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35951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5951A
CN117135951A CN202210541078.9A CN202210541078A CN117135951A CN 117135951 A CN117135951 A CN 117135951A CN 202210541078 A CN202210541078 A CN 202210541078A CN 117135951 A CN117135951 A CN 117135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layer
mesh electrode
antenna uni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1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湲琳
蔡宗翰
李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410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35951A/zh
Priority to TW111134333A priority patent/TWI815652B/zh
Priority to US18/136,340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613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135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5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24Polarising devices; Polarisation fil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层、功能层及抗反射层。该显示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功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及包括天线单元。该抗反射层设置于该天线单元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显示层、功能层及抗反射层的显示装置,且抗反射层设置于功能层的天线单元之上。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应用不断发展,具有天线的智能装置被广泛使用。举例来说,智能手机须设置天线,才可收发无线信号,以便于用户通过无线网络使用相关的服务。
然而,目前在实务中发现,手持装置上所设置的天线,经常被用户的手部遮盖,因而导致信号收发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对于5G通讯等高速应用,目前也常观察到天线的收发效能不足的问题。因此,本领域仍缺乏解决方案,以改善天线收发的效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显示层、功能层及抗反射层。该显示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功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及包括天线单元。该抗反射层,设置于该天线单元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切线的剖面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8为图2的显示装置的布局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天线单元及触控单元的网状电极的布局图。
图10为图2的显示装置的打线接合及弯折轴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显示装置经弯折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13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4为图13的显示装置的部分俯视图。
图15为图13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16为另一实施例中图13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17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8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19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1300、1700、1800、1900-显示装置;110-基板;120-显示层;130-功能层;140-抗反射层;150-保护层;135-天线单元;137-触控单元;1372-发射单元;1374-接收单元;1373-桥接单元;1402、1404、1406-滤色单元;1408-遮光层;1202、1204、1206-发光单元;1205-层;1354-开口;1352-第一网状电极;1352W-第一导线段;1376-第二网状电极;1376W-第二导线段;1359-黑色金属层;1402’、1404’、1406’-滤色层;A1、A2-区域;W1、W2、W71、W72-宽度;T71、T72、T73-厚度;120A-显示区;140A-抗反射区;135A-天线区;137A-触控区;θ-角度;B1、B2、B3-弯折轴;PR1、PA1、PT1、PD、PR2、PA2、PT2-焊垫区;MA-主区;BA1、BA2、BA3-弯折区;110A-第一区;110B-第二区;WA1、WA2-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改善上述的天线收发效能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解决方案如下。本发明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具有”与“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定为…”之意。
应了解到,当元件或膜层被定义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到此另一元件或层,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其他插入的元件或膜层(非直接接触)。相反地,当元件被定义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或“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膜层时,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
术语“大约”、“大致上”、“实质上”或“基本相同”通常代表落在给定数值或范围的20%范围内,或代表落在给定数值或范围的10%、5%、3%、2%、1%或0.5%范围内。
尽管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组成元素,但这些组成元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组成元素和其他组成元素。权利要求可以不使用相同的术语,而是可以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表示元素被定义的顺序。因此,在以下描述中,第一组成元素可以是权利要求中的第二组成元素。
