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8546A -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8546A
CN117178546A CN202280028987.0A CN202280028987A CN117178546A CN 117178546 A CN117178546 A CN 117178546A CN 202280028987 A CN202280028987 A CN 202280028987A CN 117178546 A CN117178546 A CN 117178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e portion
elastic surface
user
vertical rib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89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冈学
岩本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178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8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稳定头戴式显示器(1)的安装状态的前衬垫(100)和包括前衬垫(100)的头戴式显示器。前衬垫(100)包括上表面(122a)和接触倾斜面(1101),该接触倾斜面从上表面(122a)的后端(E)倾斜地向前和向下延伸,并且与用户的前额接触。

Description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PTL 1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其上设置有衬垫,该衬垫包括以与用户头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缓冲材料。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公开No.2016-14707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这里,优选的是,头戴式显示器稳定地安装在用户的头部,而不会从用户的头部滑落。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稳定头戴式显示器的安装状态的前衬垫和包括前衬垫的头戴式显示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公开中提出的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的前衬垫的示例包括上表面和接触倾斜面,该接触倾斜面从上表面的后端倾斜地向前和向下延伸并且与用户的前额接触。
本公开中提出的头戴式显示器的示例包括上述前衬垫、在其中容纳显示器的主体以及从主体向后延伸的安装带。前衬垫附接到安装带的前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后方观察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器(HMD)的透视图。
图2是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HMD的使用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3是从正面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视图。
图4是从左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视图。
图5是描绘沿着图3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6是描绘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竖直肋的视图。
图7是描绘沿着图3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视图。
图9是从左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视图。
图10是描绘沿着图8的线X1-X1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描绘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竖直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称为本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头戴式显示器1被称为“HMD 1”。
在下面的描述中,图中由Y1和Y2表示的方向分别被称为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图中由Z1和Z2表示的方向分别被称为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图中由X1和X2表示的方向分别被称为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这些方向单独指示从佩戴HMD 1的用户处观察到的方向。然而,向上和向下方向、向前和向后方向以及向左和向右方向并不表示严格的方向。例如,描述“安装带20从主体10向后延伸”不限于在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安装带20的情况,而是旨在表示该描述包括安装带20相对于箭头标记Y2所指示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情况。
HMD 1的总体配置概述
图1是从右后方观察的根据本实施例的HMD的透视图。图2是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HMD的使用状态的左侧视图。应当注意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用户佩戴HMD 1的状态被称为“使用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HMD 1包括主体10、安装带20、遮光构件30、前衬垫100和后衬垫200。
主体10包括显示器11、透镜12及容纳显示器11和透镜12的壳体13。在HMD 1的示例中,显示器11显示三维屏幕图像。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由显示器11显示的屏幕图像可以是二维屏幕图像。尽管优选显示器11是例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但是显示器11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如图2所示,在HMD 1的使用状态下,主体10覆盖用户的眼睛。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本实施例是结合壳体13具有内置在其中的显示器11的示例来描述的,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即便携式终端被容纳在主体10中,使得来自容纳在主体10中的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器的图像光被引入用户的眼睛。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例如智能手机作为便携式终端。此外,HMD 1不限于非透射(non-transmission)类型的显示器,并且可以是透射类型的头戴式显示器。
