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21930A -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1930A
CN117221930A CN202210628660.9A CN202210628660A CN117221930A CN 117221930 A CN117221930 A CN 117221930A CN 202210628660 A CN202210628660 A CN 202210628660A CN 117221930 A CN117221930 A CN 1172219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ime
determining
duration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86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286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19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514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4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1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19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精确计算基站的在服率,使得运营商在进行基站的服务情况统计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服务状态。

Description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扩大,网络覆盖变得越来越复杂,场景也越来越多,对于网络中基站运行状态的监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基站在服率是基站运行状态监控中的重要数据。但目前,对于基站在服率的计算和统计尚存在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基站在服率统计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和基站迁出时长;
将所述基站配置时长与所述基站迁出时长之差,作为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
基于所述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时长,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和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与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之差,作为基站迁出时长。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时刻;
根据所述基站迁出时刻,确定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
根据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基站在服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基站在服率:
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基站应在服时长×10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精确计算基站的在服率,使得运营商在进行基站的服务情况统计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服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正常运行场景下的基站组网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测试场景下的基站组网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统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一场景下网管A(现网网管)中基站的接入、迁出时刻以及性能数据上报时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网管性能指标统计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基站配置时长统计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基站迁出时长统计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查询时间段为T1~T4时Tc、Tout、Tes对应的时间段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查询时间段为T2~T6时Tc、Tout、Tes对应的时间段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介绍本发明方案之前,先介绍下基站在服率的相关定义。
在通信领域,为了能够综合评价基站系统运行的状况,对基站系统进行监控以及优化,会定义评价、标识基站系统各种重要运行状态正常、优劣与否的参数,然后可以利用网管系统定期从基站系统中采集这些统计数据,并且可以依据实际的业务场景对参数进行组合运算得到指标结果。且要能够方便查看一定时间内(如近一年内)任意时间段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网络服务质量以及变化趋势指导网络优化。例如,网络运维人员需要通过查看分析基站系统的在服率等指标来判断网络的运行情况。按照运营商规范定义:系统的在服率就是统计时段内,基站在服时长与统计时长的比值,公式:
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统计时长×100%
其中,统计时长就是统计时间段内基站的应在服时长,即:
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统计时长内应在服务时长×100%
如果能够准确地统计基站在服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真实网络的状态,为网络优化策略的制定,提升通信服务的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而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步骤102: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步骤103: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服率(或者可用率)确定方法,通过网管统计并生成基站的应在服时长,获取基站上报的在服时长,根据在服时长与应在服时长计算基站的在服率。通过本实施例上述方式,可以精确获得基站的在服率,使得运营商在进行基站的服务情况统计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服务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针对基站迁出接入场景可准确获取基站在服率。
进一步地,参见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包括:
步骤201: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和基站迁出时长;
步骤202:将所述基站配置时长与所述基站迁出时长之差,作为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进一步地,参见图3,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包括:
步骤301: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
步骤302:基于所述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
进一步地,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时长,包括:
