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04485A -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04485A CN117204485A CN202311286544.4A CN202311286544A CN117204485A CN 117204485 A CN117204485 A CN 117204485A CN 202311286544 A CN202311286544 A CN 202311286544A CN 117204485 A CN117204485 A CN 117204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driving mechanism
- pot
- frying
- t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60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51
- 235000009569 green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90 Enzym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0790 Enzym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通过在辉锅机机体上设置锅体和炒手装置,炒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辉锅机机体上的旋转臂、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的炒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臂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旋转臂上的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炒动组件相连。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锅体后,仅需通过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炒动组件下移至锅体中,直至炒动组件对茶叶施加一定的压力,再通过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臂转动,转动的旋转臂带动直线驱动机构发生周期性摆动,炒动组件便可模仿人工完成茶叶的抓取、压扁、磨光、整形等辉锅工艺,保证茶叶在锅体与炒动组件围合的空间内均匀地被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具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龙井等绿茶加工通常包括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其中青锅主要是对绿茶进行杀青和初步造形,辉锅则是对杀青后的绿茶进一步整形和炒干。当前,辉锅机在对绿茶进行辉锅处理的过程中,茶叶容易发生局部集堆,造成茶叶的翻转、碰撞、摩擦不够,容易导致茶叶外形的一致性较差和茶叶表面光洁度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辉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绿茶在辉锅处理时容易发生局部集堆,造成茶叶的翻转、碰撞、摩擦不够,容易导致茶叶外形的一致性较差和茶叶表面光洁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辉锅机,包括:
辉锅机机体;
锅体,设置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
加热组件,用于向所述锅体中的茶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外壁上;以及
炒手装置,用于对所述锅体中的茶叶进行辉锅整形处理,所述炒手装置设置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
其中,所述炒手装置包括两端分别通过枢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的旋转臂、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的炒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臂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旋转臂上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炒动组件位于所述锅体内并与所述锅体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连以驱动所述旋转臂转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炒动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炒动组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为半圆筒状的槽式茶锅;或者,所述锅体为截面呈U形的槽式茶锅。
进一步地,所述炒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相连的固定压板、铰接于所述固定压板一侧的第一活动压板、铰接于所述固定压板另一侧的第二活动压板、铰接于所述旋转臂一侧的第一电动推杆和铰接于所述旋转臂另一侧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固定压板、第一活动压板、所述第二活动压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枢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铰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压板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铰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压板与所述第二活动压板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压板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压板、所述固定压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压板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锅体内壁的U形凹槽或弧形凹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电发热片和设置于所述电发热片上接线柱,若干电发热片平行且间隔地布置于所述锅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发热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枢轴的轴向,且相邻两片所述电发热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炒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