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82806A -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82806A
CN117182806A CN202311161821.9A CN202311161821A CN117182806A CN 117182806 A CN117182806 A CN 117182806A CN 202311161821 A CN202311161821 A CN 202311161821A CN 117182806 A CN117182806 A CN 117182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ase
product
pie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18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宇
吴柏帆
陈立书
刘宏伟
郭登旺
张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18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82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82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82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位载具及生产线,该定位载具包括底座、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基准块,底座固定有基准第一件和基准第二件;第一定位组件用于与第一产品配合,将第一基准边抵接于基准第一件上,第二基准边抵接于基准第二件上;第二定位组件用于与第二产品配合,第二产品第三基准边的正投影和第二产品的第四基准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产品内,基准块可拆卸设置于底座上,基准块上设置有基准定位部,基准定位部具有基准第三件和基准第四件,基准第三件用于与第三基准边抵接,基准第四件用于与第四基准边抵接。该定位载具以解决在载具移动过程中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基准位置偏移,影响后续作业的问题。

Description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BMU板为汽车电池板或笔记本电池板,是重要的电池控制模块。由于BMU板通常需要与多个其他电路模块连接,这就需要用到汇流条(Bus Bar板),BMU板与Busbar板需组装在一起。
现有申请号为CN202221352716.4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池BMU板高精度焊接设备,通过第一BMU板定位机构对BMU板和Busbar板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其中第一BMU板定位机构为弹性力施加结构,具体定位时,竖直气缸的输出轴向下运动,靠近夹具;夹爪气缸夹紧,从而带动两个内夹夹头通过弹性力夹紧BMU板;与此同时,推拉气缸的输出轴伸出,从而带动推拉夹头通过弹性力将Busbar板向一侧拉动,从而实现对BMU板和待焊接件的定位。
由于Busbar板采用弹性力进行限位,Busbar板的基准未被固定,因此在受外力作用时,Busbar板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Busbar板的基准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作业。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载具及生产线,以解决在载具移动过程中Busbar板易发生位移,导致其基准位置偏移,影响后续作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定位载具,包括:
底座,固定有基准第一件和基准第二件;
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与第一产品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产品的第一基准边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一件上,将所述第一产品的第二基准边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二件上;
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与第二产品配合,所述第二产品第三基准边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产品第四基准边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产品内;以及
基准块,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准块上设置有基准定位部,所述基准定位部具有基准第三件和基准第四件,所述基准第三件用于与所述第三基准边抵接,所述基准第四件用于与所述第四基准边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嵌设配合的定位件和定位孔,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定位孔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另外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准块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抵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产品配合;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抵紧件连接;以及
第一复位件,连接所述第一抵紧件和所述底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抵紧件包括第一头部定位件和第一侧定位件,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复位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
第一联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以使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同步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多个第二抵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各所述第二抵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二产品的周侧;
多个第二复位件,多个所述第二复位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件远离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的一侧与所述底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动力部件,多个所述动力部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以驱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与任一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以及
