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6219A -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6219A
CN117166219A CN202311129381.9A CN202311129381A CN117166219A CN 117166219 A CN117166219 A CN 117166219A CN 202311129381 A CN202311129381 A CN 202311129381A CN 117166219 A CN117166219 A CN 117166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box body
air
air outle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29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斌华
许�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ublication of CN117166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6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冷凝盒组件包括:盒本体,具有冷凝腔室和连通冷凝腔室的盒体进水口、盒体进气口、盒体出水口及盒体出气口;冷凝气管组件,设于冷凝腔室内,冷凝气管组件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冷凝气管组件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冷凝气管组件包括集液部;以及冷凝水管组件,连通集液部和盒体出水口。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衣物处理装置会在透气口处和水盒处产生凝露现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3年08月0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310975059.1、发明名称为“洗干机及烘干方法”的专利申请和于2023年08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311024801.7、发明名称为“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家用电器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衣物处理装置作为家庭生活重要的辅助工具,除了传统的洗净衣物功能之外,是否能引入新风、是否能快速烘干衣物也成为衡量衣物处理装置的性能及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相关技术中,在烘干衣物时,为了平衡桶内气压,通常会在衣物处理装置的桶体组件上设置透气口,该透气口通过排气管直接连通水盒。但是,衣物处理装置在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为高温高湿气体,该高温高湿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水盒时,会在水盒的内壁上产生凝露现象,形成大量凝露水珠,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衣物处理装置会在透气口处和水盒处产生凝露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盒组件,其包括:
盒本体,具有冷凝腔室和连通冷凝腔室的盒体进水口、盒体进气口、盒体出水口及盒体出气口;
冷凝气管组件,设于冷凝腔室内,冷凝气管组件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冷凝气管组件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冷凝气管组件包括集液部;以及
冷凝水管组件,连通集液部和盒体出水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气管组件包括冷凝进气管道、多个冷凝分支管道及冷凝出气管道,冷凝进气管道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冷凝出气管道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多个冷凝分支管道沿冷凝进气管道的气体流向分别间隔布置在冷凝进气管道和冷凝出气管道之间;集液部位于冷凝分支管道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分支管道为弧形管道,弧形管道具有最低点,集液部位于冷凝分支管道的最低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盒组件还包括三通接头和阀体,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连通盒体出气口,三通接头的第二端连通外部双吸风机;阀体设于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上,用于调节盒本体内的气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
外桶,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及第三出气口;
内桶,转动设置在外桶内,内桶与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及第三出气口均连通;
双吸风机,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及第四出气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第三进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第四出气口连通第一进气口;
加热器,设于第四出气口和第一进气口之间,用于加热循环气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冷凝盒组件,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气口连通第三出气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桶的后壁上设置有冷凝器,冷凝盒组件的盒体出水口连通冷凝器;和/或,
双吸风机具有连通第二进气口的第四分支进气口,第四分支进气口连通冷凝盒组件的三通接头的第二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时间;
当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的温度;
若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以第一频率喷淋冷液;
