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3766B -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3766B
CN117163766B CN202311447003.5A CN202311447003A CN117163766B CN 117163766 B CN117163766 B CN 117163766B CN 202311447003 A CN202311447003 A CN 202311447003A CN 117163766 B CN117163766 B CN 117163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roller
winding
wedge
injection molding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70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63766A (zh
Inventor
王佩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Yongx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Yongx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Yongx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Yongxia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70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3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3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3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63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3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放卷驱动机构、收卷驱动机构以及张紧调整机构,张紧调整机构设置在放卷驱动机构与注塑加工工段之间,用于调整多股绕线的张力以使得多股绕线在注塑加工工段进行注塑外皮时的张力保持稳定;张紧调整机构包括承载框架、绕线辊组以及动力组件;承载框架包括两个对立分布的载位板;绕线辊组为绕线提供楔形附着点,绕线通过自适应的改变在楔形结构的绕线辊组的位置以实现张力自适应微调;动力组件主动带动其中一个绕线辊组转动,且该绕线辊组通过与另一个绕线辊组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绕线辊组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本发明的张紧机构方便运输和安装,且张力调整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加工流程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就是多股绕线外增设塑胶外皮的操作,为了保证绕线在注塑加工工段的张力稳定,需要在注塑加工工段之前增加绕线张紧装置。
但是现有的张紧装置的张紧调控范围小,而调控范围大的张紧装置一般为一个高的立桩,在立桩上设置一个固定轮和沿着立桩活动移动的张紧轮,通过调控张紧轮的高度来进行张力调节,现有的张紧装置的立桩高度大,不方便运输和转移,同时占用很大的空间面积,另外仅靠调整一个张紧轮的位置来调整绕线张力的方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张紧装置的立桩高度大,不方便运输和转移,同时占用很大的空间面积,另外仅靠调整一个张紧轮的位置来调整绕线张力的方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包括放卷驱动机构、收卷驱动机构以及张紧调整机构,所述放卷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绕线卷轴进行放卷操作,收卷驱动机构用于将注塑加工工段处理后的绕线收紧生成卷轴,所述放卷驱动机构和所述收卷驱动机构同步工作以将绕线输送至注塑加工工段注塑生成电缆并将电缆进行缠绕收卷;
所述张紧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放卷驱动机构与注塑加工工段之间,用于调整多股绕线的张力以使得所述多股绕线在注塑加工工段进行注塑外皮时的张力保持稳定;
其中,所述张紧调整机构包括承载框架、两个层叠分布在所述承载框架的绕线辊组,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上的动力组件;
所述承载框架包括两个对立分布的载位板,所述载位板的高度为两个所述绕线辊组最大张开角度对应高度的一半;
所述绕线辊组为绕线提供楔形附着点,所述绕线通过自适应的改变在楔形结构的绕线辊组的位置以实现张力自适应微调;
所述动力组件通过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以大范围调整所述绕线在输送过程中的表面张力,所述动力组件主动带动其中一个所述绕线辊组转动,且该所述绕线辊组通过与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对绕线的张力进行大范围调整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辅助调整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其中一个所述绕线辊组的端部为施力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直接驱动该绕线辊组绕施力点旋转,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两个所述绕线辊组之间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旋转以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
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以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的中间位置作为施力点,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工作拉动或释放所述绕线辊组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所述绕线辊组稳定调整张开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载位板上的动力部件、安装在所述动力部件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横向栏杆,两个所述载位板之间在所述第一横向栏杆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二横向栏杆,所述第一横向栏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横向栏杆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另一个所述载位板上,两个所述绕线辊组分别固定安装在处于两个载位板之间的所述第一横向栏杆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上;
