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2327B -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2327B
CN117152327B CN202311428083.XA CN202311428083A CN117152327B CN 117152327 B CN117152327 B CN 117152327B CN 202311428083 A CN202311428083 A CN 202311428083A CN 117152327 B CN117152327 B CN 117152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analyzed
target
adjusted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80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52327A (zh
Inventor
刘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80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523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15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2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52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23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2Non-photorealistic rend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在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调节位置参数后,先分析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的位置重叠参数,基于位置重叠参数超出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并确定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的调节力度,由于预测误差参数能够表征通过参数预测所可能产生的正常位置重叠程度,因此超出程度能够表征分析得到的位置重叠程度与正常位置重叠参数的差异,从而能够表征分析得到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超出程度越大,则可信度越低,进而可以以较低的调节力度对待分析对象进行位置调节,避免出现位置过度调节的情况,在降低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保障位置调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Description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维场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三维场景渲染中,由于三维对象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可能会出现三维对象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例如三维场景中的虚拟人物身上的布料会随着虚拟人物的运动与身体发生碰撞。
在真实场景下,当两个对象发生碰撞时,若两个对象不具有穿透能力,则通常会因为碰撞而改变运动轨迹,对象之间互不穿透。因此,为了提高三维场景的真实性,在相关技术中,会分析计算三维场景中各个对象上的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参数,使对象在三维场景中产生碰撞时可以不发生穿透情况,以此来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多个对象相互碰撞的实际效果。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位置参数分析方法所分析出的位置参数对于碰撞效果的模拟不够准确,导致三维场景中的多个对象仍然可能存在互相穿透的情况,导致三维场景的真实感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数调节方法,能够基于参数预测时的误差和实际对象位置重叠情况之间的差异,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参数进行调节,在降低位置重叠的同时提高了对参数预测方式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了对象展示的真实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包括:
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数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和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确定超出程度参数,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
根据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未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最大值;
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调节参数,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所述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为根据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的位置重叠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实际位置调节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调节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生成调节后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为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实际展示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三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
所述调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子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对象,所述多个子对象用于构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位置变化信息,从所述多个子对象中确定所述基准对象,位置变化信息用于标识对象的位置变化特征,所述基准对象为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所述多个子对象中与所述待分析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的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的子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对象对应不规则对象形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目标位置参数,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用于标识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用于容纳所述基准对象,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且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六确定单元和第七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待定对象,所述多个待定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不同待定对象所对应的对象形状不同,任意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对象中所占区域最小的待定对象确定为目标待定对象;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边界距离参数,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二目标对象所对应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确定为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胶囊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胶囊体球体半径、胶囊体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胶囊体圆柱体高度和胶囊体圆柱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球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球体半径和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和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展示单元:
所述第一展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基准对象,以及基于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待分析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分析对象为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的任意片元的片元顶点,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八确定单元、第九确定单元、第十确定单元和第十一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四目标对象,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由多个初始片元构成;
所述第八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用于构成多个待分析片元,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用于构成所述第三目标对象,所述第三目标对象与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的形状差异小于预设差异阈值;
所述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除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外的片元顶点分别作为目标片元顶点,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所对应的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位于同一初始片元;
所述第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差异,确定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标识所述目标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受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所述影响程度与所述位置差异成反相关;
所述第十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参数,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展示单元:
所述第二展示单元,用于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展示所述第四目标对象。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在通过参数预测得到用于使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之间不发生位置重叠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后,可以先根据用于标识待分析对象位置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用于标识基准对象位置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能够标识基准对象和待分析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的位置重叠参数,然后可以确定该位置重叠参数超出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由于该预测误差参数可以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即通过该参数预测确定出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可能导致的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因此,若位置重叠参数超出该预测误差参数,则说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实际位置重叠程度要超出由于参数预测误差所可能造成的位置重叠程度,因此此时该实际位置重叠程度是因为参数预测造成的可能性较低,从而该实际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较低,即实际上参数预测所确定出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标识的位置与基准对象的位置并不会产生该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的位置重叠,而是由于位置重叠参数确定过程中的误差扩大了位置重叠程度。基于此,可以根据该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调节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该调节力度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即超出程度越大,该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可信度越低,因此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调节力度越小,使其贴合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实际位置重叠情况,从而在基于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时,可以在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保障不会对待分析对象的对象位置进行过度调节,进而一方面可以降低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合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针对不同位置重叠程度设置不同的调节力度,保留参数预测对于对象位置的预测特点,从而保障对象位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此外,由于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位置参数调节受位置重叠参数计算误差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参数分析方式来确定位置重叠参数,降低了对位置重叠参数的计算精度,简化了位置重叠分析所需的计算量,进而可以提高整体参数调节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主要涉及场景渲染领域,例如可以应用在各种虚拟场景的渲染中,虚拟场景可以包括二维场景和三维场景等。为了提高虚拟场景渲染的真实性,在对场景中的对象进行渲染时,需要尽可能避免不应该发生碰撞的对象在场景中出现位置重叠的情况。基于此,在相关技术中,在确定出两个对象的展示位置后,可以先确定用于表征两个对象之间位置重叠程度的位置重叠参数,然后通过调整对象位置使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为0,从而保障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
