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19283A -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19283A
CN117119283A CN202311112819.2A CN202311112819A CN117119283A CN 117119283 A CN117119283 A CN 117119283A CN 202311112819 A CN202311112819 A CN 202311112819A CN 117119283 A CN117119283 A CN 117119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ase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bo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28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钟城
刘彬
李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28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192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1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19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感光组件包括底座、簧片、主电路板、图像传感器、基座、驱动组件及连接电路板。簧片的固定部固定连接底座;主电路板包括硬板部和四个软板部,硬板部固定于簧片的活动部,软板部的连接段相对第一端弯折且排布于硬板部的周侧,四个连接段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图像传感器固定连接硬板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的中心轴重合;基座固定连接底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硬板部相对基座在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移动;连接电路板的主板部固定于基座背向底座的一侧,四个软板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主板部。上述感光组件的电路结构的加工难度较小,产品良率较高。

Description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camera)的拍照功能的日趋强大,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stabilizer,OIS)技术逐渐成为了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卖点与竞争力之一。光学防抖技术的作用是在拍照时对一定频率和幅度范围内的手机抖动进行实时检测反馈并进行反向补偿,较之用软件算法提升增益而言,画质上的损失非常小,因而很好地保证了图像质量。
目前,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镜头和位于镜头出光侧的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防抖马达,防抖马达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移位(sensor shift)以实现光学防抖。其中,由于图像传感器的质量较轻,因此防抖马达的负载较小,从而有利于实现摄像头模组的低功耗。但是,由于感光组件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电路结构,用以实现图像传感器的电信号的传输,而该电路结构的加工难度较高,导致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产品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该感光组件的电路结构的加工难度较小,感光组件的产品良率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可以应用于摄像头模组中。感光组件包括底座、簧片、主电路板、图像传感器、基座、驱动组件和连接电路板。簧片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及连接部,固定部固定连接底座,活动部位于固定部的内侧,连接部连接固定部与活动部;主电路板包括硬板部和四个软板部,硬板部固定于活动部背向底座的一侧,每个软板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连接段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硬板部的侧边,连接段相对第一端弯折且排布于硬板部的周侧,第二端相对连接段弯折且位于硬板部背向底座的一侧,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图像传感器固定连接硬板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的中心轴重合;基座包括主体和固定于主体的多个支脚,主体位于硬板部背向底座的一侧,多个支脚固定连接底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硬板部相对基座在垂直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的中心轴的平面上移动;连接电路板包括主板部和延伸部,主板部固定于基座背向底座的一侧,延伸部连接于主板部的侧边,四个软板部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主板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电路结构将一块电路板分为主电路板和连接电路板,主电路板的硬板部与连接电路板的主板部在Z轴方向堆叠设置,硬板部通过四个软板部电连接至主板部,图像传感器的电信号通过硬板部、四个软板部、主板部及延伸部传输至外部部件。由于硬板部与主板部之间通过四个软板部连接,软板部采用柔性电路板结构实现,结构简单、易实现、加工难度低,因此有利于提高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产品良率。软板部也容易实现形变,可靠性高。
此外,主电路板的硬板部、连接电路板的主板部、主电路板的软板部的第二端在Z轴方向堆叠设置,主电路板的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排布于硬板部、驱动组件及连接电路板的主板部的周侧,该排布方式有利于减小电连接结构及感光组件在XY平面上的尺寸,软板部也能够与其他部件复用Z轴方向上的空间,使得电连接结构及感光组件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较小,从而有利于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小型化。
其中,在图像传感器和硬板部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的连接段发生形变而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硬板部,由于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且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中心重合,因此四个软板部向硬板部施加的作用力稳定性高,硬板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运动过程中的串扰,有助于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进而提高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此外,感光组件的运动部分可以通过大致呈平板状的簧片实现悬挂,簧片还同时具有驱动运动部分复位功能,因此感光组件的悬挂结构简单、易实现、体积小,同时还能够降低防抖驱动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段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段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段垂直于硬板部的方案中,硬板部在XY平面运动时,连接段的形变方向(例如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主要为垂直于其板面的方向,因此连接段的形变易实现,连接段发生损坏的风险低,从而能够确保软板部的结构可靠性和电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段垂直于硬板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硬板部的平面上,连接段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两个补强板,两个补强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活动部的相背两侧;各软板部的连接段均包括连接第一端的第一部分,四个软板部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其中一个补强板,另外两个软板部的第一部分固定于另一个补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两个补强板相对活动部固定,而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的第一部分固定于两个补强板,因此软板部的第一端及连接段的第一部分均能够随硬板部同步运动、而不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在图像传感器和硬板部的运动过程中,降低软板部的第一端和连接段的第一部分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对图像传感器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的第一部分相对硬板部固定,连接段的第二部分相对底座固定时,在图像传感器和硬板部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的形变可以控制在连接段中,从而提高运动控制的准确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补强框,补强框固定于活动部朝向底座的一侧,两个补强板分别连接于补强框的相背两侧。此时,补强框可以增加簧片的活动部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活动部受力时发生形变的风险。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底板的相背两侧;各软板部的连接段均包括连接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四个软板部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的第二部分固定于其中一个固定板,另外两个软板部的第二部分固定于另一个固定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固定于底座,因此软板部的第二端及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均为固定结构,能够在图像传感器和硬板部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软板部的第二端和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对图像传感器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软板部的连接段均包括连接第二端的第二部分,四个软板部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的第二部分固定于主体的一个侧边,另外两个软板部的第二部分固定于主体的另一个侧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通过基座的主体固定四个软板部的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因此软板部的第二端及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均为固定结构,能够在图像传感器和硬板部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软板部的第二端和连接段的第二部分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对图像传感器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主体背向硬板部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起,多个软板部的第二端卡接多个定位凸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软板部的第二端与基座的主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稳定、可靠。