所述第一横向栏杆上固定安装有处于所述载位板内部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二横向栏杆上固定安装有处于所述载位板内部的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啮合传动作用带动所述被动齿轮旋转,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被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动力部件通过调整正转和反转方向以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辊组侧边的凸体,以及两个设置在同一个所述载位板上的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分别处于两个所述绕线辊组整体的上方以及下方,所述载位板在两个所述定滑轮之间设有线轴驱动电机,所述凸体上设有用于拉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随着所述第一横向栏杆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转动的绳索,所述绳索穿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线轴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线轴驱动电机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绕线辊组相对张开或靠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被动齿轮的宽度大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宽度,所述被动齿轮远离所述第二横向栏杆的端部设有堵挡段,所述堵挡段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被动齿轮的转动位置的抵挡组件,以使得两个所述绕线辊组在任意转动位置保持稳定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挡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载位板外侧的基座,以及多个活动铰接在所述基座上的钝角板,且所有钝角板分布在同一个圆上,处于所述载位板内侧的所述钝角板端部设有与所述被动齿轮的齿条相互卡定的压锤,处于所述载位板外侧的所述钝角板端部之间设有多个复位弹簧;
所述载位板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长度与所述被动齿轮的齿条高度相同,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推动气缸,所有钝角板的外侧设有圆箍环,所述推动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圆箍环上,且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圆箍环在所述钝角板的表面移动以使得所述压锤卡定所述被动齿轮或释放所述被动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设有内沉凹槽,所述内沉凹槽上设有活动圆板,所述钝角板安装在活动圆板上,且所述活动圆板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摆动杆,所述基座在所述活动圆板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每个所述活动圆板转动角度的挡杆组,每个所述挡杆组与所述活动圆板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被动齿轮上的齿条对应角度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钝角板所在圆直径上的两个所述钝角板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包括两段弹簧段,以及设置在两段所述弹簧段之间的关联段;所述内沉凹槽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摩擦杆,所述活动圆板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套设在所述摩擦杆上的套板;
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压锤卡定在所述被动齿轮的两个齿条之间的空隙时,两段所述弹簧段被压缩变短,两段所述弹簧段挤压所述套板以增大与所述摩擦杆之间的摩擦力;
且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钝角板复位时,两段所述弹簧段复位支撑两个所述钝角板脱离所述被动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绕线辊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栏杆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上的机械双臂,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双臂之间的连接光轴,所述连接光轴外活动套设有绕所述连接光轴转动的楔形辊,且所述楔形辊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绕线移动的挡环,所述绕线经过两个所述绕线辊组上的楔形辊传输至注塑加工工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楔形辊的一端直径大且另一端的直径小,所述楔形辊的侧剖面为等腰梯形状,两个所述绕线辊组的楔形辊的安装方式正好相反,两个所述楔形辊直径小的端部关于两个所述楔形辊的间距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绕线移动至两个所述楔形辊直径小的端部以减小绕线张力,所述绕线移动至两个所述楔形辊直径大的端部以增大绕线张力,所述楔形辊对所述绕线的张力调节大小与所述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转动一个齿条的张力调节大小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电缆输送装置的张力调整范围相同,但是张力调整机构的安装桩体的高度大概只有现有张力调整装置的一半,方便运输和安装,且相对来说,张力调整速度快,并通过梭形结构的绕线辊组来实现张力微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个张紧调整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抵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辅助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辊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放卷驱动机构;2-收卷驱动机构;3-张紧调整机构;4-承载框架;5-绕线辊组;6-动力组件;7-抵挡组件;8-摩擦杆;9-套板;