安装带20从主体10向后延伸。在HMD 1的使用状态下,安装带20围绕用户的头部H。优选地,安装带20具有环形形状,并且用户的头部H设置在环形安装带20的内侧。安装带20包括支撑主体10并构成安装带20的前部的支撑部分22、从支撑部分22向后延伸并构成安装带20的右侧部分的右延伸部分24、从支撑部分22向后延伸并构成安装带20的左侧部分的左延伸部分26、以及在其量容纳右延伸部分24和左延伸部分26的后部壳体28。
安装带20可以具有根据用户头部H的尺寸调节其长度的功能。例如,优选通过调节容纳在后部壳体28中的右延伸部分24和左延伸部分26的长度来调节安装带20的总长度。然而,如果安装带20安装在用户的头部H上并支撑主体10就足够了,并且图1和2中描绘的配置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安装带20可以不具有支撑部分22,并且右延伸部分24和左延伸部分26可以从主体10的壳体13延伸。此外,尽管在HMD 1的示例中,安装带20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但是安装带20也可以向后水平延伸。
遮光构件30附接到主体10的壳体13,并且是设置成切断或减少要引入到佩戴HMD1的用户的眼睛中的外部光的构件。优选地,遮光构件30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
前衬垫100
参考图1至图7描述本实施例的前衬垫100的细节。图3是从正面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视图。图4是从左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视图。图5是描绘沿着图3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图6是描绘本实施例的前衬垫的竖直肋的视图。图7是描绘沿着图3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应当注意的是,图3至5描绘了从下文描述的衬垫支撑框架40上移除的前衬垫100。
前衬垫100是具有弹性的构件,并且在HMD1的使用状态下与用户的前额(头部H的前部)接触。由于设置了前衬垫100,所以可以减轻用户在佩戴安装带20时感觉到的紧绷感。这使得提高穿戴性能成为可能,并且用户可以舒适地使用HMD1。
优选地,前衬垫100附接到衬垫支撑框架40。此外,优选地,衬垫支撑框架40附接到安装带20的支撑部分22的背面(后表面)。优选地,衬垫支撑框架40可拆卸地附接到支撑部分22,并且与前衬垫100一起形成为单元。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衬垫支撑框架40可以固定到支撑部分22。此外,衬垫支撑框架40和支撑部分22可以彼此一体。换句话说,衬垫支撑框架40可以是安装带20的一部分。
前衬垫100包括弹性表面部分110、突起边缘部分120和弹性肋130。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110、突起边缘部分120和弹性肋130一体形成,并且由例如硅橡胶的合成橡胶制成。
前衬垫100:弹性表面部分110
弹性表面部分110是在使用状态下与用户的前额接触的部分。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110以适合用户前额的方式弯曲。特别地,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110以在左右方向上从中心侧向端部侧向后延伸的方式弯曲,如图1和5所示。
此外,优选地,如图3所示,弹性表面部分110成形为使得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朝着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部分减小。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1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右延伸部分24和左延伸部分26的宽度,而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右延伸部分24和左延伸部分26的宽度。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形状,可以增加弹性表面部分110与用户前额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并抑制从外部视觉识别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这使得改善穿戴性能和抑制可设计性受到损害成为可能。
前衬垫100:突起边缘部分120
突起边缘部分120是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边缘向前突出的部分,如图3和4所示。在图3和4所示的示例中,描绘了环形的突起边缘部分120,其包括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上部突出的上边缘部分120a和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下部突出的下边缘部分120b。
优选地,上边缘部分120a和下边缘部分120b分别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多个附接部分121。附接部分121附接到衬垫支撑框架40,使得前衬垫100被支撑在衬垫支撑框架40上。应当注意的是,在图3和4中,为了防止图变得复杂,仅用附图标记表示多个附接部分121中的一些。前衬垫100在衬垫支撑框架40上的安装结构不限于所示示例,前衬垫100可以通过用粘合剂等粘合来安装,或者可以通过焊接等来固定。
突起边缘部分120与弹性表面部分110形成变形允许空间P1。当弹性表面部分110与用户的前额接触时,其弹性变形并向前凹陷。变形允许空间P1是允许其中的弹性表面部分110通过弹性表面部分110与用户前额的接触而引起的变形的区域。优选地,变形允许空间P1形成在衬垫支撑框架40和弹性表面部分110之间,并且是空腔,除了前衬垫100的一部分之外,任何其他构件都设置在空腔中。
前衬垫100:弹性肋130
如果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厚度小,则弹性表面部分110难以保持其形状。因此,本实施例采用设置对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变形施加反作用力的弹性肋130的构造。弹性肋130形成在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与弹性表面部分110在变形允许空间P1中将与用户前额接触的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正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肋130包括作为第一弹性肋的多个竖直肋131和作为第二弹性肋的多个水平肋132。
前衬垫100:竖直肋131
多个竖直肋131成形为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在与弹性表面部分110与用户头部接触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正面)突出,并且从突起边缘部分120的上边缘部分120a延伸到下边缘部分120b。此外,多个竖直肋131以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关系设置。