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第二端的侧边设有多个开窗,第二端的焊盘于开窗中露出,第二端的焊盘电连接于连接电路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点焊连接软板部的第二端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方式易实现、良率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连接部包括四个簧丝组,四个簧丝组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簧丝组向活动部施加的作用力稳定性高,活动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运动过程中的串扰,有助于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进而提高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活动部设有第一通孔,硬板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感光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活动部朝向底座的一侧,图像传感器固定于支撑板且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与主电路板的硬板部和/或簧片的活动部可以复用Z轴方向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Z轴方向高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驱动组件包括磁石组和线圈组,磁石组固定于主体,线圈组固定于硬板部背向底座的一侧,且与磁石组相对设置;磁石组和线圈组均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石组和线圈组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中心重合,因此驱动组件向支架施加的驱动力的稳定性高,在支架、硬板部及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过程中,支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运动过程中的串扰,从而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使得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防抖性能更好,提高了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支架,支架固定于硬板部背向底座的一侧,线圈组固定于支架背向硬板部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线圈组和磁石组的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架与基座相对运动,由于硬板部固定于支架,图像传感器固定于硬板部,因此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硬板部和图像传感器相对基座运动,例如相对基座在垂直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中心的平面上移动,从而通过图像传感器的移动实现光学防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多个磁吸件和多个滚珠,多个磁吸件固定于支架,且与磁石组的多个磁石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滚珠支撑于支架与主体之间;多个磁吸件和多个滚珠均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吸件与磁石之间形成磁吸力,使得支架具有靠近基座的主体的趋势,支架、滚珠及基座的主体之间保持接触,在图像传感器的防抖过程中,支架通过滚珠滑动和/或滚动实现与基座的相对运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功耗,提升防抖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多个磁石、多个磁吸件及多个滚珠关于第一平面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对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的感光中心重合,因此在支架、硬板部及图像传感器的运动过程中,支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到的摩擦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运动过程中的串扰,从而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使得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防抖性能更好,提高了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滤光片,滤光片固定于支架,且正对图像传感器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滤光片可以过滤掉某些波长的光,允许某些波长的光通过,可以消减部分鬼像杂光,也可以对图像传感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滤光片和滤光片支架,滤光片支架固定于硬板部背向底座的一侧,滤光片固定于滤光片支架且正对图像传感器设置。
其中,滤光片组件与支架可以复用Z轴方向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Z轴方向高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还包括顶板和侧板,顶板位于连接电路板背向底座的一侧,侧板的一端固定于顶板的周缘,侧板的另一端固定于基座;顶板的中部区域相对顶板的周边区域向靠近基座的方向凹陷。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焦马达相对顶板的周边区域下沉,对焦马达与感光组件的组装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降低摄像头模组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高度小型化。此外,由于摄像头模组的头部位置由对焦马达和镜头构成,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因此也由利于缩小摄像头模组的头部位置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小型化。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光组件的顶板设有第一开窗,第二端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开窗。顶板设有第二开窗,连接电路板包括连接焊盘,连接焊盘于第二开窗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焦马达可以设有外露的焊盘,对焦马达的焊盘可以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焊盘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此时,对焦马达电连接感光组件的连接电路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的多个部件均可以通过连接电路板与外部部件电连接,电连接结构集成度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镜头和上述任一项的感光组件,感光组件位于镜头的出光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摄像头模组中的感光组件电路结构简单,加工难度较小,感光组件及摄像头模组的产品良率较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对焦马达,对焦马达位于感光组件的进光侧,镜头安装于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电连接感光组件的连接电路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焦马达和镜头共同构成摄像头模组额头部位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有利于缩小摄像头模组的头部位置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小型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器和上述的摄像头模组,图像处理器与摄像头模组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用于从摄像头模组获取图像数据,并处理图像数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具有加工难度较小的摄像头模组和感光组件,电子设备的产品良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摄像头模组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感光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所示主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主电路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示结构与图11所示主电路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6所示感光组件的另一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所示结构、图16所示结构及图6所示滤光片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结构沿D-D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6所示基座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基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6所示基座和磁石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7所示结构与图21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结构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6所示连接电路板与图22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结构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6所示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8A是图27所示上壳与图22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8B是图28A所示结构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6所示麦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感光组件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2所示摄像头模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示摄像头模组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3所示摄像头模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所示感光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内”、“外”、“顶”、“底”、“侧”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至少两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限定,例如平行、垂直、对齐等。这些限定,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绝对严格的限定,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平行、近似于垂直、近似于对齐等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至10度之间均可。例如,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至100度之间均可。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等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图1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描述,当然,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后文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和图2的限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包括相较于图1和图2更多的或更少的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屏幕10、背壳20、摄像头模组30以及摄像头装饰件40。其中,屏幕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10包括透光盖板101和显示屏102。透光盖板101与显示屏102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透光盖板10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0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0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显示屏10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0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
示例性的,背壳2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背壳20包括背盖201和边框202。背盖201位于显示屏102远离透光盖板10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01、显示屏102层叠设置。边框202固定于背盖201上。示例性的,边框20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背盖201上。边框202也可以与背盖20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边框202与背盖201为一个整体结构。边框202位于背盖201与透光盖板101之间。透光盖板10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202上。透光盖板101、背盖201与边框202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02容纳在内。
示例性的,摄像头模组30用于拍摄照片/视频。示例的,摄像头模组3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摄像头模组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为例进行示意。其中,摄像头模组30可以用作后置摄像头模组,也可以用作前置摄像头模组。
