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7174A -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7174A
CN117157174A CN202280025671.6A CN202280025671A CN117157174A CN 117157174 A CN117157174 A CN 117157174A CN 202280025671 A CN202280025671 A CN 202280025671A CN 117157174 A CN117157174 A CN 117157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carrying
carrying handle
guid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56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怀尔德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o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estoo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ol GmbH filed Critical Festoo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157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7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0021Stands, supports or guiding device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for securing them to the work
    • B25H1/0078Guiding devices for 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引导轨道(21、22),所述引导轨道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进行延伸,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用于将所述引导轨道(21、22)支承在工件(W)上的支承面(24)和引导面(23),沿着相应的纵向轴线(L1、L2)延伸的、用于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1、L2)引导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纵向引导面(31)突出到所述引导面之前。所述系统包括携带装置(200),所述携带装置具有携带体(201、202)和布置在所述携带体(201、202)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BE)抓住的携带把手(120),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为了与所述携带装置(200)连接具有形状配合轮廓(34),所述形状配合轮廓能够与所述携带装置(200)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被带到接合中,从而所述引导轨道(21、22)能够借助所述携带把手(120)通过操作者(BE)进行携带。

Description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的引导轨道的系统,所述引导轨道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进行延伸,其中,所述引导轨道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用于将引导轨道支承在工件上的支承面和引导面,沿着相应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用于平行于纵向轴线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的纵向引导面突出到所述引导面之前。
背景技术
这种引导轨道通常具有硬的、长形的轨道体,所述轨道体虽然具有用于手持式工具机器的期望的最佳的引导特性,但是可能操作不便并且不方便进行运输。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器的引导轨道在DE 10 2010 028 751 A1中进行阐释。
从DE 202 18 480A1中得出一种具有柔性引导轨道的容器。
从DE 10 2013 008 630 A1中或从DE 10 2017 109 023 A1中得出一种具有工作板的能够携带的容器。US11,008,136B2阐释一种由能够携带的容器所构成的堆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善在携带这种引导轨道时的携带舒适性。
为了解决该任务,在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系统中设置成,其包括具有携带体和布置在携带体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抓住的携带把手的携带装置,其中,引导轨道为了与携带装置进行连接而具有形状配合轮廓,所述形状配合轮廓能够被带到与携带装置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的接合中,从而引导轨道能够借助携带把手通过操作者进行携带。
借助携带把手能够方便抓住引导轨道。形状配合轮廓包括例如至少一个容纳槽、尤其在引导突出部处的容纳槽,所述引导突出部具有纵向引导面。作为携带装置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一个或多个钩能够被带到与容纳槽的接合中。
携带把手例如以手柄或携带支脚或携带手柄的类型进行设计。
还设置有如下引导轨道以及携带装置,其能够如此进行界定:
携带装置用于携带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其中,携带装置具有携带体和布置在携带体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抓住的携带把手,其中,具有配对形状配合轮廓用于与引导轨道的形状配合轮廓进行接合,从而引导轨道能够借助携带把手通过操作者进行携带。
引导轨道,其能够通过携带装置进行携带,其中,引导轨道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进行延伸,其中,引导轨道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用于将引导轨道支承在工件上的支承面和引导面,沿着相应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用于平行于纵向轴线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的纵向引导面突出到所述引导面之前,其中,引导轨道为了与携带装置进行连接而具有形状配合轮廓,其能够被带到与携带装置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的接合中,并且其中,携带装置具有携带体和布置在携带体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抓住的携带把手,从而引导轨道能够借助携带把手通过操作者进行携带。