然而,由于位置重叠参数的确定方式可能存在误差,因此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可能并不是对象之间的实际位置重叠程度,从而在直接基于位置重叠参数对对象位置进行调节时,容易出现对对象位置的过度调节情况,从而使对象在场景中产生大量不必要的位移,虽然不具有对象碰撞,但是对象会大大偏离原本所需展示的位置,进而导致对象在场景中的位置失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在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出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后,先分析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的位置重叠参数,基于位置重叠参数超出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并确定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的调节力度,由于预测误差参数能够表征通过参数预测所可能产生的正常位置重叠程度,因此超出程度能够表征分析得到的位置重叠程度与正常位置重叠参数的差异,从而能够表征分析得到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超出程度越大,则可信度越低,进而可以以较低的调节力度对待分析对象进行位置调节,避免出现位置过度调节的情况,在降低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保障位置调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上,该计算机设备为能够参数调节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服务器。该方法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独立执行,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和服务器通信的网络场景,通过终端设备和服务器配合执行。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设备。服务器可以理解为是应用服务器,也可以为Web服务器,在实际部署时,该服务器可以为独立服务器,也可以为集群服务器,或者云服务器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接下来,将结合一种实际应用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进行介绍。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示意图,在该实际应用场景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为具有参数调节功能的服务器101。
如图1所示,在该实际应用场景中,服务器101可以通过参数预测模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该参数预测模型可以为任意通过训练得到的具有参数预测功能的模型,该参数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能够使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发生位置重叠的位置参数。
为了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在预测出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位置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后,服务器101可以根据该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用于表征基准对象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该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然后,服务器101可以获取该参数预测模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并确定该位置重叠参数超出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该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参数预测模型所确定出的位置参数的误差,因此能够表征出通过参数预测模型所可能产生的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基于此,位置重叠参数超出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越大,则说明分析得到的位置重叠程度与参数预测模型所能够产生的位置重叠程度之间的差异越大,该位置重叠程度是由于位置重叠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所带来的可能性越高,是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实际位置重叠程度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基于此,服务器101可以根据该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表征根据该位置调节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对待调节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该调节力度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即超出程度越大,调节力度越小,对该位置重叠程度的参考程度越小,从而可以匹配该位置重叠参数随超出程度增大而可信度变低的特点。最后,通过根据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可以在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保留该参数预测模型对于待分析对象的位置分析结果,从而整体上提高待分析对象位置展示的真实性和准确度,降低出现过度调节的概率。例如,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分析难度,可以通过外接规则形状的对象来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此时,由于外接对象与实际基准对象的位置之间有差异,因此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要远大于实际的位置重叠程度。若不通过本申请的调节方式,会将直接基于全部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进行参数调节,最终达到图2所示的调节效果。而通过本申请,由于降低了调节力度,则可以实现图1的调节效果,即在降低位置重叠参数的同时减少了位置偏移量,从而更加贴合参数预测的位置特征,提高准确度。
上述实际应用场景主要介绍了本申请的参数调节方法在二维场景中的应用,除了二维场景外,本申请也可以涉及到三维场景的应用,例如在游戏中的三维虚拟场景中,通过参数预测可以确定使人物模型上的布料模型不与人物模型发生位置重叠的位置参数。通过该参数调节方式,可以降低布料模型与人物模型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同时避免对布料模型的展示位置进行过度调节,从而保障布料模型展示的真实性。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上述任意一种具有参数调节功能的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
S301: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
其中,参数预测用于在使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该参数预测可以基于任意一种参数预测方式,例如可以基于前文所述的参数预测模型进行参数预测,该待调节位置参数即为通过参数预测所确定出的用于使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位置参数,例如可以为使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在三维场景中不发生碰撞的位置参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该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可以为任意两个对象。其中,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可以为多种虚拟场景中的对象,例如可以为三维场景中的对象或二维场景中的对象等。
由于参数预测可能会具有误差,因此通过该参数预测所确定出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可能会导致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因此本申请可以对确定出的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位置重叠分析,以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例如,在图2所示的二维场景中,基准对象可能与待分析对象出现相交的情况,在三维场景中,虚拟对象之间可能会出现穿模的情况,即一个虚拟对象穿透了另一个虚拟对象。
S302:根据待调节位置参数与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
其中,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基准对象的位置,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位置重叠参数分析过程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与待分析对象在待调节位置参数所标识的位置时,与基准对象之间的实际位置重叠程度可能存在偏差。例如在下文中介绍了一种通过外接规则对象的方式进行位置重叠参数计算的方法,由于外接规则对象与基准对象所占区域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可能会导致计算得到的位置重叠参数无法准确表征基准对象与待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
相关技术完全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进行位置调节,没有考虑到该位置重叠程度的真实度,导致会出现对待分析对象位置移动过大的问题,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降低位置重叠程度的作用,但是容易造成待分析对象的位置准确度较低,从而使待分析对象的展示效果较差。
S303:根据位置重叠参数超出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
在本申请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计算机设备可以先判断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真实性。计算机设备可以先确定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该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因此能够表征出通过该参数预测所可能带来的基准对象与待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情况下,若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较为准确,则该位置重叠程度应当贴合该预测误差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若位置重叠参数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超出该预测误差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则说明位置重叠参数的分析过程存在误差,该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较低。基于此,计算机设备可以确定位置重叠参数超出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该超出程度用于表证位置重叠参数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超出该预测误差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超出程度,并根据该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
其中,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基于位置重叠程度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该调节力度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基于位置重叠程度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是指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所对应的位置重叠方向、位置重叠量等信息,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缩小。调节力度是指在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时,对该位置重叠参数的参考程度,即调节力度越大,调节后的位置重叠参数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就越大,调节力度最大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调节待调节位置参数使位置重叠程度变为0,即完全参考该位置重叠程度进行调节。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是指差异程度而并非只能是差异值,例如差异程度可以为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与调节前的位置重叠程度的比值。当超出程度越大时,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与参数预测所可能产生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差异越大,该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也就越低,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降低调节力度,从而降低对位置重叠程度的参考力度,提高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调节的合理性。