示例性的,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朝向背盖201。背盖201上设有安装口2011,摄像头装饰件40覆盖并固定于安装口2011处。摄像头装饰件40用于保护摄像头模组30。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件40凸出至背盖201远离透光盖板101的一侧。这样,摄像头装饰件40能够增加摄像头模组3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件40也可以与背盖201平齐或者内凹至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摄像头装饰件40上设有透光窗口401。透光窗口401允许景物光线射入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可以用作电子设备100的后置摄像头模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朝向透光盖板101。显示屏102上设有光路避让孔。该光路避让孔允许景物光线穿过透光盖板101后射入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这样,摄像头模组30用作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模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50和图像处理器60,电路板50和图像处理器60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图像处理器60固定于电路板50且电连接电路板50。图像处理器60与摄像头模组30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60用于从摄像头模组30获取图像数据,并处理图像数据。其中,摄像头模组30与图像处理器60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通过走线等电连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耦合等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模组30与图像处理器60还可以通过其它能够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实现通信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模数转换器(也可称为A/D转换器,图中未示出)。模数转换器连接于摄像头模组30与图像处理器60之间。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摄像头模组30产生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并传输至图像处理器60,再通过图像处理器60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屏幕10进行图像或者影像显示。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存储器与图像处理器60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60对图像数字信号加工处理以后再将图像传输至存储器中,以便于在后续需要查看图像时能够随时从存储器中查找图像并在屏幕10上进行显示。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60还会对处理后的图像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再存储至存储器中,以节约存储器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屏幕10和/或摄像头装饰件40。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头模组30的安装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对摄像头模组30的安装位置不做严格限定。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也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位置,例如摄像头模组3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100背面的上部中间或右上角。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终端本体和能够相对终端本体转动、移动或拆卸的辅助部件上,摄像头模组30也可以设置在辅助部件上。
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1所示的摄像头模组30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头模组30的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摄像头模组30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后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摄像头模组30具有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具有XY平面、XZ平面以及YZ平面,XY平面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平面,XZ平面为X轴方向和Z轴方向所在平面,YZ平面为Y轴方向和Z轴方向所在平面。其中,摄像头模组30的宽度方向可以平行于X轴方向,摄像头模组30的长度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摄像头模组30的高度方向可以平行于Z轴方向。其中,摄像头模组30安装于电子设备100中时,摄像头模组30的高度方向可以平行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也即垂直于屏幕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3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可以包括镜头1、感光组件2及对焦马达3。
示例性的,镜头1用于对被拍摄景物进行成像。镜头1可以包括镜筒和光学镜片组。光学镜片组固定于镜筒的内侧,镜筒用于固定并保护光学镜片组。光学镜片组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镜片。当光学镜片组包括多个光学镜片时,该多个光学镜片沿镜头1的光轴所在的方向层叠设置。通过设计光学镜片组的结构和参数,可以获得具有广角、标准、长焦等不同特点的镜头1。其中,镜头1的光轴11可以平行于Z轴方向。光学镜片组的光轴即为镜头1的光轴11。
示例性的,感光组件2位于镜头1的出光侧。其中,感光组件2包括图像传感器21,图像传感器21也称为感光芯片或者感光元件。图像传感器21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将感光面上的光像转换为与光像成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在摄像头模组30中,镜头1将拍摄景物成像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面211,图像传感器21将拍摄景物的光像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其中,示例性的,镜头1的光轴11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面211的中心轴212重合。感光面211的中心轴212垂直于感光面211,且穿过感光面211的中心。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面211的中心轴212可以平行于Z轴方向。为了方便描述,下文将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面211的中心轴212简称为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
示例性的,感光组件2还可以包括防抖马达22,防抖马达22可以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21在XY平面运动或者向四周任意方向倾斜,以实现光学防抖。这样,当摄像头模组30采集环境光线时,若电子设备100因外力作用而在XY平面产生抖动,则可以通过防抖马达22控制图像传感器21在XY平面上的运动,实现摄像头模组30的光学图像防抖(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成像质量。
示例性的,对焦马达3位于感光组件2的进光侧,对焦马达3可以固定于感光组件2。其中,镜头1可以安装于对焦马达3,对焦马达3用于驱动镜头1沿镜头1的光轴11所在方向移动,以使摄像头模组30能够实现自动对焦(automatic focusing,AF)。其中,对焦马达3可以为线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或采用其他马达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也可以不设置对焦马达3,镜头1可以直接固定于感光组件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马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包括可变光圈(variable aperture,VA)(图中未示出)。其中,可变光圈具有光圈孔,光圈孔位于镜头1的入光侧,光圈孔的大小可变。可变光圈用于实现进光量的调节,以使摄像头模组30可以在多种亮度条件下维持恒定的拍摄品质。在高亮度环境中,可以缩小光圈孔的大小,以使相对少量的光进入到镜头1;在低亮度环境中,可以扩大光圈孔的大小,以使相对大量的光进入到镜头1;由此实现了镜头1的进光量调节,保证了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品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光圈通过固定于镜头1,以相对镜头1固定,从而能够与镜头1同步运动,以使光圈孔与镜头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从而确保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质量。
以下主要结合图6对感光组件2的主要结构作简要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6,图6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2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防抖马达22可以包括基座221、支架222以及驱动组件223,驱动组件223用于驱动支架222相对基座221在XY平面上运动。示例性的,驱动组件223可以包括磁石组2231和线圈组2232。此时,防抖马达22为线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其中,磁石组2231和线圈组2232中的一者可以固定于基座221,另一者可以固定于支架222,线圈组2232通电时,线圈组2232在磁石组2231的磁场中产生洛伦兹力,该洛伦兹力驱动支架222相对基座221在XY平面上运动。
示例性的,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包括多个磁吸件231和多个滚珠232。多个磁吸件231用于与磁石组2231配合,以使支架222与基座221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多个滚珠232支撑于支架222与基座221之间。
示例性的,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包括底座241、上壳242、主电路板25、支撑板26、连接电路板27、簧片28、补强件29、滤光片组件210以及麦拉片组件220。其中,上壳242与底座241可以配合形成感光组件2的壳体,壳体内侧的空间可以用于收容感光组件2的其他部件。
其中,防抖马达22的基座221可以相对底座241固定,支架222可以位于基座221与底座241之间,主电路板25可以固定连接支架222,图像传感器21可以通过支撑板26固定连接主电路板25。这样,防抖马达22可以驱动支架222带动主电路板25和图像传感器21在XY平面上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其中,连接电路板27可以固定连接防抖马达22的基座221,主电路板25可以电连接至连接电路板27。这样,图像传感器21的电信号可以经主电路板25、连接电路板27传输至感光组件2的外部。
其中,簧片28可以固定连接主电路板25与底座241。这样,主电路板25、图像传感器21及防抖马达22的支架222、线圈组2232等结构可以通过簧片28相对底座241实现悬挂,这部分结构既可以在防抖马达22的驱动下相对底座241运动,还可以在簧片28的弹性力下回复原位。
其中,补强件29可以对主电路板25和/或簧片28进行部分补强。
其中,滤光片组件210可以包括滤光片支架2101和滤光片2102,滤光片2102可以固定连接于滤光片支架2101。滤光片组件210可以固定连接于主电路板25,且位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侧。滤光片2102可以过滤掉某些波长的光,允许某些波长的光通过,可以消减部分鬼像杂光,也可以对图像传感器2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示例性地,滤光片2102可以为红外滤光片2102,其可以过滤掉红外波段的光,允许其它波段的光通过。
其中,麦拉片组件220可以包括多个麦拉片,多个麦拉片可以固定连接上壳242和相对上壳242露出的部分电路结构,以实现保护作用。
下文继续结合其他附图对感光组件2的主要结构进行细化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图7是图6所示底座241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41可以包括底板2411、两个固定板2412及固定框2413。
示例性的,两个固定板2412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底板2411的相背两侧。其中,两个固定板2412的排布方向可以平行于X轴方向。其中,底板2411和两个固定板241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例如可以通过同一个金属板件冲压成型。
示例性的,固定框2413可以固定于底板2411的一侧板面的周缘区域,固定框2413相对底板2411凸起。其中,固定框2413和两个固定板2412位于底板2411的同一侧,两个固定板2412可以位于固定框2413的内侧。
示例性的,固定框2413可以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2414,两个第一缺口2414的排布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此时,固定框2413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框部,两个框部之间形成上述两个第一缺口241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附图中,对于一些数量为多个的结构,可以对多个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结构进行标号,其余的结构可以标号或不标号。
其中,固定框2413与底板2411可以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图8是图6所示感光组件2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簧片28可以大体呈平板状。示例性的,簧片28包括固定部281、活动部282及连接部283,活动部282位于固定部281的内侧,连接部283连接固定部281与活动部282。簧片28可以采用弹性金属材料,通过连接部283的形变,活动部282可以相对固定部281运动。
其中,固定部281可以呈框状,固定部281可以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缺口2811,两个第二缺口2811的排布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此时,固定部281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框部,两个框部之间形成上述两个第二缺口2811。其中,活动部282可以大致呈矩形,活动部282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2821。其中,活动部282的四角可以设有四个第一避让缺口2822。一些示例中,活动部282可以为对称结构。