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相冲突下,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电子装置可包括显示装置、背光装置、天线装置、感测装置或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可为可弯折或可挠式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可为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天线装置可为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或非液晶型态的天线装置,感测装置可为感测电容、光线、热能或超声波的感测装置,但不以此为限。电子元件可包括被动元件与主动元件,例如电容、电阻、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二极管可包括发光二极管或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为限。拼接装置可例如是显示器拼接装置或天线拼接装置,但不以此为限。需注意的是,电子装置可为前述的任意排列组合,但不以此为限。下文将以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装置或拼接装置以说明本发明内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文所示的剖面图及俯视图是示意图,用以帮助理解本发明,而非包括所有细节。
图1为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10、显示层120、功能层130及抗反射层140。显示层120设置于基板110上。功能层130设置于基板110上,且包括天线单元135。抗反射层140可设置于天线单元135上。抗反射层140除了可覆盖天线单元135,还可延伸到显示层120的上方。如图1所示,功能层130还可包括多个触控单元137,将叙述于后文。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保护层150,以保护内部的各部位。
举例而言,基板110可为硬质基板或软性基板,例如使用玻璃、蓝宝石、晶圆、塑料等材料制造。显示层120可包括电路层,及与电路层电性连接的发光元件或像素电极。功能层130为可执行非显示功能的功能层,非显示功能可包括触控、生物治疗、生物辨识或天线收发等。抗反射层140可用以避免环境光照射至天线的金属部位(例如金属导线)后,产生反射而造成显示装置100显示时的对比度下降。图1中,功能层130设置于显示层120上,然而图1只是举例,于相异的实施例中,显示层120与功能层130的相对位置可为:显示层120在上且功能层137在下或显示层120及功能层137位于同一平面。
举例而言,图1的抗反射层140可包括圆偏层。举例而言,抗反射层140的圆偏层可包括线性偏光板及四分之一波(quarter-wave)板。
举例而言,图1的抗反射层140可包括滤色层。其中,滤色层的滤色单元(例如,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滤色单元)可使显示层120发出的光穿透,从而显示光,或改善颜色纯度。滤色层的遮光层,例如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层,可用以遮蔽反射光。此外,多层相异颜色的滤色单元也可相叠,以阻挡反射光。后文将描述滤色层的构造及功效。举例来说,滤色单元可使用喷墨(ink-jet)制程产生,故表面可能具有弧度。
举例而言,图1的抗反射层140可同时包括圆偏层及滤色层。对于高抗反射需求的应用(例如,车用装置),可使用此种结构的抗反射层140以提高抗反射的功效。
图2为图1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具有网状结构(也就是后文所述的网状电极)。根据实施例,功能层130之每一天线单元135可包括第一网状电极,且功能层130的每一触控单元137可包括第二网状电极,其将述于后文。
如图2所示,显示层120的发光可通过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的网状结构的孔洞,向外显示。图2中,显示装置100包括多个天线单元135,其中相异的天线单元135可用以接收相异频率或频段的信号。
显示装置100的多个触控单元137中,举例而言,于横排可包括多个接收单元1374,且于直排可包括多个发射单元1372。位于同一直排的多个发射单元1372可电性连接,且位于同一横排的接收单元1374可通过多个桥接单元1373电性连接,因此,可实现多个触控单元137构成的阵列结构。
如图2所示,多个天线单元135可设置于显示装置100的两侧,但此只是举例。根据实施例,具有网状结构的天线单元也可铺满显示层120所在的区域,以提高天线收发的效能。举例而言,此结构可适用于5G等高频应用。使用此结构时,显示层120的发光仍可透过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的网状结构的孔洞,向外显示。
图3为图1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显示层120可包括发光单元1202、发光单元1204及发光单元1206。举例而言,发光单元1202、发光单元1204及发光单元1206可分别用以发出红光、绿光及蓝光。举例而言,发光单元1202、发光单元1204及发光单元1206可分别包括前述所举例的发光二极管或发光晶体管。
如图3所示,天线单元135可包括多个开口1354及第一网状电极1352,其中第一网状电极1352邻近于开口1354。图3所示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为俯视图所示的网状电极的剖面示意图。
图3的抗反射层140可包括滤色层,其中滤色层可包括遮光层1408及多个滤色单元,如滤色单元1402、滤色单元1404及滤色单元1406。遮光层1408可邻近于滤色单元1402、滤色单元1404及滤色单元1406。举例而言,滤色单元1402、滤色单元1404及滤色单元1406可分别具有能让红光、绿光及蓝光通过的材质,故可显示可见光或提高光线的颜色纯度。遮光层1408可为黑色,用以遮蔽反射的环境光。
如图3所示,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重叠于遮光层1408,且多个滤色单元,如滤色单元1402、滤色单元1404及滤色单元1406可重叠于多个开口1354。如图3所示,遮光层1408可阻挡环境光照射到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以达到抗反射的功效。显示层120所发的光可穿透开口1354,而不被遮蔽。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为在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上重叠于遮光层1408。
图4为图1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局部俯视图。图5为图4中,沿切线I-I’及切线II-II’的剖面图。切线I-I’及切线II-II’可为俯视方向中,沿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测量遮光层1408所得的切线。如图4及图5所示,天线单元135可位于区域A1,且触控单元137可位于区域A2。如图5所示,功能层130可包括多个触控单元137,每一触控单元137可包括第二网状电极1376。图5所示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为俯视图所示的网状电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重叠于抗反射层140的遮光层1408的第一部分,触控单元137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可重叠于抗反射层140的遮光层1408的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的宽度W1可大于第二部分的宽度W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测量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宽度,或是从一剖面图上测量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顶部的宽度。由于触控单元137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与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导线段的宽度等不同,可通过抗反射层140的遮光层1408对应的宽度W1及宽度W2设计不同,以此达到两区均匀的抗反射效果。
