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8421B - 水下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水下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8421B
CN117188421B CN202311470869.8A CN202311470869A CN117188421B CN 117188421 B CN117188421 B CN 117188421B CN 202311470869 A CN202311470869 A CN 202311470869A CN 117188421 B CN117188421 B CN 117188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er
robot
cleaning robot
underwater clean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708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88421A (zh
Inventor
薛诚
耿翠肖
但晓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7086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8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8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88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8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盖体及隔挡件;机器人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底部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盖体与壳体连接以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盖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形成通道;隔挡件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设置于通道的至少一侧,隔挡件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机器人主体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空气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的可能性,使水下清洁机器人清洁完水线后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返回并清理水底垃圾,以有效提高水下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水下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下清洁机器人是一款应用于水下清理如落叶、泥土等垃圾的清洁设备。
相关技术中,在水下清洁机器人清洁水线时,水下清洁机器人行进方向上的前端会露出水面,外界空气会在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叶轮转动的作用下进入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由于外界空气进入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后不能及时被排出,使水下清洁机器人整体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水下清洁机器人整体的浮力增加。待水下清洁机器人清理完水线的垃圾后无法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水底的垃圾,从而严重影响机器清洁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因外界空气进入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整体浮力增大而导致水下清洁机器人无法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底部的垃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水下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盖体及隔挡件,机器人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的底部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盖体与壳体连接以盖合容纳腔的开口,盖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与进水口之间形成通道,隔挡件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设置于通道的至少一侧,隔挡件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机器人主体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其中,预设方向与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相交水下清洁机器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具有面向机器人主体的第一侧、以及面向盖体的第二侧;
其中,隔挡件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一体成型,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可拆卸连接;或者
隔挡件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一体成型;或者
隔挡件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隔挡件的第二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盖体可拆卸连接;和/或
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密封件,隔挡件的第二侧通过密封件与盖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条,第一卡条设于隔挡件的第二侧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的第二侧和盖体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卡接于第一卡槽;和/或
密封件包括密封棉,密封棉设于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隔挡件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
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密封件,隔挡件的第一侧通过密封件与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条,第一卡条设于隔挡件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卡接于第一卡槽;和/或
密封件包括密封棉,密封棉设于隔挡件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的数量为一个,隔挡件呈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挡件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器人主体内还包括密封盒,密封盒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壳体连接;隔挡件具有面向机器人主体的第一侧、以及面向盖体的第二侧;
其中,隔挡件的第一侧与密封盒一体成型,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可拆卸连接;或者
隔挡件的第一侧与密封盒可拆卸连接,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一体成型;或者
隔挡件的第一侧与密封盒可拆卸连接,隔挡件的第二侧与盖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水泵和叶轮,水泵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壳体连接,水泵的驱动轴与叶轮连接,叶轮对应出水口设置;
隔挡件设于叶轮和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之间,其中,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为水下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上的一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水下清洁机器人,通过设计隔挡件,并将隔挡件且沿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设置于容纳腔内的通道的至少一侧,隔挡件能够增大外界空气从盖体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的阻力,使水下清洁机器人整体的浮力不会增加过多,从而使水下清洁机器人清理完水线的垃圾后能够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水底的垃圾,以有效提高水下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设于隔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密封件设于隔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下清洁机器人;10、机器人主体;11、壳体;11a、进水口;11b、容纳腔;20、盖体;21、盖本体;21a、出水口;22、凸部;30、隔挡件;31、第一隔挡件;32、第二隔挡件;40、第一连接件;41、第一卡条;50、密封件;51、密封棉;60、第二连接件;61、第二卡条;70、密封盒;80、过滤盒;90、动力组件;91、水泵;92、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1,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空气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可能性,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清洁完水线后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返回并清理水底垃圾,以有效提高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清洁效率。
该水下清洁机器人1包括机器人主体10、盖体20及隔挡件30。机器人主体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具有容纳腔11b,壳体11的底部具有与容纳腔11b连通的进水口11a。盖体20与壳体11连接以盖合容纳腔11b的开口,盖体20具有与容纳腔11b连通的出水口21a;出水口21a与进水口11a之间形成通道。隔挡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b内且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设置于通道的至少一侧,隔挡件30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其中,预设方向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相交。
以下结合图1-图7对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图1-图3所示,水下清洁机器人1包括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
机器人主体10作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中的驱动载体,其不仅能够驱动整个水下清洁机器人1能够按照预设的轨迹(包括上述预设路径)运动,还能够使整个水下清洁机器人1进行吸污、过滤等操作,从而达到全面清洁的效果。