S304:基于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一方面,由上述内容可见,本申请在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提高位置参数调节的合理性,避免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过度调节的情况,因此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也较为贴合参数预测时的位置参数预测特点,而参数预测通常是在保障位置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预测,因此也进一步提高了位置参数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此外,通过上述内容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参数调节方式能够弥补位置重叠参数分析所带来的误差,因此本申请的参数调节方式对于位置重叠参数的分析精度要求较低,从而可以支持采用更加高效、简单的位置重叠参数分析方式,降低了位置重叠参数分析所需的计算量和分析时长,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体参数调节效率。
例如,在一种实际应用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最大为1,当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1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调节待调节位置参数,使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若超出程度较高,则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可以为0.5,调节后的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可以为调节前位置重叠参数的0.5倍,即不完全消除位置重叠,避免出现过度调节的情况。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根据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该调节力度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即超出程度越大,该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可信度越低,因此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调节力度越小,使其贴合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实际位置重叠情况,从而在基于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时,可以在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保障不会对待分析对象的对象位置进行过度调节,进而一方面可以降低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合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针对不同位置重叠程度设置不同的调节力度,保留参数预测对于对象位置的预测特点,从而保障对象位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此外,由于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位置参数调节受位置重叠参数计算误差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参数分析方式来确定位置重叠参数,降低了对位置重叠参数的计算精度,简化了位置重叠分析所需的计算量,进而可以提高整体参数调节效率。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基于超出程度来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在执行步骤S303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031-S302(图中未示出),步骤S3031-S3032为步骤S303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S3031:根据位置重叠参数和预测误差参数确定超出程度参数。
其中,超出程度参数用于表征位置重叠参数超出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
S3032:根据超出程度参数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
具体的,基于超出程度参数表征位置重叠参数未超出预测误差参数,说明此时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在参数预测所可能造成的位置重叠程度范围内,因此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位置重叠程度可信度较高,该位置重叠程度为基准对象与待分析对象真实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能性较大,此时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可以为最大值,即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该位置重叠参数以最大的调节力度调节该待调节位置参数,使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与调节前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大,例如可以使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为0。
基于超出程度参数表征位置重叠参数超出预测误差参数,则说明此时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超出了参数预测所可能造成的位置重叠程度范围,因此该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降低,此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降低基于该位置重叠程度对待调节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从而降低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与调节前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差异程度,进而避免对待分析对象的过度调节。其中,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即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大小与调节力度成正相关。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超出程度越大,则说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越低,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合理性,降低过度调节概率,计算机设备可以基于可信度来控制调节力度的变化速度。
例如,基于超出程度参数表征位置重叠参数超出预测误差参数,计算机设备可以设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与超出程度成正相关,即超出程度越大,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越快,所表征的调节力度的降低速度也就越快,从而可以进一步缩小当超出程度较大时,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与调节前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差异程度。这样调节的好处在于,当超出程度较大,即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过低时,可以采用比之前更低的调节力度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现过度调节的概率。
例如,若调节力度的降低速度不变,则可以超出程度每提高10%,调节力度降低0.1,当超出程度为0时,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最大值1,当超出程度为第一超出程度时,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0.8,当超出程度达到第二超出程度,且第二超出程度相较于第一超出程度提高了30%时,该第二超出程度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超出程度,可信度较低,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0.5,此时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仍然具有较大的数值,即调节力度较大。
然而,当降低速度随超出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时,当超出程度达到第二超出程度,此时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会降低到比0.5更低的值,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对待调节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进而进一步缩小了调节后的位置重叠程度与调节前的位置重叠程度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降低了出现位置过度调节的可能性。
在一种实现应用场景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构造类高斯分布函数F(x) = A(f(x))^b, A为常量,b也为常量,x为自变量,该自变量可以为位置重叠参数除以预测误差参数的值,该自变量能够体现出超出程度,即值越大则超出程度越大。通过构造此函数使得此函数在自变量处于0-1的范围内的函数值在1左右,由该函数值即为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当自变量大于1时,函数斜率变大,函数值降低速度变大。同时,计算机设备可以设置分段函数,当F(x)大于1时,令其为1,当F(x)小于1时,为F(x)的值。
即,当超出程度为0,即自变量在0-1区间时,该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1,可以完全基于位置重叠程度进行调节;当超出程度大于0,即自变量大于1时,第一参数调节权重降低,且降低速度随超出程度的增大而加快,以降低对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在执行步骤S304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041-S3044(图中未示出),步骤S3041-S3044为步骤S304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S3041:根据待调节位置参数和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调节参数。
该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为根据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与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的位置重叠参数,即该位置调节参数是用于完全按照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进行参数调节,以基于位置重叠参数确定待分析对象和基准对象之间不出现位置重叠。
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际应用场景中,位置重叠参数可以用于表征基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方向和调节量,该调节方向可以为将待分析对象向右平行移动,该调节量可以为该位置重叠参数对应的调节距离,从而基于该位置调节参数可以实现图2的调节效果,即该位置调节参数对应相关技术中完全基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进行调节的调节方式。
S3042:根据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和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实际位置调节参数。
通过结合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可以实现基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来综合确定该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该实际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实际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上已述及,调节力度与超出程度成反相关,体现在该实现方式中,调节力度可以通过实际位置调节参数与该位置调节参数之间的差异来体现,调节力度越大,经过该方式确定出的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越接近该位置调节参数,即在参数调节时对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参考力度也就越大,反之,调节力度越小,经过该方式确定出的实际位置调节参数与位置调节参数之间的差异也就越大,即在参数调节时对于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出的位置重叠程度的参考力度也就越小。
S3043:根据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调节待调节位置参数,生成调节后位置参数。
该调节后位置参数即为通过实际位置调节参数对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结果。
S3044:根据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
其中,该展示位置参数为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位置参数用于标识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实际展示位置,从而可以使该待分析对象在展示时的展示位置不会因过度调节而产生准确度低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计算机设备既可以直接将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为该展示位置参数,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参数进行展示位置参数的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例如,可以理解的是,参数预测通常是是在保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预测的,因此通过参数预测得到的位置参数通常不仅用于使基于该位置参数展示的对象之间不发生位置重叠,还用于使通过该位置参数展示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准确度。例如,通过上述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在待分析对象需要跟随基准对象运动的场景中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进行预测,其原理为基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基准对象自身的运动特点来进行预测,因此所预测出的位置参数不仅能够降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还能够模拟出待分析对象跟随基准对象运动的效果。举例来说,在三维场景中,通过参数预测可以确定跟随人物模型运动的布料模型的位置参数,该参数预测不仅用于使布料模型尽可能不与人物模型发生穿模情况,还用于使布料模型能够体现出跟随人物模型运动的自然位置变化效果。