第二联动组件,所述第二联动组件连接各所述第二抵紧件,以使各所述第二抵紧件同步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暂存区和固定区,所述暂存区和所述固定区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暂存区和所述固定区上均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以固定所述基准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件包括强力磁铁,所述基准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紧固件相配合的磁吸件,或者所述基准块为金属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底座上以压盖所述第二产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产品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产品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一操作位,所述第一操作位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二操作位,所述第二操作位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载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载具及生产线,第二产品的第三基准边和第二产品的第四基准边与第一产品在空间上重叠,难以对第二产品的基准进行固定。通过活动式设置的基准块,在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一产品配合的情况下,基准块位于其他位置,以避免基准块对第一产品定位的影响,通过第一定位组件以将第一产品的第二基准边抵接于底座的基准第一件上,将第一产品的第二基准边抵接于底座的基准第二件上,从而将第一产品限位在底座上,且可以保障第一产品位于底座位置的准确度;在第二产品限位固定之前,基准块通过连接组件固定于底座上,将第二产品的第三基准边与基准块的基准第三件相对应,将第二产品的第四基准边和基准块的基准第四件相对应,即可通过基准块对第二产品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制,以保障第二产品连接后位置的可靠性,再通过第二定位组件将第二产品限位固定在底座上,在基准块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相互作用下,第二产品可以保障其位置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障第二产品的第三基准边和第四基准边不会发生偏移,保障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产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产品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第一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第二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基准块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用于体现第一联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与第一产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用于体现第二联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载具中与第二产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产品组件;11、第一产品;111、第一基准边;112、第二基准边;12、第二产品;121、第三基准边;122、第四基准边;
2、底座;21、暂存区;22、固定区;
3、第一定位组件;31、第一复位件;32、第一驱动件;33、第一头部定位件;34、第一侧定位件;
4、第二定位组件;41、第二复位件;42、第二驱动件;43、第二头部定位件;44、第二侧定位件;45、第三侧定位件;
5、基准块;51、基准定位部;52、基准第三件;53、基准第四件;
6、连接组件;61、定位件;62、定位孔;
7、紧固件;
8、第一联动组件;81、第一头部推动块;82、第一侧推动块;83、导向第一件;84、第一导向轨道;
9、第二联动组件;91、第二头部推动块;92、第二侧推动块;93、第三侧推动块;94、导向第二件;95、第一导向端部;951、第二导向轨道;96、导向第三件;97、第二导向端部;971、第三导向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解决由于Busbar板采用弹性力进行限位,Busbar板的基准未被固定,因此在受外力作用时,Busbar板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Busbar板的基准位置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作业的问题;本申请所提供的定位载具既可以保障两种产品的位置固定,同时还可以保障在载具移动的过程中产品基准位置不变,解决了产品发生位移导致基准移动的问题,保障了后续作业的良率。
参照图1-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载具,包括:
底座2,固定有基准第一件和基准第二件;
第一定位组件3,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产品11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一件上,将所述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二件上;
第二定位组件4,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所述第二产品12配合,所述第二产品12第三基准边121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产品12第四基准边12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产品11内;以及
基准块5,通过连接组件6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基准块5上设置有基准定位部51,所述基准定位部51具有基准第三件52和基准第四件53,所述基准第三件52用于与所述第三基准边121抵接,所述基准第四件53用于与所述第四基准边122抵接。
