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15166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15166A
CN117215166A CN202310135429.0A CN202310135429A CN117215166A CN 117215166 A CN117215166 A CN 117215166A CN 202310135429 A CN202310135429 A CN 202310135429A CN 117215166 A CN117215166 A CN 117215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mmunication
reading
imag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54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木曾佳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15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15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ncreased flexibility in print job configuration, e.g. job settings, print requirements, job tick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G06K7/1008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using at least one directional antenna or directional interrogation field to resolve the collision
    • G06K7/1009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using at least one directional antenna or directional interrogation field to resolve the collision the directional field being used for pinpoin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 finding or locating an RFID tag amongst a plurality of RFID tags, each RFID tag being associated with an object, e.g. for physically locating the RFID tagged object in a warehou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4Hybrid r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无需设置用于检测利用者接近的专用设备,且降低将不是应检测的利用者的人的接近误检测为利用者的检测的可能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形成部、通信部、读写部、读出部及判定部。读写部在由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该无线标签的读出。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读写部进行的数据写入者数据读出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识别符的无线标签与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识别符。判定部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时,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许多图像形成装置进行降低待机期间的电力消耗的省电动作。然而,在解除省电动作之后,有时在短暂的期间内无法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为此,已知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人的接近而解除省电动作,进行用于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准备。
然而,需要具备用于检测人的接近的人感传感器等。另外,作为人感传感器,一般的红外线传感器等即使不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只要人通过了检测范围,也会判定为接近。
根据这样的情况,期望在具备利用者的接近的检测功能的同时无需设置用于该检测的专用的设备,且能够降低将不是应检测的利用者的人的接近误检测为利用者的检测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41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在具备利用者的接近的检测功能的同时无需设置用于该检测的专用的设备,且能够降低将不是应检测的利用者的人的接近误检测为利用者的检测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形成部、通信部、读写部、读出部以及判定部。形成部对印刷介质形成图像。通信部与无线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写部在由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读写部进行的数据的写入以及数据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与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判定部在由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复合机的机械结构的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与图1所示的复合机的控制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服务器的主要部分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5是示出基于图3所示的处理器的控制处理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基于图3所示的处理器的控制处理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基于图3所示的处理器的控制处理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之间进行的通信的时序的图。
符号说明
100、复合机;101、扫描仪;102、打印机;103、标签读写器;1031、信号处理单元;1032、发送单元;1033、天线共用器;1034、天线;1035、接收单元;1036、控制单元;1037、接口单元;104、通信单元;105、系统控制器;1051、处理器;1052、主存储器;1053、辅助存储单元;1054、接口单元;1055、传输路径;106、控制面板;200、服务器;2001、处理器;2002、主存储器;2003、辅助存储单元;2004、通信单元;2005、传输路径;300、用户终端;400、通信网络;501、502、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括具备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的复合机而构成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是包括设置于办公室等工作场所的多个复合机100而构成的例子。然后,该图像形成处理系统构成为能够经由通信网络400对多个复合机100、服务器200以及多个用户终端300进行通信。