炒动组件对茶叶施加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炒动组件移动调整的控制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在初始模式下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炒动组件连续下移的初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判断所述炒动组件是否触碰到茶叶的茶叶触碰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压力逐步调整所述炒动组件的上下位置的压力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在判定辉锅完成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炒动组件连续上移至初始位置的回位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具有开口向上的进料口和位于所述锅体一端的出料口,所述辉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料口处的活动门组件。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方案中的辉锅机的茶叶加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提供的所述辉锅机。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辉锅机结构中,通过在辉锅机机体上设置锅体和炒手装置,炒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辉锅机机体上的旋转臂、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的炒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臂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旋转臂上的直线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炒动组件相连。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锅体后,仅需通过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炒动组件下移至锅体中,直至炒动组件与锅体的内壁滑动接触以对茶叶施加一定的压力,再通过回转驱动机构驱动旋转臂转动,使得旋转臂带动直线驱动机构发生周期性摆动,炒动组件便可模仿人工完成茶叶的抓取、压扁、磨光、整形等辉锅工艺。此过程中,保证了茶叶在锅体与炒动组件围合的空间内均匀地被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产生足够的挤压、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手装置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锅体与加热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手装置在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手装置在工作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炒手装置在工作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的在卸料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动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辉锅机机体;11-床体;12-翻斗;13-枢轴;
2-锅体;21-进料口;22-出料口;
3-加热组件;31-电发热片;32-接线柱;
4-炒手装置;41-旋转臂;42-炒动组件;421-固定压板;422-第一活动压板;423-第二活动压板;424-第一电动推杆;425-第二电动推杆;43-回转驱动机构;431-回转驱动组件;432-驱动电机;44-直线驱动机构;45-压力传感器;
5-活动门组件;51-支撑组件;511-支撑架;512-定位套筒;52-转动杆;53-开关门;54-驱动组件;541-固定套;542-驱动臂;543-直线驱动器;55-导料件;56-固定框架;
6-支座;61-限位槽;62-限位孔;
7-测压座;8-铰接座;
9-直线导向组件;91-导向套;92-导向柱;
10-顶升机构;20-进料斗;30-U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多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专用的方位、以专用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专用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或“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专用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适用于茶叶加工设备。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2、图4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包括辉锅机机体1、锅体2、加热组件3和炒手装置4,锅体2设置于辉锅机机体1上,锅体2可以是但不限于锅体2为半圆筒状的槽式茶锅或者截面呈U形的槽式茶锅。锅体2的外壁上设有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通电后可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加热,使得锅体2中的茶叶在辉锅处理所要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辉锅加工。炒手装置4设置于辉锅机机体1上,炒手装置4的至少部分可伸入锅体2中,使得炒手装置4可模仿人手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辉锅整形处理。具体地,炒手装置4包括旋转臂41、炒动组件42、回转驱动机构43和直线驱动机构44,旋转臂41的两端分别通过枢轴转动安装于辉锅机机体1上,炒动组件42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回转驱动机构43用于驱动旋转臂41转动,直线驱动机构44设置于旋转臂41上,炒动组件42位于锅体2内并与锅体2的内壁滑动接触,回转驱动机构43的输出端与旋转臂41相连以驱动旋转臂41转动,直线驱动机构44的输出端与炒动组件42相连以驱动炒动组件42上下移动。