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待分析对象位置的准确度和真实性,在确定待分析对象的最终展示位置时,还可以对参数预测所确定出的位置进行参考。
计算机设备可以确定调节后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和待调节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三参数调节权重,该第二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展示位置参数时,对调节后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即对根据位置重叠程度的可信度进行调节所得到的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该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展示位置参数时,对待调节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即对参数预测所得到 的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
在执行步骤S3044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0441(图中未示出),步骤S30441为步骤S3044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S30441:根据调节后位置参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确定展示位置参数。
根据调节后位置参数和第二参数调节权重,能够使确定出的展示位置参数起到降低位置重叠程度的同时,不会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进行过度位移;根据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第三参数调节权重,可以增强该展示位置参数对参数预测所得到位置参数的贴合程度,从而加强该展示位置参数的准确度和合理性,使其更加满足参数预测的位置需求。
例如,设调节后位置参数为A1,待调节位置参数位置为A,则展示位置参数为A2 =a*A1 + b*A。 a+b = 1。 a与b都为大于0的权重值。此权重值可以由相关人员或计算机设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对象,若将待分析对象与每一个对象都进行位置重叠分析,会占用大量的处理资源,且可能会降低对待分析对象位置调节的效率。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进行位置重叠分析之前,可以先确定出多个对象中可能与待分析对象发生位置重叠的对象,并针对这部分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分析。
在该实现方式中,基准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子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对象,多个子对象用于构成第一目标对象。 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待分析对象与第一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位置变化信息,从多个子对象中确定基准对象,其中,位置变化信息用于标识对象的位置变化特征,基准对象为在位置变化过程中,多个子对象中与待分析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的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的子对象。即,基准对象为在对象位置发生变化时,与待分析对象发生位置重叠的概率较大的对象,从而计算机设备可以只针对这部分基准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分析,从而在保障位置调节准确度的同时,可以降低位置重叠分析所需的计算量,进而提高参数调节效率。
例如,图4展示了一种待分析对象,该待分析对象为穿在虚拟人体对象上的裙子,根据裙子跟随人体的运动特征可以将该裙子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可能与虚拟人体对象腰部发生位置重叠的第一部分,可能与虚拟人体对象左腿发生位置重叠的第二部分和可能与虚拟人体对象右腿发生位置重叠的第三部分。以第一部分为例,这部分待分析对象所对应的基准对象可以为构成虚拟人体对象腰部的相关对象,即在进行位置重叠参数分析时,对第一部分所涉及的待分析对象只需针对这部分基准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参数分析即可,无需针对虚拟人体对象中除腰部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参数调节效率。同理,针对第二部分所涉及的待分析对象只需与虚拟人体对象左腿部分的基准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参数分析,针对第三部分所涉及的待分析对象只需与虚拟人体对象右腿部分的基准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参数分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部分基准对象可能具有不规则的对象形状,因此在确定位置重叠程度时的难度较大。例如,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由于基准对象为不规则形状,因此难以直接确定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降低位置重叠程度的确定难度,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外接规则对象的方式来进行位置重叠参数的计算。
在该实现方式中,基准对象对应不规则对象形状,不规则对象形状是指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形状,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形状结构,因此难以直接确定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的实际位置重叠程度。在执行步骤S302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021-S3022(图中未示出),步骤S3021-S3022为步骤S30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S3021:根据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目标位置参数。
其中,目标位置参数用于标识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该第二目标对象用于容纳基准对象,第二目标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且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即该第二目标对象为能够以外接形式容纳该基准对象的具有规则形状的对象。若对象形状A能够容纳对象形状B,且对象形状A在所对应形状种类下所占区域达到最小,则该对象形状A可以称为对象形状B的外接形状,如正方体形状对应的外接形状可以包括能够容纳该正方体形状的最小球体形状、能够容纳该正方体形状的最小胶囊体形状等。例如,该第二目标对象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圆形对象。规则对象形状是指能够用语言描述的简单形状,例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二维形状,圆柱体、长方体、胶囊体等三维形状等。
S3022:根据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目标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
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待调节位置参数和目标位置参数确定该位置重叠参数,该位置重叠参数实际上表征的是待分析对象与该第二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由于第二目标对象具有规则的对象形状,因此该位置重叠参数的确定难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数调节的效率。同时,由于该第二目标对象为基准对象的外接对象,因此该第二目标对象所占区域与基准对象所占区域较为相似,因此可以近似通过该位置重叠参数来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针对不规则形状对象的便捷计算方式不仅可以用于针对不规则的基准对象进行计算,同样可以用于针对不规则的待分析对象进行计算。例如,当待分析对象具有不规则的对象形状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采用具有规则形状的外接对象来代替待分析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参数计算,以降低位置重叠参数计算难度。当然,这种方式确定出的位置重叠参数在表征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时可能会产生一定误差,但是通过上述参数调节方式,可以实现对该误差的准确剔除,从而最终实现对待分析对象位置的准确调节。例如,当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的位置重叠程度超出预测误差参数时,则大概率是由于第二目标对象与基准对象所占区域不一致所造成的,待分析对象虽然与第二目标对象产生的位置重叠,但是与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较小,因此可以以较小的调节力度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进行调节。
由此可见,该位置重叠参数对于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位置重叠程度的表征准确度取决于第二目标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所占区域的相似度。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可以选择与基准对象之间所占区域相似度较高的第二目标对象来进行位置重叠参数的分析。
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待定对象,多个待定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不同待定对象所对应的对象形状不同,任意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即任意一个待定对象都具有作为第二目标对象的能力。
计算机设备可以分析各个待定对象分别占据的区域大小,待定对象所占的区域越小,则说明该待定对象在容纳基准对象后,所剩余的区域越小,因此说明该待定对象与基准对象所占区域的一致性较高,因此基于该待定对象所确定出的位置重叠参数对于基准对象与待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的表征准确度也就越高。基于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将多个待定对象中所占区域最小的待定对象确定为目标待定对象,然后将目标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确定为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从而使基于该第二目标对象确定出的位置重叠参数有较高的准确度。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中,区域可以指二维场景中的面积,也可以指三维场景中的空间,此处不作限定。
接下来,将介绍如何基于规则形状的对象来确定位置重叠参数。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3022时,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0221-S30222(图中未示出),步骤S30221-S30222为步骤S3022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包括:
S30221:根据目标位置参数和待调节位置参数,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边界距离参数。
由于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形状已知,因此通过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表征的对象位置,可以确定出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边界,进而可以根据目标位置参数所表征的待分析对象的位置确定出该边界距离参数。其中,边界距离参数用于标识待分析对象与第二目标对象所对应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若待分析对象与第二目标对象发生位置重叠,则待分析对象会穿过该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边界,因此通过待分析对象与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能够体现出该待分析对象与第二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可以理解的是,待分析对象是否进入该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边界可以通过该边界距离参数进行体现,例如,在未发生位置重叠时,该边界距离参数可以为正值,发生位置重叠时边界距离参数可以为负值,边界距离参数的绝对值为待分析对象到第二目标对象的边界距离。
S30222:将边界距离参数确定为位置重叠参数。
其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形状,待调节位置参数对于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边界的表征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
具体的,若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胶囊体形状,由于胶囊体形状是由两个半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构成的,因此如图5所示,该目标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胶囊体球体半径、胶囊体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胶囊体圆柱体高度和胶囊体圆柱体中心点位置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能够确定出胶囊体上各个边界点的位置,从而确定出该第二目标对象的对象边界。
若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球体形状,则目标位置参数包括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球体半径和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从而可以表征出球体对象的对象边界。
在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时,若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长方体形状,则目标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和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例如,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可以为空间坐标系中的一个y周坐标区间,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可以为y轴坐标区间,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可以为x轴坐标区间,从而能够表征出该长方体在空间中的对象边界。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球体形状的对象,该位置重叠参数可以为待分析对象与球体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若该距离小于球体半径,则说明待分析对象穿透了该球体形状的对象,发生了位置重叠,反正则没有。如图6所示,位于A点的待分析对象与球体形状对象不发生位置重叠,但是位于B点的待分析对象与球体形状对象会发生位置重叠。距离球体中心点距离越小,则待分析对象距离球体形状对象的边界距离越大,则位置重叠程度越大。