复合机100是实现印刷功能、复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等伴随着图像形成动作的多个功能的装置。复合机100也可以实现扫描功能以及数据故障管理功能等这样的不伴随图像形成动作的功能。此外,复合机100至少具备进行与来自用户终端300的印刷请求相应的印刷的功能(以下,称为网络印刷功能)、以及一边进行朝向印刷用纸的图像形成一边进行与安装于同一印刷用纸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的通信的功能(以下,称为RFID印刷功能),其他的功能也可以具备任意的功能。复合机100也被称为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
服务器200管理从用户终端300朝向复合机100的印刷请求,具备作为进行中转的印刷服务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200是本地服务器。然而,服务器200也可以是网络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
用户终端300管理各种数据,经由通信网络400请求基于这些数据的复合机100中的印刷。用户终端300是在工作场所内由复合机100的利用者使用的信息处理装置。作为用户终端300,可以任意地使用台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装置。
通信网络400能够单独或者适当地组合使用因特网、VPN(virtual 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公共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作为通信网络400,作为一个例子,使用LAN。
图2是示出复合机100的机械结构的图。此外,图2并不未严格地表示复合机100的机械结构,有时一部分要素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与实际不同。
如图2所示,复合机100包括扫描仪101、打印机102以及标签读写器103。
扫描仪101读取原稿的图像,生成与其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扫描仪101使用例如使用了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行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生成与来自原稿的读取面的反射光像相应的图像数据。扫描仪101通过沿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移动的图像传感器来扫描该原稿。扫描仪101或者通过固定的图像传感器来扫描由ADF(auto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稿器)搬运的原稿。
打印机102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作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作为典型,印刷介质是切割纸等印刷用纸。为此,以下,对将印刷用纸用作印刷介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印刷介质,可以使用与切割纸不同的纸制的片材,也可以使用纸以外的树脂等原材料的片材。打印机102具有在印刷用纸上印刷彩色图像的彩色印刷功能和在印刷用纸上印刷单色图像的单色印刷功能。打印机102通过重叠而形分别使用了例如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这3种颜色、或者在其中加入了黑色的4种颜色的色调剂而成的要素图像,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另外,打印机102例如使用黑色的色调剂来形成单色图像。然而,打印机102也可以仅包括彩色印刷功能以及单色印刷功能中的任意一方。
标签读写器103例如作为与复合机100的主体分体的可选单元而被提供,如图2所示安装于复合机100的主体的侧面。但是,标签读写器103也可以安装于复合机100的主体的前表面等其他位置。标签读写器103也可以内置于复合机100的主体中。标签读写器103是与作为无线标签的一个例子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标签读写器103读取RFID标签所存储的数据。标签读写器103向RFID标签写入任意的数据。RFID标签安装于在打印机102内为了图像形成而被搬运的印刷用纸。或者,RFID标签内置于例如利用者所持的ID(identification)卡中。
在图2所示的结构例中,打印机102包括供纸单元1、印刷引擎2、定影单元3、ADU(automatic duplexing unit,自动双面打印单元)4以及排纸托盘5。供纸单元1包括供纸盒10-1、10-2、10-3、拾取辊11-1、11-2、11-3、搬运辊12-1、12-2、12-3、搬运辊13以及定位辊14。
供纸盒10-1~10-3以堆叠的状态收纳印刷用纸。供纸盒10-1~10-3分别收纳的印刷用纸可以是尺寸以及材质不同的不同种类的印刷用纸,也可以是同种类的印刷用纸。供纸单元1还可以包括手动托盘。
拾取辊11-1~11-3从各供纸盒10-1~10-3逐张地取出印刷用纸。拾取辊11-1~11-3将取出的印刷用纸送入搬运辊12-1~12-3。
搬运辊12-1~12-3将从拾取辊11-1~11-3送入的印刷用纸经由由未图示的引导构件等形成的搬运路送入搬运辊13。
搬运辊13进一步搬运由搬运辊12-1~12-3中的任意一个送入的印刷用纸,并将其送入定位辊14。
定位辊14校正印刷用纸的倾斜。定位辊14调整朝向印刷引擎2送入印刷用纸的时机。
供纸盒、拾取辊以及搬运辊并不限定于3组,可以设置任意的组数。另外,若设置手动托盘,则也可以1组都不设置供纸盒和与其成对的拾取辊以及搬运辊。
印刷引擎2包括带20、支撑辊21、22、23、24、图像形成单元25-1、25-2、25-3、25-4、供给单元26-1、26-2、26-3、26-4、曝光单元27、转印辊28以及带清洁器29。带20呈环状,以维持图2所示的状态的方式被支撑辊21、22、23、24支撑。带20伴随着支撑辊21的旋转而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带20在位于外侧的面(以下,称为像承载面)暂时承载应形成于印刷用纸的色调剂的像。即,带20是像承载体的一个例子。从耐热性以及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在带20中例如使用半导电性聚酰亚胺。通过伴随着带20的旋转的像承载面的移动而实现所谓的副扫描,像承载面的移动方向也被称为副扫描方向。
图像形成单元25-1~25-4分别包括感光体、带电器、显影器、转印器以及清洁器,通过与曝光单元27的协作而进行基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此外,转印器可以不包含在图像形成单元25-1~25-4中,而是包含在包括带20在内的单元等其他单元中,也可以以不属于任何单元的状态存在。图像形成单元25-1~25-4以各自的感光体的轴向相互平行的状态沿带20排列。图像形成单元25-1~25-4仅使用的色调剂的颜色不同,构造以及动作是同样的。图像形成单元25-1例如形成黑色的要素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5-2例如形成青色的要素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5-3例如形成品红色的要素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5-4例如形成黄色的要素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5-1~25-4使各色的要素图像在带20的像承载面上相互重叠。由此,图像形成单元25-1~25-4在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5-1的时间点的带20的像承载面上形成将各色的各要素图像重叠而成的彩色图像。
