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9338A -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59338A CN117159338A CN202311237888.6A CN202311237888A CN117159338A CN 117159338 A CN117159338 A CN 117159338A CN 202311237888 A CN202311237888 A CN 202311237888A CN 117159338 A CN117159338 A CN 1171593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frame
- frame
- exercise device
- supporting fram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9 spontane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延伸机构和延伸机构;支撑框架安装有多个万向轮;延伸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延伸机构可朝向支撑框架的对向两侧延伸,以加宽支撑框架底盘的宽度;倾角感应件可感应支撑框架倾斜的角度,以控制延伸机构延伸。本发明中,患者通过手扶支撑框架支撑身体带动支撑框架移动,以此来进行行走辅助锻炼,从而能够加快患者下肢的回复速度;支撑框架侧歪时,对支撑框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的支撑框架侧歪时,患者跟随支撑框架倾倒而摔倒受伤;且通过延伸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支撑框架的宽度,且患者平时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也会降低对往来行人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走辅助锻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为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装置,病人在恢复期间,为了加快恢复的速度,病人会用手扶着走廊里的扶杆进行缓慢的行走,来加快病人行走能力的恢复速度,但是目前使用的扶杆一般是安装在医院走廊的墙壁上,所以病人普遍是单手扶着扶杆,如此病人难以平稳的行走,导致病人容易摔倒,在病人恢复期间,通常会用到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例如,公开(公告)号为CN11544472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摔式护理用的老年康复行走辅助装置,涉及康复护理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该防摔式护理用的老年康复行走辅助装置,通过圆环挂在挂钩内,老年人骑在拖挡坐垫上,当老年人的体力消耗过大在体力不支时,能够对老年人进行支撑,使得老年人能够暂时的坐下休息,在老年人行走锻炼时通过直形支杆和直形脚轮的配合,能够对本装置的侧面进行支撑,避免老年人发生侧歪的情况,通过拖挡坐垫和靠背辊的配合使用,能够在老年人摔倒时对老年人进行支撑,避免摔伤。其中,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发生侧偏,在行走辅助锻炼装置的两侧安装直形支杆和直形脚轮,来加宽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底端的宽度,以此来避免发生侧歪的情况。
可见,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发生侧偏,通常是加宽行走辅助锻炼装置两侧底端的宽度,然而,在将行走辅助锻炼装置的两侧底端加宽后,增大了占地面积,使得患者采用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时常影响往来的行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底端两侧较快,使得患者采用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时常影响往来的行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安装有多个万向轮;
延伸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延伸机构可朝向支撑框架的对向两侧延伸,以加宽支撑框架底盘的宽度;及
倾角感应件,可感应支撑框架倾斜的角度,以控制延伸机构延伸。
本发明中,患者通过进入支撑框架内,通过手扶支撑框架支撑身体,并通过多个万向轮带动支撑框架移动,以此来进行行走辅助锻炼,从而能够加快患者下肢的回复速度;当患者身体发生偏移带动支撑框架侧歪时,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发生倾斜,从而控制延伸机构朝向支撑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来加宽支撑框架底盘的高度,从而使得支撑框架侧歪时,对支撑框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的支撑框架侧歪时,患者跟随支撑框架倾倒而摔倒受伤;且通过延伸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支撑框架的宽度,且患者平时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也会降低对往来行人的影响。
优选的,延伸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座、支撑柱和电机;丝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螺母座,且两个螺母座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撑柱与螺母座一一对应,支撑柱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与螺母座固定连接;电机可驱动丝杆转动,且倾角感应件可控制电机动作。
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发生倾斜后,控制电机动作,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两个螺母座对向滑动,螺母座带动支撑柱对向滑动,以此来对可朝向支撑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侧翻。
优选的,延伸机构在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万向轮与支撑柱一一对应,万向轮包括齿条、螺纹轴、齿轮、三脚架、滚轮和刹车板;齿条沿支撑柱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螺纹轴通过竖直设置且与支撑框架螺纹连接;齿轮与螺纹轴同轴固定,且齿轮与齿条啮合;三脚架可转动的安装在螺纹轴的下端;滚轮安装在三脚架上;刹车板位于滚轮的上方且位于支撑框架的下方,刹车板的下端与三脚架铰接。使得支撑框架发生倾斜时,能够停止移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在倾斜时还在自发的移动,而将患者碰倒。
优选的,万向轮还包括弹簧,弹簧安装在三角板上,且弹簧对刹车板施加一个远离滚轮的弹力。通过弹簧对刹车板施加一个远离滚轮的弹力,使得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刹车板与滚轮具有一定间隙,减少与滚轮接触的时间,提高刹车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刹车板靠近滚轮的一侧安装有刹车片。通过刹车片增大与轮的摩擦力,从而更加容易限制滚轮转动。
优选的,支撑柱远离丝杆的一端安装有防撞块。通过防撞块能够有效的避免支撑柱在向外延伸时,撞伤过往的行人。
优选的,支撑柱远离丝杆的一端安装有配重块。通过配重块能够增加支撑框架重力,从而增大患者行走辅助锻炼的强度,且在两端设置配重块,使得支撑框架发生倾斜后,另一端的配重块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以进一步防止支撑框架倾倒。
优选的,倾角感应件为倾角传感器。通过倾角传感器感应支撑框架倾斜的角度。
