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8299A -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08299A
CN117208299A CN202311336797.8A CN202311336797A CN117208299A CN 117208299 A CN117208299 A CN 117208299A CN 202311336797 A CN202311336797 A CN 202311336797A CN 117208299 A CN117208299 A CN 117208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garette
box
cigarettes
filling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367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华
邓友明
封韩生
许新生
杨明财
高峰
文欢
黎延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367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082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08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08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rapping Of Specific Fragi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包括一烟支上料机、布置于烟支上料机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填充机的旁侧的两烟盒上料机,两烟盒上料机每次分别将至少两烟盒的盒盖及衬纸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烟盒同步移送到对应的填充机的立式环形传送线的输入端,两填充机分别将输入端处所承接的烟盒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向着立式环形传送线的填充端与输出端的方向依次输送,烟支上料机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将烟支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填充机的填充端处,由两填充机分别于各自的填充端将至少两组烟支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烟盒中,两填充机还分别于各自的下料端将填充有烟支的各烟盒的衬纸及盒盖翻转至扣合于其盒体及衬纸上。

Description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设备,尤其涉及将散装烟支自动装入到烟盒中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背景技术
对香烟进行包装时,往往需要将生产出来的散装香烟按照一定方向与数量填装到对应的烟盒中,烟盒的盒体虽然具有一定硬度,但盒体内往往又布置有相对柔软或轻薄的衬袋、衬纸、保护膜或宣传纸等。传统的烟支包装机中,大多先将成排的烟支放入内衬纸后,通过模盒按照预设的运动将整张烟盒纸按照烟支的堆放形状卷包起来,然后折叠及覆膜以实现包装,但是对已成型的翻盖式烟盒而言,在包装时,往往需要先将烟盒的盒盖绕着其与盒体相连的一端翻转打开,再对盒体内的衬纸进行翻转及固定,还需对衬袋进行牵引固定,以将烟盒充分打开后,方能实现烟支的顺利装入,之后,还需将衬纸及盒盖翻转至盖合在对应的衬袋及盒体上,从而实现对烟支的包装。
在此包装过程中,由于盒盖与衬纸打开后往往会绕着与盒体相连的连接端回转一定角度,因而无法保持在充分张开的位置,从而影响对衬袋的牵引固定,传统的烟支包装机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将烟支直接放入到成型烟盒的作业需求,且填装过程中还无法有效防止盒盖与衬纸的回转,因而,目前对于成型烟盒中烟支的包装,多采用人工方式完成,但人工作业过程中,烟盒的打开、烟支的入盒及烟支入盒后的盒盖所需时间较长,效率相对低,且无法保证各工序完成的准确度。虽然有些装置通过多个气缸或电机驱使多个夹爪或吸盘从不同方向对盒体、衬纸及衬袋分别进行固定,但多驱动器的设置又会增加生产成本,且整个装置体积较大,需要更大的安设空间,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动化产线的需求。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且高效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且高效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用于将烟支填充到烟盒中,其中,烟盒的盒体的左侧端连接有用于盖合在盒体上的盒盖,所述盒体中还布置有衬袋及连接于盒体或衬袋的左侧端用以覆盖在衬袋表面的衬纸,所述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包括一烟支上料机、布置于所述烟支上料机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填充机的旁侧的两烟盒上料机,两所述烟盒上料机每次分别将至少两烟盒的盒盖及衬纸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所述烟盒同步移送到对应的所述填充机的立式环形传送线的输入端,两所述填充机分别将输入端处所承接的烟盒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向着立式环形传送线的填充端与输出端的方向依次输送,所述烟支上料机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将烟支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所述填充机的填充端处,由两所述填充机分别于各自的填充端将至少两组烟支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所述烟盒中,两所述填充机还分别于各自的所述下料端将填充有烟支的各所述烟盒的衬纸及盒盖翻转至扣合于其衬袋及盒体上,以完成盒盖作业。
较佳地,所述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填充机的输出端的两贴标机,两所述贴标机通过各自所具有的立式环形输送线承接及传送装烟后的烟盒,且在传送过程中通过贴标机构将标签贴付于所述烟盒上,并通过分流机构对贴标后的烟盒进行检测识别及分流下料。
较佳地,所述烟盒上料机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皮带输送装置与开盒装置及架设于二者间的搬运装置,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将待开盒的烟盒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传送到所述搬运装置处,所述开盒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至少两开盒单元,所述搬运装置往返于所述皮带传送装置、所述开盒装置及所述填充机之间,用于将同组传送的各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移送到各所述开盒单元上,由所述开盒单元将各自所承接的烟盒的盒盖向着远离盒体的方向翻转以打开,并将所述烟盒的衬纸向着远离盒体的方向翻转以打开,所述搬运装置还用于将各所述开盒单元上开盒后的各所述烟盒同步移送到所述填充机上。
较佳地,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包括皮带传送机构、于靠近所述开盒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相对接的定位台、沿前后方向各自等间距地布置于所述定位台的左右两相对侧的至少两横推块与至少两纵推块,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用于将待开盒的所述烟盒以盒盖朝上的方式进行输送,且每次将至少两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输送到至少两所述横推块处,各所述横推块用于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皮带传送机构上的至少两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推送到所述定位台上,各所述纵推块用于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定位台上的各所述烟盒推送到便于搬运装置取送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前取送机构与后取送机构,所述前取送机构每次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夹爪将所述皮带传送装置上的至少两烟盒一一对应地取送到所述开盒装置的至少两开盒单元上,且在取送过程中通过布置于每一所述开合单元处的底部相机对烟盒的正反面进行识别,所述后取送机构每次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吸盘将开盒后的各烟盒从对应的所述开盒单元上吸取并旋转90°后放置到所述填充机上。