供给单元26-1、26-2、26-3、26-4能够装卸收容有色调剂的色调剂瓶,将收容在所装配的色调剂瓶中的色调剂分别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25-1~25-4。在色调剂瓶中,色调剂可以单独地、即作为所谓的1成分显影剂而被收容,也可以作为混合色调剂和载体等其他物质而成的、所谓的多成分显影剂而被收容。在色调剂瓶收容多成分显影剂的情况下,供给单元26-1、26-2、26-3、26-4将色调剂与载体等物质一起供给。其中,从供给单元26-1~26-4朝向图像形成单元25-1~25-4供给的色调剂通过的通路的图示在图2中省略。
曝光单元27按照表示各颜色的要素图像的图像数据对图像形成单元25-1~25-4各自的感光体进行曝光。作为曝光单元27,使用激光扫描仪或者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头等。若使用激光扫描仪,则曝光单元27例如包括半导体激光元件、多面镜、成像透镜系统以及反射镜。然后,该情况下的曝光单元27例如使从半导体激光元件按照图像数据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基于反射镜的射出方向的切换而选择性地入射到图像形成单元25-1~25-4各自的感光体。另外,曝光单元27通过多面镜在感光体的轴向(图2中的进深方向)上扫描上述激光束。该激光束的扫描是所谓的主扫描,其方向被称为主扫描方向。
转印辊28与支撑辊24平行地配置,在与支撑辊24之间夹入带20。转印辊28将从定位辊14送出的印刷用纸夹入其与带20的像承载面之间。然后,转印辊28利用静电力将形成于带20的像承载面的色调剂的像转印到印刷用纸上。
带清洁器29去除未完全转印到印刷用纸上而残留在带20的像承载面上的色调剂。
这样,印刷引擎2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对由定位辊14送入的印刷用纸形成图像。即,印刷引擎2是形成部的一个例子。
定影单元3包括定影辊30以及加压辊31。
定影辊30例如在耐热性的金属辊的内部收容加热器。加热器例如是IH(inductionheating:感应加热)加热器,但是能够适当地利用其他任意类型的加热器。定影辊30通过使附着在从印刷引擎2送出的印刷用纸上的色调剂熔融而使该色调剂定影在印刷用纸上。
加压辊31与定影辊30平行,且以相对于定影辊30被按压的状态设置。加压辊31将从印刷引擎2送出的印刷用纸夹入其与定影辊30之间,并朝向定影辊30按压。
ADU4包含多个辊,选择性地进行以下两个动作。在第一动作中,将通过了定影单元3的印刷用纸直接朝向排纸托盘5送出。该第一动作在结束了单面印刷或者双面印刷的情况下进行。在第二动作中,在将通过了定影单元3的印刷用纸暂时朝向排纸托盘5侧搬运之后,使其转向而送入印刷引擎2。该第二动作在结束了双面印刷中的针对一面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进行。
排纸托盘5接收形成有图像并被排出的印刷用纸。
图3是概略地示出与复合机100的控制相关的主要部分电路结构的框图。此外,在图3中,对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除了扫描仪101、打印机102以及标签读写器103之外,复合机100还包括通信单元104、系统控制器105以及控制面板106。
通信单元104进行用于经由通信网络400与服务器200等进行通信的处理。作为通信单元104,能够应用以应用于通信网络400的通信方式为基准的公知的通信设备。即,若将LAN用作通信网络400,则能够将以LAN为基准的通信设备用作通信单元104。
系统控制器105为了实现作为复合机100的所期望的动作,统一控制构成复合机100的各部。此外,作为复合机100的所期望的动作例如是用于实现由现有的MFP实现的公知的各种功能和后述的功能的动作。
控制面板106包括输入设备以及显示设备。控制面板106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基于操作者的指示。控制面板106通过显示设备显示应对操作者通知的各种信息。作为控制面板106,例如能够单独或者适当地组合利用触摸面板、各种开关以及各种灯等。
标签读写器103包括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天线共用器1033、天线1034、接收单元1035、控制单元1036以及接口单元1037。
信号处理单元1031生成用于放射预定的电波的基带的发送信号并赋予给发送单元1032。信号处理单元1031从由接收单元1035赋予的基带的接收信号中提取来自标签501、502的发送数据。此外,标签501是安装于印刷用纸上的RFID标签。标签502是内置于ID卡的RFID标签。
发送单元1032将从信号处理单元1031赋予的基带的发送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发送信号。发送单元1032具备通过变更发送信号的电平来调整来自天线1034的电波的发送强度的功能。
天线共用器1033将从发送单元1032赋予的发送信号供给给天线1034。天线共用器1033将从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赋予给接收单元1035。
天线1034将与从天线共用器1033供给的发送信号相应的电波向空间放射。天线1034接收从标签501、502放射的响应波,将电接收信号朝向天线共用器1033输出。
接收单元1035将从天线共用器1033赋予的无线频带的接收信号转换为基带的接收信号,并朝向信号处理单元1031输出。接收单元1035具备测定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的功能。接收单元1035具有仅在测定出的RSSI为预定的接收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输出接收信号的功能。进而,接收单元1035具有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036的指示变更上述阈值的功能。这样,接收单元1035具有变更接收灵敏度的功能。
控制单元1036在系统控制器105的控制下控制信号处理单元1031,以便在所需的时机下进行数据朝向标签501、502的写入以及数据从标签501、502的读出。控制单元1036在系统控制器105的控制下,控制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的启动/停止。控制单元1036在系统控制器105的控制下,控制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状态,以便变更发送输出以及接收灵敏度。
接口单元1037对其与系统控制器105之间的数据的收发进行中转。
系统控制器105包括处理器1051、主存储器1052、辅助存储单元1053、接口单元1054以及传输路径1055。
通过用传输路径1055连接处理器1051、主存储器1052以及辅助存储单元1053而构成进行用于统一控制构成MFP100的各部的信息处理的计算机。
处理器1051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中枢部分。处理器1051按照操作系统、中间件以及应用程序等信息处理程序,执行后述的信息处理。处理器1051例如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以及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主存储器1052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主存储部分。主存储器1052包括只读存储器区域和可改写存储器区域。主存储器1052在只读存储器区域中存储上述信息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另外,主存储器1052有时也将处理器1051执行用于控制各部的处理所需的数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区域或者可改写存储器区域中。主存储器1052将可改写存储器区域用作基于处理器1051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单元1053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辅助存储部分。作为辅助存储单元1053,例如能够单独或者多个组合地使用EEPROM(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HDD(hard 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以及SSD(solid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公知的存储设备。辅助存储单元1053保存处理器1051进行各种处理时使用的数据、通过处理器1051中的处理生成的数据。辅助存储单元1053有时也存储信息处理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存储单元1053存储控制程序PRA。控制程序PRA是记述用于MFP100的控制的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程序。