机器人主体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具有容纳腔11b。其中,“容纳腔11b”理解成壳体11内用于容纳机器人主体10中的其他部件(例如下文介绍的电机、水泵91等部件)的区域,这里对容纳腔11b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壳体11的底部具有与容纳腔11b连通的进水口11a,其中,“进水口11a”理解成壳体11的用于供水或者垃圾进入容纳腔11b内的开口,这里对进水口11a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进水口11a的形状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矩形。可以理解的是,如泥巴等垃圾大部分沉于水底,故通过将进水口11a设计在壳体11的底部,在叶轮92(下文有介绍)的作用下,泥巴等垃圾跟随水从进水口11a进入容纳腔11b内,提高了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吸污效率。
图1-图2所示,盖体20作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上盖,关于盖体20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盖体20与壳体11连接以盖合容纳腔11b的开口,这里对盖体20与壳体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盖体20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接、卡接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与壳体11可拆卸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盖体20与壳体11连接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更好地保护放置于容纳腔11b内的如叶轮92等其他部件。
盖体20具有与容纳腔11b连通的出水口21a,其中,“出水口21a”理解成壳体11的用于供水排出容纳腔11b外的开口,这里对出水口21a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出水口21a的形状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矩形。
出水口21a与进水口11a之间形成通道,其中,通道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以理解的是,在叶轮92的作用下,如泥巴等垃圾跟随水从进水口11a进入容纳腔11b内,泥巴等垃圾会被收集在过滤盒80(下文有介绍)内,水则沿着上述通道从出水口21a排出容纳腔11b外。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组装工艺的影响,导致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处无法实现完全密封,故水下清洁机器人1在清理水线时,由于水下清洁机器人1行进方向上的前端直接裸露在外界空气中,此时在叶轮92的高速转动的作用下,外界空气会更多地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整体在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水下清洁机器人1整体的浮力增加。浮力增加后的水下清洁机器人1清理完水线的垃圾后无法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水底的垃圾,从而严重影响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清洁效率。图1-图3所示,为了解决该问题,故设计,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隔挡件30,隔挡件30用于隔挡外界空气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上的前端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这里对隔挡件3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隔挡件30可以是隔挡板也可以是隔挡罩。
隔挡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b内且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设置于通道的至少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所需要求基础上,隔挡件30可以部分延伸至机器人主体10的外部区域,也可以部分延伸至盖体20的外部区域,这里对此不作限定,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水下清洁机器人1具有相对设置的头部和尾部。若将隔挡件30设置在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头部所在的区域,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即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头部所在的一端,此时水下清洁机器人1从尾部指向头部的方向行走。若隔挡件30设置在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尾部所在的区域,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即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尾部,此时水下清洁机器人1从头部指向尾部的方向行走。若隔挡件30既设置在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又设置在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尾部所在的区域,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可以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头部所在的一端,此时水下清洁机器人1从尾部指向头部的方向行走;当然,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也可以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尾部所在的一端,此时水下清洁机器人1从头部指向尾部的方向行走。
隔挡件30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预设方向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相交。易于理解的是,隔挡件30可以仅与机器人主体10连接,也可以仅与盖体20连接,还可以同时既与机器人主体10又与盖体20连接。这里,对隔挡件3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隔挡件30与盖体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关于隔挡件3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隔挡件30与盖体20之间的具体连接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方向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相交,也即预设方向至少包括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第一分量。当上述预设方向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时,此时预设方向还包括与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相平行的第二分量。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水下清洁机器人1,通过设计隔挡件30,并将隔挡件30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行进方向设置于通道的至少一侧,隔挡件30能够增大外界空气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阻力,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整体的浮力不会增加过多,从而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清理完水线的垃圾后能够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水底的垃圾,以有效提高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清洁效率。
隔挡件30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为隔挡件30面向机器人主体10的一侧,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为隔挡件30面向盖体20的一侧。关于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
如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一体成型,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其中,隔挡件3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机器人主体10形成一体式结构。该设计中,通过设计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一体成型,在保证隔挡件30增大外界空气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阻力的同时,还能够降低隔挡件3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安装难度。通过设计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隔挡件30一方面能够增强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隔挡件30另一方面为盖体20提供支撑,以进一步增强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一体成型(图中未示出),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其中,隔挡件3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盖体20形成一体式结构。该设计中,通过设计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一体成型,在保证隔挡件30增大外界空气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阻力的同时,还能够降低隔挡件30与盖体20之间的安装难度。通过设计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隔挡件30一方面能够增强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隔挡件30另一方面相当于加强筋,还能够增强盖体20的结构强度。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其中,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卡接、螺接或者插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卡接、螺接或者插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设计中,通过设计隔挡件30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同时与盖体20以及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隔挡件30发生损坏时可方便更换隔挡件30。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第一侧可以通过胶接的方式来实现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此时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或者,隔挡件30的第二侧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盖体20连接,此时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器人主体10还包括密封盒70,密封盒70位于容纳腔11b内且与壳体11连接,隔挡件30位于密封盒70背离壳体11的底部一侧,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密封盒70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其中,这里对密封盒70与壳体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密封盒70与壳体11之间为不可拆卸式连接时,密封盒7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壳体11连接;当密封盒70与壳体1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密封盒7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插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壳体11连接。通过设计密封盒70,密封盒70可用于容置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如电控板或者电池等器件,避免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如电控板或者电池等器件遇水烧坏。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一种或者多种。