其中,连接部283包括四个簧丝组2831,四个簧丝组2831可以彼此间隔地排布于活动部282的四周。例如,四个簧丝组2831可以分别位于活动部282的四角的外侧位置。其中,每个簧丝组2831均可以包括至少两根簧丝2832,至少两根簧丝2832可以并行设置。其中,簧丝2832可以包括相交且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活动部282,第二段连接固定部281。其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一者的长度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X轴方向,另一者的长度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此时,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大体构成L形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簧丝组2831也可以包括一根簧丝2832。一些示例中,四个簧丝组2831可以为对称结构。
其中,簧丝组2831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块2833和第二连接块2834,第一连接块2833连接活动部282,第二连接块2834连接固定部281。簧丝2832的第一段可以连接第一连接块2833,簧丝2832的第二段连接第二连接块2834。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2833和第二连接块2834,使得簧丝2832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设置为直线段,且分别沿平行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支撑板26包括第一板体261和第二板体262,第二板体262凸设于第一板体261的一侧板面。第一板体261可以大致呈矩形。第二板体262的面积小于第一板体261的面积,第二板体262可以大致呈矩形,例如第二板体262的形状可以与图像传感器21的形状相同。其中,支撑板26为刚性结构件。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补强件29包括补强框291和两个补强板292,两个补强板292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补强框291的相背两侧。其中,补强框291的四角可以设有四个第二避让缺口2911。其中,两个补强板292可以排布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其中,补强件29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例如通过同一个金属板件冲压成型。金属板件可以例如是钢板等。
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10,图9是图8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簧片28的固定部281固定连接底座241,例如可以固定于的底座241的固定框2413。此时,簧片28的活动部282和连接部283位于底座241的底板2411的上方,且与底板2411间隔设置。簧片28的活动部282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固定部281运动时,即相对底座241运动。其中,固定部281的两个第二缺口2811与固定框2413的两个第一缺口2414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连通。对应设置的第一缺口2414和第二缺口2811共同形成活动空间230。两个活动空间230的排布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
其中,底座241的两个固定板2412可以位于簧片28的固定部281与活动部282之间,且每个固定板2412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簧丝组2831之间。此时,底座241的固定板2412与簧片28的簧丝组2831可以复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排布紧凑,有利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小型化设计。其中,两个固定板2412的排布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
示例性的,图像传感器21可以固定于支撑板26。例如,图像传感器21固定于第二板体262背向第一板体261的板面。示例性的,支撑板26固定于簧片28的活动部282朝向底座241的底板2411的一侧。例如,支撑板26位于底座241与簧片28之间,第二板体262固定于簧片28的活动部282的一侧表面。此时,第一板体261至少部分位于活动部282的第一通孔2821中。图像传感器21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孔2821中,或者图像传感器21经第一通孔2821相对活动部282的另一侧表面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21通过支撑板26间接地固定连接簧片28的活动部282,当簧片28的活动部282受力相对底座241运动时,带动图像传感器21同步运动。
示例性的,簧片28的四个簧丝组2831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相交。其中,第一平面2A可以平行于XZ平面,第二平面2B可以平行于YZ平面。其中,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簧片28主要通过四个簧丝组2831的形变,实现活动部282与固定部281的相对运动。在图像传感器21和活动部282的运动过程中,簧丝组2831发生形变,簧丝组2831由于形变而形成的弹性力作用于活动部282,由于四个簧丝组2831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且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因此四个簧丝组2831向活动部282施加的作用力稳定性高,活动部282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21运动过程中的串扰,有助于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进而提高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补强件29固定连接簧片28的活动部282。其中,补强件29的补强框291可以固定于活动部282朝向底座241的底板2411的一侧。补强框291可以环绕支撑板26设置。此时,补强框291可以增加簧片28的活动部282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活动部282受力时发生形变的风险。其中,四个第二避让缺口2911与四个第一避让缺口2822一一对应且连通设置。
其中,补强件29的两个补强板292可以相对活动部282向远离底座241的一侧凸起。两个补强板292分别对应两个活动空间230设置,此时,两个补强板292的排布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6所示主电路板25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主电路板2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5包括硬板部251和四个软板部252。主电路板25可以为软硬印刷电路板(Rigid-Flex Printed Circuit Board,RFPCB)。其中,硬板部251可以采用硬性印刷电路板结构,软板部252可以采用软性印刷电路板结构。软性印刷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酰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电路板,具有可自由弯曲折叠的优良特性。本申请实施例中,软硬印刷电路板可以将软性印刷电路板和硬性印刷电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同时具有软性印刷电路板特性和硬性印刷电路板特性的电路板,具有可以减少整体的组装尺寸、避免连线错误、提高可靠性及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立体组装等优点。
其中,硬板部251可以大致呈矩形。硬板部251的中部可以具有第二通孔2511,硬板部251的四角可以具有四个第三避让缺口2512。示例性的,感光组件2还可以包括驱动芯片2401,驱动芯片2401可以固定于硬板部251且电连接硬板部251。其中,感光组件2还可以包括其他电子元器件2402,例如可以是图像传感器21的匹配元件,电子元器件可以固定于硬板部251且电连接硬板部251。感光组件2还可以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例如霍尔(hall)传感器或隧道磁阻(tunnel magneto-resistance,TMR)传感器等,位置检测传感器固定于硬板部251且电连接硬板部251。
示例性的,四个软板部252可以为对称结构。每个软板部252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2521、连接段2522及第二端2523。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连接于硬板部251的侧边,连接段2522相对第一端2521弯折且排布于硬板部251的周侧,第二端2523相对连接段2522弯折,第二端2523可以面向硬板部251且与硬板部251间隔设置。
其中,四个软板部252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可以连接于硬板部251的第一侧边251a,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可以连接于硬板部251的第三侧边251c,第三侧边251c与第一侧边251a相背设置,第三侧边251c和第一侧边251a的排布方向平行于Y轴方向。其中,四个软板部252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可以对应硬板部251的第二侧边251b设置,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可以对应硬板部251的第四侧边251d设置,第四侧边251d与第二侧边251b相背设置,第四侧边251d和第二侧边251b的排布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
示例性的,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连接段2522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此时,连接段2522可以大致呈L形,连接段2522可以由硬板部251的一侧延伸至硬板部251的另一侧,从而充分利用硬板部251周侧的空间进行排布。例如,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可以包括第一段25221和第二段25222,第一段25221的一端连接第一端2521,第一段25221相对第一端2521弯折,第二段25222的一端连接第一段25221的另一端,第二段2522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2523,第二段25222相对第一段25221弯折且相对第二端2523弯折;第一段25221和第二段25222中的一者沿X轴方向延伸、另一者沿Y轴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方向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平行于X轴方向。此时,主电路板25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结构排布紧凑,有利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小型化设计。
示例性的,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可以垂直于硬板部251。此时,在平行于硬板部251的平面上,例如在XY平面上,连接段2522的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小型化设计。
示例性的,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均包括连接第一端2521的第一部分2522a和连接第二端2523的第二部分2522b。一些示例中,以位于图11中左上角的软板部252为例说明软板部252的延伸路径,例如,软板部252由第一端2521向第二端2523的延伸路径是:沿Y轴方向在XY平面上延伸,经过第一次弯折后沿Z轴方向在XZ平面延伸,经过第一次拐弯后沿X轴方向继续在XZ平面延伸,经过第二次弯折后沿Y轴方向在YZ平面上延伸,经过第二次拐弯后沿Z轴方向继续在YZ平面上延伸,经过第三次拐弯后沿X轴方向在XY平面上延伸。
请结合参与图11至图14,图13是图9所示结构与图11所示主电路板25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固定于簧片28的活动部282背向底座241的一侧,主电路板25的四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位于硬板部25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用于固定连接其他结构件(具体结构后文中描述),而实现与底座241的相对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固定连接簧片28的活动部282,使得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簧片28的活动部282以及图像传感器21在运动时保持同步。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随硬板部251运动,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为固定端,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发生形变。
示例性的,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例如,四个软板部252分别为第一软板部、第二软板部、第三软板部及第四软板部,第一软板部与第二软板部关于XZ平面对称,第二软板部与第三软板部关于YZ平面对称,第三软板部与第四软板部关于XZ平面对称,第四软板部与第一软板部关于YZ平面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发生形变而产生的作用力作用于硬板部251,由于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且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因此四个软板部252向硬板部251施加的作用力稳定性高,硬板部251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21运动过程中的串扰,有助于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进而提高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成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252的形变可以有少部分发生于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和/或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此时,四个软板部252的发生形变的部分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从而降低串扰。在一些示例中,四个软板部252整体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