如果弹性表面部分110与用户的前额接触,则弹性表面部分110弹性变形,使得其表面积扩大。在这种变形时,从上边缘部分120a到下边缘部分120b形成的多个竖直肋131被拉伸,导致产生对抗弹性表面部分110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形状。此外,通过对抗弹性表面部分110变形的反作用力,前衬垫100的弹性增加。因此,提高了HMD 1的穿戴性能。
这里,根据与用户的头部H接触的部分,前衬垫100优选具有易于保持其形状的部分和易于变形的另一部分。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外围边缘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并且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特别地,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而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此外,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左右方向上的右部分和左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而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刚才描述的这种构造改善了穿戴性能,并且使得易于保持前衬垫100作为整体的形状。
优选地,多个竖直肋131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弹性表面部分11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特别地,优选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竖直肋131比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竖直肋131长。
在图6中,将图3至5中所示的竖直肋131a、竖直肋131b、竖直肋131c和竖直肋131d从左侧观察时的外观描绘为示例。竖直肋131a是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竖直肋。竖直肋131b是相对于竖直肋131a设置在左侧的竖直肋。竖直肋131c是相对于竖直肋131b设置在左侧的竖直肋。竖直肋131d是相对于竖直肋131c设置在左侧的竖直肋。如图6所示,在竖直肋131a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Ha表示、竖直肋131b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Hb表示、竖直肋131c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Hc表示、竖直肋131d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由Hd表示的情况下,它们具有Ha>Hb>Hc>Hd的关系。
本实施例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在多个竖直肋131上单独形成凹陷部分1311,使得针对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变形的反作用力根据弹性表面部分110的部分而不同。凹陷部分1311是在与竖直肋131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凹陷的部分。
每个竖直肋131具有形成在其上下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凹陷部分1311。特别地,竖直肋131在上下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具有小于竖直肋131的中心部分处的突出量。由于如上所述的形状,在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形状容易保持,并且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中心部分与上部和下部部分相比容易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竖直肋131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侧的竖直肋131(第(1-1)弹性肋)上,形成具有较大凹陷量的凹陷部分,使得弹性表面部分110易于变形。同时,在多个竖直肋131中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侧的竖直肋131(第1-2个弹性肋)上,形成具有较小的凹陷量的凹陷部分,使得弹性表面部分110容易保持其形状。这里,假设凹陷部分1311的凹陷量是从竖直肋131的突起端面到凹陷部分1311的底面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竖直肋131a的凹陷部分1311a的凹陷量由Ra表示、竖直肋131b的凹陷部分1311b的凹陷量由Rb表示、竖直肋131c的凹陷部分1311c的凹陷量由Rc表示、竖直肋131d的凹陷部分1311d的凹陷量由Rd表示的情况下,它们具有Ra≥Rb>Rc≥Rd的关系。
此外,优选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竖直肋131(第(1-1)弹性肋)的凹陷量与突出量之比等于或高于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竖直肋131(第(1-2)弹性肋)的凹陷量与突出量之比。注意,假设竖直肋131的突出量是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后表面(前表面)到突出最多的突起端面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竖直肋131a的凹陷部分1311a的突出量由Ca表示、竖直肋131b的突出量由Cb表示、竖直肋131c的突出量由Cc表示、竖直肋131d的突出量由Cd表示的情况下,它们具有Ra/Ca≥Rb/Cb>Rc/Cc≥Rd/Cd的关系。
应当注意的是,优选地,至少在弹性表面部分110不变形的状态下,竖直肋131的突起端面不与衬垫支撑框架40接触。由此,在弹性表面部分110不变形的状态下,竖直肋131保持其姿态而不变形。因此,当弹性表面部分110变形时,可以产生更高的反作用力。
尽管已经描述了竖直肋131的特定形状,但是图6中描绘的竖直肋131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例如,竖直肋131可以不是从突起边缘部分120的上边缘部分120a到下边缘部分120b形成,而是可以形成为与上边缘部分120a和弹性表面部分110一体的竖直肋和与下边缘部分120b和弹性表面部分110一体的竖直肋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竖直肋131上可以没有凹陷部分1311。此外,竖直肋131的数量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数量,如果提供的竖直肋131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就足够了。
前衬垫100:水平肋132
多个水平肋132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与弹性表面部分110将与用户头部H接触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正面)突出。此外,多个水平肋132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间隔预定距离的间隔关系并排设置。