若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处于常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当烘干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的湿度和温度;
若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以第二频率喷淋冷液,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率为(1~5)秒/次,第二频率为(12~18)秒/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获取冷凝盒组件的盒体出气口处的压强,若压强大于预设压强,则控制盒体出气口连通外界环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冷凝盒组件包括:盒本体,具有冷凝腔室和连通冷凝腔室的盒体进水口、盒体进气口、盒体出水口及盒体出气口;冷凝气管组件,设于冷凝腔室内,冷凝气管组件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冷凝气管组件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冷凝气管组件包括集液部;以及冷凝水管组件,连通集液部和盒体出水口。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优化冷凝盒组件的具体配置,以提高冷凝盒组件的冷凝降温效果。当将冷凝盒组件应用至具有双吸风机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时,该冷凝盒组件被配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和水盒之间,以对衣物处理装置中来不及进行一次冷凝处理或者逃逸一次冷凝处理的湿热气体进行二次冷凝作业,降低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其外时,在衣物处理装置的透气口处冷凝形成大量凝露水珠,或者避免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其外时,在水盒壁上凝露产生大量水珠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烘干效率。具体而言,将冷凝盒组件配置为至少包括盒本体、冷凝气管组件及冷凝水管组件的组合构件,该盒本体具有冷凝腔室,该冷凝气管组件和冷凝水管组件均设置在冷凝腔室内。该冷凝气管组件连通盒本体上的盒体进气口和盒体出气口,该盒体进气口连通衣物处理装置的外桶,该盒体出气口连通外界,如此,可通过盒本体上的盒体进水口向冷凝腔室内喷淋低温液体(如制冷剂、制冷液等),实现对冷凝气管组件(及其内流通的湿热气体)的热交换,降低冷凝气管组件内的湿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以获得冷凝液和低温干气体;该低温干气体从盒体出气口处排至外界,避免盒体出气口处出现凝露现象。该冷凝水管组件连通冷凝气管组件上的集液部和盒本体上的盒体出水口,该盒体出水口连通衣物处理装置上的冷凝器,如此,可通过冷凝水管组件将冷凝气管组件中的低温冷凝水收集至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中,以使该低温冷凝水进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的一次冷凝作业中,减少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盒本体;101、冷凝腔室;102、盒体进水口;103、盒体进气口;104、盒体出水口;105、盒体出气口;
200、冷凝气管组件;210、冷凝进气管道;220、冷凝分支管道;230、冷凝出气管道;
300、冷凝水管组件;
400、三通接头;500、阀体;
10、外桶;11、第一进气口;12、第一出气口;13、第二出气口;14、第三出气口;
20、内桶;
30、双吸风机;31、第二进气口;32、第三进气口;33、第四出气口;34、第四分支进气口;
40、加热器;50、冷凝盒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参见图1和图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盒组件,其包括:盒本体100、冷凝气管组件200及冷凝水管组件300。
盒本体100,具有冷凝腔室101和连通冷凝腔室101的盒体进水口102、盒体进气口103、盒体出水口104及盒体出气口105;
冷凝气管组件200,设于冷凝腔室101内,冷凝气管组件200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103,冷凝气管组件200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冷凝气管组件200包括集液部;以及
冷凝水管组件300,连通集液部和盒体出水口104。
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冷凝盒组件50的具体配置,以提高冷凝盒组件50的冷凝降温效果。当将冷凝盒组件50应用至具有双吸风机30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时,该冷凝盒组件50被配置在衣物处理装置和水盒之间,以对衣物处理装置中来不及进行一次冷凝处理或者逃逸一次冷凝处理的湿热气体进行二次冷凝作业,降低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其外时,在衣物处理装置的透气口处冷凝形成大量凝露水珠,或者避免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其外时,在水盒壁上凝露产生大量水珠的现象,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提高烘干效率。
具体而言,将冷凝盒组件50配置为至少包括盒本体100、冷凝气管组件200及冷凝水管组件300的组合构件,该盒本体100具有冷凝腔室101,该冷凝气管组件200和冷凝水管组件300均设置在冷凝腔室101内。该冷凝气管组件200连通盒本体100上的盒体进气口103和盒体出气口105,该盒体进气口103连通衣物处理装置的外桶10,该盒体出气口105连通外界,如此,可通过盒本体100上的盒体进水口102向冷凝腔室101内喷淋低温液体(如制冷剂、制冷液等),实现对冷凝气管组件200(及其内流通的湿热气体)的热交换,降低冷凝气管组件200内的湿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以获得冷凝液和低温干气体;该低温干气体从盒体出气口105处排至外界,避免盒体出气口105处出现凝露现象。该冷凝水管组件300连通冷凝气管组件200上的集液部和盒本体100上的盒体出水口104,该盒体出水口104连通衣物处理装置上的冷凝器,如此,可通过冷凝水管组件300将冷凝气管组件200中的低温冷凝水收集至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中,以使该低温冷凝水进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的一次冷凝作业中,减少能源的浪费。