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和图11,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对龙井等绿茶进行辉锅处理时,仅需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锅体2中,首先通过加热组件3将锅体2中的茶叶加热到辉锅加工所需的温度,其次通过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下移至锅体2中,直至炒动组件42与锅体2中的茶叶接触并对茶叶施加一定的压力,此时炒动组件42位于锅体2内并与锅体2的内壁滑动接触;然后通过回转驱动机构43驱动旋转臂41转动,使得旋转臂41带动直线驱动机构44在锅体2中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炒动组件42便可在锅体2中对茶叶进行翻炒,并模仿人工完成茶叶的抓取、压扁、磨光等辉锅工艺,使得茶叶在锅体2与炒动组件42围合的空间内均匀地被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充分地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辉锅机机体1上设置锅体2和炒手装置4,炒手装置4包括两端分别通过枢轴转动安装于辉锅机机体1上的旋转臂41、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的炒动组件42、用于驱动旋转臂41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43和设置于旋转臂41上的直线驱动机构44,回转驱动机构43的输出端与旋转臂41相连,直线驱动机构44的输出端与炒动组件42相连。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锅体2后,仅需通过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下移至锅体2中,直至炒动组件42与锅体2的内壁滑动接触以对茶叶施加一定的压力,再通过回转驱动机构43驱动旋转臂41转动,使得旋转臂41带动直线驱动机构44在锅体2中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炒动组件42便可模仿人工完成茶叶的抓取、压扁、磨光、整形等辉锅工艺。此过程中,保证了茶叶在锅体2与炒动组件42围合的空间内均匀地被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产生足够的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
请结合参阅图6、图7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炒动组件42包括固定压板421、第一活动压板422、第二活动压板423、第一电动推杆424和第二电动推杆425,固定压板421与直线驱动机构44的输出端固定相连,第一活动压板422铰接于固定压板421一侧,第二活动压板423铰接于固定压板421另一侧,第一电动推杆424铰接于旋转臂41的一侧,第二电动推杆425铰接于旋转臂41的另一侧,固定压板421、第一活动压板422、第二活动压板423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枢轴的轴向,第一电动推杆424的输出轴铰接于第一活动压板422上,第二电动推杆425的输出轴铰接于第二活动压板423上。在炒动组件42翻炒、搅动茶叶的过程中,通过直线驱动机构44下压固定压板421,使得固定压板421对锅体2中的茶叶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24实时调节第一活动压板422与固定压板421之间的角度,通过第二电动推杆425实时调节第二活动压板423与固定压板421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形成开口朝向锅体2内壁的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茶叶容置于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与锅体2内壁之间围合的空间内,由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组合形成的抓手结构便可均匀地带动茶叶进行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并可茶叶挤压过度而产生破损,从而使得茶叶能够产生足够的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压板422与第二活动压板423左右对称地设置于固定压板421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形成开口朝向锅体2内壁的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茶叶容置于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与锅体2内壁之间围合的空间内,由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组合形成的抓手结构便可均匀地带动茶叶进行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产生足够的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3包括若干电发热片31和设置于电发热片31上接线柱32,若干电发热片31平行且间隔地布置于锅体2的外壁上,使得加热组件3能够均匀地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加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锅体2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茶叶辉锅加工的一致性。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发热片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枢轴的轴向,且相邻两片电发热片31之间的间距相等,进一步提高加热组件3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加热的均匀性,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导致锅体2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茶叶辉锅加工的一致性。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炒手装置4还包括用于检测炒动组件42对茶叶施加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45和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移动调整的控制器,直线驱动机构44和压力传感器45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该实施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45实时监测炒动组件42对茶叶施加的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大小,实时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按照设定的压力参数驱动炒动组件42下压,保证炒动组件42能够精确地按照设定的压力对茶叶进行施压,且炒动组件42能够对茶叶实行缓慢和断续的加压压扁过程,使得茶叶辉锅整形的条索紧致,均匀,破损率小,克服现有技术中辉锅机通过人工对锅体2内的茶叶施加压力,加压过程不可控而导致茶叶辉锅整形不足或茶叶破碎率高的缺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用于在初始模式下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带动炒动组件42连续下移的初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45的检测数据判断炒动组件42是否触碰到茶叶的茶叶触碰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压力逐步调整炒动组件42的上下位置的压力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在判定辉锅完成后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带动炒动组件42连续上移至初始位置的回位控制模块。