41-载位板;
51-机械双臂;52-连接光轴;53-楔形辊;54-挡环;
61-第一驱动组件;62-第二辅助调整组件;
611-动力部件;612-第一横向栏杆;613-第二横向栏杆;614-主动齿轮;615-被动齿轮;616-堵挡段;
621-凸体;622-定滑轮;623-线轴驱动电机;624-绳索;
71-基座;72-钝角板;73-压锤;74-复位弹簧;76-推动气缸;77-圆箍环;78-内沉凹槽;79-活动圆板;710-摆动杆;711-挡杆组;
741-弹簧段;742-关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在保证相同的张紧调控范围的前提下,该张紧装置所占用的高度为现有立桩高度的一半,且设置两个可活动转动的张紧轮,通过同步调控两个张紧轮的相对夹角,来提高张力调控的效率,以提高绕线的张力稳定性。
具体包括放卷驱动机构1、收卷驱动机构2以及张紧调整机构3,放卷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绕线卷轴进行放卷操作,收卷驱动机构2用于将注塑加工工段处理后的绕线收紧生成卷轴,放卷驱动机构1和收卷驱动机构2同步工作以将绕线输送至注塑加工工段注塑生成电缆并将电缆进行缠绕收卷。
张紧调整机构3设置在放卷驱动机构1与注塑加工工段之间,用于调整多股绕线的张力以使得多股绕线在注塑加工工段进行注塑外皮时的张力保持稳定。
其中,张紧调整机构3包括承载框架4、两个层叠分布在承载框架4的绕线辊组5,以及安装在承载框架4上的动力组件6。
承载框架4包括两个对立分布的载位板41,载位板41的高度为两个绕线辊组5最大张开角度对应高度的一半,更具体的,载位板41的高度为位于下层的绕线辊组5的长度,以及另一个位于上层的绕线辊组5的安装高度。
绕线辊组5为绕线提供楔形附着点,绕线通过自适应的改变在楔形结构的绕线辊组5的位置以实现张力自适应微调,现有的绕线辊组大多为多个类似于法盘的环形盘组成,通过增加绕线的环绕次数来增加张力调整的范围,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是多个环形盘的重量大,因为对于绕线辊组5的支撑臂需要高,同时对动力组件6的需求高,且绕线辊组5的单次张力调控幅度大,无法实现张力微调。
而本实施方式区别与现有的环形盘,将绕线辊组设计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一端直径大而另一端的直径小,因此绕线在楔形结构的绕线辊组5的两端移动以实现对绕线张力的微调。
动力组件6通过带动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以大范围调整绕线在输送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动力组件6主动带动其中一个绕线辊组5转动,且该绕线辊组5通过与另一个绕线辊组5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绕线辊组5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动力组件6包括对绕线的张力进行大范围调整的第一驱动组件61和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第一驱动组件61以其中一个绕线辊组5的端部为施力点,第一驱动组件61直接驱动该绕线辊组5绕施力点旋转,且第一驱动组件61通过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绕线辊组5旋转以带动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以两个绕线辊组5的中间位置作为施力点,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配合第一驱动组件61的工作拉动或释放绕线辊组5的中间位置以使得绕线辊组5稳定调整张开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利用第一驱动组件61和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的配合工作,带动两个绕线辊组5旋转,使得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增大或者减小,当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增大时,则两个绕线辊组5上的绕线垂向距离增大,来收紧绕线以增大绕线表面张力,当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减小时,则两个绕线辊组5上的绕线垂向距离变小,来释放绕线以降低绕线输送过程中的张力。
由于第一驱动组件61直接驱动绕线辊组5的端部转动,导致两个绕线辊组5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受重力作用容易出现绕线辊组5反向转动或者两个绕线辊组5啮合出现打滑的情况,因此为了降低这一现象的问题,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以两个绕线辊组5的中间位置作为施力点,与绕线辊组5的重力实现平衡,提高绕线辊组5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1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载位板41上的动力部件611、安装在动力部件61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横向栏杆612,两个载位板41之间在第一横向栏杆612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二横向栏杆613,第一横向栏杆612的一端与动力部件6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第一横向栏杆612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另一个载位板41上,两个绕线辊组5分别固定安装在处于两个载位板41之间的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第二横向栏杆613上。