较佳地,所述开盒单元包括载台、设于所述载台的底侧端的齿轮齿条机构、连接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输出端的凸轮机构及连接于所述凸轮机构的输出端且靠近所述载台的托架,以及设于所述载台的顶侧端的开盖机构、翻转机构与整形机构,所述载台上依次设有进料位、开盖位、翻转位、整形位及出料位,所述开盖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整形机构对应布置于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与所述整形位处,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对应驱使所述托架沿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所述托架将所述进料位、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及所述整形位处的各烟盒向上顶起并向后移送到对应的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所述整形位及所述出料位处,所述开盖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分别将所述烟盒的盒盖与衬纸翻转至远离盒体以打开,所述整形机构用于从上方对所述烟盒进行抵压定形,使得所述烟盒保持在盒盖与衬纸已打开的开盒状态。
较佳地,所述烟支上料机还包括均布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上的若干个第一载具、相错开地布置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的相对后侧端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推送装置及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的相对外侧与所述两推送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转送装置,所述两转送装置上各自等间距地排布有至少两第二载具,所述第一载具用于成组的烟支的承接并带动所述烟支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上传送,所述两推送装置用于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分别将传经的至少两所述第一载具中的烟支推送到对应的所述转送装置的至少两所述第二载具中,所述两转送装置用于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载具中的烟支转送到所述填充机处。
较佳地,所述填充机还包均布于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上的若干第三载具及沿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的顶推装置、入盒装置与合盖装置,以及布置于所述合盖装置的相向侧的又一顶推装置,所述第三载具上设有供开盒后的烟盒安置的安置区及布置于所述安置区的边缘处的定位件与摆动件,所述顶推装置通过顶推件驱使所述定位件移动或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摆动件转动,使得所述定位件得以对所述安置区的所述烟盒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并使得所述摆动件得以对所述烟盒的衬纸与盒盖进行抵压定位或解除定位,所述入盒装置通过开袋机构对所述烟盒的衬袋进行吸附固定,并通过与所述开袋机构相向布置的填充机构将成组的烟支整组且倾斜地插入到所述烟盒中,所述合盖装置用于将填装有烟支的烟盒的盒盖及衬纸向着靠近盒体的方向翻转,以盖合于所述盒体及所述衬袋上。
较佳地,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将所述第三载具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进行传送,每一所述顶推装置中所述顶推件的数量、所述开袋机构的数量、所述填充机构的数量及所述合盖装置的数量均与同组传送的所述载具的数量相对应。
较佳地,所述第三载具还包括载板,所述载板上设有方形的所述安置区及凸设于所述安置区的相邻两边的边缘处的两限位块,所述定位件包括滑设于所述安置区的另两相邻边的边缘处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且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边缘处各设有一滚轮,所述摆动件可转动地架设于所述安置区的边缘处,并通过布置于所述载板底部的齿轮齿条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板连动连接,以在滑动的所述第二夹板的带动下转动到所述安置区内或从所述安置区中退出,所述顶推件包括与两所述滚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的顶推柱与顶推块,所述顶推柱与所述顶推块上与对应的所述滚轮相抵接的抵推面均为斜面或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通过一烟支上料机向布置于其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输送烟支,并通过两烟盒上料机为两填充机输送烟盒,由两填充机分别将一烟支上料机所提供的烟支对应填充到由两填充机所提供的烟盒中,整条生产线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小占地空间,烟支装盒效率高且装盒精度高,适于满足自动化产线的需求。其中,烟盒上料机每次将至少两烟盒的盒盖及衬纸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烟盒同步移送到对应的填充机中,结合两填充机分别通过立式环形传送线承接并传送烟盒,使得烟盒由立式环形传送线的输入端依次传经其填充端与下料端,而烟支上料机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将烟支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填充机的填充端处,使得两填充机于各自的填充端将成组的烟支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各烟盒中,且两填充机还分别于各自的下料端将各烟盒的衬纸及盒盖翻转至扣合于烟盒的盒体及衬纸上,从而每次可实现多个烟盒中烟支的同步填充,进一步提高烟支装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烟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烟盒上料机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烟盒上料机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烟盒上料机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皮带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填充单元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烟支上料机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推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填充机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载具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三载具的仰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顶推装置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开袋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涉及散装的烟支300于翻盖式的烟盒200中的填充,烟盒200的盒体201具有一定硬度,盒体20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烟支300可按照一定数量排列于容置空间中,容置空间的形状大致为方形,散装的烟支300具体可以10支为一排,共计两排的排列方式安置于容置空间中。当然,烟盒200中也可仅容纳一排烟支300或者三排烟支300,每排中烟支300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具体地,盒体201的相对左侧端连接有具有一定硬度的盒盖202,盒盖202可绕着与盒体201相连接的连接端翻转,以与盒体201的上侧端相扣合,从而将烟支300封装于二者之间。具体地,盒体201的容置空间中还布置有衬袋203,用于对容置空间中的烟支300进一步进行定位及保护。另外,盒体201中还布置有用于覆盖在衬袋203及烟支300表面的衬纸204,从而起到良好的隔离保护及美化作用。衬纸204具体可翻转地连接于盒体201或衬袋203的相对左侧端,从而可翻转至盖合在衬袋203与烟支300上。其中,衬纸204与衬袋203可由牛皮纸制作而成,较为轻薄。