如图2-图4所示,例如,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0,隔挡件30的第二侧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40,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间接与盖体20连接,避免隔挡件30的第二侧在外界空气的气流作用向发生晃动,使隔挡件30能够稳定地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之间,从而保证隔挡件30能够有效阻挡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
如图2-图5所示,例如,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密封件50,隔挡件30的第二侧通过密封件5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密封件50,在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抵接时,将密封件50夹设在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能够增强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的隔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隔挡件30的第二侧通过密封件50与盖体20抵紧,还能够进一步增强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更为具体地,当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和/或,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密封件5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时,考虑到第一连接件40和密封件50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且针对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2-图4所示,当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时,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卡条41,第一卡条41设于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41卡接于第一卡槽。其中,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之间为不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卡条41可以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隔挡件30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卡条41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固定连接;当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卡条4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插接中至少一种方式与隔挡件30的第二侧固定连接。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一连接件40设计成第一卡条41,使隔挡件30的第二侧通过第一卡条41实现与盖体20之间的卡合连接,能够提升隔挡件30与盖体2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
当然,当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可以包括第一螺钉(图中未示出),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一穿孔,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另一者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穿设第一穿孔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又或者,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可以包括第一插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插块设于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30的第二侧和盖体20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插槽,第一插块插接于第一插槽。
如图2-图5所示,当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密封件5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时,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密封件50包括密封棉51,密封棉51设于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其中,密封棉51的具体制备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海绵、泡沫等。该设计中,通过将密封件50设计成密封棉51,密封棉5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实现隔挡件30的第二侧与盖体20之间的良好密封。
当然,当隔挡件30的第二侧经由密封件50与盖体20可拆卸连接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50也可以包括密封胶圈(图中未示出),密封胶圈的制备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橡胶或者硅胶,密封胶圈绕设隔挡件30的第二侧设置且与盖体20抵接。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一种或者多种。
如图2-图4所示,例如,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0,隔挡件3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4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40,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间接与机器人主体10连接,避免隔挡件30的第一侧在外界空气的气流作用向发生晃动,使隔挡件30能够稳定地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之间,从而保证隔挡件30能够有效阻挡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
如图2-图5,例如,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密封件50,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密封件5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密封件50,在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抵接时,将密封件50夹设在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能够增强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的隔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隔挡件30的第一侧通过密封件50与机器人主体10抵紧,还能够进一步增强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更为具体地,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和/或,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密封件5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时,考虑到第一连接件40和密封件50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且针对具体的不同表现形式,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4-图5所示,当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时,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卡条41,第一卡条41设于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41卡接于第一卡槽。其中,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一侧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一侧之间为不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卡条41可以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隔挡件30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卡条41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隔挡件30的第一侧固定连接;当第一卡条41与隔挡件30的第一侧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一卡条4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插接中至少一种方式与隔挡件30的第一侧固定连接。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一连接件40设计成第一卡条41,使隔挡件30的第一侧通过第一卡条41实现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卡合连接,能够提升隔挡件30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