接口单元1054对与扫描仪101、打印机102、标签读写器103、通信单元104以及控制面板106等之间的数据的收发进行中转。
传输路径1055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控制信号线等,传输在所连接的各部之间收发的数据以及控制信号。
另外,复合机100的转让一般在辅助存储单元1053中存储有控制程序PRA的状态下进行。但是,也可以将控制程序PRA未存储于辅助存储单元1053的状态、或者同种类的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存储于辅助存储单元1053的状态下的硬件和控制程序PRA单独地转让。然后,也可以根据任意的作业者的操作,向辅助存储单元1053写入控制程序PRA,从而构成复合机100。这例如是如下这样的情况:作为与复合机100的主体分体的可选单元而被提供并安装标签读写器103,并且将不与标签读写器103相对应的控制程序置换为控制程序PRA。控制程序PRA的转让能够记录在磁盘、光磁盘、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这样的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或者通过经由网络的通信来进行。
图4是示出服务器200的主要部分电路结构的框图。
服务器200具备处理器2001、主存储器2002、辅助存储单元2003、通信单元2004以及传输路径2005等。处理器2001与主存储器2002、辅助存储单元2003以及通信单元2004能够经由传输路径2005进行通信。
通过用传输路径2005连接处理器2001、主存储器2002以及辅助存储单元2003,构成进行用于控制服务器200的信息处理的计算机。
处理器2001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中枢部分。处理器2001按照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信息处理程序,为了实现作为服务器200的各种功能而执行用于控制各部的信息处理。
主存储器2002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主存储部分。主存储器2002包括只读存储器区域和可改写存储器区域。主存储器2002在只读存储器区域中存储上述信息处理程序的一部分。另外,主存储器2002有时也将处理器2001执行用于控制各部的处理所需的数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区域或者可改写存储器区域中。主存储器2002将可改写存储器区域用作处理器2001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单元2003相当于上述计算机的辅助存储部分。辅助存储单元2003例如能够利用EEPROM、HDD、SSD、或者其他公知的各种存储设备。辅助存储单元2003存储处理器2001进行各种处理时使用的数据、通过处理器2001中的处理生成的数据。辅助存储单元2003有时也存储上述信息处理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存储单元2003存储作为信息处理程序之一的服务器程序PRB。服务器程序PRB是记述用于实现作为打印机服务器的动作的后述的处理步骤的应用程序。辅助存储单元2003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被用作存储利用者数据库DBA的区域。利用者数据库DBA是用于管理复合机100利用者的数据库。利用者数据库DBA是与复合机100的利用者各自建立关联所得的数据记录的集合。1个数据记录将用于在复合机100中识别建立了关联的利用者的第一标识符和用于在用户终端300中识别相同的利用者的第二标识符相互关联。第一标识符被存储在内置于该用户所持有的ID卡中的标签502中。第二标识符被确定为与第一标识符无关。
通信单元2004执行用于进行经由通信网络400的数据通信的通信处理。作为通信单元2004,能够应用以应用于通信网络400的通信方式为基准的公知的通信设备。即,若将LAN用作通信网络400,则可以将以LAN为基准的通信设备用作通信单元2004。
传输路径2005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控制信号线等,传输在所连接的各部之间收发的数据以及控制信号。
另外,作为服务器200的硬件,例如能够使用通用的服务器装置。然后,服务器200的转让一般在辅助存储单元2003中存储有服务器程序PRB、且未存储利用者数据库DBA的状态下进行。但是,也可以将服务器程序PRB未存储于辅助存储单元2003的状态、或者同种类的其他版本的应用程序存储于辅助存储单元2003的状态下的硬件和服务器程序PRB单独地转让。然后,也可以根据任意的作业者的操作,在辅助存储单元2003中写入服务器程序PRB,从而构成服务器200。服务器程序PRB的转让能够记录在磁盘、光磁盘、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这样的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或者通过经由网络的通信来进行。
接着,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各种动作以及各种处理的内容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地进行一部分动作以及处理的顺序的变更、一部分动作以及处理的省略、或者其他动作以及处理的追加等。例如,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动作而省略对一部分处理的说明。例如,在发生了某些错误的情况下,有时进行用于应对该错误的处理,但是对于这样的处理省略记载。
在多个复合机100处于用于向利用者提供各种功能的动作状态时,在系统控制器105中,处理器1051分别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下,称为控制处理)。即,多个复合机100在以下说明的控制处理下同样地进行动作。为此,以下对1个复合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以及图6是示出控制处理中的处理器1051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作为ACT1,处理器1051确认利用者是否在控制面板106上进行了某种操作。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进入ACT2。
作为ACT2,处理器1051确认是否从服务器200如后述那样进行了待机指示。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返回ACT1。
这样,处理器1051等待进行基于利用者的操作、或者进行待机指示。
利用者在利用复合机100的复印功能等一部分功能的情况下,接近相应的复合机100,开始用于指定要利用的功能的控制面板106上的预定的操作。当从控制面板106向系统控制器105通知这样的操作时,处理器1051在ACT1中判定为“是”,进入ACT3。
作为ACT3,处理器1051执行功能控制处理。功能控制处理是使各部进行用于执行利用者期望利用的功能的作业的处理。
图7是示出功能控制处理中的处理器1051的处理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作为ACT31,处理器1051等待利用者对应执行的功能进行指定。然后,若如上所述由利用者进行了指定功能的操作,则处理器1051判定为“是”,进入ACT32。
作为ACT32,处理器1051确认在为了执行所指定的功能而进行的作业中是否包含伴随着与标签501的通信的作业。处理器1051例如在指定了RFID印刷功能这样的预定的功能的情况下,作为伴随着与标签501的通信而判定为“是”,进入ACT33。