具体地,初始控制模块可在初始模式下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带动炒动组件42连续下压,直至炒动组件42触碰到锅体2中的茶叶。茶叶触碰判断模块可根据压力传感器45的检测数据判断炒动组件42是否触碰到茶叶,在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值为零时,炒动组件42未接触茶叶,当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值由零变为大于零时,判定炒动组件42接触到茶叶。在炒动组件42未触碰到茶叶时,则初始控制模块继续工作。在炒动组件42触碰到茶叶时,则初始控制模块结束工作,同时进入茶叶辉锅整形模式。压力控制模块在茶叶辉锅整形模式下,可按照调整周期逐步调整炒动组件42的上下位置,以使炒动组件42对茶叶所产生的压力达到辉锅整形工艺步骤的工艺要求,辉锅整形工艺步骤包括无压辉锅整形、轻压辉锅整形、回退辉锅整形、重压辉锅整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工艺步骤,辉锅整形工艺步骤还包括各个工艺步骤的顺序、各个工艺步骤对应的压力参数、各个工艺步骤对应的工作时长和相邻工艺步骤转换时炒动组件42的升降方向,每个调整周期都包括调整时间和静止时间。待茶叶辉锅整形模式结束后,回位控制模块在判定辉锅整形完成后,直接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带动炒动组件42连续上移至初始位置。在其中一些应用场景中,辉锅机中有辉锅整形工艺步骤的数据库,可以根据茶叶的不同匹配出对应的辉锅整形工艺步骤,也可以是操作人员手工输入设定工艺步骤和其参数形成辉锅整形工艺步骤。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锅体2具有开口向上的进料口21,方便将杀青后的茶叶投入锅体2中。锅体2的一端具有出料口22,辉锅机还包括设于出料口22处的活动门组件5,活动门组件5设置于辉锅机机体1上,则可通过活动门组件5控制出料口22的打开和关闭,方便锅体2卸料。
请结合参阅图4、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炒手装置4包括旋转臂41、炒动组件42、直线驱动机构44、回转驱动机构43、压力传感器45和控制器,旋转臂41用于转动安装于辉锅机的辉锅机机体1上,炒动组件42用于伸入辉锅机的锅体2内,并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的动作,以对辉锅机的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辉锅处理。旋转臂41横向设置于锅体2的正上方,旋转臂41与回转驱动机构43的输出端相连,回转驱动机构43可驱动旋转臂41转动,转动的旋转臂41可带动直线驱动机构44在辉锅机的锅体2中进行左右往复摆动。直线驱动机构44竖直安装于旋转臂41上,炒动组件42与直线驱动机构44的输出端相连,直线驱动机构44可驱动炒动组件42上下移动。当炒动组件42位于辉锅机的锅体2内时,炒动组件42与辉锅机的锅体2内壁滑动接触。压力传感器45,用于检测炒动组件42对锅体2中茶叶施加压力大小,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移动,使炒动组件42作出下压位置的调整,以实现调整炒动组件42对锅体2中茶叶施加压力大小。直线驱动机构44和压力传感器45分别与控制器电性相连。
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和图11,在使用炒手装置4对龙井等绿茶进行辉锅处理时,仅需将杀青后的茶叶置入辉锅机的锅体2中,首先通过加热组件3将锅体2中的茶叶加热到辉锅加工所需的温度,其次通过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下移至锅体2中,直至炒动组件42与锅体2中的茶叶接触,此时炒动组件42位于锅体2内并与锅体2的内壁滑动接触;然后通过回转驱动机构43驱动旋转臂41转动,使得旋转臂41带动直线驱动机构44在锅体2中发生周期性的摆动,炒动组件42便可在锅体2中对茶叶进行翻炒,并模仿人工完成茶叶的抓取、压扁、磨光等辉锅工艺,并且使得茶叶在锅体2与炒动组件42围合的空间内均匀地被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充分地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此外,在炒动组件42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辉锅整形的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45实时监测炒动组件42对茶叶施加的压力,加上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45检测的压力大小,实时控制直线驱动机构44驱动炒动组件42上下移动位置而实现下压压力的调整,保证炒动组件42能够精确地按照设定压力对茶叶进行施压,由于加压过程精确可控而使得茶叶辉锅整形的条索紧致,均匀,破损率小。
请结合参阅图4、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炒动组件42包括固定压板421、第一活动压板422、第二活动压板423、铰接于旋转臂41一侧的第一电动推杆424和铰接于旋转臂41另一侧的第二电动推杆425,炒动组件42与直线驱动机构44的输出端固定相连,第一活动压板422与第二活动压板423左右对称地设置于固定压板42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活动压板422与第二活动压板423分别通过活页等铰接件与固定压板421铰接,第一电动推杆424的输出轴铰接于第一活动压板422上,第二电动推杆425的输出轴铰接于第二活动压板423上。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24控制第一活动压板422与固定压板421张开的幅度,且通过第二电动推杆425控制第二活动压板423与固定压板421张开的幅度,使得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形成开口方向朝向锅体2内壁的U形抓手结构,将茶叶置于U形抓手结构与锅体2内壁围合的空间内,在U形抓手结构沿锅体2内壁左右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均匀地实现茶叶的翻转与搅动,避免茶叶在辉锅整形的过程中发生局部集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锅体2为半圆筒状的槽式茶锅或者截面呈U形的槽式茶锅,在U形抓手结构沿锅体2内壁进行左右滑动的周期性运动时,第一电动推杆424可控制第一活动压板422与固定压板421之间的张开幅度发生适应性调整,以避免第一活动压板422与锅体2内壁发生干涉,并且第二电动推杆425可控制第二活动压板423与固定压板421之间的张开幅度发生适应性调整,以避免第二活动压板423与锅体2内壁发生干涉。