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和第二产品12的第四基准边122与第一产品11在空间上重叠,难以对第二产品12的基准进行固定。通过活动式设置的基准块5,在第一定位组件3与第一产品11配合的情况下,基准块5位于其他位置,以避免基准块5对第一产品11定位的影响,通过第一定位组件3以将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底座2的基准第一件上,将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底座2的基准第二件上,从而将第一产品11限位在底座2上,且可以保障第一产品11位于底座2上位置的准确度。在第二产品12限位固定之前,基准块5通过连接组件6固定于底座2上,将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与基准块5的基准第三件52相对应,将第二产品12的第四基准边122和基准块5的基准第四件53相对应,即可通过基准块5对第二产品12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制,以保障第二产品12连接后位置的可靠性,再通过第二定位组件4将第二产品12限位固定在底座2上。在基准块5和第二定位组件4的相互作用下,第二产品12可以保障其位置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障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和第四基准边122不会发生偏移,保障产品良率。
参照图2-图6,底座2用于放置产品组件1,产品组件1包括第一产品11和第二产品12,第一产品11和第二产品12为在高度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二产品12设置于第一产品11上方。在本申请中,以第一产品11为BMU板,第二产品12为Busbar板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在电池生产制备过程中,Busbar板通过背胶粘接于BMU板的上方,即本实施例中第二产品12粘接连接于第一产品11的上方。
参照图4,BMU板为整体呈长方体形状的板状结构设置,BMU板上方设置有多个零部件,而BMU板的边缘即为BMU板的基准边。通常情况下,BMU板的基准边为BMU板正投影中位于底部的外边缘以及位于右侧的外边缘。同样的,参照图5,Busbar板的正投影形状呈倒E的板状结构,Busbar板的中部位置连接有多个零部件,而Busbar板中零部件的边缘即为Busbar板的基准边。通常情况下,Busbar板的基准边为Busbar板正投影中位于最底部的零部件外边缘。参照图2和图3,图中展示了BMU板和Busbar板连接组装之后的状态图,由此可知,Busbar板仅中部位置与BMU板相连接,且二者是通过背胶的柔性方式粘接连接起来的,因此在Busbar板受到外部作用力后其极易与BMU板发生相对位移,并且Busbar板的基准边没有进行限位固定,使得Busbar板在移动后其基准边极易发生偏移,影响后续作业良率。
参照图1-图7,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产品11具有第一基准边111和第二基准边112,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包括:第一抵紧件、第一驱动件32和第一复位件31,第一抵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产品11配合,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一抵紧件连接,第一复位件31连接所述第一抵紧件和所述底座2。通过第一驱动件32驱动第一抵紧件的活动,在第一产品11放入底座2上之前,第一驱动件3驱动第一抵紧件运动以使第一抵紧件远离其初始位置,然后将第一产品11放置于底座2上,将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贴合底座2的基准第一件上,将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贴合于底座2的基准第二件上,然后取消第一驱动件3对第一抵紧件的驱动力,第一抵紧件在第一复位件31的复位力作用下恢复至原状,从而将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底座2的基准第一件上,将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底座2的基准第二件上,从而固定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和第二基准边112,保障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和第二基准边112的位置,保障了第一产品11后续作业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7,示例性地,第一抵紧件包括块状结构或杆状结构,通过第一抵紧件的端部与第一产品11的边缘配合,从而将第一产品11夹紧固定在底座2上。第一抵紧件用于与第一产品11相配合的端部可以为平面结构或阶梯结构,通过平面结构与第一产品11边缘的平面相贴合并抵紧。可选地,第一抵紧件用于与第一产品11相配合的端部为阶梯结构,通过阶梯结构对第一产品11的边缘进行夹紧,进一步保障第一产品11的定位效果。
当然,第一抵紧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与所述底座2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复位件31;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还包括第一联动组件8,所述第一联动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以使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其中,第一头部定位件33位于底座2上,且位于第一产品11远离基准第一件的一侧,第一头部定位件33在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复位件31的复位力作用下具有朝向第一产品11运动的趋势,从将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底座2上的基准第一件上。第一侧定位件34位于底座2上,且位于第一产品11远离基准第二件的一侧,第一侧定位件34在与其相连接的第一复位件31的复位力作用下具有朝向第一产品11运动的趋势,从将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底座2上的基准第二件上,以此通过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将第一产品11限位固定在底座2上,且可以保障第一产品11的基准的固定。
结合图8,而第一联动组件8用于连接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以使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在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的情况下,进一步地保障了第一产品11在底座2上稳定的限位固定。第一联动组件8包括第一头部推动块81,第一头部推动块81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第一驱动件3与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一端连接,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头部定位件33配合,第一头部推动块81与第一头部定位件33配合包括第一头部推动块81与第一头部定位件33相连接或者在第一头部推动块8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头部推动块81可以与第一头部定位件33相抵接;在第一驱动件32的作用下,第一头部推动块81朝向靠近或远离底座2上的基准第一件的方向运动,在第一头部推动块81朝向远离基准第一件的方向运动时,若第一头部推动块81与第一头部定位块33相连接,则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运动会带动第一头部定位块33同步向远离基准第一件的方向运动。当然,若第一头部推动块81与第一头部定位块33之间不连接,那么第一头部推动块81运动至与第一头部定位块33贴合后,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继续运动也会推动第一头部定位块33的运动。