作为ACT33,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窄范围模式下的通信开始。处理器1051例如将用于该指示的预定的命令从接口单元1054朝向标签读写器103输出。
标签读写器103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直到指示通信开始为止,且不执行发送和接收。然后,当指示通信开始时,控制单元1036使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动作,转移到能够发送和接收的状态。在此,由于指定了窄范围模式,因此控制单元1036以使发送强度成为预定的第一发送强度的方式设定发送单元1032的动作状态,并且以将第一接收阈值用作接收阈值的方式设定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状态。第一发送强度被预定为,适合于在为了打印机102中的图像形成而在打印机102内被搬运时位于预定的范围的标签501以所需的强度接收来自天线1034的放射电波的强度。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上述范围是从定位辊14到定影单元3的范围。第一接收阈值例如被确定为与RSSI相关而假设的最小值程度,该RSSI是与来自位于上述范围的标签501的反射波相关而得到的。考虑标签读写器103与位于上述范围内的标签501之间的通信特性等,由复合机100的设计者等适当地确定第一发送强度以及第一接收阈值。位于上述范围内的标签501与天线1034之间的距离例如为几cm至十几cm左右。第一发送强度以及第一接收阈值被确定为适应于该程度的通信距离。这样,窄范围模式下的可通信范围成为不会大幅远离复合机100的窄范围。
作为ACT34,处理器1051向各部指示用于执行所指定的功能的1个或者多个作业的开始。例如,若指定了与朝向印刷用纸的图像形成连动地进行朝向安装于相同印刷用纸的标签501的数据写入的RFID印刷功能,则处理器1051向打印机102指示图像形成作业的开始,并且向标签读写器103指示朝向标签501的数据写入作业的开始。根据该指示,接收到指示的各部执行预定的作业。这样,通过由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读写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35,处理器1051等待基于如上述那样开始的1个或者多个作业的功能执行结束。然后,若功能执行结束,则处理器1051判定为“是”,进入ACT36。
作为ACT36,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通信停止。根据该指示,标签读写器103的控制单元1036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返回到不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状态。然后,处理器1051之后结束功能控制处理,返回图5中的ACT1以及ACT2的等待状态。
另外,处理器1051在指定了与预定的功能不同的功能的情况下,视为不伴随与标签501的通信而在ACT32中判定为“否”,进入ACT37。
作为ACT37,处理器1051与ACT34同样地指示作业开始。作为ACT38,处理器1051等待功能执行结束。然后,若功能执行结束,则处理器1051判定为“是”,结束功能控制处理,返回图5中的ACT1以及ACT2的等待状态。
即,在不伴随与标签501的通信的功能的执行期间,标签读写器103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保持不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状态。
利用者在想要通过复合机100进行由用户终端300管理的文档的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基于用户终端300中的预定的操作的印刷指示。
图8是示出根据用户终端300中的印刷指示而在复合机100、服务器200以及用户终端300之间进行的通信的时序的图。
作为事件EA,用户终端300根据印刷指示对服务器200进行印刷请求。用户终端300在进行印刷请求时将与作为印刷对象的文档相关的印刷数据向服务器200通知。另外,用户终端300在进行印刷请求时向服务器200通知在登录时接收基于利用者的输入等而取得的利用者的第一标识符。服务器200将所通知的印刷数据以及第一标识符保存于主存储器2002或者辅助存储单元2003中。这样,主存储器2002或者辅助存储单元2003相当于将印刷数据与作为利用者的识别符的第一识别符建立关联并存储的存储部。
服务器200在接收到印刷请求时,按照预定的规则,选择多个复合机100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等待利用者的接近的等待机。然后,作为事件EB,服务器200对被选择为等待机的复合机100进行待机指示。服务器200在进行待机指示时,将在利用者数据库DBA中与在进行印刷请求时通知的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标识符向选择为等待机的复合机100通知。此外,这里的服务器200进行的处理以及如后述那样服务器200进行的处理实际上通过处理器2001执行基于服务器程序PRB的信息处理来实现。这样,通过使处理器2001执行基于服务器程序PRB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200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指示部发挥功能。
作为一个例子,选择规则被确定为“将进行印刷请求时的距用户终端300的位置的间隔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复合机100设为等待机”。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服务器200的辅助存储单元2003中预先存储表示复合机100以及用户终端300各自的设置位置的三维坐标或者表示二维坐标的位置数据库。然后,处理器2001例如一边参照位置数据库一边判定处于相对于进行了印刷请求的用户终端300的位置的间隔距离为规定距离以下的位置的复合机100,将相应的复合机100作为等待机。此外,在用户终端300是移动终端的情况下,例如将为了访问用于印刷请求的通信网络400而使用的无线接入点的位置设为用户终端300的位置即可。此外,选择规则例如由服务器程序PRB的制作者或者服务器200的管理者等任意地确定即可。选择规则的另一个例子被假设为“将按照每一用户终端300所预定的复合机100设为等待机”或者“无条件地将全部复合机100设为等待机”等。
另外,在接收到上述待机指示的复合机100中,在系统控制器105中,处理器1051在图5中的ACT2中判定为“是”,进入ACT4。
作为ACT4,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宽范围模式下的通信开始。
当标签读写器103指示通信开始时,控制单元1036使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动作,转移到能够发送和接收的状态。在此,由于指定了宽范围模式,因此控制单元1036以将发送强度设为预定的第二发送强度的方式设定发送单元1032的动作状态,并且以将第二接收阈值用作接收阈值的方式设定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状态。第二发送强度被预定为,适合于位于复合机100的周边的预定的检测范围的标签502以所需的强度接收来自天线1034的辐射电波的强度。此外,作为一个例子,假设上述检测范围是以复合机100为中心从几m到10m左右的范围。第二接收阈值被确定为与RSSI相关而假设的最小值程度,该RSSI是与来自位于检测范围的标签502的反射波相关而得到的。考虑标签读写器103与位于检测范围的标签502之间的通信特性等,由复合机100的设计者等适当地确定第二发送强度以及第二接收阈值。此外,也可以是,复合机100的管理者等能够任意地设定检测范围的大小,根据所设定的检测范围的大小来变更第二发送强度以及第二接收阈值。这样,宽范围模式下的可通信范围成为包含至复合机100的周围离开几m~10m左右的位置为止的范围,成为比窄范围模式时宽的范围。