在图5的举例中,功能层130的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形成于同一层。也就是说,可使用同一层(或同一组)金属层,将之图案化以形成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使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可节省光罩及降低成本。
根据其他实施例,功能层130的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形成于相异层。也就是说,可使用相异层金属层,将之图案化以形成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使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位于相异平面。以此,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重叠,故可增加布局的自由度。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图6及图3的相似之处不另重述。如图6所示,功能层130的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形成于相异层,且触控单元137可设置于抗反射层140及天线单元135之间。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图7及图3的相似之处不另重述。如图7所示,功能层130的天线单元135及触控单元137可形成于相异层,且天线单元135可设置于抗反射层140及触控单元137之间。
如图7所示,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包括多个第一导线段1352W,第二网状电极1376可包括多个第二导线段1376W,其中多个第一导线段1352W之一者的宽度W71可大于多个第二导线段1376W之一者的宽度W72,也就是说,W71>W72。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不同导线段的宽度可从同一个剖面下的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图进行测量。如图7所示,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厚度T71可大于第二网状电极1376的厚度T72,且第二网状电极1376的厚度T72可大于桥接单元1373的厚度T73,也就是说,T71>T72>T73。
关于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第二网状电极1376的宽度关系,及第一网状电极1352、第二网状电极1376及桥接单元1373的厚度关系,在此使用图7说明,只是举例,而非限于图7的实施例。当第一网状电极1352位于第二网状电极1376下方、或当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第二网状电极1376位于同一平面时,该多个元件的宽度及厚度也可具有上述的关系。
图8为实施例中,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布局图。如图8所示,由俯视方向观之,显示装置100可包括显示区120A、抗反射区140A、天线区135A及触控区137A。显示区120A可为显示层120设置的区域,抗反射区140A可为抗反射层140设置的区域,天线区135A可为多个天线单元135设置的区域,且触控区137A可为多个触控单元137设置的区域。举例而言,关于面积,抗反射区140A可大于触控区137A、显示区120A及天线区135A的每一者。
图9为实施例中,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触控单元137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的布局图。如图9所示,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部分重叠于第二网状电极1376。然而,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第二网状电极1376重叠后,须具有孔洞使显示区120所发的光可透过滤色单元1402、滤色单元1404及滤色单元1406而发出。
如图9所示,当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第二网状电极1376重叠,其中的至少一者可旋转以形成一角度θ,以降低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第二网状电极1376之间因导电部位平行设置而造成干扰。
举例而言,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厚度可大于触控单元137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的厚度。因为天线单元135操作时须承受较大的电压及电流,故第一网状电极1352较厚,可降低天线阻抗,及改善天线的可靠度。同理,当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导线的宽度较宽,可降低天线阻抗,及改善天线的可靠度。
图10为图2的显示装置100的打线接合及弯折轴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显示装置100经弯折后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显示装置100之部分剖面图。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图10的显示装置100可沿弯折轴B1、弯折轴B2及弯折轴B3被弯折,而应用于图11的立体结构。举例来说,图11的立体结构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结构。如图10及图11所示,显示装置100被弯折后,可具有主区MA、弯折区BA1、弯折区BA2及弯折区BA3。图11中,弯折区BA1被遮蔽的部分以虚线表示。图12示出主区MA及弯折区BA1的一部分的剖面,以便于理解。
如图10至图12所示,基板110可包括第一区110A及第二区110B,第二区110B可相对于第一区110A弯折。功能层130的多个触控单元137可设置于第一区110A上,且天线单元135可设置于第二区110B上。
如图10所示,功能层130的多个触控单元137中,多个发射单元1372可通过信号线电性连接于一组焊垫,且多个接收单元1374可通过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另一组焊垫。发射单元1372对应的焊垫可设至于焊垫区PT1及焊垫区PT2。接收单元1374对应的焊垫可设至于焊垫区PR1及焊垫区PR2。多个天线单元135可通过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另一组焊垫,且天线单元135对应的焊垫可设置于焊垫区PA1及焊垫区PA2。举例而言,一个天线单位135可因应设计需求而拆分成具有不同面积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而不同的信号线可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前述的显示区120可通过信号线电性连接于另一组焊垫,且显示区120对应的焊垫可设置于焊垫区PD。图10的布局只是举例,其中焊垫区PR1、焊垫区PA1及焊垫区PT1的位置可视需求交换或调整,且焊垫区PR2、焊垫区PA2及焊垫区PT2的位置可视需求交换或调整。
如图10所示,焊垫区PR1、焊垫区PA1及焊垫区PT1的位置可对应于弯折区BA1,且焊垫区PR2、焊垫区PA2及焊垫区PT2的位置可对应于弯折区BA2。
如图10所示,可将基板110视为具有第一区110X及焊垫区110Y,焊垫区110Y邻近于第一区110X,且电性连接于天线单元135、触控单元137、显示层120的各焊垫可设置于焊垫区110Y上。如图10至图12所示,焊垫区110Y可相对于第一区110X而弯折。
为了避免弯折时造成信号线断裂,可如图10的信号线WA1及信号线WA2所示,将信号线由一条分为多条,及/或制造为波浪型,以降低断裂的几率。将信号线由一条分为多条,及将信号线制造为波浪型,此两种解决方案可同时使用于一信号线。举例来说,可将信号线制造为具有特定宽度,再制造孔洞,以使信号线由一条分为多条。根据实施例,可将连接于天线单元135的信号线、连接于触控单元137的信号线及连接于显示层120的信号线的其中至少一者,以上述的方式制造,以降低弯折时断裂的几率。