例如,有利的是,携带装置具有支持面,以用于平面地支持引导轨道、尤其平面地支持引导轨道的支承面或引导面。优选地,在支持面处支持有引导轨道的支承面或引导面。能够存在有携带装置的多个支持面。优选的是,在携带把手的彼此相对的侧处分别存在有支持面或支持面的区段。有利地,携带把手布置在支持面的边缘区域之间。
尤其有利的是,当携带装置和引导轨道借助形状配合轮廓和配对形状配合轮廓与彼此连接时,携带把手突出到支持面之前。
例如,有利的是,引导轨道具有用于携带把手的穿插开口,其在两个彼此相对的侧之间、尤其在引导面与支承面之间进行延伸并且携带把手能够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有利地,携带体的支撑面、尤其之前所提及的支持面布置在携带把手旁边,当携带把手被穿插通过穿插开口时,引导轨道支持在所述携带把手处和/或其设置成用于支持引导轨道。引导轨道有利地支持或能够支持在支撑面或支持面处。携带把手成角度地、尤其成直角地突出到支撑面或支持面之前或成角度地从支撑面或支持面伸出。例如携带体的支撑面或支持面在背离携带把手的一侧处支持在引导轨道处。携带把手的插入或穿插能够例如从引导面到支承面地来进行或反之亦然或还能够横向于支承面或引导面地来进行。但是还可行的是,穿插开口在侧向是敞开的,从而携带把手能够沿平行于引导面和支承面的方向或以平行于引导面或支承面的方向分量被引入到穿插开口中。
优选地,穿插开口具有纵向外形或设计为纵向缝口。穿插开口的纵向延伸部或纵向轴线优选地平行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进行走向。
可行的是,在携带装置的对携带把手进行携带的部分与设置成用于支持引导轨道的支撑面或支持面之间存在有间距,例如当在支撑面或支持面与携带把手之间布置有加深部时。支撑面或支持面能够包括平面或平面区段。但是还可行的是,支撑面或支持面实现对引导轨道的线性的和/或点状的支持。
毫无问题,可行的是,在携带装置处存在有多个支撑面和/或支持面处,以用于支持引导轨道。
在携带装置的支撑面或支持面处能够存在有用于携带把手的容纳部或加深部,携带把手在非使用位置中能够被调节进入到、例如能够摆动到所述容纳部或加深部中,并且携带把手对于设置成用于对携带装置进行携带的使用位置来说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或加深部中调节出来、例如能够从其中摆动出来。
穿插开口优选地具有纵向外形。优选地,穿插开口相对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平行地或以小于15°的小角度进行延伸。
穿插开口如此进行设计,使得携带把手在朝着携带体进行调节的非使用位置中能够穿插通过穿插开口。
穿插开口能够具有用于携带把手的非使用位置容纳部,携带把手在朝着携带体和/或引导轨道进行调节的非使用位置中能够容纳在所述非使用位置容纳部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携带把手不是在适用于携带引导轨道的位置中突出到引导轨道之前。例如携带把手在非使用位置与设置成用于携带的使用位置之间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携带体处并且在非使用位置中能够容纳在非使用位置容纳部中。
有利的措施设置成,当携带装置与引导轨道连接时,携带把手突出到、尤其成直角地突出到引导面或支承面之前。
携带把手能够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携带体处,也就是说,关于携带体是不能够运动的。例如,携带把手能够成角度地、尤其成直角地从携带体伸出。
然而,优选地设置成,携带把手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携带装置的携带体处,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携带把手突出到携带体之前,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携带把手相比于在使用位置中被进一步朝着携带体进行调节。由此,在不使用时能够例如朝着携带体调节携带把手。
能够通过将引导轨道装配在携带装置处使得能够对这种能够调节的携带把手进行固定。优选地设置成,当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与彼此连接时,携带把手通过引导轨道固定在使用位置中。例如引导轨道形成抗摆动部。携带把手当引导轨道与携带装置借助接合到彼此中的形状配合轮廓连接时例如贴靠在引导轨道的形状配合轮廓中的一个处或贴靠在引导轨道的其它支撑轮廓处。尤其携带把手在使用位置中被保持在穿插开口处或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被保持,携带把手穿插或能够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
如所阐释的那样,对于携带把手能够存在有加深部或容纳部,携带把手在非使用位置中容纳在所述加深部或容纳部中。优选的是,携带把手在非使用位置中没有突出到设置成用于支持引导轨道的支撑面或支持面之前。当携带把手穿插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时,引导轨道支持或能够支持在支撑面或支持面处。
有利的措施设置成,穿插开口关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大约在纵向中间进行布置和/或大约横向地在中间在引导轨道的平行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纵向侧之间进行布置。由此,有利的措施设置成,当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与彼此连接时,携带把手关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大约在纵向中间进行布置和/或大约横向地在中间在平行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纵向侧之间进行布置。由此,引导轨道被最佳地平衡并且能够方便携带。但是,完全还能够得出如下情况,其中,例如当期望相对于携带由携带装置和引导轨道构成的组合的人员有较大的间距时,引导轨道的这种在中间的取向是不期望的。
此外有利的是,穿插开口和/或(在引导轨道与携带装置与彼此连接的状态中)携带把手布置在支承面和/或引导轨道的引导面的中心或靠近所述中心进行布置。例如,对此设置成,携带把手或穿插开口关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大约在纵向中心进行布置和/或大约横向地在中间在引导轨道的如下纵向侧之间进行布置,所述纵向侧平行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进行延伸。所述中心涉及引导轨道的几何中心或重心。
此外有利的是,当引导轨道布置在携带装置处时和/或当携带把手穿插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时,引导轨道没有横向于其纵向轴线突出到携带装置之前。
还有利的是,当引导轨道布置在携带装置处时和/或当携带把手穿插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时,引导轨道横向于其纵向轴线完全通过携带装置进行支持。
携带装置的设置成用于当引导轨道布置在携带装置处时对其进行支持的支撑面或支持面的横向宽度优选地至少相应于引导轨道横向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尤其横向于引导轨道的如下部分的横向宽度,所述部分设置和/或设计成用于支持携带装置。
适宜的是,当引导轨道与携带装置连接时,携带把手大约成直角地突出到引导轨道的支承面或引导面之前。由此,携带把手例如能够方便抓住地突出到引导轨道的大面积的平坦侧之前。