因而,第二发送强度以及第二接收阈值成为比第一发送强度以及第一接收阈值大的值。然后,由处理器1051指定窄范围模式以及宽范围模式中的哪一个,通过变更发送强度以及接收阈值来变更可通信范围的大小。这样,通过使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通信控制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5,处理器1051确认利用者是否在控制面板106上进行了某种操作。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进入ACT6。
作为ACT6,处理器1051确认是否从服务器200如后述那样进行了解除指示。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进入ACT7。
作为ACT7,处理器1051确认与通过在ACT4中使标签读写器103开始通信而开始的待机状态相关地预定的限制时间是否超时。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进入ACT8。
作为ACT8,处理器1051确认利用者是否接近。然后,处理器1051若无法确认相应的事件则判定为“否”,返回到ACT5。
这样,处理器1051等待基于利用者的操作、解除指示、超时、或者利用者接近。将处理器1051处于该ACT5~ACT8的等待状态时的复合机100的动作状态称为待机状态。
即使标签读写器103从标签502读出了第二标识符,若该第二标识符与在ACT4中通知的第二标识符不一致,则处理器1051在ACT8中不判定为“是”。另外,若接近复合机100的利用者未持有ID卡,则不进行从标签502的第二标识符的读出,处理器1051在ACT8中不判定为“是”。即,处理器1051在这些情况下,即使利用者接近,在ACT8中也不判定为接近。然后,当以这样的形式接近复合机100的利用者为了利用复合机100的功能而进行控制面板106上的操作时,处理器1051在ACT5中判定为“是”,进入ACT作9。
作为ACT9,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通信停止。根据该指示,标签读写器103的控制单元1036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返回到不执行发送和接收的状态。由此,复合机100不再处于待机状态。
作为ACT10,处理器1051与ACT3同样地,按照图7所示的步骤执行功能控制处理。但是,处理器1051若结束此处的功能控制处理,则不返回图5中的ACT1以及ACT2的等待状态,而是经过ACT4返回ACT5~ACT8的等待状态,使复合机100返回待机状态。即,当复合机100处于待机状态时,在与通过进行待机指示时通知的第二标识符识别的利用者不同的利用者开始利用的情况下,暂时停止标签读写器103的动作并解除待机状态,但是在该利用结束后恢复到待机状态。
当指示印刷的利用者或者其他利用者持有ID卡靠近复合机100且来自天线1034的发送电波充分到达内置于该ID卡的标签502时,标签502响应于该发送电波且放射包括存储的第二标识符在内的响应波。然后,在由接收单元1035经由天线1034以及天线共用器1033接收到该响应波之后,由信号处理单元1031提取第二标识符。进而,通过控制单元1036将以这种方式提取出的第二标识符通知给系统控制器105。于是,在系统控制器105中,处理器1051将这样通知的第二标识符与在ACT4中通知的第二标识符进行对照,若它们一致,则作为指示了印刷的利用者的接近而在ACT8中判定为“是”,进入图6中的ACT21。
此外,在与指示了印刷的利用者不同的利用者的接近的情况下,由于由控制单元1036通知给系统控制器105的第二标识符与在ACT4中通知的第二标识符不一致,因此处理器1051不判定为利用者的接近。
这样,处理器1051在使用标签读写器103从标签502读出的第二标识符是满足与进行待机指示时通知的第二标识符一致这样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这样,通过由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判定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21,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通信停止。根据该指示,标签读写器103的控制单元1036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返回到不执行发送和接收的状态。即,处理器1051若能够确认已待机的利用者接近,则解除待机状态。
作为ACT22,处理器1051开始用于开始图像形成的准备动作。处理器1051例如使打印机102开始预热。这样,通过由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准备控制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23,处理器1051从服务器200下载印刷数据。处理器1051例如经由通信网络400访问服务器200,作为图8中的事件EC进行下载请求。根据该下载请求,服务器200将如上所述预先保存的印刷数据作为事件ED向请求源的复合机100发送。这样,通过由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取得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24,处理器1051对打印机102指示基于下载的印刷数据的图像形成的开始。根据该指示,打印机102等待预热结束,开始图像形成。这样,通过由处理器1051执行基于控制程序PRA的信息处理,以处理器1051为中枢部分的计算机作为印刷控制部发挥功能。
作为ACT25,处理器1051等待图像形成结束。然后,若图像形成结束,则处理器1051判定为“是”,进入ACT26。
作为ACT26,处理器1051对服务器200通知印刷的完成。然后,处理器1051返回到图5中的ACT1以及ACT2的等待状态。
从上述复合机100朝向服务器200的完成通知作为ACT8中的事件EE而进行。然后,当接收到该完成通知时,作为事件EF,服务器200对在事件EB中赋予了待机指示的复合机100中的与进行了完成通知的复合机不同的复合机100进行解除指示。
处理器1051在处于图5中的ACT5~ACT8的等待状态时,若从服务器200发出了上述那样的解除指示,则在ACT6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1。另外,若在执行ACT9以及ACT10的过程中从服务器200发出了解除指示,则处理器1051在ACT10结束后返回到ACT5~ACT8的等待状态时,在ACT6中判定为“是”。
另外,处理器1051在处于图5中的ACT5~ACT8的等待状态时,若在ACT5、ACT6或者ACT8中以未如上所述判定为“是”的状态经过了限制时间,则作为超时而在ACT7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1。
作为ACT11,处理器1051对标签读写器103指示通信停止。根据该指示,标签读写器103的控制单元1036停止信号处理单元1031、发送单元1032以及接收单元1035的动作,返回到不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状态。然后,处理器1051返回到ACT1以及ACT2的等待状态。这样,处理器1051根据解除指示或者超时而解除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复合机100使用标签读写器103来进行用于数据从安装于印刷用纸的标签501的读取以及数据朝向标签501的写入的通信、及用于检测利用者所持有的标签502和利用者的接近的通信中的任意一者。由此,无需在具备利用者的接近的检测功能的同时设置用于该检测的专用的设备。而且,由于不将未持有标签502的人检测为利用者,因此能够降低将不是应检测的利用者的人的接近误检测为利用者的检测的可能性。
另外,在应进行与标签501相关的读写的情况和应检测利用者的接近的情况下,复合机100变更基于标签读写器103的可通信范围的大小。由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复合机100的位置检测利用者的接近,并且在进行与标签501相关的读写时,能够防止与位于复合机100的外部这样的不是读写对象的标签501进行通信。