步骤401: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和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步骤402: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与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之差,作为基站迁出时长。
进一步地,参见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包括:
步骤501: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时刻;
步骤502:根据所述基站迁出时刻,确定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步骤503:将所述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包括:
步骤601: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
步骤602:根据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步骤603: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基站在服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基站在服率:
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基站应在服时长×1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精确计算基站的在服率,使得运营商在进行基站的服务情况统计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服务状态。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应用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及装置。针对基站在服率统计困难,尤其是迁出接入场景会导致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当基站被迁出后,虽然配置数据还在现网网管,但是实际上基站不会再向原网管上报性能数据了。因此,在计算应在服时长时,应该将迁出基站的这段时长剔除掉。当基站从原网管迁出,应记录“迁出时间”,计算出“迁出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迁出采集时间”;再接入时,应记录“接入时间”,并计算出“接入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接入采集时间”;由“接入采集时间-迁出采集时间”得到“待剔除应在服时长”,进而计算“应在服时长=配置时长-待剔除应在服时长”,再通过基站上报的在服时长之和,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基站应在服时长”,确保计算的基站在服率的准确性。进而确保移动运营商掌握精确的网络状态,为网络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具体地,在介绍本实施例方案之前,先介绍两种场景下的基站组网关系。
参见图7,图7为正常运行场景下的基站组网关系图。在图7中,基站是和网管A(现网网管)连接,基站均被接入到网管A(现网网管)进行管理,基站性能数据也均上报至网管A。
另外,参见图8,图8为测试场景下的基站组网关系图。在图8中,当准备升级现网网管前,为了先验证版本的质量,会先搭建一套测试网管接入基站进行测试。基站会先接入到网管B(测试网管)进行管理。而网管A中依然保留有基站的配置数据,此时基站处于迁出状态。基站的性能数据会上报到网管B。待测试结束后,再将基站接回网管A(现网网管)进行管理。之后基站的性能数据会上报至网管A,且基站恢复为正常状态。
实际应用时,当统计基站在服率时,如果统计时间段为在正常场景时,基站应在服时长=基站配置时长;但如果统计时间段内包含了测试场景时,则按照如上方法会导致基站应在服时长偏大,进而导致统计的基站在服率偏小,统计数据不准确。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的在基站迁出接入场景时基站在服率的统计方法,会将基站迁出时长剔除掉再计算基站在服率。本实施例方法包括:
步骤1:通过配置数据计算出基站应在服时长Tes=基站配置时长Tc-基站迁出时长Tout;
步骤2:通过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获取基站在服时长Tas;
步骤3:带入到公式中计算出基站在服率Rs=基站在服时长Tas/基站应在服时长Tes。
具体地,参见图9,为本实施例统计系统结构图。在图9中,基站负责统计在服时长;采集模块负责将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进行入库;配置模块负责接入、迁出基站并广播接入、迁出变更消息;状态监听模块负责监听基站接入、迁出变更消息,并入库;时间统计模块负责计算基站配置时长、基站迁出时长;指标统计模块负责性能数据查询和指标计算;
上述统计系统中,网管的状态监听模块负责监听并记录基站的接入、迁出时间点。
具体地,当基站1第一次接入现网网管时,状态监听模块监听到基站接入变更消息,则记录接入时间(如为Ti0),并增加记录到接入迁出状态表中,如表1所示。
表1
基站 NO 迁出时间To 接入时间Ti
基站1 1 Ti0
当基站1迁出现网网管时,状态监听模块监听到基站迁出变更消息,则记录迁出时间(如为To1),并增加一条记录到接入迁出状态表中,如表2所示。
表2
基站 NO 迁出时间To 接入时间Ti
基站1 1 Ti0
基站1 2 To1
当基站1再次接入至现网网管时,状态监听模块监听到基站接入变更消息,则记录接入时间(如为Ti1),并更新接入迁出状态表中最近一次记录的“接入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基站 NO 迁出时间To 接入时间Ti
基站1 1 Ti0
基站1 2 To1 Ti1
另外,网管的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基站的性能数据并入库。当统计周期时间到后,基站会生成本周期内的性能数据。网管负责将基站的性能数据采集并入库到性能数据表中,如表4所示:
表4
基站 统计周期开始时间 统计周期结束时间 实际在服时长
基站1 T1 T2 Tas1
基站1 T2 T3 Tas2
基站1 T5 T6 Tas5
基于上述过程,可获得如图10所示的一场景下网管A(现网网管)中基站的接入、迁出时刻以及性能数据上报时刻示意图。图12中T1,T2,...,T6为基站性能数据采集周期的时间点,各时间点时间间隔为采集周期Gr。Ti0为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To1为第一次迁出时刻;Ti1为再次接入时刻。
基于如上场景,系统的指标统计模块负责计算基站在服率。参见图11,针对选定的一段查询时间段Tq1~Tq2,本实施例基站在服率统计方法包括:
步骤1101:通过时间统计模块获取查询时间段内的基站配置时长Tc;
步骤1102:通过时间统计模块获取查询时间段内的基站迁出时长Tout;
步骤1103:根据Tc、Tout计算基站应在服时长Tes;
这里,根据Tc、Tout可以计算出Tes=Tc-Tout;
步骤1104: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Tas;
从性能数据表中查询并计算出Tq1~Tq2的在服时长之和Tas;
步骤1105:根据Tes、Tas计算出基站在服率Rs;
根据Tas、Tes可以计算出Rs=Tas/Tes。
其中,参见图12,基站配置时长Tc的统计过程如下:
步骤1201:获取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Ti0;
步骤1202:计算查询时间段内的基站配置时长Tc。
由于基站配置时长Tc与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Ti0有关系,先获取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Ti0,再根据Ti0计算查询时间段内的基站配置时长Tc,过程如下:
如果查询时间段在基站第一次接入之前(即Ti0>Tq2),则基站配置时长Tc=0;
如果查询时间段在基站第一次接入之后(即Ti0<Tq1),则基站配置时长Tc=Tq2-Tq1;
如果查询时间段包含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即Tq1<=Ti0<=Tq2),则基站配置时长Tc=Tq2-Ti0;
其中,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可以从接入迁出状态表中“迁出时间为空”记录的“接入时间”获取。也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得到Tc=max(Ti0,Tq2)-max(Ti0,Tq1)。
注:max(Ti0,Tq2)公式表示取两个时间中较大的时间,同理min(T1,T2)表示取两个时间中较小的时间。