示例性的,硬板部251的第二通孔2511连通活动部282的第一通孔2821。图像传感器21可以至少部分位于活动部282的第一通孔2821和/或硬板部251的第二通孔2511。此时,图像传感器21与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和/或簧片28的活动部282可以复用Z轴方向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Z轴方向高度。其中,图像传感器21可以通过导线(wire)或键合(bonding)的方式与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电连接,以实现图像传感器21与硬板部251之间的电信号传输。
示例性的,补强件29的两个补强板292通过可以补强框291固定于活动部282的相背两侧,两个补强板292相对设置。四个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可以固定于其中一个补强板292,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可以固定于另一个补强板29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补强板292相对活动部282固定,而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固定于两个补强板292,因此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及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均能够随硬板部251同步运动、而不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降低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和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252对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示例性的,四个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可以固定于底座241的其中一个固定板2412,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可以固定于底座241的另一个固定板241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底座241,因此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及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均为固定结构,能够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和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252对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相对硬板部251固定,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相对底座241固定时,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软板部252的形变可以控制在连接段2522中,从而提高运动控制的准确度。此外,在连接段2522垂直于硬板部251的方案中,硬板部251在XY平面运动时,连接段2522的形变方向(例如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主要为垂直于其板面的方向,因此连接段2522的形变易实现,连接段2522发生损坏的风险低,从而能够确保软板部252的结构可靠性和电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图6所示感光组件2的另一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支架222大致呈矩形框状。支架222具有第三通孔2221,支架222的四个边部2222环绕第三通孔2221设置。支架222的四角可以设有四个第四避让缺口2223。
示例性的,磁吸件23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磁吸件231可以分别固定于支架222的四个边部2222。例如,磁吸件231可以嵌设于支架222的边部2222或者固定于支架222的边部2222的表面。其中,四个磁吸件231与支架22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例如通过模内注塑(insert-molding)等方式制作;或者,四个磁吸件231与支架222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组装在一起。其中,四个磁吸件231可以为对称结构。其中,磁吸件231可以采用能够与磁铁或其他具有磁性的部件产生磁吸力的材料,例如铁磁性材料等。铁磁性材料例如可以是一般用冷轧碳钢薄板及钢带(SPCC)等。
示例性的,线圈组2232可以包括四个线圈2232a,四个线圈2232a分别固定于支架222的四个边部2222。例如,四个线圈2232a可以分别固定于四个磁吸件231背向支架222的一侧。此时,线圈2232a通过磁吸件231固定于支架222。其中,四个线圈2232a可以为对称结构。
示例性的,支架222可以包括四个第一凸起2224,四个第一凸起2224分别靠近四个第四避让缺口2223设置。例如,其中两个第一凸起2224可以位于支架222的其中一个边部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一凸起2224可以位于支架222的另一个边部的两端,支架222的这两个边部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凸起2224设有凹槽2225。在一些示例中,滚珠23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滚珠232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四个第一凸起2224的凹槽2225中。四个第一凸起2224的凹槽2225可以为对称结构,四个滚珠232可以为对称结构。在另一些示例中,滚珠232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多个滚珠232分为四组,四组滚珠232分别安装于四个第一凸起2224的凹槽2225内,单组滚珠23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滚珠232。其中,四组滚珠232可以为对称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16至图18,图17是图13所示结构、图16所示结构及图6所示滤光片组件210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结构沿D-D处剖面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22固定于硬板部25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此时,线圈组2232固定于支架222背向硬板部251的一侧。线圈组2232通过支架222间接固定于硬板部25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其中,支架222的第四避让缺口2223、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的第三避让缺口2512、簧片28的第一避让缺口2822及补强件29的第二避让缺口2911连通为避让空间260。
示例性的,线圈组2232的多个线圈2232a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
示例性的,多个磁吸件231和多个滚珠232均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
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组件210的滤光片支架2101固定于硬板部25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滤光片2102固定于滤光片支架2101且正对图像传感器21设置。其中,滤光片组件210位于支架222的第三通孔2221,滤光片组件210与支架222可以复用Z轴方向空间,从而有利于降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Z轴方向高度。
其中,滤光片支架2101与支架222之间形成空隙,固定于硬板部251的驱动芯片2401和至少部分电子元器件2402可以排布于该空隙,以复用Z轴方向空间,有利于降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Z轴方向高度。
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6所示基座2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21包括主体2211和固定于主体2211的多个支脚2212。主体2211可以大致呈矩形框状,支脚22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支脚2212分别固定于主体2211的四角。
示例性的,基座221可以设有四个安装槽2213,四个安装槽2213分别位于主体2211的四个边部2214,安装槽2213的开口位于主体2211的连接多个支脚2212的一侧。
示例性的,基座221还可以设有四个活动槽2215,四个活动槽2215位于主体2211且分别靠近四个支脚2212。例如,其中两个活动槽2215可以位于主体2211的其中一个边部2214的两端,另外两个活动槽2215可以位于主体2211的另一个边部2214的两端,主体2211的这两个边部2214相对设置。活动槽2215的开口位于主体2211的连接多个支脚2212的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19和图20,图20是图19所示基座22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21可以包括基座本体221a和加强件221b,加强件221b的材料强度高于基座本体221a的材料强度,加强件221b嵌设于基座本体221a,以增加基座221的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加强件221b可以大致呈框形。基座221的主体2211由部分基座本体221a和加强件221b形成,多个支脚2212由另一部分基座本体221a形成。其中,加强件221b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例如可以通过同一个金属板件冲压成型。
示例性的,加强件221b可以采用导磁材料,加强件221b的四个边部位于主体2211的四个边部2214,加强件221b的四个边部可以复用为四个导磁件2216。其中,四个导磁件2216与四个安装槽2213一一对应设置,导磁件2216可以部分包围安装槽2213或者位于安装槽2213的一侧。其中,导磁材料例如可以是硅钢片以及各种铁制品和稀土元素形成的合金。
请结合参阅图19和图21,图21是图6所示基座221和磁石组223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磁石组2231可以包括多个磁石2231a,例如包括四个磁石2231a,四个磁石2231a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基座221的四个安装槽2213中。此时,磁石组2231固定于基座221的主体2211。其中,单个磁石2231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磁体,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磁石2231a的具体结构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1至图24,图22是图17所示结构与图21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结构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2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21固定于底座241。例如,基座221的主体2211位于硬板部25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多个支脚2212固定连接底座241。例如,多个支脚2212可以通过避让空间260延伸至抵接底座241的底板2411。
示例性的,线圈组2232与磁石组2231相对设置。其中,磁石组2231的四个磁石2231a一一对应地与线圈组2232的四个线圈2232a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线圈组2232和磁石组2231的驱动组件223用于驱动支架222与基座221相对运动,由于硬板部251固定于支架222,图像传感器21固定于硬板部251,因此驱动组件223能够驱动硬板部251和图像传感器21相对基座221运动,例如相对基座221在垂直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的平面上移动,从而通过图像传感器21的移动实现光学防抖。
示例性的,如图24所示,相对设置的磁石2231a和线圈2232a形成一组驱动单元,驱动组件223包括四组驱动单元。每组驱动单元的磁石2231a和线圈2232a排布于Z轴方向,排布于X轴方向的两组驱动单元的线圈2232a通电时能够在磁石2231a的磁场中产生X轴方向作用力,排布于Y轴方向的两组驱动单元的线圈2232a通电时能够磁石2231a的磁场中产生Y轴方向作用力,驱动组件223通过四组驱动单元的配合工作,能够带动支架222、硬板部251及图像传感器21等在XY平面上运动,从而驱动图像传感器21在平行于其感光面211的平面上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此外,基于驱动单元中磁石2231a和线圈2232a排布于Z轴方向,线圈2232a和支架222于XY平面运动,因此在支架222和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过程中,磁石2231a与线圈2232a之间的磁间隙不受支架222的运动动作影响,因此能够避免因磁间隙增加而导致的驱动力快速下降的问题,从而确保驱动组件223的防抖驱动力较大,并且驱动力较为稳定,有利于防抖马达22的光学防抖功能的大行程设计,实现大角度防抖,以获得更佳的拍摄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21至图24,磁石组2231的四个磁石2231a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同时请参阅图17,线圈组2232的四个线圈2232a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此时,驱动组件223的四组驱动单元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因此四个驱动单元向支架222施加的驱动力的稳定性高,在支架222、硬板部251及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过程中,支架222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21运动过程中的串扰,从而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使得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防抖性能更好,提高了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成像质量。