优选的,支撑框架包括立架、连接柱、扶板和封板;两个立架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立架下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两个立架上端的一侧通过扶板固定连接;封板位于两个立架上端的另一侧,封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架铰接,封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架可拆卸连接。通过拆卸封板的另一端,从而能够转动封板,使得患者更加方便的进入支撑框架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患者通过进入支撑框架内,通过手扶支撑框架支撑身体,并通过多个万向轮带动支撑框架移动,以此来进行行走辅助锻炼,从而能够加快患者下肢的回复速度;当患者身体发生偏移带动支撑框架侧歪时,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发生倾斜,从而控制延伸机构朝向支撑框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来加宽支撑框架底盘的高度,从而使得支撑框架侧歪时,对支撑框架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的支撑框架侧歪时,患者跟随支撑框架倾倒而摔倒受伤;且通过延伸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支撑框架的宽度,且患者平时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也会降低对往来行人的影响。
2.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发生倾斜后,支撑柱向外移动,使得支撑柱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齿条移动,齿条通过齿轮带动螺纹轴转动,使得螺纹轴相对于支撑框架向上移动,以此来降低支撑框架的高度,从而降低支撑框架的重心,以此来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侧翻;且低支撑框架下降时,支撑框架的下端推动刹车板的上端向下转动,使得刹车板与下方的滚轮抵接,以此来通过刹车板与滚轮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滚轮转动,使得支撑框架发生倾斜时,能够停止移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在倾斜时还在自发的移动,而将患者碰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机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延伸机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提供的万向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支撑框架,11-立架,12-连接柱,13-扶板,14-封板,2-万向轮,21-齿条,22-螺纹轴,23-齿轮,24-三脚架,25-滚轮,26-刹车板,27-弹簧,28-刹车片,3-延伸机构,31-丝杆,32-螺母座,33-支撑柱,34-电机,35-防撞块,3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5,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万向轮2、延伸机构3和倾角感应件;支撑框架1安装有多个万向轮2;延伸机构3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且延伸机构3可朝向支撑框架1的对向两侧延伸,以加宽支撑框架1底盘的宽度;倾角感应件可感应支撑框架1倾斜的角度,以控制延伸机构3延伸。
具体实施时,患者通过进入支撑框架1内,通过手扶支撑框架1支撑身体,并通过多个万向轮2带动支撑框架1移动,以此来进行行走辅助锻炼,从而能够加快患者下肢的回复速度;当患者身体发生偏移带动支撑框架1侧歪时,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1发生倾斜,从而控制延伸机构3朝向支撑框架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来加宽支撑框架1底盘的高度,从而使得支撑框架1侧歪时,对支撑框架1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的支撑框架1侧歪时,患者跟随支撑框架1倾倒而摔倒受伤;且通过延伸机构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支撑框架1的宽度,且患者平时在走廊等较窄的区域进行行走锻炼时,也会降低对往来行人的影响。
参见图1-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机构3包括丝杆31、螺母座32、支撑柱33和电机34;丝杆31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且丝杆3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螺母座32,且两个螺母座32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撑柱33与螺母座32一一对应,支撑柱33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且与螺母座32固定连接;电机34可驱动丝杆31转动,且倾角感应件可控制电机34动作;进一步的,倾角感应件为倾角传感器;通过倾角传感器感应支撑框架1倾斜的角度。
具体实施时,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1发生倾斜后,控制电机34动作,电机34带动丝杆31转动,丝杆31带动两个螺母座32对向滑动,螺母座32带动支撑柱33对向滑动,以此来对可朝向支撑框架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延伸,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1侧翻。
参见图1-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机构3在支撑框架1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万向轮2与支撑柱33一一对应,万向轮2包括齿条21、螺纹轴22、齿轮23、三脚架24、滚轮25和刹车板26;齿条21沿支撑柱33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与支撑柱33固定连接;螺纹轴22通过竖直设置且与支撑框架1螺纹连接;齿轮23与螺纹轴22同轴固定,且齿轮23与齿条21啮合;三脚架24可转动的安装在螺纹轴22的下端;滚轮25安装在三脚架24上;刹车板26位于滚轮25的上方且位于支撑框架1的下方,刹车板26的下端与三脚架24铰接;进一步的,刹车板26靠近滚轮25的一侧安装有刹车片28;通过刹车片28增大与轮的摩擦力,从而更加容易限制滚轮25转动。
具体实施时,倾角感应件感应到支撑框架1发生倾斜后,支撑柱33向外移动,使得支撑柱3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齿条21移动,齿条21通过齿轮23带动螺纹轴22转动,使得螺纹轴22相对于支撑框架1向上移动,以此来降低支撑框架1的高度,从而降低支撑框架1的重心,以此来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1侧翻;且低支撑框架1下降时,支撑框架1的下端推动刹车板26的上端向下转动,使得刹车板26与下方的滚轮25抵接,以此来通过刹车板26与滚轮25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滚轮25转动,使得支撑框架1发生倾斜时,能够停止移动,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支撑框架1在倾斜时还在自发的移动,而将患者碰倒。