若第二目标对象为胶囊体形状对象,将计算机设备可以把胶囊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检测,视胶囊体为两个球体及一个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若为锥型胶囊体,则视为两个球体,一个圆锥构成的几何体)。对于球体部分而言,判断是否发生位置重叠的方法与上述方式相同,对于圆柱体而言,如图7所示,图7为圆柱体的截面,设C点为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首先,要求C点与A点、B点之间的点乘值为正,点乘值为正说明C点位于AB两点之间;然后求C点到连线AB的距离,距离需小于圆柱体半径。若满足这两个条件,则说明C点在圆柱体内,待分析对象与胶囊体形状对象发生了位置重叠。若为锥型胶囊体,则求法类似,但需满足C点到连线AB的距离小于此时圆锥体在C点所处截面的圆的半径值。
具体的,进行参数调节时,设待调节位置参数标识的位置为A点,则A点对应的需要调整的最高点(即使位置重叠参数所表征位置重叠程度为0的点),对于球体形状对象而言,为过A点与球心的直线交球体边界的位置,对于圆柱体形状对象而言,为过A点垂直于高的直线交圆柱体边界的位置,对于长方体形状对象而言,为离A点最近的长方体表面的位置。
设A点到调整的最高点需要移动的向量为V,V可以视为上述位置调节参数,则调节后位置参数为V*weight + A。weight为之前求出的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值。其中,weight值可作为预计算结果预先存储以减少计算量。
上已述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待分析对象的位置进行调节后,计算机设备可以基于基准位置参数展示基准对象,以及基于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待分析对象,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基准对象与待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重叠程度,提高对象展示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三维场景中,对象通常是由片元构成的,片元是图形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是由一组顶点、边和面组成的三维几何体。它是用于表示三维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之一,也是计算机图形学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在进行位置重叠分析时,针对由片元构成的对象,通常是分析各个片元顶点是否与基准对象发生位置重叠,即片元顶点是否穿透了基准对象。由于三维对象通常由大量的片元构成,因此若针对每一个片元顶点进行位置重叠分析,则需要大量的计算量和处理资源。
基于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参数调节效率,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保障对象整体调节准确度的前提下,降低位置重叠分析所需分析的片元顶点数量。
在该实现方式中,待分析对象为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的任意片元的片元顶点,该第三目标对象为通过对第四目标对象进行减面处理得到的对象,第四目标对象可以为任意三维对象,减面处理是指降低对象所具有的片元数。
计算机设备可以先获取第四目标对象,该第四目标对象由多个初始片元构成。然后,计算机设备可以从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用于构成多个待分析片元,多个待分析片元用于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第三目标对象与第四目标对象的形状差异小于预设差异阈值。即,在进行减免处理时,计算机设备需要保障减免处理后的对象与减面处理前的对象具有较为一致的对象形状,从而在通过减面处理后的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分析时,能够接近通过原有的对象进行位置重叠分析的分析结果,保障位置重叠分析的准确度。其中,确定待分析片元顶点的方式可以为任意方式,例如可以随机选取、根据一定规则选取等,只要满足最后的形状差异调节即可。如图8所示,图8展示了一种减面处理效果,构成裙子这一对象的片元数量减少了,但是裙子外形的形状变化较小。
计算机设备可以将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除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外的片元顶点分别作为目标片元顶点,然后确定目标片元顶点所对应的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该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与目标片元顶点位于同一初始片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片元形状在对象变化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处于同一片元上的多个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以片元顶点作为待分析对象进行分析时,没有进行位置重叠分析的片元顶点可以基于经过位置重叠分析的片元顶点的位置调节方式来进行调节。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同一片元上,若两个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越接近,则在该片元发生移动时,理论上两个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方式也越接近。基于此,为了保障对没有进行位置重叠分析的片元顶点的位置调节的合理性,计算机设备可以先根据目标片元顶点与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差异,确定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该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标识目标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受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与位置差异成反相关,即位置差异越小,影响程度越大,该目标片元顶点与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变化方式也就越一致。例如,在图9中,片元顶点C与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B分别位于同一片元上,其中片元顶点C与A和B的位置差异相似,因此受这两个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影响的影响程度也较为相似。在进行减免处理后,留下了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B,即这两个片元顶点会经过位置重叠分析并进行参数调节,片元顶点C的位置调节方式即可均衡的参考对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B的调节方式。
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参数和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确定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参数,该第一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第二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通过该调节方式,可以合理的使未经过位置重叠分析的片元顶点对经过位置重叠分析的片元顶点的位置调节方式进行合理参考,从而,本申请无需对构成对象的片元的每一个片元顶点进行位置分析,即可实现对每一个片元顶点的合理位置调节,在保障位置调节准确度和合理性的同时,降低了位置调节所需的分析量,进一步提高了参数调节效率。例如,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调整后的位置参数可以为V*weight + Araw,V为对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进行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向量,即为该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调节参数,weight为目标片元顶点对应该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的参数调节权重,Araw为参数预测得到的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
例如,针对图9中的片元顶点A,计算机设备可以设一个函数等于k*f(x,y,z),f(x,y,z)为二维高斯分布函数,k为一个常数,此函数在x = Ax , y = Ay,z=Az时的值为1(Ax为片元顶点A的x轴坐标,Ay为片元顶点A的y轴坐标,Az为片元顶点A的z轴坐标),1为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的最大值。二维高斯分布函数的特点在于,输入的空间坐标与Ax、Ay、Az之间的差异越大,所得到的函数值越小,即片元顶点与片元顶点A之间的位置差异越大,第四参数调节权重越小,从而片元顶点受片元顶点A位移的影响越小。计算机设备可以将片元顶点C和片元顶点D的空间坐标分别作为x,y,z输入到函数中,可以得到片元顶点C和片元顶点D分别对应片元顶点A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
片元顶点C计算对应片元顶点B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的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最终,在确定片元顶点C对应的调节后的位置参数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先确定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B分别对应的位置调节参数,然后对片元顶点C分别对应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B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相加后为1。根据片元顶点A对应的位置调节参数与归一化后的对应片元顶点A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的乘积,和片元顶点B对应的位置调节参数与归一化后的对应片元顶点B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的乘积之和,可以确定出该片元顶点C对应的位置调节参数,通过上述参数预测可以确定片元顶点C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从而根据该待调节位置参数和位置调节参数,可以得到片元顶点C最终的位置参数,该位置参数的调节方式同时收到了片元顶点A和片元顶点C的影响。
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对片元构成的三维对象的每一个片元顶点进行位置调节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调节后的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展示第四目标对象。即,最终展示时,并不是展示减面处理后的对象,而是展示减面处理前的对象,从而提高对象展示精度,进而提高对象展示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接下来,将结合一种实际应用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参数调节方法进行介绍。
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应用场景中参数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在该实际应用场景中,基准对象可以为动画渲染中用于在虚拟场景下渲染的人体模型,待分析对象可以为人体模型上的布料模型的片元顶点,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上述任意一种具有参数调节功能的计算机设备。位置重叠是指布料模型与人体模型之间发生碰撞,即布料模型上的片元顶点进入到了人体模型内部。该方法包括:
S1001:减面处理。
针对布料模型,计算机设备可以先对其进行减面处理,降低需要进行碰撞分析的片元顶点数量。
S1002:确定各个片元顶点对应的参数调节权重
根据通过减面处理去除掉的片元顶点与剩余的片元顶点之间的片元所属关系以及位置差异,计算机设备可以确定各个去除掉的片元顶点对应剩余片元顶点的参数调节权重,以对剩余片元顶点的位置调节方式进行参考。
S1003:按照碰撞情况划分多个点集。
计算机设备可以基于布料模型中的各个部分与人体模型各个部位的碰撞概率,将减面处理后的布料模型上的多个片元顶点划分为多个点集,每个点集所对应的可能发生碰撞的人体模型部位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裙子模型上可能与人体腰部发生位置重叠部分的片元顶点为一个点集。
除此之外,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按照布料模型的组成结构进行划分,例如裙子可以由短裙、纱裙和配件组成,属于同一配件的片元顶点位于同一点集中。
S1004:设置碰撞体包裹人体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人体模型的各个部位通常不具有规则形状,因此为了降低碰撞检测的难度,可以通过具有规则形状的碰撞体外接包裹各个人体部位,如图11所示,包裹后的人体模型可以由胶囊体形状碰撞体、球体形状碰撞体和长方体形状碰撞体构成。
S1005:划分不同人体模型部分。
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人体模型划分为多个部分,例如手部、躯干、头部等,方便进行碰撞关系的绑定。不容易与布料模型发生碰撞的碰撞体可以去除,不进行碰撞分析,例如当布料模型为裙子模型时,可以去除头部、上半身以及脚部部分的碰撞体,同时尽量降低每一个人体模型部分的碰撞体个数方便分析。
S1006:配置碰撞关系
根据布料模型与人体模型的位置变化特点,可以建立上述片元顶点点集与人体模型部分的碰撞关系,例如可能与人体左腿发生碰撞的片元顶点点集与人体模型左腿部分的碰撞体具有碰撞关系,在进行碰撞分析时,该点集中的片元顶点只与左腿部分的碰撞体进行碰撞检测,从而提高碰撞检测效率。
例如,在图4中,第一部分所涉及的片元顶点由于只可能与人体模型腰部产生碰撞,因此可以只与图12中腰部基准对象对应的碰撞体来进行碰撞参数计算。
S1007:通过参数预测模型预测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
该参数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使布料模型不与人体模型发生碰撞的片元顶点位置参数。
S1008:根据片元顶点位置参数和人体模型位置参数进行碰撞检测。
根据片元顶点位置参数所标识的片元顶点位置,和根据人体模型位置参数中所确定出的碰撞体位置,可以确定片元顶点是否进入到碰撞体中,即是否与碰撞体发生碰撞。通过片元顶点进入碰撞体的进入程度可以确定碰撞程度。通过碰撞检测可以确定碰撞参数(即位置重叠参数),该碰撞参数能够表征出片元顶点与碰撞体边界的距离,即碰撞程度。
S1009:根据碰撞程度超出模型预测误差的超出程度调节片元顶点位置参数。
