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6788A -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6788A
CN117156788A CN202210568425.7A CN202210568425A CN117156788A CN 117156788 A CN117156788 A CN 117156788A CN 202210568425 A CN202210568425 A CN 202210568425A CN 117156788 A CN117156788 A CN 117156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heat
evaporative cool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84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小龙
刘伟
赖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84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6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6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6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09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包括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和热交换组件;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且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用于吸收光通信单元的热量以使冷却介质汽化;热交换组件用于吸收冷凝段的热量以使冷却介质液化,在冷却介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实现对光通信单元的高效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讯技术领域信号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网络交换机中光模块的模块功耗和散热热流密度不断增长。受制于数据中心机架单元式架构和盒式交换机前面板尺寸,光模块的散热对传统风冷散热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常规的在顶部加装可拆卸的散热翅片已经难以满足光通信进一步提速带来的散热需求。
层叠式双层光笼子结构更是对下层光模块的散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两层之间的可用散热高度非常有限,且光笼子开孔率受制于结构强度很难超过60%。现有的风冷解决思路无非是尽可能地增大散热面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打孔、加长散热翅片和局部加装独立热管是常见的解决方案。但PCB开孔无疑增加了走线设计难度、加工工艺难度、装配控制难度和生产制造成本;另外对于PCB板下方也接有光笼子或电子器件的情况显然是不可行的。采用向尾部延伸的加长翅片(内部可加打扁热管强化传输)的方案实质上属于热管强化型风冷,其散热性能提升有限,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气流压降和风扇功耗;另外受到机箱内光笼子后部空间限制和PCB板上较大元器件的干涉,有些情况下可能没有足够的实施空间。
在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冷板式液冷系统正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但往往只用于芯片和核心区域散热。与此同时,发热大户光模块继续采用风冷将不得不保留功耗和噪音制造源头风扇模组,反而使得整套“芯片液冷+光模块风冷”系统显得复杂庞大。现有的光模块接入液冷技术包括直接接入和间接接入:直接接入式是将单相液体直接引入到光笼子的整体式或独立冷板中进行循环,但这种接入方式在热源处为单相液冷;间接接入式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小热管将每个光笼子接入汇聚冷板,这种方式实现了热源处的两相液冷,但热管数量庞大导致装配工艺复杂,且要求的汇聚冷板体积也较大。可见,现有的光模块散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光模块散热需求。如何将密集排布的光模块有效地接入循环液冷系统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交换机的整体式液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可以通过设置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和热交换组件将密集排布的光模块有效地接入循环液冷系统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交换机的整体式液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用于对光通信单元进行散热处理,包括: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和热交换组件;
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用于吸收所述光通信单元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却介质汽化;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冷凝段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却介质液化。
本发明中,在光通信单元和热交换组件之间设置密闭的环路蒸发冷却管道,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与光通信单元连接的蒸发段处实现高热流密度蒸发吸热,冷却介质汽化为气态;气态冷却介质通过管道输送到与热交换组件冷凝段,被热交换组件冷凝为液体后再通过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循环回到蒸发段处,实现循环。在冷却介质沿环路蒸发冷却管道进行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介质在气态与液态之间往复转换的过程中,实现对光通信单元的高效散热。
可选地,所述光通信单元和所述蒸发段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
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包括用于焊接所述光通信单元和所述蒸发段的焊接材料。