有利地设置成,在携带把手的把手区段与引导轨道之间当携带把手穿插通过穿插开口和/或引导轨道与携带装置连接时存在有穿过开口,所述穿过开口设置和设计成用于用操作者的手包握住把手区段。例如在保持在携带装置处的引导轨道与携带把手的设置成用于用操作者的手进行包握的把手区段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cm,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为3cm,优选地至少为4cm。穿过开口的最小宽度优选地至少为成年操作者的一只手的宽度,优选地为两只手的宽度,也就是说,优选地至少为8cm,尤其至少为10cm。
此外有利的是,携带把手至少在其使用位置中大约成直角地突出到携带体的支持面之前。携带把手能够是固定的和/或关于携带体不能够运动,也就是说,其例如静态地和/或持续地和/或在其使用位置中成直角地从携带体伸出。
引导轨道还能够设置和设计成用于抗摆动地固定携带把手。优选地设置成,携带装置和引导轨道能够借助形状配合轮廓和配对形状配合轮廓如此与彼此连接,使得当携带装置和引导轨道与彼此连接时携带把手关于引导面是抗摆动的和/或抗移位的。抗摆动性或抗移位性显然能够是如下这样,即一定的运动间隙、尤其这样的对于脱开在携带装置与引导轨道之间的连接来说必要的运动间隙也是可行的。
有利地设置成,携带把手能够、尤其仅仅能够沿着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成角度的、尤其成直角的或大约成直角的插接轴线穿插通过穿插开口。
还有利的是,当携带把手穿插通过穿插开口时,引导轨道关于所述插接轴线抗摆动地或基本上抗摆动地支持在携带装置处。为了保证抗摆动性,能够设置成,在穿插开口与携带把手之间存在有仅仅适用于通过穿插开口穿插携带把手的运动间隙。该运动间隙能够宽敞地进行定尺寸,然而,仅仅如下是有利的,虽然携带把手能够沿着插接轴线穿插通过穿插开口,然而,引导轨道和携带把手相对于彼此不能够如此摆动,使得通过绕横向于插接轴线走向的摆动轴线的摆动运动能够与彼此被带到脱离接合或被带到接合中。由此,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措施来保证,引导轨道相对于携带装置被固定地支持以免倾斜。
形状配合轮廓和配对形状配合轮廓例如包括或是插接引导面,其平行于插接轴线进行走向。引导轨道的形状配合轮廓例如包括与引导轨道的引导面和/或支承面垂直的在穿插开口的内周缘处的插接引导面,以用于支持和/或引导存在于携带把手处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的插接引导面。配对形状配合轮廓的插接引导面例如设置在携带把手的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处,借助其将携带把手与运输容器的遮盖件或侧壁进行连接。
优选地,携带把手具有平行于穿插开口的纵向延伸部走向的支撑轮廓、尤其平面、例如在携带把手的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处的平面来作为配对形状配合轮廓,引导轨道的形状配合轮廓、例如穿插开口的平行于穿插开口的纵向延伸部走向的纵向侧壁平面地支持或能够支持在所述配对形状配合轮廓处。
此外有利的是,携带装置和/或引导轨道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轮廓,以用于与引导轨道进行卡锁。由此,在携带装置与引导轨道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附加地还通过卡锁来保证。
卡锁轮廓能够设置在引导轨道或携带装置处。例如,卡锁轮廓包括卡锁突出部、卡锁弹簧或诸如此类。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卡锁轮廓布置在携带把手处和/或布置在穿插开口处并且在通过穿插开口穿插或插入携带把手时将携带把手与引导轨道卡锁。例如卡锁轮廓布置在携带把手的侧面或侧壁处并且能够在插入或穿插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时首先被调节到脱开位置中并且接着自动到达卡锁位置中,在所述卡锁位置中,卡锁轮廓与引导轨道卡锁。
携带体能够例如是或具有携带板或诸如此类。携带体能够仅仅设置成用于对引导轨道进行支持。例如携带把手能够是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这种携带板处或从携带板伸出并且能够穿插通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
携带板能够例如以随后所描述的运输容器的遮盖件的类型进行设计。
优选的是,携带体包括具有用于容纳物体、尤其手持式工具机器的容纳空间的运输容器或通过运输容器形成,其中,携带把手设置和设计成用于携带运输容器。容纳空间例如设置在运输容器的主体中。
虽然,基本上可行的是,携带把手布置在运输容器的任意的部位处,例如布置在侧壁处。然而,优选的是,携带把手布置在运输容器的上侧、尤其遮盖件处。例如运输容器的保存空间或容纳空间能够从上侧接近。
携带把手例如突出到运输容器的上侧之前并且穿过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引导轨道能够平面地支持在运输容器的上侧处。
例如优选的是,用于支持引导轨道的支持面布置在运输容器的上侧、尤其遮盖件处或布置在运输容器的侧壁处。
有利的是,携带把手的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借助其将携带把手与运输容器的侧壁或遮盖件进行连接)布置在侧壁或遮盖件的边缘区域处。由此,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能够相对于彼此具有大间距。在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处例如形状配合地支持有引导轨道的穿插开口的内部面,其形成或具有形状配合轮廓。例如,引导轨道支持在携带装置的与彼此远离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处,其设置在携带把手的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处或通过连接区段或支承区段形成。由此,引导轨道能够稳定地保持在携带装置处。
用于连接引导轨道与携带装置的可行方案设置成,携带装置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包括至少一个钩,以用于与引导轨道的钩状轮廓钩住。
尤其有利的是,携带装置具有两个或多个相对于彼此有纵向间距的钩状轮廓,从而引导轨道在两个关于其纵向轴线与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能够相应地与携带装置的钩状轮廓被带到接合中。
例如能够设置成,至少一个钩在携带体处与携带把手有间距地进行布置。由此,也就是说,一方面存在有携带把手并且另一方面存在有至少一个钩。
此外有利的措施设置成,至少一个钩布置在携带装置的一或所述运输容器的侧壁处。在侧壁处显然能够布置有两个或更多个钩,尤其平行于运输容器的上侧有间距进行布置。
至少一个钩能够固定地布置在携带装置处,例如在运输容器处。但是,还可行的是,能够将至少一个钩可以说加装在携带装置处。
有利地设置成,所述钩布置在钩状元件处,所述钩状元件能够是能够脱开地与携带装置、尤其与运输容器进行连接。
为了能够脱开地固定钩状元件,尤其适用的是随后的措施,其中,设置成,携带装置、尤其运输容器包括用于插入钩状元件的插接支架。钩状元件能够例如具有板体,所述板体能够以卡片的方式固定在运输容器或携带装置处。
有利的构思设置成,携带装置具有锁止件用于将钩状元件锁止在插接支架中,其中,锁止件优选地通过携带装置的所述或一运输容器的遮盖件来形成。也就是说,当钩状元件容纳在插接支架中时,通过关闭运输容器的遮盖件能够使钩状元件能够锁止或能够固定在插接支架中。