根据实施例,图10至图12中,天线单元135的下方的发光单元可大于触控单元137下方的发光单元,以使天线单元135的下方的像素的尺寸较大。天线单元135的下方的发光单元的密度可小于触控单元137下方的发光单元的密度,以使天线单元135的下方的单位面积的像素数量较小。弯折区BA1及弯折区BA2的发光单元可大于主区MA的发光单元,以使弯折区BA1及弯折区BA2的像素的尺寸较大。弯折区BA1及弯折区BA2的发光单元的密度可小于主区MA的发光单元的密度,以使弯折区BA1及弯折区BA2的单位面积的像素数量较小。由于弯折区及天线单元所在的区域可为次要的显示区,以此可降低弯折区及天线单元周围的电路复杂度。
图13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300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300相似于图1的显示装置100,然而显示装置1300中,触控单元137下方的显示层120可具有显示元件,但天线单元135下方的层1205不具有显示元件。举例来说,天线单元135下方的层1205不具有上述的发光单元1202、发光单元1204及发光单元1206。
图14为图13的显示装置1300的部分俯视图。如图13及图14所示,于天线单元135所在的位置,可不显示光点,从而不显示光点构成的内容。如图13及图14所示,天线单元135所在的区域可位于图10的弯折区BA1及弯折区BA2,且多个触控单元137所在的区域可位于图10的主区MA。在图14中,是以天线单元135位于弯折区BA1,作为举例。
图15为图13的显示装置1300的部分剖面图。图15可对应于图14。如图15所示,天线单元135所在的区域(如弯折区BA1),抗反射层140仍可包括滤色单元(如滤色单元1402)。其中,遮光层1408(如黑色矩阵层)可遮蔽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反射的环境光。天线单元的下方没有对应的发光单元,而触控单元的下方有对应的发光单元。
图16为另一实施例中,图13的显示装置1300的部分剖面图。图16可对应于图14。如图16所示,天线单元135所在的区域(如弯折区BA1),抗反射层140可不包括滤色单元。其中,抗反射层140的遮光层1408(如黑色矩阵层)可遮蔽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反射的环境光。
如图13至图16所示,抗反射层140除了可覆盖天线单元135以降低天线单元135的金属电极的反射光,还可延伸到显示层120的上方以降低触控单元137的金属电极的反射光。
图17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700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700相似于图3的显示装置100,然而如图17所示,显示装置1700的抗反射层140中,可不设置如图3的遮光层1408。显示装置1700中,可使用两相异颜色的滤色层(例如滤色层1402’、滤色层1404’及滤色层1406’的两者),经重叠后,遮蔽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及触控单元137的第二网状电极1376所反射的环境光。举例而言,滤色层1402’、滤色层1404’及滤色层1406’可分别为红色、绿色及蓝色。此外,如图17所示,可于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上设置黑色金属层1359以降低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反射光。
图18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800的剖面图。显示装置1800相似于显示装置1700,但如显示装置1800所示,可使用三相异颜色的滤色层(例如滤色层1402’、滤色层1404’及滤色层1406’的三者),经重叠后,遮蔽电极所反射的环境光。此外,如图18所示,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使用黑色金属制造,以降低反射光。
图19为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900的剖面图。如图19所示,抗反射层140可使用黄光制程,将黑色金属蚀刻后,设置彩色滤色层,以产生滤色层1402’、滤色层1404’、滤色层1406’及遮光层1408。此外,如图19所示,天线单元135的第一网状电极1352可上下打通相连,以增加电极的厚度,从而提高可靠度及降低阻抗。
图17至图19所述的抗反射层140及电极的制作方式可根据需求混合使用,而不限于图17、图18及图19的设置方式。
如上述,每一天线单元135可具有第一网状电极1352的网状结构。然而,根据实施例,若使用适当的天线材料,则天线单元135也可不具有网状电极。例如,天线单元135可为槽孔天线、环形天线或平板天线。
综上所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300、显示装置1700、显示装置1800及显示装置1900已提供解决方案,使天线可设置于显示装置。对于可拉伸、弯折及折叠的显示装置,例如软性显示器,可使用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将天线整合于显示装置中。因此,有助于改善天线收发的效能。由于可减少非预期的反射光,故可改善显示效能。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显示层,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功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及包括一天线单元;及
一抗反射层,设置于该天线单元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层包括圆偏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包括滤色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开口及一第一网状电极,其中该第一网状电极邻近于该多个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滤色层包括多个滤色单元及一遮光层,其中该遮光层邻近于该多个滤色单元,该第一网状电极重叠于该遮光层,及该多个滤色单元重叠于该多个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层另包括多个触控单元,该多个触控单元的每一触控单元包括一第二网状电极,该第一网状电极重叠于该遮光层的一第一部分,该第二网状电极重叠于该遮光层的一第二部分,及该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该第二部分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层另包括多个触控单元,及该天线单元及该多个触控单元形成于同一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层另包括多个触控单元,该天线单元及该多个触控单元形成于相异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触控单元设置于该抗反射层及该天线单元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单元设置于该抗反射层及该多个触控单元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功能层另包括多个触控单元,该天线单元包括一第一网状电极,及该多个触控单元的每一触控单元包括一第二网状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状电极部分重叠于该第二网状电极。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状电极的厚度大于该第二网状电极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导线段,该第二网状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导线段,及该多个第一导线段之一者的宽度大于该多个第二导线段之一者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层另延伸到该显示层的上方。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包括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该第二区相对于该第一区弯折,该功能层另包括多个触控单元,该多个触控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区上,及该天线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区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另包括一焊垫,电性连接于该天线单元,其中该基板包括一第一区及一焊垫区,该焊垫区邻近于该第一区,及该焊垫设置于该焊垫区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焊垫区相对于该第一区弯折。
