异维A酸+植物乳植杆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数量,发现与基线组相比,寻常痤疮患者的患病程度明显减轻。皮损数量的减少在治疗第4周就很显著(p<0.05),并且这种改善一直保持到治疗结束(图2和图3),具体表现为非炎性皮损即粉刺数量减少(图4),炎性皮损(图5)包括丘疹(图6)、脓疱(图7)的数量减少。
通过计算同一组内治疗前后平均皮损变化数量来衡量各干预手段的疗效,然后计算皮损减少百分比。如表2所示,在第4周,I组平均皮损较基线显著减少19.02%,P组减少26.89%,IP组减少19.99%(p<0.001);而在第12周,I组减少67.26%,P组减少51.48%,IP组减少71.60%(p<0.001)。
表2各实验组治疗前后皮损差异统计
实施例3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对痤疮患者皮肤微生物群的影响
由于寻常痤疮的发病与皮肤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对治疗12周的64名患者皮损部位进行样本采集(其中M组16名,I组16名,P组16名,IP组16名),并进行16SrRNA测序分析其皮肤微生物群的变化。
本实施例采用Shannon指数(p<0.01)、Impson指数(p<0.01)和Good-coverage指数(p<0.001)评估皮肤菌群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与基线(M)相比,治疗组的患者皮肤菌群α多样性显著升高(图8-图10)。Simpson指数显示,口服异维A酸和植物乳植杆菌均可以恢复皮肤菌群(图9)。此外,Venn结果显示,在这4组种都发现了180个共同的OTU,而特有的OTU数分别为5331、6347、3644、3362(图11)。并且,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异维A酸治疗组(I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治疗组(P组)以及异维A酸加植物乳植杆菌联合治疗组(IP组)患者皮肤多样性较基线(M组)恢复(图12)。
在门水平上,治疗前患者皮肤菌群和治疗后存在差异(图13)。其中与基线(M)相比,治疗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在I组和IP组显著升高,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在I组和IP组显著降低(图14-图15);此外,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在各治疗组也升高,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图16-图17)。经过异维A酸、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治疗组以及异维A酸+植物乳植杆菌联合治疗组的处理恢复了上述部分门的丰度(图14-图17)。
在属水平上,治疗前后患者的皮肤菌群在属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图18),发明人选择了一些与寻常痤疮密切相关的代表性皮肤菌群进行相关分析。其中,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在经过异维A酸和植物乳植杆菌治疗后,丰度显著降低;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也较治疗之前降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丰度则升高(图19-图22)。这表明寻常痤疮可导致患者皮肤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的下降,而异维A酸、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治疗组以及异维A酸+植物乳植杆菌联合治疗组的干预,能有效改善寻常痤疮造成的皮肤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恢复寻常痤疮患者的皮肤菌群平衡。
实施例4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对痤疮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研究表明,寻常痤疮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我们使用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参与研究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共采集64份粪便样本(M组16份,I组16份,P组16份,IP组16份)。
α多样性方面,4组在chao1、Observed-species和Goods-coverage方面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图23-图25)。此外,Venn结果显示,在这4组种都发现了62个共同的OTU,而特有的OTU数分别为517、585、617、493(图26)。并且,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异维A酸治疗组(I组)、植物乳植杆菌治疗组(P组)以及异维A酸+植物乳植杆菌联合治疗组(IP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基线(M组)发生改变(图27)。
在门水平上,治疗组和基线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图28)。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在治疗之前丰度较低,治疗后丰度升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除I组降低之外,P和IP组均较治疗之前丰度升高,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P组丰度较治疗之前丰度降低,I和IP组丰度均升高(图29-图33)。此外,在属水平上,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与治疗之前也存在差异(图34)。与M组相比,P和IP组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升高(图35和图36),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在治疗之后有所降低(图37),而粪肠球菌属(Copr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则在治疗之后丰度增加(图38和图39)。结果表明,寻常痤疮可导致肠道益生菌丰度下降,部分肠道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丰度上升,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异维A酸及植物乳植杆菌制剂干预可调节改善其导致的紊乱,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维持肠道的稳态。
对比例1植物乳植杆菌抑制致病菌的对比实验
本对比例选择将本发明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与植物乳植杆菌VHProbiV22(保藏号为CCTCC No.M2021683)、植物乳植杆菌ATCC 14917(购自ATCC)进行抑制致病菌的效果对比。
本对比例选择将痤疮丙酸杆菌(痤疮丙酸杆菌ATCC 11827和ATCC 6919)作为致病菌。
取冷冻保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植物乳植杆菌VHProbi V22和植物乳植杆菌ATCC 14917甘油管,在无菌条件下分别接种至MRS培养板,37℃培养48-72h。待平板长出菌落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三种植物乳植杆菌接种至MRS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24h。取1mL菌液5000rpm离心5min得菌泥,无菌水重悬菌泥后,加入2mL灭菌1%蛋白胨溶液复溶待用。
将冷冻保藏的痤疮丙酸杆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强化梭菌培养基(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中,37℃厌氧培养48h。
铺下层培养基,配置1.5%的琼脂溶液,灭菌后倒入平板中,铺满平板为止。待平板凝固后,放置4个无菌牛津杯。铺上层培养基。上层半固体培养基制备方法:强化梭菌培养基中加入0.7%琼脂和1%吐温-80,加热使吐温-80溶解,121℃灭菌15min,45℃保温以备用。
将培养48h的痤疮丙酸杆菌充分混匀后取0.4%(v/v)加入上层半固体培养基中,混匀后取14mL倾注到下层培养基上。待凝固后取出牛津杯,并在平板底部标记加入的样品。分别取100μL植物乳植杆菌菌液(包含1%蛋白胨溶液)加入牛津杯所留下的孔中,另加入1%蛋白胨溶液作为对照。培养72h后,取出平板,观察有无抑菌圈,拍照并用直尺测量抑菌圈的大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植物乳植杆菌的抑制致病菌效果对比