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主要用于将烟支300填充到烟盒200的盒体201中,整体而言,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包括一烟支上料机20、布置于烟支上料机20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30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填充机30的旁侧的两烟盒上料机10。烟盒上料机10主要通过皮带式传送结构将烟盒200传送到填充机30处,且在传送过程中将烟盒200的盒盖202与衬纸204翻转至对远离盒体201的开盒位置,与此同时,烟支上料机20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21为两侧的填充机30输送烟支300,而填充机30主要通过立式环形传送线31承接并传送开盒后的烟盒200,在传送过程中还对衬袋203和盒盖202进行定位,从而将烟支300对位准确地填充到该烟盒200中,且在将烟支300填充入盒后,填充机30还将衬纸204翻转至覆盖在衬袋203及烟支300的表面,并将盒盖202翻转至扣合于盒体201上,从而完成烟盒200的盒盖作业。具体而言,立式环形传送线31上具有沿其传送个方向依次排布的输入端31a、填充端31b与输出端31c。两烟盒上料机10每次分别将至少两烟盒200的盒盖202及衬纸204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烟盒200同步移送到对应的填充机30的立式环形传送线31的输入端31a处,两填充机30通过各自所具有的立式环形传送线31将输入端31a处所承接的烟盒200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向着填充端31b与输出端31c的方向输送,与此同时,烟支上料机20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21将烟支300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处,由两填充机30分别于各自的填充端31b将至少两组烟支300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烟盒200中,两填充机30还分别于各自的输出端31c将填充有烟支300的各烟盒200的衬纸204及盒盖202翻转至扣合于其衬袋203及盒体201上,以完成相应的盒盖作业。
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还包括两贴标机40,两贴标机40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填充机30的输出端31c处,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立式环形输送线41承接及传送对应的填充机30所输送的装烟后的烟盒200,且在传送过程中通过布置于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相对前侧端的贴标机构42将标签贴付于烟盒200上,标签具体贴付于盒体201上、盒盖202上或盒体201与盒盖202的扣接处;每一贴标机40还通过布置于其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相对后侧端的分流机构43对贴标后的烟盒200进行检测识别及分流传送,具体将合格品移送到位于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相对侧的皮带输送机构44上传送下料,将不合格品移送到位于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另一侧的废料箱45中进行出料。需要说明的是,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相对前侧端还布置有取料机械手46,取料机械手46用于将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输出端31c处的烟盒200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取送到立式环形输送线41上。其中,立式环形输送线41的相对前侧端与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输出端31c具有相重叠的一部分,从而便于取料机械手46取料。另外,立式环形输送线41通过均布于其上的接盒载具47承接烟盒200,且将各接盒载具47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进行传送,其中,贴标机构42与取料机械手46分别具有与同组传送的接盒载具47的数量相对应的贴标头与取料夹爪,从而实现高效取料及贴标作业。优选地,烟盒上料机10每次将4个一组的待填充的烟盒200同步传送到填充机30的输入端31a处,烟支上料机20每次将20支为一组共4组烟支300传送到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填充机30每次将4组烟支300填装到同组的4个烟盒200中,贴标机40每次从填充机30的输出端31c取走4个填充有烟支的烟盒200,并同时对4个烟盒200进行贴标及分流传送作业,有效提高产能。
继续参阅图2,码垛在包装箱中的各烟盒200可由人工逐一取放到烟盒上料机10中,而为了提高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烟盒上料机10的输入端各布置有一对接机50,用于自动将码垛在包装箱中的各烟盒200逐一取送到烟支上料机10中,其包括进料辊轮传送机构51、回流辊轮传送机构52及设于二者间的取送机构53,进料辊轮传送机构51用于将载满烟盒200的各包装箱依次传送到取送机构53处,由取送机构53将包装箱中的烟盒200逐一取送到烟盒上料机10的输入端,并将取料后空的包装箱移送到回流辊轮传送机构52上,以供循环使用。优选地,每侧的贴标机40与对接机50沿左右方向呈相平行地布置,从而共享机架与机壳,有效利用空间,进一步优化结构。当然,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上述烟盒上料机10、烟支上料机20、填充机30、贴标机40及对接机50连接,用于控制各机间的协调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2至图8,烟盒上料机10包括沿左右反向间隔开地布置的皮带输送装置11与开盒装置13及架设于二者间的搬运装置12。皮带输送装置11用于将对接机50所传送的或由人工上料的待开盒的烟盒200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传送到搬运装置12处,从而每次可实现对多个烟盒200的同步传送。开盒装置13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至少两开盒单元13a,开盒单元13a的数量具体与皮带输送装置11每次所传送的烟盒200的数量相对应。搬运装置12往返于皮带传送装置11与开盒装置13之间,每次将由皮带输送装置11同组传送的各烟盒200一一对应地移送到各开盒单元13a上,由开盒单元13a将各自所承接的烟盒200的盒盖202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以打开,并将盒盖202已打开的各烟盒200的衬纸204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以打开,使得盒体201中的衬袋203得以显露出并保持该打开状态;搬运装置12还往返于开盒装置13与填充机30之间,用于将各开盒单元13a上开盒后的各烟盒200同步移送到填充机30上。
结合图2至图7,皮带输送装置11包括皮带传送机构111、于靠近开盒装置13的一侧与皮带传送机构111相对接的定位台112、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地布置于定位台112的相对左侧的至少两横推块113与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地布置于定位台112的相对右侧的至少两纵推块114。定位台112具有与皮带传送机构111的传送面相平齐的水平承接面,皮带传送机构111用于将待开盒的烟盒200以盒盖202朝上的方式进行输送,且每次将至少两烟盒200一一对应地输送到至少两横推块113处,由各横推块113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皮带传送机构111上的至少两烟盒200一一对应的推送到定位台112上,各纵推块114用于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定位台112上的各烟盒200推送到位,从而对位调整到便于搬运装置12取送的位置。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皮带传送机构111上在对应每一横推块113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大小可调的进出口111a,通过将进出口111a的大小调节为与烟盒200的长度尺寸相匹配,不仅便于横推块113对不同尺寸的烟盒200的推送,有效提高整机的适应性,并且还可在推送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限位作用,有效提高烟盒200传送上料的准确性。
