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44971A -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44971A
CN117144971A CN202311018302.7A CN202311018302A CN117144971A CN 117144971 A CN117144971 A CN 117144971A CN 202311018302 A CN202311018302 A CN 202311018302A CN 117144971 A CN117144971 A CN 11714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river
construc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83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刚
李超
周志宇
刘晓龙
张广达
刘浩
麻景瑞
刘鑫锦
姚晨晨
石少刚
刘清楠
李毅
王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183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44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4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44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Making large underground spaces, e.g. for underground plants, e.g. stations of underground railways; Construction or layout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1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 E02D31/1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soil pressure or hydraulic pressure against upward hydraulic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跨河地铁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低且长期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在设置围堰后,处于上游的围堰兼做施工便道,在支护结构施工时直接于上游围堰施工,增加围堰的强度并提高其防渗透能力,将基坑支护机构中的临时支撑结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永久结构,提高地下地铁车站的抗浮能力,大大减少施工材料浪费,满足车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设置导流管进行河水导流,满足排水需求,满足防洪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密,修建的地铁车站越来越多,在车站的站位规划与实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跨河地铁地下车站如何进行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在修建过程中将面临施工前河中水截流、河水导流、施工所需便道运输物料、施工过程中防洪风险、基坑止水降水排水、施工后车站结构抗浮、河底冲刷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采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例如建造水闸、水坝或者利用水泵系统进行水位控制,同时,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考虑如何运输施工所需的物料和设备,一般通过使用集装箱、输送带等便道设备,将物料和设备从陆地运输至施工现场。为了应对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浮力压力,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深层锚杆、抗拔桩等技术手段,提高车站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浮能力,但是,传统水位控制难以满足排水和防洪的需求,所采用的抗浮结构体施工流程复杂,延长了施工时间,难以满足施工工期的需求,同时会引发工程项目投资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在设置围堰后,处于上游的围堰兼做施工便道,在支护结构施工时直接于上游围堰施工,增加围堰的强度并提高其防渗透能力,将基坑支护机构中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永久结构,提高地铁车站的抗浮能力,大大减少施工材料浪费,设置导流管进行河水导流,满足排水和防洪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方案:包括:
施作导流管连通车站范围上方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在车站范围的上游施作河道的上游围堰、下游施作河道的下游围堰;
在上游围堰处施作第一支护结构,在下游围堰靠近车站的一侧施作第二支护结构;
分步开挖车站基坑,并施作支撑结构;
于基坑底部施作保护结构,并施作车站的主体结构;
于主体结构顶面上设置连接传力板,建立连接传力板、第一道支撑结构、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可靠连接;
恢复河床结构,拆除第一支护结构位于河床面以上的部分,拆除上游围堰、下游围堰和导流管。
进一步的,于河道两侧分别布置导流管,导流管避让车站上方河道区域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围堰设置施工便道,第一支护结构穿过上游围堰插入河床以下。
进一步的,开挖基坑时,挖去第一支护结构靠近车站一侧的上游围堰,并在第一支护结构顶部施工临时挡墙,临时挡墙随第一支护结构拆除。
进一步的,所述分步开挖车站基坑,并施作支撑结构包括:
车站基坑范围内开挖至第一道支撑结构位置,施作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并作为永久结构;
在车站基坑范围内分步开挖,并在每步开挖后施作钢支撑,直至车站基坑开挖至坑底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保护层和防水层;车站的主体结构顶部也设置保护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施作车站的主体结构包括:
在保护结构上施作底板,并施作车站主体结构的部分侧墙和部分结构柱;
拆除部分支撑结构并保留基坑顶部第一道支撑结构,施作车站主体结构的剩余部分侧墙和剩余部分结构柱,再施工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恢复河床结构包括:
采用不透水粘土进行覆土回填,回填至第一道支撑结构顶面位置;
施作河底铺砌结构,恢复河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道支撑结构连接冠梁和抗浮压顶梁,第一道支撑结构连接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形成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体和第一止水帷幕,第一支护体位于第一止水帷幕和车站主体结构之间;第二支护结构包括第二支护体和第二止水帷幕,第二支护体位于第二止水帷幕和车站主体结构之间;
或,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均为不透水支护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针对目前跨河地铁地下车站施工效率低且长期运行可靠性差的问题,在设置围堰后,处于上游的围堰兼做施工便道,在支护结构施工时直接于上游围堰施工,增加围堰的强度并提高其防渗透能力,将基坑支护机构中的临时支撑结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永久结构,提高地下地铁车站的抗浮能力,大大减少施工材料浪费,满足车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设置导流管进行河水导流,满足排水需求,满足防洪要求。
(2)提高了跨河地铁地下车站施工过程中安全性,避免了一定的施工风险,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对既有河道的影响,减少了占用河道的面积和时间。
(3)设置钢筋混凝土连接传力板结构,能够增加结构配重,有利于车站结构整体抗浮;增加结构刚度,有利于均匀分散和传递车站产生的浮力作用;作为车站结构的重要保护层,有利于抵抗河底冲刷作用。同时,钢筋混凝土连接传力板结构将支护结构、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抗浮压顶梁、冠梁均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抗浮结构盖体,卡扣在车站结构整体上方,把车站结构扣住、包裹住,取得最佳的抗浮效果,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变形和移动具有最佳的控制作用,从而提高河底车站长期使用的结构安全性,保证地铁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4)导流管分别布置在河道两侧,导流管避让车站上方河道区域布置,减少施工工序,降低施工难度,避免导流管引起的施工风险。
(5)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修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不需要在车站结构上设置抗浮结构体(比如,抗拔桩),具有可实施性强、施工工序少效果好、工程材料利用率高浪费少、降低工程造价的优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下车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下车站与河道分布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竖直方向上地铁车站与河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布置导流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工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工止水帷幕和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工抗浮压顶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开挖基坑施作钢支撑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作部分车站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作车站顶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施作连接传力板的示意图。
图中:1、主体结构;2、顶板;3、侧墙;4、底板;5、结构柱;6、保护层;7、防水层;8.1、第一支护体;8.2、第二支护体;9.1、第一止水帷幕;9.2、第二止水帷幕;10、冠梁;11、抗浮压顶梁;12、钢筋混凝土支撑;13、连接传力板;14、河底铺砌结构;15、河底;16、水位线;17、河堤;18.1、上游围堰;18.2、下游围堰;19.1、临时挡墙一;19.2、临时挡墙二;20、钢支撑;21、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11所示,给出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密,修建的地铁车站越来越多,在车站的站位规划与实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对于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修建,存在抗浮结构体施工复杂、车站顶面对河底15冲刷抵抗性能差的问题,影响了地下车站的施工效率和地下车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将基坑支护机构中的部分临时支撑、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永久结构,减少地铁地下车站基坑临时支护结构的拆除和浪费,并能够提高车站结构抵抗水浮力作用的能力,提高车站施工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