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植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植物乳植杆菌VHProbi V22和植物乳植杆菌ATCC 14917;相对于植物乳植杆菌VHProbi V22,抑菌圈平均直径提高了约25%;相对于植物乳植杆菌ATCC 14917,抑菌圈平均直径提高了约53%。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其培养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保藏于CGMCC,其保藏编号CGMCCNo.15780的植物乳杆菌;
较佳地,所述痤疮包括寻常痤疮、聚合型痤疮、爆发性痤疮或高雄激素性痤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通过以下至少一种方式预防和/或治疗痤疮:
(1)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
(2)改善皮肤菌群丰富度和/或多样性;
(3)减少或降低皮损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物包括培养液、培养液提取物、全菌、全菌提取物、发酵液、发酵液提取物、菌粉或冻干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食品、药物、药物原料或食品原料;
较佳地,所述食品包括调味品、乳制品、饮料、饼干、冷冻饮品、糖果制品、酒类或食品添加剂。
5.一种益生菌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制品包含有效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
任选地,所述益生菌制品还包含食品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赤藓糖醇、D-甘露糖醇、富马酸、甘油、果胶、海藻酸钾、海藻酸钠、滑石粉、焦磷酸钠、聚葡萄糖、卡拉胶、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苹果酸、L(+)-酒石酸、麦芽糖醇、明胶、木糖醇、柠檬酸、柠檬酸钾、柠檬酸钠、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琼脂、乳酸、乳酸钠、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糖醇、酸性红、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甜菜红、维生素C、维生素E、氧化淀粉、乙醇、乙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α-环状糊精、γ-环状糊精和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益生菌制品,其特征在于,每单位所述益生菌制品包含至少109CFU/g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
7.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
任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溶剂、稀释剂、崩解剂、沉淀抑制剂、表面活性剂、助流剂、粘合剂、润滑剂、分散剂、助悬剂、等渗剂、增稠剂、乳化剂、防腐剂、稳定剂、水合剂、乳化加速剂、缓冲剂、吸收剂、着色剂、香味剂、甜味剂、离子交换剂、脱模剂、涂布剂、矫味剂和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单位所述药物组合物至少包含109CFU/g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其他药物,所述其他药物选自维A酸类药物、过氧苯甲酰、抗生素、壬二酸、二硫化硒、抗雄激素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维A酸类药物,优选异维A酸。
10.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ⅰ)提高受试者体内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的含量;或
(ⅱ)向有需要的受试者施用有效治疗量的CGMCC No.15780植物乳杆菌或其培养物、或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
CN202311237642.9A 2023-09-22 2023-09-22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7224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7642.9A CN117224582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7642.9A CN117224582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4582A true CN117224582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9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7642.9A Pending CN117224582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45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9933B2 (en) Skin properties improving age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KR101784847B1 (ko) 질염 예방 및 치료용 유산균 함유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CN104168905B (zh) 使用乳双歧杆菌bl-04治疗呼吸道疾病
JP5954828B2 (ja) 皮膚状態の改善用組成物
KR101638984B1 (ko) 나노형 김치 유산균
CN113925923B (zh) 一种抗痘美白的复合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E202010008308U1 (de) Zusammensetzung zur nutritiven Ergänzung oder Behandlung bei Harnwegsinfekten und/oder bakteriellen Entzündungen der Schleimhäute
WO2006073329A1 (fr) Souche de bifidobacterium lactis 668 utlisee dans des ferments, des produits alimentaires, des medicaments et des produits cosmetiques
EP3261723B1 (en)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WI807545B (zh) 製造囊化益生菌的方法、囊化益生菌、包含其之食品或功能性健康食品、醫藥組合物或藥劑及化妝品組合物
KR102615147B1 (ko) 초유 발효산물의 항여드름용 화장료
JP7383120B2 (ja) 皮膚状態改善用組成物
KR102214820B1 (ko) 피부 상태 개선용 조성물
KR101743043B1 (ko) 장내환경개선효과를 갖는 나노형 김치 유산균 조성물
KR101743044B1 (ko) 면역증진 및 장내환경개선용 건강기능성 식품
JPH07265064A (ja) 腸内細菌叢改善組成物
CN111201026B (zh) 具有癌性恶病质抑制作用的发酵乳和多糖类
CN117224582A (zh) 一株植物乳杆菌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
KR20160082583A (ko) 면역증진 및 장내환경개선용 건강기능성 음료
JP6918465B2 (ja) 腸管内ラクトバチルス属乳酸菌減少抑制用組成物
Ghazal et al. Production of probiotic yoghurt fortified with bee honey, beet molasses, date honey and pomegranate honey
KR20160085235A (ko) 면역증진 및 장내환경개선용 건강기능성 아이스크림
KR101743045B1 (ko) 면역증진 및 장내환경개선용 건강기능성 과자
KR20220109662A (ko) 근감소증 예방 또는 개선 효과를 갖는 바실러스 벨레젠시스 및 이의 용도
CN117298155A (zh)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制备预防、治疗和/或辅助治疗男性生殖损伤的产品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