在一示例中,盒体进水口102配置在盒本体100的顶部,盒体出水口104配置在盒本体100的底部;盒体进气口103配置在盒本体100的前端,盒体出气口105配置在盒本体100的后端。冷凝气管组件200从盒本体100的前端至盒本体100的后端延伸,并连通盒体出气口105;冷凝水管组件300从盒本体100的顶部至盒本体100的底部延伸,并连通盒体出水口10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气管组件200包括冷凝进气管道210、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及冷凝出气管道230,冷凝进气管道210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103,冷凝出气管道230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沿冷凝进气管道210的气体流向分别间隔布置在冷凝进气管道210和冷凝出气管道230之间;集液部位于冷凝分支管道220上。
本实施例中,对冷凝气管组件200的具体配置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冷凝气管组件200配置为至少包括冷凝进气管道210、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及冷凝出气管道230的组合构件,该冷凝进气管道210沿盒本体100的前端竖向延伸,且冷凝进气管道210的进气端连通盒体进气口103;冷凝出气管道230沿盒本体100的后端竖向延伸,且冷凝出气管道230的出气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冷凝分支管道220的进气端连通冷凝进气管道210,冷凝分支管道220的出气端连通冷凝出气管道230,以使冷凝分支管道220从盒本体100前端至后端横向延伸,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沿盒本体100的竖向间隔布置在盒本体100的前后端之间,且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盒体进水口102,多个冷凝分支管道220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盒体出水口104。
如此,可通过从盒体进水口102处喷淋低温液体(如制冷剂、制冷液等),与冷凝分支管道220(及其中经过的湿热气体)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凝分支管道220内的湿热气体的温度和压强,以获得冷凝液和低温干气体;该低温干气体可从冷凝出气管道230进入盒体出气口105、并被处排至外界,避免湿热气体直接排出盒体出气口105时,在盒体出气口105处形成凝露现象。此外,由于冷凝分支管道220中的湿热气体通过冷凝分支管道220与从盒体进水口102处进入的低温液体(如制冷剂、制冷液等)进行非接触式热交换,该湿热气体并不直接与低温液体接触,可有效降低冷却后的气体的湿度。其一,当将该低温气体重新引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双吸风机30中时,可有效降低衣物处理装置中的内循环风中的气体湿度;其二,当将该低温气体通过盒体出气口105排出衣物处理装置后,也可避免在盒体出气口105处形成冷凝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分支管道220为弧形管道,弧形管道具有最低点,集液部位于冷凝分支管道220的最低点。
本实施例中,对冷凝分支管道220的形状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冷凝分支管道220配置为带有弧形的管道结构,以方便收集冷凝液。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凝盒组件50还包括三通接头400和阀体500,三通接头400的第一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三通接头400的第二端连通外部双吸风机30;阀体500设于三通接头400的第三端上,用于调节盒本体100内的气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冷凝盒组件50的具体配置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冷凝盒组件50配置为至少包括盒本体100、冷凝气管组件200、冷凝水管组件300、三通接头400及阀体500的组合构件,该三通接头400的三端分别连通盒本体100的盒体出气口105、外部双吸风机30(如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器)及外界,连通外界的三通接头400管道上设置有阀体500,以通过阀体500的开闭,实现三通接头400与外界的连通夹闭。
如此,在盒本体100内气压不高时,如盒本体100内气压小于或者等于1帕时,此时,阀体500处于关闭状态,三通接头400的第一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三通接头400的第二端连通外部双吸风机30,如此,可以将经过冷凝气管组件200后的低温低湿气体重新引入双吸风机30中,进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道中重复利用。而当盒本体100内气压过高时,如盒本体100内气压大于1帕时,此时,阀体500处于打开状态,三通接头400的第一端连通盒体出气口105,三通接头400的第三端连通外界,如此,可以将经过冷凝气管组件200后的低温低湿气体排出衣物处理装置,实现对盒本体100的泄压作用。
参见图1和图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外桶10、内桶20、双吸风机30、加热器40及如上所述的冷凝盒组件50。
外桶10,设有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及第三出气口14;
内桶20,转动设置在外桶10内,内桶20与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第二出气口13及第三出气口14均连通;
双吸风机30,具有第二进气口31、第三进气口32及第四出气口33,第二进气口31连通第一出气口12,第三进气口32连通第二出气口13,第四出气口33连通第一进气口11;
加热器40,设于第四出气口33和第一进气口11之间,用于加热循环气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冷凝盒组件50,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气口103连通第三出气口14。