当然,当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第一连接件4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螺钉(图中未示出),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一穿孔,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另一者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穿设第一穿孔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又或者,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插块(图中未示出),第一插块设于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一者上,隔挡件30的第一侧和机器人主体10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插槽,第一插块插接于第一插槽。
如图3-图6所示,当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密封件5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时,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密封件50包括密封棉51,密封棉51设于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其中,密封棉51的具体制备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海绵、泡沫等。该设计中,通过将密封件50设计成密封棉51,密封棉5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实现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机器人主体10之间的良好密封。
当然,当隔挡件30的第一侧经由密封件50与机器人主体10可拆卸连接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50也可以包括密封胶圈(图中未示出),密封胶圈的制备材料可以但不仅限于是橡胶或者硅胶,密封胶圈绕设隔挡件30的第一侧设置且与机器人主体10抵接。
考虑到隔挡件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且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盖体20,隔挡件30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关于隔挡件30数量、以及不同数量的隔挡件30在机器人主体10上的排布方式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
如图3-图5所示,在第一种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数量为多个(两个以上),多个隔挡件30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宽度方向排列。具体为,盖体20包括盖本体21和凸部22,盖本体21具有出水口21a,盖本体21与壳体11连接以盖合容纳腔11b的开口,凸部22位于容纳腔11b内且与盖本体21连接。基于此种结构的盖体20,多个隔挡件30包括第一隔挡件31和第二隔挡件32。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宽度方向,第一隔挡件31和第二隔挡件32分设于凸部22的两侧,且第一隔挡件31和第二隔挡件32均与凸部22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与盖体20的凸部22连接,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与凸部22形成一个隔挡整体,该隔挡整体能够对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进行有效隔挡。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隔挡件30的数量为一个,隔挡件30呈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图中未示出)。具体为,盖体20包括盖本体21,盖本体21具有出水口21a,盖本体21与壳体11连接以盖合容纳腔11b的开口,基于此种结构的盖体20,该一个隔挡件30包括沿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隔挡板,通过设置该长条形隔挡件30分别与盖体20、机器人主体10连接形成一个隔挡整体,该长条形隔挡板能够对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进行有效隔挡。
进一步地,当盖体20包括盖本体21和凸部22时,为实现隔挡件30与盖体20的凸部22之间的稳定连接,故设计,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60。第一隔挡件31和第二隔挡件32经由第二连接件60与凸部22可拆卸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60,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经由第二连接件60间接与盖体20的凸部22连接,进一步增强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与盖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的第二侧在外界空气的气流作用向发生晃动,使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能够稳定地设置在机器人主体10和盖体20之间,从而保证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能够有效阻挡从盖体20与机器人主体10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外界空气。
具体地,第一隔挡件31和第二隔挡件32均具有面向凸部22的第三侧,当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经由第二连接件60与凸部22可拆卸连接时,考虑到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与凸部2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且可以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实施例。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包括第二卡条61,第二卡条61设于第一隔挡件31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一隔挡件31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条61卡接于第二卡槽;第二卡条61还设于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条61卡接于第二卡槽。其中,第二卡条61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当第二卡条61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之间为不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二卡条61可以通过注塑或者3D打印的方式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二卡条61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固定连接;当第二卡条61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第二卡条6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插接中至少一种方式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凸部22固定连接。该设计中,通过将第二连接件60设计成第二卡条61,使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通过第二卡条61实现与凸部22之间的卡合连接,再进一步提升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与盖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与盖体2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的便捷性。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包括第二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第二穿孔,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另一者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穿设第二穿孔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又或者,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包括第二插块(图中未示出),第二插块设于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上,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和凸部22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二插槽,第二插块插接于第二插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经由第二连接件60与凸部22可拆卸连接时,为增强第一隔挡件31以及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与凸部22之间的密封性,水下清洁机器人1也可以包括上述密封件50。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密封件50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只要密封件50的设置位置不会对影响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的第三侧通过第二连接件60与凸部22连接即可。
如图7所示,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过滤盒80,过滤盒80位于容纳腔11b内且与壳体11连接,过滤盒80的入口与进水口11a连通,过滤盒80的出口与通道连通,隔挡件30位于过滤盒80背离壳体11的底部一侧,且隔挡件30的第一侧与过滤盒80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其中,这里对过滤盒80与壳体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当过滤盒80与壳体11之间为不可拆卸式连接时,过滤盒8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胶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壳体11连接;当过滤盒80与壳体1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时,过滤盒80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插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与壳体11连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过滤盒80,在叶轮92的作用下,如泥巴等垃圾跟随水从进水口11a进入容纳腔11b内,泥巴等垃圾会被收集在过滤盒80内,水则沿着上述通道从出水口21a排出容纳腔11b外,如此实现水下清洁机器人1对水中的垃圾的有效清洁。