其中,参见图13,基站迁出时长Tout统计过程如下:
步骤1301:获取查询时间段内的基站迁出时刻To、基站接入时刻Ti;
步骤1302:根据To计算迁出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Tonp;
步骤1303:根据Ti计算接入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Tinp;
步骤1304:根据Tonp、Tinp计算出基站迁出时长Tout。
假如基站迁出时刻用To表示,基站再接入时刻用Ti表示。通常情况下,基站迁出时间Tout=Ti-To。但是由于基站在服时长是由基站统计并上报给网管的,且是按照采集周期(Gr)统计的。因此,在计算应在服时长时以及基站迁出时间也需要和基站的采集周期对齐。进一步的,基站迁出时间Tout=Tinp-Tonp,以确保基站在服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其中,Tinp为迁出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Tinp为接入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计算方法为:
迁出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Tonp=To-To%Gr;
接入前一个采集粒度时间Tinp=Ti-Ti%Gr;
注:“%”表示取余数;
特殊的:
如果Tinp在查询时间段之后(即Tonp<Tq2<Tinp),则Tout=Tq2-Tonp,即Tout=min(Tinp,Tq2)-Tonp;
如果Tonp在查询时间段之前(即Tonp<Tq1<Tinp),则Tout=Tinp-Tq1,即Tout=Tinp-max(Tonp,Tq1);
因此,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得到Tout=min(Tinp,Tq2)-max(Tonp,Tq1)
如果查询时间段包含多次迁出接入,则需要将多次时间段累加起来: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方法,下面将列举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当用户查询基站在服率时,选择查询的时间段为T1~T4,则:
(1)先计算基站配置时长Tc:
从接入迁出状态表中查询“迁出时间为空”的记录的“接入时间”得到Ti0。进而计算Tc=max(Ti0,Tq2)-max(Ti0,Tq1)=max(Ti0,T4)-max(Ti0,T1)=T4-Ti0;
(2)再计算基站迁出时长Tout:
从接入迁出状态表中过滤出和T1~T4有交集的时间段Tout。按照“迁出时间不为空and(T1<迁出时间<T4 or T1<接入时间<T4)”查找到NO=2的记录(其中,To=To1,Ti=Ti1)。则:
Tonp=To-To%Gr=To1-To1%Gr=T3
Tinp=Ti-Ti%Gr=Ti1-Ti1%Gr=T5
则,基站迁出时长为:
Tout=min(Tinp,Tq2)-max(Tonp,Tq1)=min(T5,T4)-max(T3,T1)=T4-T3=Gr;
(3)计算基站应在服时长Tes:
Tes=Tc-Tout=(T4-Ti0)-Gr=T3-Ti0
(4)查询计算出基站在服时长Tas:
从性能数据表中过滤出T1~T4时间段内基站的实际在服时长之和(按照“T1≤统计周期开始时间<T4”查找并汇总),
Tas=TasT1~T4=Tas1+Tas2
注:实际上仅包含T1~T3两个采集周期的数据;
(5)最后计算出基站在服率Rs:
Rs=Tas/Tes=(Tas1+Tas2)/(T3-Ti0)
在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当用户查询基站在服率时,如果选择查询的时间段为T2~T6,则:
(1)先计算基站配置时长Tc:
从接入迁出状态表中查询“迁出时间为空”的记录的“接入时间”得到Ti0。判断T2~T6在Ti0之后。因此,Tc=T6-T2=4Gr;
(2)再计算基站迁出时间Tout:
从表中过滤出和T2~T6有交集的时间段Tout。按照“迁出时间不为空and(T2<迁出时间<T6 or T2<接入时间<T6)”查找到NO=2的记录(其中,To=To1,Ti=Ti1)。则:
Tonp=To-To%Gr=To1-To1%Gr=T3
Tinp=Ti-Ti%Gr=Ti1-Ti1%Gr=T5
则,基站迁出时长为:
Tout=min(Tinp,Tq2)-max(Tonp,Tq1)=min(T5,T6)-max(T3,T2)=T5-T3=2Gr;
(3)进而可以计算:基站应在服时长Tes=Tc-Tout=4Gr-2Gr=2Gr
(4)查询计算出基站在服时长:
从性能数据表中过滤出T2~T6时间段内基站的实际在服时长之和(按照“T2≤统计周期开始时间<T6”查找并汇总),
Tas=TasT2~T6=Tas2+Tas5
注:实际上仅包含T2~T3,T5~T6两个采集周期的数据;
(5)最后,计算出基站在服率:
Rs=Tas/Tes=(Tas2+Tas5)/2Gr。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在服率的统计方案,能够解决在基站迁出接入场景下基站在服率偏小,造成指标无法准确反映网络状态的问题。对于现网网管来说,当基站被迁出后,虽然配置数据还在,但是实际上基站不会再向现网网管上报性能数据了。因此,在计算应在服时长时,应该将基站迁出的这段时长剔除掉。当基站从网管迁出时,应根据记录的迁出时间计算出迁出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迁出采集时间;再根据接入时间计算出接入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接入采集时间;由接入采集时间-迁出采集时间得到待剔除应在服时长,进而应在服时长=配置时长-待剔除应在服时长,再根据基站上报的在服时长之和,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基站应在服时长,确保在服率的准确性,进而确保移动运营商掌握精确的网络状态,为网络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如图16所示,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16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601、第二获取模块1602和确定模块1603;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1601,用于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第二获取模块1602,用于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确定模块1603,用于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实际应用时,第一获取模块1601、第二获取模块1602和确定模块1603可由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中的处理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在执行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使得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A01、网络接口A02、显示屏A04、输入装置A05和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A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A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存储有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该内存储器A03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中的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A02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A01执行时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A04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A05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和基站迁出时长;
将所述基站配置时长与所述基站迁出时长之差,作为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