施作导流管21连通车站范围的上游和下游,在车站范围的上游施作上游围堰18.1、下游施作下游围堰18.2;
在上游围堰18.1处施作第一支护体8.1和第一止水帷幕9.1,在下游围堰18.2靠近车站的一侧施作第二支护体8.2和第二止水帷幕9.2;
分步开挖车站基坑,并施作支撑结构;
于基坑底部施作保护结构,并施作车站的主体结构1;
于主体结构1顶面之间设置连接传力板13,建立连接板、主体结构1、第一支护体8.1和第二支护体8.2的连接;
恢复河床结构,拆除第一支护体8.1和第一止水帷幕9.1位于河床面以上的部分,拆除上游围堰18.1、下游围堰18.2和导流管21。
在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修建过程中,施工前河中水截流和河水导流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设置导流管21实现河水导流,达到排水和防洪的目的,降低施工过程中防洪安全风险。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管21分布在河道两侧,避让车站上方河道区域,满足在暴雨极端天气下河道防洪要求。
同时,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考虑如何运输施工所需的物料和设备。传统采用使用集装箱、输送带等便道设备,将物料和设备从陆地运输至施工现场,但其仍需要跨河道作业,在本实施例中,上游围堰18.1和河堤17共同拦截河道上游水体,上游围堰18.1设置施工便道,第一支护结构穿过上游围堰18.1探入河床以下,车站范围的上游设置上游围堰18.1后,上游围堰18.1能够作为施工便道,方便跨越河道进行物料、设备运输。
为了应对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浮力压力,目前采取的加固措施有深层锚杆、桩基加固等技术手段,但其也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本实施例中,采用永临结合设计理念,将基坑支护机构中的部分临时支撑、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永久结构,减少地铁地下车站基坑临时支护结构的浪费和拆除,大大提高车站抵抗水浮力作用的能力,大大减少施工材料浪费,节省工程造价。
由于地铁车站设置在河底15下方,水位线16位于车站顶板2以上,随着车站的长时间运行,车站顶板2受到河底15冲刷作用,容易导致车站的渗漏、侵蚀损伤,本实施例中,在车站顶板2位置设置防水层7和保护层6,同时,还覆盖有不透水粘土,通过河底铺砌结构14提高地下车站顶面的耐冲刷性能。
如图1所示,车站的主体结构1由顶板2、侧墙3、底板4和结构柱5构成,所设置的第一道支撑结构包括冠梁10、抗浮压顶梁11和钢筋混凝土支撑12,将第一支护结构、冠梁10、抗浮压顶梁11、连接传力板13和第二支护结构进行连接,作为永久性结构参与车站整体抵抗地下水浮力的作用。
结合图1-图11,对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一:图4、图5所示,尽量选择河道枯水期施工,在河道两侧施做若干个导流管21,满足在暴雨极端天气下河道排水通畅需求,满足防洪要求。在车站两侧范围内施做上游围堰18.1和下游围堰18.2,上游围堰18.1起到防洪和施工便道作用,下游围堰18.2主要起防洪作用。
步骤二:图6所示,在上游围堰18.1处,施做车站的第一支护结构,在下游围堰18.2一侧,施做第二支护结构。
步骤三:图7所示,挖掉车站第一支护结构一侧的部分上游围堰18.1,车站基坑范围内开挖至第一道支撑结构位置,施做钢筋混凝土支撑12结构。
步骤四:图8所示,车站基坑范围内开挖至第二道支撑结构下0.5m位置,施做钢支撑20。
步骤五:图9所示,车站基坑范围内开挖至坑底位置,施做车站主体结构1的保护层6、车站主体结构1的防水层7、车站主体结构1的底板4、部分车站主体结构1的侧墙3、部分车站主体结构1的结构柱5。
步骤六:图10所示,拆除钢支撑20,施做部分车站主体结构1的侧墙3、部分车站主体结构1的结构柱5、车站主体结构1的顶板2、车站主体结构1的防水层7、车站主体结构1的保护层6。
步骤七:图11所示,施做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的顶板2上方的连接传力板13;连接传力板1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起到传力和防冲刷作用。采用不透水粘土进行覆土回填至第一道支撑结构顶面位置处,施做河底铺砌结构14。
步骤八:图11所示,拆除第一道支撑结构顶面以上范围内的临时挡墙一19.1、临时挡墙二19.2,拆除部分第一支护结构,拆除上游围堰18.1和下游围堰18.2,拆除河道两侧若干个导流槽,恢复河道,跨河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设置两道支撑结构的地下一层车站为例进行介绍,车站为地下多层结构,在设置更多道支撑结构时,在车站基坑范围内分步开挖,除第一道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12外,在每步开挖后施作钢支撑20,直至车站基坑开挖至坑底位置。
其中,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体8.1和第一止水帷幕9.1,第一支护体8.1位于第一止水帷幕9.1和车站主体结构1之间;第二支护结构包括第二支护体8.2和第二止水帷幕9.2,第二支护体8.2位于第二止水帷幕9.2和车站主体结构1之间。
可选的,支护体可以采用支护桩或支护墙,采用支护墙时,支护墙本身为不透水支护体,可不施工止水帷幕。开挖基坑时,挖去第一支护结构靠近车站一侧的上游围堰18.1后,在第一支护结构顶部施工临时挡墙,临时挡墙随第一支护结构拆除,第一支护体8.1、第一止水帷幕9.1设置在上游围堰18.1处,能够阻止上游蓄水穿过上游围堰18.1的渗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作导流管连通车站范围上方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在车站范围的上游施作河道的上游围堰、下游施作河道的下游围堰;
在上游围堰处施作第一支护结构,在下游围堰靠近车站的一侧施作第二支护结构;分步开挖车站基坑,并施作支撑结构;
于基坑底部施作保护结构,并施作车站的主体结构;
于主体结构顶面上设置连接传力板,建立连接传力板、第一道支撑结构、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的可靠连接;