可行的是,携带装置的至少一个钩和引导轨道的钩状轮廓能够通过摆动操纵或仅仅通过滑动操纵、尤其平行于引导轨道的纵向轴线地与彼此被带到接合中或被带到脱离接合。当例如两个或更多个钩设置在携带装置处时,引导轨道的钩状轮廓能够通过引导轨道的滑动操纵被带到与携带装置的钩的接合中。以这种方式,能够是可实现的是,将引导轨道改善地保持在携带装置处、尤其在运输容器处。
附图说明
随后,根据附图来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
图1示出从上方朝着带有连接件组件的引导轨道的纵向端部的透视的倾斜视图,
图2透视地从斜上方示出根据图1的引导轨道的纵向端部,其中,引导轨道与另外的引导轨道借助连接件组件进行连接,
图3然而从斜下方示出根据图2的组件,
图4示出根据图1至3的带有在其处被引导的手持式工具机器的彼此连接的引导轨道,
图5以透视的倾斜视图示出以运输容器为外形的携带装置以及在还未与彼此连接的状态中的引导轨道,
图6示出根据图5的视图,其中,引导轨道布置在运输容器处,
图7示出运输容器的上部以及引导轨道的大约沿着图6的剖切线D-D的剖视图,
图8示出在无携带装置的情况下对引导轨道进行携带时的人员,
图9示出根据图8的人员,其中,该人员然而借助相应于图15和16的携带装置对引导轨道进行携带,
图10以大约相应于在图7中的细节D3的视图示出带有卡锁轮廓的携带把手的变型方案,
图11A示出来自图10的细节D4,其中,卡锁轮廓处于卡锁位置中,
图11B示出根据图11A的视图,然而,带有在脱开位置中的卡锁轮廓,
图12示出从上方朝着根据图5的引导轨道的第一变型方案的中间区段的视图,
图13示出从上方朝着根据图5的引导轨道的第二变型方案的中间区段的视图,
图14示出从上方朝着引导轨道的第三变型方案的中间区段的视图,
图15示出从上方朝着根据图5的引导轨道的14变型方案的中间区段的视图,
图16示出运输容器的上部,带有还未装配在其处的钩状元件,
图17示出带有装配好的钩状元件的根据图16的运输容器的详细视图,
图18示出根据图16、17的带有保持在运输容器的钩状元件处的引导轨道的运输容器,
图19示出通过根据图18的组件的、大约沿着剖切线D-D的部分剖视图,其中,引导轨道在附图的左部分中还远离运输容器并且在附图的右部分中被固定在运输容器处。
具体实施方式
引导轨道组件20用于在工件处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所述工件在附图中未示出。手持式工具机器11例如是锯切机器,其中,其毫无问题地还能够是铣削机器或类似其它适用于切削加工工件的机器。钻孔机器、尤其借助其能够钻出成排的彼此相邻的钻孔的钻孔机器也能够借助引导轨道组件20来最佳地进行使用。无论如何,手持式工具机器11具有工具12、如锯切片,其保持在能够通过驱动马达13A、尤其电驱动马达驱动的工具容纳部处。驱动马达13A例如容纳在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壳体13中。
此外,工具机器11具有引导板14,其更是通常还能够被称为引导机构,其适用于在底座上并且优选地还在引导轨道组件20上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
引导轨道组件20具有第一引导轨道21和第二引导轨道22,其中,另外的引导轨道毫无问题是可行的。即,所述两个引导轨道21和22以及如有可能另外的引导轨道能够借助还将详细阐释的连接件组件60相应地排列在彼此处地并且与彼此固定地进行连接,从而形成连续的、长形的并且能够与手持式工具机器11可以说一起(in einem Zug)进行使用的总引导轨道。
在引导轨道21、22处布置有引导突出部40,其能够被带到与在引导板14处的引导容纳部15的接合中,以便为了将直线的锯切切割引入到工件W中而对手持式工具机器11进行直线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能够在引导轨道21、22或引导轨道组件20处沿着工作方向AR被沿着引导。
引导轨道21和22的引导突出部40当其借助连接件组件60与彼此连接时与彼此对齐。
引导轨道21和22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或类似的构件,其随后进行阐释并且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引导轨道21、22能够以其下侧或支承面24放上到底座、例如工件W上并且在其与支承面24相对的侧或上侧处具有引导面23,所述引导面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引导突出部40突出到引导面23之前以接合到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引导容纳部15中。
引导轨道21、22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1和L2进行延伸。当引导轨道21和22借助连接件组件60与彼此连接时,纵向轴线L1和L2与彼此对齐。同样,引导轨道21和22的平行于纵向轴线L1和L2的纵向侧25对齐,当沿着引导轨道组件20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时,工具12或锯切片被引导经过所述引导轨道。即使不取决于此,当引导轨道21和22借助连接件组件60与彼此连接时,引导轨道21和22的与纵向侧25相对的纵向侧24也与彼此对齐。
引导轨道21和22具有横向于纵向轴线L1和L2的端侧27和28,其中,端侧27形成沿工作方向AR在前方的端侧并且端侧28形成沿工作方向AR在后方的端侧。
沿工作方向AR在前方的引导轨道21能够以其在后方的端侧28与沿工作方向在后方的引导轨道22的端侧27借助连接件组件60进行连接。
在相应的引导轨道21、22的纵向侧25处布置有唇部29,其用作撕裂保护并且在首次使用引导轨道21或22时通过工具12以合适的程度被切割。
引导轨道21、22具有轨道体30,所述轨道体例如设计为挤压成型型材。
在引导轨道21、22的下侧或支承面24处,能够设置有一个支承条39或能够设置有多个支承条39。在引导轨道21、22的上侧或引导面23处能够设置有滑动条38,手持式工具机器11能够沿着其进行滑动。
在引导突出部40处设置有纵向引导面31,以用于沿着纵向轴线L1和L2沿工作方向AR纵向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
引导突出部40以肋的类型进行设计。辅助器件容纳部50平行于引导突出部进行走向,所述辅助器件容纳部设计为槽。适用于工件加工的辅助器件、适用于将引导轨道21、22固定在底座处的构件或类似物能够固定到辅助器件容纳部50中。
辅助器件容纳部50以及引导突出部40提供用于连接件组件60的连接件元件61、62的插接容纳部55、45,连接件元件55、45能够插入到其中。
连接件元件61以及所配属的插接容纳部45设置成用于使引导轨道21、22平行于引导面23进行取向。连接件元件61还能够被称为平行连接件元件61。
连接件元件62可以说形成垂直连接件元件。连接件元件62用于使引导轨道21、22垂直于引导面23进行取向。
为了连接引导轨道21和22,连接件元件61、62的插接区段65插入到引导轨道21、22的彼此对置的插接容纳部45和55中。
在连接件元件61处,即在其插接区段65处,布置有平行夹持机构63,其设置成用于借助平行于引导面的平行夹持力夹紧在待与彼此连接的引导轨道21和22的插接容纳部45中。
在连接件元件62处布置有垂直夹持机构64,借助其能够将连接件元件62夹紧在插接容纳部55中,尤其借助垂直夹持力进行夹紧,其与平行夹持力成角度、尤其成直角。
平行夹持机构63和垂直夹持机构64能够借助装配工具M进行操纵,借助所述装配工具能够对操纵体或夹持机构63、64的夹持体、例如螺纹紧固件进行操纵。
现在,能够想到的是,长形的并且相应于此操作不便的引导轨道21和22的运输在实践中是不方便的。
这例如在根据图8的图示中变得清楚,其示出在爬楼梯时的操作者BE,其中,操作者BE将引导轨道21保持在其一只胳膊之下并且用另一只胳膊携带运输容器100。