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包括敷设在所述蒸发段表面和光通信单元之间的热界面材料。
可选地,所述导热介质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支持光通信模块在光通信单元内的插拔。
可选地,位于任意两个所述光通信单元之间的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上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光笼子组件的侧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鳍片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扁平环路热管;
所述扁平环路热管内具有主蒸汽排出通道以及与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连通的主体毛细芯;
所述主体毛细芯由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向所述光笼子组件延伸。
可选地,所述散热鳍片内具有分支蒸汽排除通道和分支毛细芯,所述分支毛细芯与所述主体毛细芯连通,所述分支蒸汽排出通道与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脉动热管;
所述脉动热管内流通的所述冷却介质形成有气泡和液柱间隔的形态并在所述脉动热管中流动,类似地,将热量从所述蒸发段带到所述热交换组件。
可选地,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环路热虹吸管;所述环路热虹吸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所述冷凝段高所述于蒸发段,冷凝后的液体通过重力回到所述蒸发段。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间壁式热交换器;
所述间壁式热交换器具有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液冷系统。
可选地,所述蒸发段穿过所述光通信单元;或所述蒸发段贴附于所述光通信单元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蒸发段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蒸发段独立设置,或串联,或并联。
一种光通信模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通信单元以及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光通信单元包括光笼子组件和光模块,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光笼子组件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的结构简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蒸发段横穿光笼子组件时的简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对光笼子组件进行散热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蒸发段贴附于光笼子组件顶部时的简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实心鳍片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作简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使用空心鳍片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组件内工质循环示的简单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通信模块的简单示意图。
附图标记:
1-PCB板;21-第二光笼子;22-第一光笼子;23-光模块;31-蒸发段;
32-冷凝段;4-散热鳍片;41-空心鳍片;42-实心鳍片;
5-间壁式热交换器;51-出液口;52-供液口;61-热界面材料;
62-导热结构;011-主体毛细芯;012-主蒸汽排除通道;013-分支毛细芯;
014-分支蒸汽排出通道;7-强化换热翅片;8-循环液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用于对光通信单元进行散热处理。光通信单元包括光笼子组件与光模块,其中光笼子组件用于导向和固定光模块,在应用中,光模块通常插入光笼子组件内进行使用。如图1所示,该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包括: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和热交换组件;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内流通有冷却介质;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具有蒸发段31和冷凝段32,蒸发段31用于吸收光通信单元的热量以使冷却介质汽化;热交换组件对冷凝段32吸收热量以使冷却介质液化。
如图1所示,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为一环形管道,内部中空,以形成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冷却介质可以在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3单一方向循环流动。按照功能划分,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具有蒸发段31和冷凝段32。由于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通过蒸发段31吸收光通信单元散热的热量,并通过冷凝段32连接将热量传递到热交换组件。
具体地,蒸发段31可以接触光通信单元以吸收光通信单元散发的热量。在冷却介质流经蒸发段31时,而光笼子组件中的光模块23散发温度较高,使得蒸发段31内的冷却介质吸收光通信单元传递来的热量后蒸发汽化,形成气态的冷却介质。为了方便液态的冷却介质气化,蒸发段31可以形成一蒸发腔A。气态的冷却介质继续传输至冷凝段32,热交换组件吸收冷凝段32的热量并使冷凝段32的冷却介质冷凝液化,形成液态的冷却介质。而液态的冷却介质再继续传输,最终使得冷却介质在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内循环。在传输过程中,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内的冷却介质单向循环地依次经过蒸发段31与冷凝段32,在气态与液态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可以将密集排布的光模块23有效地接入热交换组件进行高效散热,从而实现交换机的整体式液冷。
此处,由于自蒸发段31流向冷凝段32的冷却介质为气态,可以将蒸发段31至冷凝段32之间的管道称为气体管道;由于自冷凝段32流向蒸发段31的冷却介质为液态,可以冷凝段32至蒸发段31之间的管道称为液体管道。