另外,当复合机100处于对利用者的接近进行待机的状态时,开始打印机102的预热等准备动作。这样,能够使用利用者移动至复合机100的期间来推进准备动作,能够缩短从利用者接近复合机100至能够开始图像形成为止的等待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中,服务器200从多个复合机100中选择作为等待机的复合机100,仅被设为等待机的复合机100根据来自服务器200的指示对利用者的接近进行待机。这样,例如能够仅使假设基于利用者的利用的复合机100进行待机动作,能够节省无用的待机动作的执行所导致的浪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中,指示了印刷的利用者接近的复合机100从服务器200下载成为基于该利用者的印刷指示的对象的印刷数据。这样,不会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内的印刷数据的无用的传送。
该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如下这样的各种变形。
服务器200也可以接受印刷指示以外的利用者的指示。例如,也可以由服务器200将利用复印功能的主旨的利用者的宣告接受为利用者的指示。在该情况下,无需印刷数据的下载,但是通过从服务器200向复合机100赋予待机指示来开始复合机100的准备动作,在利用者为了利用复印功能而接近复合机时,准备动作已经被推进,能够缩短与复印功能的利用相关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在复合机100中,标签读写器103也可以在无需与标签501进行通信的时间段内连续地或者间歇地进行宽范围模式下的通信。然后,也可以在通过标签读写器103读取到任意第二标识符的情况下,开始准备动作。这样,能够根据持有ID卡的利用者接近复合机100而开始准备动作,若该利用者开始利用所接近的复合机100,则此时准备动作已被推进,能够缩短与各种功能的利用相关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用于判定为接近的条件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在复合机100或者服务器200中预先保存有表示第二标识符的列表的数据,在由标签读写器103读取的第二标识符包含在上述列表中的情况下视为检测出利用者等。
复合机100可以具备服务器200的功能。
只要是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MFP以外的各种装置中也能够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实施。
图像形成单元的数量不限于4个,只要具有至少1个即可。
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喷墨方式等与电子照相方式不同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
处理器1051通过信息处理而实现的各功能也能够通过逻辑电路等那样的执行不基于程序的信息处理的硬件来实现其一部分或者全部。另外,上述各功能各自也能够通过将软件控制与上述逻辑电路等硬件组合来实现。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形成部,对印刷介质形成图像;
通信部,与无线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读写部,在由所述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所述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所述读写部进行的数据的写入以及数据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与所述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所述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以及
判定部,在由所述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通信控制部,该通信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以使与所述读写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时相比,在所述读出部从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时,增大基于所述通信部的可通信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准备控制部,该准备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利用者接近这一情况,控制所述形成部,以便开始用于由所述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的准备动作。
4.一种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和服务器,
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具备:
形成部,对印刷介质形成图像;
通信部,与无线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读写部,在由所述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所述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所述读写部进行的数据的写入以及数据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与所述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所述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以及
判定部,在由所述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所述服务器具备指示部,该指示部在预定的条件成立时,选择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1个或者多个,并以对利用者的接近进行待机的方式指示该选择出的图像形成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通信控制部,该通信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以使与所述读写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时相比,在所述读出部从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时,增大基于所述通信部的可通信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准备控制部,该准备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利用者接近这一情况,控制所述形成部,以便开始用于由所述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的准备动作。
7.一种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图像形成装置和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将与应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相关的印刷数据与利用者的标识符建立关联并存储,
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具备:
形成部,对印刷介质形成图像;
通信部,与无线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读写部,在由所述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所述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所述读写部进行的数据的写入以及数据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与所述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所述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