另外,各横推块113能够在同一推送电机1131的驱使下同步移动,此时,推送电机1131可选用直线电机,各横推块113等间距地连接于该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从而在直线电机的驱使下做直线往复运动。当然,各横推块113也能够在一一对应地连接的各推送电机1131的驱使下同步移动,此时,推送电机1131可选用旋转电机,各推送电机1131分别安设于相对应的悬臂1132上,各悬臂1132沿前后方向呈等间距地排布,且各自沿左右方向布置,从而间隔开地架设于皮带传送机构111与定位台112的上方,每一悬臂1132上还绕设有与安设于其上的推送电机113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同步带1133,横推块113对应连接于同步带1133上,则当同步带1133在对应的推送电机1131的驱使下转动时,即可带动连接于其上的横推块113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同样地,各纵推块114能够等间距地连接于同一对位电机1141的输出端,当然,各纵推块114也可在一一对应地连接的至少两对位电机1141的驱使下实现同步移动。具体地,定位台112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穿置槽112a及等间距地排布于穿置槽112a中且与各纵推块114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至少两基准块1142。各纵推块114滑设于该穿置槽112a中,且等间距地连接于一丝杆或一同步带上,而该丝杆或同步带与安设于定位台112底侧端的同一对位电机1141的输出端连接,此时,对位电机1141选用旋转电机,从而通过一对位电机1141的转动,实现对多个纵推块114的同步驱动。当然,滑设于穿置槽112a中的各纵推块114还能够等间距地连接于具有一定长度的转接板上,通过转接板与安设于定位台112底侧端的同一对位电机1141的输出端连接,此时,对位电机1141可选用直线电机,从而通过一对位电机1141的伸缩运动实现对多个纵推块114的同步驱动。
结合图2至图5,搬运装置12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前取送机构121与后取送机构122,前取送机构121每次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夹爪1211将皮带传送装置11的定位台112上的至少两烟盒200一一对应地取放到开盒装置13的至少两开盒单元13a上,且在取送过程中通过布置于每一开盒单元13a的左侧端的底部相机14对烟盒200的正反面进行识别,盒盖202朝上即为正面,反之则为反面,后取送机构122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吸盘1221将开盒后的烟盒200从对应的开盒单元13a上吸取并旋转90°后放置到填充机30的立式环形输送线31上。其中,夹爪1211、吸盘1221及开盒单元13a呈一一对应地布置。具体地,前取送机构121还包括横移电机1212、连接于横移电机1212输出端的竖移电机1213、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地连接于竖移电机1213输出端的至少两旋转电机1214及一一对应地连接于至少两旋转电机1214的输出端的至少两夹持气缸1215,每一夹持气缸1215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夹爪1211。横移电机1212用于驱使各夹爪1211同时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同步往返于皮带传送装置11的定位台112与开盒装置13的各开盒单元13a之间,竖移电机1213用于驱使各夹爪1211同时沿上下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定位台112或开盒单元13a,各旋转电机1214能够驱使所对应的夹爪1211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调整烟盒200的安放角度,使得各夹爪1211得以在对应的夹持气缸1215的驱使下对烟盒200进行准确夹取及安放。后取送机构122与前取送机构121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至少两吸盘1221直接连接于对应的至少两旋转电机1224的输出端,其横移电机1222用于驱使各吸盘1221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同步往返于各开盒单元13a与立式环形输送线31之间,连接于横移电机1222输出端的竖移电机1223则驱使各吸盘1221同时沿上下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开盒单元13a或立式环形输送线31,沿前后方向等间距地连接于竖移电机1223输出端的至少两旋转电机1224则驱使各自所连接的吸盘1221旋转90°,使其以便于烟支300填装的方向放置到填充机30的立式环形输送线31上。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前取送机构121仅将盒盖202朝上的合格品移送到开盒装置13上,而将盒盖202朝下的不合格品移送到呈倾斜布置的导料槽15中,导料槽15与开盒单元13a也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分别于皮带传送装置11的底部倾斜地布置,有效利用空间。进一步地,前取送机构121与后取送机构122安设于同一安装板的左右两相对侧,进一步优化结构。
结合图3至图5及图8,开盒单元13a包括载台131、设于载台131的底侧端的齿轮齿条机构132、连接于齿轮齿条机构132的输出端的凸轮机构133与连接于凸轮机构133的输出端且靠近载台的托架134,以及设于载台131的顶侧端的开盖机构135、翻转机构136与整形机构137。其中,载台131上依次设有进料位131a、开盖位131b、翻转位131c、整形位131d及出料位131e,且各工位呈等距布置,开盖机构135、翻转机构136与整形机构137对应布置于开盖位131b、翻转位131c与整形位131d处。凸轮机构133与齿轮齿条机构132对应驱使托架134沿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托架134将进料位131a、开盖位131b、翻转位131c及整形位131d处的各烟盒200向上顶起并向后一工位移送,从而后移到对应的开盖位131b、翻转位131c、整形位131d及出料位131e处。开盖机构135与翻转机构136分别将烟盒200的盒盖202与衬纸204翻转至远离盒体201以打开,使得盒体201的容置空间及衬袋203得以充分显露。整形机构137用于从上方对烟盒200进行抵压定形,使烟盒200保持在盒盖202与衬纸204已打开的开盒状态,防止打开的盒盖202与衬纸204在移送过程中向着靠近盒体201的方向回转。
参阅图8,载台131包括底板1311与沿前后方向呈对称地架设于底板1311上的两载板1312,两载板1312各自沿左右方向布置而具有一定长度,从而在两载板1312之间形成一穿置空间,烟盒200具体以其盒长方向搭接于两载板1312上,且两载板1312于底板1311上还呈间距可调地布置,从而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烟盒200的承载。其中,进料位131a、开盖位131b、翻转位131c及整形位131d沿载板1312的纵长方向顺次排布,托架134的宽度小于两载板1312间的穿置空间的宽度,托架134每次只需向上并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就能够将位于两载板1312的各工位处的烟盒200同步地向上托举并放落到后一工位,从而高效且定位准确的实现多工位处的烟盒200间的同步移送,有效简化结构,移送效率高且定位准确。