具体地,蒸发段31接触光通信单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光笼子组件包括第一光笼子22和第二光笼子21,即第一光笼子22和第二光笼子21沿高度方向叠置,PCB板1与第二光笼子21远离第一光笼子22的一侧连接,光笼子内部分别插设有光模块23。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第二光笼子21与第一光笼子22的连接结构进行打孔。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穿过孔洞,相当于穿过整个光笼子组件,使得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可以直接与光通信单元接触,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与光通信单元接触的部分即蒸发段31,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图3中以3组2*2光笼子模板为例,应用场景基于安装于PCB板1上的层叠式双层光笼子组件。双层光笼子组件包括第一光笼子22和第二光笼子21,在第一光笼子22和第二光笼子21之间铺设一根横穿光通信单元的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
此外,为了适应不同的光通信模块结构,在不便于对光笼子组件进行穿孔处理时,也可以将蒸发段31铺设在光通信单元上层顶部,对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自光笼子组件的顶部通过,蒸发段31贴附于光笼子组件的表面,一般为贴附于远离PCB板1的光笼子的顶部。
同时,也可以将这两种布置形式组合起来。也就是说,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蒸发段,在双层光笼子组件中间穿过一条蒸发段的同时,再在双层光笼子组件的顶部设置一条蒸发段,这样可以同时加强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对第二光笼子21以及第一光笼子22的散热能力。这些蒸发段最终通向同一个热交换组件,但根据实施空间和所需要的散热量的不同,可以设置这些蒸发段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结构。
具体地,为了更好地将光通信单元的热量传递至蒸发段31,光笼子组件或光模块23与蒸发段31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
导热介质可以根据光模块组件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的位置也可以根据结构的调整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位置仅作实例。具体地,可以将蒸发段31焊接到光笼子组件上,此时的导热介质用于焊接光笼子组件和蒸发段31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在加强导热能力的同时,还起到加固的作用。
或者,可以在蒸发段31表面敷设热界面材料61。此处的热界面材料61拥有较高的导热系数,采用敷设于表面的热界面材料61则更加方便实施和维护。
又或者,可以在蒸发段31与光通信单元之间设置可插拔的导热结构62,这种导热结构62一面与光笼子组件或光模块23接触,另一面与蒸发段接触,且支持多次插拔。导热结构62可插拔的特性也更便于连接蒸发段31与光笼子组件,使其便于安装,对于不同的光笼子组件,其适应性也更好。采用这种导热结构62时,还需要在光笼子组件的对应位置进行开窗处理,也就是说在光笼子组件的对应位置开孔,使得导热介质可以与光笼子组件接触。
应当理解,导热介质的设置使光通信单元处的热量更好地传递至蒸发段31,使蒸发段31内的冷却介质能更充分更快速地吸收热量转化为气态冷却介质,进而实现高效冷却的效果。
此外,在空间允许且散热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在位于任意两个光笼子组件之间的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上设置散热鳍片4,散热鳍片4与光笼子组件的侧壁连接。由于散热鳍片4自身具有一定的表面积,在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工作时,散热鳍片4可以同时吸收自光笼子组件侧壁传来的热量,再传递至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的蒸发段31,蒸发段31进而吸收来自散热鳍片4的热量,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冷却介质散热鳍片4可以是实心鳍片42,也可以是空心鳍片41。其中散热鳍片4与光笼子侧壁面可以通过热界面材料61连接或者直接焊接连接,如图5所示,实心鳍片42与光笼子侧壁之间通过热界面材料61连接或者直接焊接连接。当光笼子模组布局比较紧凑时,可以只设置一个伸入任意两个相邻的光笼子组件之间的散热鳍片4。
当散热鳍片4具有空腔,也就是说散热鳍片4是空心鳍片41时,空心鳍片41的空腔与蒸发段31内部连通。蒸发段31内的冷却介质同样可以传输到空心鳍片41的空腔内。由于空心鳍片41向光笼子组件伸展,当其空腔内存在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也可以更好地起到对光笼子组件散热的作用。
此外,在应用中,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可以采用不同结构的管道来达到使冷却介质单向循环的效果。
如图6所示,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可以选择扁平环路热管,扁平环路热管的蒸发段31在光笼子组件的位置形成一个蒸发腔A,蒸发腔A内具有主蒸汽排出通道012以及与主蒸汽排出通道012连通的主体毛细芯011,用于引导液态冷却介质回流。主蒸汽排出通道012直接连接扁平环路热管的气体管道腔,使气体在进入主蒸汽排出通道后能够直接继续通过气体管道传输至冷凝段32。同时扁平环路热管的液体管道形成的腔体内,还具有用于引导冷凝液化的液态冷却介质回到蒸发段31的毛细芯,该毛细芯与主体毛细芯011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以采用扁平环路热管的形式为例进行说明。在工作时,如图7所示,蒸发段31在光通信单元的位置形成一个蒸发腔A。光通信单元散发的热量经蒸发段31的管壁传递至蒸发腔A内,蒸发腔内冷却介质在主体毛细芯011内吸热蒸发,转化为气态冷却介质,随后气态冷却介质由主体毛细芯011进入主蒸汽通道,沿主蒸汽排出通道012继续传输至气体管道,由气体管道输送直至冷凝段32。在冷凝段32气态冷却介质重新转化为液态冷却介质,并受液体管道的腔体内的毛细芯引导再次回到蒸发段31,完成沿单方向E的循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由于主体毛细芯011的微孔结构直径极小产生毛细现象,可以提供毛细力以供冷却介质循环。