第一横向栏杆612上固定安装有处于载位板41内部的主动齿轮614,第二横向栏杆613上固定安装有处于载位板41内部的被动齿轮615,主动齿轮614通过啮合传动作用带动被动齿轮615旋转,且主动齿轮614与被动齿轮615的转动方向相反,且动力部件611通过调整正转和反转方向以带动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由于被动齿轮615安装在第二横向栏杆613,且第二横向栏杆613的两端活动安装在两个载位板41上,因此第二横向栏杆613在转动位置时,虽然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与绕线辊组5的重力实现平衡,避免绕线辊组5向下转动,但是绕线辊组5在受到外力向上转动时,绕线辊组5无法起到固定作用,因此两个绕线辊组5的啮合传动部位容易损坏。
如图4所示,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包括设置在绕线辊组5侧边的凸体621,以及两个设置在同一个载位板41上的定滑轮622,定滑轮622分别处于两个绕线辊组5整体的上方以及下方,载位板41在两个定滑轮622之间设有线轴驱动电机623,凸体621上设有用于拉动两个绕线辊组5随着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第二横向栏杆613转动的绳索624,绳索624穿过定滑轮622与线轴驱动电机623连接,线轴驱动电机623配合第一驱动组件61带动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的被动齿轮615的宽度大于主动齿轮614的宽度,被动齿轮615远离第二横向栏杆613的端部设有堵挡段616,堵挡段616上设有用于固定被动齿轮615的转动位置的抵挡组件7,以使得两个绕线辊组5在任意转动位置保持稳定状态。
也就是说,在两个绕线辊组5转动至任意角度时,由于主动齿轮614直接受动力部件611驱动,在动力部件611停止工作时,主动齿轮614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被动齿轮安装在第二横向栏杆613,且第二横向栏杆613活动安装在两个载位板41上,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发生晃动,并带动主动齿轮614晃动,影响张力的稳定,同时还容易损坏动力部件611,为了保证被动齿轮615不会在外力作用下转动,特通过抵挡组件7抵住被动齿轮615的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孔隙内,以使得两个绕线辊组5在任意转动位置保持稳定状态。
如图2和图3所示,抵挡组件7包括设置在载位板41外侧的基座71,以及多个活动铰接在基座71上的钝角板72,且所有钝角板72分布在同一个圆上,处于载位板41内侧的钝角板72端部设有与被动齿轮615的齿条相互卡定的压锤73,处于载位板41外侧的钝角板72端部之间设有多个复位弹簧74。
载位板41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口槽,开口槽的长度与被动齿轮615的齿条高度相同,基座71上设有至少两个推动气缸76,所有钝角板72的外侧设有圆箍环77,推动气缸76的输出轴连接在圆箍环77上,且推动气缸76带动圆箍环77在钝角板72的表面移动以使得压锤73卡定被动齿轮615或释放被动齿轮615。
钝角板72在复位弹簧74的支撑作用下在基座71表面呈辐射状分布,当动力部件611停止驱动后,推动气缸76推动圆箍环77沿着钝角板72的表面向靠近载位板41的方向移动,圆箍环77持续性挤压钝角板72,钝角板72中心位置收缩,直至钝角板72上的压锤73处于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间隙内,以抵制被动齿轮615以及第二横向栏杆613受外力作用下的转动。
当动力部件611工作调整绕线的张力时,推动气缸76推动圆箍环77沿着钝角板72的表面向远离载位板41的方向移动,圆箍环77降低对钝角板72的挤压,钝角板72在复位弹簧74的反向弹力作用下复位,直至钝角板72上的压锤73从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抽出,主动齿轮614与被动齿轮615啮合以驱动第二横向栏杆613同步转动,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以继续增大张力,或者两个绕线辊组5相对靠拢以降低张力。
基座71上设有内沉凹槽78,内沉凹槽78上设有活动圆板79,钝角板72安装在活动圆板79上,且活动圆板79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摆动杆710,基座71在活动圆板79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每个活动圆板79转动角度的挡杆组711,每个挡杆组711与活动圆板79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被动齿轮615上的齿条对应角度的一半。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压锤73处于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间隙内,才能实现对被动齿轮615的固定工作,但是由于被动齿轮615转动时可能存在齿条对应压锤73的情况,此时则需要钝角板72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钝角板72按照就近原则适应性去转移到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间隙内,因此每个挡杆组711与活动圆板79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被动齿轮615上的齿条对应角度的一半,在圆箍环77移动过程中,钝角板72带动活动圆板79适应性转动,以使得压锤73处于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间隙内。
复位弹簧74连接在钝角板72所在圆直径上的两个钝角板72之间,复位弹簧74包括两段弹簧段741,以及设置在两段弹簧段741之间的关联段742,内沉凹槽78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摩擦杆8,活动圆板79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套设在摩擦杆8上的套板9。
当压锤73处于被动齿轮615两个相邻齿条之间的间隙后,为了避免活动圆板79在外力作用下在挡杆组711内转动,本实施方式还需要对活动圆板79进一步的进行加固工作。
推动气缸76带动压锤73卡定在被动齿轮615的两个齿条之间的空隙时,两段弹簧段741被压缩变短,两段弹簧段741挤压套板9以增大与摩擦杆8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活动圆板79的稳定性,随着圆箍环77朝向载位板41的移动来增加活动圆板79的稳定性,避免保持转动位置时,活动圆板79受外力作用而沿着内沉凹槽78转动,提高对被动齿轮615的加固能力,且推动气缸76带动钝角板72复位时,两段弹簧段741复位支撑两个钝角板72脱离被动齿轮615。