此外,在U形抓手结构沿锅体2内壁滑动至左侧高点时,第一电动推杆424驱动保持在第一活动压板422与固定压板421处于并排的位置,使得第一活动压板422远离固定压板421的一侧与锅体2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过料间隙,茶叶可在惯性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过料间隙与锅体2内壁发生摩擦,增加碰撞、摩擦的力度,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同时,第一活动压板422可对沿着锅体2内壁滑动的茶叶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茶叶飞出U形抓手结构与锅体2内壁围合的空间。同理,在U形抓手结构沿锅体2内壁滑动至右侧高点时,第二电动推杆425驱动保持在第二活动压板423与固定压板421处于并排的位置,使得第二活动压板423远离固定压板421的一侧与锅体2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料间隙,茶叶可在惯性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过料间隙与锅体2内壁发生摩擦,增加碰撞、摩擦的力度,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同时,第二活动压板423可对沿着锅体2内壁滑动的茶叶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茶叶飞出U形抓手结构与锅体2内壁围合的空间。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形成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的开口朝向辉锅机的锅体2内壁,茶叶容置于U形凹槽30或弧形凹腔与锅体2内壁之间围合的空间内,由第一活动压板422、固定压板421和第二活动压板423组合形成的抓手结构便可均匀地带动茶叶进行翻转、搅动,有效防止茶叶发生局部集堆,从而使得茶叶能够产生足够的碰撞、摩擦,有利于提高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和茶叶表面光洁度。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直线驱动机构44为第三电动推杆,压力传感器45设置于第三电动推杆上。需要说明的是,压力传感器45可以是设置于第三电动推杆与炒动组件42之间,在炒动组件42向锅体2中的茶叶施加压力时,压力传感器45可以检测到炒动组件42的压力。当然,压力传感器45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三电动推杆背离炒动组件42的一端,可以通过检测第三电动推杆对炒动组件42的推力而判断炒动组件42向锅体2中的茶叶施加压力。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臂4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三电动推杆的支座6,第三电动推杆安装于支座6上,一方面方便第三电动推杆的安装,另一方面可增强第三电动推杆安装于旋转臂41上的稳固性。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座6上设有限位槽61,第三电动推杆容置于限位槽61中,可进一步增强第三电动推杆安装于旋转臂41上的稳固性。旋转臂41上设有与限位槽61连通的限位孔62,第三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支座6铰接,第三电动推杆的推杆可沿轴向滑动地插设于限位孔62中,压力传感器45设置于第三电动推杆背离炒动组件42的一端,可以通过检测第三电动推杆对炒动组件42的推力而判断炒动组件42向锅体2中的茶叶施加压力。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座6上设置有测压座7和铰接座8,压力传感器45夹设于测压座7与铰接座8之间,铰接座8滑动设置于限位槽61中,电动推杆的固定端通过枢轴与铰接座8铰接。第三电动推杆推动炒动组件42加压茶叶的过程中,第三电动推杆受到反作用力后具有朝向支座6移动的趋势,则铰接座8与支座6会对压力传感器45产生挤压作用,从而使得压力传感器45能够稳定且精确地检测到第三电动推杆对炒动组件42的推力。因此,将压力传感器45夹设于测压座7与铰接座8之间,能够精确地检测到第三电动推杆对炒动组件42的推力,从而能够准确判断炒动组件42向锅体2中茶叶施加的压力大小。
请结合参阅图2、图4和图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回转驱动机构43包括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组件54431和驱动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组件54431的驱动电机432,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组件54431的蜗轮与旋转臂41传动连接。该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432驱动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组件54431,则可通过蜗轮蜗杆式回转驱动组件54431带动旋转臂41旋转,能够实现大传动比动力传动,增强旋转臂41周期性往复转动的稳定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炒手装置4还包括用于引导炒动组件42上下移动的直线导向组件9,直线导向组件9包括与旋转臂41固定相连的导向套91和可沿轴向滑动地插装于导向套91中的导向柱92,导向柱92与炒动组件42固定相连。该实施例中,通过直线导向组件9将旋转臂41与炒动组件42的固定压板421相连,能够增强炒动组件42的稳定可靠性。可以理解地,直线导向组件9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多个直线导向组件9沿炒动组件42的固定压板4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能够保证炒动组件42的固定压板421受力更加均衡,从而有利于炒动组件42均匀地翻转、搅动茶叶。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辉锅机包括辉锅机机体1、锅体2、炒手装置4和活动门组件5,辉锅机机体1包括床体11和通过枢轴13转动安装于床体11上的翻斗12,锅体2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锅体2具有用于供茶叶倒出的出料口22。炒手装置4用于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辉锅整形处理,炒手装置4设置于翻斗12上。活动门组件5设置于翻斗12上对应出料口22的位置,则可根据使用需要,通过活动门组件5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具体地,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3,活动门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的支撑组件51、转动设置于支撑组件51上的转动杆52、与转动杆52固定相连的开关门53,以及驱动转动杆52转动以使开关门53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的驱动组件54,驱动组件54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该实施例中,辉锅机机体1包括床体11和通过枢轴转动安装于床体11上的翻斗12,在翻斗12上设置具有出料口22的锅体2,并在翻斗12上对应出料口22的位置设置活动门组件5。