具体地,在应用扁平环路热管时,若还应用到空心鳍片41,如图8所示,则空心鳍片41内还可以设置分支毛细芯013和分支蒸汽排除通道,其中分支毛细芯013与主体毛细芯011连通,向光笼子组件侧壁伸展,如图7所示,分支蒸汽排出通道014与主蒸汽排出通道012连通,同样起加强散热的效果。液态冷却介质由主体毛细芯011传输至分支毛细芯013处,分支毛细芯013内的冷却介质吸收由光笼子组件传递来的热量并蒸发,转化为气态冷却介质,气态冷却介质经由分支蒸汽排出通道014进入主蒸汽排出通道012,再循环至冷凝段32。由于散热鳍片4向光笼子组件伸展,因而分支毛细芯013向光笼子组件延伸,分支毛细芯013内的冷却介质能更好地吸收光通信单元处的热量,加快毛体主细芯表面的液体冷却介质吸热蒸发,使冷却介质整体的循环更加顺利。同样地,空心鳍片41也可以通过导热结构62与光笼子侧壁相连接。
此外,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环路蒸发冷却管道3还可以选择脉动热管以及环路热虹吸管。
若选择脉动热管时,一般采用细小的毛细铜管,将其弯曲成蛇形结构,并在管内抽真空后注入冷却介质,由于管径足够小,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蒸发段31处液态冷却介质吸收来自光通信单元的热量并产生蒸汽泡,蒸汽泡迅速膨胀并升压,推动冷却介质流向冷凝段32。而在冷凝段32处,热交换组件吸收冷凝段32的热量,使蒸汽泡冷凝收缩,随后消失,再次形成液态冷却介质。由于压力不平衡,存在压力差,使得冷却介质在蒸发段31和冷凝段32之间形成流动循环,并在液态与气态之间循环转化。然而,如果应用了脉动热管,由于脉动热管的循环机理,在考虑加强散热时将无法使用中空的散热鳍片4,只能选择实心的散热鳍片4进行加强散热处理。
若选择环路热虹吸管,环路热虹吸管的蒸发段31和冷凝段32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绝热段连接冷凝段32与蒸发段31,不通过外力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在工作时,蒸发段31处液态冷却介质吸收来自光通信单元的热量,部分液态冷却介质汽化,与剩余部分的液态冷却介质形成汽液混合形式的冷却介质,进入绝热段。绝热段内,由于汽液混合形式的冷却介质密度小于液态,在密度差的作用下,绝热段内的冷却介质向冷凝段32输送,再在冷凝段32处转化为液态冷却介质。同时由于蒸发段31处液态冷却介质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需要温度较低的液态冷却介质来补充,因而冷凝段32的液态冷却介质再次流向蒸发段31,实现循环。由于热虹吸管需要依靠重力回液,而不是毛细力,因此在应用时需要保证冷凝段32和蒸发段31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具体地,热交换组件可以使用间壁式热交换器5,间壁式热交换器5具有供液口52和出液口51以连接循环液冷系统8,如图9所示,从而实现冷却剂蒸汽的高效液冷冷凝。其中供液口52和出液口51的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光通信模块结构而发生变化。在工作时,循环液冷系统8由供液口52输送工质至间壁式热交换器5,工质用于吸收冷凝段的热量,以起到为冷凝段降温的作用,选择何种工质在此不作限制。间壁式热交换器5与冷凝段32相接触,间壁式热交换器内的工质吸收冷凝段32处的热量,进而使冷凝段32内的气态冷却介质吸热液化,转化为液态冷却介质。同时利用过的工质再由出液口51回到循环液冷系统8内,被循环液冷系统8降温后再次回到间壁式热交换器5对冷凝段32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凝,形成一次沿方向W的单向循环,达到高效利用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标示内部工质形成一次沿方向W的单向循环,这里仅为了说明其基本循环过程,具体的内部流道方向和翅片等强化换热结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以便达到高效换热的效果。
此外,为了加强对冷凝段32的吸热效果,冷凝段32处也可以设置某种形式的强化换热翅片7,向间壁式热交换器5内部延伸,达到加快气态冷却介质液化的效果,进而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通信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光通信单元以及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如图10所示,应用场景中第一光笼子22与第二光笼子21高度方向重叠,且第二光笼子21背离第一光笼子22的一面连接PCB板1,光笼子内部分别设置有光模块23。以4组层叠式双层光笼子为例,省略第一光笼子,图中仅显示第二光笼子。且采用扁平环路热管,进一步展示了贯穿其中的扁平环路热管的内部结构。在工作时,光通信单元传递热量至扁平环路热管的蒸发段31,蒸发段31内的主体毛细芯011以及中空的散热鳍片4内的分支毛细芯013内的液态冷却介质吸收热量沸腾,转化为气态冷却介质,产生的气态冷却介质汇入分支蒸汽排除通道以及主蒸汽排出通道012,并被传送至冷凝段32。在冷凝段32,循环液冷系统由供液口52向间壁式热交换器5传输工质,工质吸收冷凝段32内气态冷却介质的热量,使气态冷却介质冷凝变为液体,同时利用后的工质再由出液口51回到循环液冷系统。转化为液体的冷却介质通过扁平环路热管内的毛细芯回流至蒸发段31,并均匀分布在蒸发段31各个部位,完成一次循环。
此外,根据不同的光通信模块结构,间壁式热交换器5可以独立于循环液冷系统,也可以集成于循环液冷系统内部。同时为了保证冷却介质的循环与流量,还可以通过液体泵、压缩机和引射器等装置进一步增大内部冷却介质的环流流量。但需注意,在应用时采用不同的装置增加流量,则装置所处的位置也不同。如液体泵需置于液体管道上,而压缩机则需置于气体管道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用于对光通信单元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和热交换组件;
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具有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用于吸收所述光通信单元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却介质汽化;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吸收所述冷凝段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却介质液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信单元与所述蒸发段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包括用于焊接所述光通信单元和所述蒸发段的焊接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包括敷设在所述蒸发段表面和光通信单元之间的热界面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支持光通信模块在光通信单元内的插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上设置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光通信单元的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内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扁平环路热管;