本实施例中,对衣物处理装置的具体配置进行优化,以提高具有双吸风机3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冷凝效果。具体而言,将衣物处理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外桶10、内桶20、双吸风机30、加热器40及如上所述的冷凝盒组件50的组合构件,该外桶10具有敞口,敞口处设置有门封,第三出气口14设置在门封上,第一出气口12设置在外桶10后壁的底部,第二出气口13设置在外桶10后壁的上部,第一进气口11设置在外桶10前壁。内桶20转动设置在外桶10中,通过敞口与外桶10连通。双吸风机30配置在外桶10的后壁外侧,双吸风机30的第二进气口31通过管道连通第一出气口12,双吸风机30的第三进气口32通过管道连通第二出气口13,双吸风机30的第四出气口33通过管道连通第一进气口11,如此,在双吸风机30和外桶10之间形成至少两条内循环风道。该加热器40配置在第四出气口33和第一进气口11之间的管道上,用于对进入外桶10的气体进行加热,实现对内桶20中湿衣物的烘干。冷凝盒组件50配置在外桶10的后壁外侧,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气口103连通第三出气口14,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气口105连通第二进气口31,如此,以在冷凝盒组件50、外桶10及双吸风机30中形成至少一条内循环风道;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水口104连通外桶10的后壁上设置的冷凝器,以在冷凝盒组件50和外桶10之间形成至少一条液体通道。
由上,该冷凝盒组件50可有效降低衣物处理装置中的来不及经外桶10后壁冷凝降温降湿而逃逸的湿热气体和经外桶10冷凝降温不彻底的湿热气体的湿度和温度,给双吸风机30提供充足的低温低湿内循环风量,以满足烘干作业需求;同时,还可给衣物处理装置的外桶10提供低温冷凝液,以实现对外桶10中的湿热气体的冷凝降温降湿,提高外桶10的冷凝效果。
具体地,从第一进气口11处进入的干热高温气体通过敞口进入内桶20中,并与内桶20中盛装的湿衣物进行换热换湿,形成高温高湿气体(湿热气体)进入外桶10的后壁处。其中,一部分湿热气体经外桶10后壁的冷凝降温降湿后,从第一出气口12、第二进气口31进入双吸风机30中,形成内循环风;另一部分湿热气体经外桶10后壁的冷凝降温降湿后,从第二出气口13、第三进气口32进入双吸风机30中,形成内循环风;最后一部分湿热气体(冷凝不彻底或未被冷凝),从第三出气口14、盒体进气口103进入冷凝盒组件50,并在冷凝盒组件50中冷凝降温降湿,获得低温冷凝水和低温低湿气体。上述低温冷凝水可通过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水口104进入外桶10后壁的冷凝器中,实现对外桶10中的湿热气体的冷凝降温降湿;上述低温低湿气体可通过盒体出气口105排出衣物处理装置,还可通过盒体出气口105重新进入双吸风机30中,构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的部分。经双吸风机30的第四出气口33送出的内循环风,再经加热器40加热后,从外桶10的第一进气口11进入外桶10。如此往复,实现内桶20中衣物的烘干作业。
此外,该冷凝盒组件5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衣物处理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桶10的后壁上设置有冷凝器(图中未画出),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水口104连通冷凝器。
本实施例中,对外桶10的具体配置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在外桶10的后壁上配置了冷凝器,以实现对外桶10中靠近后壁处的湿热气体进行冷凝作业,降低进入双吸风机30中的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将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水口104连通外桶10后壁上配置的冷凝器,以将从盒体吹水口处收集的低温冷凝液用至外桶10后壁冷凝作业中,在降低外桶10中靠近后壁的湿热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的同时,实现冷凝盒组件50中的冷凝液的重复利用,节约能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双吸风机30具有连通第二进气口31的第四分支进气口34,第四分支进气口34连通冷凝盒组件50的三通接头400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中,对双吸风机30的具体配置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在双吸风机30的第二进气口31处设置一第四分支进气口34,该第四分支进气口34连通冷凝盒组件50的三通接头400的第二端,如此,使得经冷凝后的冷凝气体管道中的低温低湿气体可通过三通接头400的第二端、第四分支进气口34、第二进气口31进入双吸风机30中,再次进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道中重复利用。
参见图3,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时间;
步骤S2、当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20的温度;
步骤S3、若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水口102以第一频率喷淋冷液;
步骤S4、若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水口102处于常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针对具有双吸风机30的衣物处理装置,提出一种能给双吸风机30提供充足低温低湿的内循环风量的冷凝盒组件50的控制方法。通过该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和冷凝除湿降温效果。
具体而言,先获取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时间,以判断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行时间长短;当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则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前期的升温预热阶段或恒温烘干阶段,此时,需获取内桶20的温度,以判断衣物处理装置具体处于哪一阶段;当内桶20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升温阶段,此时,双吸风机30处于逐步引入新风阶段,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量在逐步增加、内循环风的温度在逐步增加,但总体循环风量和总体循环风的温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需要控制冷凝盒组件50以第一频率喷淋冷液即可;当内桶20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升温阶段后期或恒温烘干阶段,此时,双吸风机30引入的新风量剧增(最大),衣物处理装置中的内循环风量处于最大水平,内循环风的温度处于最高水平,因此,需要控制冷凝盒组件50保持常开状态,一方面给双吸风机30提供大量低温低湿的内循环气体,另一方面给外桶10提供低温的冷液,该冷液作用于外桶10中的湿热气体,进一步给双吸风机30提供低温低湿的内循环气体。