如图2和图5所示,绕线辊组5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第二横向栏杆613上的机械双臂51,以及设置在机械双臂51之间的连接光轴52,连接光轴52外活动套设有绕连接光轴52转动的楔形辊53,且楔形辊5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绕线移动的挡环54,绕线经过两个绕线辊组5上的楔形辊53传输至注塑加工工段。
楔形辊53的一端直径大且另一端的直径小,楔形辊53的侧剖面为等腰梯形状,两个绕线辊组5的楔形辊53的安装方式正好相反,两个楔形辊53直径小的端部关于两个楔形辊53的间距中心对称分布。
绕线移动至两个楔形辊53直径小的端部以减小绕线张力,绕线移动至两个楔形辊53直径大的端部以增大绕线张力,楔形辊53对绕线的张力调节大小与主动齿轮614带动被动齿轮615转动一个齿条的张力调节大小相同。
也就是说,主动齿轮614的转动角度低于一个齿条夹角时,容易导致主动齿轮614和主动齿轮打滑的问题,当绕线张力与设定值之间的差距比较小时,绕线在楔形辊53上的位置调整,即可满足张力调控需求,无需转动主动齿轮614,提高张力张紧调控精度。
本实施方式主要利用第一驱动组件61和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的配合工作,带动两个绕线辊组5旋转,使得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增大或者减小,当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增大时,则两个绕线辊组5上的绕线垂向距离增大,来收紧绕线以增大绕线表面张力,当两个绕线辊组5之间的角度相对减小时,则两个绕线辊组5上的绕线垂向距离变小,来释放绕线以降低绕线输送过程中的张力,与现有的张力调整范围相同,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张力调控桩体的高度大概只有现有张力调整装置的一半,且张力调整速度快,通过梭形结构的绕线辊组来实现张力微调。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驱动机构(1)、收卷驱动机构(2)以及张紧调整机构(3),所述放卷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绕线卷轴进行放卷操作,收卷驱动机构(2)用于将注塑加工工段处理后的绕线收紧生成卷轴,所述放卷驱动机构(1)和所述收卷驱动机构(2)同步工作以将绕线输送至注塑加工工段注塑生成电缆并将电缆进行缠绕收卷;
所述张紧调整机构(3)设置在所述放卷驱动机构(1)与注塑加工工段之间,用于调整多股绕线的张力以使得所述多股绕线在注塑加工工段进行注塑外皮时的张力保持稳定;
其中,所述张紧调整机构(3)包括承载框架(4)、两个层叠分布在所述承载框架(4)的绕线辊组(5),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4)上的动力组件(6);
所述承载框架(4)包括两个对立分布的载位板(41),所述载位板(41)的高度为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最大张开角度对应高度的一半;
所述绕线辊组(5)为绕线提供楔形附着点,所述绕线通过自适应的改变在楔形结构的绕线辊组(5)的位置以实现张力自适应微调;
所述动力组件(6)通过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以大范围调整所述绕线在输送过程中的表面张力,所述动力组件(6)主动带动其中一个所述绕线辊组(5)转动,且该所述绕线辊组(5)通过与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5)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5)反向转动,以使得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所述动力组件(6)包括对绕线的张力进行大范围调整的第一驱动组件(61)和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以其中一个所述绕线辊组(5)的端部为施力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直接驱动该绕线辊组(5)绕施力点旋转,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通过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之间的啮合传动间接驱动另一个所述绕线辊组(5)旋转以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以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的中间位置作为施力点,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的工作拉动或释放所述绕线辊组(5)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所述绕线辊组(5)稳定调整张开角度;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载位板(41)上的动力部件(611)、安装在所述动力部件(61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横向栏杆(612),两个所述载位板(41)之间在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下方活动安装有第二横向栏杆(613),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的一端与所述动力部件(6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另一个所述载位板(41)上,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分别固定安装在处于两个载位板(41)之间的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613)上;
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上固定安装有处于所述载位板(41)内部的主动齿轮(614),所述第二横向栏杆(613)上固定安装有处于所述载位板(41)内部的被动齿轮(615),所述主动齿轮(614)通过啮合传动作用带动所述被动齿轮(615)旋转,且所述主动齿轮(614)与所述被动齿轮(615)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所述动力部件(611)通过调整正转和反转方向以带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所述被动齿轮(615)的宽度大于所述主动齿轮(614)的宽度,所述被动齿轮(615)远离所述第二横向栏杆(613)的端部设有堵挡段(616),所述堵挡段(616)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被动齿轮(615)的转动位置的抵挡组件(7),以使得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在任意转动位置保持稳定状态;