此外,在驱动组件223驱动支架222、硬板部251及图像传感器21相对底座241运动的过程中,簧片28的活动部282同步跟随运动,当图像传感器21离开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时,簧片28的连接部283发生形变,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能够在驱动组件223停止驱动时,驱使活动部282带动硬板部251、支架222及图像传感器21移动回初始位置,从而无需通过驱动组件223来驱动图像传感器21复位,进而能够降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在防抖过程中的功耗。
示例性的,导磁件2216主要位于磁石2231a背向线圈2232a的一侧,导磁件2216用于约束和引导磁石2231a的磁场,使得磁石2231a能够为线圈2232a提供更理想的磁场,以提高驱动组件223的驱动效率,降低驱动功耗。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3和图24,多个磁吸件231与磁石组2231的多个磁石2231a一一对应设置,例如四个磁吸件231与四个磁石2231a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滚珠232支撑于支架222与基座221的主体2211之间,例如,四个滚珠232一一对应地部分位于支架222的凹槽2225、部分位于基座221的四个活动槽2215。
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231与磁石2231a之间形成磁吸力,使得支架222具有靠近基座221的主体2211的趋势,支架222、滚珠232及基座221的主体2211之间保持接触,在图像传感器21的防抖过程中,支架222通过滚珠232滑动和/或滚动实现与基座221的相对运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功耗,提升防抖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多个磁石2231a、多个磁吸件231及多个滚珠23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因此在支架222、硬板部251及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过程中,支架222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受到的摩擦力均衡,有助于降低图像传感器21运动过程中的串扰,从而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使得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防抖性能更好,提高了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成像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在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过程中,防抖马达22的负载包括支架222、线圈组2232、多个磁吸件231、硬板部251及固定于硬板部251的器件、滤光片组件210、簧片28的活动部282、图像传感器21、支撑板26、补强件29等,可以设计该负载的重心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例如相关结构件可以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以进一步减低串扰,提高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防抖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6、图25及图26,图25是图6所示连接电路板27与图22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所示结构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电路板27包括主板部271和延伸部272,主板部271可以大致呈框形,延伸部272连接于主板部271的侧边。其中,连接电路板27可以为软硬印刷电路板(Rigid-Flex Printed Circuit Board,RFPCB)。例如,主板部271可以为硬板结构;延伸部272可以包括硬板结构和软板结构,硬板结构可以作为连接端,用于连接其他部件,软板结构连接主板部271与硬板结构。
示例性的,主板部271固定于基座22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四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固定连接主板部271且电连接主板部271。例如,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可以固定连接于主板部271背向基座221的一侧表面。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主板部271之间可以焊接实现结构连接和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方案中,感光组件的电路结构包括排布在同一平面的内电路板和外电路板,图像传感器固定于内电路板,外电路板环绕内电路板设置,外电路板与内电路板之间通过四个弹性臂组连接,每个弹性臂组均包括至少三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呈细长条形,弹性臂既要满足能够频繁发生弹性形变的需求,还需要满足电连接可靠性的需求,因此弹性臂组及感光组件的整体电路结构通常需要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加工难度高,导致感光组件的电路结构的产品良率低。此外,弹性臂组内的多个弹性臂之间距离小,容易在图像传感器的防抖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导致出现串扰或结构损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的电路结构将一块电路板分为主电路板25和连接电路板27,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与连接电路板27的主板部271在Z轴方向堆叠设置,硬板部251通过四个软板部252电连接至主板部271,图像传感器21的电信号通过硬板部251、四个软板部252、主板部271及延伸部272传输至外部部件。由于硬板部251与主板部271之间通过四个软板部252连接,软板部252采用柔性电路板结构实现,结构简单、易实现、加工难度低,因此有利于提高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产品良率。软板部252也容易实现形变,可靠性高。
此外,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连接电路板27的主板部271、主电路板25的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在Z轴方向堆叠设置,主电路板25的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排布于硬板部251、防抖马达22及连接电路板27的主板部271的周侧,该排布方式有利于减小电连接结构及感光组件2在XY平面上的尺寸,软板部252也能够与其他部件复用Z轴方向上的空间,使得电连接结构及感光组件2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也较小,从而有利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6所示上壳242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上壳242可以包括顶板2421和侧板2422,侧板2422的一端固定于顶板2421的周缘。其中,上壳24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或者顶板2421与侧板2422也可以通过组装方式形成一体式结构。
示例性的,顶板2421可以包括中部区域2421a和环绕中部区域2421a设置的周边区域2421b,顶板2421的周缘位于周边区域2421b的远离中部区域2421a的边缘。其中,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可以相对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凹陷设置。
示例性的,顶板2421可以设有第四通孔2423,第四通孔2423可以位于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
示例性的,顶板2421还可以设有第一开窗2424。其中,第一开窗242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开窗2424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第四通孔2423的两侧。其中,第一开窗2424可以由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延伸至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
示例性的,顶板2421还可以设有第二开窗2425。其中,第二开窗2425可以位于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第二开窗2425位于两个第一开窗2424之间且位于第四通孔2423的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28A和图28B,图28A是图27所示上壳242与图22所示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8B是图28A所示结构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上壳242固定连接底座241。示例性的,上壳242的顶板2421位于连接电路板27背向底座241的一侧,上壳242的侧板2422的另一端固定于基座221。其中,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相对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向靠近基座221的方向凹陷,顶板2421背向底座241的一侧形成凹陷空间。一些示例中,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可以接触连接电路板27,或者,也可以与连接电路板27之间形成小缝隙。
示例性的,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开窗2424。此时,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可以与顶板2421复用Z轴方向上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感光组件2及摄像头模组30的小型化设计。其中,四个软板部252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开窗2424设置,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对应另一个第一开窗2424设置。
其中,连接电路板27的延伸部272可以通过其中一个第一开窗2424伸出至上壳242的外侧,以便于与其他部件连接。
示例性的,连接电路板27包括连接焊盘273,连接焊盘273于第二开窗2425露出。连接焊盘273可以用于连接其他部件。请再次参阅图4,对焦马达3可以设有外露的焊盘31,对焦马达3的焊盘31可以与连接电路板27的连接焊盘273固定连接且电连接。此时,对焦马达3电连接感光组件2的连接电路板27。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的多个部件均可以通过连接电路板27与外部部件电连接,电连接结构集成度高。
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28A,对焦马达3安装于感光组件2的进光侧时,对焦马达3可以固定连接顶板2421,例如可以固定于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相对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凹陷,因此对焦马达3相对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下沉,对焦马达3与感光组件2的组装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降低摄像头模组30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高度小型化。此外,由于摄像头模组30的头部位置由对焦马达3和镜头1构成,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因此也由利于缩小摄像头模组30的头部位置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小型化。
请参阅图29,图29是图6所示麦拉片组件220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麦拉片组件220可以包括第一麦拉片2201和第二麦拉片2202。
示例性的,第一麦拉片2201可以包括第一段2201a、第二段2201b、第三段2201c、第四段2201d及第五段2201e。第一段2201a、第二段2201b及第三段2201c依次连接,第一段2201a与第三段2201c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段2201b位于第一段2201a与第三段2201c之间,第四段2201d和第五段2201e分别连接于第三段2201c的相背两侧。其中,第一麦拉片220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示例性的,第二麦拉片2202可以包括第一段2202a、第二段2202b、第三段2202c、第四段2202d、第五段2202e以及第六段2202f。第一段2202a、第二段2202b及第三段2202c依次连接,第一段2202a与第三段2202c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段2202b位于第一段2202a与第三段2202c之间,第四段2202d和第五段2202e分别连接于第三段2202c的相背两侧,第六段2202f与第四段2202d位于第三段2202c的同一侧并连接第三段2202c。其中,第二麦拉片220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1,图30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0所示感光组件2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麦拉片2201可以固定连接底座241与上壳242。例如,第一麦拉片2201的第一段2201a固定连接底座241,第二段2201b固定连接上壳242的侧板2422,第三段2201c固定连接上壳242的顶板2421。