此外,优选地,如图4所示,水平肋132的突起端面与竖直肋131的突起端面相同。当设置水平肋132时,弹性表面部分110更容易保持其形状。优选地,水平肋132与弹性表面部分110和竖直肋131一体形成,并且由例如硅橡胶的合成橡胶制成。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肋132没有设置在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右部分和左部分上。在所示的示例中,水平肋132的左端相对于竖直肋131c位于左侧。优选地,水平肋132的右端也相对于竖直肋131中的任何一个位于左侧。通过以上述方式采用水平肋132的长度相对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没有延伸到最大程度的构造,抑制了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右部分和左部分处的抵抗弹性表面部分110变形的反作用力变得过高。此外,如果用户的前额在左右方向上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中心部分接触,则其上没有设置水平肋132的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右部分和左部分变形以按压用户的右侧头部部分和左侧头部部分。因此,即使在头部相对较小的用户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穿戴性能。
前衬垫100:上边缘部分120a和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形状细节
此外,描述本实施例中弹性表面部分110和前衬垫100的上边缘部分120a的形状细节。前衬垫100包括以沿着用户的前额延伸的方式向后突出的形状。
特别地,如图7所示,上边缘部分(前衬垫100的前部)120a包括上表面122a,上表面122a包括倾斜地向前并向下延伸的倾斜面122a1。此外,弹性表面部分(前衬垫100的后部)110包括接触倾斜面1101,该接触倾斜面1101从倾斜面122a1的后端E倾斜地向前并向下延伸,并且与用户的前额接触。优选地,接触倾斜面1101以弯曲以沿着用户前额的形状延伸的方式成形。
优选地,由接触倾斜面1101和上表面122a的倾斜面122a1限定的角度θ等于或小于45度。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如果角度θ是锐角就足够了。应当注意的是,优选地,角度θ是由上表面122a的倾斜面122a1和接触倾斜面1101限定的角度中的最小角度。
由于上边缘部分120a的上表面122a以包括倾斜地向前并向下延伸的斜面122a1的方式成形,所以可以增加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与用户前额接触的部分的面积。这提高了穿戴性能。
此外,优选的是,上边缘部分120a的倾斜面122a1和接触倾斜面1101形成厚度增大部分140,厚度增大部分140的厚度大于弹性表面部分110的低于接触倾斜面1101的部分的厚度。这提高了支撑HMD 1的重量的前衬垫100的一部分的强度。应当注意的是,在不改变厚度本身的情况下,弹性表面部分110可以以弯曲的方式成形,以形成接触倾斜面1101。
应当注意的是,接触倾斜面1101可以仅设置在前衬垫1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而不设置在前衬垫100的左右端部。换句话说,厚度增大部分140可以仅设置在前衬垫1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而可以不设置在前衬垫100的左右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稳定HMD 1在用户身上的安装状态。特别地,由于接触倾斜面1101被用户的前额抓住,所以抑制了安装带20从用户的头部H向下滑动。
前衬垫100:概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前衬垫100中,与使用海绵的传统头部衬垫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在前衬垫100中施加弹性的装置可以由单个构件构成。此外,由于不需要用粘合剂或双面胶带固定多个部件的步骤,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所需的步骤数量。此外,通过采用具有弹性肋130的构造,可以保持弹性表面部分110的形状并提高穿戴性能。此外,通过采用由硅橡胶制成的前衬垫100,与使用包裹海绵的聚氨酯皮的传统头部衬垫相比,它不太可能遭受时间依赖性退化。
应当注意的是,前衬垫100可以不具有弹性肋130。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弹性表面部分110具有弹性表面部分110能够保持其形状的厚度。此外,前衬垫100可以具有竖直肋131,但可以不具有水平肋132。
后衬垫200
现在,参照图1和图8至图11描述本实施例的后衬垫200的细节。图8是从后方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视图。图9是从左侧观察的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视图。图10是描绘沿着图8的XI-XI截取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图11是描绘本实施例的后衬垫的竖直肋的视图。应当注意的是,图8至10描绘了从下文描述的衬垫支撑框架50上移除的后衬垫200。
后衬垫200是具有弹性的构件,并且在HMD 1的使用状态下与用户的头部H的后部接触。由于设置了后衬垫200,所以可以减轻用户在佩戴安装带20时感觉到的紧绷感。因此,提高了穿戴性能,并且用户可以舒适地使用HMD 1。
优选地,后衬垫200附接到衬垫支撑框架50。虽然没有具体限制将后衬垫200附接到衬垫支撑框架50的方法,但是优选的是,通过例如粘合剂等将后衬垫200粘附到衬垫支撑框架50。此外,优选地,衬垫支撑框架50附接到安装带20的后部壳体28的正面。优选地,衬垫支撑框架50可拆卸地附接到后部壳体28,并且与后衬垫200一起形成为单元。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衬垫支撑框架50可以另外固定到后部壳体28。此外,衬垫支撑框架50和后部壳体28可以彼此一体。特别地,衬垫支撑框架50可以是安装带20的一部分。应当注意的是,衬垫支撑框架50可以被后部壳体28覆盖,使得衬垫支撑框架50不能从外部被视觉识别。在图1中,描绘了衬垫支撑框架50附接的位置。
后衬垫200包括弹性表面部分210、突起边缘部分220和弹性肋230。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210、突起边缘部分220和弹性肋230彼此一体形成,并且由例如硅橡胶的合成橡胶制成。
后衬垫200:弹性表面部分210
弹性表面部分210是在使用状态下与用户的后脑勺接触的部分。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210以适合用户后脑勺的方式弯曲。特别地,优选地,弹性表面部分210以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侧朝向端部侧向前延伸的方式弯曲,如图1和10所示。
后衬垫200:突起边缘部分220
突起边缘部分220是从弹性表面部分210的边缘向后突出的部分,如图9所示。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描绘了基本上为环形的突起边缘部分220,其包括设置在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上部的上边缘220a和设置在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下部的下边缘部分120b。