在一示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55℃~75℃,第二预设温度为75℃~9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步骤S5、当烘干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20的湿度和温度;
步骤S6、若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水口102以第二频率喷淋冷液,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以使冷凝盒组件50能匹配双吸风机30组件在降温阶段时内循环风量需求小、温度需求小的特点。具体而言,当烘干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烘干时间时,则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后期的降温阶段;然后,获取内桶20的湿度和温度,以判断内桶20中的衣物是否完成烘干作业;若内桶20的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则表明内桶20中的衣物脱水完成,若内桶20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完全进入降温阶段,此时,双吸风机30的新风引入量逐步减少,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量逐步减少,内循环风的温度逐步降低,因此,需要控制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水口102以第二频率喷淋冷液,实现对衣物处理装置的散热降温,以及实现对冷凝盒组件50的排气降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20的温度;
若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进水口102关闭。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先获取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时间,以判断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行时间长短;当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则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前期的升温预热阶段或恒温烘干阶段,此时,需获取内桶20的温度,以判断衣物处理装置具体处于哪一阶段;当内桶20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表明衣物处理装置处于升温阶段的前期,此时,双吸风机30处于引入新风量极少,衣物处理装置的内循环风量极少、内循环风的温度较低,因此,需要控制冷凝盒组件50不开启作业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率为(1~5)秒/次,第二频率为(12~18)秒/次。
本实施例中,对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的具体选择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第一频率配置在(1~5)秒/次,以满足衣物处理装置对湿热气体的降温除湿需求。将第二频率配置在(12~18)秒/次,以满足衣物处理装置的散热泄压需求。例如但不限于,第一频率为5秒/次,第二频率为15秒/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步骤S7、获取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气口105处的压强,若压强大于预设压强,则控制盒体出气口105连通外界环境。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对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以使冷凝盒组件50能保持正常作业。具体而言,获取冷凝盒组件50的盒体出气口105处的压强,以判断冷凝盒组件50中的气压是否能使冷液进入;当盒体出气口105处的压强大于预设压强时,则表明盒本体100中的气压过大,冷液无法通过盒体进水口102进入盒本体100中,此时,需控制盒体出气口105连通外界环境,实现对盒本体100的泄压。当盒体出气口105处的压强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强时,表明盒本体100中的气压适宜,冷液可通过盒体进水口102进入盒本体100中,此时,需控制盒体出气口105关闭与外界的连通。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凝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本体,具有冷凝腔室和连通所述冷凝腔室的盒体进水口、盒体进气口、盒体出水口及盒体出气口;
冷凝气管组件,设于所述冷凝腔室内,所述冷凝气管组件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盒体进气口,所述冷凝气管组件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盒体出气口,所述冷凝气管组件包括集液部;以及
冷凝水管组件,连通所述集液部和所述盒体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气管组件包括冷凝进气管道、多个冷凝分支管道及冷凝出气管道,所述冷凝进气管道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盒体进气口,所述冷凝出气管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盒体出气口,多个所述冷凝分支管道沿所述冷凝进气管道的气体流向分别间隔布置在所述冷凝进气管道和所述冷凝出气管道之间;所述集液部位于所述冷凝分支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分支管道为弧形管道,所述弧形管道具有最低点,所述集液部位于所述冷凝分支管道的最低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组件还包括三通接头和阀体,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盒体出气口,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连通外部双吸风机;所述阀体设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上,用于调节所述盒本体内的气压。