所述绕线辊组(5)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613)上的机械双臂(5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械双臂(51)之间的连接光轴(52),所述连接光轴(52)外活动套设有绕所述连接光轴(52)转动的楔形辊(53),且所述楔形辊(5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限制绕线移动的挡环(54),所述绕线经过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上的楔形辊(53)传输至注塑加工工段;
所述楔形辊(53)的一端直径大且另一端的直径小,所述楔形辊(53)的侧剖面为等腰梯形状,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的楔形辊(53)的安装方式正好相反,两个所述楔形辊(53)直径小的端部关于两个所述楔形辊(53)的间距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绕线移动至两个所述楔形辊(53)直径小的端部以减小绕线张力,所述绕线移动至两个所述楔形辊(53)直径大的端部以增大绕线张力,所述楔形辊(53)对所述绕线的张力调节大小与所述主动齿轮(614)带动被动齿轮(615)转动一个齿条的张力调节大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调整组件(62)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辊组(5)侧边的凸体(621),以及两个设置在同一个所述载位板(41)上的定滑轮(622),所述定滑轮(622)分别处于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整体的上方以及下方,所述载位板(41)在两个所述定滑轮(622)之间设有线轴驱动电机(623),所述凸体(621)上设有用于拉动两个所述绕线辊组(5)随着所述第一横向栏杆(612)以及所述第二横向栏杆(613)转动的绳索(624),所述绳索(624)穿过所述定滑轮(622)与所述线轴驱动电机(623)连接,所述线轴驱动电机(623)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1)带动所述绕线辊组(5)相对张开或靠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组件(7)包括设置在所述载位板(41)外侧的基座(71),以及多个活动铰接在所述基座(71)上的钝角板(72),且所有钝角板(72)分布在同一个圆上,处于所述载位板(41)内侧的所述钝角板(72)端部设有与所述被动齿轮(615)的齿条相互卡定的压锤(73),处于所述载位板(41)外侧的所述钝角板(72)端部之间设有多个复位弹簧(74);
所述载位板(41)的侧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长度与所述被动齿轮(615)的齿条高度相同,所述基座(71)上设有至少两个推动气缸(76),所有钝角板(72)的外侧设有圆箍环(77),所述推动气缸(76)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圆箍环(77)上,且所述推动气缸(76)带动所述圆箍环(77)在所述钝角板(72)的表面移动以使得所述压锤(73)卡定所述被动齿轮(615)或释放所述被动齿轮(6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71)上设有内沉凹槽(78),所述内沉凹槽(78)上设有活动圆板(79),所述钝角板(72)安装在活动圆板(79)上,且所述活动圆板(79)的表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摆动杆(710),所述基座(71)在所述活动圆板(79)的外侧设有用于限制每个所述活动圆板(79)转动角度的挡杆组(711),每个所述挡杆组(711)与所述活动圆板(79)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所述被动齿轮(615)上的齿条对应角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74)连接在所述钝角板(72)所在圆直径上的两个所述钝角板(72)之间,所述复位弹簧(74)包括两段弹簧段(741),以及设置在两段所述弹簧段(741)之间的关联段(742);所述内沉凹槽(78)内的中心位置设有摩擦杆(8),所述活动圆板(79)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套设在所述摩擦杆(8)上的套板(9);
所述推动气缸(76)带动所述压锤(73)卡定在所述被动齿轮(615)的两个齿条之间的空隙时,两段所述弹簧段(741)被压缩变短,两段所述弹簧段(741)挤压所述套板(9)以增大与所述摩擦杆(8)之间的摩擦力;
且所述推动气缸(76)带动所述钝角板(72)复位时,两段所述弹簧段(741)复位支撑两个所述钝角板(72)脱离所述被动齿轮(615)。
CN202311447003.5A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Active CN117163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003.5A CN11716376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7003.5A CN11716376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3766A CN117163766A (zh) 2023-12-05
CN117163766B true CN117163766B (zh) 2023-12-26

Family

ID=8894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7003.5A Active CN117163766B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376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6841A2 (fr) * 1984-01-27 1986-01-08 SAPAL, Société Anonyme des Plieuses Automatiques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materiau d'emballage, d'une machine a emballer
CN1213353A (zh) * 1996-01-23 1999-04-07 新田株式会社 绳索类张力调节机构