活动门组件5包括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的支撑组件51、转动设置于支撑组件51上的转动杆52、与转动杆52固定相连的开关门53,以及驱动转动杆52转动以使开关门53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的驱动组件54。仅需将翻斗12绕枢轴向上转动,使得锅体2朝向具有出料口22的一侧倾斜,同时通过驱动组件54驱动转动杆52转动,转动的转动杆52带动开关门53向上翻转而打开出料口22,锅体2中的茶叶便能够通过出料口22快速倾倒至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中,从而能够便捷高效地对锅体2中的茶叶进行卸料,提高绿茶的加工效率,并且能够避免出现先后取出的茶叶因受热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绿茶加工品质的一致性较差的现象。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1包括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的支撑架511和与支撑架511固定相连的定位套筒512,转动杆52可沿周向转动地插装于定位套筒512中,可增强转动杆52转动打开开关门53的稳定可靠性。可以理解地,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1也包括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的支撑架511和与支撑架511固定相连的轴承,转动杆5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支撑架511上。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4包括固定套541装于转动杆52上的固定套541和用于带动转动杆52转动的驱动臂542,驱动臂542与固定套541相连。该实施例中,驱动臂542通过固定套541与转动杆52相连,仅需在外力迫使驱动臂542动作时,就可利用驱动臂542带动转动杆52转动,以使开关门53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可以理解地,在其中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臂542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插接的方式与转动杆52直接相连。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4还包括用于驱动驱动臂542动作的直线驱动器543,直线驱动器543固定设置于翻斗12上,直线驱动器543的输出端与驱动臂542相连。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翻斗12上设置直线驱动器543,仅需将直线驱动器543的输出端与驱动臂542相连,就可以利用直线驱动器543驱动臂542动作,从而可利用驱动臂542带动转动杆52转动,以使开关门53自动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臂542为L形连杆件,L形连杆件的第一端与固定套541固定链接,L形连杆件的第二端与直线驱动器543的输出端相连。该实施例中,通过L形连杆件将直线驱动器543的输出端与转动杆52相连,不仅能够将直线驱动器543的直线运动转换成转动杆52的旋转运动,而且能够利用杠杆原理驱动开关门53快速打开或关闭出料口22,结构稳定性好,且能够减小活动门组件5占据的空间体积。
请结合参阅图2、图4和图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便于卸料的辉锅机还包括用于顶起翻斗12以使锅体2朝向出料口22倾斜的顶升机构10,顶升机构10设置于床体11上。该实施例中,通过顶升结构自动抬起翻斗12,使得锅体2朝向具有出料口22的一侧倾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卸料效率。具体的,顶升机构10为气缸或电缸,气缸或电缸的缸体与床体11铰接,气缸或电缸的推杆与翻斗12铰接,以增强顶升机构10顶起翻斗12的稳定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活动门组件5还包括用于将锅体2中的茶叶由出料口22引导至外部的导料件55和将导料件55固定于翻斗12上的固定框架56,导料件55与出料口22衔接,固定框架5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翻斗12上。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翻斗12上对应出料口22的位置设置导料件55,使得锅体2中的茶叶能够在导料件55的引导下快速、顺畅、有序地滑落至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中,避免茶叶以混乱状态下落至下一工序的加工设备中而产生集堆。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茶叶投入锅体2中,便于卸料的辉锅机还包括设于翻斗12上的进料斗20,进料斗20与锅体2的进料口21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茶叶加工设备,该茶叶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辉锅机。由于茶叶加工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辉锅机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上述辉锅机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辉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辉锅机机体;
锅体,设置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
加热组件,用于向所述锅体中的茶叶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外壁上;以及
炒手装置,用于对所述锅体中的茶叶进行辉锅整形处理,所述炒手装置设置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