对于操作者BE来说借助根据图9的组件的情况是明显更舒适的,其中,引导轨道22可以说平放在运输容器100上,操作者能够在运输容器100的把手101处抓住所述运输容器。也就是说,操作者主要携带在其处固定有引导轨道22的运输容器100。
运输容器100包括例如主体102,其带有底部103以及从底部103伸出的侧壁104、105和106。侧壁105和106在侧壁104之间延伸并且与其一起限制容纳空间108,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能够例如容纳有手持式工具机器11。
容纳空间108能够通过遮盖件110封闭。遮盖件110能够摆动地铰接在主体102处,其中,在图16中示出主体'102的敞开的位置。遮盖件110具有遮盖壁113以及侧壁114,在其之间延伸有侧壁115和116。当遮盖件110封闭主体111时,侧壁104和114以及侧壁105和115和侧壁106和116与彼此对齐。
在侧壁105与115之间布置有摆动支承件,在附图中看不到所述摆动支承件。因此,也就是说,遮盖件110能够摆动地铰接在侧壁105处。
在侧壁116处布置有锁止件117,其能够与在侧壁106处的锁止轮廓107被带到接合中,以可靠地封闭运输容器100。那么遮盖件110与主体102固定连接。
在遮盖壁113处布置有携带把手120。
遮盖壁113具有摆动支承件121,借助所述摆动支承件,携带把手120绕摆动轴线S在已朝着遮盖壁113摆动的非使用位置N与已远离遮盖壁113摆动的使用位置G之间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在使用位置G中,携带把手120从遮盖壁113伸出并且能够方便由操作者抓住。
在遮盖壁113处是加深部118,以用于在非使用位置N中容纳携带把手120。
携带把手120在其纵向端部处并且由此在摆动支承件121的区域中具有支承区段122。在支承区段122的区域中和/或借助支承区段122,携带把手120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运输容器100处和/或支承在遮盖壁113处。
在支承区段122之间延伸有把手区段123,其能够以手柄为类型由操作者BE抓住。
优选地,把手区段123具有长形的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123进行延伸。
把手区段123和支承区段122相对于彼此成角度,例如大约成直角。
引导轨道22具有用于携带把手120的穿插开口32。穿插开口32以其内壁面或内侧33提供形状配合轮廓34,携带把手120能够以支承区段122支持在所述形状配合轮廓处。
每个支承区段122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支撑轮廓122F。支撑轮廓122F例如通过平坦的壁区段形成或具有平坦的壁区段。支撑轮廓122F例如是平面。
支承区段122形成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或具有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能够与形状配合轮廓34被带到形状配合的接合中。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例如包括支承区段122的支撑轮廓122F。
此外,携带把手120有利地形状配合地支持在穿插开口32的纵向端部35处,从而引导轨道22关于其纵向轴线L2有利地抗移位地由携带把手120进行支持。纵向端部区域或纵向端部35还形成形状配合轮廓34。
携带把手120、尤其支承区段122关于纵向轴线L2在彼此相对的或背离彼此的侧处具有支撑轮廓122L,其同样形成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的组成部分并且设置成用于支持在穿插开口32的纵向端部35处。
当引导轨道22被穿插通过穿插开口32时,在把手区段123与保持在携带把手120处的引导轨道22之间存在有穿过开口123G。操作者BE能够用其手包握住把手区段123并且在此穿过所述穿过开口123G。
当携带把手120被穿插通过穿插开口32时,支承面24或引导面23能够支持在遮盖壁113上或支持在遮盖壁113的支持面119处。
此外,携带把手120通过形状配合轮廓34固定在其使用位置G中,也就是说,不再能够摆动到非使用位置N中。携带舒适性是最佳的。
在附图中识别出的是,穿插开口32关于纵向轴线L2大约布置在纵向中间,从而引导轨道22基本上一样远地突出到运输容器100的侧壁104之前。
此外,穿插开口32横向于纵向轴线L2大约横向地在中间设置在引导轨道22处。
通过之前提及的这两种措施来保证,穿插开口32大约布置在引导轨道22的中心Z中,也就是说,还布置在支承面24或引导面23的中心Z中。由此,也就是说,当引导轨道22布置在运输容器100处时,携带把手120也处于中心Z中。
有利地,卡锁轮廓125用于将形状配合轮廓34、124可靠地保持在彼此处或用于将携带把手120固定在穿插开口32中。卡锁轮廓125例如通过在支承区段122中的一个处的弹性区段126来形成。还能够在携带把手120的例如彼此相对的侧处、例如在支承区段122的彼此相对的侧处分别设置有卡锁轮廓125(参见图10)。所述两个支承区段122能够相应地具有以卡锁轮廓125为类型的卡锁轮廓。
在图11A中,卡锁轮廓125突出到引导轨道22的支承面24或引导面23之前,从而引导轨道22保持在遮盖壁113处。为了脱开卡锁轮廓125,其偏转到脱开位置中,例如通过操纵AL(图11B),也就是说,被带到与引导轨道22脱离接合,从而携带把手120又能够从穿插开口32中被引导出来。
穿插开口32优选地设计为纵向缝口。纵向缝口或穿插开口32横向于纵向轴线L2的横向宽度在平行于纵向轴线L2的整个长度上是相同的。穿插开口32在其纵向端部35之间的长度L32优选地如此定尺寸,使得其相应于支承区段122的外部间距,也就是说,携带把手120当其接合到所述穿插开口中时关于纵向轴线L2有利地抗移位地容纳在穿插开口32中。
可行的是,穿插开口32的长度L32如此定尺寸,使得当携带把手120通过穿插开口32突出时,携带把手120关于穿插开口32横向于纵向轴线L2或横向于长度L32仅仅沿着插接轴线SA是可移位的或是可插接的,然而,是不能够摆动的,除了对于将携带把手120穿插通过穿插开口32来说必要的间隙之外,例如除了关于携带把手120的纵向轴线L123的间隙SP之外,所述纵向轴线L123平行于穿插开口32的纵向轴线或纵向轴线L2。
其它的实施方式能够设置成,引导轨道22关于携带把手120是能够摆动的,以便将穿插开口32与携带把手120带到接合中或带到脱离接合。例如穿插开口32的长度L32如此定尺寸,使得间隙SP形成摆动间隙或其足够长以实现摆动间隙。那么引导轨道22能够例如绕携带把手120的纵向端部、例如绕摆动轴线S32进行摆动,以将穿插开口32与携带把手120带到接合中和/或带到脱离接合。这种摆动运动在附图中通过箭头KP来表示。
备选的穿插开口在图12至15中示出。
因此,例如在引导轨道22A的穿插开口32A的纵向端部区域处设置有加宽的区段35A,其使携带把手120的插入变得简单。在其他情况下,引导轨道22A基本上相应于引导轨道22。
随后阐释的引导轨道22B、22C和22D很大程度上也相应于引导轨道22,然而,具有备选于穿插开口32的穿插开口32B、32C和32D。
穿插开口32B具有中间区段36B,其配属于把手区段123并且远离区段37B进行延伸,所述区段37B配属于支承区段122。穿插开口32B实现了能够将携带把手122调节到非使用位置N中。
也就是说,穿插开口32B的轮廓相应于携带把手120的侧向轮廓,从而其能够从使用位置G调节到穿插开口32B中进入到非使用位置N中。也就是说,穿插开口32B例如形成用于携带把手120的非使用位置容纳部32N。在非使用位置N中,携带把手120例如没有或仅仅稍微突出到引导轨道22的相应背离遮盖壁113的引导面23或支承面24之前。虽然如此,携带把手120能够从穿插开口32B或非使用位置容纳部32N摆动到使用位置G中,以便能够方便携带由运输容器100和引导轨道22B构成的组件。