参见图1-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万向轮2还包括弹簧27,弹簧27安装在三角板上,且弹簧27对刹车板26施加一个远离滚轮25的弹力。具体实施时,通过弹簧27对刹车板26施加一个远离滚轮25的弹力,使得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刹车板26与滚轮25具有一定间隙,减少与滚轮25接触的时间,提高刹车板26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33远离丝杆31的一端安装有防撞块35。具体实施时,防撞块35可以为气囊,通过防撞块35能够有效的避免支撑柱33在向外延伸时,撞伤过往的行人。
参见图1-图4,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33远离丝杆31的一端安装有配重块36。通过配重块36能够增加支撑框架1重力,从而增大患者行走辅助锻炼的强度,且在两端设置配重块36,使得支撑框架1发生倾斜后,另一端的配重块36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以进一步防止支撑框架1倾倒。
参见图1,在又一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包括立架11、连接柱12、扶板13和封板14;两个立架11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立架11下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柱12固定连接;两个立架11上端的一侧通过扶板13固定连接;封板14位于两个立架11上端的另一侧,封板14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架11铰接,封板1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架11可拆卸连接;具体实施时,通过拆卸封板14的另一端,从而能够转动封板14,使得患者更加方便的进入支撑框架1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安装有多个万向轮;
延伸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延伸机构可朝向支撑框架的对向两侧延伸,以加宽支撑框架底盘的宽度;及
倾角感应件,可感应支撑框架倾斜的角度,以控制延伸机构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座、支撑柱和电机;丝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螺母座,且两个螺母座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撑柱与螺母座一一对应,支撑柱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与螺母座固定连接;电机可驱动丝杆转动,且倾角感应件可控制电机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机构在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万向轮与支撑柱一一对应,万向轮包括齿条、螺纹轴、齿轮、三脚架、滚轮和刹车板;齿条沿支撑柱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与支撑柱固定连接;螺纹轴通过竖直设置且与支撑框架螺纹连接;齿轮与螺纹轴同轴固定,且齿轮与齿条啮合;三脚架可转动的安装在螺纹轴的下端;滚轮安装在三脚架上;刹车板位于滚轮的上方且位于支撑框架的下方,刹车板的下端与三脚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万向轮还包括弹簧,弹簧安装在三角板上,且弹簧对刹车板施加一个远离滚轮的弹力。
5.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板靠近滚轮的一侧安装有刹车片。
6.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远离丝杆的一端安装有防撞块。
7.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远离丝杆的一端安装有配重块。
8.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倾角感应件为倾角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包括立架、连接柱、扶板和封板;两个立架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立架下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两个立架上端的一侧通过扶板固定连接;封板位于两个立架上端的另一侧,封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架铰接,封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架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37888.6A CN117159338A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237888.6A CN117159338A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59338A true CN117159338A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893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237888.6A Pending CN117159338A (zh) | 2023-09-25 | 2023-09-25 |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59338A (zh) |
-
2023
- 2023-09-25 CN CN202311237888.6A patent/CN11715933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94013B (zh) | 一种用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减重支撑系统 | |
US7175193B2 (en) | Wheel bracket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wheelchair equipped with auxiliary wheels | |
US20170001837A1 (en) | Stairlift | |
CN108309696B (zh) | 一种康复机器人四连杆弹簧式动态悬浮系统 | |
CN108567547A (zh) | 一种智能动态减重康复系统 | |
CN111714301A (zh) | 一种残疾人用爬楼梯轮椅 | |
CN209847775U (zh) | 一种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 |
CN210991600U (zh) | 二自由度悬吊式姿势矫正减重步行训练器 | |
CN117159338A (zh) | 一种行走辅助锻炼装置 | |
CN110368266A (zh) | 二自由度悬吊式姿势矫正减重步行训练器 | |
CN207654596U (zh) | 一种用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减重支撑系统 | |
JP3623252B2 (ja) | 歩行訓練用リハビリ機器 | |
CN210903955U (zh) | 移动移乘式减重步行训练器 | |
CN116585154A (zh) | 一种可调节的身体恢复助行装置 | |
CN112494287A (zh) | 一种跟随吊架 | |
CN211024968U (zh) | 一种神经内科的肢体恢复训练装置 | |
CN217108853U (zh) | 塔式设备的稳定装置 | |
CN210583504U (zh) | 小儿腿部功能训练装置 | |
JP2023063657A (ja) | 自走歩行器 | |
CN111328276B (zh) | 行走辅助装置 | |
CN113559458A (zh) | 一种神经外科用辅助行走护理装置 | |
CN111714850A (zh) | 平衡康复训练机器人 | |
JPH02261477A (ja) | ステップ高可変歩行練習用階段 | |
CN221169401U (zh) | 一种药房货架取药机构 | |
CN214511841U (zh) | 一种医疗辅助行走防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