CN202210541078.9A 2022-05-17 2022-05-17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135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1078.9A CN117135951A (zh) 2022-05-17 2022-05-17 显示装置
TW111134333A TWI815652B (zh) 2022-05-17 2022-09-12 顯示裝置
US18/136,340 US20230376134A1 (en) 2022-05-17 2023-04-19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layer, functional layer and anti-reflection layer where the anti-reflection layer is disposed over antenna unit of the functional lay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1078.9A CN117135951A (zh) 2022-05-17 2022-05-17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5951A true CN117135951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791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1078.9A Pending CN117135951A (zh) 2022-05-17 2022-05-17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6134A1 (zh)
CN (1) CN117135951A (zh)
TW (1) TWI81565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2701A1 (en) * 2007-12-20 2010-09-29 Dhiraj Sinha A micro antenna device
US9964799B2 (en) * 2015-03-17 2018-05-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550064B (zh) * 2015-09-17 2019-06-1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
KR102553536B1 (ko) * 2018-06-29 2023-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098758A (ko) * 2019-02-11 2020-08-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420939A (zh) * 2019-08-22 2021-02-2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054632A (ko) * 2019-11-05 2021-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10102506A (ko) * 2020-02-10 2021-08-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13258274A (zh) * 2020-02-10 2021-08-13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天线堆叠结构和包括天线堆叠结构的显示装置
KR20220008983A (ko) * 2020-07-14 2022-0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JP2022025914A (ja) * 2020-07-30 2022-0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の駆動方法及び反射板の駆動方法
KR20220045604A (ko) * 2020-10-05 2022-04-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20049681A (ko) * 2020-10-14 2022-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76134A1 (en) 2023-11-23
TWI815652B (zh) 2023-09-11
TW202347277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3874A (zh) 显示装置
EP37513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iled electronic device
EP3712753B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00177A1 (en) Display panel
KR20190027986A (ko) 표시 장치
US1183777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7571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0287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9824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bent antenna layer
US20240036370A1 (en) Electronic structure
CN117135951A (zh) 显示装置
KR20210117368A (ko) 무선 주파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8484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088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1805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RU2799635C1 (ru)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20693638U (zh) 显示装置
EP3955293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3053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38984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30101675A (ko) 전자 장치
KR20240023336A (ko) 표시 장치
CN116647975A (zh) 电子装置
KR20230101678A (ko) 전자 장치
KR20230045639A (ko)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