其中,第一驱动件32可以为任一可以驱动第一头部推动块81运动的部件,如气缸、电机和丝杆相配合、电机与齿轮齿条相配合等结构,本申请中,第一驱动件32采用杆状结构,施加于第一驱动件32上的驱动力采用人工驱动,即技术人员通过推动第一驱动件32即可实现驱动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运动。
参照图8,第一联动组件8还包括第一侧推动块82,第一侧推动块82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第一侧推动块82与第一侧定位件34连接,第一侧推动块82上还连接有导向第一件83,第一头部推动块81上形成有与导向第一件83配合的第一导向轨道84,第一导向轨道84倾斜设置,第一头部推动块81还具有第一直边,第一导向轨道84和第一直边分别位于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相对两侧,第一导向轨道84在朝向靠近基准第一件的方向上与第一直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故第一头部推动块81在朝向远离基准第一件的方向上运动后,导向第一件83在第一导向轨道84的作用下朝向远离基准第二件的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推动块82以及与第一侧推动块82相连接的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头部定位块33的运动的同时,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
当然,第一联动组件8还可以为相配合的齿轮和齿条结构,如齿条包括与第一头部定位块33连接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件32连接,齿轮包括同轴固定且上下分布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侧定位件34连接;故在第一齿条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头部定位块33的运动的同时,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第一联动组件8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上述效果的其他机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照图1-图8,综上所述,在将第一产品11放置于底座2上之前,技术人员推动第一驱动件32,使得第一驱动件32朝向远离基准第一件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作用下,第一头部定位块33同步运动,此外,在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第一导向轨道84的作用下,第一侧推动块82随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移动同步运动,使得第一侧定位件34随第一头部定位块33的运动同步运动,因此,在第一头部定位块33朝向远离基准第一件的方向上运动的同时,第一侧定位块34朝向远离基准第二件的方向运动,为第一产品11放入底座2上提供放置空间,技术人员此时可以将第一产品11放置于底座2上。之后,技术人员可以松开第一驱动件32,第一头部定位块33和第一侧定位块34分别在各自与之相连的第一复位件31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一头部定位块33运动至与第一产品11的侧边抵接后,第一头部定位块33具有朝向靠近基准第一件的方向运动,进而将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基准第一件上;第一侧定位块34具有朝向靠近基准第二件的方向运动,进而将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基准第二件上。示例性的,第一复位件31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作用力的复位机构。
参照图9-图11,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多个第二抵紧件和多个第二复位件41,多个第二抵紧件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各第二抵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二产品12的周侧,多个所述第二复位件41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件41远离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的一侧与所述底座2连接;通过驱动第二抵紧件的移动从而将第二产品12放置于底座2上,第二抵紧件在与其相连接的第二复位件41复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原状,从而实现对第二产品12的限位固定。
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多个动力部件,多个所述动力部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以驱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移动,通过动力部件的驱动相连接的第二抵紧件的移动从而实现各第二抵紧件打开用于放置第二产品12的底座2上的空间,通过动力部件的设置还可以减少技术人员的操作,减轻劳动强度。
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2以及第二联动组件9,第二驱动件42与任一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第二联动组件9连接各所述第二抵紧件,以使各所述第二抵紧件同步运动。通过多个第二抵紧件以分别抵接第二产品12的周侧,第二驱动件42驱动任一第二抵紧件移动,在第二联动组件9的作用下,多个第二抵紧件同步运动,从而为第二产品12放置于底座2上提供放置位置,接触第二驱动件42上的作用下,多个第二抵紧件分别在与其相连接的第二复位件41的复位力作用下,具有恢复原状的运动的趋势,从而朝向第二产品12方向运动,使得多个第二抵紧件将第二产品12稳固的夹紧在底座2上,进而保障第二产品12在底座2上位置的可靠性。示例性的,第二复位件41可以为弹簧等具有弹性作用力的复位机构。
具体地,多个第二抵紧件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通过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二抵紧件以提高对第二产品12的固定效果。本申请中,以第二抵紧件设置有三个为例进行描述,三个第二抵紧件分别为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以及第三侧定位件45。在第二产品12的正投影视图中,第二头部定位件43用于与第二产品12的顶部边缘相配合,第二侧定位件44用于与第二产品12中部的左侧边缘相配合,第三侧定位件45用于与第二产品12中部的右侧边缘相配合;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和第四基准边122与基准块5相配合。