突起边缘部分220与弹性表面部分210形成变形允许空间P2。当弹性表面部分210与用户的后脑勺接触时,弹性表面部分210弹性变形并向后凹陷。变形允许空间P2是允许其中的弹性表面部分210通过弹性表面部分210与用户的后脑勺的接触而引起的变形的区域。优选地,变形允许空间P2形成在衬垫支撑框架50和弹性表面部分210之间,并且是空腔,除了后衬垫200的一部分之外,任何其他构件都设置在空腔中。
后衬垫200:竖直肋230
如果弹性表面部分210具有小的厚度,则弹性表面部分210难以保持其形状。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包括竖直肋230的构造,竖直肋230是对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变形施加反作用力的第一弹性肋。竖直肋230形成在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与用户的前额在变形允许空间P2中将要接触的表面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背面)上。
多个竖直肋230形成为在与弹性表面部分210与用户头部背面接触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从弹性表面部分210的表面(背面)突出,并且从突起边缘部分220的上边缘220a延伸到下边缘220b。此外,多个竖直肋230以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关系并排设置。
如果用户的后脑勺与弹性表面部分210接触,则弹性表面部分210弹性变形,使得其表面积扩大。此时,从上边缘220a到下边缘220b形成的多个竖直肋230被拉伸,导致产生对抗弹性表面部分210变形的反作用力。因此,保持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形状。此外,通过对抗弹性表面部分210变形的反作用力,后衬垫200的弹性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HMD 1的穿戴性能。
这里,根据与用户的后脑勺接触的部分,后衬垫200优选地具有易于保持其形状的部分和易于变形的部分。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外围边缘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并且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特别地,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而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此外,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左右方向上的右部分和左部分优选地易于保持形状,而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优选地易于变形。刚才描述的这种构造改善了穿戴性能,并且使得易于保持后衬垫200作为一个整体的形状。
本实施例采用通过在多个竖直肋230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凹陷部分2301而使针对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变形的反作用力根据弹性表面部分210的部分而不同的构造。凹陷部分2301是在与竖直肋230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凹陷的部分。
每个竖直肋230具有形成在其上下方向的中心部分处的凹陷部分2301。由于竖直肋230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在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上部和下部,竖直肋230变得容易保持形状,而在弹性表面部分210的中心部分,竖直肋230与上部和下部相比容易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竖直肋230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竖直肋230(第(1-1)弹性肋)上,形成具有较大凹陷量的凹陷部分2301,使得弹性表面部分210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在多个竖直肋230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竖直肋230(第(1-2)个弹性肋)上,形成具有相对小的凹陷量的凹陷部分2301,使得弹性表面部分210能够容易地保持其形状。这里,假设凹陷部分2301的凹陷量是从竖直肋230的突起端面到凹陷部分2301的底面的长度。
在竖直肋230a的凹陷部分2301a的凹陷量由ra表示、竖直肋230b的凹陷部分2301b的凹陷量由rb表示、竖直肋230c的凹陷部分2301c的凹陷量由rc表示、竖直肋230d的凹陷部分2301d的凹陷量由rd表示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它们具有ra≥rb>rc≥rd的关系。
此外,优选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侧的竖直肋230的凹陷量与突出量之比等于或高于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侧的竖直肋230的凹陷量与突出量之比。注意,假设竖直肋230的突出量是从弹性表面部分210的后表面到突出最多的突起端面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竖直肋230a的凹陷部分2301a的突出量由ca表示、竖直肋230b的突出量由cb表示、竖直肋230c的突出量由cc表示、竖直肋230d的突出量由cd表示的情况下,它们具有ra/ca≥rb/cb>rc/cc≥rd/cd的关系。
应当注意的是,优选的是,至少在弹性表面部分210不变形的状态下,多个竖直肋230的突起端面不与衬垫支撑框架50接触。由此,在弹性表面部分210不变形的状态下,竖直肋230保持其姿态而不变形。因此,当弹性表面部分210变形时,可以产生更高的反作用力。
尽管已经描述了竖直肋230的特定形状,但是图中描绘的竖直肋230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例如,每个竖直肋230可以不是从突起边缘部分220的上边缘220a到下边缘220b形成,而是可以从与上边缘220a和弹性表面部分210结合的竖直肋和与下边缘220b和弹性表面部分210结合的另一竖直肋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竖直肋230上可以没有凹陷部分2301。此外,竖直肋230的数量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数量,如果提供的竖直肋230的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就足够了。
应当注意的是,后衬垫200可以不具有竖直肋230。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弹性表面部分210具有足以保持其形状的厚度。此外,类似于前衬垫100,除了竖直肋230之外,后衬垫200还可以具有水平肋。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的前衬垫,所述前衬垫包括:
上表面;和
接触倾斜面,所述接触倾斜面从所述上表面的后端倾斜地向前和向下延伸,并且与用户的前额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所述上表面包括从所述接触倾斜面的后端倾斜地向前和向下延伸的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由所述接触倾斜面和所述上表面限定的角度是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所述接触倾斜面包括以沿着用户的前额延伸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所述接触倾斜面和上表面形成厚度增大部分,其厚度大于低于所述接触倾斜面的部分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包括所述上表面的上部部分和包括所述接触倾斜面的后部部分由单个构件形成,并且彼此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所述单个构件由合成橡胶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衬垫,其中
所述上部部分和后部部分限定变形允许空间,所述变形允许空间允许通过后部部分与用户前额接触而引起的后部部分的变形。
9.一种头戴式显示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衬垫;
主体,显示器容纳在其中;和
安装带,从所述主体向后延伸,其中
所述前衬垫附接到所述安装带的前部。
CN202280028987.0A 2021-06-11 2022-06-01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Pending CN1171785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8105 2021-06-11
JP2021-098105 2021-06-11
PCT/JP2022/022321 WO2022259938A1 (ja) 2021-06-11 2022-06-01 フロントパッド、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78546A true CN117178546A (zh) 2023-12-05

Family

ID=8442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8987.0A Pending CN117178546A (zh) 2021-06-11 2022-06-01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54850A1 (zh)
JP (1) JPWO2022259938A1 (zh)
CN (1) CN117178546A (zh)
WO (1) WO20222599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0705A (ja) * 1995-10-31 1997-05-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頭部装着式映像表示装置
JPH09292588A (ja) * 1996-04-26 1997-11-11 Sony Corp 光学視覚装置
JPH11119148A (ja) * 1997-10-15 1999-04-30 Sony Corp 光学視覚装置
JP2017011436A (ja) * 2015-06-19 2017-0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EP3196687B1 (en) * 2016-01-20 2020-03-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d mounted device
JP6229747B2 (ja) 2016-03-10 2017-11-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6976124B2 (ja) * 2017-09-29 2021-12-08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用顔当てパッド構造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20210325681A1 (en) * 2018-07-24 2021-10-21 Sony Corporation Head-mounted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4850A1 (en) 2024-04-17
WO2022259938A1 (ja) 2022-12-15
JPWO2022259938A1 (zh)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7944B (zh) 用于头戴式显示器的能移除面部界面
CN108459413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4169781B (zh) 具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设备
US20190033602A1 (en) Wearable device
US20140231474A1 (en) Support member for wearable instrument and head-mounted wearable device
US20150185766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6923648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20200050235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CN109752849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JP2023100845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減光部材
CN106990531B (zh) 头戴设备
JP5555366B1 (ja) 眼鏡フレーム、ウェアラブルコンピュータ付眼鏡
CN117178546A (zh) 前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CN117178545A (zh) 头部衬垫和头戴式显示器
JPH0886974A (ja) 映像表示装置
US20230168414A1 (en) Light-shielding member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JPH11104267A (ja) 水中メガネ
US20230213768A1 (en) Light-shielding member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JP5131096B2 (ja) ヘッドホン
US11719946B2 (en) Eyeglass frame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
KR102058653B1 (ko) 헬멧용 피팅 시스템
JP6450335B2 (ja) スイミングゴーグル
JP7014471B2 (ja) 透過型表示装置の取付方法
JP7139613B2 (ja) 開瞼装置
WO2023119540A1 (ja) 装着型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