示例性的,第一麦拉片2201还可以至少部分覆盖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以对软板部252进行保护。例如,第一麦拉片2201的第三段2201c的部分区域、第四段2201d及第五段2201e可以覆盖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的至少部分区域。一些示例中,第四段2201d还可以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顶板2421,以使该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连接电路板27保持更稳定的连接关系。第五段2201e还可以固定连接另一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顶板2421,以使该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连接电路板27保持更稳定的连接关系。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麦拉片2202可以固定连接底座241与上壳242。例如,第二麦拉片2202的第一段2202a固定连接底座241,第二段2202b固定连接上壳242的侧板2422,第三段2202c固定连接上壳242的顶板2421。
示例性的,第二麦拉片2202还可以至少部分覆盖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以对软板部252进行保护。例如,第二麦拉片2202的第三段2202c的部分区域、第四段2202d及第五段2202e可以覆盖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的至少部分区域。一些示例中,第四段2202d还可以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顶板2421,以使该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连接电路板27保持更稳定的连接关系。第五段2202e还可以固定连接另一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顶板2421,以使该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连接电路板27保持更稳定的连接关系。
一些示例中,第二麦拉片2202的第六段2202f还可以覆盖连接电路板27的延伸部272的部分区域,以对延伸部272进行保护。例如,第六段2202f可以固定连接顶板2421与连接电路板27的延伸部272。
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感光组件2的防抖马达22驱动图像传感器21在XY平面上运动,从而实现光学防抖。其中,感光组件2的电连接结构采用主电路板25与连接电路板27的组合结构,主电路板25的软板部252将图像传感器21的电信号传输给连接电路板27进而传输至感光组件2的外部,电连接结构通过软板部252实现电信号传输并承担形变需要,因此电连接结构易实现、加工难度小。
在图像传感器21的防抖过程中,易产生串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串扰是指在驱动图像传感器21沿任意一个方向位移时,图像传感器21在其它方向上会产生额外的位移量。串扰问题会使得防抖驱动控制的精度较低。另外,驱动图像传感器21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平移时,图像传感器21会在XY平面内产生一个额外的旋转角度,进而产生像旋和光学图像不稳定等问题。也即,串扰可以导致防抖驱动控制的精度较低、像旋以及光学图像不稳定等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电路板25的四个软板部25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第一平面2A与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四个软板部252通过采用对称式设计,使得防抖系统稳定性较佳,能够降低感光组件2在防抖过程中的串扰,降低驱动功耗。
此外,感光组件2的其他部件也可以采用对称式设计,以降低串扰,包括但不限于:驱动组件223的四个驱动单元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簧片28的连接部283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多个磁吸件231和多个滚珠23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等。此外,防抖马达22的驱动负载的重心也可以与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中心212重合,以进一步降低串扰。
此外,感光组件2的运动部分大致呈平板状的簧片28实现悬挂,簧片28还同时具有驱动运动部分复位功能,因此感光组件2的悬挂结构简单、易实现、体积小,同时还能够降低防抖驱动功耗。
在前文实施例中,防抖马达22的线圈组2232固定于支架222,支架222固定于硬板部251,使得线圈组2232能够带动硬板部251和图像传感器21运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抖马达22也可以不设置支架222,线圈组2232可以直接固定于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前文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21固定于支撑板26,支撑板26固定于簧片28,簧片28固定于硬板部251,使得图像传感器21相对硬板部251固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板26,图像传感器21可以直接固定于硬板部251,或者通过簧片28固定于硬板部25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在前文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3采用线圈2232a、磁石2231a配合驱动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3也可以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驱动组件等驱动结构。
请参阅图32,图32是图4所示感光组件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所示感光组件2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感光组件2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部分可以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2102可以固定于支架222,且正对图像传感器21设置。此时,感光组件2可以不另外设置滤光片支架;支架222可以设有容纳空间2226,例如设置容纳槽和/或容纳孔,用于收容固定于硬板部251的驱动芯片2401等元器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210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固定于图像传感器21的进光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33至图35,图33是图2所示摄像头模组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4是图33所示摄像头模组30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5是图33所示摄像头模组3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所示摄像头模组30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摄像头模组30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部分可以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可以包括镜头1、感光组件2及对焦马达3。对焦马达3位于感光组件2的进光侧,并固定于感光组件2。镜头1可以安装于对焦马达3,对焦马达3用于驱动镜头1沿镜头1的光轴11所在方向移动,以使摄像头模组30能够实现自动对焦。镜头1的光轴11平行于Z轴方向。
其中,感光组件2包括图像传感器21和防抖马达22,图像传感器21位于镜头1的出光侧,防抖马达22可以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21在XY平面运动或者向四周任意方向倾斜,以实现光学防抖。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感光组件2的顶板2421可以设有开窗2426,连接电路板27的连接焊盘273经开窗2426露出。对焦马达3可以包括外延连接件32,外延连接件32露出于对焦马达3的外部,外延连接部283可以经开窗2426固定连接至连接电路板27的连接焊盘273,以使对焦马达3电连接至连接电路板27。
其中,顶板2421可以是平板结构,也可以是中间区域相对周边区域下沉的板体结构。
其中,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包括麦拉片4,麦拉片4可以固定连接顶板2421与对焦马达3,且覆盖对焦马达3的外延连接件32和顶板2421的开窗2426,以实现固定和保护作用。
请结合参阅图36和图37,图36是图35所示感光组件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7是图36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示感光组件2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感光组件2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以下主要说明两者的区别,两者相同的部分可以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221可以包括主体2211和固定于主体2211的多个支脚2212。主体2211可以大致呈矩形框状,支脚22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支脚2212分别固定于主体2211的四个边部的中部。基座221的支脚2212固定连接底座241,使得基座221与底座241相对固定。
其中,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与基座221的主体2211相对设置。主电路板25的四个软板部252与基座221的四个支脚2212在硬板部251的周向上交替排布。
示例性的,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基座221的主体2211的侧边。例如,四个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可以固定于主体2211的一个侧边,另外两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可以固定于主体2211的另一个侧边,主体2211的这两个侧边相背设置。本实施例中,底座241可以呈平板结构、可以不设置用于固定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的固定板。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通过基座221的主体2211固定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因此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及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均为固定结构,能够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和连接段2522的第二部分2522b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252对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示例性的,主电路板25的四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固定于连接电路板27的主板部271。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的侧边设有多个开窗2523a,例如,第二端2523可以设有两组开窗2523a,两组开窗2523a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二端2523的两个侧边。第二端2523的焊盘(图中未示出)于开窗中露出,第二端2523的焊盘电连接至连接电路板27。例如,可以通过在开窗2523a处点焊,使得露出于开窗2523a的焊盘通过焊料(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且电连接至连接电路板27上的焊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点焊连接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连接电路板27的连接方式易实现、良率高。其中,开窗2523a可以为半圆形或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基座221的主体2211背向硬板部251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起2217,多个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卡接多个定位凸起2217。此时,软板部252的第二端2523与基座221的主体221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稳定、可靠。其中,连接电路板27的主板部271亦卡接多个定位凸起2217。
示例性的,补强件29的补强框291相对主电路板25的硬板部251固定。补强件29的两个补强板292均可以包括两个补强部分2921,两个补强部分2921间隔设置,可以分别位于对应的支脚2212的两侧。此时,补强件29包括四个补强部分2921,四个软板部252的连接段2522的四个第一部分2522a分别固定于四个补强部分2921。
在本实施例中,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及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均能够随补强件29和硬板部251同步运动、而不发生形变,从而能够在图像传感器21和硬板部251的运动过程中,降低软板部252的第一端2521和连接段2522的第一部分2522a发生损坏的风险,也能够降低软板部252对图像传感器21的运动干扰,从而进一步降低串扰,提高光学图像成像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任意组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也就是说,上述描述的多个实施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附图均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图示,并不代表产品实际大小。且附图中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也不作为对本申请实际产品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41);