恢复河床结构,拆除第一支护结构位于河床面以上的部分,拆除上游围堰、下游围堰和导流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河道两侧分别布置导流管,导流管避让车站上方河道区域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围堰设置施工便道,第一支护结构穿过上游围堰插入河床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基坑时,挖去第一支护结构靠近车站一侧的上游围堰,并在第一支护结构顶部施工临时挡墙,临时挡墙随第一支护结构拆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步开挖车站基坑,并施作支撑结构包括:
车站基坑范围内开挖至第一道支撑结构位置,施作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并作为永久结构;
在车站基坑范围内分步开挖,并在每步开挖后施作钢支撑,直至车站基坑开挖至坑底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保护层和防水层;车站的主体结构顶部也设置保护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作车站的主体结构包括:
在保护结构上施作底板,并施作车站主体结构的部分侧墙和部分结构柱;
拆除部分支撑结构并保留基坑顶部第一道支撑结构,施作车站主体结构的剩余部分侧墙和剩余部分结构柱,再施工顶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河床结构包括:
采用不透水粘土进行覆土回填,回填至第一道支撑结构顶面位置;
施作河底铺砌结构,恢复河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道支撑结构包括冠梁、抗浮压顶梁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一道支撑结构连接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形成整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体和第一止水帷幕,第一支护体位于第一止水帷幕和车站主体结构之间;第二支护结构包括第二支护体和第二止水帷幕,第二支护体位于第二止水帷幕和车站主体结构之间;
或,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均为不透水支护体。
CN202311018302.7A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7144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8302.7A CN117144971A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18302.7A CN117144971A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44971A true CN117144971A (zh) 2023-12-01

Family

ID=88905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8302.7A Pending CN117144971A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449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9711B (zh) 一种大范围邻接既有换乘车站的衔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589771B (zh) 一种已运营地下车站增层换乘节点施工方法
CN208844415U (zh) 用于改变待施工的管廊上方的河流的流向的渡槽
CN109594530B (zh) 一种粉细砂地层防洪堤坝新型结构
CN111255462B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建造的管幕盖挖逆作施工方法
CN110761329B (zh) 一种软土地区泥水平衡沉井车站的分段施工方法
CN112523233A (zh) 通水式拦河围堰施工方法
CN101705668B (zh) 可在动水中修建的壅水水工建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316260B (zh) 基于喀斯特地貌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及方法
CN117144971A (zh) 一种用于修建跨河地铁地下车站的施工方法
CN105970882A (zh) 解决面板坝施工期坝体反渗水问题的结构及其构造方法
CN115450221A (zh) 一种地铁穿越河道的施工方法
CN206554930U (zh) 一种圆搭接形盾构机建设的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CN210827565U (zh) 一种上跨运营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明挖反压结构
CN106812535A (zh) 圆搭接形盾构机建设的合流调蓄型深层隧道
CN112982319A (zh) 一种采用坝基涵洞进行导流、放空兼取水的结构及方法
CN110777827A (zh) 可在急流状态下进行深水区掏空修复的结构
CN216664031U (zh)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CN219886925U (zh) 一种永临结合的桩板结构
CN220953191U (zh) 一种下穿铁路桥河道拓挖施工结构
CN217517481U (zh) 一种穿越地下空间新型河道护岸结构
RU2770187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сооружения в подруслов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рек и каналов в городской застройке
CN220284709U (zh) 一种新型便于固定在河道边坡的护根丁坝
RU2791119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ге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на акваториях городских рек и каналов
CN218437153U (zh) 一种喷锚钢拱架基础预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