在根据图14的配置方案中,引导轨道22C具有穿插开口32C中间区段36C,把手区段123能够被穿插通过所述中间区段,以及具有平行于纵向轴线L2远离中间区段36C进行延伸的端部区段35C,其相对于中间区段36C较窄并且设置成用于形状配合地保持携带把手120的支承区段122。通过较宽的中间区段36C,操作者能够更好地包握住携带把手120的把手区段123。由此,也就是说,中间区段36C构造一种抓握凹槽。
在根据图15的配置方案中,引导轨道22D具有穿插开口32D,其具有侧向的引入开口33D、中间区段36D和端部区段37D。携带把手120能够被引导穿过引入开口33D,可以说穿透到穿插开口32D中,以便以这种方式在携带把手120或运输容器100与引导轨道22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连接。
也就是说,运输容器100形成携带装置200,其中,遮盖件110和尤其遮盖壁113呈现携带体201,从所述携带体伸出有携带把手120。
但是,在前方的侧壁106还能够形成携带体,例如形成携带体202。在侧壁106处能够布置有钩130。
钩130能够例如设置在钩状元件131处,其容纳或能够容纳在运输容器100处的插接支架140中。钩状元件131包括例如板体132,其在彼此相对的纵向侧处具有插接突出部133。插接突出部133能够插入到插接支架140的槽144中,其中,槽144对置。在此,板体132的平坦侧贴靠在插接支架140的底部143处。插接支架140具有插入开口145,通过其能够将钩状元件131插入。
当所述钩状元件131插入到插接支架140中时,用于支持相应的钩状元件131的支撑轮廓146与插入开口145对置。支撑轮廓146和槽144相对于彼此成角度。
当遮盖件110被关闭,其将钩状元件131保持在插接支架140中。例如钩状元件131支持在遮盖件110的侧壁116的端侧处。由此,也就是说,遮盖件110形成锁止件,以用于将相应的钩状元件131锁止在插接支架140中。
相应的钩130突出到板体132之前并且例如以容纳沟槽的类型进行设计。钩130能够接合到引导轨道21或22的钩状轮廓150中。这种钩状轮廓150例如由支脚54或44来提供。借助支脚54或44,能够将引导轨道21或22钩入到钩130中,其中,那么例如支承面24能够平面地支持在运输容器100的前侧或侧壁106处。由此,也就是说,引导轨道21或22一定程度上在前侧悬挂在运输容器100处,从而其能够方便运输。

Claims (35)

1.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引导轨道(21、22),所述引导轨道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进行延伸,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用于将所述引导轨道(21、22)支承在工件(W)上的支承面(24)和引导面(23),沿着相应的纵向轴线(L1、L2)延伸的、用于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1、L2)引导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纵向引导面(31)突出到所述引导面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携带装置(200),所述携带装置具有携带体(201、202)和布置在所述携带体(201、202)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BE)抓住的携带把手(120),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为了与所述携带装置(200)连接具有形状配合轮廓(34),所述形状配合轮廓能够被带到与所述携带装置(200)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的接合中,从而所述引导轨道(21、22)能够借助所述携带把手(120)通过操作者(BE)进行携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具有支持面(119),以用于平面地支持所述引导轨道(21、22)、尤其支持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支承面(24)或引导面(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道(21、22)具有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的穿插开口(32),所述穿插开口在两个彼此相对的侧之间、尤其在所述引导面(23)与所述支承面(24)之间进行延伸并且所述携带把手(120)能够被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具有纵向外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平行于或大约平行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纵向轴线(L1、L2)进行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具有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的非使用位置容纳部(37N),所述携带把手(120)在朝着所述携带体(201、202)和/或引导轨道(21、22)进行调节的非使用位置(N)中能够容纳在所述非使用位置容纳部中,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所述携带把手(120)没有在适用于携带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位置中突出到所述引导轨道(21、22)之前。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以手柄的类型进行设计。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携带装置(200)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连接时,所述携带把手(120)突出到、尤其成直角地突出到所述引导面(23)或所述支承面(24)之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在所述携带装置(200)的携带体(201、202)处在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在所述使用位置中,所述携带把手(120)突出到所述携带体(201、202)之前,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所述携带把手(120)相比于在所述使用位置(G)中被进一步朝着所述携带体(201、202)进行调节。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引导轨道(21、22)和所述携带装置(200)与彼此连接时,所述携带把手(120)通过所述引导轨道(21、22)固定在所述使用位置(G)中。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和/或在所述引导轨道(21、22)和所述携带装置(200)与彼此连接的状态中所述携带把手(120)关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纵向轴线(L1、L2)大约布置在纵向中间。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和/或在所述引导轨道(21、22)和所述携带装置(200)与彼此连接的状态中所述携带把手(120)大约横向地在中间布置在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平行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纵向轴线(L1、L2)进行延伸的纵向侧之间。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和/或在所述引导轨道(21、22)和所述携带装置(200)与彼此连接的状态中所述携带把手(120)布置在所述引导轨道的支承面(24)和/或引导面(23)的中心(Z)中或布置在中心(Z)旁边。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引导轨道(21、22)与所述携带装置(200)连接时,所述携带把手(120)大约成直角地突出到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支承面(24)或引导面(23)之前。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大约成直角地突出到所述携带体(201、202)的支持面(119)之前。