具体地,齿轮齿条机构132包括安设于载台131的底板1311上的支撑架1321、布置于支撑架1321的相对底侧端的移送电机1322与连接于移送电机1322的输出端的齿轮1323,以及沿左右方向滑设于支撑架1321的相对顶侧端且与齿轮1323啮接配合的齿条1324。凸轮机构133包括沿左右方向滑设于支撑架1321上且与齿条1324相连接的安装座1331、布置于安装座1331上的升降电机1332、可转动地布置于安装座1331上且与升降电机1332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同步带1334连接的凸轮1333。托架134包括沿上下方向滑设于安装座1331上且与凸轮1333可滑动地抵接的托板1341、架设于托板1341上的承载板1342及沿左右方向等距排布于承载板1342上的多个真空吸盘1343,真空吸盘1343用于从底部对相应工位的烟盒200进行吸附定位,其数量比载台131上设置的工位的数量少一个。具体工作时,由升降电机1332驱使凸轮1333转动,使得托架134随之被抵推至相对安装座1331沿上下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将各工位的烟盒200顶推至脱离载台131的托载,并通过移送电机1322驱使齿轮1323转动,齿条1324随之带动安装座1331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托架134将各工位的烟盒200同步后移一个工位,托架134还能在凸轮1333的转动力的驱使下将向后移动一个工位后的各烟盒200向下托载至放回到载台131上,以在对应工位完成相应作业。
具体地,开盖机构135通过安设于载台131的顶外侧的开盖电机1351驱使连接于开盖电机1351的输出端的开盖吸盘1352转动,使得开盖吸盘1352从顶部吸住盒盖202并带动盒盖202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直至盒盖202被翻转到平齐于或略低于盒体201的顶端面的位置,以完成开盖作业。翻转机构136通过安设于载台131的顶外侧的翻转电机1361驱使连接于翻转电机1361的输出端的翻转吸盘1362转动,使得翻转吸盘1362从顶部吸住衬纸204并带动衬纸204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一定角度,由于衬纸204相对轻薄,可不必像盒盖202一样翻转到与盒体201相平行的位置,而是翻转至竖立起来或略微大于90°的位置,不仅不影响后续整形机构137的整形动作,且无需占用过多的转动空间,有效优化结构。其中,翻转机构136还包括架设于载台131上且位于翻转吸盘1362的相对右侧的辅助板1363,用于在移送过程中对已翻转打开的衬纸204与盒盖202进行导向限定,有效防止衬纸204与盒盖202在移送到整形机构137的过程中向着靠近盒体201的方向回转。整形机构137包括跨设于翻转位131c与整形位131d的上侧方的压板1371,压板1371呈片状,并通过连接板1372与托板1341连接,从而能够在托板1341的带动下相对载台131上下移动,以从顶侧对烟盒200进行抵压定形,并有效防止盒盖202及衬纸204在移动过程中向着靠近盒体201的方向回转。
具体地,载台131上于出料位131e处还设于布置于载台131的边缘处的定位组件138,定位组件138包括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载板1312的外侧壁上的两立板1381及一一对应地枢接于两立板1381的顶侧端的两横板1382,当搬运装置12吸取烟盒200时,两横板1382在烟盒200上移的顶推力的作用下相对两立板1381转动以避让,简单且有效地解除对烟盒200的抵压,而当烟盒200被取走后,两横板1382又自动回转到与载板1312相对平行的初始位置,以从上方对出料位131e处的烟盒200的边缘进行抵压定位。
参阅图2、图9和图10,烟支上料机20还包括均布于平式环形输送线21上的若干个第一载具22、相错开地布置于平式环形输送线21的相对后侧端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推送装置23及于平式环形输送线21的相对外侧与两推送装置23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转送装置24,两转送装置24上各自等间距地排布有至少两第二载具25,第一载具22用于对烟支供料机300或人工供料的成组的烟支300的承接并带动所承接的烟支300于平式环形输送线21上传送,两推送装置23用于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分别将传经的至少两第一载具22中的烟支300推送到对应的转送装置24的至少两第二载具25中,两转送装置24分别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各自的第二载具25中的烟支300同步转送到对应的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处。其中,第一载具22与第二载具25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二者中的烟支300以10支为一排,按照上下两排的方式排布。具体地,平式环形输送线21包括呈水平地布置于机台101上的环形导轨211、两链轮212、链条213及驱使两链轮212转动的伺服电机,两链轮212间隔开地布置于环形导轨211的前后两相对侧,伺服电机设于机台101下方的机架中,链条213绕接于两链轮212上,各第一载具22等间距的滑设于环形导轨211上,并分别与链条213连接,则两链轮212在伺服电机的驱使下转动时,带动各第一载具22于环形导轨211上循环传送。其中,两推送装置23于环形导轨211的内侧的左右两侧呈相错开地布置,对应地,两转送装置24于环形导轨211的外侧的左右两侧相错开地布置,从而与对应的推送装置23呈相向地布置于环形导轨211的内外两侧,布局合理且紧凑,便于高效地将第一载具22中的烟支300推送到第二载具25中。
如图10所示,推送装置23包括沿前后方向架设于机台101上的载板231、布置于载板231的相对底侧端的电机、安设于载板231的相对顶侧端且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凸轮232、沿左右方向滑设于载板231的相对顶侧端且与凸轮232可滑动地卡接的转接板233及等间距地安设于转接板233上的至少两抵推板234。用于驱使凸轮232转动的电机具体收容于机台101下方的机架中而未显露,其输出端穿过载板231后与凸轮232连接,凸轮232呈盘状,且为偏心凸轮,其顶侧端的边缘处凸设有驱动滚轮2321,转接板233上具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条形槽2331,驱动滚轮2321可滑动地卡接于条形槽2331中。则凸轮232在与之连接的电机的驱使下转动时,能够带动转接板233左右移动,使得至少两抵推板234随之左右移动而插入到对应的第一载具22中或从所插入的第一载具22中退出,从而将第一载具22中的烟支300整体推送到第二载具25中。其中,每一载板231上还布置有至少两直线滑轨2311,直线滑轨2311具体沿左右方向设置,转接板233滑设于对应的载板231的直线滑轨2311上,从而实现沿左右方向的平稳移动。另外,凸轮232的转动圈数与对应的转接板233的往返次数相对应,即凸轮232每转动一周,抵推板234对应往返一次。当然,两推送装置23还可共用同一载板231,进一步简化结构。
回到图9,转送装置24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直线模组241及连接于直线模组241的输出端的承接板242,至少两第二载具25等间距的布置于承接板242上,且各第二载具25间的间距与各抵推板234间的间距相对应,以实现一一对应地接料。另外,直线模组241的上侧方还架设有检测用的CCD相机243,用于对第一载具22中烟支300的数量及方向进行检测识别。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式环形输送线21的输出端还设有能够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剔除装置26,用于将载有检测不合格品的第一载具22中的所有烟支300一起抵推至脱离第一载具22。进一步地,平式环形输送线21的输入端还架设有接烟装置27,接烟装置27通过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检测器271对烟支供料机400(参见图2)所提供的烟支300进行来料检测,烟支300进入到第一载具22的过程中还通过沿上下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压板对各烟支300的尾侧端或/和顶侧端进行抵压定位。
参阅图11至图17,填充机30还包括均布于立式环形输送线31上的若干第三载具32及沿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的顶推装置33、入盒装置34与合盖装置35,且合盖装置35的相向侧还设有又一顶推装置33。其中,第三载具32上设有供开盒后的烟盒200安置的安置区32a及布置于安置区32a的边缘处的定位件321与摆动件322。顶推装置33通过顶推件331驱使定位件321移动或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摆动件322转动,使得移动或转动的定位件321得以对安放于安置区32a中的烟盒200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并使得转动的摆动件322对烟盒200的衬纸204与盒盖202进行抵压定位或解除定位。入盒装置34通过开袋机构341对烟盒200的衬袋203进行吸附固定,并通过与开袋机构341相向布置的填充机构342将烟支上料机20成组输送的烟支300整组且倾斜地插入到烟盒200中。合盖装置50用于将填装有烟支300的烟盒200的盒盖202及衬纸204向着靠近其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以盖合于盒体201及衬袋203上,从而完成相应地烟支入盒作业。其中,立式环形输送线31将第三载具32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进行传送,每一顶推装置33中顶推件331的数量、开袋机构341的数量、填充机构342的数量及合盖装置35的数量均与同组传送的第三载具32的数量相对应,从而每次可将至少两个第三载具32传送到对应的顶推装置33、入盒装置34与合盖装置35处,使得各装置每次可同时对至少两个烟盒200进行操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如立式环形输送线31将第三载具32每4个为一组地进行传送,对应地,每一顶推装置33中顶推件331、开袋机构341、填充机构342及合盖装置35的数量对应为4个,从而每次实现对4个烟盒200中烟支300的填装作业。