计算机设备可以确定该参数预测模型的误差参数(即模型训练时的损失量),该误差参数即为模型预测出的片元顶点所可能穿透人体模型的最大距离。从而根据碰撞参数超出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能够表征出碰撞程度超出模型预测误差的超出程度,进而能够体现出该碰撞程度的可信度。超出程度越高,可信度越低,该碰撞为片元顶点与碰撞体的碰撞,而不是与人体模型的碰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此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降低对片元顶点位置参数的调节力度,从而避免对片元顶点的位置进行过度调节。
S1010:根据片元顶点对应的参数调节权重确定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
根据减面处理时删除掉的片元顶点对应保留的片元顶点的参数调节权重,可以基于对保留的片元顶点的位置调节所采用的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出对删除掉的片元顶点进行位置调节的位置调节参数,从而得到该布料模型上的各个片元顶点所对应的调节后的位置参数。
S1011:渲染动画。
上述参数调节过程,可以为针对动画场景中的某一帧中的布料模型的位置参数调节,通过该方式可以完成对动画中的每一帧的位置调节,从而可以在动画场景中根据位置参数生成各个片元,重新计算每个顶点的法线值,并送入每个片元顶点的uv值,绑定相应的材质,进行运行时渲染布料模型。
如图12所示,若不经过参数调节,则裙子模型与人体模型的腿部会发生碰撞,腿部会穿出裙子模型,造成不真实的动画效果;经过参数调节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改变裙子模型的展示位置,从而不与人体模型发生碰撞。结合该实际应用场景,本申请可以带来一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改进效果:
第一,本申请在对布料模型进行位置调节时,对确定出的布料模型的碰撞穿模程度进行了可信度分析,合理调节了对布料模型的位置调节力度,从而在降低布料模型与人体模型之间的碰撞穿模程度的同时,避免了对布料模型位置的过度调节。
第二,本申请在确定布料模型最终的展示位置时,充分参考了参数预测模型所输出的展示位置,从而保障了布料模型展示位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保障了动画渲染效果。
第三,本申请在确定片元顶点与人体模型之间的碰撞参数时,采用了具有规则形状的碰撞体代替了人体模型进行计算,降低了碰撞参数的计算难度。由于通过本申请的参数调节方式能够降低碰撞参数误差对参数调节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参数调节准确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参数调节效率。
第四,本申请通过碰撞关系配置、点集划分等多种方式降低了碰撞参数分析时,每个片元顶点所需分析的基准对象数量,从而降低了碰撞参数分析所需的计算量。
第五,本申请通过对布料模型进行减面处理的方式降低了碰撞参数分析时所分析的片元顶点数量,同时通过各个片元顶点所对应的参数调节权重能够实现对没有进行碰撞参数分析的片元顶点进行合理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参数调节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参数调节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改进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参数调节装置,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参数调节装置130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301、第二确定单元1302、第三确定单元1303和调节单元1304: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301,用于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302,用于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1303,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所述调节单元130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13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和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确定超出程度参数,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
根据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未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最大值;
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正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单元13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调节参数,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所述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为根据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的位置重叠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实际位置调节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调节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生成调节后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为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实际展示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三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
所述调节单元13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子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对象,所述多个子对象用于构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分别对应的位置变化信息,从所述多个子对象中确定所述基准对象,位置变化信息用于标识对象的位置变化特征,所述基准对象为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所述多个子对象中与所述待分析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的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的子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准对象对应不规则对象形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目标位置参数,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用于标识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用于容纳所述基准对象,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且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六确定单元和第七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待定对象,所述多个待定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不同待定对象所对应的对象形状不同,任意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对象中所占区域最小的待定对象确定为目标待定对象;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3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边界距离参数,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二目标对象所对应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确定为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胶囊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胶囊体球体半径、胶囊体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胶囊体圆柱体高度和胶囊体圆柱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球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球体半径和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和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展示单元:
所述第一展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基准对象,以及基于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待分析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待分析对象为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的任意片元的片元顶点,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八确定单元、第九确定单元、第十确定单元和第十一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四目标对象,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由多个初始片元构成;
所述第八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用于构成多个待分析片元,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用于构成所述第三目标对象,所述第三目标对象与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的形状差异小于预设差异阈值;
所述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除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外的片元顶点分别作为目标片元顶点,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所对应的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位于同一初始片元;
所述第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差异,确定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标识所述目标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受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所述影响程度与所述位置差异成反相关;
所述第十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参数,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展示单元:
所述第二展示单元,用于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展示所述第四目标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请参见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
图14示出的是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4,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电路710、存储器720、输入单元730、显示单元740、传感器750、音频电路7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模块770、处理器780、以及电源7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4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7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7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7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简称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7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简称SMS)等。
存储器7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7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730可包括触控面板7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32。触控面板7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731上或在触控面板7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7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80,并能接收处理器7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731。除了触控面板731,输入单元7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7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7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7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740可包括显示面板7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731可覆盖显示面板741,当触控面板7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7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4中,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731与显示面板7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7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7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7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 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760、扬声器761,传声器7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7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761,由扬声器7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7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7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780处理后,经RF电路7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7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7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4示出了WiFi模块7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7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检测。可选的,处理器7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7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780还具有以下功能:
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请参见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800的结构图,服务器8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简称CPU)8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8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842或数据844的存储介质8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832和存储介质8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8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8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830通信,在服务器800上执行存储介质8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8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8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8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8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8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 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图15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用户信息(例如各种对象的位置参数)等相关的数据,当本申请以上实施例运用到具体产品或技术中时,需要获得用户许可或者同意,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下述介质中的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虚拟场景渲染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为所述虚拟场景中的对象;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和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确定超出程度参数,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
根据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未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最大值;
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调节参数,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所述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为根据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的位置重叠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实际位置调节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调节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生成调节后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实际展示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三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
所述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子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对象,所述多个子对象用于构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中多个子对象分别对应的位置变化信息,从所述多个子对象中确定所述基准对象,位置变化信息用于标识对象的位置变化特征,所述基准对象为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所述多个子对象中与所述待分析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的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的子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不规则对象形状,所述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目标位置参数,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用于标识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用于容纳所述基准对象,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且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待定对象,所述多个待定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不同待定对象所对应的对象形状不同,任意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将所述多个待定对象中所占区域最小的待定对象确定为目标待定对象;
将所述目标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位置重叠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边界距离参数,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二目标对象所对应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确定为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胶囊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胶囊体球体半径、胶囊体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胶囊体圆柱体高度和胶囊体圆柱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球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球体半径和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和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基准对象,以及基于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待分析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分析对象为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的任意片元的片元顶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四目标对象,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由多个初始片元构成;
从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用于构成多个待分析片元,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用于构成所述第三目标对象,所述第三目标对象与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的形状差异小于预设差异阈值;
将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除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外的片元顶点分别作为目标片元顶点,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所对应的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位于同一初始片元;
根据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差异,确定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标识所述目标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受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所述影响程度与所述位置差异成反相关;
根据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参数,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展示所述第四目标对象。
14.一种参数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虚拟场景渲染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通过参数预测确定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参数预测用于在使所述待分析对象与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重叠位置的前提下,预测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的位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为所述虚拟场景中的对象;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的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重叠参数,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参数预测对应的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确定第一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为基于所述位置重叠程度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的调节力度,所述调节力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用于表征通过所述参数预测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待调节位置参数时的误差;
所述调节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降低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的位置重叠程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位置重叠参数和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确定超出程度参数,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用于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的超出程度;
根据所述超出程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未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为最大值;
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与所述超出程度成反相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超出程度参数表征所述位置重叠参数超出所述预测误差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的降低速度与所述超出程度成正相关。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位置调节参数,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用于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进行调节,使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用于表征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基准对象之间不存在位置重叠,所述调节后对应的位置重叠参数为根据调节后的待调节位置参数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的位置重叠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位置调节参数,确定实际位置调节参数;
根据所述实际位置调节参数调节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生成调节后位置参数;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展示位置参数,所述展示位置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实际展示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单元;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调节权重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对应的第三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控制在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时,对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的参考程度;