16.根据权利要求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携带把手(120)的把手区段(123)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之间当所述携带把手(120)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32)和/或所述引导轨道(21、22)与所述携带装置(200)连接时存在有穿过开口(123G),所述穿过开口设置和设计成用于由操作者(BE)的手包握住所述把手区段(123)。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仅仅沿着与所述引导轨道(22)的纵向轴线(L2)成角度的、尤其成直角的或大约成直角的插接轴线(SA)能够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32)。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开口(32)具有长形的外形并且所述穿插开口(32)在其纵向端部(35)之间的长度(L32)如此定尺寸,使得所述携带把手(120)绕与所述纵向轴线(L32)成角度的摆动轴线(S32)能够摆动,以便将所述携带把手(120)与所述穿插开口(32)带到接合中或带到脱离接合。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和所述引导轨道(21、22)能够借助所述形状配合轮廓(34)和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如此与彼此连接,使得当所述携带装置(200)和所述引导轨道(21、22)与彼此连接时,所述携带把手(120)关于所述引导面(23)是抗转动的和/或是抗移位的。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和/或所述引导轨道(21、22)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轮廓(125),以用于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进行卡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轮廓(125)布置在所述携带把手(120)处和/或布置在所述穿插开口(32)处并且在将所述携带把手(120)插入和或穿插通过所述穿插开口(32)时将所述携带把手(120)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卡锁。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体(201、202)包括带有用于容纳物体、尤其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容纳空间(108)的运输容器(100)或通过运输容器(100)形成,其中,所述携带把手(120)设置和设计成用于携带所述运输容器(10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把手(120)布置在所述运输容器(100)的上侧、尤其遮盖件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面(119)布置在所述运输容器(100)的上侧、尤其遮盖件处,或布置在所述运输容器(100)的侧壁处。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包括至少一个钩(130),以用于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钩状轮廓钩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钩(130)以与所述携带把手(120)有间距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携带体(201、202)处和/或布置在所述携带装置(200)的一或所述运输容器(100)的侧壁处。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钩(130)布置在钩状元件(131)处,所述钩状元件能够是能够脱开地与所述携带装置(200)、尤其与所述运输容器(100)进行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尤其所述运输容器(100)包括用于插入所述钩状元件(131)的插接支架(140)。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具有锁止件,以用于将所述钩状元件(131)锁止在所述插接支架(140)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通过所述携带装置(200)的所述或一运输容器(100)的遮盖件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的至少一个钩(130)和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钩状轮廓能够通过摆动操纵或仅仅通过滑动操纵、尤其平行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纵向轴线(L1、L2)地与彼此被带到接合中或被带到脱离接合。
32.携带装置(200),尤其作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述携带装置用于携带引导轨道(21、22),所述引导轨道设置成用于引导手持式工具机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200)具有携带体(201、202)和布置在所述携带体(201、202)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BE)抓住的携带把手(120),其中,具有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用于与所述引导轨道(21、22)的形状配合轮廓(34)进行接合,从而所述引导轨道(21、22)能够借助所述携带把手(120)通过操作者(BE)进行携带。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布置在所述携带把手(120)处或由所述携带把手(120)形成。