CN1398760A (zh) * 2001-07-23 2003-02-26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多卷带配送器
CN202829143U (zh) * 2012-09-25 2013-03-27 江苏昌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张力器
JP2013060276A (ja) * 2011-09-14 2013-04-04 Kitakamitech Co Ltd テンション装置
CN205099098U (zh) * 2015-10-14 2016-03-23 海宁市昊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张力件
CN206827807U (zh) * 2017-04-05 2018-01-02 东莞市勤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温火水花检测涂墨风干倒轴一体机
CN208948535U (zh) * 2018-10-30 2019-06-07 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沙发布纺织用倒纱机
EP3594386A1 (en) * 2018-07-09 2020-01-15 L.G.L. Electronics S.p.A. Compensating weft brake device for textile applications
CN210214369U (zh) * 2019-07-03 2020-03-31 百川世纪(天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绕线机的夹线机构
CN213011308U (zh) * 2020-09-11 2021-04-20 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
CN218289962U (zh) * 2022-06-06 2023-01-13 东莞市冠标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材拉丝机的新型张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66841A2 (fr) * 1984-01-27 1986-01-08 SAPAL, Société Anonyme des Plieuses Automatiques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materiau d'emballage, d'une machine a emballer
CN1213353A (zh) * 1996-01-23 1999-04-07 新田株式会社 绳索类张力调节机构
CN1398760A (zh) * 2001-07-23 2003-02-26 伊利诺斯器械工程公司 多卷带配送器
JP2013060276A (ja) * 2011-09-14 2013-04-04 Kitakamitech Co Ltd テンション装置
CN202829143U (zh) * 2012-09-25 2013-03-27 江苏昌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张力器
CN205099098U (zh) * 2015-10-14 2016-03-23 海宁市昊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张力件
CN206827807U (zh) * 2017-04-05 2018-01-02 东莞市勤正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温火水花检测涂墨风干倒轴一体机
EP3594386A1 (en) * 2018-07-09 2020-01-15 L.G.L. Electronics S.p.A. Compensating weft brake device for textile applications
CN208948535U (zh) * 2018-10-30 2019-06-07 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沙发布纺织用倒纱机
CN210214369U (zh) * 2019-07-03 2020-03-31 百川世纪(天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绕线机的夹线机构
CN213011308U (zh) * 2020-09-11 2021-04-20 东莞今富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张力调整装置
CN218289962U (zh) * 2022-06-06 2023-01-13 东莞市冠标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材拉丝机的新型张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3766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9151B (zh) 一种高传动效率收缆装置及收缆方法
CN201261662Y (zh) 容易装卸的放线架
CN110894024A (zh) 一种电缆收卷装置
CN117163766B (zh) 一种电缆注塑加工用输送装置
CN216836581U (zh) 一种z2回倒包装生产线
CN209322186U (zh) 一种线缆收卷机
CN208440034U (zh) 一种直连轴传动式收卷机
CN11628140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绳索收放机构
CN210558529U (zh) 一种线缆生产用立式储线装置
CN115258838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双速联动、主动调频的线缆收放车
CN211470192U (zh) 卷盘高度根据帆布卷取直径来调整的帆布卷取装置
CN110271989B (zh) 一种钢丝绳电动葫芦
CN212668692U (zh) 一种涂布储料装置
CN113734986A (zh) 一种舞台用的提升装置
CN115072599A (zh) 一种具有防缠绕高速排缆结构的船舶绞车
CN215797432U (zh) 防水卷材收卷机缓冲装置
CN216639942U (zh) 高速烘干分切联合机
CN217102318U (zh) 一种全自动卷筒覆膜机
CN202000064U (zh) 塑编布收卷机
CN214652665U (zh) 内缠绕式线缆收卷装置
CN111153339A (zh) 一种组合缆收放航空绞车排缆装置
CN113788363B (zh) 一种胎圈钢丝收线张紧装置
CN220641887U (zh) 一种圆织机收卷装置
CN220164287U (zh) 一种上料结构及自动包装机
CN116534751B (zh) 一种缆索吊钢丝绳收放索机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