所述调节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调节后位置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调节权重、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展示位置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对象为第一目标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子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对象,所述多个子对象用于构成所述第一目标对象,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单元;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一目标对象中多个子对象分别对应的位置变化信息,从所述多个子对象中确定所述基准对象,位置变化信息用于标识对象的位置变化特征,所述基准对象为在位置变化过程中,所述多个子对象中与所述待分析对象之间出现位置重叠的概率大于预设概率阈值的子对象。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对象对应不规则对象形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准位置参数确定目标位置参数,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用于标识第二目标对象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对象用于容纳所述基准对象,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且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根据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和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六确定单元和第七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待定对象,所述多个待定对象对应规则对象形状,不同待定对象所对应的对象形状不同,任意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所述基准对象所对应对象形状的外接形状;
所述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待定对象中所占区域最小的待定对象确定为目标待定对象;
所述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待定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和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待分析对象对应的边界距离参数,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用于标识所述待分析对象与所述第二目标对象所对应对象边界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边界距离参数确定为所述位置重叠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胶囊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胶囊体球体半径、胶囊体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胶囊体圆柱体高度和胶囊体圆柱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球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球体半径和球体中心点位置参数;
若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对象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目标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对象对应的长方体高度位置参数、长方体宽度位置参数和长方体长度位置参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展示单元;
所述第一展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准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基准对象,以及基于调节后的所述待调节位置参数展示所述待分析对象。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分析对象为构成第三目标对象的任意片元的片元顶点,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八确定单元、第九确定单元、第十确定单元和第十一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四目标对象,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由多个初始片元构成;
所述第八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确定出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用于构成多个待分析片元,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用于构成所述第三目标对象,所述第三目标对象与所述第四目标对象的形状差异小于预设差异阈值;
所述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中除所述多个待分析片元顶点外的片元顶点分别作为目标片元顶点,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所对应的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位于同一初始片元;
所述第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片元顶点与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之间的位置差异,确定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四参数调节权重,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用于标识所述目标片元顶点的位置变化受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位置变化的影响程度,所述影响程度与所述位置差异成反相关;
所述第十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参数和所述第四参数调节权重,确定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参数,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待分析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参数用于调节所述目标片元顶点对应的位置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展示单元;
所述第二展示单元,用于根据调节后的所述多个初始片元分别对应的片元顶点的位置参数,展示所述第四目标对象。
27.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将所述计算机程序传输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参数调节方法。
CN202311428083.XA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Active CN1171523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8083.XA CN11715232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8083.XA CN11715232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2327A CN117152327A (zh) 2023-12-01
CN117152327B true CN117152327B (zh) 2024-02-09

Family

ID=8890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8083.XA Active CN117152327B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5232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42498B1 (en) * 2017-11-07 2019-03-26 StyleMe Limited Physics based garment s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5317916A (zh) * 2022-06-23 2022-11-1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场景中重叠对象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362133A (zh) * 2023-04-04 2023-06-3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骨架的预测目标姿势下布料静态变形的双相流网络方法
CN116664733A (zh) * 2023-07-28 2023-08-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服装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24686A (zh) * 2022-03-21 2023-09-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958336A (zh) * 2023-02-21 2023-10-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角色的运动重定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42498B1 (en) * 2017-11-07 2019-03-26 StyleMe Limited Physics based garment s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6824686A (zh) * 2022-03-21 2023-09-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5317916A (zh) * 2022-06-23 2022-11-11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虚拟场景中重叠对象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958336A (zh) * 2023-02-21 2023-10-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角色的运动重定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62133A (zh) * 2023-04-04 2023-06-3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骨架的预测目标姿势下布料静态变形的双相流网络方法
CN116664733A (zh) * 2023-07-28 2023-08-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服装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双层候选集的快速人体-服装冲突检测;朱小龙;毛天露;夏时洪;于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07);第109-116页 *
融合DNN与AABB―圆形包围盒自碰撞检测;靳雁霞;程琦甫;张晋瑞;齐欣;马博;贾瑶;;中国图象图形学报(08);第166-17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2327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8003B2 (en) Image render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7397979B2 (ja) 画像レンダリング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デバイス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943091B2 (en) Facial feature point tracking metho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device
CN106547599B (zh) 一种资源动态加载的方法及终端
CN111383309B (zh) 一种骨骼动画驱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65812B (zh) 一种用户界面识别方法和装置
US20230076343A1 (en) Virtual item selection interface
KR102633468B1 (ko) 핫스팟 맵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컴퓨터 기기와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CN109885373B (zh) 一种用户界面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CN106709856B (zh) 一种图形渲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101666B (zh) 游戏角色模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1438A (zh) 一种控制负载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152327B (zh)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308766A (zh) 一种图像数据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2921B (zh) 一种碰撞范围确定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948273B (zh) 一种游戏资源的测试方法、相关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4134B (zh) 一种模型检测方法和相关装置
JP7465976B2 (ja) 衝突範囲決定方法並びにその、装置、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7555815B (zh) 参数预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81993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02056B (zh) 一种交互功能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8505928A (zh) 模型运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7839216A (zh) 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27344A (zh) 一种图像构图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6503542A (zh) 一种生成对象表情模型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