参照图10,第二联动组件9用于连接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以及第三侧定位件45,以使所述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以及第三侧定位件45同步运动,在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以及第三侧定位件45同步运动的情况下,保障了第二产品12在底座2上稳定的限位固定。第二联动组件9包括第二头部推动块91,第二头部推动块91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第二驱动件42与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一端连接,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头部定位件43配合,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与第二头部定位件43配合包括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与第二头部定位件43相连接或者在第二头部推动块9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头部推动块91可以与第二头部定位件43相抵接;在第二驱动件42的作用下,第二头部推动块91朝向靠近或远离基准块5上的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运动,在第二头部推动块91朝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运动时,若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与第二头部定位块43相连接,则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运动会带动第二头部定位块43同步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运动。当然,若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与第二头部定位块43之间不连接,那么第二头部推动块91运动至与第二头部定位块43贴合后,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继续运动也会推动第二头部定位块43的运动。
其中,第二驱动件42可以为任一可以驱动第二头部推动块91运动的部件,如气缸、电机和丝杆相配合、电机与齿轮齿条相配合等结构,本申请中,第二驱动件42采用杆状结构,施加于第二驱动件42上的驱动力采用人工驱动,即技术人员通过推动第二驱动件42即可实现驱动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运动。
参照图10,第二联动组件9还包括第二侧推动块92和第三侧推动块93,第二侧推动块92和第三侧推动块93均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第二侧推动块92与第二侧定位件44连接,第三侧推动块93与第三侧定位件44连接,第二侧推动块92上还连接有导向第二件94,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端部95,第一导向端部95上形成有与导向第二件94配合的第二导向轨道951,第二导向轨道951倾斜设置,第一导向端部95还具有第二直边,第二导向轨道951和第二直边分别位于第一导向端部95的相对两侧,第二导向轨道951在朝向靠近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上与第二直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故第二头部推动块91在朝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上运动后,导向第二件94在第二导向轨道951的作用下朝向远离基准第四件53的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侧推动块92以及与第二侧推动块92相连接的第二侧定位件44同步运动。
同样地,第三侧推动块93上还连接有导向第三件96,第二头部推动块91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端部97,第二导向端部97上形成有与导向第三件96配合的第三导向轨道971,第三导向轨道971倾斜设置,且第三导向轨道971与第二导向轨道951呈轴对称设置;故第二头部推动块91在朝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上运动后,导向第二件94在第二导向轨道951的作用下朝向远离基准第四件53的方向上运动,导向第三件96在第三导向轨道971的作用下朝向远离导向第四件的方向运动,即第二侧推动块92和第三侧推动块93同步反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运动带动第二侧定位件44以及第三侧定位件45同步反向。
参照图1-图11,综上所述,在将第一产品11限位固定在底座2上之后,移动基准块5的位置从而将基准块5固定在底座上,在将第二产品12放置于底座2上之前,技术人员推动第二驱动件42,使得第二驱动件42朝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移动,在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作用下,第二头部定位块43同步运动,此外,在第二头部推动块91的第二导向轨道951和第三导向轨道971的作用下,第二侧推动块92和第三侧推动块93随第一头部推动块81的移动而同步反向运动,使得第二侧定位件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随第二头部定位块33的运动同步反向运动,因此,在第二头部定位块43朝向远离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上运动的同时,第二侧定位件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同步朝向远离基准第四件53的方向运动,为第二产品12放入底座2上提供放置空间,技术人员此时可以将第二产品12放置于底座2上。之后,技术人员可以松开第二驱动件42,第二头部定位块43、第二侧定位块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分别在各自与之相连的第二复位件41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头部定位块43运动至与第二产品12的侧边抵接后,第二头部定位块43具有朝向靠近基准第三件52的方向运动,进而将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抵接于基准第三件52上;第二侧定位块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均具有朝向靠近基准第四件53的方向运动,进而将第二产品12的第四基准边122抵接于基准第四件53上。