其中,所述炒手装置包括两端分别通过枢轴转动安装于所述辉锅机机体上的旋转臂、用于模仿人工抓取、搅动茶叶动作的炒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臂转动的回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旋转臂上的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炒动组件位于所述锅体内并与所述锅体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臂相连以驱动所述旋转臂转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炒动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炒动组件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半圆筒状的槽式茶锅;或者,所述锅体为截面呈U形的槽式茶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相连的固定压板、铰接于所述固定压板一侧的第一活动压板、铰接于所述固定压板另一侧的第二活动压板、铰接于所述旋转臂一侧的第一电动推杆和铰接于所述旋转臂另一侧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固定压板、第一活动压板、所述第二活动压板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所述枢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铰接于所述第一活动压板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铰接于所述第二活动压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压板与所述第二活动压板左右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压板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活动压板、所述固定压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压板形成开口朝向所述锅体内壁的U形凹槽或弧形凹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若干电发热片和设置于所述电发热片上接线柱,若干电发热片平行且间隔地布置于所述锅体的外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片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枢轴的轴向,且相邻两片所述电发热片之间的间距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炒动组件对茶叶施加压力大小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炒动组件移动调整的控制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在初始模式下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炒动组件连续下移的初始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判断所述炒动组件是否触碰到茶叶的茶叶触碰判断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压力逐步调整所述炒动组件的上下位置的压力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在判定茶叶辉锅完成后控制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炒动组件连续上移至初始位置的回位控制模块。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辉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具有开口向上的进料口和位于所述锅体一端的出料口,所述辉锅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料口处的活动门组件。
10.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辉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86544.4A CN117204485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86544.4A CN117204485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04485A true CN117204485A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51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86544.4A Pending CN117204485A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04485A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11286544.4A patent/CN11720448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93246A (en) |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vertically adjustable radiant heater | |
CN117204485A (zh) | 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
CA1040519A (en) | Machine for progressively closing flanges of cap strips on standing t-rib roofs | |
CN210853856U (zh) | 一种装备有可升降式热封装置的智能垃圾桶 | |
CN220987486U (zh) | 用于对茶叶辉锅整形的炒手装置及茶叶加工设备 | |
CN220875778U (zh) | 便于卸料的辉锅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
US5382152A (en) | Device for the automatic supply of a press for mould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heets | |
CN218620945U (zh) | 一种铸件加工用退火炉 | |
EP3693669A1 (en) | Oven system for pressed food items | |
CN220875779U (zh) | 茶叶杀青辉锅一体机及茶叶加工设备 | |
JP2000506759A (ja) | アイロンプレス | |
CN220875782U (zh) | 自动卸料翻炒装置及茶叶加工设备 | |
CN221599118U (zh) | 自动控压抬升装置及压扁机 | |
CN220875783U (zh) | 一种茶叶生产线 | |
GB1574280A (en) | Dough-kneading machine having a mechanism for extracting dough from the kneading vessel | |
US4883558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pairs of mold shells into molds | |
CN215959484U (zh) | 自动烹饪机 | |
CN208732254U (zh) | 一种清洁滚筒用油压开合装置 | |
KR100331460B1 (ko) | 호떡 제조기 | |
CN220837577U (zh) | 一种金属配件预热定型装置 | |
CN213200964U (zh) | 揉捻机底盖自动开启机构 | |
JP3230711U (ja) | プレスサンドメーカー | |
KR200391178Y1 (ko) | 육가공장치 | |
CN221349585U (zh) | 一种烘干机温度控制装置 | |
CN220631031U (zh) | 便于上料的电磁炒料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