基于所述基站第一次接入时刻,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配置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时长,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和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与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之差,作为基站迁出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采集时间,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时刻;
根据所述基站迁出时刻,确定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采集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配置数据中获取查询时间段内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包括:
从所述配置数据中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
根据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确定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
将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时刻前一个采集粒度的采集时间,作为所述基站迁出后再接入采集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基站在服率,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基站在服率:
基站在服率=基站在服时长/基站应在服时长×100%。
8.一种基站在服率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配置数据,根据所述配置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应在服时长;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上报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时长;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查询时间段内所述基站应在服时长和所述基站在服时长,确定查询时间段内基站在服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28660.9A 2022-06-02 2022-06-02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219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8660.9A CN117221930A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3/070514 WO2023231416A1 (zh) 2022-06-02 2023-01-04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8660.9A CN117221930A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1930A true CN117221930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2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8660.9A Pending CN117221930A (zh) 2022-06-02 2022-06-02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1930A (zh)
WO (1) WO20232314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807B (zh) * 2011-11-24 2017-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对象在服率的统计方法及装置
JP5643366B2 (ja) * 2013-03-25 2014-12-17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小型基地局及びその稼動状況を監視する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9246740B (zh) * 2018-10-12 2022-03-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3255924B (zh) * 2020-11-25 2023-03-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联邦学习参与者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1416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7796B (zh) 一种基于超融合存储系统的数据分层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7480015B (zh) 负载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与压测服务器
CN111817868B (zh) 一种网络质量异常的定位方法与装置
JP2019511054A (ja) 分散クラスタ型訓練方法及び装置
CN109309596B (zh) 一种压力测试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459944B (zh) 一种mr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534242B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请求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08259421A (zh) 一种用户活跃度的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4657435A (zh) 一种应用数据的存储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CN111984495A (zh) 一种大数据监控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14137A (zh) 信息通信网络自动化运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3242297A (zh) 服务系统及服务状态的调整方法
CN113722276A (zh) 日志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87401A (zh) 网络通用日志的记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8647102A (zh) 异构系统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221930A (zh) 基站在服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6206241A1 (zh) 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3225218A (zh) 一种话单质量的核查方法和装置
CN11426590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云计算平台
CN113452533B (zh) 计费自巡检、自愈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30381A (zh) 一种服务商的动态分流方法及设备
CN110866003A (zh) 索引值数目的估算方法和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7667604B (zh) 追踪事件的数据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74230B (zh) 数据迁移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91301B (zh) 一种监控云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