所述扁平环路热管内具有主蒸汽排出通道以及与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连通的主体毛细芯;
所述主体毛细芯由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向所述光通信单元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内具有分支蒸汽排除通道和分支毛细芯,所述分支毛细芯与所述主体毛细芯连通,所述分支蒸汽排出通道与所述主蒸汽排出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脉动热管;
所述脉动热管内流通的所述冷却介质形成有气泡和液柱间隔的形态并在所述脉动热管中流动,类似地,将热量从所述蒸发段带到所述热交换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为环路热虹吸管;所述环路热虹吸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还设置有绝热段,所述冷凝段高所述于蒸发段,冷凝后的液体通过重力回到所述蒸发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间壁式热交换器;
所述间壁式热交换器具有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液冷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穿过所述光通信单元;或,所述蒸发段贴附于所述光通信单元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蒸发段串联或并联。
15.一种光通信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光通信单元,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路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环路蒸发冷却管道中的蒸发段用于接触所述光通信单元以吸收所述光通信单元的热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通信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通信单元包括光笼子组件和光模块,所述光模块插入所述光笼子组件内。
CN202210568425.7A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Pending CN117156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8425.7A CN117156788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8425.7A CN117156788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6788A true CN117156788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9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8425.7A Pending CN117156788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67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490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279759B (zh)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US8130497B2 (en) Blade server
US9686889B2 (en) Field-replaceable bank of immersion-cool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9282678B2 (en) Field-replaceable bank of immersion-cool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eparable heat sinks
WO2017148050A1 (zh) 用于数据中心机柜的冷却装置、机柜和冷却系统
EP2269426A1 (en) Thermal bus or junction for the removal of heat from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2577654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热量输送结构
KR20080029756A (ko) 열 소산 시스템, 컴퓨터 모듈 및 열 소산 방법
US2007015127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croelectronic cooling using a miniaturized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US20100032141A1 (en) cooling system utilizing carbon nanotubes for cooling of electrical systems
JP2008227150A (ja) 電子機器
CN102138374B (zh) 具有多个模块化信号计算机单元的飞行器信号计算机系统
KR20020093897A (ko) 마이크로 열 교환기를 장착한 파워 전자 장치의 부품냉각을 위한 냉각장치
CN115529796A (zh) 一种散热系统和包括散热系统的服务器
JP2010079403A (ja) 電子装置用冷却システム
CN210014475U (zh) 一种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7156788A (zh) 一种环路蒸发冷却系统及光通信模组系统
CN201039655Y (zh) 散热器结构
CN115857644A (zh) 一种服务器用冷板式散热装置
CN115185357A (zh) 一种受限空间内主被动耦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KR200319217Y1 (ko) 분리형 히트파이프에 의한 통신기기 함체 냉각장치
CN214581474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9842665U (zh) 一种服务器用冷板式散热装置
CN214581473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