进一步地,如图3-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下清洁机器人1还包括动力组件90,动力组件90包括水泵91和叶轮92,水泵91位于容纳腔11b内且与壳体11连接,水泵91的驱动轴与叶轮92连接,叶轮92对应出水口21a设置;隔挡件30设于叶轮92和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之间,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为水下清洁机器人1前进方向上的一端。其中,这里对水泵91和壳体1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水泵91可以但不仅限于通过螺接、卡接或者胶接等方式与壳体11连接。叶轮92对应出水口21a设置,也即叶轮92的转动轴线与出水口21a所在平面相交,例如,叶轮92的转动轴线与出水口21a所在平面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叶轮92转动作用下,如泥巴等垃圾跟随水从进水口11a被吸入容纳腔11b内,泥巴等垃圾会被收集在过滤盒80内,水则沿着上述通道从出水口21a排出容纳腔11b外。该设计中,当水下清洁机器人1在清洁水线时,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会直接裸露出水面,通过将隔挡件30设于叶轮92和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之间,隔挡件30能够增大外界空气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前端的缝隙中进入到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内部的阻力,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整体的浮力不会增加过多,从而使水下清洁机器人1清理完水线的垃圾后能够按照预设路径沉入水底继续清理水底的垃圾,以有效提高水下清洁机器人1的清洁效率。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主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
盖体,与所述壳体连接以盖合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所述盖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通道;
隔挡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沿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设置于所述通道的至少一侧,所述隔挡件具有面向所述机器人主体的第一侧、以及面向所述盖体的第二侧,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沿预设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预设方向与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行进方向相交;所述隔挡件用于增大外界空气从所述盖体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连接位置的缝隙中进入到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的阻力;
其中,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机器人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或者;
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条,所述第一卡条设于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盖体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条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
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棉,所述密封棉设于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机器人主体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条,所述第一卡条设于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机器人主体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机器人主体中的至少另一者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条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
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棉,所述密封棉设于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机器人主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挡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隔挡件呈沿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挡件沿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宽度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主体内还包括密封盒,所述密封盒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隔挡件具有面向所述机器人主体的第一侧、以及面向所述盖体的第二侧;
其中,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密封盒一体成型,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或者
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密封盒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密封盒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挡件的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泵和叶轮,所述水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水泵的驱动轴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叶轮对应所述出水口设置;
所述隔挡件设于所述叶轮和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之间,其中,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的前端为所述水下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上的一端。
CN202311470869.8A 2023-11-07 2023-11-07 水下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117188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0869.8A CN117188421B (zh) 2023-11-07 2023-11-07 水下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70869.8A CN117188421B (zh) 2023-11-07 2023-11-07 水下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421A CN117188421A (zh) 2023-12-08
CN117188421B true CN117188421B (zh) 2024-02-02

Family

ID=89002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70869.8A Active CN117188421B (zh) 2023-11-07 2023-11-07 水下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84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0219A (en) * 1997-05-06 2000-07-18 Henkin; Melvyn L. Positive pressure automatic swimming poor cleaning system
CN208153389U (zh) * 2018-05-11 2018-11-27 宁波普乐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清洁机器人泵水结构
CN108956444A (zh) * 2018-06-14 2018-12-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防腐涂层自然环境试验和性能检测系统
CN111441619A (zh) * 2020-05-15 2020-07-24 天津望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齿轮传动的泳池自动清洁机
CN116856767A (zh) * 2023-07-12 2023-10-10 深圳市元鼎智能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泳池机器人及其清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0219A (en) * 1997-05-06 2000-07-18 Henkin; Melvyn L. Positive pressure automatic swimming poor cleaning system
CN208153389U (zh) * 2018-05-11 2018-11-27 宁波普乐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水下清洁机器人泵水结构
CN108956444A (zh) * 2018-06-14 2018-12-0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防腐涂层自然环境试验和性能检测系统
CN111441619A (zh) * 2020-05-15 2020-07-24 天津望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齿轮传动的泳池自动清洁机
CN116856767A (zh) * 2023-07-12 2023-10-10 深圳市元鼎智能创新有限公司 一种泳池机器人及其清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8421A (zh)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091309A5 (zh)
CN101337537B (zh) 前照灯清洁装置用电动泵
CN109463098B (zh) 动力组件和园林工具
EP3831186B1 (en) Garden tool and power head thereof
CN101791974B (zh) 前照灯清洁装置用电动泵
CN215838819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111698865B (zh) 电连接盒
CN117188421B (zh) 水下清洁机器人
CN110911598B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
JP3869090B2 (ja) ウォッシャポンプ装置
CN111698866B (zh) 电连接盒
JP5731916B2 (ja) 電動工具
JP2006205966A (ja) カウルルーバ
JP2002089380A (ja) 建設機械
CN114601391B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114601393B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5502758U (zh) 一种清洁机系统
CN213282767U (zh) 智能洗地机的组件和智能洗地机
CN114145676A (zh) 水箱及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21209220U (zh) 清洁设备
JPH049076B2 (zh)
CN211290388U (zh) 冷风扇的防水结构及冷风扇
KR100231435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흡음방
JPS6241560Y2 (zh)
CN221013167U (zh) 集污组件及具有其的扫地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