参阅图11,具体地,立立式环形输送线31包括安设于托架102上的腰形立板311、绕设于腰形立板311的周侧端的环形导轨312、布置于腰形立板311的前后两端的两链轮313、绕设于两链轮313上的链条314及安设于腰形立板311上用于驱使两链轮313转动的伺服电机315,各第三载具32等间距地滑设于环形导轨312上,并分别与链条314连接。则当两链轮313在伺服电机315的驱使下转动以带动链条314转动时,各第三载具32随之于环形导轨12上滑动。
结合图14至图16,第三载具32还包括载板323,载板323上设有方形的安置区32a及凸设于安置区32a的相邻两边的边缘处的两限位块324。定位件321包括滑设于安置区32a的另两相邻边的边缘处的第一夹板3211与第二夹板3212,且第一夹板3211的边缘处设有滚轮3213,第二夹板3212的边缘处设有滚轮3214。摆动件322可转动地架设于安置区32a的边缘处,并通过布置于载板323底部的齿轮齿条结构与第二夹板3212连动连接,从而在滑动的第二夹板3212的带动下转动到安置区32a内或从安置区20a中退出。对应地,顶推件331包括能够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的顶推柱3311与顶推块3312,顶推柱3311与顶推块3312分别与滚轮3213及滚轮3214对应布置,且顶推柱3311上用于与滚轮3213相抵接的抵推面3313为斜面或弧面,同样的,顶推块3312上用于与滚轮3214相抵接的抵推面3314也为斜面或弧面。则当顶推柱3311与顶推块3312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时,通过抵推面3313对滚轮3213的抵推以及抵推面3314对滚轮3214的抵推,使得第一夹板3211与第二夹板3212于载板323上滑动,以靠近或远离相对侧的两限位块324时,即可实现对安置区32a的烟盒200的夹持固定或解除固定,摆动件322随之在滑动的第二夹板3212的带动下转动到安置区32a内或从安置区32a中退出,以实现对衬纸204及盒盖202的抵压,防止二者回转。进一步地,第一夹板3211与载板323之间及第二夹板3212与载板323之间分别布置有复位用的弹簧326,用于恒驱使第一夹板211与第二夹板3212向着靠近安置区20a的方向直线移动以复位。具体地,齿轮齿条结构包括套设于摆动件322的底侧端的齿轮327与设于第二夹板3212的底侧端且与齿轮327啮接配合的齿条328。具体地,顶推装置33还包括凸轮332、驱使凸轮332转动的伺服电机333、与凸轮332滑动连接的随动板334及在随动板334的带动下沿上下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安装架335,各顶推件331等间距的安设于安装架335上。腰形立板311上安设有立板336,安装架335沿上下方向滑设于在立板336上,与安装架335连接的随动板334上设有腰形滑槽3341,凸轮332与随动板334相对的一侧的边缘处凸设有滚轮3321,滚轮3321可滑动地卡接于腰形滑槽3341中,则凸轮332在伺服电机333的驱使下转动时,带动随动板334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使得各顶推件331随之上下移动。
参阅图17,开袋机构341包括于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上方呈可升降地布置的定位板3417与真空吸盘3418,定位板3417用于从上方对烟盒200进行抵压固定,真空吸盘3418用于从上方对衬袋203进行吸附固定,真空吸盘3418位于定位板3417上方,且真空吸盘3418沿上下方向既能够与定位板3417同步移动,从而在定位板3417靠近盒体201的同时对应靠近衬袋203,又能够相对定位板3417单独移动,以在盒体201被固定的情况下将衬袋203向上牵拉。具体地,开袋机构341还包括支撑座3411、沿左右方向滑设于支撑座3411的相对下侧端的安装座3412、安设于安装座3412底部的齿条3413、与齿条3413啮接配合的齿轮3414、沿上下方向滑设于支撑座3411的相对左上端与相对右上端的下顶升件3415与上顶升件3416,安装座3412的前后两相对侧壁上分别具有形状不同且高低排布的上限位槽34a与下限位槽34b,下顶升件3415的前后两底端分别通过滚轮3419可滑动地卡接于两下限位槽34b中,上顶升件3416的前后两底端分别通过滚轮3419可滑动地卡接于两上限位槽34a中,定位板3417连接于下顶升件3415的顶侧端,真空吸盘3418连接于上顶升件3416的顶侧端。其中,下顶升件3415的顶端高于支撑座3411的顶端而小于上顶升件3416的顶端,使得上下移动的定位板3417能够先于真空吸盘3418与烟盒200接触。其中,用于驱使各开袋机构341的齿轮3414转动的伺服电机343的数量优选为一个,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此时各齿轮3414呈侧立布置,并呈等间距地套设于伺服电机343的输出轴3431上,以与各安装座3412底部的齿条3413一一对应地啮接。具体地,下限位槽34b的前槽段34b1为一斜槽而后槽段34b2为一平槽,上限位槽34a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前槽段34a1与后槽段34a2,下限位槽34b的前槽段34b1与后槽段34b2的交汇端和上限位槽34a的前槽段34a1与后槽段34a2的交汇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使得上限位槽34a可多提供一个方向的导向力。
具体工作时:各开袋机构341的齿轮3414在伺服电机343的驱使下同步转动,各齿条3413随之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各安装座3412于对应的支撑座3411上左右滑动,使得各开袋机构341的上顶升件3415与下顶升件3416在对应的上限位槽34a与下限位槽34b的导向力的作用下于安装座3412上滑动,从而带动各定位板3417与各真空吸盘3418做升降动作,以靠近或远离对应的第三载具32上的烟盒200。其中,当安装座3412向左移动以使定位板3417下移到对第三载具32上的烟盒200的盒体201进行抵压时,真空吸盘3418也随之同步下移到对衬袋203进行吸附,而后随着安装座3412的继续左移,在形状不同的下限位槽34b与上限位槽34a的导向力的作用下,定位板3417保持在该抵压位置不动,而真空吸盘3418则反向上移,以将所吸附的衬袋203向上牵拉,并保持在完全张开的状态,从而便于成组的烟支300的插入,之后随着安装座3412反向右移时,真空吸盘3418先下移以解除对衬袋203的牵拉,而在安装座3412的继续右移以复位的过程中,真空吸盘3418与定位板3417随之同步上移以复位,从而解除对盒体201的抵压固定。
参阅图11和图12,填充机构342包括机械手3421、连接于机械手3421的输出端的填充座3422、安设于填充座3422的顶底两相对端的第一气缸3423与第二气缸3424、连接于第一气缸3423的输出端的第三气缸3425、连接于第二气缸3424的输出端的第二夹爪3426、连接于第三气缸3425的输出端的第一夹爪3427、连接于第二夹爪3426的底部或第二气缸3424上且位于第二夹爪3426的相对左侧的抵推板3428。第一夹爪3427与第二夹爪3426分别在第三气缸3425与第二气缸3424的驱使下做开合动作,以对成组的烟支300的首尾两端进行夹持,第一夹爪3427还在第一气缸3423的驱使下沿上下方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烟支300。其中,抵推板3428用于对基本插入到烟盒200中的烟支300的尾端进行抵推,以将烟支300推送至完全装入到烟盒200中。取烟时,在机械手3421、第三气缸3425及第二气缸3424的作用下,第一夹爪3427与第二夹爪3426对成组的烟支300的首尾两端进行夹持,装烟时,在机械手3421的驱使下,烟支300呈倾斜的进入到烟盒200中后,随着烟支300的继续进入,第一夹爪3427解除对烟支300的夹持,并在第一气缸3423的驱使下向上移动以让位,此时在机械手3421的驱使下,由第二夹爪3426将烟支300向烟盒200中继续插入,当烟支300仅余尾端未完全进入时,第二夹爪3426对应解除对烟支300的夹持并让位,由抵推板3428将烟支300完全推送到烟盒200中。
参阅图11和图13,合盖装置35包括基座351、设于基座351上的电机352及连接于电机352的输出端的翻转杆353,翻转杆352在电机352的驱使下转动,以将盒盖202翻转至盖合于盒体201上。其中,至少两个合盖装置35等间距地排布于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相对右侧,在对应布置于立式环形输送线31的相对左侧的顶推装置33解除了对各第三载具32上的烟盒200的衬纸204与盒盖202的固定后,各合盖装置35同步动作,同时实现对同组传送的各第三载具32上的烟盒200的盒盖作业,有效提高效率。