5.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桶,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及第三出气口;
内桶,转动设置在所述外桶内,所述内桶与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及所述第三出气口均连通;
双吸风机,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及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第四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
加热器,设于所述第四出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用于加热循环气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冷凝盒组件,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后壁上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或,
所述双吸风机具有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第四分支进气口,所述第四分支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盒组件的三通接头的第二端。
7.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时间;
当所述烘干时间小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的温度;
若所述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以第一频率喷淋冷液;
若所述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处于常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烘干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烘干时间时,获取内桶的湿度和温度;
若所述湿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湿度,且所述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进水口以第二频率喷淋冷液,所述第二频率小于所述第一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为(1~5)秒/次,所述第二频率为(12~18)秒/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冷凝盒组件的盒体出气口处的压强,若所述压强大于预设压强,则控制所述盒体出气口连通外界环境。
CN202311129381.9A 2023-08-03 2023-09-01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1662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50591 2023-08-03
CN202310975059 2023-08-03
CN2023110248017 2023-08-14
CN202311024801 2023-08-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6219A true CN117166219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8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29381.9A Pending CN117166219A (zh) 2023-08-03 2023-09-01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62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8772B2 (en) Washing/drying machine and clothes dryer
CN102105631B (zh) 衣物干燥机
US10184206B2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173440B (zh) 一种采用热泵作为热源的洗衣干燥机干燥方法
WO2021239125A1 (zh) 洗涤电器
CN110195341A (zh) 一种冷凝式烘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KR100379437B1 (ko) 건조 세탁기
CN117166219A (zh) 冷凝盒组件、衣物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6790677U (zh) 一种除湿装置及包含其的烘干设备
CN107543251B (zh) 室内机
CN114152038B (zh) 一种除湿装置、烘干设备及除湿方法
CN107726452B (zh) 空调器
CN109945604A (zh) 一种内外除湿一体机
CN216404848U (zh) 干衣机及其预冷结构
CN219951500U (zh) 底座总成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06368284U (zh) 一种高效型一体式烘干装置
CN217005281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组
CN116536896B (zh) 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控制方法
EP3303678B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14753131B (zh) 干衣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217078123U (zh) 一种冷凝器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20643573U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13201919B (zh) 烘干衣柜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43250B (zh) 室内机
CN114753100B (zh) 衣物护理装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