簧片(28),包括固定部(281)、活动部(282)及连接部(283),所述固定部(281)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41),所述活动部(282)位于所述固定部(281)的内侧,所述连接部(283)连接所述固定部(281)与所述活动部(282);
主电路板(25),包括硬板部(251)和四个软板部(252),所述硬板部(251)固定于所述活动部(282)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每个所述软板部(252)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2521)、连接段(2522)及第二端(2523),所述第一端(2521)连接于所述硬板部(251)的侧边,所述连接段(2522)相对所述第一端(2521)弯折且排布于所述硬板部(251)的周侧,所述第二端(2523)相对所述连接段(2522)弯折且位于所述硬板部(25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四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连接段(2522)关于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第二平面(2B)对称;
图像传感器(21),固定连接所述硬板部(251),所述第一平面(2A)与所述第二平面(2B)的相交线与所述图像传感器(21)的感光面(211)的中心轴(212)重合;
基座(221),包括主体(2211)和固定于所述主体(2211)的多个支脚(2212),所述主体(2211)位于所述硬板部(25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多个所述支脚(22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41);
驱动组件(223),用于驱动所述硬板部(251)相对所述基座(221)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平面上移动;以及,
连接电路板(27),包括主板部(271)和延伸部(272),所述主板部(271)固定于所述基座(22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所述延伸部(272)连接于所述主板部(271)的侧边,四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端(2523)固定连接所述主板部(2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2522)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2522)的另一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和/或,所述连接段(2522)垂直于所述硬板部(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两个补强板(292),两个所述补强板(292)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部(282)的相背两侧;
各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连接段(2522)均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2521)的第一部分(2522a),四个所述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一部分(2522a)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补强板(292),另外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一部分(2522a)固定于另一个所述补强板(2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补强框(291),所述补强框(291)固定于所述活动部(282)朝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两个所述补强板(292)分别连接于所述补强框(291)的相背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41)包括底板(2411)和两个固定板(2412),两个所述固定板(2412)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2411)的相背两侧;
各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连接段(2522)均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2523)的第二部分(2522b),四个所述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2412),另外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另一个所述固定板(24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连接段(2522)均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端(2523)的第二部分(2522b),四个所述软板部(252)中的其中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所述主体(2211)的一个侧边,另外两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部分(2522b)固定于所述主体(2211)的另一个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211)背向所述硬板部(251)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起(2217),多个所述软板部(252)的所述第二端(2523)卡接多个所述定位凸起(221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2523)的侧边设有多个开窗(2523a),所述第二端(2523)的焊盘于所述开窗(2523a)中露出,所述第二端(2523)的焊盘电连接所述连接电路板(2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83)包括四个簧丝组(2831),四个所述簧丝组(2831)关于所述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平面(2B)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282)设有第一通孔(2821),所述硬板部(251)设有第二通孔(2511),所述第二通孔(2511)连通所述第一通孔(2821);
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6),所述支撑板(26)固定于所述活动部(282)朝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所述图像传感器(2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6)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821)和/或所述第二通孔(251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3)包括磁石组(2231)和线圈组(2232),所述磁石组(2231)固定于所述主体(2211),所述线圈组(2232)固定于所述硬板部(25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且与所述磁石组(2231)相对设置;
所述磁石组(2231)和所述线圈组(2232)均关于所述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平面(2B)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支架(222),所述支架(222)固定于所述硬板部(25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所述线圈组(2232)固定于所述支架(222)背向所述硬板部(251)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多个磁吸件(231)和多个滚珠(232),多个所述磁吸件(231)固定于所述支架(222),且与所述磁石组(2231)的多个磁石(2231a)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滚珠(232)支撑于所述支架(222)与所述主体(2211)之间;
多个磁吸件(231)和多个滚珠(232)均关于所述第一平面(2A)对称且关于所述第二平面(2B)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滤光片(2102),所述滤光片(2102)固定于所述支架(222),且正对所述图像传感器(21)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滤光片(2102)和滤光片支架(2101),所述滤光片支架(2101)固定于所述硬板部(251)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所述滤光片(2102)固定于所述滤光片支架(2101)且正对所述图像传感器(21)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组件(2)还包括顶板(2421)和侧板(2422),所述顶板(2421)位于所述连接电路板(27)背向所述底座(241)的一侧,所述侧板(24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2421)的周缘,所述侧板(242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座(221);
所述顶板(2421)的中部区域(2421a)相对所述顶板(2421)的周边区域(2421b)向靠近所述基座(221)的方向凹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421)设有第一开窗(2424),所述第二端(252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窗(2424)。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感光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421)设有第二开窗(2425),所述连接电路板(27)包括连接焊盘(273),所述连接焊盘(273)于所述第二开窗(2425)露出。
19.一种摄像头模组(30),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1)和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组件(2),所述感光组件(2)位于所述镜头(1)的出光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头模组(30),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30)还包括对焦马达(3),所述对焦马达(3)位于所述感光组件(2)的进光侧,所述镜头(1)安装于所述对焦马达(3),所述对焦马达(3)电连接所述感光组件(2)的连接电路板(27)。
2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器(60)和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摄像头模组(30),所述图像处理器(60)与所述摄像头模组(30)通信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60)用于从所述摄像头模组(30)获取图像数据,并处理所述图像数据。
CN202311112819.2A 2023-08-30 2023-08-30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1192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2819.2A CN117119283A (zh) 2023-08-30 2023-08-30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2819.2A CN117119283A (zh) 2023-08-30 2023-08-30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19283A true CN117119283A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2819.2A Pending CN117119283A (zh) 2023-08-30 2023-08-30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192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9314B2 (en) Optical member driving system
CN111596433B (zh) 镜头驱动模块
US9491364B2 (en) Camera module
US20150195459A1 (en) Camera module
US11650394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WO2022105748A1 (zh) Sma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0357350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114520858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215449772U (zh) 光学系统
CN113840060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375964U (zh) 光学系统
CN114554068B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215340493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967856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119283A (zh)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552877A (zh) 相机装置
CN117741995A (zh) 光学系统
CN114554070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KR20190031804A (ko) 카메라 모듈
EP4216533A1 (en) Camera device and optical instrument
CN215264249U (zh) 光学系统
US20240171862A1 (en) Motor,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581381U (zh) 线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095444A (zh) 光学防抖装置、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979139A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