以下,参阅图1至图17,对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两烟盒上料机10动作,二者的皮带输送装置11将对应的对接机50所传送的或由人工上料的待开盒的烟盒200以4个为一组成组地传送到各自的搬运装置12处,由搬运装置12的前取送机构121每次将4个烟盒200同步夹取到对应的开盒装置的4个开盒单元13a上,且在取送过程中,通过底部相机14对烟盒200的正反面进行识别,仅将盒盖202朝上的合格品移送到开盒单元13a上;接着,4个开盒单元13a将各自所承接的烟盒200的盒盖202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以打开,并将衬纸204向着远离盒体201的方向翻转以避让,使得盒体201中的衬袋203得以显露出并保持该打开状态;再由搬运装置12的后取送机构122将各开盒单元13a上开盒后的烟盒200同步吸取并旋转90°后,放置到对应的填充机30的输入端31a的4个第三载具32上,而在此过程中,位于填充机30的输入端31a的顶推装置33的4个顶推件31同时向上移动,以驱使各第三载具32中的定位件321同步移动以让位,同时还驱使各第三载具32中的摆动件322同步转动以让位,从而便于后取送机构122将4个已开盒的烟盒200安放到4个第三载具32上,接着,随着4个顶推件331的同步下移,各定位件321与各摆动件322随之复位,以夹紧烟盒200并对衬纸204及盒盖202进行抵压;之后,每一填充机30通过各自所具有的立式环形输送线31将其输入端31a处载有烟盒200的4个第三载具32向着各自的填充端31b的方向输送;
与此同时,烟支上料机20也在控制系统的指示下动作,由其平式环形输送线21将第一载具22以4个为一组成组地传送到烟支供料机400处,烟支供料机400将烟支300以20支为一组成组地推送到各第一载具22中;接着,当载有烟支300的各第一载具11成组地传经两推送装置23处时,两推送装置23分别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对应的4个第一载具22中的烟支300成组地推送到与之相对的转送装置24的4个第二载具25中,由转送装置24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而将4个第二载具25中的烟支300向着对应的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的方向同步输送;
之后,每一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的4个开袋机构341动作,同时对同组的4个烟盒200的盒体201进行抵压固定,并对各烟盒200的衬袋203进行吸附固定;接着,每一填充机30的4个填充机构342动作,分别将相应的4个第二载具25中的烟支300同时夹取并倾斜地插入到4个第三载具32的烟盒200中,当各组烟支300完全装入到各烟盒202中后,各填充机构342与各开袋机构341反向动作以复位;然后,载有烟盒200的一组4个第三载具32被传送到输出端31c处,位于该处的顶推装置33动作,通过4个顶推件331的上移,在驱使同组的4个第三载具32的定位件321移动的同时,还驱使各摆动件322转动,以解除对各烟盒200及其衬纸204与盒盖202的定位,之后,由4个盒盖装置35同时动作,分别将同组的第三载具32上的烟盒200的盒盖202及衬纸204向上翻转至盖合在盒体201与衬袋203上,以完成盒盖作业;
最后,通过取料机械手46将输出端31c处的烟盒200以4个为一组成组地移送到立式环形输送线41上,顶推装置33的4个顶推件31、第三载具32上的定位件21与摆动件22随之复位;再由贴标机构42同时对4个烟盒200进行贴标,并对贴标后的烟盒200进行检测识别,将合格品移送到位于皮带输送机构44上传送下料,将不合格品移送到废料箱45中进行出料。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烟盒的开盒上料、烟支的上料、烟支入盒及贴标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100通过一烟支上料机20向布置于其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30输送烟支300,并通过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填充机30的旁侧的两烟盒上料机10为两填充机30输送烟盒200,由两填充机30分别将一烟支上料机20所提供的烟支300对应填充到由两烟盒上料机10所提供的烟盒200中,整条生产线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紧凑,有效缩小占地空间,烟支装盒效率高且装盒精度高,适于满足自动化产线的需求。其中,烟盒上料机10每次将至少两烟盒200的盒盖202及衬纸204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烟盒200同步移送到对应的填充机30中,结合两填充机30通过立式环形传送线31承接并传送烟盒200,使得烟盒200由立式环形传送线31的输入端31a依次传经其填充端31b与输出端31c,而烟支上料机20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21将烟支300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填充机30的填充端31b处,使得两填充机30分别于各自的填充端31b将成组的烟支300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烟盒200中,且两填充机30还分别于各自的输出端31c将各烟盒200的衬纸204及盒盖202翻转至扣合于烟盒200的衬袋203及盒体201上,从而每次可实现多个烟盒200中烟支300的同步填充,进一步提高烟支装盒效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用于将烟支填充到烟盒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包括一烟支上料机、布置于所述烟支上料机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填充机及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填充机的旁侧的两烟盒上料机,两所述烟盒上料机每次分别将至少两烟盒的盒盖及衬纸打开,并将开盒后的至少两所述烟盒同步移送到对应的所述填充机的立式环形传送线的输入端,两所述填充机分别将输入端处所承接的烟盒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向着立式环形传送线的填充端与输出端的方向依次输送,所述烟支上料机通过平式环形输送线将烟支以一定数量成组地输送到两所述填充机的填充端处,由两所述填充机分别于各自的填充端将至少两组烟支同步地插入到对应的至少两所述烟盒中,两所述填充机还分别于各自的所述下料端将填充有烟支的各所述烟盒的衬纸及盒盖翻转至扣合于其衬袋及盒体上,以完成盒盖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一对应地布置于两所述填充机的输出端的两贴标机,两所述贴标机通过各自所具有的立式环形输送线承接及传送装烟后的烟盒,且在传送过程中通过贴标机构将标签贴付于所述烟盒上,并通过分流机构对贴标后的烟盒进行检测识别及分流下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上料机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皮带输送装置与开盒装置及架设于二者间的搬运装置,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将待开盒的烟盒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传送到所述搬运装置处,所述开盒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至少两开盒单元,所述搬运装置往返于所述皮带传送装置、所述开盒装置及所述填充机之间,用于将同组传送的各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移送到各所述开盒单元上,由所述开盒单元将各自所承接的烟盒的盒盖向着远离盒体的方向翻转以打开,并将所述烟盒的衬纸向着远离盒体的方向翻转以打开,所述搬运装置还用于将各所述开盒单元上开盒后的各所述烟盒同步移送到所述填充机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包括皮带传送机构、于靠近所述开盒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相对接的定位台、沿前后方向各自等间距地布置于所述定位台的左右两相对侧的至少两横推块与至少两纵推块,所述皮带传送机构用于将待开盒的所述烟盒以盒盖朝上的方式进行输送,且每次将至少两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输送到至少两所述横推块处,各所述横推块用于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皮带传送机构上的至少两所述烟盒一一对应地推送到所述定位台上,各所述纵推块用于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