34.引导轨道(21、22),尤其作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具有纵向外形并且沿着纵向轴线(L1、L2)进行延伸,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在彼此相对的侧处具有用于将所述引导轨道(21、22)支承在工件(W)上的支承面(24)和引导面(23),沿着相应的纵向轴线(L1、L2)延伸的用于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L1、L2)引导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器(11)的纵向引导面(31)突出到所述引导面之前,其中,所述引导轨道(21、22)为了与携带装置(200)进行连接具有形状配合轮廓(34),所述形状配合轮廓与所述携带装置(200)的配对形状配合轮廓(124)能够被带到接合中,其中,所述携带装置(200)具有携带体(201、202)和布置在所述携带体(201、202)处的用于通过操作者(BE)抓住的携带把手(120),从而所述引导轨道(21、22)能够借助所述携带把手(120)通过操作者(BE)进行携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导轨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穿插开口(32)以用于穿插所述携带把手(120)。
CN202280025671.6A 2021-04-01 2022-03-31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Pending CN1171571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1101782.1U DE202021101782U1 (de) 2021-04-01 2021-04-01 System mit einer Führungsschiene und einer Tragevorrichtung
DE202021101782.1 2021-04-01
PCT/EP2022/058596 WO2022207802A1 (de) 2021-04-01 2022-03-31 System mit einer führungsschiene und einer trag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7174A true CN117157174A (zh) 2023-12-01

Family

ID=81579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5671.6A Pending CN117157174A (zh) 2021-04-01 2022-03-31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5786A1 (zh)
EP (1) EP4313496A1 (zh)
CN (1) CN117157174A (zh)
DE (1) DE202021101782U1 (zh)
WO (1) WO20222078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18007A (en) * 1918-02-05 1919-10-07 Lawrence M Gau Tool-box.
DE20218480U1 (de) 2002-11-28 2004-04-08 Mafell Ag Behältnis
DE102010028751B4 (de) 2010-05-07 2022-09-29 Robert Bosch Gmbh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13008630A1 (de) 2013-05-22 2014-11-27 Festool Gmbh Tragbarer Behält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N110893610A (zh) 2016-05-02 2020-03-20 凯特尔塑料有限公司 实用组件和联接机构
CN110446588B (zh) * 2017-01-09 2023-02-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工具盒
DE102017109023A1 (de) 2017-04-27 2018-10-31 RUWI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Mobile Arbeitsplattform zum Aufbau auf einen Transportbehä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7802A1 (de) 2022-10-06
US20240165786A1 (en) 2024-05-23
EP4313496A1 (de) 2024-02-07
DE202021101782U1 (de) 202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3710B2 (en) Toolbox apparatus to which power tools may be mounted to provide a workstation
CN111511506A (zh) 用于工件支托机构的支撑附加机构
EP2000240A2 (en) Rail Guide With Bearings for Tile Saw
US20060123637A1 (en) Double-edged utility knife
EP2946896B1 (en) Tile cutting machine
CA2562504A1 (en) Utility knife for glaziers
CN110072659B (zh) 台式锯和碎片防护元件
CA2974671C (en) Miter saw
CN117157174A (zh) 具有引导轨道和携带装置的系统
US10384366B2 (en) Push-sticks for saws and storage systems thereof
US7509900B2 (en) Scroll saw with dust collector
US20230158587A1 (en) Suction device and handheld power saw machine equipped therewith
US20150060100A1 (en) Power tool with accessory change tool storage
US6513626B2 (en) Releasably secure ladder platform
KR101805869B1 (ko) 다양한 수납기능을 갖는 이미용 다용도 작업대
CN117083155A (zh) 用于引导轨道组件的连接件组件
US6835032B1 (en) Rotary power hand tool having a flexible handle and attachment system
GB2347884A (en) Device for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n electric hand tool when not in use
CN100363156C (zh) 手操作式刨机
CN107073553B (zh) 具有sds-工具接收部的手持式工具机
US4676468A (en) Portable carrier device for temporary attachment to a support
JP2021085131A (ja) ヘルメット用小型測定器ホルダー
CN220756379U (zh) 一种牛羊肉加工用自动化锯骨装置
CN219762748U (zh) 横梁固定结构
CN216462167U (zh) 斜切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