判定部,在由所述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取得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由所述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与预先关联的标识符建立关联并通过所述存储部存储有印刷数据的情况下,从所述服务器取得相应的印刷数据;以及
印刷控制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以形成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印刷数据相应的图像的方式控制所述形成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通信控制部,该通信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以使与所述读写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时相比,在所述读出部从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时,增大基于所述通信部的可通信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准备控制部,该准备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利用者接近这一情况,控制所述形成部,以便开始用于由所述形成部进行的图像形成的准备动作。
10.一种信息处理程序,用于使控制具备对印刷介质形成图像的形成部以及与无线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
读写部,在由所述形成部朝向印刷介质进行图像形成时,使用所述通信部进行数据朝向安装于成为该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写入、或者数据从安装于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印刷介质的无线标签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
读出部,在不进行伴随着由所述读写部进行的数据的写入以及数据的读出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的图像形成时,在存储用户的标识符的无线标签与所述通信部的通信变为可能时,使用所述通信部从该无线标签读出标识符;以及
判定部,在由所述读出部读出的标识符是满足预定的条件的标识符的情况下,判定为利用者接近。
CN202310135429.0A 2022-06-10 2023-02-17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Pending CN1172151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4521 2022-06-10
JP2022094521A JP2023180868A (ja) 2022-06-10 2022-06-10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15166A true CN117215166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5429.0A Pending CN117215166A (zh) 2022-06-10 2023-02-17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1394A1 (zh)
JP (1) JP2023180868A (zh)
CN (1) CN11721516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0868A (ja) 2023-12-21
US20230401394A1 (en)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91342B1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US20160361941A1 (en)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erasing function
US73697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at least one input image on at least one sheet surface and also of forming a selected prestored image on an otherwise blank surface of the sheet
US87378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for test printing, and relate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having computer-executable instructions
US2016011259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20027882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switchable connection interfaces
US77067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07469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376033A1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US7821396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sheet selection method therefor
US9483216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selecting between two separat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CN1172151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处理系统及信息处理程序
JP41970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0896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859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377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673456B (zh) 电气设备
US11811978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532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エラーリカバリ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480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651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53278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218043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936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557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