定位台上的各所述烟盒推送到便于搬运装置取送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地布置的前取送机构与后取送机构,所述前取送机构每次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夹爪将所述皮带传送装置上的至少两烟盒一一对应地取送到所述开盒装置的至少两开盒单元上,且在取送过程中通过布置于每一所述开合单元处的底部相机对烟盒的正反面进行识别,所述后取送机构每次通过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的至少两吸盘将开盒后的各烟盒从对应的所述开盒单元上吸取并旋转90°后放置到所述填充机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盒单元包括载台、设于所述载台的底侧端的齿轮齿条机构、连接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输出端的凸轮机构及连接于所述凸轮机构的输出端且靠近所述载台的托架,以及设于所述载台的顶侧端的开盖机构、翻转机构与整形机构,所述载台上依次设有进料位、开盖位、翻转位、整形位及出料位,所述开盖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整形机构对应布置于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与所述整形位处,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对应驱使所述托架沿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所述托架将所述进料位、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及所述整形位处的各烟盒向上顶起并向后移送到对应的所述开盖位、所述翻转位、所述整形位及所述出料位处,所述开盖机构与所述翻转机构分别将所述烟盒的盒盖与衬纸翻转至远离盒体以打开,所述整形机构用于从上方对所述烟盒进行抵压定形,使得所述烟盒保持在盒盖与衬纸已打开的开盒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支上料机还包括均布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上的若干个第一载具、相错开地布置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的相对后侧端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两推送装置及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的相对外侧与所述两推送装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的两转送装置,所述两转送装置上各自等间距地排布有至少两第二载具,所述第一载具用于成组的烟支的承接并带动所述烟支于所述平式环形输送线上传送,所述两推送装置用于沿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分别将传经的至少两所述第一载具中的烟支推送到对应的所述转送装置的至少两所述第二载具中,所述两转送装置用于沿前后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载具中的烟支转送到所述填充机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机还包均布于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上的若干第三载具及沿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布的顶推装置、入盒装置与合盖装置,以及布置于所述合盖装置的相向侧的又一顶推装置,所述第三载具上设有供开盒后的烟盒安置的安置区及布置于所述安置区的边缘处的定位件与摆动件,所述顶推装置通过顶推件驱使所述定位件移动或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摆动件转动,使得所述定位件得以对所述安置区的所述烟盒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并使得所述摆动件得以对所述烟盒的衬纸与盒盖进行抵压定位或解除定位,所述入盒装置通过开袋机构对所述烟盒的衬袋进行吸附固定,并通过与所述开袋机构相向布置的填充机构将成组的烟支整组且倾斜地插入到所述烟盒中,所述合盖装置用于将填装有烟支的烟盒的盒盖及衬纸向着靠近盒体的方向翻转,以盖合于所述盒体及所述衬袋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环形输送线将所述第三载具以至少两个为一组成组地进行传送,每一所述顶推装置中所述顶推件的数量、所述开袋机构的数量、所述填充机构的数量及所述合盖装置的数量均与同组传送的所述载具的数量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载具还包括载板,所述载板上设有方形的所述安置区及凸设于所述安置区的相邻两边的边缘处的两限位块,所述定位件包括滑设于所述安置区的另两相邻边的边缘处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且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边缘处各设有一滚轮,所述摆动件可转动地架设于所述安置区的边缘处,并通过布置于所述载板底部的齿轮齿条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板连动连接,以在滑动的所述第二夹板的带动下转动到所述安置区内或从所述安置区中退出,所述顶推件包括与两所述滚轮呈一一对应地布置且能够沿上下方向直线移动的顶推柱与顶推块,所述顶推柱与所述顶推块上与对应的所述滚轮相抵接的抵推面均为斜面或弧面。
CN202311336797.8A 2023-10-16 2023-10-16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Pending CN1172082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6797.8A CN117208299A (zh) 2023-10-16 2023-10-16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36797.8A CN117208299A (zh) 2023-10-16 2023-10-16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08299A true CN117208299A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4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36797.8A Pending CN117208299A (zh) 2023-10-16 2023-10-16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082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6959B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包装方法
US6151867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 particular, soft film packs
CN211642775U (zh) 一种自动套袋包装机
CN108820398B (zh) 一种刀具自动化包装线
CN110963116B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包装线
CN114313416A (zh) 牙线全自动包装机
CN114906405A (zh) 包装设备和封箱方法
CN107098021B (zh) 电池包装线
CN211893823U (zh) 一种电池转台包装装置
CN112078868A (zh) 小袋组合包中包包装机
CN114126970A (zh) 用于将元件、优选纸箱布置在托盘上的包装机及其方法
CN117208299A (zh) 烟支自动装盒生产线
CN212829226U (zh) 一种切条包装自动化设备
CN211711172U (zh) 一种网络终端的自动包装线
CN114620277A (zh) 多规格卷钉自动装箱生产线
CN109159988B (zh) 一种微动开关包装设备
JPH07237601A (ja) 長尺物箱詰め装置
CN112498876A (zh) 一种射孔弹包装系统
JPH0671404U (ja) 長尺物箱詰め装置
JPH04189706A (ja) ワークをトレイに整列して詰込む装置
JP3597549B2 (ja) 長尺物載置装置
CN217171087U (zh) 一种自动包装机
CN213863020U (zh) 一种射孔弹包装系统
CN218662728U (zh) 一种塑盒自动输送及同步放标签和说明书设备
CN220974700U (zh) 一种smd卷盘自动贴标校验装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