结合图8和图9,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嵌设配合的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所述定位件61和所述定位孔62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另外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准块5上。其中,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包括但不限于插接配合或螺接配合;在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为插接配合的时候,既可以实现底座2与基准块5的连接,还便于基准块5与底座2的拆卸;而在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为螺接配合时,其可以保障基准块5安装于底座2后位置的稳固性,进一步避免第二产品12的基准边偏移。但是采用螺接配合不方便基准块5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多次拆装之后螺纹孔易损伤导致安装后仍可能松动的情况。故本实施例中采用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插接配合,示例性的,定位件61可以为定位销,定位孔62可以为与定位销适配的销孔,通过将定位销插入销孔中即可以将基准块5连接于底座2上。
当然,为了保障基准块5连接位置的可靠性,所述定位件61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对应的,定位孔62同样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各定位孔62分别于定位件61相配合。
参照图1-图10,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暂存区21和固定区22,所述暂存区21和所述固定区22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6。在需要使用基准块5时,将基准块5通过连接组件6装配至底座2的固定区22上;在不需要使用基准块5时,将基准块5通过连接组件6装配至底座2的暂存区21上。由于基准块5活动设置于底座2上,通过在底座2的两个区域均设置有连接组件6用于与基准块5相连接,从而保障在不使用时仍可以将基准块5连接在底座2上,避免基准块5丢失的情况,保障其使用的可靠性。
所述暂存区21和所述固定区22上均设置有紧固件7,所述紧固件7以固定所述基准块5;为了方便基准块5与底座2之间的连接,连接组件6采用插接的方式,通过紧固件7将基准块5固定在底座2上,在方便作业的基础上保障基准块5位置的稳定性,进而保障第二产品12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7包括强力磁铁,所述基准块5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紧固件7相配合的磁吸件,或者所述基准块5为金属件。通过强力磁铁与基准块5之间的磁吸配合,从而保障基准块5位置的稳定性,使其可以固定在底座2上。
本申请所提供的定位载具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底座2上以压盖所述产品组件1,通过盖板从上方压设在产品组件1上,从而将产品组件1下压固定在底座2上,进一步保障产品组件1位于定位载具上的位置的稳定性。
本申请所提供的定位载具还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开设于底座2上,第一产品11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二产品12放置于第二定位槽内,通过第一定位槽对第一产品11的周侧进行一个粗定位,同时对第一产品11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通过第二定位槽对第二产品12的周侧进行一个粗定位,同时对第二产品12的活动空间进行限制。
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一操作位,所述第一操作位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二操作位,所述第二操作位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通过第一操作位的设置为技术人员的工作提供操作空间,当需要将第一产品11从底座2上取出时,或者为了稳定的将第一产品11放置于第一定位槽内时,两个第一操作位分别用于与技术人员的两个手指相配合,为手指的活动、放置以及操作等提供空间,通过两个第一操作位使得手指可以直接于第一产品11的侧边或者侧边和底边相接触,便于拿取和放入。同样地,当需要将第二产品12从底座2上取出时,或者为了稳定的将第二产品12放置于第二定位槽内时,两个第二操作位分别用于与技术人员的两个手指相配合,为手指的活动、放置以及操作等提供空间,通过两个第二操作位使得手指可以直接于第二产品12的侧边或者侧边和底边相接触,便于拿取和放入。
参照图1-图1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载具,首先第一驱动件32被顶开,在第一联动组件8的作用下,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同时打开,第一产品11放入底座2上,在第一复位件31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复位,实现对第一产品11的定位夹紧,并将第一产品11精准定位于底座2上,此时基准块5位于暂存区21。第一产品11在底座2上定位后,基准块5被移动至固定区22,并通过连接组件6以及紧固件7固定在底座2上,然后第二驱动件42被顶开,在第二联动组件9的作用下,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同时打开,第二产品12放入底座2上,且第二产品12的部分覆盖第一产品11的上方,并且第二产品12的第三基准边121与基准块5的基准第三件52配合,第二产品12的第四基准边122与基准块5的基准第四件53配合,随后在第二复位件41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头部定位件43、第二侧定位件44和第三侧定位件45复位,实现对第二产品12的定位夹紧,将第二产品12精准定位于底座2上。
参照图1-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定位载具。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固定有基准第一件和基准第二件;
第一定位组件(3),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第一产品(11)配合,以将所述第一产品(11)的第一基准边(111)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一件上,将所述第一产品(11)的第二基准边(112)抵接于所述基准第二件上;
第二定位组件(4),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第二产品(12)配合,所述第二产品(12)第三基准边(121)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产品(12)第四基准边(12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产品(11)内;以及
基准块(5),通过连接组件(6)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基准块(5)上设置有基准定位部(51),所述基准定位部(51)具有基准第三件(52)和基准第四件(53),所述基准第三件(52)用于与所述第三基准边(121)抵接,所述基准第四件(53)用于与所述第四基准边(12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嵌设配合的定位件(61)和定位孔(62),所述定位件(61)和所述定位孔(62)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另外一者设置于所述基准块(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包括:
第一抵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用于与所述第一产品(11)配合;
第一驱动件(32),与所述第一抵紧件连接;以及
第一复位件(31),连接所述第一抵紧件和所述底座(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紧件包括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第一侧定位件(34),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与所述底座(2)之间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复位件(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3)还包括:
第一联动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以使所述第一头部定位件(33)和所述第一侧定位件(34)同步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包括:
多个第二抵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2)上,各所述第二抵紧件分别抵接所述第二产品(12)的周侧;
多个第二复位件(41),多个所述第二复位件(41)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件(41)远离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的一侧与所述底座(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多个动力部件,多个所述动力部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以驱动相连接的所述第二抵紧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4)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42),与任一所述第二抵紧件连接;以及
第二联动组件(9),所述第二联动组件(9)连接各所述第二抵紧件,以使各所述第二抵紧件同步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暂存区(21)和固定区(22),所述暂存区(21)和所述固定区(22)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区(21)和所述固定区(22)上均设置有紧固件(7),所述紧固件(7)以固定所述基准块(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7)包括强力磁铁,所述基准块(5)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紧固件(7)相配合的磁吸件,或者所述基准块(5)为金属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底座(2)上以压盖所述第二产品(12)。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产品(11)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产品(12)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一操作位,所述第一操作位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定位槽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第二操作位,所述第二操作位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
15.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载具。
CN202311161821.9A 2023-09-06 2023-09-06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Pending CN117182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1821.9A CN117182806A (zh) 2023-09-06 2023-09-06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1821.9A CN117182806A (zh) 2023-09-06 2023-09-06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82806A true CN117182806A (zh) 2023-12-08

Family

ID=8899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1821.9A Pending CN117182806A (zh) 2023-09-06 2023-09-06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828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195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eng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0430267U (zh) 一种浮动插拔装置
CN107877155B (zh) 车身组装体的制造方法
CN117182806A (zh) 定位载具及生产线
TW201230911A (en) Assembly jig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6546618B1 (en) Rivet coupling device
CN217667688U (zh) 接线盒安装装置
JP4761809B2 (ja) ワークセット装置
CN213399406U (zh) 一种助拔器及具有助拔器的机箱
JP5819461B2 (ja) 車体組立方法及び車体組立用治具
CN203973104U (zh) 一种复杂小零件的定位装置
CN217667609U (zh) 接线盒安装系统
US9817441B1 (en) Dock
CN212736052U (zh) 自动实现电连接且适用性高的换爪机构及机械手设备
WO2019062196A1 (zh) 模块化自动化设备
CN212399636U (zh) 自动修正横向偏差的换爪机构及机械手设备
CN212399635U (zh) 防脱落的换爪机构及机械手设备
CN211804583U (zh) 一种线圈焊接夹具
CN213081494U (zh) 自动修正纵向偏差的换爪机构及机械手设备
CN110722597B (zh) 抱闸装置
CN114425503A (zh) 一种载具及注胶设备
CN212841391U (zh) 一种竖压复位卡扣组件
CN212399637U (zh) 具有锁紧功能的换爪机构及机械手设备
CN220636797U (zh) 焊接定位装置
CN216577899U (zh) 手爪及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